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涉外合同 聘用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小结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枫叶飘零 时间:2024-09-02 12:58:5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小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小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 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

    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

    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2)6×5=30,30+28=58(3)7×7=49,49-27=22(4)

    7×9=63,70-63=7(5)16+42=58,6×7=4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 ;19+12=31,38+31=71; 14-5=9,9×6=54; 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第二单元小结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

    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要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

    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2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来,他是把6个桃从中间分开(),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3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

    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第三单元小结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 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道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是基本练习部分,包括游戏和练习1-3题,使学生能进一步的认识角的特征,能正确辨认各种角。第二部分似乎提高练习,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第三是发散思维,通过动手实践,训练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知道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会画直角、锐角和钝角了。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单元小结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纯熟

    把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朴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纯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为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思考问题提供了条件。在这里,熟悉的情况使学生不自主地亲近数学,吸收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促使他们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动,使学生学习的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单元小结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数、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

    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本单元分利用了计数器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让他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尤其在末尾和中间有0的数字的读写上,教师下了很多的工夫,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数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数学活动中思考。

    实施新课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那么如何把“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落到实处呢?我首先通过“要想知道一个阅兵方队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用数数的方法,还记得以前学过哪些数数的方法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能自己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352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还有小组合作数出1000根小棒之后,孩子们感知到具体的“千”是多少,理解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并说说“你

    对数数有什么新发现”。另外,也要注意估数只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方面,而且估数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我以一小捆小棒为参照物,让学生去估计小组的小棒大约有多少根;以一个阅兵方队为参照物,让学生估计参加整个大阅兵的人数。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既教给学生估计的方法和策略,又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在上到千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小棒,学生数的方式很多,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过程,没有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为了把数的活动内化为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我先让学生猜一猜小组里有多少根小棒?接着提出了数的要求:(1)数得快(2)数得准确(3)数的结果能很快让别人看明白。在润物细无声中体现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小组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相互讨论分析,实现学习互补、思维互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又如,在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本单元存在不足之处教学中我有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但在有些方面显得有些急躁,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如数出352根小棒后,学生有的50根一捆,有的100根一捆,这里我处理的不是很好,我是追问学生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然后请一个小组来展示。这样处理仍然是让学生在被动接受,如果我能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下:怎样才能一看就清楚是352根?可能效果会不一样,不足的地方有待于今后努力。

    第六单元小结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

    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

    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第七单元小结

    本单元教学内容有: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单元我在教学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再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先让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

    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23+31,可以分解为: 23+30=53,53+1=54。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

    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第八单元统计单元小结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在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复式统计表;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5

    个单位。

    我在下册的这节统计课上,首先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顾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随之,引用兔博士的话“还可以用下页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导入新知识。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接着做课本的练习,以检测巩固。最后安排立一个课下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

    最后又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多吃蔬菜多健康”让学生在课下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统计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5种蔬菜中我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并且这项调查又可以解决孩子小不会制作图表的问题,因为学具袋中已为孩子准备好了。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不足,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条形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轴分析得不够透彻。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这名新教师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第九单元找规律小结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后,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 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 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生活中,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单元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单元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再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的已有知识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宫格、四宫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本节课虽然比较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个别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生硬;课堂评价还需要再积极些等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00+40=480-400=600+200=

    640-40=30+800=700-300=

    20+200=910-10=500+500=

    2.用竖式计算。

    223+577=342+164=

    验算:验算:

    216+125+468=85+186+256=

    4.连一连。

    304+206596+101402+199497+196306+399

    接近500接近600接近700

    二、填空题。

    1、201接近(),592接近()。

    2、一年级有202人,二年级有196人,两个年级大约一共有()人,剧院共有400个座位,够坐吗?()

    3、下面哪道算式的结果小于800,在□里画“√”。

    299+498□401+402□208+592□

    4、下面哪道算式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296+397□106+303□298+102□

    5、比300多60是();比960少900是()。

    6、由3个百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7、请填出家禽养殖场的动物只数。

    鸡鹅鸭

    去年养了236只97只456只

    今年又养了342只365只489只

    一共有()只()只()只

    8、在里填数。466 1

    4+58+ 2 8+8 55 0 4 678、你能根据每组第一题的得数,直接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345+135=480551+232=783368+215=58

