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开幕词 用工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已改杨杨论混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范文大全]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陌红尘 时间:2024-07-03 18:53:2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已改杨杨论混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论在混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幼儿园中,混龄游戏是最常见的,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作为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活动,不但能够丰富幼儿生活、增强幼儿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幼儿沟通和合作等方面的优良品质。游戏中会经常展现出合作,幼儿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沟通配合与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注重从混龄游戏内容选择、环境创设、教师指导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讨论,争取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龄游戏 幼儿合作意识 培养

    引言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能够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些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于家长、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比较普遍。

    一、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意义

    合作是幼儿未来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是十分重要的。

    (一)合作学习有助于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惟我独尊。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每个幼儿同其他伙伴配合,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又要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协同完成任务。

    (二)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一生赖以生存的能力,这是幼儿的宝贵财富。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注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

    (三)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师幼之间,幼儿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合作中,幼儿是活动参与主体,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活动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能充分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愉悦,从而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二、混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以混龄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习惯

    有句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孩子有和别人合作的好习惯。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让孩子无时不刻的处在合作的环境当中。认识到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小班的孩子通过一年的集体学习和生活,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有了一点合作的意识。因此,我们要将这种意识强化,成为一种习惯行为。我们在幼儿混龄游戏中,每次都要有一次合作的环节,使他们养成习惯。例如《两人三足》孩子们必须通过配合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开火车》游戏中,孩子们想要火车不断掉,必须合作完成等等。通过这些游戏是孩子们知道,混龄游戏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注重混龄游戏的连续性,巩固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为了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要不断地加以巩固,随时随地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情景教育。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并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混龄游戏或学习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一起完成,真棒!”“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通过给孩子一些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幼儿通过老师的这些行为,感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但是,有一些孩子由于个性的原因,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教师在这个时候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和他一起完成也许会更棒哦!”“想想,你们要是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玩,结果也许会不一样哦。”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三)创造轻松的混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交往意识的培养

    在活动中,教师往往起到到了一个代表性的中心人物,教师的一言一行分别影响着幼儿的行动,于是在活动中,我不提超越幼儿年龄特点的过高的要求。每次游戏,我都参与且与幼儿进行互动,给幼儿一种安全感,简单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达到,减轻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并在活动中不存在任何的压力,自然幼儿的心灵轻松了许多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一些,如:有时幼儿自己提出“老师我们玩吹泡泡吧,老师我们一起开小火车吧”!教师应孩子的要求开展游戏,让孩子体会到受老师尊重的愉快,孩子们玩起来更显得欢快

    自如。

    (四)通过混龄游戏,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通过合作,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是,要让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以后,会有这样的快乐。这就是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当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有协商,有询问,有建议,有共享,有给以帮助,有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另外,我们对于孩子们的合作行为要给予正确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孩子们知道伙伴之间应该进行怎样的合作才是最好的,当遇到问题时应该怎样解决。在进行以上方式方法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时,突出地谈到了“学会共处,学会和他人共同生活”,并认为这种学习是今后教育的重大问题。实践也证明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一个人要发展,一定要学会与人合作。要使幼儿形成友好交往的合作能力,绝不是一两次的活动或教育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细致、反复地训练和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培养幼儿混龄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五)在混龄游戏中注重情感交流,进一步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不失时机的渗透一些情感教育的因素在其中。例如,在找朋友的游戏中一排幼儿一起去找另一排幼儿并且要边练儿歌边找,除了做简单的您好握手的动作之外,我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如“敬个礼,抱一抱” “敬个礼,贴贴脸”“拉拉手,说句话”等,孩子们在互相拥抱、贴脸和说话的过程中,接触更亲密,游戏兴致更高,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许多幼儿提出“老师我还要和他们一起玩”。于是在反复玩的过程中幼儿轻松快乐有无拘无束,既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又增强了幼儿交往合作的意识。

    交往合作能力贯穿人的一生,是一个人能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的必备条件,因此,我园开展“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晨间户外混龄游戏”课题研究对幼儿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以上是我在小班对幼儿初期交往合作意识的培养中的一点小小探究,很明显体会到我班孩子已慢慢的有所意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对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加上我们有目的培养,我们的孩子在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方面都占一定优势。

    三、结语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今天的孩子就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以混龄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

    他人的利益,不但获得良好的身体锻炼而且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在活动中,教育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和平共处,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从而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经常性开展混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作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2)许丽萍:《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种方法》,《上海托幼》期刊,2024年(3)《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999年9月浙江《幼儿教育》。(4)《家长应重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幼教博览》。

