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5篇范例)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无殇蝶舞 时间:2024-06-07 15:10:1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第二轮复习期间,和理科相比,文综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绩提升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围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3.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近两年来,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还可以总结几年来参与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

    高考政治四方面提高成绩

    第一,要根据高考考纲进行复习。我们要认真严读考纲中“四目标十二要求”的能力要求,针对自己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第二,要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落实。高考试题的考查是全面考查,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首先要全面,而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主干知识也是今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五本书、三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拾遗捡漏,不要盲从。

    第三,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对时事热点的了解是答好政治学科试题重要途径。同时,同学们在关注时事热点的时候还必须注意,这些材料应该是作为高考试题的载体出现,因此我们要重视时事材料与教材理论知识的结合,解答题的时候,要学会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分析题。

    第四,总结并掌握好答题技巧。对于客观题(即选择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设问,区分“说明什么”、“之所以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要求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其次还要分清问题中的“这”,这个代词指代的是哪些内容,有针对性的作答。而对于主观题,我们切忌“漫天答题”,一定要记住答案只会蕴含在所给材料中。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

    一、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构建知识网络阶段。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这充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对课本知识应分以下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每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重视对知识的挖掘,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从而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二、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阶段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各种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背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并且将继续深入下去。

    《考试说明》在规定考查知识范围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即第一轮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热点专题复习(即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出好成绩的。

    基础打牢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提高能力和素质,除了首先要夯实基础外,还必须把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政治科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既反对知识化倾向,也反对时政化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此在备考过程中,应十分关注党的各种会议的召开及其报告的主要精神,努力将之与思想政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增删、整合,对知识进行更新。并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阶段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为此,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训练,提高解题的能力与技巧,这样,不管采取何种考试模式,什么考试题型,都能从容面对。

    当然,作为文科综合有机组成部分的政治学科,决不能隔绝与政治、历史学科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历史、地理两科教师的密切协作,加强集体备课,统一相关的重点问题及热点问题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打好高考这一仗。

    第二篇:高三政治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与重点

    发布时间:2024-8-19 浏览人数:875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高三政治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考政治复习期间,和理科相比,文综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绩提升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是宏观;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在辩证法里有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等理论,这些是微观。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可以增强记忆能力。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其复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学生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主要依据是:中央在理论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谁最热;发生在我们周围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评价。

    3.主动关注高考动向

    近两年来,政治高考试题更多出现开放式、研究性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这又提醒我们要关注高考新动向。在此段时间内应多加训练、思考。还可以总结几年来参与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方面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

    第三篇: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7

    2024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

    【学法导航】

    一、其他学科多角度思考

    (一)地理学科:

    1.熟悉港、澳、台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组成,并分析说明其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2.分析说明20世界70年代以来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3.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澳、台地区与大陆间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意义。

    (二)历史知识

    1.台湾自古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平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2.港、澳两地近代被迫与祖国分离,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港、澳回归祖国大家庭是国家实力增强的突出表现。

    3.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效途径

    二、重点提示:

    1.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谈谈四项协议的签定、两岸关系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陈江会“台北四项协议的签订,两岸关系能取得这样良好的进展,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两岸许多政治家以苍生为念,因势利导,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住了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种种资源条件、准确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 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

    意义:(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顺利实现经济的发展。(3)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陈江会”签订的四项协议,是在两岸“三通”上的重大突破,两岸交流将会更加便利,给台湾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量。四项协议的签订,不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机遇,也是两岸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有效举措,将推动两岸交流出现新的高潮。

    2.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说明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势头的原因? 共同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共同完成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两岸自一九八七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在两岸血缘相同、文化同源、语言相通、地缘接近的有利发展条件下,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目前大陆已是台湾人民前往观光人数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出口伙伴及第二大的进口伙伴,两岸理应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走向经济繁荣发展的道路。3.从国家的结构形式上说明台湾与中央的关系。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

    (2)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台湾与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关系;

    (3)按“一国两制”构想处理台湾与大陆关系后,台湾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必须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4.作为公民应该怎样为两岸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1)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3)积极参加一切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活动。5.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两岸应该怎样实现国家的统一?(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o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3)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维护台海稳定、实现两岸统一的要求。

