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招标合同 转让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历史反思与总结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轻吟低唱 时间:2024-08-08 13:02:0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历史反思与总结

    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选项填入下列相应的表格中。共50分)

    1、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以下哪个朝代()A.秦朝 B.东汉 C.西汉D.唐朝

    1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14、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A、坊 B、市 C、瓦肆 D、勾栏

    15、有朋友想收藏唐朝最有特色的陶瓷制品,你推荐他收藏()

    A.唐三彩 B.青花瓷 C.白瓷 D.青瓷

    16、假如要考订中草药曼陀罗花的麻醉效用,应查阅的古代医书是()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3、下列反映唐和吐蕃交往的史实是()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昭君出塞

    4、宋朝政府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其职责是()A.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 B.经营管理农村集市贸易 C.经营交子的管理和发行 D.对商户征收重税

    5、下列经济现象中,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是()A.各地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 B.一些手工业生产部门规模很大

    C.一些地方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D.手工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6、“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历史故事能从下列哪部书中读到()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7、他的书法吸收了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

    之美。他是()

    A.董其昌 B.徐渭 C.郑板桥 D.陈洪绶

    8、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一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A.彝族 B.汉族 C.女真族 D.回族

    2、被历史学家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20、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① 兵部 ② 锦衣卫 ③ 东厂 ④ 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被应用于航海是在()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唐朝 D.宋元时期

    25七年级3班小琪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9.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坤,号称“贪污之王”,他一定给观众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体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10、清朝初期规定了x藏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 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x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x藏的各种图谋

    11、下图为广州十三行的图片,反映的政策是()

    A 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 文化专制 D 八股取士

    1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东南亚一带 C.印度洋一带 D.非洲南端

    18、“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

    依据是()A.《尼布楚条约》 B.设置台湾府 C.雅克萨之战 D.清朝的疆域图

    19、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唱出了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1553年霸占我国澳门的殖民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葡萄牙 D.荷兰

    23、“此天地间必不可无此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编写此书的目的是“鉴

    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是()A.《史记》 B.《三国志》 C.《资治通鉴》 D.《汉书》

    24、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 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①郑和下西洋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④清朝设驻藏大臣,协同**、**共同管理x藏事务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卷 非选择题改错题(共5题,找出错误1分,改正1分,共10分)

    26、宋应星的《农政全书》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错误: 改正:

    27、、唐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错误: 改正:

    28、明朝前期,郑成功七次下西洋。

    错误: 改正:

    29、、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

    语,加以歪曲理解,再解题发挥,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

    错误: 改正: 30、其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的唐朝诗人是李白。

    错误: 改正: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

    (一)材料一 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10余年,跋涉

    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材料二 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

    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描绘的两位唐朝文化使者是谁?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结

    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4分)

    答:

    (2)材料三中的“天朝”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3分)

    答:

    (3)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二)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三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32、材料一中的“长策”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这种制度的最大获益者是谁?(3分)

    答:

    (2)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分)

    答:

    (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3分)

    答: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从唐代到北宋期间,南北方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答: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 些?(4分)答:

    31、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明朝中期以后的什么经济现象?“机户”与“机工”之间 的关系是什么?(3分)答:

    29.读图回答问题。(13分)

    图一 南宋疆域

    (1)根据图一,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3分)

    答: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金、南宋、元朝的开国皇帝。(3分)

    答:

    (3)从图二可以看出,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什么行政制度?(1分)

    答:

    图二 元朝疆域

    (4)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显著的变化?(2分)

    答:

    (5)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及代表作品有哪

    些,各举一例。(4分)

    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D D C A C B A D C C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B A C A A C C D A C C D 26(1)错误:(《农政全书》)改正:(《天工开物》)(2)错误:(唐朝)改正:(隋朝)(3)错误:(郑成功)改正:(郑和)(4)错误:(明朝)改正:(清朝)(5)错误:(李白)改正:(白居易)

    27.(1)使者:玄奘、鉴真(2分)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2分)

    (2)朝代:清朝(1分)政策:闭关锁国(2分)

