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机关行政公文 书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空谷幽兰 时间:2024-09-18 21:59:3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

    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的作用

    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学校从工作思路上十分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根据班级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计划,采取了得力有效的转化措施,总结出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带的学困生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需要帮助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 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因此,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

    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 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

    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 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 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

    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 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 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

    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

    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6、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例如我班的

    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做题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

    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 意志力,我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例如,出两道难题,即比平时学的知识稍难一点的题,给该生一定的时 间,让他攻克。在给题的同时首先给他讲出题的目的和锻炼要求,让该 生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通过训练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取胜的喜悦。

    三、辅导方式和方法

    虽然多数学生都接受过学前教育,但从平时的作业来看,以及从测 试成绩来看,有俞春梅、吴建忠、黄书红、杨仁杰、李展洋等同学应该 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特别是拼音还不能熟练拼读,听写生字,写不出来,存在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家长缺乏辅导、甚至家长外出打工 缺乏管教,二是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三是本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 有动力,不愿接受新知识。所以,面对这些学生,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如生字,每课一定要会读,会写,还要 能听

    写,一旦发现他们都能按要求掌握。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上课

    总要想到他们,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他们 回答,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

    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

    里无人问津。对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使他们增加自 信心,对学习不再恐惧。布置作业时,先想到学困

    生,让他们“吃小 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

    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后进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 不

    做。实行“优生带差生”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让好学生管好后 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后进生的辅导。教师辅导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利 用早读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后进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是简单地打 “√”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 原因,加

    以改正。评讲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

    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群体的 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

    活动,帮助后进生进步。学校教育

    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要转变学 困生,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与家长

    密切配合,才能收效显著。所以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随时了解学生 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平时应掌握的知识点

    在每次的练习中,先引导他们做最简单的组词,练习说话,认真做 作业,把字写工整,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五、收到效果

    一学期以来,总体分析得出明显有一定效果,一部分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习惯也逐步形成,不论是读书,还是写字,都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吴建忠、俞春梅、黄书红也能考及格了,这充分证明他们有了好 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件艰苦的事,但只要有耐心,有信心,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

    第二篇: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大沙河镇中心校留守儿童校外辅导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新时期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校外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自然延伸,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配合和补充。特别是在当前留守儿童不断递增的情况下,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如何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应对各种挑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千方百计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年来,我中心校积极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切实加强校外辅导站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新平台,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构建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网络

    加强和改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快乐地学习生活和健康地成长,既要开展思想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养成。开发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校外教育阵地和活动场所,是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实践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大沙河中心校在完善校外教育设施的同时,成立了以中心校校长周立轩同志为组长的校外辅导中心。各小学分别成立了以“五老”人员唱主角的校外辅导站,全镇共10个,其组织形式分为:村校联办7个,校办2个,家庭式辅导站1个,中心校协同镇关工委,争镇村的支持,解决了各辅导站的教室、桌凳,并聘了离退休的老同志为辅导员,帮助解决辅导用书,资料、器材等。

    二、扎扎实实工作

    1、调查摸底,制订方案。

    为了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中心校首先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普查、摸底工作。各小学在中心校的统一部署下,对各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中心校辅导中心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各校外辅导站制订了辅导工作计划。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建议各辅导站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辅导教育活动,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尽量丰富多彩吸引儿童,让儿童乐于参加,提高辅导的实效性。与此同时,镇中心辅导站还制订了有关规章制度,保证了辅导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大沙河中心校及校外辅导站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和校外辅导点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辅导老师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代理家长。因此各校在日常活动中千方百计照顾留守儿童。如: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不得例外;组织各项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等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照样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发挥现代教育优势。

    各小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统一将“留守学生之家”设立在电教室,配备了电话、电脑,通过打电话、网上视频时常与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保持联系,目的是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父母感觉到孩子就在身边,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从而改变孩子的孤独、寂寞的处境,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及将留守留守儿童的情况及时与校外辅导站联系,以便辅导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4、营造浓浓的氛围

