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涉外合同 婚礼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初探新高考下的语文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里花开 时间:2024-08-20 15:55:1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初探新高考下的语文

    初探新高考之下的语文 ——有效信息的分层量化

    新一轮高考改革重在与时俱进,去弊从新,培养有学识,更有才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在现存高考考试制度基础上,保留语数外三科总分不变,但英语一年两考,并选择最高一次分数录入高考分数。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中任选三科,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并采用合格考和等级考的方式,分层处理选择不同科目学生的学习难易度。此外,学生的分数只是被高校录取衡量的一部分,还有综合素质评价,这样的新高考模式,让曾经为了高分不断刷题,日夜不分熬时间死记知识点的学生略显被动,他们幻想经过高考两天“一战成名”的美梦破碎了,因为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之中,需要高中三年社会实践的不断更新,此时,高考不是拼分数,而是拼分数和能力!

    新高考航行的转向不仅让部分死读书的学生尴尬,不知所措,更让墨守成规,不知更新教学内容、方法的老师陷入教学的沼泽之中。新一轮高考制度的变化驱动教与学的变化,教师为适应高考新模式,需要做出教学安排的变化,因为高

    一、高二和高三学生面临的学习内容侧重点不同,如果还是一日既往的按照现行方式教学,那么学生为应对英语的分层考试,自选三科外的合格考试,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高考成绩的最大化。所以,为合理分配学生应对不同时间点的考试,为寻求学生高考成绩的最优化,我们老师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分层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然而,学生也要跟随新一轮高考的脚步,必须重视参与校外校内的各种活动,并以得当的方式保留,上传到教育部门的相关网络平台上,在日常学习中合理分配自我时间,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以更好的进行选课,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出尽可能的规划。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我们必须做出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的改变。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赢得高考成绩的最大化,我们要进行“包干到户”的辅导,实行个别辅导的承担制,这个辅导要具体分层,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水平,来进行分层,不能简单的分人给老师。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同,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不同,学校应该综合考虑,让同班老师或者不同班的老师辅导偏科的学生,标准只有一个——这个老师能教好这个学生,并这个老师有这个精力,那么就可以指派这个老师去辅导,而不是拘泥于是不是本班老师。当然,需要学校做出相应的思想疏导。要让这个极度偏科的学生付出相应的辅导费用,或者做出“游戏规则”,即如果老师辅导的这个临界生,这个极度偏科的学生,最终考上了本科,应该给予这个辅导老师相应的高考奖励。分层辅导,是为了人尽其才,让适合单科辅导的老师去教需要他发挥余热的学生。

    教学的辅导,归根究底是考验教师 教学的专业能力。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要制定分层计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培养当成一个阶段的任务,一个阶段结束,培养计划也就终端了。这样割裂的阶段培养计划,其实,相当于没有在培养,就像是中午吃饱了饭,中间又饿了一个星期,再去吃饭,这无异于没有吃饭,结果还是饿肚子。老师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教师入校——高一阶段——高二阶段——高三阶段——结业这样5个阶段,这是整体而言。对于培养内容,主要从教师的教学能力(背书能力、粉笔字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高考试卷做题能力)、教师的心里疏导(定期开展心理疏导课程,例如幸福教育课程,减压排压课程、美好家庭生活课程等)和教师的课外阅读(一个人的阅读是兴趣,两个人的阅读是休闲,三个人的阅读就是生活,当我们的学校能够要求并提供给老师一个阅读方向,这样有一些在生活中处于阅读与不阅读中间的老师也就转化为阅读派)能,这3个方面,或许不是一个优秀老师的全部,但是起码是引导老师在走向更好的明天。

    所谓的有效信息的分层量化,其实就是教学内容要分层,例如语文而言,不能从高一到高三都是相似的教学内容,高一阶段重在参与、阅读,高二阶段重在读写、感悟,高三再去做题,这样会不会更好呢?内容方式都要有一个分层,还要切实制定量化指标,例如高一阅读,读多少东西,学校可以统一制定,最后为检测提高,可以以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来提倡全校阅读。于教学内容而言,分层量化就是有阶梯的推进;对于教师培养而言,就是要有一系列的分层计划。

    当信息如海啸般一涌而来,或者如溪水一般缓缓流淌,作为教师,我们似乎都不能感知到它的作用,更无法做到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其实就是信息的流转,升华,希望我们能把信息融会贯通,汇成一条绵延的长江。

    杨芳

    2024年3月27日

    第二篇:新高考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高考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24年全国25个省份将采用统一命题的全国新课标卷,这对我们的备考和授课工作是一大挑战。那么,全国卷对于湖北卷而言有哪些不同呢?