    (4)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6.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必须履行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国家的 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 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 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 务。当前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是两岸同胞自觉履行上述义务的结果。

    (2)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 单一制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团结,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这是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两岸关系取得新进展。

    7.联大拒绝涉台提案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1)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问的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少数国家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专 门机构活动”的提案理应遭到拒绝。

    (2)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管辖权等。少数国家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不履行 应尽的国际义务,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此我们坚决反对。8.运用有关政治学知识,谈谈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你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义务。坚决反对任何意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典例精析】

    2024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这是海峡两岸直接“通商”,“通航”,“通邮”正式启动的又一成果。据此回答1-3题。

    1、直接“三通”的经济意义体现在:(D)①降低企业交通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②促进两岸旅游业发展 ③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④增强两岸同胞心理、精神的认同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A “一个中国”原则 B “一国两制”C 和平统一 D 九二共识

    3、“三通”的实现,得益于:(D)

    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我们党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使命的担当 ④两岸人民在血脉、心灵上的融通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2024年10月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启了务实交流,在台北成功进行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据此回答4~5题

    4、与唐代长安城相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A)①面积小 ②营业时间固定 ③商业更加繁荣 ④建筑布局突出了皇权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关于雍正帝的说法正确的是(C)①推行“摊丁入地”的赋税改革 ②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③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④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近年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后访问大陆,进一步深化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7、202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这次“胡吴会谈” ①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内外因辨证关系

    9、台湾同胞因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作主的朴素愿望,这与图谋分裂中华民族的所谓“台独”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不容歪曲和利用。这段话体现了(A)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0、第五届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对推进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缔造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D)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期盼,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②有利于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④有利于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海峡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大陆的主要优势是(D)①资金 ②技术 ③市场 ④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在台湾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部门主要是(B)

    A.纺织 B.信息电子 C.汽车 D.钢铁

    13、(2024上海高考3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坚定地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外国投资者在港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2024年,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同年,内地与澳门、香港分别签署了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联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三,根据该协议,内地从2024年1月1日起对香港在法律、舒展等9个领域进一步采取15项具体开放措施。

    2024年3月25日,曾荫权以高票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4月,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香港的繁荣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请运用所学“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分析上述材料。参考答案:

    “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说明我国按照“一个国家、两中制度”的方针,在香港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得到贯彻落实。

    “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付诸实践,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说明“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两者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香港的繁荣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4、材料一:2024年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就职典礼以“人民奋起,台湾新生”为题,发表了对台海两岸采取的新立场。最引人关注的是,马 英九特以“中华民族"的高视角,审视两岸的未来。这是他主动率先提出的,是与过去八年陈水扁政府的施政方针对比而得出来的。前扁政府的主体意识在维护“台独”,所以岛内族群八年间凸显本土外省人之分,使族群间产生阻隔摩擦,“台独”变成了“台毒”。

    材料二:202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1)材料一中陈水扁的“台独”主张为什么会遭到惨败?(2)材料二中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同属中华民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②陈水扁的“台独”主张,将台湾人民带入危险境地,忽略了广大台湾人民求和平、求发展、求稳定的愿望,所以必然遭到失败。

    (2)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共两党从当前台中关系现状出发,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必将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种积极变化,明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社会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行动来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个人活动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共两党领袖顺应历史潮流,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最终有利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专题突破】

    2024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答1--3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加强两岸经贸文化合作

    ①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②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两岸经济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④有利于反对台独分裂势力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祖国统一 B、两岸和平统一、共同繁荣是大势所趋 C、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D、“一国两制”是一切中国公民的共同愿望

    3、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后,台湾多家媒体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普遍认为,加强两岸合作,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从哲学上看,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特殊性 B、对立统一规律

    C、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4、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和平发展的积极势头,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复杂的。这一认识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5、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尽管还会面临许多艰难险阻但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A.事物的发展是主要矛盾决定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2024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

    两岸直航,拉开了两岸合作的新局面。其中,两岸农业合作方面前景更加广阔。两岸开展农业作

    ①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②形成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完善了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24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在福州港青州码头举行。表明我国政府在履行____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 ④提供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这是主要是因为 ①两岸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两岸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最强的生命力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这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除了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外,还有民进党人士范振宗、许荣淑也参加了论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意味着我们反对“台独”的态度和决心有所改变 B.意味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更具广泛性

