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结婚祝福语 教育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红楼梦读书报告优秀[5篇材料]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雪海孤独 时间:2024-08-03 09:14:3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红楼梦读书报告优秀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红楼梦读书报告,欢迎大家参阅。

    红楼梦读书报告1

    红楼一梦,诉说着一个钟鸣鼎食的家族走向衰败的故事,见证着一段真挚的感情的萌发、发展及结果,倾听着诗一般的女子对生命的吟唱。如梦般扑朔迷离,醒来却依旧刻骨铭心,黛玉的《葬花吟》仿佛在耳边低吟,宝钗看着宝玉弃自己而去的痛仿佛穿越一切界限萦绕在眼前……我细细咀嚼着,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她们的认识。

    理性的牡丹

    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下边是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乃群花之首,宝钗当之无愧,她恍若一位“冷美人”用理性增添自己的美丽,而这美丽宛若带刺的玫瑰,刺痛着自己的心扉。

    本来,她冰雪聪明,是大观园里惟一能与黛玉相提并论的才女,但封建礼教让她不得不处处掩饰自己的才华;本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她的写照,但她却用“女子无

    才便是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本来,她善良,但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她冷漠对待金钏儿的投井,一心只想着怎样取悦王夫人。

    虽说如此,但宝钗以自己的理性赢得大观园上下一致好评。她做事有分寸,懂地察颜观色,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并与她们相处得很融洽。她的冷是内心的平和与安静,不同于黛玉的孤傲。

    宝钗,你把爱与苦藏在心中,你是最累的,但你活得精神,冷得精彩,理性得出众!

    哀愁的桃花

    寄人篱下,谁能了解的苦楚?众人的冷落不是虚构。不信,请看书中第六十二回,探春算他们家一年从头到尾的生日时,就是记不起何时是黛玉的生日,并拿黛玉与身份卑微的戏子相比,以此来取笑她。大观园的生活对于黛玉是“风刀霜剑严相逼”,而黛玉骨子里的敏感与自尊使她对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哀叹,或是“花谢花开开满天,红香消断谁来怜”或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土两不知”,这都是黛玉孤独的写照。

    善良真诚,谁能发现她的本性?黛玉的本性是善良真诚的,尖酸刻薄的话语和狭獈的心胸不过是捍卫自己自尊的表现,教香菱写诗,为自己误解宝钗而真诚道歉,为金钏儿的死泪流满面,这些都是黛玉善良真诚的表现。

    木石前盟,谁能体会其中真挚的感情?从宝玉一句“你且站住”牵引出的情谊,成了黛玉精神的寄托。他们彼此爱护、赏识,以为会是天长地久,但当得知宝钗与宝玉正在进行婚礼时,她的病情更加恶化,在即将玉消石陨时,颤颤巍巍地道出一句“宝玉,你……好……”包含多么深的情!

    本应快乐的桃花,栽进了大观园这个名盆,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快乐,日子便多了叹息,但哀愁的桃花也是美丽的,美在她依然炽热的心里。

    生命如花

    两朵花以她们的方式绽放在大观园里,又以不同的方式凋谢,但花开花落经历的一切哀愁,快乐和无奈将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清香永远萦绕在身边。如花般的生命,如花般绚丽,花的灵气带给了我们别具风格的美,我怜宝钗,也惜黛玉,为她们的才气与智慧拍手叫好!

    红楼梦读书报告2

    被埋藏了的美女--薛宝钗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红楼梦读书报告3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红楼梦读书报告4