    (5)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杨杨 2024.6

    第二篇: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摘要:交往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会交往的孩子才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合作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角色游戏更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有效途径。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交往的品质。

    关键词:交往合作·角色游戏·培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像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合作的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角色游戏中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品质。

    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确立合适的主题,让幼儿有交往的可能

    1、从幼儿心目中喜欢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如“司机”、“警察”、“理发师”等。幼儿喜欢的人物。都非常乐意模仿,对这些人物的行为职责也了解得相对多一些,容易在幼儿中间引起共鸣。

    2、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游戏中才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有效地提高幼儿角色水平。

    3、从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入手选择主题。如“超市”、“图书馆”,幼儿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会行为方式,想去尝试学习,老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丰富生活经验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准则,初步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为幼儿提供不同层面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想像,让幼儿有交往的媒体

    游戏材料是幼儿赖以想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丰富、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我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并体现材料的创造性,为幼儿交往的必然性提供良好的中介物。

    1、整套的塑料厨具、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等成品玩具。购买的这些成品玩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角色游戏玩起来必然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协调,才能正常运作。

    2、以物代物,妙用废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只要见到,我会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把它收集起来摆放在活动区,再经过孩子们的想像,可妙作他用,丰富游戏内容。如纸牛奶盒,在“娃娃家”中可当茶杯;在“动物园”中可当小狗的狗舍;在“小剧场”中可当魔术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学习,极大地刺激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的交流提供极好的话题。

    3、幼儿参与制作并大胆尝试游戏材料新的组合方法。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情绪会格外高涨,游戏效果自然就好。在某种意义上讲,制作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作玩具,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像、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另外还可以利用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如餐具与泥沙、水的组合),幼儿想像的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趣味性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相应增多。

    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在各项活动中幼儿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使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合作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1、对于能力差,性格内向,不敢与同伴交往的幼儿,我常把他们分到和能力强的幼儿一组,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主动邀请胆小内向幼儿参加游戏,带动他们,让他们相互感染,提高游戏兴趣,同时鼓励这类幼儿树立起信心,做游戏的主人,参与游戏的改进。慢慢地这类幼儿的胆子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交往了。

    2、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有带动力的幼儿,可以让幼儿担任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参与分配角色和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给其他幼儿起到调控和示范的作用。

    3、对于易与他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有交往愿望但缺乏交往技能的孩子,则主要教给他们交往的策略,如:大家轮流玩,互相转变角色,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适当妥协等,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学会融入群体生活,和他人友好共处。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争呼拉圈(不能达到一人一个),于是我便引导幼儿玩“小司机”的游戏。就是幼儿开着车(呼拉圈),到“车站”去接“乘客”。“司机”由幼儿轮流担任。这样,孩子学会了礼貌,学会了遵守秩序。也充分的发挥了角色游戏的潜能。同时也解决了游戏中游戏材料不足的问题,真是一举多得。

    4、在幼儿游戏时,我经常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且注意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评讲。

    四、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游戏素材,让幼儿的目光多聚焦周围世界

    角色游戏来源于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游戏素质唾手可得。孩子们年纪小,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周围世界丰富多彩,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孩子们也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广泛的与周围世界的接触,也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能力,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同时让孩子的角色游戏有血有肉,充满活力。

    1、多带孩子观察周围环境,通过观察成人的劳动。如观察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观察商贩怎么做买卖,到邮局、银行、医院去观看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可以把一些礼貌用语和工作程序用在游戏中。这样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记得有一次在到超市进行实践活动后,孩子们进行了“超市购物”的游戏,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孩子们还能互相商量着如何摆放物品、分配谁做顾客、谁做营业员,并自制交易使用的钞票等等,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游戏结束后的调查、评价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介绍了自己在“超市”中的见闻与游戏方法。在游戏中出现了这样一幕,负责收款的小朋友就是不给另一个小朋友出超市,他有他的理由,“你的钱怎么像假的。”另外一名幼儿说“不是的,我是在洗衣服的时候忘拿出来的”,听了很好笑,其实这就是孩子在超市听到一位成年人的话。大人的话往往能启迪孩子的思维。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便会在周围世界的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

    挖掘乡土资源,充分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给幼儿更丰富的游戏素材,我镇地处宁、宿、徐高宿公路交叉处。我们带领幼儿参观高速公路。然后进行了一次“我是交通小能手”的角色游戏。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开动脑筋,充分的挥洒智慧。他们通过奇思妙想,自己设计了交通方案。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盎然。即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同时学会了团结协作,增强了交往能力。

