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采购合同 入团申请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15篇)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里寻梅 时间:2024-07-22 02:01:15 下载.docx文档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一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消法,可使测定时流过电池的电流接近无限小,从而可以准确地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可看作正、负两个电极的电势之差。设正极电势为φ+,负极电势为φ-,则电池电动势e = φ+ - φ-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手册上所列的电极电势均为相对电极电势,即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将标准氢电极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这些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比较而得的电势已精确测出,具体的电极电位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以饱和甘汞电极与铜/硫酸铜电极或锌/硫酸锌电极组成电池,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根据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可推得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铜电极,锌电极,饱和甘汞电极,0.1 mol?l-1 cuso4溶液,0.1 mol?l-1 znso4溶液,饱和kcl溶液。

    1.记录室温,打开sdc-ii型数字式电子电位差计预热5分钟。将测定旋钮旋到“内标”档,用1.00000 v电压进行“采零”。

    2.电极制备:先把锌片和铜片用抛光砂纸轻轻擦亮,去掉氧化层,然后用水、蒸馏水洗净,制成极片。

    3.半电池的制作:向两个50 ml烧杯中分别加入1/2杯深0.1000 mol?l-1 cuso4溶液和0.1000 mol?l-1 znso4溶液,再电极插入电极管,打开夹在乳胶管上的弹簧夹,将电极管的尖嘴插入溶液中,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处吸气,使溶液从弯管流出电极管,待电极一半浸没于溶液中时,用弹簧夹将胶管夹住,提起电极管,保证液体不会漏出电极管,如有滴漏,检查电极是否插紧。

    4.原电池的制作:向一个50 ml烧杯中加入约1/2杯饱和氯化钾溶液,将制备好的两个电极管的弯管挂在杯壁上,要保证电极管尖端上没有气泡,以免电池断路。

    5.测定铜锌原电池电动势:将电位差计测量旋钮旋至测定档,接上测量导线,用导线上的鳄鱼夹夹住电极引线,接通外电路。

    从高位到低位逐级调整电位值,观察平衡显示。在高电位档调节时,当平衡显示从ovl跳过某个数字又跳回ovl时,将该档退回到低值,再调整下一档。在低电位档调节时,调节至平衡显示从负值逐渐小,过零后变正值时,将该档回到低值,继续调整下一档。直至调整到最后一位连续调节档。当平衡显示为零或接近于零时,读出所调节的电位值,此即该电池的电动势。

    6.测定电极电势:取出饱和甘汞电极,拔去电极头上的橡皮帽,置于烧杯中。将测量导线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锌电极和甘汞电极上,同上法测定电动势。再同样测量由铜电极和甘汞电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根据所测得的电动势及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计算所测量电极的电极电势。

    1.如何正确使用电位差计?

    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

    3.若电池的极性接反了,测定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4.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二

    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染色工艺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下。

    老师拿来三个盒子,她给我们介绍里面的东西,里面有三个空塑料小瓶子,还有捣蒜时用的捣棒、扣子、茶杯、夹子、冰糕棍等等。

    老师还告诉我们染色工艺有许多种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扎染和夹染。老师拿出三袋颜料,分别是红、黄、蓝,她拿出小勺子挖了两勺放在小瓶子里,又倒了两厘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们先试了试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张纸或是一块布折三折,像一个扇子样,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在两边扎一下,中间扎一下,然后再染色。出来的形状是条条形的,非常美丽。

    我们又试了夹染,这时冰糕棍或者扣子就派上用场了,夹染就是用夹子把扣子或者冰糕棍夹起来。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颜料,只能滴那么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滴完后,让颜料在纸上或布上蔓延出来,再把用夹子夹着的冰糕棍、扣子去掉,打开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做出来的手绢上面印有扣子的形状,非常漂亮。

    然后,我还染了一个商标牌,因为商标牌没法折,所以我是用夹染制作的。

    最后,老师送给我了一个小手绢,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手绢,因为这个小手绢里的颜色非常丰富饱满。

    这次的活动真有意义!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三

    实验内容 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四

    x年级x班x组组长:

    实验时间:xx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自主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

    所用器材:(装置)电池、电池夹、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回形针、纸片等。

    实验步骤:

    1、用一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增加电池夹、小灯座、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结果: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组成。

    认识与结论:

    灯泡要亮须有电源、导线、开关等。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五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

    (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

    (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

    (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并且进一步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1)利率。一般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但在现实中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价格指数。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

    (3)生活环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现在流行的`超前消费很不赞同,习惯于把钱存入银行,这样势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

    (4)人口结构。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消费率不同,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消费率一般较高。一国青少年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高,消费需求也相应越大,而储蓄率也就越低

    另外,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间接税就是一国的国民收入,所以,我们可以用人均gdp来代表人均收入。