    窗外的落红已是满眼,桌上的书已成山,只是那红楼韵却又神似地穿透出来,揭开了那尘封的泥,为我引一段线。

    最爱她似笑非笑的迷人眼,最爱他似懂非懂的勾魂颜。最怨她捂脸葬花情已伤,最怨他撑脸开盒吃胭脂。最爱他们的幼稚,最爱他们的叛逆。

    是第几次,翻开那厚重的书页,淡淡的书香拂过鼻尖,已记不清。

    只是,那些捧书细读,字典在旁的朝朝暮暮,像是蒙上了一层细细的轻纱,从眼前掠过。此刻,雾里看花。

    太白小时不识月,竟呼作白玉盘。而小时的我,不懂红楼,却也真真地落了泪。

    是太小了吧?还未经世事,不问悲欢离合,不管七情六欲。只是生离死别,大概还是懂了的。

    漆黑的夜,呼啸的风,她斜卧在榻上。阵阵白烟像是幽灵,一点点允吸着她的精魂。泪似乎已经流干,只剩下涩涩的痛。那熊熊烈火吞噬着她的情,他们的曾经。那些娟秀的字体,情意的诗句终将燃成灰烬,猎猎作响。

    雪似的手绢,冰似的人儿,终在这火热的情中融化。突兀的留下了那格格不入的红,呕心沥血的红,她终究还是放手了。

    用一世的泪,还了他的滴水之恩。遂了愿,了了情。

    在学堂的第三个年头,少不更事的我,为这段情,这个人,流了泪。不懂爱,不是因为爱,只是那份至死的执着,箍紧了我充血的心脏,丝丝入扣。

    到了此刻,我已不会为了那份纯真的年少情而落泪。只是,心中还是会有些抑郁,挥之不去。

    身处红尘,只是过客的我,已明白,往事如烟,不必忧愁。

    只是,还是爱捧着书傻笑,望着天思念,还是会幼稚得像天上纯洁的云。不过,我们还是被时光的风磨出了些许棱角。我们已习惯了反抗老师,顶撞父母,我们叛逆得像草原上驰骋的马。

    对于宝黛,有人感动于他们的爱情,有人感动于他们的悲剧。而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的我们似乎已学会了感动于他们的真实。

    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悲伤,他们可以狠毒地道出心中的不悦,他们有勇气翻看开那本罪恶的《西厢》。但他们最真实的莫过于他们躲不过人世的网,再怎样躲避,逃脱,不过是自己织网,独自死亡。

    但至少,他们曾努力过,努力冲出那银丝的网,却已足够。

    都道“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非也。于我“不求结局如愿,但求有过奋斗!”这已足够,这便足够。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捧一杯红茶,梦一回红楼。

    红楼梦读书报告5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书报告优秀范文

    第二篇:红楼梦读书报告

    红楼梦读书报告

    《红楼梦》一书记载了一段大家族的生活琐碎历史,面面俱到又无一字多余。它不同于一般的俗文,不屑于以几首艳诗来描绘酸腐爱情,庸俗不堪;也不极力夸耀男子如何胸怀天下、文采飞扬,反倒体现出了书中各个女子可爱天真之处。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爱恨、兴衰、贫富...有趣的是,你在书中所看到的也往往反映出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时,我不得不承认曹雪芹先生的文学功底确实深厚,更重要的是他在书中所体现的东西经得起反复把玩,在这若干个朝代之后都不会被时代所淘汰。这正是它作为经典的意义所在。

    首先,书中开篇便不俗,讲一石头是女娲补天所剩,欲下凡看一看人间繁华。即是开篇说了“虚幻”“还泪”,让人心中预感不会圆满,又不忍释卷,不得不随着故事一一感叹。在书中,贾府已经达到极盛,一家大小若干人,奴仆便上百,吃穿用度奢靡,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如此庞大的开销,却只有贾府三人当官的些许俸禄以及田庄收租来支撑。家中并没有什么兴隆的产业,却过分地讲究吃穿用度,这就注定了贾府只会走向衰败。而对于贾宝玉说,本来应该为贾府注入新鲜血液的他可谓是真真的将“昌明隆盛之地、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全部享受了一遍。既不愿为功名经世所累,也无涉猎经商之所长,对于贾府的危机竟毫无觉察,这也就不难怪红楼终究只是梦一场。

