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邀请函 计算机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优秀范文5篇)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烟雨蒙蒙 时间:2024-06-16 01:01:0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

    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

    【摘要】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基本走势的基础上,就我国政府应对经济下滑实施的一系列财政政策进行政策回顾及实践效应分析。

    【关键词】财政政策;政府投资;税收政策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市场疲软、外需不振,中国的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推动我国经济

    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出口承受巨大压力,加上投资萎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中国经济在经过7年加速上涨后,增长势头在发生逆转。为此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目前这些政策措施效果已开始显现,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一、宏观经济走势

    1.消费增长速度趋弱化

    以1至10月为例,虽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但是cpi涨幅就达到6.7%,扣除价格因素,消费实际增长并不快。以重庆市为例,1至10月居民食品类消费价格上涨46.1%,需求弹性小的粮油类和肉禽蛋类上涨高达57.3%、6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5%,表面上看消费形式喜人,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物价上涨较高直接影响了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即期消费和生活质量。作为居民生活首选必需品,食品支出日益增加,多数家庭无奈之下只能缩压其他消费品开支。即便如此,部分地区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仍趋弱化。

    2.投资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

    期间,总体而言既有刺激投资增长的因素,这与地方新一届政府开始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等相联系,也有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与房市股市变化和城市建设规模、速度等相联系。此外,资源环境工作以及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对投资也会形成一定的约束。

    3.出口增量明显回落

    前三个季度,我国出口10741亿美元,增长22.3%,比同期回落4.8%。对美国的出口比同期回落4.6%。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服装和玩具前三季度出口分别比同期回落21.2%和6.3%。前8个月,我国家电业累计出口250亿美元,增幅比同期回落10.7%,其他行业的情形也不容乐观。

    二、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

    面对经济下滑,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更为有效,它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

    (一)财政支出与投资政策

    1.“三农”支出

    中央财政加大对农民的补贴,支持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分别达到7161.4亿元和7284.63亿元。

    2.保障性住房和灾后恢复重建投资

    在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位列之首。在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和两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75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当于过去总投资的5倍。理论上,以定金式或基金式启动的、由中央财政投资带动的项目,能够撬动6至10倍的资金,那么未来三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在该领域的投资总额将可能达到9000亿元。如果再考虑(来源:好范文 http://www.feisuxs/)其对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带动,平均每年3000亿元的投资额还可能会翻一番,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国务院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表示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投资总额8.5万亿。比照“十五”期间,交通基建平均每年对gdp的贡献达到了2%。这一轮的交通基建投资的贡献率也应该会与上一轮相当。铁道部估计,仅计划的6000亿元铁路投资,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达1.5%。

    4.地方和民间投资

    在中央投资项目的带动下,1到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上升势头。但地方和民间投资还没出现大规模复苏迹象。1到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6.5%,相对去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考虑投资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实际增速大幅上升至30.3%。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4486亿元,增长35.6%,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12.8%,是自5月份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之外的内资企业,在1到2月份的投资总额为457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6.2%,增速较去年全年增速放慢6个百分点,该类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五个月放缓,创出历史新低。民间投资尚未被积极拉动,依然处于低迷状态。但在中央项目投资的带动下,后期地方项目的投资会逐

    渐跟上,使得后期总的投资增长形势比较可观。论文网lunwennet.com

    (二)税收和减费政策

    1.增值税转型

    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从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据测算这项措施将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减轻企业税负约1233亿元,共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增值税转型有利于释放生产力,促进鼓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但其实施效果往往有滞后性。作为制度性改革,其实施效果的显现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出口退税政策

    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能鼓励外贸发展,促进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在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我国自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有利于缓解外贸企业资金链紧张,并有望进一步减轻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压力。此次部分产品出口关税税率的调低有利于降低原材料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轻库存积压。

    3.自主创新和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步将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同时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支持服务业发展。中国还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4.减费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决定自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此举将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约190亿元,连同自9月1日起停征的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约170亿元,合计以来国家采取的减费措施可直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360亿元。此次强有力的减费措施,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发挥与减税政策相同的扩张效应,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和居民消费。

    三、财政政策的实践效应

    虽然财政政策的运用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更多的是瞄准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问题,偏重于结构的调整,因此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