    (3)开放促进繁荣,闭关自守致落后;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咋子对外交往中应积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自己。(3分)28.(1)从唐代到北宋,南方的人口逐渐超过北方(1分)

    (2)经济重心南移(1分)原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安定;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分)

    (3)资本主义萌芽(1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分)

    29、(1)科举制 隋朝 皇帝(3分)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

    (3)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3分)30、(1)金、西夏、蒙古(元)(3分)

    (2)金:阿骨打 南宋:赵构 元:忽必烈(3分)(3)行省制度(1分)

    (4)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国家版图不断扩大(2分)(5)宋:词(1分)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1分)

    元:曲(1分)关汉卿《窦娥冤》(1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郝建国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07----110)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作为老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取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四、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五、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得更好成绩。

    第二篇:历史教学案例反思与总结

    历史教学案例反思与总结

    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第三篇:历史高效课堂总结与反思

    历史高效课堂总结反思

    ——远安外校历史备课组

    在高效课堂这个大教学环境下,我校历史学科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观摩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出了较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此模式,我们收获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困惑,现总结如下:

    一、高效课堂中的收获:

    (一)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与课时要求,历史教学内容适合选择一堂课完成各环节(自学、交流、展示、检测)的教学模式;因此各环节时间如下安排:预习自学15分钟,站地交流5分钟,展示、质疑20分钟,当堂检测5分钟。

    (二)明确了高效课堂中教师应有的行为

    1、课前教师应有的准备工作(1)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载体,因此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编写导学案,编写时必须以“课标”为依据。

    首先,导学案编写的内容要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必须包涵进去;其次,导学案中设计的解决问题的形式应多样:如采取什么方式来突出重点,又采取什么方法来突破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通过哪种巧妙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等等;第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编写出的导学案既要有难易梯度,又能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潜能,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一步质疑、探究、延伸。

    同时,在编写历史导学案时,要注意“知识梳理”与“问题探究”并重;注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现实的借鉴意义,给人的心灵启迪;尽量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多了解学生学情,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编写导学案;资料的利用,材料的选择要权威、典型,尽量少而精;探究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有思维的成分,要经典,不能太多;检测题的设置要简洁、新颖。(2)查找资料

    因为是一堂课完成各环节(自学、交流、展示、检测)的教学,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课外去查找与课堂有关的资料,所以,教师得根据教学内容,查找、准备好一些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或实物等资料,以备帮助学生预习、展示或解疑。(3)设置签及提示语

    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的内容是抽签决定的。为了让小组交流时内容明确,针对性更强,教师需在课前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和班级小组情况设置好签,并在签上写下一些解决问题的提示语。

    2、课堂中教师的引导(1)导入时教师的引导。为了吸引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文字、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形式的导入。(2)自学时教师的巡视。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教师四周巡查,了解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并对他们的自学情况进行评价,如选出自学情况最好的两个小组给予加分。(自学情况最

    好组的标准:读书时认真,做导学案时投入、独立完成、且整个小组都完成 得很快、书

    面整洁、正确率高。)

    (3)交流时教师的提醒。学生站地交流,教师来回巡视倾听,对各组交流内容进行适当地

    提示与引导。

    (4)展示时教师的倾听、调控与点拨。当学生展示教师倾听时,特别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调控,即较恰当地顾及好中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学习方法的点拨;并对学

    生的课堂表现予以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评价中,张扬个性和领悟自己的不足

    等等。

    (5)检测时的评价。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后,教师及时给与肯定或否定,以便学生及时掌握正

    确的知识。

    3、课后教师的反思

    (1)及时改进导学案及课堂的具体做法。在每上一次课时,就将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

    载下来,然后依据问题对导学案进行适当地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整顺序,努力将导学案编

    制的更好一些。(2)写反思小论文。经常翻翻记载在导学案中的教学后记,对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对策,最后形成文字,整理成小论文。

    (三)形成了基本课堂流程

    1、自学阶段

    学生依据导学案的相关内容,读书、完成导学案。此阶段对于较难的知识,教师可通过 多

    媒体给学生一些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的提示,辅助学生的预习。(学生不可能课外预习,有