    从好的方面想,贾宝玉可以说是与封建礼制不同,可是他确是在封建礼制家庭里成长的,这就造就了他既天真又残忍的一面。他虽然喜欢女子,但只是一味的爱。譬如袭人本来只是一个大丫鬟,因为宝玉“没个正行儿”也生出了别的念想,在有些事情上竟也就变得很不可爱了。宝玉说女孩儿若是嫁人了,老了,也便污浊了,可袭人没有嫁给他,却因他变得污浊。更为可气的是对于宝玉来说,凡是可爱的女子他都爱,故常有我与你闹时,尚有别个在他处垂泪的。我以现代男女平等的观念来讲,就觉得宝玉既不能在感情上真正的珍视女子,也没有能力给那个女子真正的幸福。实在是可气!在贾府几近覆灭之后才去有所发奋,可是府里其他的女子也大都各自薄命了,倒是宝玉处处不如她们。但是对于书中的背景来讲,贾宝玉确是最看重女子的了,哎!

    《红楼梦》虽说是梦,但却比一般的故事更为真实,缜密细致得让人称奇。但又确实只可能是梦一场。那块顽石在这世间走了一遭,竟也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哪有你应该好就一定会好的道理呢,红楼梦里的众人,虽然各有才能,但也无法改变命运,改变时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曹雪芹先生既然能写出如此难得的小说,其中涉及到了这些个灵巧的人儿,却依旧潦倒地过完了一生,不也体现了命运的无奈?与其说人的命运似书,倒不如说这书里将人世间都写了个遍。

    我只粗粗细细地读了一两遍,没有什么十分深厚的文学功底,不能在某些细节上有什么超越前人的见解。但我以为,读《红楼梦》时无须过分拘泥于字眼间,虽然在细节处寻得某个人物隐秘的事件又能映照出他的性格使之更加真实云云,但是这本书终究是一场空,无论某个人物你再怎么了解,他还是本来的那个样子,还是本来的那个结局。一个人的性格本就是环境促成的,只是因曹公笔力深厚才处处可考,但他写着本书的意图就不是单单为了了解某个人物,而是对读者的一个警示:不要迷恋什么梦境罢了!可见梦里过得再好,也不会是善始善终,倒不如正经学个什么东西一技傍身才好。贾府众人没有改变命运的能力,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人人都有这个机会,能够对我有所启发也就不枉费曹公的一番心血了。

    第三篇:读书报告 红楼梦评析

    不过梦一场

    ——读《红楼梦》有感

    幼年便知红楼梦,身边人惋惜的也不过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直《红楼梦》是鸿鸿巨著,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人物万千但不纷杂,个个逼真传神。尤其是书中的女子,在曹雪芹先生的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宛如天成。200多年来,在文学史上得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贾府上下,大观园中,红楼女子聪颖灵秀者,尽在金陵十二钗:姿容绝世、聪明灵秀的林黛玉,温和理性、聪颖善良的薛宝钗,袅娜风流、鲜艳妩媚的秦可卿,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还有炙手可热、专横跋扈的王熙凤„„但是记忆最深的仍是史湘云。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史侯家小姐,贾母内侄孙女。原籍金陵,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忠靖侯史鼎抚养。婶母待她不好,每被人问及家事,她便红了眼圈,史鼎迁任外省大员,贾母舍不得她,接来园中居住。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体健貌端史湘云不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子,《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子当数黛玉、晴雯。史湘云的美貌比不了她们,但黛玉太尖刻,晴雯太野辣。史湘云的确是美女无疑,而且是一个健康的美女,红楼女儿,生得美丽的生命多,但生命旺盛的不多,一大半病病怏怏的。

    细看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几次发生冲突时,史湘云总是站在薜宝钗一边,对林黛玉进行露骨的攻击,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类到封建制度的拥护者的行列里。

    红楼梦的结局早已遗失,所以最终史湘云的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推测,应是丈夫早亡,家破人亡。小时候问老一辈的老人,有的说她后来与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美满,但不久若兰死去,寂寞终生。