    麦秆和麦秸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数见不鲜。麦收之后,我们用麦秆和麦秸做各种工艺品,进行跳绳等各种游戏。同时把这些作品用于角色游戏中。如我们编织了草鞋和花蓝,同时我们让幼儿自己去选材,用视觉去感知、去体验、去反思、去创造,这样锻炼了幼儿的思维。真正的把幼儿变为游戏的主人。如在角色游戏《小红帽》中,我让幼儿讨论怎样惩治大灰狼,幼儿通过了自己的相像决定用火功。可是真正的火把上哪儿找呢,于是孩子们把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它们用麦秆做成了“火把”。把它扔到了“大灰狼”的身上。最后大家“胜利”了。在欢呼声中,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其交往意识也在游戏中萌芽破土。

    3、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书,春日的大地锦绣铺林,蜂飞蝶舞。我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一个小土坡上插上青青的杨柳枝,就有几个孩子围着土坡唱起了“生日快乐”,原来通过想像,孩子们把它当成了生日蛋糕。于是角色游戏“生日快乐”便在孩子们纯美的歌声激烈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游戏中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幅幅让我惊喜的画面不断的涌现,一声声令我感动的话语让我感受到孩子们成长的欣喜

    四、重视游戏后的评价活动,引导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与经验。

    当游戏告一段落时,教师可组织全体幼儿围坐在一起,给机会让他们去谈论,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意愿,以更好地挖掘游戏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潜能,实现幼儿的发展。

    1、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和复述能力。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幼儿玩过一种角色游戏后,一定积累了许多谈话的题材,此时教师用鼓励自由发言和提高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描述和表述故事的过程,既能鼓励幼儿在人们面前大胆讲述,也能发展他们的表达复述能力,同时让幼儿满心欢喜地尽情分享游戏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2、帮助幼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孩子们在游戏中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玩法。在游戏后介绍自己的探索经验,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机会。幼儿在互动的作用下,游戏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生动。

    总之,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我相信我班幼儿在交往合作的策略和技能上,一定会有很大提高,人人都能成为活泼、大方、热情、自信的现代儿童。

    第三篇: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一幼儿园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创造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活的真正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类心理学家创始人马斯洛认为:创造性是从我们呱呱坠地时便已形成,遗憾的是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因此,我们要正视孩子们那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天赋,挖掘、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启发幼儿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把深藏在孩子们身上的潜在才能开发出来。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它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面素质的主要手段。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游戏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将孩子看看、听听、玩玩、想想、做做的活动,变成其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通过长时期的诱导、培养,将他们的各种潜能、创新意识很好地开发出来。

    3-6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朦胧期,好比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去进行雕刻、琢磨。而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我们就要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加以启发、诱导,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的期望和追求,更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1.善于质疑、提问 孩子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在孩子们的心里有问不完的问题,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启发孩子勇于质疑,引导他们取敢于提问,并诱导他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自己先去找找答案,看谁答案好。如在游戏活动中,就要重视思维的过程,要让孩子充分显示其思维过程,要为他们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多问一些你怎么想的?你觉得该怎么玩?有哪些玩法?鼓励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地想象,自己去探索玩的方法。同时,教师更要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既要富有艺术性,更要体现创新性,有时可让孩子们“有机可乘”,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提出新见解,训练思维的批判性,通过求佳思维的训练,以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积极的互动评价,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游戏受幼儿的喜爱,也取决游戏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教师与同伴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多给幼儿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采用叙事性和表现性评价。这样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创造性。

    3.注重启发、诱导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乃致教师的穿着,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们以模仿的余地。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讲解、示范性动作,都是孩子们进行仿照的对象。我们就要抓住这一过程,启发、诱导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独立思考,促使幼儿见解独到,标新立异,有自己的独创性意识。如在游戏的讲解中,教师要尽量简洁明了,给他们有展开想象的空间;在游戏的示范中,教师要富有变化,给他们以“我也能做好,并能比老师做得更好”的余地。在游戏活动中的“一物多玩”、“多物多玩”等,教师只提供一种玩法,启发、诱导幼儿开动小脑筋,比谁玩得花样多、花样新。这样,孩子的兴趣浓了,思维也拓展了,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记得那次美术活动――设计自己喜爱的住宅楼。为了上好这堂课,事先我带领孩子们到附近住宅区进行了参观。回来后,我就组织他们开展结构游戏,教师先示范构建一幢一般性的建筑物,然后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自己进行设计构建,并诱导他们:看谁设计、构建得比老师好?能不能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构建一座有一定规模的住宅群呢?在我的启发下,小朋友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有的在纸上设计、有的在几个人商量、有的正在构建。你看――好多小朋友都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小住宅楼:有尖顶的、有圆顶的、有三角形的、有梯形的……有的小朋友还进行了颜色的搭配、图形的组合;你看这边几个小朋友通过分工,在各自构建零部件的基础上,正在组装一座儿童游乐城呢!……这次美术活动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在模仿老师的基础上,孩子们大胆想象、大胆实践,都有了自己的创新,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建筑作品。整个活动过程,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联想、想象,促进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不同程序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所以收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

