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年终工作总结 四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从国外乡土史教育看我国乡土史教育的缺失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花时节 时间:2024-06-25 12:57:2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从国外乡土史教育看我国乡土史教育的缺失

    从国外乡土史教育看我国乡土史教育的缺失

    陈玉荣

    乡土教材,是相对于国家的统编教材而言。它关注的重点,是乡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教育是培养国民关怀社会生活,认识自然和人文世界的起点,兼具社会性、知识性和伦理性。乡土史是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内容很广,如地名、寺庙、家族历史的沿革等等,皆有其丰富的历史意义;作为乡土史教学的素材,大多具体、直观且易于观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是解决当今历史教育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一剂良方,也符合认知心理学和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新课程理念要求。

    这就从一定程度说明了一个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家乡,才谈得上爱它,只有爱家乡,才能爱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是一个人成为一个思想上较为健全的人的根本。我们现在的世界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地球村的概念,全球化和开放化的意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随之而来的另外一种文化现象——一种逃离自己生长的土地的倾向,从农村逃到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逃到大城市,从大城市逃到国外,这是年轻一代的生命选择和文化选择。在这一选择中,对于家乡的疏离,会导致人的失根。因此,进行乡土教育就十分必要。目前,国外的乡土史教育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经验和启示,本文拟从中外比较的角度,简要论述一下这个问题。

    一、国外乡土史教育概况。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詹姆斯认为:给小学生上历史课,最好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如一座年代久远的房子或一棵古老的树讲起,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出于这种理念,在西欧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师都十分注意让学生进行乡土史方面的收集和编写工作,以亲身参与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收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为给青少年学习历史提供方便的条件,法国政府规定每年 9月的第三周周末为“历史文化遗产日”。在这一天,全国11518处古迹、历史建筑和国家行政机构免费开放。这一举措深受青少年欢迎,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仿效这一做法。

    在亚洲,日本的乡土史教育也开展得很广泛。1998年修改后的历史领域的学习内容,充实了有关乡土历史和生活方面的学习内容,通过展开日本人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去了解政治及社会变迁的各种条件。对于日本国的历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主题研究;通过对地区历史的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地区的热爱之情,结合本地区历史现象,理解日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要联系家乡的历史,又要利用民俗学成果,参观调查博物馆、乡土资料馆,做到能够具体地开展生活文化学习。

    我国港台地区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加强了乡土史教学的规范。香港地区中学阶段开设的历史课分为历史科(世界历史)与中史科(中国历史)两种。在回归祖国后不久的1998年开始实施新的初中历史《课程纲要》,新《课程纲要》中,历史科以本地史(香港史)为中心,中史科以乡土史为中心。历史科《课程纲要》建议,在提高和培养学生对过去的兴趣的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社区及本土文化,以及对世界其他主要文化之认识。中史科《课程纲要》,则希望教师在中国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本土历史,借此提高学生对本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建立乡土感情和民族认同感,透过地方史事的认识,有助于中国历史的学习。

    在乡土史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美国。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首席代言人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在他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历史教育就是从社区、乡土历史开始的。这种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20世纪以来,美国几次修改历史课程设置的模式,但都遵循了这种由近及远的原则。更为突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有三十个州的法律明文规定,学校必须开设本州的历史课程。自20世纪末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颁布以来,美国各州相继出台了各自的课程标准,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就规定,每个中学生至少要学习1学期该州的历史(乡土史)。对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布拉德利委员会所设计的《中学社会学科课程》规定,7年级的A、B、D三种D式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乡土史。AD式是地区和附近区域的历史和地理,BD式均为社会学科选修课,地区史。

    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美国教师发现社会历史具有的巨大兴趣潜在力,很多教师提倡学生走出学校和课堂去亲身 “感受”历史,他们经常把他们的课题安排在社区博物馆,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古代战场、古代工场的遗址、古旧建筑、古代桥梁,观看过去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衣服等,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在美国,大多数较大的社区都有针对地方社区或州历史开办的展览,尤其欢迎学校团体去参观,在地方博物馆还伴有导游指导。此外,几乎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位或几位老人把他们的大量业余时间花在研究地方历史上,学校鼓励并提供多种机会使学生和他们相接触,这些研究者不仅负责向学生们讲述社区过去的故事,而且还能够指导教师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教学资源。

    除了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搭起通向过去的桥梁外,初等学校的历史教学还使用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以促使乡土史学习达到生机盎然、富有意义的目的。下面是一些在美国乡土教学实践中比较成功的例子:一是搜集并展览表明社区历史的老照片;二是搜集并尝试先驱者的生活、学习民间舞蹈、调查地方文化中多民族群体的贡献;三是为校刊或地方报纸写一些有关地主历史的文章;四是列一份社区早期定居者的传记梗概;五是调查社区一些重要的老建筑物的历史;六是追溯一些地方工业的历史;七是彩绘一幅有关地方社区或州历史某些侧面的壁画;八是举办讲述地方、州历史某方面故事的盛会;九是制作一幅当地的地形地貌图,指出历史上的重要地区;十是制作国家、州或地方历史的时间表;十一是在班里组织一个小小历史学家俱乐部,并与地方和州的历史社团联系。