    大沙河中心校和校外辅导站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中心校督促指导各小学坚持家访制度,特别强调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互动的新途径,通过家长学校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相对科学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每学期召开两次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对话会,一方面讲父母的艰辛,要求孩子心里有父母;另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解答有关心理问题。督促“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督促“留守儿童”每学期写一封信,详细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成长实况。除此之外,各学校和辅导站针对“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发展变化,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状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多思考,妥善处理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前后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效教育目的,形成留守学生教育合力。同时,各小学还有效地开展了“学生成长伙伴制”、“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实行“生生结对,师生结对”的互帮互学互动机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凸显教育特色。

    1、开展“隔代教育”研究

    各小学及校外辅导站除办好家长学校外,还就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有效的教育策略,开展了以孝敬教育、结对帮扶、“五自标兵”评比等为主体活动,同时启动每天帮长辈做一次家务、陪长辈看一次电视、说一句知心话、写一篇孝敬日记等“四个一工程”。两所中心小学专门设立了“轻轻松松学知识”、“图片游戏学历史”、“我有我长”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特色校本课。通过“代理妈妈制度”,老师们和校外辅导员还担当起了留守儿童家长的角色,在学生的品行、生活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进行重点教育。

    2、开展传统教育

    各校外教育辅导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规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类主题教育,一是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纪念徐州解放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及迎奥运之年等活动,和围绕“我能为构造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做些什么,及“我与奥运同行”等专题,开展征文活动。聘请镇关工委的老领导到各小学及辅导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主题教育。先后开展了“立志修德,孝亲敬老;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爱我大沙河、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三个主题活动。三是结合文明创建,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组织关工委和“五老”人员在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知荣明耻、诚实为人”主题活动。

    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校外教育辅导站的“五老”们注重创新,善于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教育中,他们一边精选古今孝亲敬老的故事进行宣传,一边组织学生学习我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灵兴的典型事迹。号召学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进行孝亲敬老的实践活动;在开展纪念徐州解放60周年活动中,“五老”们通过“荒庄大屠杀”及“解放战争的草楼战斗史”揭示了侵略者在本地犯下的滔天罪行,组织学生调查走访本地抗战老战士、老英雄的英雄事迹。听讲学生达到数千人。通过深入广泛地开展主题教育,加强了留守儿童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留守儿童发愤学习,报效祖国的自觉性。

    3、强化法制教育阵地

    我镇校外辅导中心,利用各校校外辅导站这一阵地,组织“五老”人员对少先儿童进行以“两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有的请老公安、老司法工作者到学校或校外辅导站以案释法;有的请老教师讲学法、懂法、用法做合法公民的教育,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有的请“五老”人员,与有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开展面对面的淡心教育活动。一年来,我镇先后在各校举行法制报告会十多次,更好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行为,促进了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一直保持着0的记录。在辅导站倡导的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中,全镇共结“帮扶”对子163个,参与“五老”人员及教师近200人次。

    近年来,我中心校校外辅导站在建设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如:如何增强校外辅导站吸引力、强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五老”队伍的自身素质问题,如何把校外辅导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需要社会多方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只有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探索和完善,才能为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条件和环境。

    第三篇:如何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如何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些年来,我市把保护未成年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坚持以育人为主线,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环境,我市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工作,为青少年一代提供了更多、更优的学习和生活平台,使大多的孩子在党、人民以及家长的关爱下茁壮成长。有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学得一身好本领,多才多艺,能跳会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将来必定是国家、社会之栋梁。类似这样成功例子举不胜数。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是否也看到不足之处,在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个案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趋向低龄化。据调查了解,有些青少年十三四岁就触犯了刑法,而14至17岁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最多的。报纸、杂志、新闻差不多每天都有不良消息传出一桩桩让人痛心、惋惜的事件:初中生黄某在校园持刀伤人、小学生结伙参与入屋偷抢、学生李某因爱不成砍伤女同学„„而作案人是未成年人的为数不少,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之路,大多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致。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不良风气慢慢渗透到未成年人的思想中,他们抵挡不住诱惑,意志力弱,识别能力差,自然误入歧途。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到国家、社会将来发展的前景,若教育不当,将会影响祖国、社会的未来。如何扭转这不良局面,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认为首要