    有的说宝钗早卒,宝玉击,湘云沦为乞丐,最后宝玉与湘支结婚。不论有多少说法,史湘云的结局,与大观园里的众姐妹一样是悲剧性的。

    湘云的正统思想非我所取,却喜爱她的性格。乐观豁达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寄人篱下。尽管她身世比林黛玉还苦三分,但她从没象林黛玉那样整日悲戚戚的,在贾府随时可以听到她的笑声,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乐观的天性,更皆出语谐趣。如行酒令:“这丫头不是那鸭头,这头上哪有桂花油?”说不尽的俏皮,一时令人倾倒。她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属于她的色彩明快、温暖,一如雪地里戴着的大红猩猩昭君套,那是湘云最配的颜色啊。

    出身比黛玉还要孤苦的湘云,叔叔、婶婶显然没把她放在心上,家道中落,有时免不了夜夜做活到三更,且不得有任何抱怨。然她的好处是不自苦,所以活得健康而乐观。正如她对黛玉所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她的乐天大方胜过黛玉多多了。如斯,为什么大家都同情林黛玉而忘掉那个比黛玉更苦的史湘云呢?是因为黛玉的招人同情,或是她有一部哀艳浪漫的爱情故事?

    宝玉和黛玉是由青梅竹马自然地发展为知己之爱,生死之恋。而史湘云却是

    非常一般的,由父母包办的婚姻。曹公在《红楼梦》第五回暗示读者,史湘云的婚姻也很不幸:“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但这种朦胧的暗示很难激发起读

    者多大的感情共鸣,所以史湘云不幸的婚姻没有在读者群里博到更多的同情。

    我自认红楼女儿里,湘云无疑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角色,不输薛林。美貌是出众的,仪态是大方的,观园见客,老太太首先就安排薛、林、史,然后才轮到正经的孙女,自然因为是能为贾府增光的人物。她不同于黛玉的柔弱,宝钗的端雅,其最惹人爱的是她的娇憨。比如有点饶舌,把“二”念成了“爱”,比如敢醉卧芍药荫,敢割腥啖膻,穿上小子衣服。如此自然、健康、可爱的人物,在红楼中并不多见。

    湘云的才华是与林、薛二人并肩的,无论吟诗填词,联对行令,她的敏捷、灵活、新

    巧都令人叹而观止。但她并不象黛玉恃才自傲,也不似宝钗藏拙,一举一动都爽朗大方,实在可爱得很。

    湘云说话待人均出自真心,毫无遮拦,人家都让着林妹妹,偏她直言快语也不怕得罪人。她与宝钗交好,当黛玉取笑宝钗为宝玉执绋绣花时,她顾左右而言它,不肯与黛玉一起取笑。其为人率真,自然天成就比过宝钗。

    像这样一个人物,以她的聪明实际,辅佐丈夫不成问题,以她的乐观开朗,应付家族关系不成问题,以她的健康和才华,教养几个出色的孩子不成问题。本该是一个贤妻良母,可叹命运竟如此悲惨,从小是“纵居那绮罗中,不知娇养”,好容易嫁个如意郎君,还是痨病,贤妻做不成,良母也不可能了。

    宝钗和黛玉。一位深明大义,一位敏感多情。娶了薛固然是仕途经济被鞭策,娶了林难道不是整天哭哭笑笑揣摩芳心?累傻人也。红楼女儿里,我觉得最理想的太太,莫过于史大姑娘。有云: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娶史湘云。前一句是名句,后一句是我杜撰。

    湘云的美貌,自不待言。一身男装时,都“原比她打扮成女儿更俏丽了些”。美貌之外,健康也重要。红楼女儿,美丽的生命多,旺盛的生命少,一大半病病歪歪。黛玉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宝钗有“热症”,强如王熙凤,最亲近的平儿也知她是死撑。湘云却体健貌端,割腥啖膻,烧烤鹿肉,全不当一回事。喝醉了酒,枕着芍药花在石头上露宿,香梦沉酣,也不言她感冒。

    大观园里,才思可堪与钗黛一拼的,只湘云一人而已。芦雪庭、凹晶馆以及历次赛诗联句,湘云都来得快且多,芦雪庭一役,湘云有鹿肉助兴,诗思敏捷,独战宝琴、宝钗、黛玉。凹晶馆,有她的“寒潭渡鹤影”,方有黛玉的“冷月葬诗魂”。