    4.重在发现、捕捉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会突出奇想,说出与众不同的话语;出现与众不同的想法;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假如我们不加留意,也就这么转瞬即逝了。而作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求异思维的火花,并加以引导,使其成为我们对孩子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好材料。在一次桌面游戏活动中,我给每个组分配了不同的活动材料,如:积木、拼图、小棒、橡皮泥、纸片等,活动到一半时,突然听到有些小朋友在惊呼:啊,太美了!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有一个小朋友把搭成小别墅的积木放在了另一小朋友用拼图拼成的花园里。这虽然是两种不同玩具材料的组合,但那位小朋友却打破了陈旧的玩法,进行了不同的组合,可产生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5.让幼儿有开展游戏的自由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老师设计的主题、内容、角色和材料玩具中进行游戏。说的“台词”,做的动作都是预演过的,幼儿不能有丝毫的改变。幼儿的灵活性、主动性已被老师在游戏中无形地束缚住了,幼儿只是在机械地按既定程序“出演各种角色”。幼儿在游戏中的快乐感则相对地减少了。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有开展游戏的自由。在游戏展开情节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更多的自由性是促进幼儿创造才能的有利因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构思和丰富游戏的情节,协助幼儿推动游戏发展,不能对幼儿进行干预和支配。

    第四篇:角色游戏中混龄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角色游戏中混龄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技巧

    莫杭燕

    [摘要]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认识自我,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意识到集体和社会的存在,意识到了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了与人相处。混龄的同伴交往,它是指打破班级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活动。那么,在混龄角色游戏中他们是怎样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愉快的进行游戏呢?混龄的角色游戏能否让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关键词]混龄角色游戏;同伴交往;技巧

    一、问题的提出

    (一)从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惧增。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分保护、事事都代为包办、又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这样的幼儿一旦走出家庭,就回变的很懦弱,他们不懂遭到别人拒绝应该怎样处理。在家里使用的那些方法一旦在外面起不了作用,就会容易造成幼儿害怕交往、拒绝交往。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身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的个人主义的蔓延。”有些幼儿自己不能做一些决定,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

    案例一:班上有位小女孩很文静,每天到幼儿园后她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在活动室里兜圈,看到其他的小朋友玩的很热闹她也不会过去,只是很羡慕的看着他们。当老师对她说让她搬小椅子过去一起玩的时候,她会马上搬起小椅子过去,站在他们前面不知所措,直到老师安排她坐下来为止。在角色游戏时,其他的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愉快的游戏时,你会看到一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在美工区里研究着什么。当我们向她的父母反映情况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却截然相反,在家的时候她很活泼,与爸爸妈妈玩得也很开心,也没有我们说的这种情况。为什么她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因为她不懂得怎样与同伴相处、游戏,不善于以同伴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伙伴们进行交谈,很容易就被忽视,也减少了她与别人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从幼儿交往的对象出发

    现在的幼儿园都是采用同龄编班的形式,教师的大多数评价和幼儿的自我评价都是以同龄集体的平均水平为标准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虽然活动区的设置各具特色,但是在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参与活动的对象都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是自己班级的孩子按照兴趣自由的进行选择,幼儿交往的对象仅仅限于自己班的伙伴,没有了和异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当他们比他们大的幼儿交往的时候,就出现了排斥、拒绝等等情况。