    任务是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体相互结合,加大力度,想法设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好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良好的环境能变人的一生。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养成遵纪守法、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良好思想。那么,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好一个良好的环境?下面本人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继续抓好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1)加强校园文化墙环境的布置。

    在校园内的走廊、墙壁、板报栏等地方布置富有特色的书法展、古诗词、名人故事、优秀范文、手抄报、先进事迹和个人等,并定期更换,定时让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充实自己,明白将来身负的重任,从而激发斗志。

    (2)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在校园内注重小节,严禁乱扔乱掉,做个知法守法、守纪有礼、诚实好学、团结上进的孩子。从小要学会节俭,不贪图享乐,能吃苦耐劳,懂得感恩,孝敬长辈,尊敬师长,体谅父母的艰辛,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习,为将来打下扎实基础。从小要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个人特长的平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课,如“书法赛”、“讲故事”、“环境或安全手抄报”、“诗歌朗颂”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兴趣,令学生增长见闻,发挥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潜而默化就会出成效。

    (4)增设法制课程,定期展示图片个案,加深学生对法制知识的认识。

    因为学生单纯在堂上听老师讲几节思德课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现在每天在授课中都会透一些思德、安全知识进去,但毕竟有限,说句实话,又有多少个学生对法律知识有较深刻的认识呢?虽则,现在教育部门提出:以德育为首,但时下抓教学质量如此紧张,老师们也无法挤时间向学生去多解释法制知识。他们是力不从心啊!如果在学校曾设法制课,让专业人员来授课,我想,学生们一定收获甚大,思想言行上一定会有明确的界限性,一旦思想指导行动,那么,犯罪机会律也大大减少了。我相信,这也是家长和老师们所期盼的结果。此外,最好还定期展出法律知识和图片个案。甚至开展一些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游戏,让孩子们在娱乐之余又有所提升,从而不用局限在埋头学习主科中,避免厌学情绪出现。

    (5)定期在校开设家长交流会日,及时相互交流学生信息。如果学生在家有不良言行举止,家长可在家长交流会日及时与校方联系,共同谋对策进行教育。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成了家长们的掌上明珠,打不得骂不行;逆其意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们耐其不何,在家迁就惯,在校就难改,有些家长不及时反映子女的不良言行,担心这,担心那,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放肆,就出现了慈母多败儿:不听父母话,我行我素,离家出走,对老师不敬,做起结伙打架、逃学、偷抢等坏事来,更有甚者去做违法之事。难怪有些老师讲:“现在的孩子们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啊!”“这样发展下去,社会将

    会怎样?真不敢再想了。”一些家长就叹气:“我的孩子太挑皮了,又不听话,我拿他无办法,管不了,有由他变蛇变鳝吧了„„”这些发自刺痛内心的话足以反映现在的孩子思想差,受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若不杀绝,会后患无穷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是家长在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苗头,自己教育不了时应及时告之老师,齐抓共管,或许孩子不会如此放肆嚣张,违纪行为也不会发生了。这个家长会正好为家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家长更新育子的方法。

    1、多学习育子经验。

    在多元结构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必须是多元结构人才,不可能是单一型的。家长应有计划地为孩子制订一套成长计划,根据孩子特点进行优势培养,弱势提升,多到书店买有关家教书籍看,与其他家长探讨育子对策,请教专家、教师,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只要对孩子有利就放胆让他(她)去做,去发挥所长。否则,会弄巧反拙。

    2、为孩子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家庭环境。

    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信任、尊重孩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宽容赏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作为父母,不应用打骂相加的粗暴行为来对付孩子,要多摆事实讲道理。否则,问题家庭就会出问题少年。有一位家长,他好赌成性,不务正业,每当赌输钱心情就极差,回家乱发脾气,骂妻子,拿儿子出气,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可怜上小学六年级的的儿子,本来是个听话、成绩优秀的学生,却因