    素有“话口袋子”的湘云,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就向湘云请教。湘云便“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这份热情,十二钗中,首屈一指。且心地纯真,所以心直口快。她说演戏的小旦“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又常常夸宝钗,又嘲笑宝玉在黛玉面前低声下气

    虽然是口无遮拦,但凭着实话实说,心底光风霁月,也没人能真的跟她生气,就是黛玉也不行,只好拿宝玉撒火。

    我想我羡慕的是湘云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属于她的色彩明快、温暖,一如雪地里戴着的大红猩猩昭君套。那是湘云最配的颜色啊。黛玉敏感,宝钗成熟,湘云豁达。如她的诗句:清冷香中抱膝吟。看着清冷这样的字,却有香,有抱膝的悠然,有吟诗的心境。透着一个乐

    观主义者的生活姿态。

    黛玉时时觉出风刀霜剑的寒气,湘云大大咧咧行走其间,视若无物。人有时候是要活得粗率一些,才能快乐一些的。因为看不到陷阱,也不放它在心上,反而履险如夷。所谓“傻人有傻福”,说的大概就这意思吧。

    有湘云才貌的现代女性并不少见,修炼湘云的个性,却不容易。放宽心怀,方能履险如夷。就是不当人太太,生活也会因此多一些乐趣,少一些困扰。《红楼梦》上宝玉挨打之后,湘云心疼的跟宝玉说的那句话:“你可真是个明白晚了的!”马上把这告诉她,她说“你可真是个明白晚了的”。我黯然无语。

    第五十七回湘云要替邢岫烟打抱不平,黛玉笑她:“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这些人里面是湘云最接近侠女的典型,而侠女必须无情,至少情窦未开,不然只身闯荡江湖,要是多情起来那还得了?如果恋爱,也是被动的,使男子处于主动的地位,也更满足。侠女不是不解风情就是“婊子无情”,所以“由来侠女出风尘”。

    有时觉得中国人这样注重女人的幽娴贞静,为什么又这样爱慕侠女。这问题使我想起阿拉伯人对女人管得更紧,罩面幕,以肥胖为美,填鸭似的在帐篷里地毯上吃了睡,睡了吃。结果他们鄙视女人,喜欢男色。回教国家大都这样。中国人太正常了,把女人管得笔直之后,只另在社会体系为创造了个侠女,也常在女孩子中间发现他的面影。

    言归正传,且说史湘云,由于我国历来的侠女热,多数读者都觉得她才是宝玉的理想配偶。传说中的“旧时真本”内宝玉最后与湘云结合,我一向暗笑这些人定要把他们俩撮合成了才罢,但是四详红楼梦后,看法不同了。

    善良细心史湘云有一种传统侠义、古道热肠的善良,在群芳射覆的游戏中,香菱慌乱得毫无头绪,旁人都笑观其败,幸灾乐祸。唯有史湘云,急得抓耳挠腮、不惜私传谜底,结果作弊被当场拿获;邢岫烟,一个处身于贵族中的平民女子,和宝玉、宝琴、平儿是一天生日,别人谁也不记得,独史湘云道出了岫烟的生日,让贫寒的女子顺势过了个华诞。这些或许是小事,但闺中又有多少大事,且又有谁肯为香菱、岫烟这类女子留上半分心呢?她的善良与明智,使她超脱了身份的羁绊,从而两袖清风、一身轻快地行走于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种潇酒飘逸的大家风度。

    才思敏捷大观园里,才女云集,但才思可堪与钗、黛一拼的,仅湘云一人而已。芦雪庵、凹晶馆以及历次赛诗联句,湘云都来得快且多,芦雪庵一役,湘云有鹿肉助兴,诗思敏捷,独战宝琴、宝钗、黛玉。不仅如此,就这么一个大家闺秀,女红刺绣,湘云样样拿得出手,在依婶母而居时,身在豪门,针线女工都须自己动手,常常做针线活儿到三更。可谓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在今天看来,属于那种可以精神交流,可以同甘共苦,让人有疼她宠她的愿望。