    案例二:这是在休闲小站内的一个片段:“你到制作坊吧!这里我们来就好了。” 虞翊菲和一名大班的男孩子说。“我来服务吧!这个我会的,我在超市的服务也很好的,”男孩子不服气的说。“好吧”这时来了一名顾客,俞哲有礼貌的说:“欢迎光临,请问您要点什么?”“我要珍珠奶茶,汉堡包”“好的,请您稍等!”“ 虞翊菲准备好珍珠奶茶,汉堡包给顾客。“有客人来了”“哦!马上就好了”大班的幼儿很想帮忙,左边弄弄“不是这个,这个是披萨” 虞翊菲拿下他手里的东西。“那这个呢”“也不是,这是扬州炒饭。”“我来吧!”听到她这么一说男孩子只好在旁边看着,他们熟练的动作。“这个给你,欢迎你下次再来。”看着他们服务了几个客人,男孩子站不住了,“我也要玩,我来吧!” 虞翊菲、俞哲就是不肯,男孩子无可奈何只好在一旁看着。从这一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他们交往的都是自己班幼儿。一旦有比他们大的幼儿介入他们的活动时,他们就会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拒绝别人。而不是尝试与他们一起来进行游戏。为什么他们与同龄的幼儿能愉快的进行游戏,而与异龄幼儿却不行呢?因为他们缺乏与异龄交往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在混龄角色活动中,它为幼儿扩大了交往对象、它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创造了机会、它为幼儿学到更多的交往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

    (一)多彩的角色游戏内容,激发幼儿间多姿的交往动机 1.寻找适合两个阶段幼儿共同实施游戏的特点

    在混龄角色活动中,由于参与对象年龄段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在设置混龄角色活动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交往情境时,要全面的考虑到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活动情境,从而使幼儿

    可以独立、自主地选择问题情境开展探索、交往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幼儿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幼儿彼此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他们的年龄大小不

    一、能力层次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选择了一个角色区时,中班的幼儿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地与大班的哥哥姐姐进行交流、讨论。

    案例三:今天美容院显的有些的冷清,只有两个理发师在美容院内操作着各种理发用具,羡慕的看着其他活动区内的幼儿热闹的玩着,我走过去,董少祺看到我兴奋的说:“周老师,你也来理发吗?”“是啊!”一听到我这么说,他开心极了,和旁边的哥哥高兴的拉着我坐下。大班的幼儿看到我有些腼腆,不怎么说话,就叫董少祺和我说。“老师,你要剪什么发型?”一边说一边拿着剪刀就想剪,这时大班的幼儿拉住董少祺的手说“不是先剪头发的,要先洗头呀!”“哦,好的”说着,拿来洗发水帮我洗头发,可认真哩!渐渐的美容院的人多起来了。“老师,洗好了,我帮你剪短的头发好吗?”“好的”他剪的时候,大班的幼儿一直在旁边教董少祺应该怎么做,偶尔两人还斗斗嘴发表自己的意见。梁爽和一个大班的姐姐手拉着手过来了,他马上过去很大方的说“欢迎光临”。我走时他又说“欢迎下次再来!”之后,美容院里都很热闹,他们一直很热情的欢迎着顾客。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幼儿既轻松,又保持了独立性,这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还拓展了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学会相互的协调和帮助。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大班的幼儿能主动将自己方法教给中班的幼儿,而且愿意跟他们一同开展游戏。而中班的幼儿也能主动的从大班幼儿的操作实践中便利的吸取到很多生活经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

    其次,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得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很单调,贫乏。

    案例四:“老师,我想玩娃娃家。”刘烁语说。“娃娃家的人数够了没有,你去问问看?”“够了他们不要我去娃娃家。”“那你可以去做客呀!叫上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他们就会欢迎你了。”“真的么?”“真的!”听了我的话他就在小朋

    友当中找“你当我爸爸好不好?”“你当我妈妈好不好?”问了很多人他们都不愿意,因为他就只问这两句话,平时说话也是一样老是重复同一句话,大家都觉得他很烦。所以当幼儿各自请朋友的时候也很少人请他,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一起游戏。我给他请了一位比较能干的姐姐请她带着他一起去游戏,前提是要听妈妈的话不能自己乱跑,说话时也要注意,并让姐姐时时提醒他。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在交流讨论的时候表扬他,渐渐地大家没有在排斥他。他也在游戏中获得了与别人交往的经验,主动地去找朋友一起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并加以指导。”4-6岁是幼儿获得有效交往技巧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教师应适时的引导,能使幼儿学会交往的技巧。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适时调节幼儿交往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

    2.寻找两阶段幼儿各自特有的游戏特点

    混龄角色游戏时,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各自喜欢的游戏内容。大班的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由于他们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抽象化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较多出现用语言和动作来替代物体的行为。幼儿之间对替代物的一致认同程度提高,游戏中发生争执的情况减少。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案例五:这段时间来娃娃超市内的生意不是特别好,几次游戏下来,我发现服务员站在门口就负责收钱,有个别顾客拿了东西就走也不付钱,没有人的时候服务员就在聊天摆弄手上的钱。于是,我就在活动前应聘超市的经理,看谁能让原来的超市变的热闹起来,让他们都脑筋想办法,没想到大家自告奋勇都要当经理,特别是大班的幼儿有的已经说出了想法。就这样原来无人问津的变得超市特别的热闹人来人往没东西的幼儿特别多,过去一看原来是今天的超市有优惠,买了三样东西的顾客就可以免费领一本11年的日历。旁边还有一位幼儿大声的喊“买东西咯!买一送一。”小朋友一听说有东西送纷纷往超市去。超市里的服务员这下可乐了。原来呀是他们的经理想出这个好办法,有了这么一次经验超市内