    父母和家庭环境影响导致成绩不断下降,后来无心向学,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暴燥。没有上完初中他就缀学了,在社会上到处游荡,结识了一些社会流氓并参与偷抢,最终被捉进劳教所接受教育。他曾经在写人的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个赌博迷,只要麻雀馆门开,一定会有他的影子在,当他输了钱,心情如豹子,谁都怕了他,骂人摔物,“噼啪”响,若是赢了钱,家里才安宁„„”多么通畅、流畅的言语,可见这位学生文水不错,要是好好培养,一定会是个出色之人。可就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和谐,令他无法静心学习,最终毁了前程。可见,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3、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言行不正,其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因为父母的不良言行已渗入孩子的思想中。有一个家庭,父母都爱打麻雀,并经常带着幼子出入麻雀馆,结果,儿子长大后也爱上赌博,不成才。相反,我身边有一位同事,他是以为美术专业老师。他十分爱书法和画画。一有空他就在家翻阅书法书、看画书或练书法和画画。家中的小女儿由于长期受父亲的感染,渐渐也爱上了画画和书法。虽然现在她才上小学二年级,但已经参加过多次青少年书法画画比赛并领过不少奖。据我同事说,他喜欢画和写是自小受其外公影响,外公影响也是个画画能手。可见,家长的言行也会应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要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良的社会环境不但影响未成年人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青少年犯罪。报纸曾记载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奸淫了八名年约4至11岁的女孩,手段残忍,这是因为他看了从街边店铺买回的黄色录像带学回来的。要是没有这些黄色录像带的出现就不会有案件的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校园、村边、社区周边文化市场整治,对商店、书店、文具店、玩具店等进行整治,对违法的音像制品、色情书刊、暴力游戏软件、“小儿版人民币”、“少儿八封玩具”等不利于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非法出版物、宣传品及印刷品进行一次性全面检查清理,依法严厉打击和查缴淫秽色情、打杀暴力、封建迷信等有害文化;对学校、村边、社区周边的网吧、电子游戏场所、性用品、性保健品店、桑拿、沐室等场所及无照经营的出版物经营店持决取缔。尤其是网吧、麻雀馆要整治,彻底根治,不要让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不要让低俗流行文化传播,并追究蓄意传播的法律责任。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指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认真贯彻,大力实施,强力净化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工程,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和切身的利益的民生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要动员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除了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外,还要创造性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并有力地推动和丰富完善素质教育。我相信,只要全民齐心,一

    定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将来祖国才会人才辈出,社会才会走向更繁荣昌盛之路。

    第四篇:给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给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是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保证。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积极培养年轻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年轻干部健康成长,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氛围。每一个单位、每一级组织,都要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意义,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职能部门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大力举荐,形成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年轻干部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年轻干部也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严肃认真的态度,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挑选。其次,保证年轻干部全面健康成长,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各级组织,要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浇水施肥、修枝剪叶、培土整形”。年轻干部大多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工作热情、有朝气,思想比较敏锐,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许多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社会经历的局限,年轻干部也存在弱点和不足,主要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进一步成熟起来,就要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就要学历史、学经济、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强化内涵修养,优化思维方式。

    再次,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建立一套好的制度机制。有了

    好制度,才能保证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有序进行,更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制度机制,可以让年轻干部的个性发展通道多元又宽敞,促进脱颖而出。要“多让制度来说话”。不能寄希望于伯乐识别和选拔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必须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依法依规选人。注意完善对年轻干部的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考评手段,全面分析、统筹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特别是突出民意调查和综合评价,增强干部考核的科学性,把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和程序交给群众,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准确评价。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群众参与干部考核评价范围,改变过去“官评官”、“少数人评少数人”、“党内评”的做法,实现“官评”与“民评”相结合,党内与党外相结合,切实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完善考核指标。把干部是否具有较高科学发展能力,作为选拔任用的“度量衡”。根据不同系列、不同层级干部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分类设计具有不同权重结构和侧重点的考评指标。同时,创新选拔任用方式。注意抓住年轻干部“最佳使用期”,在他们的黄金时间及时推上重要岗位。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条件小步快跑,缩短成长周期。每次调整补充领导班子,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干部。最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在实践中去锻炼。“实践出真知,磨砺长才干。”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是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锻炼有利于年轻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利于克服弱点,有利于练好基本功。“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应给优秀的年轻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负责重大项目、处理矛盾集中事件、组织重要活动、协调重要关系、解决急难险重事项中,提高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采取组织调整、选派挂职等方式,着力强化组织培养和锻炼效果,促其健康成长;根据干部培养规划,适时地、大胆地把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进行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为“骏马”、“贤才”。