    总之,美国社会科课程中历史的学习,并不把成就卓著的人放在学习内容的中心位置,它关注的焦点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因而,从乡土史教育入手,最大限度的利用社区和地方资源,将过去的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成为其历史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国内乡土史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大河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目前,乡土史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国内的历史教育界是公认的,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理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情感的生动教材。同时,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血肉相连,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众多辅导材料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地区都编写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乡土史教材,也有相当多的历史教师注意到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特别把乡土史作为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据专家统计,目前各地涉及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有一半左右与乡土史有关。这些课题主要包括各地名人故居的维护与开发、历史人文景观中所蕴藏的民间传说和民风习俗、民族的产生与发展、桥梁民居街坊的演变、老城市改造的利弊思考、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状况、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等等。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课题、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了对历史和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了历史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以乡土史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还增强了学生保护本地文物的意识,利用和开发本地历史资源的意识(注:本文系陈玉荣博士撰写,特此说明)。

    更为可喜的是,一些在教改中走在前列的地区已经开始将乡土历史引入教材。据报道,正在编撰中的新的上海版历史教材首次加入了上海乡土史的内容,与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和主题史一起构建了全新的学科体系。其中,上海乡土史属于拓展型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上海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目标是着力培养 21世纪走向国际的又十分了解本国本地区文化历史的上海新公民。据悉,此次新增的上海乡土史采用全新的样式,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导入,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加深他们对城市的了解和感情。比如在介绍外侨和洋泾浜英语时,用了很多像“一块洋钿温淘箩”等生动的话语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介绍上海移民社会时,让学生回家了解自己家庭的移民历史,加深家庭观念。又如在介绍上海是“万国建筑博览会”时,让学生了解江南民居、洋房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并通过组织“发现身边的名宅”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保护意识。

    但客观地讲,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乡土史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乡土史教学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少数历史教师的个人所为。一些学校虽然有乡土史教材,但很少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绝大多数甚至没有进行过任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乡土教育处于缺失的状态。澳门教师林发钦在个人网站的寄语中说:“在澳门,一个中学毕业生,可以很了解中国历史,也大致熟悉世界历史,甚至认识一点香港和台湾的历史,但对自己生活的家园澳门的历史却一无所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這种悲哀緣于我们长期缺乏乡土历史教育。2024 年底,在北师大举行的人文奥运与民间文化研讨会出具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民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甚为贫乏,在有关北京历史与文化知识的调查中,600多名被调查者得分平均为 57.6 分。有 35%的市民不知道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主要修建于哪朝,而关于北京城的中轴线,虽然从基本方向上绝大多数市民都知道是南北向,但是有 39%的人认为是天安门到地安门。为此,问卷设计者首师大历史系郗志群教授建议,加强学校对学生在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知识的教育,这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73.5%的市民认为在北京的大中小学开展北京乡土教育、非常必要和必要,虽然北京历史文化知识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但 95%以上的家长仍普遍认为有学习的必要。

    这一点,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有体会。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本区唯一的市级示范高中,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较宽,出过三星智力快车竞赛的月冠军。但在讲授近代史的几次侵华战争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不知道白河是海河的别称,不知道大沽的确切位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了解近代列强的几次叩关都是从自己家乡的大沽口完成的。反思笔者自身接受过的历史教育,出现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在 12 年基础教育中,我既未专门学过任何有关乡土史的课程,也未接触过相关教材,这种局面至今没有改观,学生们的乡土知识只能来源于课堂和学校以外,其零散和稀少也在情理之中。但令人担忧的是,乡土史教育的缺失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乡土史知识的匮乏,更重要的是乡土观念和乡土意识的缺失。我布置了搜集有关五次大沽口战役材料的作业,很多学生当场表示异议,称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书籍,无处下手;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时,大多数学生回答没有查到。至于没有查到的原因,据笔者分析,一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查,即不会查;二是根本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查。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不是中考和高考科目(仅有少量文科学生要参加包括历史在内的高考文综考试),历史学科长期被当作“副科”对待,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花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无不是能省则省。国家规定正式设置的课程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和考试丝毫不沾边的乡土史了。另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的教育部门重视不够。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乡土历史教学的规定是很有限的,不仅没有象美国那样由法律规定必修州史,甚至没有象日本、港台那样以历史课程国家标准的形式促进乡土历史的学习。在新制定的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仍没有对乡土史的学习做出明确规定。而同期出台的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则明确规定,7—9 年级地理课程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规定了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和学习的标准,并规划了如下活动建议和实施办法。另外,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不够。乡土史是一种社会历史,对学生的乡土史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帮助,西方国家的乡土史教育之所以开展得有生有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得到来自地区方方面面的支持,如前面提到的美国社区中总会有一位或几位老人专门从事 地方史的研究,并负责向学生们讲述社区过去的故事,指导教师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教学资源。实际上,在中国也有很多类似的条件可以挖掘,但社会各界普遍缺乏这种历史责任感和教育意识,导致大量历史资源利用率低下,甚至是闲置浪费。