    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促销方法。这可多亏了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不仅为游戏带来了活力也创造了新的活动情境,提供了幼儿交往的机会,推动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中班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他们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会联想生活中的经验开展游戏,喜欢在游戏中有情节的变化。在缺少材料支持游戏的发展时,他们能以物代物继续游戏。如他们会用碗来代替锅来煮饭,用瓶子代替奶瓶给娃娃喂奶,用积木代替电话等等。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一次在表演区内,他们表演起了正在热播的《还珠格格》,模仿电视剧里的人物,你扮演小燕子我扮演紫薇等等,模仿的是又可爱又搞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时候他们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但是,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因此就可以和大班的幼儿形成互补,大班的幼儿有了初步的责任心,能够以角色身份约束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分歧。不知不觉中教给了中班幼儿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

    (二)多样化的组织策略,提高幼儿交往技巧 1.以大带小的策略

    组织混龄角色游戏时,我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方法:大班的幼儿去找一位中班的幼儿,两人结伴去找一个喜欢的活动区进行游戏。我们的目的在于年龄小的幼儿有机会想大龄幼儿学习,得到大龄幼儿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而大龄幼儿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幼儿,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运用“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案例六:快乐酒店里厨师朱佳怡(大班幼儿)在忙着烧糖醋里脊。“老板你们这里有什么呀?”“服务员马上过来了”接着低下头对徐靖浩说:“饺子我来做,你去招呼客人吧!”徐靖浩跑过去。“你要来点什么?这是我们的菜单”说着就拿

    出一张菜单给他。张行之等极为说“我要这个、这个、这个还有这个。”他叫不出菜名在菜单上指了几下。“你要不要喝酒?”“我要点饮料,给我一瓶吧!”“好的,你等一下。”他回去也跟厨师说:“他要这个„„”“你不能这样说的,这样我不知道他要什么,你应该把菜名告诉我,看图就可以了。”“我不知道。”“那我来告诉你。”之后,朱佳怡把服务员要做什么事情,对客人应该怎么说,怎么点菜等等全部告诉徐靖浩,虽然他没有全部记住,需要她不断的提醒。但是朱佳怡并没有表现出不好的情绪,仍然耐心的教徐靖浩应该怎么做。后来徐靖浩来到这个角色区时,他就能很顺利的进行游戏,而且还叫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

    “以大带小”的这种活动形式既能让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儿童教儿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既满足了“大”孩子那种想当小老师、大哥哥大姐姐的需要,增强自信,又满足了“小”孩子对大哥哥大姐姐的崇拜而产生的好模仿、想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心理需要。异龄的孩子在种种亲和、协调、合作的关系中体会不同的角色,从而弥补独生子女在家庭缺乏异龄儿童环境的交往缺失,可以大大地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孩子们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可以学到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的现状。

    2.榜样示范的策略

    开展混龄角色活动中,在仔细观察之后我们发现,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案例七: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我们常常能发现这位幼儿的行为好象在某一位幼儿很类似,其实就是他们之间相互模仿的结果。医院角内,有徐文正在给病人挂盐水,旁边的小和问:“你怎么知道针是插在这个地方?”“我上次和姐姐玩的时候她也是这么插的呀!”“我去医院的时候护士也是这么给我挂的。”徐文自豪的说:“对吧!你也过来我给你也挂一下。”就是一个这么小的细节他们也能注意到并学的有模有样。在角色游戏后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我们强调大龄幼儿的榜样作用。先请大班幼儿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如今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等等让幼儿在交流讨论中中把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同伴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中班幼儿也渐渐地会在大家面前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讨论。而教师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推广幼儿的成功经验,给幼儿一个好的榜

    样示范。

    从这一个小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班幼儿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中班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经常在向中班幼儿展示自己,也经常在纠正他们的行为,而中班幼儿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大班幼儿,但他们却经常在模仿他们,甚至由于疑惑而向他们提问。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大班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中班幼儿解释或表现的时候,当中班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大班幼儿询问或模仿的时候,他们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们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就是异龄之间的同伴交往。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

