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六号文库 演讲稿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高三地理知识点必备[精选五篇]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静谧旋律 时间:2024-09-05 21:10:4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三地理知识点必备

    高中地理知识杂乱繁多,很多同学觉得地理知识点太过细碎,比较难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知识点必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知识点1

    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图兰。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民族多信伊斯兰,最大城市塔什干。

    6.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7.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8.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9.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10.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1.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1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13.对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b.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c.天气复杂多变。

    14.平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b.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15.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1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17.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8.方向:一般指示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做题时要注意指向标箭头在地图上的实际朝向,找到北的方向。(有时候指向标是标示其他方向时要特别注意);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9.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三地理知识点2

    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点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高三地理知识点3

    自然地理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位南半球。

    19、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风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3、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7、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第二篇: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就那么几十个,大家要想在高考中拿高分,地理大题题型和答题技巧就必须要掌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知识点梅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和迟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特长梅雨

    1954年中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进入“小暑”、“大暑”以后,长江中下游本来应该是晴朗炎热的“伏天”了,却一直是阴云密布难见太阳,瓢泼的大雨不时倾泄到地面上来,不少地区洪水滚滚、“寒气”袭人。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24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常发生。有的可能是由于台风雨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别的天气系统接连带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短梅”和“空梅”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象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梅”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l-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我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梅雨有关的民间谚语,我们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是指阳历1月9-17日,“黄梅”是指芒种节气(6月6-20日)。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150天左右。按150天的韵律,三九期间刮东风,隔150天左右将有一次类似的重复过程。所以三九期间刮东风与芒种节气的降水有对应关系。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还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小满不满,黄梅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这是因为小满节气正值春夏-之交,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高势力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种节气,副高势力一般也不会很快增强,即使有一定强度,它北缘的西南气流也不会伸向长江下游-带,所以芒种节气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也将偏少。长江下游一带也把小满节气里的降水称“旱黄梅”,芒种节气的降水称“正黄梅”,夏至节气的降水称为“甜黄梅”。因此,芒种雨水偏少或梅雨开始偏晚(到夏至节气才开始),都称为“黄梅不管”。

    以上这些群众看天经验,经当地气象资料验认,准确率均有70%到80%。换句话说,预报十次,将有七、八次正确。这说明,关于梅雨的谚语是可信的。

    第三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图

    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3)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

    3、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河流流向的判断:

    ①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0C;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选点:水库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库区多选在“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区;露营地应在等高线较稀疏的坡地或高地,避免靠近河流,避开谷地和陡崖,以避免洪水、泥石流和滑坡。

    (2)选线:公路、铁路修建多沿等高线延伸,即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之”字形道路是为了降低坡度。引水线应尽可能从地势高处引向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3)选面: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三、地形特征的表述

    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区分布三方面表述。

    满分术语: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势--高--低;地形崎岖或平坦;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等。(地势高低可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或根据河流流向判断)。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分析:(评价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酒泉发射基地。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如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3、地势因素: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6、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航天装备运输。

    7、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三、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描述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四大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②昼长因素:白昼越长,则日照时数越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③地势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④天气因素:晴天,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扰动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高空出现“极光”现象;影响气候(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三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0/小时。

    ②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纬度和海拔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0为1447km/h,南北纬600是赤道的一半,为837 km/h,由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

    (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经度每隔150地方时差1小时,10差4分钟。

    (2)光照图中已知地方时的确定: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区时的计算

    (1)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3)世界时:即0(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0经线的地方时,又叫国际标准时。

    3、地球上日期的变更

    找1800经线和0时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

    三、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1、晨昏线的判读: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2、晨昏线的主要特征: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与极圈相切,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冬至(12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5)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 解题时知道晨昏线,一定要绘出夜半球。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即地转偏向力)

    (1)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北右南左)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则右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明显。南半球反之。河流向哪岸偏,则哪岸侵蚀。

    第四讲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2、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近快,7远慢)

    3、黄赤交角

    ①大小: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大小为23.5°(23026,)。

    ②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②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受太阳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半球,则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不同半球,则纬度差为两点纬度相加。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 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处,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N,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等长。

    ③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S,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赤道昼夜等长。

    ④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与极圈之间,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对应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则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5、昼夜长短的计算:

    常规计算:根据昼弧或夜弧所占比例计算或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规律计算: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的夜长。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四篇: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确切来说是从地理必修二开始涉及到的,一直到后来的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的人口、人种、宗教、城市、交通、都有包括在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

    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

    11、城市地域结构

    功能区——地位——分布——特点

    商业区:占地小,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工业区:占地较大,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占地最广,分布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

    种类和服务范围

    城市等级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级别 城市数目 相互距离

    高级城市 大 多 高 少 远

    低级城市 小 少 低 多近

    人文地理知识点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0、注意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的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

    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2、农业的主要区位:

    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3、农业地域类型:

    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

    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④乳畜业(靠近市场)

    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

    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5、我国农作物分布:

    ①东耕西牧;

    ②南蔗北菜;

    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

    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

    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

    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

    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

    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9、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

    10、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⑤侨乡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18、港口区位:

    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

    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19、商业中心区位:

    ①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②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第五篇:地理知识点

    《非正式会谈》是2024年湖北卫视打造的一档全球文化相对论节目,由11个不同国家的青年和4个主持人围绕热点话题和青年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非”作为节目的核心,借用一个外交场合中正式而庄重的概念,实质上是非正式的诙谐态度和调侃精神,谈的是普通百姓喜爱的各种话题。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青年才俊共聚一堂,就当下年轻人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积极讨论,通过对话寻求多元的解答,同时增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各种言论幽默好笑让人忍俊不禁。[

    参加这个会议的,是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10位青年,(图片介绍)他们代表着各自的文明。在会谈中,各个文明和文化的碰撞产生火花,求同存异,消除误解和歧视,他们每一次的对话和讨论,都会对人类未来的文明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节目中既有各种生动有趣的地理人文百科,也有时下热点话题,范围涵盖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学、著名人物,同时也密切关照世界各国当今社会、经济、环境、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现实状况。节目将记录整个会谈的过程,展现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的差异之处和共通之点,进而展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文明交流、融合、冲突和碰撞的广阔图景。

    “非”作为节目的核心,借用了一个正式而庄重的概念,谈平民百姓喜爱的各种话题,增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青年才俊,就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进行讨论,各种言论幽默好笑让人忍俊不禁,节目得到完美呈现,让观众感受意想不到的收获。

    随着节目热播,几位外国嘉宾引起诸多关注。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的官方微博也转发了埃及帅小伙穆小龙参与《非正式会谈》的消息,同时,穆小龙被埃及最大报《金字塔报》旗下杂志《半个世界》报道,引发埃及媒体及各国的关注。据悉,穆小龙还将有望参加一档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拍摄。

    来自伊朗的华波波由于之前就曾参加过某喜剧选秀节目并出演过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具有很高人气。近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波斯语部更是对华波波进行了采访报道,向伊朗观众详细介绍了这位在上海戏剧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的伊朗笑匠。

    尽管当今的观众口味越来越挑剔,但是不管从网络上观众对于《非正式会谈》的评论,还是从外媒对《非正式会谈》的报道来看,看官们似乎还比较买账,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大家被各位嘉宾观点及背后深层文化碰撞的魅力吸引。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最初仅仅只是经济界和金融界中的一种现象,但是在今天,它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经济生活的范围之外,在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中都引起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尤其是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发生了松动,一种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前景似乎已经隐约可见。《非正式会谈》节目的播出就是给各国嘉宾一个公开表达自我、交流文化的平台,在这里,各国嘉宾求同存异、尊重彼此间的文化,节目在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走进各国的文化,推进了文化全球化。[20]

    来自6大洲的外国代表 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位性格迥异的常驻外国代表齐聚《非正式会谈》,有来自亚洲的金韩一(韩国)、浅井悠佑(日本)、Steven Oo(缅甸),欧洲的田原皓(英国)、卷弗(俄罗斯),北美洲的左右(美国),南美洲的功必扬(阿根廷),大洋洲的贝乐泰(澳大利亚),非洲的穆小龙(埃及)、钱多多(尼日利亚)。

    节目组向全球搜罗人才,一日代表更是覆盖了德国、瑞士、丹麦、马来西亚、巴西、印度、南非、加拿大等20多个大小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长腿颜控、中二骚年、鬼马甜心;也有亚裔时尚设计新星、国家媒体人、国际模特......各国代表尽情展示“忘吃药”的真性情,打破国界、种族、肤色的障碍,建立了浓浓的兄弟情,也让节目朝着文化无国界、价值多元化、心态包容化的方向发展。

    85分钟的谈话节目 网络播放量破2亿

    有细心的网友算了一笔账:“2亿次的播放量,乘以单集时长(按80分钟算),节目总播放时长约160亿分钟,相当于看了2024部日前最火电视剧《太阳的后裔》(单集按50分钟算,共16集)。”

    85分钟一期,对于一个谈话类节目可谓是极限。受限于场地和表现形式,要想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持续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必须3-5分钟抛出一个点来提神,这无形中加剧了节目制作的难度。即便是像《康熙来了》《奇葩说1》这样火得大红大紫的谈话节目,也都控制在每期45分钟。

    40万字的特效字幕 可出一本长篇小说

    “前期拍的爽,后期火葬场。”相教于同类节目,《非正式会谈》的后期可谓走心满点,高频率的笑料、垒起高潮的神剪辑、懂观众的背景音乐,被粉丝亲切直呼:“后期是自己人。”