    C.意味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有所变化 D.意味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两岸关系的唯一平台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一百多年前,列强入侵,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屈辱与挑战,甚至濒临民族自信心的崩解,而台湾,更在西方列强横肆全球、疯狂掠夺资源的情况下,历经了荷兰、西班牙与日本的殖民统治,这是台湾历史的悲情与伤痛,但值得骄傲的是,即使存在异族统治下,台湾文化反而更加茁壮、新生,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回答10~11题

    10、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的《七子之歌》,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 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④

    11、“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里张学良将军歌颂的是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12、即使存在异族统治下,台湾文化反而更加茁壮、新生,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这主要体现了民族具有

    ①共同的宗教信仰 ②共同的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中国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这表明 A.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 B.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最佳方式 C.我国致力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D.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4、材料一: 2024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此次论坛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二是首次集中研讨了文化和教育问题。三是代表性更为广泛。

    材料二:2024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两岸包机直航不仅可以节省两岸人员与货物往来两岸的时间及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布局两岸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增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对两岸总体经济发展均有极大的正面帮助。

    (1)请你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理论依据。

    (2)“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专题突破”参考答案

    1、C 经济全球化及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依赖性需要两岸合作,只有坚持平等互利、实现双赢,才有利于两岸的合作。故①②③均正确。④不属于经济生活角度,是政治生活。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C。

    2、B 两岸的经贸文化合作带来了两岸的诸多实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台湾民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说明两岸统一、共同繁荣是大势所趋。A、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C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4、D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看到反对“台独”的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A是辩证唯物论的道理,B、C不合题意。

    5、C 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说明前途是光明的;还面临许多艰难险阻,说明道路是曲折的。

    6、A ④不合题意,故用排除法排除,选A。

    7、D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体现了政府在履行经济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政治和文化职能在这里并没有涉及。

    8、D ③不科学。正确选项是D。

    9、B

    10、A

    11、B

    12、B

    13、C

    14、(1)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是坚持一切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以正确的意识、高昂的精神指导实践,可以催人奋进,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必将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成为现实,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体现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第四篇:2024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2024高考二轮复习试题

    政 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专题考案】

    一、选择题(共60分)1.2024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滚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轮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两岸海上客轮直航①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实现②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③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④有利于两岸人员直接的往来与经济合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2.202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这反映的哲学观点主要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 B.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D.发展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3.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博饼狂欢盛宴!今年中秋节,海峡两岸的金门、厦门、漳州等地的博饼大赛也同步启动,决出了中秋月饼状元。中秋赏月、中秋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从文化角度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基本不变 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⑧

    4.“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为两岸未来协商和谈判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目标。上述论断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5.2024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属于A.生存资料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 D.生产资料消费6.两岸“三通”在两岸各界长达30年的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在经济上实现双赢,而且在感情上血浓于水。从文化上看,这有利于A.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D.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2024年10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付诸实践。今天的澳门,社会安定祥和,经济持续增长,民众安居乐业。据此回答7 ~8题。7.澳门回归近1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明

    A“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 大原则问题 B.“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C.“一国两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8.以下关于我国中央政府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②始终严格依照宪

    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③坚定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④着力发展内地与澳门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的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这番话表明 A.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C.实现两岸和平与发展是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D.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1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谈判是两党对等谈判 ②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③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参加会谈 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1.两岸“大三通”于2024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截弯取直的新航路,74个开放港口,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两岸“三通”①有利于实现经济融合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③是符合联合国宪章有关精神 ④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从两岸的隔绝到“小三通”,再到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充分说明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13.两岸“三通”虽然基本实现,但离两岸同胞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还不是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专家认为,首先,空运直航仍是非商业性的包机形态,是一种过渡性 的特殊安排。其次,两岸通商仍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大陆企业还不能赴台投资。这些都需要两岸双方在今后继续协商解决。从哲学上看,体现了A.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协商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4.随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摆在面前的就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全面统一,中国共产党必须①加强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履行对外职能,寻求国际援助 ④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今年来,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货运、客运往来频繁。据悉,台湾一些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制造中心,目前80%都已转移到大陆。台湾现阶段对大陆及香港的贸易出口,占整个台湾出口额的40%,进口额也在与日俱增。对大陆来讲,两岸直航将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对于推动大陆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A.实现“三通“是解决两岸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B.两岸经济已完全接轨C.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D.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16.开通“三通”,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两岸实现“三通”,加强经济贸易合作,这是①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适应了生产一体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③促进台海和平稳定的需要 ④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7.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