    一、减少记忆型题目

    高考全国卷取消了对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的考察,在给学生减少记忆负担的同时也给学生们的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降低选文的学术性,着重考察理解能力

    全国卷降低了论述文的学术性,选取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四年的全国新课标卷选用的文言文皆为较简单的人物传记,而不是文言抒情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体裁皆为小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使得整张试卷看起来能让学生更加轻松。

    但是,从题目的设置上看,提高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要求:(1)近两年的名句默写皆为理解性默写,仅靠单纯的背诵而不理解文章内容是无法在这一题型上稳操胜券的。(2)小说阅读重点考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文章主旨、写作意图的理解。(3)文言文阅读试题不再是必考实词和虚词,更多的题目设置来考察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2024年的文言文选择题甚至没有涉及到实词和虚词,而是考察人物形象、文章内容、文化常识(其中就问到太子这个称呼能否用来称皇帝的其他儿子。)(4)实用类文本阅读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提高对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

    在20分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中,传统的成语、病句题只占6分,另外的14分皆为比较灵活的选句填空、写句填空、句子排序、图文转换。这要求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四、写作题材贴近生活,考察思考能力

    近四年的高考的作文题皆为材料作文题,而且都是贴近生活的热点材料。例如今年的材料就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据说这个新闻原型还是武汉的一个小伙子。这些材料作文的特点就是不容易偏题,但很容易考察学生实际写作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阐释观点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其表达的观点中就可以看出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这些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有哪些改变,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一纲多本,开门教学

    25个省份,语文课本版本多样,但试卷是统一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打开门,不能固守教材,不能关在课本中,就看几篇课文,而是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简上,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学余秋雨的《都江堰》,不仅仅是学《都江堰》,还可以用理解都江堰的方法来理解《道士塔》和《阳关雪》,理解了《道士塔》和《阳关雪》,我们就理解了什么是文化散文,再来看余秋雨的其他文章,就都容易理解了。我们要通过课文给学生开一扇窗,通向更广阔的文学世界,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很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二、丰富素材,拓展外延

    我们的很多课文都是文学经典,利用这些经典为突破口,拓展教材外延,我们可以大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离骚》是一篇很难理解的抒情诗,一直都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但是如果先给学生们看《百家讲坛》中的《端午时节话屈原》这个节目,再抛出一个问题:据你考证,《离骚》大概写于什么时候?让学生们去猜测推理,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离骚》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对屈原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更能够让学生理解《离骚》中屈原的深切情感。最重要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某些民族情感能够得以传承,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次陶冶。上《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鼓励学生看《红楼梦》,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们推荐学生看《水浒传》,上《合欢树》时,我们介绍学生看《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些经典的著作都能渐渐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去淘汲,去欣赏,从而被改变,被淬炼。

    三、旁批经典,多样写作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鉴赏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先学会读,再学会写。不仅仅是读,还要思考,还要鉴别,还要欣赏。我常在班上给时间学生读书、写旁批。学会写旁批也是一种技能。我让学生从脂砚斋评《红楼》,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等著名点评本的例子中寻找旁批的方法,然后再自己尝试点评名作名篇,对于优秀的点评,我也加以修改和展示。这既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

    一举三得。所以阅读课外作品写旁批的做法,我认为大有必要坚持下去。

    训练写作能力途径的绝不仅仅是写作文、写周记。教师可以开拓思维,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诗经名篇《氓》时,可以让学生用韵文来改写《氓》,网上有学生写得很有意思:小伙当年笑嘻嘻,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借此找我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河去,一别顿丘两依依。不是我要拖日子,你无媒人背礼仪。请你不要生真气,许你秋天作婚期。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时,我让学生原创古典诗词,进行评比,办出展板,放在教学楼前展览,引起了高一高二学生的广泛关注。学习《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这一本选修课本时,我又让学生自己创作现代诗歌,并装订成册,同学们说这是高中生活最珍贵的纪念。这些写作练习看上去不是高考作文模式,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抒情、叙事、炼字能力。对他们的考场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四、提炼方法,合作探究