    平均每期10000+的特效字幕,恰到好处的语言梗,“实力”开辟了节目的另一条幽默思维线,知乎网友点评称道:“《非正式会谈》的后期字幕,超同类节目水准。”

    截止到《非正式会谈2》第13期的节目,累计40万字的特效字幕,连起来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

    200元的礼物卡 打造小成本的大制作 “穷得坦荡荡,火得嗨翻天。”全靠嘉宾的颜值、智慧和幽默撑起了整个节目。

    200元的地铁卡、电话卡,已成《非正式会谈》的奖品标配,粉丝纷纷留言:“心疼节目组,不然我来赞助礼物。”也有粉丝为妈妈留言:“我妈说你们的地板有点脏,如果没钱请清洁工的话,我妈妈说她可以出钱。”更有眼尖的观众发现,西装嘉宾穿完主持人穿,衬衣外套连连撞衫。

    粉丝吐槽得理直气壮,但也怜爱有加。在最新一期节目中(《非正式会谈2》第13期),节目组破天荒地讨论各国零食,并向全球搜购一些经典小食进行现场品鉴,粉丝看后大为心疼:“经费在燃烧!”

    虽然经费少,但为了效果也毫不吝啬。从第二季开始,节目组逐渐加入外拍素材,走心更走肾(花钱);斥巨资打造三版不同风格的宣传片,酷炫的黑白风、清新的文艺风、温暖的混搭风,兼顾各种口味;外加自创的《非正式的表白》主题曲,配合青春帅气的MV,给节目增加了浓浓的仪式感。[21]

    影响力居同类节目第一

    成无国界“头条承包户”

    上头条,是一个高技术高难度动作,但对于《非正式会谈》,却像是一个自选动作。2024年第一季粉丝见面会,10国嘉宾亲自牵牛扮“牛郎”出场,精彩承包国内各大媒体头条:除了受到百度新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苹果日报等媒体大头条位置推荐,央媒CNTV、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中国网等中央媒体也相继报道,让这群“歪果仁”在中国体验了一把当“网红”的滋味。

    2024年,x-d-d访问中-东地区期间,《中国日报》点名采访《非正式会谈》嘉宾埃及穆小龙和伊朗的华波波,他们在《<非正式会谈>热播,推动中埃民间交流》、《Between the laughs,an education about Iran》中,以自己的经历解读中国和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非正式会谈》无形中也在助攻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

    截止到日前,《非正式会谈》先后被埃及、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媒体报道,在马来西亚、韩国、尼日利亚等国都有大批忠实粉丝,多所孔子学院将《非正式会谈》作为学生中文教学素材。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到了民间和官方的实力认可,让《非正式会谈》的影响力毫不谦虚地位列同类节目榜首。

    话题阅读量破10亿 粉丝覆盖达2亿人次

    #非正式会谈# 微博话题长期稳居微博综艺榜前3,热门排行榜前10,最高登上微博综艺榜第1名,热门排行榜第3名。该话题阅读量从零起步,节节攀升,目前已达3.4亿,而与节目相关的话题阅读总量,已破10亿,引得众多电商争相在微博蹭话题,增加曝光率。

    《非正式会谈》精彩片段被幽默段王爷、这里是美国、中国日报等上百个大V号争相转发,其中《秒懂美国人和英国人的不同》、《一句话治愈失恋》、《外国人唱一首原创中文歌(非正式主题曲)》、《外国人解释“狗带”的意思,简直被萌得不要不要的!》等多条视频形成病毒传播效应,登上热门微博,粉丝覆盖达2亿人次。

    从“1+3”到“2+5”的转变

    随着影响力的增强,《非正式会谈》由第一季一家卫视平台(湖北卫视)和三大网络平台(乐视、腾讯、B站)的“1+3”的播放渠道,转入到第二季的“1+5”渠道,从3月18日起,即将开启“2+5”的渠道播放模式,即在“(湖北卫视+黑龙江卫视)+(爱奇艺+乐视+腾讯+A站+B站)”的霸屏播出。

    编后:那些在深夜里挑灯夜读的学生党,晚上狗刨式学习的工作狗,终于在娱乐的大潮里找到了符合自己需求的“知识娱乐双料节目”。数据显示,这是一档倍受年轻人关注的节目,学生和白领为观看的主力军,集中在90后和OO后。

    而被这批最具未来消费潜力人群关注的《非正式会谈》,究其本质不过是一档谈话类的节目,但它以多元的价值角度切入,用新鲜热辣的话题丰富谈资,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深入人心,再用幽默而调侃的态度,把知识晓之以理,把娱乐动之以情。[21]



    推荐阅读:
    高三地理知识点必备[精选五篇]
    2024年初中的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的教学工作计划(22篇)
    幼儿园小班的班务计划(十九篇)
    2024年中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书(十九篇)
    最新幼儿园体育特色活动实施方案(二十四篇)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