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IT行业合同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相关社会问题分析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枫叶飘零 时间:2024-08-20 07:00:3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相关社会问题分析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相关社会问题分析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众多发达国家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但是,近十几年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这一非正常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在这里,通过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了解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引起老龄化迅速的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计划生育;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从2024年11月1日零时开始,11月10日结束,主要数据已于2024年4月28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2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2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24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24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24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呈现出老龄化的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在社会处于发展中的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即“未富先老”,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形成明显对比。因此,解决问题较发达国家也更为艰巨。

    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在于人口的数量控制上,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类寿命大大延长。

    这两个方面造成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对提高,因此,使得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我主要从对经济发展,养老问题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着手。

    就经济发展方面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在于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在过去的20年里,劳动力的充足供给和高储备率,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可观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而“上有老,下有小”的社会结构也将变成“上有老,而下无小”的非正常社会结构,这将会使发展中的社会陷入劳动力短缺的状况。特别是对于还是劳动密集型的我们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养老模式也有一定影响,养老问题是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俗话说“老有所养”,而这“老有所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保障,二是生活照料。从经济保障方面来说,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养老,老龄化的加剧,都将增加经济负担;从生活照料方面来看,老龄化的加剧,子女们可能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夫妻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更会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重大影响。推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选择社会保障模式时须考虑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虽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但还是以老年人口的规模及比重为主要衡量标准。因此,老龄化的加剧,会使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增大,加重社会负担,使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

    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一样。老

    龄化人口增加在对社会形成压力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有着巨大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建设需求,这也将创造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比如说老龄消费。无疑,老年人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空间,如果能把握住这个机遇,肯定会有丰厚的回报。近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探索老龄产业发展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产生越来越多具有品牌号召力、社会影响力的养老服务机构。

    四、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

    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之一在于劳动力缺乏,所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密集型将不再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加快经济转型,让经济增长方式从低劳动生产率转向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为应付老龄化社会提供充足的经济基础,以便我们用更少的劳动生产力支撑起更加庞大的老龄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面临着如今这种老龄化的社会状况,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坚持的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过去理解计划生育就是独生子女

    政策,但是现在这个观点需要不断改变,少生并不是说“只生一个”,我们不仅要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也要重视社会人口结构分布。

    另外,我们要完善养老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医疗保健防护体系,创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参考文献:

    1、《202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24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中国老年人口》2024年4月田雪原

    3、《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1990年曲海波

    4、《中国老龄化过程研究》1994年3月杜鹏

    第二篇: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铃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必然现象,但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国家比起来其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以很快的速度赶超着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精神物质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向后延迟.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出现,相继的问题随之出现。老年人问题不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我国目前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老年人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本论文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思考,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中国养老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现状; 养老; 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一)定义

    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口占在总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其划分的方法可分为:①按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12%比例划分;②按65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的比例划分;③用综合指标确定老年型人口,确定进入老龄化的方法。若0-14岁人口不到总人口的30%,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老少比为30%以上,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这样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了,便是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年龄达到老龄,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齢。国际上把老龄化起点规定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以上时,人口年龄类型为老年型。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城市地区快于农村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

    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2024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11万,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数字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比西欧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预计到2024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65亿,约占总人口的16%,接近经合组织国家1990年18.6%的水平,高于2024年时的周边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21世纪中国人口将进一步老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生产人口的减少,必定会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养老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

    (一)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其主要原因便是国家多年实行的计划生育。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必须的,但是多年严格执行,致使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是独生子女。这就出现了六老一小的现象,即一个小孩,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者,现在提倡晚婚晚育的政策,年轻人一般都会先以事业为重,等到有一定成绩了才会想着成家立业,这样的话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重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而且这样的现象会循环式的出现,老龄化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1970年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出生率快速下降,幼龄人相对较少,这就使

    的我国在解放初期出生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大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直接作用是减少新出生人口、抑制人口高增长,实现零增长,即人口规模平衡。但另一方面必然加速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人类再生产能力弱化和人口高龄化等。虽然目前我国计生政策也在进行一些微调,比如双方独生子女家庭可生二胎,农村首胎女孩可生二胎等,但总体来说我国的计生政策依旧是一种改良的单胎制,而这种政策却使得生育率永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向低出生、低死亡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一定会引起人口老龄化。

    1.死亡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死亡率将改变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死亡率下降会对人口年龄结构存在两种不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在死亡率下降的初期,首先使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存活率上升,这相当于出生人数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出现年轻化。另一方面是当死亡率继续下降时,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寿命增长,使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应增加,必然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因此,死亡率的下降,可使人口年轻化,也可使人口老龄化。在死亡率下降初期会使人口年轻化,但当死亡率降低到较低水平时,进一步的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将超过其使人口年轻化的作用。

    2.生育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生育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大大超过死亡率下降对年龄结构的影响作用。因为生育率下降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当生育下降,出生人口逐渐减少,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致使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必然会发生人口老龄化现象。

    生育率的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中,死亡率的下降既可使人口年轻化,也可使人口老龄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总是使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死亡率下降在初期使人口年轻化,但当死亡率低到较低水平时,进一步的下降会使人口老龄化。因此出生率下降与死亡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当死亡率下降处于初期时,两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会因部分相互抵消而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度。当死亡率下降处于后期时,由于两者作用方向一致,因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共同推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三)其他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地延长,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人均寿命的延长使得老龄人口呈增加趋势,而同时我国新生人口又是逐年递减的,所以使得老龄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