    对于语文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许比课文的分析更有意义。比如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就是一种授之以渔的好办法。了解“世界中心观”,同学们就能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中心观,同学们就能做到感同身受;了解读者中心观,同学们就敢于跳出作品进行再创造;了解文本中心观,同学们就能自觉进行文本细读。再比如,讲授理解小说主旨的五个角度:人物、情节、结局、环境、关键句。就能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探究小说的主题,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探究的小说主题比我们预设的答案要丰富得多。

    五、创新思维,开展活动

    对于这一点,我们周围有很多老师做得很不错,她们善于创新,思维开阔,常常能在学生中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比如石珊珊老师在上《劝学》时,就让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胡定仙老师在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演》时,让学生为梁启超的讲演办海报。为了让学生学会议论的生动和充实,我们年级许多老师都在班上举办了辩论赛。这些语文活动寓教于乐,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的高考模式给了我们新的挑战,但也给了我们新的契机,借这个契机,让我们将语文课堂更好地从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一个学习语言、鉴赏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乐园。

    第三篇:高考语文180分背景下的新题期望

    高考语文180分背景下的新题期望

    作者:舟自横78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语言霸权,这屡试不爽的大戏今天终于要给汉语言教育长脸了。它让人想起殖民主义时期的英语,改革开放初期的粤语,它们当时的兴盛时髦都有其经济发展的背景作为理由。今天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汉语的全球弥漫提供了可能。高考语文180分当然不仅是经济的原因,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民族的文化的重视与自信。

    对于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高考语文涨到180分当然不能够算是我们的福音,语文学科的“高端、大气、上挡次”只能够让语文老师更苦更累更有压力。如果高考也取消语文,一样把它变成所谓的水平测试,甚至是录取参考,那也许语文素质教育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它。

    高考语文由150分涨到180分,肯定不应该是分值的简单提高,我在此尝试着提出一些新题期望,权作抛砖引玉,甚至是痴人说梦罢了。我这壁厢姑妄言之,你那壁厢姑妄听之如何?

    一:听、说、读、写一直是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文教育四大板块,然而,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引导,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所以,我建议语文也可以象英语教学那样,来点听力测试,来点口语面试。其具体题型如:听写汉字、词语、短语;听下面一段文章,然后回答问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能够说好标准的中国话,也不是中国人都听得懂中国话,这恐怕是不争的事实。题型优度五星,可操作性二星。

    二:古典诗歌,大多语言含蓄,意境优美,而当代中学生读不懂古诗的太多,更不要说去品味古诗,因此,我希望有一个小作文题,要求考生对一联古诗或者一首古诗进行写意,题型就叫古诗写意。这不是要求对古诗进行简单的翻译,但是它必须以读懂古诗为前提。我曾经作过这方面的尝试(详见我的博客《悲歌难辞旧爱》。题型优度四星,可操作性五星。

    三: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有许多宝贵的财富,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德、智、勇、仁精神,应该得到弘扬。民族的,也应该是世界的。国学常识是中华文化之根,应该通过填空题判断题或者选择题的形式来强化学生记忆。我强调语文学习中的记忆,它与素质教育一点也不矛盾,记不住基本的语文知识,算那门子素质。题型优度五星,可操作性五星。

    四:名著导读已经引起了重视,教材和高考题中都开始涉及,但是,高考题中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单独设一大题,题型叫名著精读,以小说阅读为主,与原来的第五大题不重复。名著的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而前不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其结果却令人十分遗憾,《红楼梦》得票数竟然高居榜首,而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其余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无一幸免,均“名列前茅”。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在名著导读的面还比较窄,必修一到必修五,每册指导两本名著,也只有十本。不仅数量少,而且还有许多领域没有涉及,如近年来世界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国内获矛盾文学奖的作品。题型优度五星,可操作性四星。