    (三)对我们的启示。比较上述西方国家和中国乡土历史教育现状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首先,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乡土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国家法令形式确立其在历史教育中应有的地位,由各地区组织人力统一规范地编写教材,并保证课程的实施,甚至可以以必修课的形式在小学或初中开设,各地区组织升学考试时对乡土史的内容也要予以考虑,特别是高考命题。

    其次,作为历史知识传播的具体实践者,广大历史教师应对乡土史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具体授课时应广泛联系乡土史的内容,舍得在乡土史知识上下功夫,花时间,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更要扩展思路,借鉴西方形式,用大量的乡土资源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起他们的乡土意识,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社会媒体应加大报道和宣传,以多种形式呼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提高国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教育意识,以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乡土教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每一个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区域文化,这其中除包含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之外,还应包含民众对地区历史文化的认同。我们向中小学生展示传播乡土历史文化,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向将来的民众灌输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的观念。只有对家乡真切的热爱,才能衍生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注:本文作者陈玉荣,祖籍陕西省蒲城,经济学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消费心理学博士,2024年被北京市组织部评为优秀人才称号,获得2万元的人才奖励基金。曾在国家研究机构从事过研究工作,在报社从事过编辑记者工作,在某著名企业集团担任过总裁助理兼企划部长工作,在某投资公司担任策划总监工作等,主要专著有《秋凉犹热:西方经济透视》、《创新赢得市场:珍贝成功之道》、《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不断进化的经营:全聚德集团多品牌战略营销》、《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以及正在与董英豪先生合著的中国廉政管理系列丛书6本中的前四本:《现代化的关键跨越:贫富差距与犯罪率实证研究》、《微时代的危机公关》、《集聚正能量:反腐、惩腐、防腐三步走》等6本中国廉政管理丛书的主笔,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现任商务部国际经济与政府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国度投资控股集团产业整合网媒体总编)。

    第二篇:潍坊乡土史

    第一章抚今追昔话家乡

    1.早期古国:夏商时潍坊古国有斟灌国、斟鄩国、寒国、逄国等。夏启死后,东夷首领后羿赶走国王太康,史称“太康失国”,其后代少康在潍北大地上打败东夷恢复夏朝统治,史称“少康复国”。

    ★2.西周实行分封制,姜太公封齐,都营丘(今昌乐),后迁淄博市临淄区,春秋末今潍坊市为齐国土地。因分封潍坊还出现过杞国、纪国和莱国等诸侯国。3.潍坊传说:嫦娥奔月和鲁班制鹞等。4.千年岁月的历史变迁

    ⑴秦汉时期①★秦朝:地方推行郡县制,潍坊大部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三郡管辖。★②西汉初年地方实行郡国制(既郡县制又分封制),潍坊先后出现齐、乐安、甾川和胶东等国。西汉汉武帝时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同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刺史部(州),由中央派官员控制,潍坊大部分县市区属于青州、徐州管辖。

    ⑵隋唐至元:①隋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潍坊属于北海、高密、琅琊三郡管理地方事务; ②唐初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唐太宗在州县之上设监察区称“道”。后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潍坊地区主要属于河南道的青州、密州(诸城)管理。

    ③北宋:宋朝时设立“路,潍坊地区属于京东东路的青州、密州、潍州管辖;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潍坊市直属中书省管辖。⑶明清时期

    明朝:废除行中书省,全国设两京十三使司,下设府州县三级,潍坊一带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青州和莱州管辖。

    清朝:地方行政设置省、府、县三级制,潍坊为山东省青州、莱州二府管辖。5.近代潍坊新发展

    ⑴行政区划变化:①辛亥革命后潍坊设9个县。有潍县(潍城、奎文、寒亭和坊子)、昌邑、高密、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和诸城。

    ★②潍坊市由来:1948年潍县战役胜利后,成立了“潍坊特别市”,市政府驻地设在潍城,隶属山东省人民政府。

    ★③县市区变化: 1986年撤益都县设青州市;1987年撤诸城县设诸城市;1993年撤寿光县设寿光市。成为最早撤县设市的三个县。

    ⑵新时代:①潍坊是风筝故乡。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把每年4月1日定为潍坊“风筝节”。风筝成为潍坊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②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与科技”。

    2024年第十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寿光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从第五届菜博会开始,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为例会,成为全国五大农业展会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性蔬菜专业品牌展会。今年(2024年)是第17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绿色革命的领舞者中国蔬菜大棚之父” 今寿光三元朱村人支部书记王乐义)

    ③潍坊是历史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代乾隆时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海化集团是“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山东省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

    ④交通发达:“中国的公路看山东,山东的公路看潍坊”,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全市公路2.5万千米。海陆空大交通格局形成。

    ⑤教育、体育:在“普九”基础上,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规范高中办学体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学校开展“阳光60分快乐大课间”等体育改革引起了高度关注。林伟宁(27届奥运举重冠军)、刑慧娜(28届奥运长路冠军)等。第二章奇才俊杰贯古今