    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这充分说明①实现两岸的统一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 ②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同 ③台湾岛内的人们要求实现高度自治 ④我国要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8.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19.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0.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2分)2024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材料二:参加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会各界人士经过两天的研讨,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

    1、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

    4、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5、加强两岸新闻交流。

    6、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的原因。(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两岸为什么最终能实现和平统一?22.(18分)材料一:2024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材料二: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看,两岸“三通”正逢其时,因为它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彼此间的经贸往来,减轻外部市场萎缩对出口、航运和港口业带来的压力。对台湾方面来说尤其如此。虽然“三通”初期不可能对台湾经济带来多么显著的效果,但若没有“三通”,台湾就永远不能充分利用近水楼台之便,在庞大的大陆市场上获得更多好处。材料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实行的前提和方针是什么?(2)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两岸为什么要加强经贸合作?(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两岸应该怎样实现国家的统一? 2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读《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17—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嘉庆年间,虽然也经历了“康乾盛世”但由于这种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无源之水的“盛世”尤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特别是此后的百余年间,清王朝仍

    以尊孔读经的儒家顽固派为支柱,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自尊大,以天国自居,并且盲目遵循祖宗家法不可违的遗训,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导致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被西方世界凌辱的境地。(2)从历史学角度谈谈你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态度。

    材料三:贾庆林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3)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

    材料四:2024年7月11日,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大陆文化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演艺界的政策;教育部决定,鼓励、支持两岸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实施互换学生计划,并相互承认学分;广电总局正在着手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电影业的政策;新闻出版总署将把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作为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

    (4)从政治学角度谈谈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中,两岸政府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专题考案”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A 7.D 8.A

    9.C 10.D

    11.D 12.B 13.C 14.A 15.C 16.D 17.A 18.C 19.B 20.A 21.(1)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体现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

    22.(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2)①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加强经贸合作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调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节

    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岸技术水平,增强两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共同防范经济风险。

    (3)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③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维护台海稳定、实现两岸统一的要求。

    23.(1)①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乙和形成产业链。

    (2)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3)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4)①政府是国家职能的履行者,在两岸的经贸和文化合作中。政府要正确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加强贸易文化交流的引导,加强宏观调控。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要积极推动两岸在经贸、金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两岸有关部门要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服务,造福于人民。③政府要积极进行体制的改革,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为两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2024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2024高考二轮复习试题

    政 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专题考案】

    一、选择题(共60分)1.2024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滚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轮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两岸海上客轮直航①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的实现②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③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④有利于两岸人员直接的往来与经济合作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2.202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这反映的哲学观点主要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 B.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 C.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D.发展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3.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两岸博饼狂欢盛宴!今年中秋节,海峡两岸的金门、厦门、漳州等地的博饼大赛也同步启动,决出了中秋月饼状元。中秋赏月、中秋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从文化角度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基本不变 ②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⑧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4.“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为两岸未来协商和谈判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目标。上述论断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5.2024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属于A.生存资料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C.享受资料消费 D.生产资料消费6.两岸“三通”在两岸各界长达30年的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在经济上实现双赢,而且在感情上血浓于水。从文化上看,这有利于A.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D.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2024年10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付诸实践。今天的澳门,社会安定祥和,经济持续增长,民众安居乐业。据此回答7 ~8题。7.澳门回归近10年来取得的成就表明