    高考改革自有肉食者谋之,自有所谓专家学者提供阳春白雪,我不过是闲来无事生非,作井底之鸣而已。

    第四篇:浅析如何把握新高考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浅析如何把握新高考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摘 要:在高中阶段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与高考备考相关,要做到紧跟考纲抓住考点,让每一节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做到精准高效,这是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步。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新高考下的化学课堂的构建策略,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 化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因此,在新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1]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情景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景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前,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新买的铁锅是什么颜色的?用过一段时间后又是什么颜色?铁质暖气片外面涂得是什么材料?为什么涂?金银制品经过几百年后为何保存完好?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学进度,依次让学生共同讨论,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还可以引用一些化学发展历史中的科学小故事,设计一些简单的趣味小实验,新闻中的热点问题等等。一个适当的情境的设置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激发学习的?d趣,调动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索。[2]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就越努力,效果也就越好。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利用化学实验来学习和研究化学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我让学生在自学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氯化铵代替氢氧化钙和氯化铵,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让学生思考在实验室里还可以用哪些药品制取氨气?方法有:1.加热浓氨水2.用浓氨水和生石灰,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享受到了实验探索成功的喜悦。[3]

    三、重视课堂讲授,突出化学思维特点

    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把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给学生,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这是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课堂讲授要从化学的实际应用出发,再深入至化学概念和原理,以分类、解释、练习、巩固等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学得实际,理解得透彻。只有针对不同的概念、知识,将化学的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一起,才会激发起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其次,课堂讲授中还要对化学概念、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一是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任何概念和理论都不是静止和僵化的,而应是发展进化的。例如C60的发现说明碳的同素异形体不仅仅只是金刚石和石墨。二是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例如:在“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的教学中,联系海水和食盐、电解饱和食盐水、漂白粉、海带中提取碘等等,以此相关内容为切入口,获得氯气的性质,溴、碘的提取等核心知识。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知识产生的源泉。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必须体现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治国.高三化学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中国人,2024(2).[2]陈奇.新课程背景下一级重点中学化学分层教育的研究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24.[3]李建玲.高校课堂模式下高中化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24(5).[4]罗兰.新课程高考下的化学教学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24(23).

    第五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教学计划

    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中心,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标,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研究,寻求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深入课堂,适时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还不得当,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本学期,我决心加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考试的及格率,力争优秀成绩的出现。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三、教材分析:

    本册语文教材分为6个单元五大板块:其中阅读24课、综合性学习3个、写作6个、名著导读2个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等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阅读和写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图书室及多媒体教室等。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阅读要求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好人生路,学会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境况。理解叙事线索,继续深入了解掌握复杂的记叙文(多种角度的叙述、多种手法的运用、叙述中穿插议论、抒情等)。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阅读要求了解学校、家乡、祖国的历史,培养爱家乡、爱自然、爱普通人的情感。了解抒情方式,感受作者情怀。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阅读要求学习名人身上体现的精神,把握人物特点,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选择片断、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和以人物发展成长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的纵式结构。共同的是要写出个性。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阅读要求了解什么是文化,了解中外主要的几种文化艺术样式,增强文化艺术素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阅读要求激发学生科学探险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快速阅读提取主要信息,对内容、表达有所思考。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阅读要求热爱自然、珍惜动物,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比较阅读,了解阅读方法,感受文章的细腻与生动。

    这套教材的主要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教科书体系,关注情感与个性,关注自然与社会。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

    4、教材选的课文体裁、风格多样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掌握语文七年级下册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型、字义。掌握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继续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阅读习惯,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正确思维和运用语文工具的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联系生活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与学生沟通,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五、教学措施:

    1、在新学期里,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本期内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联系学校和家庭生活,沟通平行学科;我们将注意留足空间,增加弹性,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

    4、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在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精神情操;阅读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增加文化内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5、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课外阅读上,增强图书角的作用,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6、本学期习作教学的着眼点仍然要放在“抓好起步,打牢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懂得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对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重视读和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感于表达,乐于表达。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他们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7、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精确班班通的使用,优化课程资源,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8、注重过程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每堂课结束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改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并且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在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中,促进教学的不断进步。



    推荐阅读:
    初探新高考下的语文
    09年检封分工会工作总结
    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责任书
    行政服务办2024年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档案建设基本要求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