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社区工作总结 日常祝福语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关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宣传范文合集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蓝色心情 时间:2024-06-28 09:05:2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宣传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他进一步强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今天,结合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待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更加感觉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的科学性、真理性,更加促使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1.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解决了人类思想上的一个重大难题,即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把思维本身当作完全独立的自主体,把思维进程当作现实事物的造物主。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进程就是现实事物的造物主。他甚至以理念的名义将思维进程转变为一个自足的主体,而仅仅将现实东西刻画为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问题。俄罗斯波罗的海通讯社网站2024年4月29日发表亚历山大·热列宁的文章,明确指出:“马克思相信,如果理论与事实不符,就意味着理论有误。真理不在某个聪明的脑袋里,而在现实生活中。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实就是如此。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一系列真理性的认识被实践检验的过程就证实了这一点。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性标准的确立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人类思维的重大变革。

    2.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而要判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只靠主观认识自身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就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社会实践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优点,而且具有客观物质性的优点;社会实践不仅具有个人创新性的优点,而且具有人民创造性的优点。这些优点使社会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据。毛泽东指出:“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在物质生产过程中,错误的认识会被社会生产发展所甄别、淘汰,正确的认识会转化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例如,_x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大发展的强大力量。在阶级斗争过程中,先进阶级的正确认识会使这一阶级成为领导历史发展的力量,落后阶级的错误观念会被历史所抛弃,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代表“第三等级”利益的思想成为推动大革命的强大杠杆。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真理性的理论和假设会被证明、证实,错误的理论和假设会被证伪,400年来,物理学已经从牛顿经典力学发展成为了量子力学。这些都说明,真理总是会被实践所证明。

    3.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是在工人阶级运动的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的。恩格斯在1890年为《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中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42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固然,国际本身只存在了九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任何时候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他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看到: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真正联合起来了。”马克思主义是在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被检验过的,是被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因而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4.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我们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践要求,才推动了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总书记多次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他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真理性、真理的威力鲜明地体现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只要变化了,生产关系就要随之调整,相应地,经济基础就要变化,同时就要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思想为指导,通过改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自觉地发展生产力。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检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中国化,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实践要求的结晶。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有人说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为此,_x指出: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真正体现科学社会主义要求的。

    二、实践是发展真理性认识的强大动力

    实践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经常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而且会发生剧烈变动。由实践证明了真理,会随着实践的深入、实践的转向、实践的变动,逐渐变得更加全面、系统,真理性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得到丰富和发展。

    1.社会实践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可能一下子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真理性认识必然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广域化、深度化而丰富发展,任何真理性认识都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被社会实践不断证明的同时,一些具体的论断特别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具有真理性的认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会失去其意义,会发生形式与内容的转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谈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宣言》中阐述的一般原理是正确的,即使如此,站在25年后的角度看,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基本原理要与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因此《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具体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1872年,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25年来大工业的巨大发展,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需要有更加符合实际的认识。由于工人运动实践波澜壮阔的发展,《宣言》中的某些地方要做修改,某些地方会有不同的写法,有些地方已经过时。这些修改和变化是由实践本身决定的。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种确定和不确定,正是反映了实践本身的变动性,更会深刻影响到真理性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于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使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日新月异。社会实践的需要会引起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引起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真理性认识的深化。当今世界,由于经济社会实践的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曙光初现,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大数据、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真理性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实践要求日益旺盛而更加丰富。人口老龄化趋势,形成了对生物技术进步的巨大需求,促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总书记2024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视察工作时曾经指出:“还比如,人造生命。这几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很快。二〇一〇年第一个人造细菌细胞诞生,打破了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为在实验室研究生命起源开辟了新途径。有的科学家认为,未来五至十年人造生命将创造出新的生命繁衍方式。这些不仅对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医药、能源、材料、农业、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也将给生命伦理带来全新挑战。”人造生命、生命新的繁衍方式以及生命伦理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的实践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的_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创新无一不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_x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践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它是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产物。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_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历史性变革实践的产物。

    三、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024年1月5日,_x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在今天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4年8月19日,总书记指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对于这一问题,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这就是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时代课题更加丰富的回答,更是对新时代历史问题的科学解决。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不仅回答了两大基本问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而且回答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十七个具体问题。

    2.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实动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强调的基本原则。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改革开放后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狠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在实践中基本上了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我们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要解决好党与市场的关系,因为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就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另外一个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经受住考验、如何驾驭住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认识:第一,要尊崇党章,维护党章,履行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通过制度的防火墙切断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侵蚀的通道。第二,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总书记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有了政治利益集团,党就会丧失先进性,就会发生政治蜕变。第三,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防止被利益集团围猎。2024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要解决“被围猎”问题,就要增强领导干部的信仰定力和道德定力,防止形成“圈子文化”。