    1.东汉今古文经学(儒学)大师——郑玄⑴简介:郑玄,字康成,东汉北海郡(今高密),经学(儒学)大师,自幼勤学,后拜马融为师学习。⑵主要贡献:①传授和解读儒家经典,形成郑学,标志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②最大贡献是编辑、注释了“三礼,”存世的作品有《三礼注》《毛诗笺》。③校雠学、古籍整理、训诂学、古音韵学和古词汇学等取得成就。⑶言论集:郑玄和弟子们问答五经言论编辑为《郑志》。⑷名言:“师,教人以道者称之”“尊师以教民,而以治政则无过矣”“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2.官清艺绝的清代名臣——“浓墨宰相”刘墉, ⑴简介: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逄戈庄(今高密)人,民间称为宰相刘罗锅。清乾隆、嘉庆年间政治家、书法家,为官刚正干练,是智慧正义化身。⑵贡献:①政绩:先后任安徽、江苏学政,整顿科举弊端和官场陋习。任湖南巡抚,政绩斐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查办山东巡抚国泰、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案。②文化:曾编撰《四库全书》《西域图志》和《日下旧闻考》等书③书艺:论书绝句三十首《学书偶成》是极重要书法理论。④著作:有《刘文清公遗集》《刘文清公应制诗》。⑶评价:《诸城县续志》:“墉砥砺风节,正身率属,自为学政、知府时即谢绝馈赂,一介不取。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

    ★3.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郑板桥⑴简介:郑板桥清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泰州)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潍县三贤之一。其诗、书法、画世称三绝,“板桥派”的开山始祖。⑵贡献:①政绩:任潍县县令时赈济灾民,被称“郑青天”。亲撰《新修城隍庙碑记》为我国十大著名“三绝碑”之一。②书艺:以“三绝诗书画”闻世。一生只画兰、竹、石。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人称 “板桥体”。⑶代表诗作: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书法匾额:《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

    4.名满华夏的收藏大师——陈介祺:⑴简介:陈介祺,清代著名的金石家,潍县城里人。他将收藏钟鼎、印玺、古陶等珍宝的楼命名为“万印楼”又称“十钟山房”,自号“万印楼主人”。⑵贡献:①最重要收藏是毛公鼎,作 “毛公鼎考释”,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②学术:率先发现战国古陶文并指出古陶文不外地名、官名、器名、作者、用者姓名与其事其数。③著述:著《十钟山房印举》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第三章圣贤巨著煊古州

    ★1.天下第一农书——《齐民要术》①作者简介: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郡益都今寿光人,生活在北魏东魏之际的,世称 “农圣” ② 地位: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它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③内容: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以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食品加工日用品生产等。明确提出因地因时制宜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重视选育良种,初步描述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问题,涉及人工选种人工杂交等育种原理,反映了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特征; ④影响:唐宋时《齐民要术》传到日本,称为“贾学”。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就参阅过此书。⑤“齐民要术”的含义是:平民百姓谋生的方法;

    ★2.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①作者简介:张择端,诸城人,北宋末年杰出现实主义画家。其名作有《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②作品内容:《清明上河图》主要描写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市民生活状况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③地位:《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成为中国风俗画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宋代城市面貌、政治经济、风俗、人文及书法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金石第一录——《金石录》①作者:赵明诚,密州(今诸城)人,北宋末年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与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是研究我国古代金石刻首读之书,也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②其特点:规模宏大,资料翔实,注重以金石证史,考评严密。

    ★4.天下第一卷——明朝赵秉忠状元卷:①发现:1983.5年青州市郑母镇赵焕彬将其十三代祖父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殿试卷献给国家,确定为海内孤本,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状元卷是古代科学考试中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的试卷.②内容:赵秉忠状元卷题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提出治国办法和治国方法,提倡法治、天民说“即民本思想(最早源于孟子)”、和德治主张,善于总结历代治国经验教训,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地位:赵秉忠状元卷属于典型明代科考八股文样式,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历史、思想文化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宝贵资料。第四章古迹名胜曜北海

    1.云门献寿:①“寿比南山”的“南山”指的是古代青州云门山,云门山是古代青州象征,“寿”字是云门山的象征。云门山的“寿” 为明朝嘉靖年间衡王朱戴圭掌司周全所作,字高7.5米,宽3.7米,“寸”高2.22米,当地有“寿比南山”、“ 人无寸高”之说。②摩崖巨寿东有“云门洞”谓之“云门仙境”,隋唐宋时受佛道青睐。③云门山石窟与西边的驼山石窟造像共同构成了青州石窟造像群,被誉为是齐鲁石窟之冠。云门山在1985年被山东省列为省级风景区。