    体健、貌端、高智商、诗词女红针线样样精通,能吃寄人篱下、半夜做活儿的苦,也能享受雪地割腥啖肉的乐。既娇憨可喜,又直爽大方,这样的女子,恐怕在莽莽红尘中只是个虚幻而已。辛弃疾曾有词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感叹象孙权这样英明神武的英雄世间难得。”

    阅红楼而独爱史湘云何尝不是为了她骨子里的那份侠气。但是侠气柔情随着红楼梦的悲惨收尾也渐渐散去,一切都不过是梦一场。

    第四篇:红楼梦读书报告

    一、书名:《红楼梦》

    二、著者:清/曹雪芹 高鹗

    三、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字数:1137千

    五、內容概要: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贵族大家庭贾府的盛衰变化为副线,对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规范进行了大胆的怀疑和批判,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面镜子。《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府的由盛到衰,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命运。同时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一级一大批女性所代表的青春、爱情、生命之美的被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经过探究之后得到的启示。

    六、读后心得

    《红楼梦》的两条线索一条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间的爱情悲剧,另一条是贾府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在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的叙说《红楼梦》里的种种事迹,毕竟四大名著即使众人没有详细阅读过,其中的大概内容还是了知一二的。而今天我要论述或者说报告的是我对《红楼梦》中其中一位主人公的认识与理解。他就是大家熟知的贾宝玉。

    西江月 题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 1

    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如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

    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司棋,撵走芳官、四儿,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唬想,做了更为决绝的定义,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七、评语

    周汝昌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

    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

    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鲁迅:《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

    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

    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

    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

    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张爱玲: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

    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本人:《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归根结底,应称之为中华之文化小说。因为这部

    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如果想

    理解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

    八、附注

    第一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二回:宝黛钗初会荣庆堂 第三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四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五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第六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七回:大观园试才提对额 第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十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第十一回:为争宠姐弟遭魔魇 第十二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十三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第十四回: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十五回:弄唇舌宝玉遭笪笞第十六回:刘姥姥嬉游大观园第十七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第十八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第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第二十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二一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第二二回:判源决狱平儿行权 第二三回:慧紫娟情辞试忙玉 第二四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第二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第二六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第二七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二八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第二九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第三十回:大观园诸芳流散 第三一回:家宅乱误获通灵第三二回:伤离别探春远嫁第三三回:惊噩耗黛玉魂归第三四回:强英雄凤姐知命第三五回:大厦倾公府末路第三六回:白茫厚侯地高天4

    第五篇:《红楼梦》读书报告

    《红楼梦》读书报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题记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八十回由曹雪芹著,后四十回由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当我读完《红楼梦》这部被公认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时,一种对作者的敬佩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不可否认,《红楼梦》是本奇书,它就如一场声势浩大的梦,指引着我一一次不可抗拒地走进,在它一处处典雅与美奂绝伦的场景中穿梭,以探索之眼,观看着每一丝飘过大观园的微风,以及在繁华中沉浮的男人,也怜惜每一轮皎月下的花影,每一位倾城的红颜„„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便是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我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初读这本书时,小小的我便感动于那木石前盟,便沉沦于那句“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便爱上了林黛玉这个痴情、超凡出尘、柔柔弱弱的女子。可是,当我再次翻开《红楼梦》时,依旧感动于那木石前盟,却在不觉中也信了这金玉良缘;对林黛玉的热爱也淡了,却欣赏起了那朵“艳压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宝钗!