    3.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生生不息的强劲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性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人民群众需要变化实践的深刻把握。首先,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解决。“有没有”的问题40年中在一代代人手中得到解决,20世纪80年代先是解决自行车、缝纫机的问题,90年代解决了电视机、电冰箱的问题,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步解决了房子、小汽车等问题,现在逐渐进入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的需求阶段。其次,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和领域不断扩大,从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向多样化需要扩展。例如,养老服务就是一个新需求。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再加上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提高,对养老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为此,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再次,人民群众需要的质量在提升,从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过去,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八个“更”字,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质量的要求。第四,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升级而且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例如,在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中,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突显。正因为生态环境需要越来越重要,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四个方面需求的变化就反映了人民群众需要已经不是过去的仅仅是物质文化的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需要。这些变化推动了我们对于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深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在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每一次伟大飞跃都会产生伟大的思想,三次伟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以及_x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_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相关文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高二政治必修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3.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社会实践自我鉴定范文3篇

    5.积极分子培训考试题

    6.高中政治必修四主观题答题思路

    第二篇: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计课时)

    【教学目标】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教学设计】

    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人们的认识既可以与客观对象相符合又可以不相符合,也就是说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詹姆士认为真理是一种有用的观念,对自己有用的就是真理。实质是把真理看成是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制造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美国以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获取了巨大的石油利益。“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命题对美国政府发动战争是“有用”的。但是随着战争的进展,布什不得不承认“在伊拉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时曾经是战争借口的“有用”命题就沦为彻头彻尾的“谎言”,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因此有用并非就是真理。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规律是真理,在这一真理指导下,人们能够用火箭克服万有引力把卫星送上太空;人们能够用抽水泵做功克服引力把水从低处引往高处。真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真理是“有用”的。)

    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为什么说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知道孔子被后人尊为圣人。就是这样一位大智慧的学者对于一天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变化问题也无法作出正确的回答。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认为早晨太阳距离我们近,而中午距离我们远。因为早晨太阳大如车盖,中午则如盘盂。一儿曰:我认为早晨太阳距离我们远,而中午距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太阳沧沧凉凉,中午则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真理具有客观性,那么对于一天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这一认识对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既然对于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那么会存在多个真理吗?(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也就有远有近。但是这种远近相差不大,一年里面太阳与我们最远和最近的距离,大约相差五万公里,只有太阳与我们平均距离的三十分之一。如果只说一天的话,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所以可以说一天中早晨和中午太阳距离我们的远近几乎一样。在对一天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不同认识中,只能有一种是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就是一天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几乎一样。这就是说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我问大家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能回答吗?(不能)为什么?(你没给我具体的条件。当谷物播种完毕,下起小雨,这雨对谷物生长有利。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无益的。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此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P47探究——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欧几里得定理在平面几何中 1

    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真理。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毛泽东曾经提出过“造反有理”这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如果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造反有理”是否是真理?为什么?(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提出“造反有理”,是指人民起来反抗剥削阶级的统治,以解放自己,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真理。)在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江青、林彪反革命集团又打出“造反有理”的旗号,他们提出的“造反有理”是否是真理?为什么?(他们提出的“造反有理”是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阴谋篡夺人民政权,不是真理。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内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牛顿对科学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他创立了完整的古典力学理论,开创了一个“牛顿时代”。但是十九世纪末,一系列新的实验事实向牛顿古典力学理论提出了挑战。牛顿古典力学理论只适用于解释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适用于解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1905年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理论问世,解决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问题,向前推进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理论能否否认牛顿古典力学理论的科学性?这说明了什么?(不能。牛顿古典力学理论反映了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范围内物质运动的客观内容,在这个范围内它是真理,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理论解决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问题,向前推进了牛顿古典力学理论,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是一定条件和范围内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是相对的。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绝对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相对的。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981年美国成功发射并返回世界上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使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系统梦想成真。1986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航天飞机失事后,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呢?(人类掌握航天技术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因此应在挫折中找原因继续探索。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P49探究——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肯定会。因为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早在我国三国时代就有关于火星的记载。人类登陆火星探索火星始与上世纪60年代。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作为认识对象的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认识工具的丰富而不断发展,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3、认识具有上升性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人类对输血的认识经历了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从“实践——认

    识”和从“认识——实践”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认识和实践每一次循环中逐渐接近真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第三篇:关于“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的学习心得

    关于“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的学习心得

    本次学习的讨论题目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是如何统一的?”,根据我们组的讨论结果,解决该问题的实质即认识到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小组讨论分别讨论了关于真理、价值的定义,对其要点进行阐述,各抒己见地谈论对于该问题看法之后,我分到了最后总结陈述的这一部分。即我对前面组员所讲的所有细节要点进行概括,再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补充。