    2.十笏怀古:①十笏园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有“鲁东明珠”之美誉。②始建于明代,后被潍县文人首富丁善宝购得改建为私人花园。③十笏园正厅即“十笏草堂”上悬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匾额。园内主要建筑是砚香楼,墙壁嵌有郑板桥、金农等真迹。西跨园为园中园,右侧为“秋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园之西院北过厅为深柳读书堂,取唐诗人刘慎虚《阙题》诗句。康有为游十笏园后,将其中的颂芬书屋改为“小书巢”。十笏园后院东檐下有元代谭处端手书“龟蛇”,西檐下有明代画家文征明、董其昌和张瑞图的书法石刻。④十笏园融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是潍坊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园林建筑。它为研究明清园林建筑、金石学及潍坊历史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雕木丹青——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①得名:因潍坊杨家得名(潍坊市寒亭的杨家埠村)。②地位: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并成为我国民间的三大画市。杨家埠木板年画是潍坊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成为潍坊的一张亮丽的名片。③历史:始于明代,村内保留有明崇祯十三年的“吉兴号”年画作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前期杨家埠年画恢复发展,乾隆时发达,咸丰、光绪年间达鼎。潍坊历史上“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 家家雕木刻画,户户描绘丹青”“画训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家家事店,人人画工”指的是杨家埠年画。④改革开放后,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走向世界。202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纸鸢传奇——潍坊风筝。①地位:潍坊发明、放飞风筝最早地方,是风筝故乡,有“鸢都”之称。②发展:战国时期鲁国思想家墨翟制作“木鸢”。东汉用纸糊绘制作,唐朝因用丝条或竹笛做响器,有了“风筝”之名。放风筝至明清时盛极一时。潍坊风筝与京式风筝、津式风筝鼎足而立。★③风筝会与风筝节:1984年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1985年潍坊市人大会议决议把每年的4月1日被定为潍坊“风筝节”。今年(2024年)4月1日潍坊迎来第33届国际风筝会。放风筝地点:浮烟山。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2024年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④流派传承: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结合,形成了民间艺人、文人艺匠与创新现代等不同体系和流派。⑤扎制工艺: “扎、糊、绘、放”四艺表现。⑥意义:风筝使潍坊找到了一条“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成功之路。今天潍坊风筝已成为潍坊的文化象征物、城市名片。联结起潍坊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成为潍坊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注意描写风筝的诗句)其它古迹:安丘市的齐长城和公冶长书院、临朐东镇沂山(有“东泰山”之称,鲁中仙山)青州驼山石窟等。第五章战地黄花分外香

    ★1.五四烈火燃潍州 ①起因: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因山东问题而起。②经过: 1949.5.9,益都县(今青州市)点燃了潍坊地区“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5月24日,以益都县(今青州市)城的省立第十中学、省立第四师范为中心,潍坊各地的反帝爱国运动达到了高潮。山东学生联合会代表王尽美、王翔千、王统照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运动。③意义:给潍坊地区的五四爱国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马克思主义在潍坊的传播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2.播火的革命先驱——王尽美 简介:王尽美,今诸城人,中共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②事迹:潍坊五四运动的领导者。1921年7月王尽美、邓恩铭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中共成立后,王尽美写了《肇在造人----赠友人》,抒发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1921年9月,在济南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③董必武曾写下“„„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其中的“君”就是指“王尽美”。

    ★3.抗日名将——马保三⑴简介:马保三,山东寿光牛头镇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⑵事迹:①抗日战争爆发后,马保三创建了“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任总司令。(1938.3八支队到昌邑与七支队会合作战,合编为“国民革命军鲁东抗日游击队”马保三任总司令,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1938.11转战鲁南,创建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1939.10领到了潍坊抗战史上的抗日大捷——五井战役。被《大众日报》誉为是“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由八支队扩编的部队成为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1949年3月,马保三被任命为青岛市市长。③1958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4.潍县战役:①潍县战略地位:有“胶东走廊”之称,是济南青岛间重要枢纽。防御工事形成了以西城为核心的防御体系,堪称“固若金汤”。②经过:1948年4月2日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指挥下打响了潍县攻坚战,4月27日潍县解放,后歼灭了安丘昌乐等地残军并击退援军。5月8日潍县战役胜利结束。③意义:拔掉了胶济线上国民党的“鲁中堡垒”,潍县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从运动战向阵地战转变的开始,是攻打济南的一次实战大演习。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的国民党军队,改善和巩固了山东解放区的战略地位。潍县战役是华东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丰碑,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潍县攻坚战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之前。潍县攻坚战是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总结:

    1.和寿光有关:天下第一农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抗日名将马保

    三、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王乐义)

    2.和青州有关:天下第一卷赵秉忠状元卷、云门山、“五四”运动在山东潍坊的益都县(今青州市)首先发生。(鸦片战争中青州兵镇江战役)

    3.和诸城有关的是:中华第一神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金石第一录赵明城、刘墉、革命先驱王尽美。

    4.和高密有关的是:经常大师郑玄、官清艺绝清代名臣刘墉(刘墉是今高密原诸城人。)5.与潍坊有关:鲁东明珠十笏园、收藏大师金石学家陈介祺、潍坊文化象征物和城市名片潍坊风筝、潍县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三大战役前)、潍县县令郑青天郑板桥(江苏扬州人)。

    6.和谭震林有关:1948年领导了潍县攻坚战、淮海战役,1967年,参入了“二月抗争”。7.与金石有关:赵明城和陈介祺。潍坊民间艺术中两朵奇葩: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8.潍坊共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高密扑灰年画”)

    9.庄龙甲建立了齐鲁大地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潍县县委。陈少敏潍坊史上女革命家,毛泽东赞她“白区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