    3.潜移默化的策略

    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让幼儿在娃娃家、医院、超市等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从而利用这种交往的行为对幼儿的积极交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用礼貌的语言与同伴交往,让好朋友下次能继

    续玩游戏,这时“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下好吗?”“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您好”、“可以吗?”等这些神奇的话,即使不用老师刻意的教他们也能自然的说出口,让幼儿在交往中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进而学会交朋友。

    (三)综合材料,为混龄幼儿提供各自发展平台

    在混龄游戏中,大班幼儿能主动带领比自己小的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尊重他人的需要、意见、感受,并作出合适的反应。而中班幼儿能主动结伴参与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这种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尤其是不同年龄的组合,在作用于环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上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同一环境的同龄互动、中大互动,致使环境对每个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看到,当一个幼儿自己在探索一种材料时,和他与同龄伙伴一起探索这个材料时,以及他与比他年长或比他年幼的伙伴一起探索时,他对这一材料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差异,显然,他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得到的发展也将是多样化的。从多种异龄互动的情况来看,教师创设的环境确实在被不同组合的孩子们不断地构建出新的意义。

    三、结论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去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中心;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游戏中,幼儿从一个弱者努力学习强者,从而变成强者。新纲要指出: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包括家长、教师乃至孩子生活周围的成人,共同扮演好幼儿交往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学会协商、轮换、相互谦让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帮助幼儿更快乐地成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珠娜.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24(28).[2]田霞.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2024(06)

    [3]黄敏庄.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24(02)[4] 张世艳.主题活动中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4(02)

    [5]朱江琴.合作教育: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24(Z1)[6]《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7]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技能 [8]浅议混龄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9]浅议游戏中的同伴交往

    第五篇: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

    胥口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金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特别是初入园的幼儿角色意识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所以他们玩起来难于进入角色,游戏形式单调、平淡,使角色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角色意识,使角色游戏达到其相应的教育意义和目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出培养小班幼儿角色意识的途径,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丰富经验,理解角色

    角色游戏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是社会性的游戏,只有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玩游戏的愿望。所以必须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角色的作用与行为,初步建立起角色意识,进而在游戏中自己进入角色。

    首先应通过开发多项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角色意识。如:主题活动“我的家”,要求幼儿回家了解,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家干些什么家务?一家人是怎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谁辛苦地把你们带大?你在家帮妈妈做了什么事?通过这样有意的观察,使幼儿认识了角色的行为,丰富了生活经验,理解了角色的实际意义。然后组织幼儿讨论谈话,加深对角色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其次应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的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如:带幼儿外出散步,组织幼儿参观商店的营业员如何热情接待顾客,看警察怎样指挥交通;看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等,并以此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同时要求家长带孩子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以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建立起角色意识。此外,还应辅以故事、看图片、谈话等形式,通过文艺作品丰富幼儿的经验。

    这样,随着幼儿观察的不断深入,经验的不断丰富,孩子们玩起角色游戏就不会出现抢占材料、自顾自玩或无所适从的现象。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在扮演角色,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角色的身份,必须大家合作游戏。

    二、选择合适的主题,诱发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学习,所以游戏的主题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小班幼儿由于阅历所限,很多事情他们还没经历过,很多角色他们无从体验。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主题。熟悉的角色才能激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从而使幼儿树立起角色意识。

    首先,应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幼儿无一例外地对“娃娃”感兴趣,而生活中和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爸爸、妈妈。幼儿最丰富的经验也莫过于和爸爸、妈妈的共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将“娃娃家”作为小班最初开展的游戏主题。事实上从孩子们对“娃娃家”的喜爱程度,更加证实了“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佳角色游戏主题。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主题场所。孩子们喜爱老师,乐于上幼儿园,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这一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按意愿再现幼儿园上课、游戏、做操、表演节目等活动,也满足了一些孩子想当一名老师的愿望。可见“幼儿园”也是小班幼儿能接受和喜爱的角色游戏主题。

    其次,应从幼儿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在和孩子们接触中,我发现“警察”和“司机”一直是他们所崇敬的人物,孩子们跟着父母外出,车子“嘀嘀”一开就把他们带到很远的地方,真是棒极了。还有那警察穿着制服,威风凛凛地指挥交通,在孩子们眼里也是再神气不过了,他们多么想尝尝开开汽车、当当警察的滋味。因此,“公共汽车”游戏深受孩子们欢迎。