    基于上述这些经济理论,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人均gdp)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模型,一是假定利率是保持不变的,这样可支配收入可视为不受储蓄的影响,二是假定人口结构及生活环境不发生变化,另外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避免价格因素的影响。

    2、指标选择

    本实验中,经济水平的指标我们选择人均gdp。

    3、数据来源

    数据取于《中国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为国年的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各年的cpi。

    4、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我们各个时期数据的可性,我们必须剔除价格的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gdp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用1990年的cpi作为基期来调整数据。关于调整方法我们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eviews软件进行,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eviews软件调整数据的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六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七

    x班x组组长:xx

    实验时间:x年x月x日

    实验名称:吹纸片(奇怪的纸片)

    实验目的:空气是否有压力。

    所用器材:2张条形纸片(约30cm----40cm)。(装置)

    实验步骤:

    1、准备2张纸片。

    2、用两手分别捏住纸片的一端,让它自然下垂,使两纸片间的距离约2厘米。

    3、用力向纸片中间吹气。

    4、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只听“哧”的一声,那两张纸合起来了。

    认识结论:

    空气中有压力,当我们吹气时,就把纸中间的空气吹跑了,两与旁的空气向内挤压,两张纸就合起来了。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八

    实验内容 7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九

    学校xx

    年(班)级xx

    实验xx

    小组成员xx

    实验时间xx

    实验名称: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实验器材:量杯、量筒、石块、水槽、烧杯

    我的猜测:150克

    我这样做:

    1、用量杯取水倒进量筒里记下刻度;将石块滑入量筒里,记下水面刻度;用现在的刻度减去原来记下的刻度就是不规则十块的体积。

    2、将烧杯装满水放在水槽里;将石块滑入烧杯,水会溢出烧杯;用量筒量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

    180克

    我认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授课教师:xx

    评定等级:xx

    注:

    1.本表由学生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情况填写送交实验室存放。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十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7

    材料: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步骤: 1、在试管里装满水,并用气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2、将试管入在酒精灯上加热

    结论: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8

    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步骤: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 塞紧瓶口。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

    材料:锥形瓶、

    气球、烧杯

    步骤: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

    步骤: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步骤: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材料: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

    步骤: 1、在圆形金属片的同心圆处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2、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3、用酒精灯对着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部分回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材料: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步骤: 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结论:

    1、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十一

    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十二

    “记录”是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课程标准》所给出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有众多的内容直接与研究记录有关,如“用简单的材料,设计科学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用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并用文字和图来表达”等等。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科学记录越来越得到了我们老师的重视,大部分课中都要求学生做科学记录,但许多仅仅是做一下记录方便汇报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许多科学实验探究课的记录都与我们科学课记录的目标背道而驰,记录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有效的记录?对此,我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说说自己对科学课记录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记录内容广泛,种类多

    从《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内容中很容易看出,小学科学课中的记录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的确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凤仙花、蚕宝宝”饲养过程中动植物的成长记录;“100毫升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记录;“观测云、温度、风向等”的信息收集记录以及其他的测量记录、调查记录、统计记录等等。学生要想完成这些探究记录,必须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观察、统计分析、调查、测量等。

    (二)科学记录随意无序,不受重视

    科学记录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没有收到相应的重视,科学记录只是张“纸”,涂涂画画都很随意。在我们听课的时候,常会发现有的小组学生在记录时并没有按记录单的要求记;有的小组在记录时间花得很少;有的小组记录的与观察实验的结果不一致;更有甚者的面对记录单不知道该填什么。学生不能正确填写记录,导致学生在交流学习结果时,只有寥寥数语,汇报缺乏支撑。而且,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的科学记录做一些实质性的评价,只是上台汇报的个别学生展示了他们的成果而已。显然,这样的教育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宗旨。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科学课堂上探究活动中,小组内成员都是经过分工合作的,记录员是负责记录实验结果的,大多数同学将这一任务推给记录员一人,导致他们只参与实验过程,不理会实验的记录。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一到记录时便推三挡四,漠视记录,懒于动笔,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轻信其他学生,记录员记错、记漏也得不到及时纠正。其实,学生科学态度的不端正也是造成记录参与度不够的原因之一。

    (四)探究记录价值难以体现

    在一些课堂,记录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孩子们在本堂课所谓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仅仅局限于孩子们汇报时的一刹那,在上完课后,就出现了“遗忘在课桌上的记录纸”,有的甚至进入了垃圾桶,于是记录信息就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整理及再利用,无法让记录成为我们学生和教师资料的积累,也就无法真正体现出记录的价值所在。我们不能否认学生在实验或观察这些具体活动中,在记录的那一刻,他们甚至产生思维的火花,但是教师如不想办法帮助学生保留,这些火花有可能像流星,一闪即逝。记录的价值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将学生的科学记录转化成他们的思维内化的过程,即明确发现实验的现象。