    10.其它巨著:益都(今青州)人北宋科学家燕肃《海潮论》和元代史家于钦《齐乘》、清代陈介祺《毛公鼎考释》等。

    11.俊杰:舜、公冶长(安丘孔子之徒)、齐国政治家晏婴(高密)、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北宋画家张择端和科学家燕肃、宋代词人李清照、清代浓墨宰相刘墉;在潍坊执政的有三国孔融、宋代冠准、范仲淹、欧阳修和苏东坡、清代郑板桥等;潍坊状元有8人,清末潍城一巷出了曹鸿勋、王寿彭(山东大学创办者)两名状元。清末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对潍坊嵌银、仿古铜器等民间工艺品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12.潍坊景区:风筝广场、青州云门山、临朐石门坊红叶、寿光林海生态园、诸城恐龙博物馆、高密莫言旧居、昌邑绿博园„„潍坊市区三河:虞河、张面河和白浪河。2024-2024年中考乡土史考过的知识点参考:

    第三篇:从乡土,看中国

    从乡土,看中国

    ——《乡土中国》读后感

    最近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本小小的册子,竟包含着如此多的内涵。细细品读,不禁有感而发。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学人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而其代表作《乡土中国》更是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辈学人,引领我们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发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老从普通乡下人的“土气”入笔,一反常人对“土气”这个词的藐视,称赞“土”字用得精当,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为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源。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这种“土气”。此等的精辟见地,如果没有一种流淌在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恐怕是很难抒发出来。

    《乡土中国》所透露的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社会学层面的解析。《乡土中国》谈论了民族历史、文化对个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差序格局更为深远的影响仍然是对中国人行为方式、道德观念的传统导向,“公私不分”、“私人道德”盛行,在现代化的今天也不能说是完全消解。而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转型,无疑是起着消极的作用。

    根据自身的理解,本书的第一篇介绍的是背景,描述了中国的乡土本色,也就是中国的特殊性。何为乡土中国,它的特殊性是什么?本篇写得非常透彻。比如,作者说中国乡下人多,“土”就是他们的特性,没读过本书的人或许以为这土气是贬义词,但是,其实正是因为靠土地谋生的理想使乡土社会是那么的稳定,即使战乱迁移的也不是社会的主流。费先生也顺便比较乡土中国和美国的不同,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离,结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同时,村落里面大家都是特别熟悉,就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法律其实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的是信用而不是法律。当然在我们现在这个处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土气”就成了骂人的话,那些礼俗也逐渐被法律所代替。

    第二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应性,在《乡土中国》一书里面他所讨论的问题里面很大程度上认为乡村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经验的传播往往是手把手地教,在一个地区住的几百年,世世代代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都是一样的,解决的办法都是一样,不需要什么理论、什么创新。当然先生在这两篇文章里面分析很多,也很深刻。

    第四到七主要介绍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什么是差序格局?很简单就如同一颗石子砸到水上荡起的一圈圈水纹,最中心的那一点是自己,其余的就是按远近程度来划分。对于中国人自私,没有公德心的论调很多,但是先生在里面把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梳理,他发现中国人之所以与西方人不一样,就在于人我划分的基础不一样。西方人是什么样子呢?是团体。团体内外的人很清楚,他就从最基本的家庭这个概念分析的。在中国就不一样。他的伸缩性非常大,你得势的时候可以宾客三千,亲戚多的是,假如你不得势,也许一个人都不认识你。可以说我们的网络是以自己为中心,结果就造成了没有一个人和你的网络是一样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在这个意义上说,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这种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我也算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对乡村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很深厚、很诚挚的埋藏在心底。一踏进大学,身上那股“土里土气”的质朴俨然与外界格格不入,但日子久了,又生怕与乡村有关的“味道”将随着喧闹的外界渐行渐远,所以,有时就特别想回到过去看看,小时候的村庄。

    将来的某一天,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能够在自己的小天地,拥有半亩良田,披星戴月,荷锄而归。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人际的勾心斗角,融入大自然,真真切切的享受乡村的宁静与安详,做一个真正的自己。生长在暖暖的乡土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也许,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能明白泥土的可贵,才能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基层具有浓厚的乡土性。虽然,城里人藐视乡下人土里土气,但是,在乡下,“土”是我们的命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季节的更替,锄地播种,精耕细作,尽管寸草不生,仍然期盼能从土里长出希望,收获果实。

    乡土才是中国的本色,而现在的主流是争相到城里立足,一些人是因为土地的有限接纳不了村里人口的增长,另一些人则是赶时髦。乡土社会发生了变迁,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改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就像费孝通先生在结尾所说的,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在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

    无论如何,“回归乡土,回归本色”是任何人都不能忘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不能忘“本”。但愿城市化也能为我们的乡土留下一片空间,最终我们都能回到自己的那方热土!