    第三,从幼儿对新异物的好奇入手选择合适主题。商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妈妈常带孩子到商店买物品,孩子们看到商店里那么多未见过的、琳琅满目的诱人物品,他们多么想摸摸、看看、玩玩呀。还有柜台里忙个不停的售货员对孩子们也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孩子们是多么想象成人一样直接参与买卖活动。而“商店”游戏正可以满足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这一要求。

    三、区分层次,注重差异

    为了培养胆小、内向及兴趣易变孩子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我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的重点指导,并采取相对固定角色的方法,即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固定角色,对他们进行角色行为训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树立起角色意识。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则注重培养他们对游戏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委以角色,交给任务,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到游戏中来;对于兴趣易变的孩子则注重发展其注意力及持久性,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固定角色并非是角色就固定不变了。实践证明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增强幼儿角色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幼儿角色意识的发展。所以对那些兴趣易变而不稳定及胆小、内向的孩子在相对固定角色一段时间,在其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后,就应对其角色进行变换调整,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角色,在提高他们对角色应变能力的同时,增强角色意识。

    四、介入角色,示范引导

    角色游戏虽然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但不意味教师就可放弃指导。应该说老师的介入指导对培养孩子的角色意识、深入开发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之前的谈话、讨论是不可少的。谈话激起了幼儿对已有生活经历的回忆,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既巩固了角色意识,又为下一步付诸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游戏初始,教师应根据幼儿意愿引导确定主题,也可利用一些玩具材料调动幼儿游戏兴趣,让幼儿从材料中得到对所扮演角色行为的启发,增强角色意识。这就牵涉一个如何根据孩子的意愿分配角色的问题。新游戏的主角孩子们总是争着扮演,这时,老师如命令说xx来当医生,xx当妈妈,显然不利于幼儿积极性的发挥。遇此情形,我总是进行民主选举,让大家讨论。如:要玩“幼儿园”游戏,自然“老师”这一角色引起了孩子们强烈兴趣,这时我就问:“谁最像老师?谁会带大家做游戏?给大家讲故事?谁平时在班上最爱帮助别人,爱做好事,是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很自然地就推荐出了较好的组织者。在以后的游戏中就建议轮流担任,让能力差、角色意识弱的幼儿也有扮演主角的机会,以增强其角色意识和游戏能力。

    在指导游戏过程中,老师更应善于启发、引导。老师的指导不是强加给幼儿的种种要求,而是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劝告或者建议,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明确角色行为,意在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老师必须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对游戏的不同态度进行了解和观察记录,然后对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如:妞妞是个非常腼腆、胆小的小女孩,她总是不声不响,生怕别人注意,常常是怯怯生生地看别人游戏,自己不敢参加。我主动接近她和她交谈,消除她的恐惧心理,使她感到老师可亲,接着把她引到“娃娃家”来扮演较为容易的角色“孩子”,开始她很紧张,缺乏角色意识,不能胜任。于是我介入到游戏中,扮成“大姐姐”,通过言谈举止为妞妞进行平行介入指导,让她体会到老师变成了“大姐姐”,她变成了“孩子”。初步有了角色概念。第二次游戏时我仍以同一角色介入,建议和她一起抱娃娃去散步,以动作和言语对她进行示范。这样我不断地以角色的介入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对她进行了引导,使她逐步进入角色,建立起角色意识。

    又如,在玩“汽车”游戏时,扮演司机的洋洋总不专心,角色意识肤浅,对角色行为不明确。乘客一下车他也跑去玩了,使得新乘客上车找不到驾驶员。于是我就扮成了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和洋洋进行合作游戏,无人乘坐时,我就瞧瞧车子惊讶地说:“司机,你看许多座位都被乘客碰歪了,我们来把位置摆整齐吧。”这下妞妞可乐意啦。过一会了,我又引导说:“车开了半天,挺脏的怎么办呢?他就马上说:“我来洗。”于是他马上找来了抹布卖劲地擦洗起来。擦了一会儿,他又似有所悟地说:“车没气了,我该来打打气。”于是他又很快地将车充足了气。在接着的两次游戏中,我们又配合进行修理汽车配件及开展上门服务等活动,讨论了无人乘坐时怎么办的问题。同时,我还建议离开坐位到空地上练习本领,如绕障碍、转弯、倒车等。这样,深化了游戏主题,增添了情趣,既让孩子很好地扮演了角色,又解决了孩子自身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好跑动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师通过介入的游戏指导,较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了角色的身份、意义,孩子的角色行为得到不断充实、完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



    推荐阅读:
    已改杨杨论混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范文大全]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总结[合集]
    长寿委法建办[2024]10号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总结报告
    安全卫生工作总结[精选]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