    些相关资料需教师准备。)

    2、交流阶段

    在学生分组交流前,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签,让各组代表上台抽签,决定各组交流及展示得内容。小组交流时,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组内交流自己不会做得地方,解决好个人困惑;其次重点交流通过抽签分得的内容——组内统一观点或答案;商讨怎么讲解、采取什么方式展示才能让大家既明白又感兴趣。同时,小组内还要充分利用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来帮助自己完成展示。

    3、展示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抽签决定的内容,展示的形式视情况而定,或口头表述,或实物投

    影,或借助图片或视频,或小组表演等。学生可就在座位上,也可走上讲台。

    4、检测阶段

    视教学内容或时间而定,或几道选择题,或一个探究题,或畅谈收获。

    (四)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了自学能力

    课堂中,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静下心来读书、对问题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及深入的思考,能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2、培养了交流、合作的意识

    在交流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商讨如何展示、挑选展示人员、选择展示的方式等等,这些过程都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意识的培养。

    3、培养了展示自己的自信

    高效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充分展示,通过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回答内

    容得到师生肯定,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自信的形成。以上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收获,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有许多困惑:

    二、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学生在自学、交流、展示等各阶段中,如何利用教师准备的各种资料?

    2、站地交流时,学生不能全心投入,交流的质量不高;少部分学生趁交流机会讲话、开小差,这种状况如何消除?

    3、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中看到学生绘声绘色“情景剧”的表演,但这些表演都是学生课前做

    了充分的准备的,这符合历史学科不得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必须当堂完成的宗旨吗?

    4、很多时候,课堂展示成了优生的天地,如何让学困生、内向的学生也真正地动起来?

    5、课堂有一个专门计分的记分员,课堂表现好的学生一定要通过加分来给予肯定吗?如果一

    定要计分,那么该记分员究竟有多少精力真正用在学习上,有多少学习上的收获?

    6、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质疑等学习行为成为自发地自主地自愿的?而不是或多或少

    为了给自己、给小组加分?学生为计分而展示、质疑,这符合课堂学习的宗旨么?

    现阶段,学生的导学案由纸质变成电子的后,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

    1、学生不能在完整导学案的引导下,预习课文,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2、教师准备的辅助预习资料,不能随着学生的预习同时呈现。

    3、由于电子导学案不能让学生人手一份,学生学习起来有些悬着的感觉,小组讨论时缺乏具

    体载体与内容,且由于课堂时间限制,问题的探究不能深入,因而展示得也不够精彩、缺

    乏引人共鸣或启发人质疑。

    远安外校历史备课组

    第四篇: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800字

    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800字

    历史教学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

    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1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学期结束了,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 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2

    如今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总结过去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也证明,当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后,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和求知的动力。而初中学生学生,活泼好动,爱问问题,有些幼稚,又很可爱,因此,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3、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4、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p#分页标题#e#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第17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所以辩论课的开展,故事会的举行倍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进行一场成功的辩论赛,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首先准备大量的必备材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证明一个论点,必须运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进行论证;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必须翻阅大量书籍,学生由此增长了见识,强化了记忆,拓宽了知识面。

    (二)突出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辩论要出采,往往还需要创造性思维去搜集、占用新材料、采用新途径和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和新视角,表达方式上运用新策略和新词汇,从而使立论有新意、论辩有新招并注重在辩论中创新。优秀的辩词可以为我们的课堂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借鉴。学生在短兵相接的辩论中,表现出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态度和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这点也是我在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之后,颇感欣慰的。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的增长。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们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创新思维,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

    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3

    一、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 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 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 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第

    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 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 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 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 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 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 的思想 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 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二、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

    一、陈旧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 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 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 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 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

    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 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 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 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 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 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 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历史教学总结与反思800字]

    第五篇:初一历史反思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历史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让刚刚升入初中、心智并不成熟的初一学生快速入门并且正确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兴趣的培养成为关键性要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历史反思篇一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及点滴反思与体会。

    片段(一)