    第四篇:乡土资源及其教育功能

    乡土资源及其教育功能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乡土资源既深且厚,有时候甚至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乡土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足迹、生产生活经验等。

    一、乡土文化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优化教育环境来看,乡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人是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文化渗透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们的各种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地方文化教育正是要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那些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优秀地方文化,来感染教育学生,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乡土文化的教育优势

    乡土文化的教育优势突出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教育主题的多样性上。乡土文化的巨大教育能量首先来自于地方文化的区域的地方性,它与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是其它教育资源所不曾具有的;乡土文化范围宽泛,广州地区的乡土文化教育也不应该仅局限于某些司空见惯的领域。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以及当前所存在的各类有教育意义的事物等;乡土文化蕴含的教育主题具有多元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这对师生人格的全面提升,陶冶他们的情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可行做法

    开发乡土资源的学习,除了开设乡土历史、乡土地理课外,还针对乡土资源的广泛性让学生找出乡土资源中有争议、有疑点、有误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事例、史实进行推理论证,提高学习乡土资源的兴趣,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校正误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受到了良好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和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这种观点里面能够显示出一种广义的课程资源观点。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认识到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社会中的植物园、博物馆、社区实践等等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五彩斑斓的课程资源内容都纳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中。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且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那么就能开发出具有地域性的校本课程。比如西关地区的传统商业文化,越秀地区的书院文化,原芳村区的《水秀花香》地方课程都应充分依托于学校周边的独特环境。其中《水秀花香》涉及了芳村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旅游、文化、特产等内容。这个课程的开发就是运用了当地的地理资源——鲜花种植营销以及其悠久历史下产生的独特文化,特点非常鲜明。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像广东地区境内就有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这种人文地理资源是可以作为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材的,而这种本土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从而可以使地方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四、乡土教学资源实施使用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乡土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在教材的使用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乡土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乡土教学资源。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乡土教学资源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量力而行原则:学校在确立乡土教学资源使用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教材资源,努力使乡土教学资源实用、可行。

    4、个性化原则: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

    五、乡土资源实施使用的策略

    乡土教学资源在使用与实施中,要从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处理好三件事:一是营造健康的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人的智慧、创造和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让教学过程不但成为质疑互动的过程,而且成为彼此真诚欣赏的过程。二是课堂教学要从外在形式的动转变为内在思维的动,由部分学生的动转变为全体学生的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单向的动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生成性的动。三是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不仅是“教”者、还是“学”者、“思”者,更是整体活动过程中灵活的操作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学生不仅是“听”者、“学”者,还应该是“问”者、“思”者、“论”者,有时还甚至可以充当“教”者。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情境,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增值性等多个方面,创造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动态的生成型的乡土教学资源教学。

    1、在活动学习中渗透活用意识

    (1)典型的乡土教学资源内容,要开挖深透

    如《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气候》、《家乡的地形》、《家乡的民俗》等类型的活动主题,都含有典型的乡土知识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知识、历史文化知识、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知识等等,都是极好的乡土教育素材。在实际教学中,要力求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亲历实践,善于质疑,细心求证,把资源用足用活。切勿想当然,对以为熟知的东西不经质疑和实践就匆忙下结论。例如研究《西关大屋》,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其结构征,还应考问西关大屋的历史与现状如何,是否有三件套门的就是西关大屋,住在西关传统民居中的居民如何看待这种建筑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切了解乡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的爱乡情结成为自觉行为。

    (2)与乡土资源有显性关联的内容,要引伸、扩充 某些学科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一定比例的乡土教育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把与乡土资源有关的内容作必要的引伸、扩充,使之与培养乡土意识有机联系起来。

    (3)与乡土资源有隐性关联的内容,要挖掘、沟通、联想 有些资源材料表面上看似乎与乡土教育无紧密联系,但认真钻研和挖掘能发现与乡土知识确有联系之处。我们通过联想、沟通,就能有机渗透乡土教育,更能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如《家乡的历史》,可能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感到就是书上记录的历史而已,离现实的生活非常遥远,跟家乡更是没有任何的联系,但如果结合广州地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迹就能起很好的效果,光是一个历代羊城八景的变迁就能传递出家乡自然、经济、文化等许多不同侧面的信息。

    2、在观察活动中体现使用动机 观察是常识教学重要的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与常识教学内容相联系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乡土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不知不觉受到乡土知识的教育熏陶。我们可以通过对许多精选的图片,精美挂图的观察,借助电教多媒体制作成课件,使本来抽象的、枯燥的、不为人察觉的乡土知识与现象直观地、具体地、形象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生动的乡土知识教育。

    3、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使用空间 开展实践活动是更集中、更高层次与全面素质教育结合的教育形式。如果说课堂教学像沿河道流淌的水流的话,那么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则是激溅的浪花,能更强烈地迸发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展示个性特长,锻炼社会能力。因而乡土教学资源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乡土意识,培养良好的探究行为,就必须把课堂搬到现实的环境中。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

    (1)乡土资源与社区活动相结合。

    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上社会,走进社区,将学生的乡土教育与社会大环境、自然大环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区环境的实际接触中增强对本乡本土资源的点滴积累。如寻访广州百年古树、听爷爷奶奶将那过去的事情等等。

    (2)乡土资源与系列主题教育相结合。

    我们在乡土资源思想指导下,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时节以及学生接触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的活动,按某一主题、一定序列、一定层次开展组织具有较为固定的、有本校特色的系列性主题活动。

    (3)乡土资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结合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发现和捕捉可供教育的资源素材,那么学生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可成为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的时机,使乡土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4)乡土资源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开展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力保证。要动员家长做乡土资源开发的参与者,在学校定期举行的家长学校培训班和家长会上,积极宣传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提供活动的支持并在家庭教育当中,适时适量地渗透乡土教育,理想教育,爱国爱乡的教育。