    政治因素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可以大大降低妇女生育水平。出生人数相对减少,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文化因素的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育率水平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人口文化素质越高,生育水平越低,反之,人口文化素质越低,生育水平越高。

    经济发展水平也对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寿命的提高都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例关系,生育水平的变化同样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

    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同时使经济遭到损失,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发生饥荒,引起人口迁移和妇女生育率下降,这对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影响。

    三、中国养老对策

    进入老年型社会这样一个事实提醒着我们和我们的社会,老龄问题将是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如何为老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环境,将是国家和政府所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的影响

    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使积累基金的比重减少。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使家庭消费负担加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降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家庭中老年人口增加,年轻人口减少,或者家庭中只有老年人而没有年轻人。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部分老年人无退休金,使家庭在老年人生活及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导致家庭消费负担加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降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医疗设备及其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对保健药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国家

    每年需要为老年人支付比成年人和青少年高得多的医疗费用。

    (二)我国养老对策

    1.尽早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这三者构成完整的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社会保险是它的核心。建立完善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农村逐步建立以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为主,国家集体给以必要支持的社会保险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等;城镇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创新,需要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对待,以保障老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利。

    2.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要建立全覆盖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与总人口相比,现阶段的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在农村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疾病和伤残并不是老年期的必然产物,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把它们压缩到生命最后的较短时期内,这是老年人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期望。在促进老龄人的全面健康对策中,要在逐步妥善解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强调并重视老年人的文化素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使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体育等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3.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

    中国目前还处于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现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的部分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和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要保证老年人安度晚

    年,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走家庭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道路,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我们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不是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老年公寓”、“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并列的具体养老形式,而是一种养老模式的总称,即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道路,积极创造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会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4.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发展老龄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为经营者获利,为此,政府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包括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考虑到当前老年人口总体收入水平较低,对老年人生活服务市场政策中采取低税或免税优惠政策,使从事此类市场的经营者能有适当营利和拓展产业的能力。可见,经营老年产业,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四、结束语

    总之,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对待老龄化现象,在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必须集中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养老机制,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斯迎:《人口社会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174页。[2].刘少杰、李荣德、林兵:《社会发展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25页。

    [3].高文新、崔凤、吕淑文:《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36页。

    [4].李云福:《老龄化趋势对吉林省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对策》、《劳动保障世界》、2024年、第5期、40页。

    第三篇: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不久前,一篇报道《银发中国》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24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24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一、综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

    老龄化可能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3.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北京市等都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1.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

    2.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

    3.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4.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5.人口老龄化使完成脱贫任务更加艰巨

    三、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大部分早在50年前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因此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正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波及许多领域的重要趋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1、做实“个人帐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目的就是为了迎接下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养老金支付的危机。基金累积制养老金拥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帮助正在走向老龄化的中国维持充足的存款率和良好的投资与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它能让劳动者分享经济改革成功的果实,并且拓宽和拓深中国的资本市场。

    2、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首先我们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有其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进行

    健康教育,包括保健常识,护理知识,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人群对老年身心特点的认识和一般保健护理知识。

    其次要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措施。在逐步妥善解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强调并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使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3、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对于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其好处至少有四:一是老有所为,于健康有益,延年益寿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能有效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对于从事教育、科研、医务工作和有其他特殊专长的老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和需要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有条件的老龄工作机构可帮助把退休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织起来,让他们为企业界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变隐性就业为显性就业既不新增就业压力,又能客观反映我国从业人员结构及就业状况,实现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目标向提高总人口就业率目标的过渡,以促成整体国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四是有利于完善劳动力市场,根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原则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发掘新费源,实现保费的潜在收入水平。

    4、在农村实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制度

    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

    对于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遵守国家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女)户、双女户,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5、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等,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6、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人口老龄化呼唤老龄产业。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市场专家指出,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没有实现,换句话说,老龄产业现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和服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养老机构;缺乏上门服务的保健机构,而这些服务产业和岗位将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再看看老年消费市场:老年人很难买到合适的服装鞋帽,老年食品也很少研究开发,老年药品、老年保健护理用品以及其他各种老年商品都处于匮乏状态。

    第四篇: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基本特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提出了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所应当采取的宏观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对策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24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24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一、未来趋势预测——我国未来面临人口增长三大高峰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小组近年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已相继面临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增长的“三线交叠增长”的非常时期:总人口继续直升,估计到2024年将达16亿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量将持续增长到2024年,达94100万人,所占比重将增长至2024年,大约占67%左右,届时从属年龄人口比下降至50%以下,社会赡养负担最轻,即从现在至2024年是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最佳时期,随后从属比上升伴随着劳动人口比重的下降,预示着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开始显现。另一方面,未来一二十年我们在面临劳动人口比重和绝对量增长的同时,还将面对失业人口继续上升的趋势。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作出劳动就业战略决策的合理选择,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丧失的不仅仅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国家财力和自身养老金积累的“黄金时代”;更为严峻的是,我们还面对着人口年龄加速老化的挑战。如下表所示,未来16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届时老年人口将逐年递增到2.43亿,占总人口的19.96%;此后30年间将进入快速人口老化阶段,老年人口比例将上升到32.73%,并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在这一高水平上。

    推荐阅读:
    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相关社会问题分析
    人力资本会计核算
    关于人力资源专业(大全)
    SQL语句复习题一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范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