    1.有效拉动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是比较低的,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国民收入不均造成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整体消费更是呈现不足。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可以使国民收入向普通劳动者倾斜,同时配合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保障的覆盖,从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2.有助于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上半年,全国有近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随着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及信贷控制的放宽,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3.带动地方经济积极响应

    中央财政投入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积极响应,如北京市政府今后两年将投资1200亿至1500亿,用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路网、保障性住房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广东省政府以重大项目带动社会投资,5年内计划投资2.3万亿元;江苏省政府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总额22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

    4.有利于社会公平

    政府财政支出对分配可以起到很大的调节作用,一方面通过对政府支出的公共保障功能的强化;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补助政策,关注低收入者群体。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5.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深度调节产业结构方面,财政政策有着其他政策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能对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调节,如利用税收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扶持“三农”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等。

    6.降低对外依存度

    受国际经济环境制约,我国政府通过降低关税和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并且进一步完善企业税负负担,通过税收政策来引导企业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符合国内消费需求的产行业中,从而减轻了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增长、流动性膨胀等的压力。

    四、结束语

    全球金融背景下,我国政府对未来进行了积极的预期,重拳出击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这些政策的实施效应还未完全显现。但是,无疑这些举措对我国经济颓势的扭转,远期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我国的财政处于转轨阶段,由原来的投资性财政向公共财政、服务财政转移。所以,财政刺激方案取向也是财政改革的实践取向。相信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世界经济下滑带给我国的冲击,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是我国政府运用政策应对危机能力的一次有益体验。论文网

    参考文献

    1马洪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财政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7)

    2王一鸣.当前经济形式的认识和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8)

    3薛飞,张建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政策的分析j.金融观察.

    第二篇:如何评估 2024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如何评估 2024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自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连续采取的宏观经 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连续实行?这样对中国 金融、经济带来怎样的效应?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 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细微调整?先从2024年的国际金融 危机谈起。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

    一、2024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政策应对2024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 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7月,美联储和财 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 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 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9月,美 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 ;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 此,国际金融危机达到白热化阶段,并席卷全球。许多企业 纷纷宣布破产,我国也不例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2 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调整金融机构宏观调控 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

    贷款总量。并于2008年11月5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 上提出了实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和。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国家高层分 别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3月5日政 府工作报告,2010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 后三次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直到2010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所谓“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就是指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 性、有效性。)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我国的宏 观经济政策方有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指标

    二、202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指标 年以来我国 1.经济增长持续回升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我 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2.工业生产增长强劲

    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2024 年工业增加值为 1346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2024 年工业增加值为 160030 亿元,比 上年增长 12.1%。3.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 30.1%,2024年这一数据为278140亿元及23.8%。2024年全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2024 年这一数据为278140亿元及18.3%。2024年全年累计进出口 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出口同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1.2%,贸易顺差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减 少1020.7亿美元;2024年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出口同比上升38.7%,进

    口同比上升 31.3%,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9.6亿美元。

    4.物价全面回升 2024年 CPI 同比在连续下降10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 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全年下降0.7%;2024年 CPI 连 续上涨,全年涨幅为3.3%。5.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 2024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75 元,比上 年增长 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8%。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5153 元,比上年增长 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 增长 8.5%。2024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109 元,-3-

    比上年增长 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8%;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 5919 元,增长 14.9%,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 10.9%。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24 年城镇新增就 业较 2024 年减少 11 万人,达到 1102 万人,远超过全年新 增就业 900 万人的目标。2024 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1168 万人,比上年增长 6%,为全年目标 900 万人的 130%。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三、2024年以来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年以来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

    (一)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扩大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刺激 经济增长。扩大政府投资主要是靠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两 个方面,政府投资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购买力,一方面政 府投资以乘数级效应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通过转 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 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对于当前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 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进行 4 万亿 投资,2024 年第一季度便

    开始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些政 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在这里我们只看到扩大政府投资的积极效应,实 际上政府投资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应

    该注意的问题,此次应对金融危机,由于扩大政府投资,在一些行业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这也许是积极财政 政策的挤出效应的结果。