    3345+235=451+232=268+315=

    345+335=351+232=168+415=

    9、小丽:我有38张邮票。

    小明:我的邮票比小丽多。

    小华:我的邮票比小丽少。

    (1)小明最少有()张邮票。(2)小华最多有()张邮票。

    三、你认为对的在下面的□里打“√”,错的打“×”并在右边方框里订正。

    163675460

    +251+44+389

    314719859

    23479

    15040

    2+306+3

    31790802

    四、列式计算。

    1.比860少60是多少?2.20、150、80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3.2个加数都是400,和是多少?4.680比600多多少?

    五、解决问题。

    1.我们已经收了98个松果。还要收105个。

    先估计他们大约一共要收多少个松果,再计算出结果。

    2.小力从家出发,先到商店买文具,再到学校,一共要走多少米?

    3.(1)两人一共铺了多少块?

    (2)一共需要铺多少块?

    4.我们一班做了160个。我们二班比一班少做60个。

    (1)二班做了多少个灯笼?

    (2)三班做了多少个灯笼?

    (3)3个班一共做了多少个灯笼?

    第三篇:苏教版数学下册二年级第二单元

    01

    02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一大格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秒。

    3、分针从3走到5走了()分钟,走到8走了()分钟。

    4、电子表上的时刻是()时()分()秒。

    5、按时间的长短排列顺序。

    35秒

    6分

    6时

    49分

    3秒

    ()<()<()<()<()

    6、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

    2小时=()分

    5分=()秒

    40分+()分=1小时

    120分=()时

    3分=()秒

    100分=()时()分

    7、在()里填上“>”“<”或“=”。

    1小时()60秒

    100分()1小时30分

    3时()299分

    二、在()里填上“时”、“分”、“秒”。

    1、小明大约每天睡9()

    2、小明穿衣服大约需要3()

    3、烧一壶水大约要25()

    4、一部电影放映了2()10()

    5、跳20下绳要用15()

    6、每天上午在学校里大约要学习3()

    7、唱一遍国歌大约45()

    8、脉搏跳动85下大约1()

    三、选择题。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是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

    B.5

    C.30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钟

    C.40分钟

    5、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A.小红

    B.小英

    C.小云

    四、你能用两种方法写出下面的时刻吗?

    五、根据下面的时刻给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

    六、看图填空。

    1、写作业。

    2、写作业。

    再过()分钟是7时30分

    再过()分钟是2时整

    七、解决问题。

    1、小华每唱一首歌需要3分钟,21分钟过去了,小华唱了多少首歌?

    2、小娟做一遍广播体操大约用了9分钟,全班40个人一起做一遍广播体操要用多长时间?

    3、小美妈妈1小时做60个纸花,平均每分钟做几个纸花?

    4、在一次接力比赛中,平均每位同学跑50米需要8秒钟,一共用去了1分12秒,问这次跑步比赛一共跑了多少米?

    5、王师傅1小时做了7个零件,其中休息18分钟,平均做一个零件要用多长的时间?

    参考答案

    一、1、时

    1秒2、12

    时553、10254、830255、3秒<35秒<6分<49分<6时6、120;300;20;2;180;1

    407、>;>;<

    二、时;

    分;分;时  分;秒;时; 秒; 分

    三、1、A2、B3、C4、B5、B

    四、3时45分、3:45;6时55分、6:55;10时20分、10:20;

    8时20分、8:20;10时45分、10:45;6时40分、6:40

    五、略

    六、1、4时50分

    5时20分

    30分2、15

    七、1、21÷3=7(首)

    2、9分钟3、1时=60分,60÷60=1(个)

    4、1分12秒=72秒,72÷8=9,50×9=450(米)

    5、1时=60分,60-18=42(分),42÷7=6(分)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备课

    主讲:刘九华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

    1、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述中去采集数学信息,寻找数学问题,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36页。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二)课本P48~66页。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单元课时安排: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 课本P85~90页。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单元课时安排:

    克和千克„„„„„„„„„„„„„„„„„2课时左右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本P91~105页。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2024年春



    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小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5篇)
    3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办公室主任助理竞聘演讲稿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