    薛宝钗是薛姨妈的女儿,她肌滑莹润,皓齿朱唇,举止娴柔,端庄豁达,淡雅之中不失秀美,与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相处,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是长辈们最喜爱的女子。

    宝钗有一颗玲珑的心,一片冷幽的情。她的心,学识广博,处事周到,屡屡赢得众人称赞;她的情,恪守封建礼教的规矩女子,矜持的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宝钗的美,不在于真,却在于实;不在于善,却在于应变。她的随分从时是我最敬佩的地方。宝、黛刚进荣府之后,作者比较二人:“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谷”。我认为,宝钗讲究的是“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的现实主义,对姐妹们,待人接物,她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行诸生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能审时度势,却又能善待众人,是宝钗得力之处。

    宝钗是个极恪守礼教的女子,她的遵循礼教,固然没什么不好,还可以令她生活的更好,然而,她在自己的心魂世界,就总如在一片无垠的沼泽地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前行。她本是一位青春的妙龄少女、天真浪漫,却偏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众人眼中贤德温良的淑女,就如同一朵高雅富贵的白牡丹,虽然那么美丽,那么妩媚,却绽放的那么不由自主,绽放的那么空虚与没有方向。

    她的情,原本在胸膛中炽烈地燃烧着,原本在生活强烈地显现着,也原本在那个时代强

    烈地迸发着。然而,她生生地压抑下蓬勃青春的美好,不显山,不露水,却又极力掩藏着,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尊冰冷的时代产物。宝钗常被人称为冷漠无情,其实,她只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爱而已。黛玉的心思全在宝玉身上,宝钗又何尝不是?宝玉挨打,黛玉哭得梨花带雨,宝钗何尝不是心里也痛?正因为两人性格不同,所以表现的手段不同,见地也不同。

    一个聪慧、热情、知性的女子,偏偏抹杀了自己的聪慧、热情和知性,就只为那一块宝玉,就只为获得家族权贵们的一片赞扬„„当宝钗听到宝玉梦里那一句“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时,她的心碎了,却依旧不愿梦醒,依旧在贾家败落之际,在明知宝玉爱的是林妹妹时,无怨无悔的嫁与宝玉,同守贫贱,只为能为他抚平失去黛玉的创伤,能为他安排世俗的一切,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木石前盟固然是前生注定,金玉良姻也是辛苦百千世方修来的呢!

    只可惜,如此一个为爱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痴情女子,得到的,不过是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一个红颜薄命的结局!宝钗,你的自我牺牲,实在不值得;你对自己的不珍爱,实在令我不忍!

    如果说《红楼梦》由“情”、“政”为两条主线,宝钗无疑是“情”的主角,那么,“政”呢?便不得不使我们想到那泼辣的“凤辣子”——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一句话,便道尽了王熙凤的宿命,也道尽了王熙凤的悲酸。

    王熙凤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精明能干,伶牙俐齿,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喜爱与信任。

    曹雪芹似乎很偏爱王熙凤,用来描写王熙凤的笔墨总是那么多,写她的美貌,写她的聪慧,写她的泼辣,写她的才干,写她的狡诈,写她的恶毒,写她的贪婪,写她的虚伪,写她的善妒,写她的机巧;写她的攫取权利的不惜代价,写她狡黠又强烈的欲望„„仿佛要写尽王熙凤的悲欢辛酸,巧言令色,当然,就会写到她的悲惨下场与惨烈死亡。

    被贾家抛弃似乎是王熙凤注定的命运,也是她一手造成。生息与轮回,皆有定数;聚散与喜悲,也有报应。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王熙凤在自己的聪明才智中栽了跟头,把自己绊倒,又能去怨谁呢?她只能在嘴边含一抹苦笑,一个人孤孤单单静静悄悄的去醒悟吧„„

    至于《红楼梦》中的其他角色,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些许印象:温柔和顺、随分从时的袭人,磊落光明、直爽要强的晴雯;温柔沉默、随遇而安的迎春,调皮却伤情的金钏„„

    我相信,若我再读一遍《红楼梦》,必定又会有一番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红楼梦》的价值所在„„



    推荐阅读:
    红楼梦读书报告优秀[5篇材料]
    古希腊神话故事高中范文大全
    小学生作文写微笑五年级600字(优秀范文五篇)
    2024重阳节学生优秀作文素材[样例5]
    流泪感言句子
    上一篇:流泪感言句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