    第五篇:[中考历史]福州乡土史(中考备考资料)

    说明:(1)本份为乡土历史的相关材料,建议与教科书有关内容结合,本份材料仅供参考。

    [考试说明]A.识记 知道昙石山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王审知、林则徐、严复、侯德榜等人的主要事迹;知道福州船政局和福州船政学堂;知道福州传统工艺三宝;知道黄乃裳与“新福州”的开发。

    昙石山文化的基本情况:在闽侯昙石山,白沙溪头村、竹歧榕岸庄边山、福清东张以及福州市郊新店浮仓山等地,也先后发掘出史前文化遗址。其中以昙石山文化遗址最为典型。它与黄河、长江流域同一时期的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被称为“昙石山文化”。它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王审知:唐末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四处逃难。中原地区人民第三次大规模迁来福建。85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跟随王绪军队渡江南下,经江西、广东转入福建。后王潮代替王绪;被推为帅,很快就统一了福建全境。893年,唐政府授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王潮病死后,王审知继任。唐政府授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加封为琅琊王。909年,后梁太祖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这样福建就成为闽王国。

    林则徐:(1)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州南后街澳门路。

    (3)林则徐,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出生在侯官县(今福州)左营司。他是我国近代第一位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中进士,先入翰林院,后在浙江、江苏、湖北等地任职。任职期间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清理积案,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面对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他主张严厉禁烟,设禁烟局,配制断烟药丸,禁烟运动在两湖地区取得显著成绩。在他上书推动下,道光皇帝下决心禁烟,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后,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抗英禁烟事业。他采取一系列措施,迫使英、美等国鸦片贩子交出鸦片2万多箱,约230多万斤,从6月3日到25日,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了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严复: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是船政学堂第一批赴英留学生,留英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当时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严复很大的刺激,他开始否定洋务派“练兵自强”的说教,主张只有从“西学”着手,进行维新改革,才能救中国,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译著上,陆续翻译介绍了170多万字的西方名著,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第一人,其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通过译著,严复将西方社会进化论学说、逻辑归纳法介绍到中国,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提供理论依据,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他还首次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侯德榜:侯德榜(1890-1974年),闽侯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也称侯氏制碱法),使中国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例。他写的《制碱》一书,被世界学术界推为制碱专著的首创。他十分关心家乡建设,1974年在逝世之前仍不忘要在福州创办一个现代化碱厂,为家乡人民生产价廉物美的纯碱。

    福州船政局和福州船政学堂:

    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左宗棠很大的刺激,他把制造轮船作为抵制列强以“自强”的重要手段,积极提倡建立船政局,经朝廷同意,他在福州马尾建立船政局,推荐沈葆桢为总理船政大臣。

    船政局设铸铁等10多个工厂,机器全部从法国进口。从1866年(清同治五年)开始建厂造船到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40年间共制造了大小兵商轮船44艘。船政局规模之大,设备之完善,工人人数之多,是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又是远东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9世纪日本横滨、横须贺船厂,也无法与之相比。它培养了我国近代海军人才和科技人才,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局建成后,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近代蒸汽汽船——“万年青”号,又在没有外国人参与下取得试航成功,在我国航海、造船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了培养船政和海军人才,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局内设立了船政学堂,它是我国最早培养造船和航海科技人员的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驾驶、造船专家,推动了我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它是我国最早采用西方科技教育的一所新式学校。船政学堂先后派出了4批优秀学员到国外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近代中国大规模赴欧留学的开始。

    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是一支可贵的具有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队伍,他们中有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近代造船专家魏瀚,有为国捐躯的英烈许寿山、陈英、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等海军将领;还有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重要人物,如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黄钟英、民国时期担任过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萨镇冰等。福州传统工艺三宝:纸伞、脱胎漆器和角梳。

    黄乃裳与“新福州”的开发:福州华侨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与侨居国人民一起艰辛开拓,发展当地的社会经济,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福州”的开发。倡议和组织开发“新福州”的是闽清籍华侨。

    黄乃裳,闽清六都湖峰村人,爱国华侨领袖,民主革命者。他曾参加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创办福建近代第一份报纸——《福报》,主持创建蜚声海内外的沙捞越“新福州”农场,追随孙中山,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与领导福州起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诗巫原是地旷人稀的荒凉村落,黄乃裳先后招募闽清、闽县、侯县、古田及屏南等县的贫苦农民前往诗巫垦殖,经垦殖,诗巫成了沙捞越的第二大城市,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黄乃裳将它命名为“新福州”,此名后来得到沙捞越政府的承认,沙捞越政府对他的垦荒种植很赞赏,他也因开垦功高而被那里的福州人奉为“港主“,以示敬仰和爱戴。新福州的开发和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起了很大作用。为纪念黄乃裳的功绩,诗巫福州公会于1951年兴建纪念楼,立黄乃裳铜像,诗巫市议会将新建的一条大街命名为“黄乃裳路”。



    推荐阅读:
    从国外乡土史教育看我国乡土史教育的缺失
    以人为本抓管理 培养习惯创和谐
    公司安全培训机构培训资质条件
    习近平新年茶话会讲话引毛泽东诗句
    地区三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