    此次课堂演讲我的部分主要有一下几点内容:

    一、认识到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人类活动中的两大原则: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2.真理与价值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共存于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过程之中

    3.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二、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

    2.坚持和弘扬人文精神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我本人的收获主要有两点。第一,由于我本人是理科生,较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并没能提出更有深度、全面的看待此类问题的视角,相反其他同学的看待问题的不同思路与视角对我自己有较大的启发;其次,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要自己去鉴别网上水平参差不齐的参考论文、书目等等,从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同时要注意甄别其中不正确或已经不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比如当时在网上找到了很多分2024年以前的参考文章,在自习阅读之后发现里面有很多观点或者说法已经与现行的教材有出入,或者不符合现在的社会情况,在自习斟酌后还是舍弃了一些材料。

    第四篇:《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材料的分析判断,思考体会,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通过辨析让学生感受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信念;理性地看待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的谬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的认识与理解;关于对谬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依学情而定)

    2.难点: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依学情而定)

    三、教学策略

    “真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地理等知识创设综合学习的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 PPT出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为了明辨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结果被教会施以火刑。他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布鲁诺。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教师:看PPT 材料,他是一位西班牙青年科学家,提出血液小循环说,这与教会所宣扬的有关血液的观点相对立,于是他受尽迫害,却毫无畏惧。这是谁?

    学生回答。教师:塞尔维特。教师: 这些人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真理!如果我们将真理拟人化,把它想象为一位女神,那么真理女神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甘愿为之终生奋斗,不懈追求呢?

    学生回答。

    过渡:真理女身之所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其魅力首先在于她的内在品质美,顾名思义,就是真,这是她最大的魅力之源。怎么理解“真”呢?──引出真理的相关知识。

    环节一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真理课题,并通过具体人物事例让学生尝试思考真理的魅力,为后面学生自己追求真理进行情感铺垫。

    环节二:真理的含义、基本属性 PPT出示图片

    教师:关于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请大家思考,众多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哪一个是真理性的认识?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教师:真理和认识谁的范围更大呢?主观同客观相符的是真理,那么不符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主观同客观不符的认识就是谬误。

    刚才同学们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你通过什么来判定你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就是真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来,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通过实测和分析得出地球是“梨形的”,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因此,在众多关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这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女神真理的魅力。首先,女神真理“追求真”,即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正是因为求真,这就决定了女神的价值观十分专一,即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会产生很多种,但真理只有一个。

    教师:借助刚刚已学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辨析以下观点。强权就是真理。

    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

    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学生辨析。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得出以上观点全部从人的主观出发认识真理,这些都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而刚才我们讲到真理具有客观性。

    PPT出示名言。

    教师: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女神真理还有哪些其他品质?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一下,即不畏权、不盲从、不趋利。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我们要敢于追求真理。

    环节二设计意图: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地球形状的素材,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从而突破真理只有一个这个教学难点。其次,教师将真理拟人化,将求真、不盲从、不畏权、不趋利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环节三: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

    过渡:女神真理除了有内在品质美之外,她的外表也是美丽的,这个美丽在于她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教师:既然对同一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为什么还会千变万化呢?或者说,这一个正确认识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万世不变的?

    学生思考。

    出示PPT欧几里得定理

    教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是在凸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凹曲面上小于180度。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为什么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会转化为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并不能否认欧几里得定理的真理性,它只证明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我们不能用凹凸面上的结论来否定欧几里得定理在平面上的正确性,同样也不能用它在平面上的正确性来取代凹凸面上的结论。

    PPT出示碘盐材料

    教师:国家实行全民食用碘盐的政策是不是对当时国民身体缺碘的正确认识?

    为什么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如今会转化为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90年代国人普遍身体缺点,这是客观实际情况,于是国家制定碘盐政策。如今,国人身体条件已经改善,碘盐补充超过一定范围,自然会带来负面作用。因此,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总结一下,由于真理的最基本品质是求真,这就会促使它不断追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正确认识。这就是真理女神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原因。但其实,每一种真理性认识都是主观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条件的统一。而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去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环节三设计意图:环节三是在环节二的基础上,以女神真理的外在美为线索展开,通过两个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锻炼学生辩证思考能力,并启发学生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环节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过渡:关于地球梨形的真理性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PPT出示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人类无法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下子认识地球的形状?都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达到对地球“梨形”的认识,就结束了吗?为什么?