    A“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 大原则问题 B.“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C.“一国两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8.以下关于我国中央政府维护澳门繁荣稳定的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②始终严格依照宪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③坚定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④着力发展内地与澳门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的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这番话表明 A.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C.实现两岸和平与发展是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D.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10.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谈判是两党对等谈判 ②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③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参加会谈 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1.两岸“大三通”于2024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60年隔海相望不相通,终成记忆。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截弯取直的新航路,74个开放港口,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两岸“三通”①有利于实现经济融合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③是符合联合国宪章有关精神 ④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从两岸的隔绝到“小三通”,再到通邮、通商、通航的“大三通”充分说明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D.认识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13.两岸“三通”虽然基本实现,但离两岸同胞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还不是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专家认为,首先,空运直航仍是非商业性的包机形态,是一种过渡性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的特殊安排。其次,两岸通商仍有许多不合理的限制,大陆企业还不能赴台投资。这些都需要两岸双方在今后继续协商解决。从哲学上看,体现了A.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协商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4.随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摆在面前的就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全面统一,中国共产党必须①加强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履行对外职能,寻求国际援助 ④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今年来,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货运、客运往来频繁。据悉,台湾一些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制造中心,目前80%都已转移到大陆。台湾现阶段对大陆及香港的贸易出口,占整个台湾出口额的40%,进口额也在与日俱增。对大陆来讲,两岸直航将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对于推动大陆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A.实现“三通“是解决两岸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B.两岸经济已完全接轨C.两岸经济具有互补性D.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16.开通“三通”,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两岸实现“三通”,加强经济贸易合作,这是①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适应了生产一体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③促进台海和平稳定的需要 ④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7.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这充分说明①实现两岸的统一是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 ②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同 ③台湾岛内的人们要求实现高度自治 ④我国要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8.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19.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0.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2分)2024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材料二:参加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会各界人士经过两天的研讨,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

    1、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

    4、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

    5、加强两岸新闻交流。

    6、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的原因。(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两岸为什么最终能实现和平统一?22.(18分)材料一:2024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材料二: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看,两岸“三通”正逢其时,因为它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彼此间的经贸往来,减轻外部市场萎缩对出口、航运和港口业带来的压力。对台湾方面来说尤其如此。虽然“三通”初期不可能对台湾经济带来多么显著的效果,但若没有“三通”,台湾就永远不能充分利用近水楼台之便,在庞大的大陆市场上获得更多好处。材料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实行的前提和方针是什么?(2)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两岸为什么要加强经贸合作?(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两岸应该怎样实现国家的统一? 2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读《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17—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代万历和清代嘉庆年间,虽然也经历了“康乾盛世”但由于这种没有先进文化指导无源之水的“盛世”尤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特别是此后的百余年间,清王朝仍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以尊孔读经的儒家顽固派为支柱,实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自尊大,以天国自居,并且盲目遵循祖宗家法不可违的遗训,醉生梦死,麻木不仁导致殖民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被西方世界凌辱的境地。(2)从历史学角度谈谈你对待中国古代文化的态度。

    材料三:贾庆林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3)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

    材料四:2024年7月11日,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大陆文化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演艺界的政策;教育部决定,鼓励、支持两岸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实施互换学生计划,并相互承认学分;广电总局正在着手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电影业的政策;新闻出版总署将把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作为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

    (4)从政治学角度谈谈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中,两岸政府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专题考案”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A 7.D 8.A

    9.C 10.D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11.D 12.B 13.C 14.A 15.C 16.D 17.A 18.C 19.B 20.A 21.(1)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能达成六项共同建议,体现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

    22.(1)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2)①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加强经贸合作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两岸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调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节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岸技术水平,增强两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两岸共同防范经济风险。

    (3)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③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维护台海稳定、实现两岸统一的要求。

    23.(1)①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 ③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乙和形成产业链。

    (2)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3)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4)①政府是国家职能的履行者,在两岸的经贸和文化合作中。政府要正确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加强贸易文化交流的引导,加强宏观调控。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要积极推动两岸在经贸、金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两岸有关部门要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服务,造福于人民。③政府要积极进行体制的改革,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为两岸经济的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feisuxs



    推荐阅读: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5篇范例)
    2024教师节优秀作文(推荐五篇)
    最新乐于助人的简短小故事[合集5篇]
    语文初二上册知识点[合集5篇]
    号召大家捐款的优秀倡议书[推荐5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