    另外,年轻干部的成长,发挥其实际才能和素质,也需要一个和

    谐、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工作氛围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领导干部要树立清正廉洁、服务群众的榜样,弘扬优良作风,帮助年轻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同时社会舆论对年轻干部的成长也责无旁贷,应该坚守舆论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作为公众,在质疑和否定问题、现象以前,应该摆正心态,思考后再做出判断,正确看待年轻干部成长,不盲目夸大,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和谐、宽容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大有所为。提高政府公信力也从另一方面给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不断培养出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使国家的领导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让那些优秀的年轻干部发挥其才能,造福人民,利于国家,才能使优秀的年轻干部成为国之栋梁,民之脊梁。

    第五篇:营造和谐氛围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营造和谐氛围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因而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创造财富。致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他们基本缺失了父母亲对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导致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加之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不在孩子身边,而产生负疚感,因而,在金钱物质方面尽量给予满足。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学校的什么规矩决定,与家长的溺爱放纵发生强烈的碰撞,这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难题。

    关键词:营造氛围留守儿童 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的共性

    1.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其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使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 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辍学、失学屡见不鲜。

    2.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缺失,他们只知道接受爱,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3.抚养人或监护人忙于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

    4.抚养人或监护人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时,往往给予留守儿童的是一种固定不变的饮食结构,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

    5.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很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即没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又没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使得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二、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学校资源不足加之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前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只知道自从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孩子有变化,很多方面在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学校老师急,但迫于升学压力,只能选择放弃教育而抓住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放松。家长眼看孩子性情、品行、学习等方面朝不良方向发展,又不懂怎么教育,干着急没办法。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社会、学校、家庭应融为一体,形成齐抓共管之势。

    1.教师对学生更应兼有父母亲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以及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师爱。教育工作者应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留心,多一份责任心。教师对留守儿童多施温暖,可通过家访、个别交谈、处知心朋友等方式,帮助留守孩子树立自信,塑造乐观的心理品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自我意识、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帮助。实践证明,这不

    仅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还锤炼了学生的精神品质,让他们从中学会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做人道理。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留守学生中间,与留守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内在的需求,设计一些潜在课程,形成课内、课外、校外一体化的课堂生活。可通过登山、远足拉练、行为训练、学习磨练和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学生的行为,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和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让学生组成各种考察团,深入农村、厂矿等,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乡情、了解实际,使留守学生在真正的社会课堂中学习社会规范,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体验社会角色,唤起他们对家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也让他们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抛弃烦恼、创造快乐,在创造中发现真善美,发现人生命的意义,从而消除留守儿童过于实用功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2.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多关注孩子,父母可以考虑回乡,在家门口就业。如果必须双方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交流方式,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回家,还要经常打电话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把外出挣钱是为了让他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的道理讲清楚,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多给予亲情的关爱,而这种关爱不能是溺爱。

    3.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学校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4.政府应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的托管和社区教育,强化农村父母在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政府、学校、社区联合起来共同净化育人环境,取缔学校周边不健康的网吧等娱乐场所。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可能为一些进城务工的孩子提供学习条件,同时加大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力度,进行合理布局调整,逐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让留守儿童少一点“缺失”,多创造一些“共享”,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加强媒体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农村中小教师的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树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



    推荐阅读: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色彩规划调查问卷
    现代企业公司员工入职离职管理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
    中国DM直邮媒介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