    请你尝试用笔画出人的认识路线。学生回答。

    教师:教师总结以上四个问题后,提出一个问题。

    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在获得真理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谬误、遇到挫折、甚至一度停止不前。这时,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们?谬误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学生回答。

    PPT出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材料

    教师:我们要胆子大,放得开,敢于探索。当我们不断排除谬误,也就意味着我们离真理又进了一步。所以,认识的特点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怕错误,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PPT出示名言。

    教师: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愿同学们可以树立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念。环节四设计意图:借助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从而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念,并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的谬误。

    五、教学反思

    本课将真理拟人化,用一条线索“女神真理的内在美(求真)──外在美(绚丽多彩、千变万化)—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贯穿全课。三部分分别对应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本课整体连贯,层层展开,紧扣重难点,体现辩证的思维逻辑,并顺利提升了德育教育点。

    材料例子选取比较贴近学生,学生有话可说,参与度较高。在德育方面,比较重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和启发。

    本课不足之处,全课在老师的层层设问下展开,学生自主探讨的空间不足。

    第五篇:《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天津八十中学 高中政治 甄珍 2024年3月20日

    一 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本课是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中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真理的相对性及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学生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文科美术班。学生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热情度高。学生普遍不拘泥于单纯的教学模式,喜欢灵活的教学方法。并存在个别同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重点难点】

    1、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的反复性 【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学法指导】

    对照提纲预习教材,找出重点难点疑点,有目的的听课;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及时解决听课中的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积极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二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大家知道今年我国航空科技史上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是什么吗?

    〈生〉2024年9月25日晚九点二十五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师〉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发射航天飞船吗?

    〈生〉不是,1999年11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航天飞船以来,已经是第七次发射航天飞船了。

    〈师〉从99年发射的神舟一号到今年发射的神舟七号,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在不断的提高,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即在实践中不断的追求和发展真理

    【新课讲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生结合学案自主阅读教材〕 ㈠真理是客观的

    〈提问〉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提问〉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提问〉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所有认识都是真理吗?→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也有错误的认识,即谬误。

    〈提问〉为什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有真理和谬误之分?→〔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⒈学案自主探究一:《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有益吗? 讨论:“下雨是好事”这个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真理是有条件的〕

    〔教师总结,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⒉学案自主探究二:《造反有理是否是真理》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的大旗,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讨论:“造反有理”这个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组织辩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真理是具体的〕

    〔教师总结,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⒊〈提问〉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告诉我们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在生活实践中要正确的面对错误。

    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⒈学案自主探究三:

    2024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爆炸失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它并未影响其他国家繁荣航天飞行计划。在美国航天飞机出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进步M—47”货运飞船,并与2月4日同空间站对接成功。2024年9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问题一: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问题二: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认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教师总结,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深化、拓展和推移。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⒉学案自主探究四:

    材料一: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做了比较准确的观察。

    材料二: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这些“证据”令许多人相信火星上有智慧的动物。

    材料三: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仪探测到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2024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

    〈讨论〉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题是世代延续的人类,认识的基础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以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教师要总结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了真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得出方法论意义是→生活实践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课堂练习】

    〖基础知识〗

    ⒈所谓真理,是指„„„„„„„„„„„„„„ 〔 〕 A.客观存在 B.认识的客体

    C.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⒉“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是真理。”这是„„„ 〔 〕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辨证唯物主义仅有的观点 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⒊2024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由镇坪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并宣布野生华南虎再现大巴山区,但仅仅是几个小时后,照片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论。有人认为照片真实,有人判断照片有假。有人对照片存疑。反对的声音中,从专家到网民,主要从照片中老虎与植物的比例、野生动物常识等方面对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在一片质疑中,照片的拍摄者周正龙始终坚称照片为真。对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⒋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⒌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 ⑴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⑵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⑶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⑷认识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的 ⑸ 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⑴⑵⑶ B.⑵⑷⑸ C.⑴⑵⑷ D.⑶⑷⑸ 〖能力拓展〗

    ⒍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个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上述论断主要说明了„„„„„„„„„„„„ 〔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C.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D.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⒏党的十七大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原来提出的2024年GDP比2024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更高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4年人均GDP比2024年翻两番。这一更高目标的提出从认识论上表明„„ 〔 〕 A.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认识要以发展为真理

    D.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和发展 〖综合提高〗

    ⒐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化学工作者进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了DDT农药,既能杀灭害虫,又能减少污染,避免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从对DDT认识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哲学认识论启示?

    【板书】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㈠真理的客观性

    ⒈真理含义→基本属性→客观性

    ⒉谬误含义 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⒈真理是有条件的 ⒉真理是具体的 ⒊方法论意义:

    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⒈认识具有反复性 ⒉认识具有无限性

    ⒊真理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⒋方法论意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知识起到了引导,辅导的作用。贴近生活,材料新颖的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活动多,教师仅是启发学生思维作用而已。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的完成了三维目标的实现。



    推荐阅读:
    关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宣传范文合集
    最新大班上学期家长会教师发言稿(十六篇)
    2024年受资助学生家长讲话稿(六篇)
    最新家长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十一篇)
    最新家长会学生讲话稿简短(9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