    (五)科学记录缺乏评价

    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学科评价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新课程实施,学科教学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现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多元评价。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往往只重视科学信息是否记录了,并没有对信息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价,或者对学生的科学记录过程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这样教师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记录水平,最终不能使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且评价方式太单一,应倡多人参与,可以是学生组内自评,互评,还可以通过家长参与记录评价,与学校、教师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以上几点问题凸显了现阶段很多教师对科学记录的价值不明了这一问题。记录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应该理清的问题。“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清晰地体现着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成长足迹。因此,科学记录的独特价值不在于展示,而在于意义生成。也就是说,记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呈现某些信息,也不是为了归档供日后查阅,而是为了解释性理解,为了提出新的问题。它是实现师生共享共创、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科学记录”,记录什么?

    基于这样的任务,我认为科学记录本应该记录以下方面的内容:

    1、知识点与科学概念。将一节课中的主要实验探究结论记录在相应的记录本中;或将本节的科学概念稍做记录,得以巩固。

    2、探究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要求学生在小组进行实验时,要真实地把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和发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记录可以是李彪、绘画、表格、图片、统计图等。

    3、课外科学知识的摘抄等。一些课外延伸探究活动的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趣闻,一些平时脑子里闪过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爱科学,必定喜欢读科学类的丛书,可以从书丛中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二)指导记录技巧,让记录具有实效

    另外,教师对“记录”价值的真正理解及实现,不完全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有待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体验和认同。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记录:

    1、及时记录。实验结论必须根据学生自己在研究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结果作出。论证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结论的直接依据,学生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但这些看法也必须严格以自己的实验结果为依据,绝对不容许撇开科学实验结果,泛泛而谈,这不仅没有任何科学上的意义,也是与科学实验客观性背道而驰的。当然,如果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者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这是完全适宜的,也是应该鼓励的。

    2、追求真实,快乐记录。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对表面事物和感官现象做出反应,它是瞬间的和无意思的行为。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材料的吸引力远远地大于教师。所以,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引导孩子进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要快乐记录,不要让科学记录成为他们的负担,继而草草了事,应该激发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使研究记录成为探究活动的必要环节,表达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使孩子的探究是有价值的行为。

    3、勤于记录,给及评价。首先,孩子要做到每课有记录,教师每课必查。学生还要拥有自己连续使用的记录本。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如绘画、文字、图片、表格日志等,来记录自己科学探究中发现的最原始的数据,勤记录,多记录。其次,还可以通过课后展示,学期评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拥有自信心,有成功的体验。

    (三)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态度

    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开始科学记录,各种设计上的和操作记录上的错误在所难免,有些科学记录往往违背了一些基本的生活与科学常识。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鼓励他们仔细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从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得出正确的科学记录。在进行科学实验记录同时,还要求学生以科学家严谨、仔细、客观、坚韧、刻苦的精神为榜样,防止任何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主观武断或虎头蛇尾的工作态度。

    (四)教师应将科学记录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当学生做到了“每课必录”后,教师可以做出一定的“回应”。

    首先,通过对记录的解读,客观的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他们的观察是否全面,实验是否正确,测量是否准确;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尊重事实等。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认真解读,不仅是对学生为了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

    其次,平时课堂上可以充分交流记录。交流记录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了解对方的探究过程及方法、分享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它比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自发交流分享更具价值和意义。这是因为让记录成果在集体面前展示、交流分享,需要学生把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思维语言转化成书面文字或图画形式,再在交流汇报中反馈成日头语言,它要求学生言起来有序、有据、有理,思维更富有逻辑性,此间获取的信息需处理得更加完善。

    最后还可以珍藏记录。这种珍藏或者是以学生自己带回家的方式,或者是在教室里的某个区域开设专门的陈列区的方式,或者是档案袋的方式等。这些对待学生劳动成果的方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成长轨迹的较好方式。

    因此,我对学生的科学记录要求是严格的。通过几个学期的应用,收获颇多: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他们的科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技能得到了一定的磨练,发展了科学思维。

    3、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的观察更客观了,更全面了。

    科学记录的运用使我们的科学教育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后,我还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对学习记录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从而提高科学记录本的有效性,让其更丰富,更完善,更人性化,为科学教育搭建“展翅的天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十三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 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十四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篇十五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名称: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材料: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1、在试管里装满水,并用气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将试管入在酒精灯上加热

    结论: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锥形瓶、气球、烧杯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热是怎样传递的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4、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材料: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

    1、在圆形金属片的同心圆处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2、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对着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部分回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摆的特征

    材料: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结论:

    1、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推荐阅读:
    科学实验报告教师评语(15篇)
    最新暑期社区社会述职报告(五篇)
    2024年表扬的通报文件(16篇)
    经典诵读经验介绍 诵读的感受和体会(16篇)
    科技馆参观活动总结 科技馆参观收获(十九篇)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