    一节历史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道题: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看教材,看课外书籍,查字典。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踊跃欲试。

    学生甲:我看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刚做国君的楚庄王胸无大志,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让他猜个谜,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批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学生掌声一片。

    学生乙:春秋时期,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赵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许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赵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

    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同时也注意到一向不爱作声的学生乙犯了一个小错误:应该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赵王。但我不忍心泼冷水,也就鼓励性地说了声“你真不错”,并未纠正他的错误。

    反思: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总想着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上述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所以当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大胆地说“你错了。”

    片段(二)

    我在教九年级历史第1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设计了一道题:由于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难,有人认为它们是由“天外来客”所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讨论。过了一会儿,有位同学大胆地说:“我认为它们不是天外来客所建,而是埃及人民建造的。因为书中写到,建金字塔用了20年,由几十万人来完成,而且我不相信有外星人。”刚说完,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赞同。但我发现一个同学却摇了摇头。我立即请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很得意、也很理直气壮的说:“我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书中的记载只是根据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其次,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难,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埃及人民是无法完成的;第三,很早就有关于外星人的传说,到底有没有,至今未得到证实。”顿时,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地望着我。

    反思:

    学生鸦雀无声地望着我,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接受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细心观察并发现了摇头的同学,使得这一环节更有意义,激活了学生思维。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总是考虑能否按课前准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情感没有真正地被重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观察、多思考,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到学生身上。

    我相信,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片段(三)

    在县研训中心组织的“历史新教材培训”活动中,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八年级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其间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了降低难度,我放了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学生仍启而不发,教室里静悄悄的。我想:坏了,冷场了。

    反思:

    下课后,我冷静反思,学生启而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题目难度大,空洞,让学生不知所措,束手无策。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学生成绩不理想,有时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有时候学生与你抬杠……此时,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了解学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片段(四)

    一节历史课,我给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讲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时,突然有学生插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很恼火他打断了我的话题,于是没好气地问:“你怎么知道的?”他高兴地指着墙壁说:“在那儿贴着呢,还有孔子的画像。”我一时语塞,多好的教学资源,我怎么就没注意呢。

    反思:

    我应该感谢“插嘴”的同学,是他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学生插嘴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欣喜与思考。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插嘴”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

    反思后则奋进。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初一历史反思篇二

    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十分狭小,比如我在讲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说故事。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述和比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故事之外,其实历史课堂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话剧、知识竞赛等。尽管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但历史课堂中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孩子,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讲述到“远古人类的一天生活”时,有几个班的小组尝试了表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准备出一些简单的台词和相关的动作,确实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能很认真、很投入的表演,着实让我欣慰。

    历史课定期准备一些知识小竞赛,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竞赛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前三课上完之后,我准备了一次小的知识竞赛,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在第一个班进行知识竞赛时,我准备了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于抢答题不能确定谁先抢到问题,所以课堂的控制有很大难度,所以其后的几个班,我就取消了抢答的环节,虽然这样竞赛的气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不管是历史表演还是知识竞赛,再或者故事讲述,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至于让学生讨厌历史、厌烦历史,也许这就是历史老师最大的心愿。

    历史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本身就是历史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是历史知识的一个活用,不至于让历史真正成为历史。当然,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还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好好准备的,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形式不仅仅再是形式。

    初一历史反思篇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育才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的确碰到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针对具体的教学以及教学后的效果谈谈反思;

    一、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它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促进作用。如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主要介绍秦始皇的过失,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建立西汉,我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较久远,通过分析课文,能知道,但记忆困难,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准备了北京长城的图片,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了兴趣。接下来放映《孟江女哭长城》学生们看到劳动人民,用小推车、肩膀扛、绳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来放映陈胜、吴广起义。这样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分组总结秦始皇的功、过,学生的兴趣从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乘机扰乱课堂,哗众取宠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言之有物,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对学生的能力的重视: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还应该注意

    1、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对学困生应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

    4、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有学生提出多总结,多讲解题的思路。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5、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推荐阅读:
    历史反思与总结
    岗位职责-修改(合集五篇)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业务工作报告
    江北区中心小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