    2.税收杠杆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个主要措施是税收杠杆。由于受 金融危机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受 到了严重的打击。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减税让利成为必然 的措施。我国自金融危机以来修改各种税法制度和实施了 结构性减税方案。据专家预测,2024 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 担约 5000 亿元。现就我国对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 析。(1)主体税种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负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流转税主体税种(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和消 费税)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所以减少流转税的征 收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024 年起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 消费型,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并对企业更新设备,采用新 技术有很好的刺激,据估算增值税转型将给企业节约 1500 亿到 3000 亿元税收支出。目前我国实行增值税的转型,有 效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回暖,为我国企业渡过金融危机起到 了积极作用。(2)出口退税与经济增长一般呈正相关关系。-5-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我国已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并不断 扩大出口退税范围和项目,2024 年 11 月 1 日起上调 3486 如 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 的 25.8%,这也是自 2024 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 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这一措施提高了我国企 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轻企业因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冲 击,保证了我国对外贸易不出现大的逆差。(3)所得税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企业所得税对生产要素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效应中,替 代效应已逐渐起更大的作用,超过收入效应,从而总效应 表现为随着企业所得税的增加而导致产出减少。2024 年起 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率,标准税率 由原来的 33%将为 25%,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增加了更多的 优惠政策,体现了公平税负的理念;同时修改个人所得税 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原来的 1600 元,提高到 2024 元,调整 个人买卖房地产的相关税收,进一步减轻了个人税收负担,对刺激我国国内需求具有一定的作用。3.扩大国债发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很重要一点是扩大政府投资,而又 不能增加微观主体的税负负担。而这时只能靠发行国债来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增加了国债

    -6-的发行量,并且允许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增加地方投 资。至 2024 年末,我国国债余额占 GDP 的比重仅为 22%,低于国际公认的 45%警戒线,而美国同期为 71%,欧元区 为 67%,日本为 16%,即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国 债负担率相对较低,以往几年我国经济保持 9%左右的增长 速度,财政收入保持 20%左右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的发债 空间。一般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会导致财政赤

    字增加,但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在 0.5%左右,财政赤字 率多年来一直低于欧盟 3%安全警戒标准,没有超越我国综 合国力的承受范围。综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财政赤字、以往国债发行规模,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实施积极财政 政策,可以扩大我国政府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1.利率调整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调控的是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法定存 贷款利率,央行 2024 年金融危机以来至 2024 年 10 月多次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流动性,保持 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 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 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 进行生产经营。央行还对商业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可以有效释放银行资金获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应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货币政策力度最大,较少使用的 政策,我国频繁使用,但其效果不大。这有可能因为我国 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较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信 贷资金影响不大。

    3.货币供应量调整效应 2024 年前三季度央行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使商 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受到抑制,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9 以后,央行虽然出台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的利 好政策,但对银行和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很大,造成了银行 的慎贷行为,使得 2024 年四季度贷款并未按照利率调整的 幅度相应增加。2024 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实施 4 万亿投 资计划,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大大加强,货币供应量明显过 度增长,四个季度分别为 25.51%、28.46%、29.31%和

    32.4%,全年 M2 增长率 28.52%,这正是商业银行大规模 投放信贷造成的乘数效应增强所导致的结果。2024 年第一 季度至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增加货 币供应量层面上成功地对冲了 2024-2024 年上半年抑制经 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金融危机对 M2 的冲击。不过货 币供应量过快增长,流动性增加过快,与当初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初衷严重背离。而 2024 年 M2 增长率为 19.73%,这一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货币流动性。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受到冲击,导致了 上证指数从 2024 年 10 月份的 6124 点暴跌至 1638 点,2024 年上证指数持续反弹,一直在 3000 点左右徘徊,6 个月累 计涨幅超过 70%。房地产市场在 2024 年起出现一轮井喷行 情,市场成交量节节攀升,房价也开始止跌回升。这有可 能是 2024 年,货币供应量短期内急剧增长,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大量信贷资金为了快速获取利润,进入了股市和楼市 等虚拟经济体,而没有很好地进入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恢 复缓慢。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资产价格,形成了在 未来半年内中国资产价格单边上涨预期,这对短期国际资 本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引发外汇储备持续大量增长。这样 一来,外汇占款的增长直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进 而导致流动性剧增,给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压力。货币供给 增加引起了资产价格上升风险和通胀预期,实体经济恢复 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实施的积极财政政 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 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为我国快速平稳的渡 过此次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也为世界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中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 展客观实际,保证了中国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劲冲击。

    第三篇: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平衡采取的财政政策

    中国应对国际收支平衡采取的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和和其他管制措施:

    2024年: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环境下,采取了如下措施,运用税收手段强化对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出入的真实性审核。外汇管制方面,强化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入境个人境内外币提钞管理。统一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管理。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增强了服务意识,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外汇管理政策。继续以拓宽资本流出渠道为重点,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实行了加强跨境资金均衡管理的方法。进一步加强了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2024年:

    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扩大内需,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完善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与管理。纵观这3年来的相关政策,针对中国的双顺差政府扩大了政府开支、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增加进口及非贸易支出,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因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基本上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目前就应着力结构调整、产业转换及其技术革新,由被动的需求结构变化到主动的需求结构调整、由需求结构转变到供给结构的调整,把国际收支平衡放在首位,使国际收支差率控制在中、低顺差率区,财政除了对十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优先扶持的主导产业投入外,应主要用于民生、刺激内需尤其是消费、促进内部循环。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在汇率方面,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中国采取包括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内的一揽子措施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目前,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不平衡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俄罗斯:经常项目数额缩小,资产与金融数额由顺差变为逆差,展示了俄罗斯为缩小顺差而采取措施的结果。应对国际收支平衡采取的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和和其他管制措施

    第四篇:金融危机-中国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类型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原因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

    2、经济管理思想。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

    美国2024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连续13次大幅度消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需要理解的是,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同样的低利率政策,为什么美国偏偏房地产行业得以相对发展,而不是其他行业呢?原因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后,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

    第五篇:中国零售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中国零售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2024年末,中国零售业不仅没有迎来“银九金十”的销售旺季,不少地区、不少行业、不少业态不仅增幅减缓、甚至出现销量下降、效益滑坡、信心不足,处于不安、迷惑和观望的态度。如何应付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当前中国零售业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

    一、要树立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这场金融危机波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九二九年那场经济危机以来所没有的。在经济全球化建筑期刊/jzqk/的条件,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没有哪一个国家不被波及,没有哪个地区和企业可以避免的。中国商业企业同样面临着这个考验,都要经历一次洗礼,受到市场的检验。要有危机感、急迫感和使命感,正视困难,面对问题,采取果断措施,把这场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于最小的程度。要认识零售市场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只有零售市场稳定,人心才能稳定,中国经济才能稳定。而中国消费品市场的稳定,直接影响世界商品市场的稳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也关系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增长的大问题。

    二、要冷静分析,认识波及的重点和程度美国是这场金融地震的中心,世界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一般呈现以下特点:美国压力大于欧盟国家,发达国家大于 发展 中国家;虚拟经济大于实体经济,国际压力大于国内压力,沿海大于内地、城市大于 农村、批发大于零售、百货专门店大于超市便利店、高档商品大于中低档商品、奢侈品大于一般生活必需品。金融危机导致货币紧缩、失业人口增加,直接影响和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购物消费更为理性化、精细化和现实化。因此,奢侈品、高档商品、耐用消费品和涉外的服务业首当其冲,受其影响,销售量明显下降。这在欧美市场已经凸显,而也迅速向国内市场波及,沿海大城市上述商品的销量明显紧缩。

    三、危机中机会与挑战并存要认识危中有机,转危为机,同样存在机会与挑战的双重机遇。有对策,还要冷静分析,危机危机,危中有机,转危为机,寻求生机。应多角度、大视野来研究中国市场开放后,面临的第一次市场危机,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地分析,正反两方面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出口商品来说,销量减少是暂时的,由于我们消费品具有价廉物美的竞争力,不仅在发展国家存在着广阔市场,在发达国家同样也会受到青睐的。这几年美国消费者由于购买中国产品受益多达6 000亿美元,相信在货币紧缩的条件下,它们在收紧口袋的条件下更会想念和购买水利论文发表/sllwfabiao/中国商品,以达到减少开支,维持正常消费水平的目的。只要我们认真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出口战略,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出口数量的下降是暂时的、局部的。在国内市场同样有危有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多的机会。随着国家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不仅直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大部分投资基金转为消费基金,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扩大内需、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稳定增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但从世界范围来说,中国仍算一个“轻灾区”,同样有增长的空间,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不管在奢侈品绝对额、市场占有率或是发展速度上,中国都是居于世界的前列,不少世界一流品牌厂家都在压缩中国内地以外的投资或开店,专注中国市场的开发。



    推荐阅读:
    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财政政策评析(优秀范文5篇)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任务4答案
    新时代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百问百答
    2024年全国“两会”学习研讨发言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