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计算机论文 小学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大全五篇)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空山新雨 时间:2024-09-26 00:10:1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供大家查阅。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tà庸碌lù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

    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应许:答应。

    二、重点句子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三、文学常识

    《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ìa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xún)嶙峋

    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

    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二篇: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及考点总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及考点总归纳

    一、语基:

    ⑪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解答方法如下: 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⑫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查字典、抄写汉字等题型。解题方法如下:

    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

    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

    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

    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⑬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

    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⑭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

    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

    1、书写题:

    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d、学会审题。

    2、选择题:a、直选法b排除法

    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

    4、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a、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b、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c、教育意义

    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

    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2、连贯:即说话时要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照应衔接。

    3、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对象、礼貌。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具体要求,仔细分析,要善于联系,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地作答,不可凭空想像。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图表徽标:看懂图画,对图画的画面和文字分析比较、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并一定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三、综合性学习

    命题趋势:有并入“知识积累与运用”和“现代文阅读”中的趋势,答题思路、解题技巧不变。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

    1、活动类: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对策:语言表述要简洁。主题词要简明、准确、生动;活动过程或计划要点表述要清楚,目的要明确,过程和计划要分项列出。

    2、提取、概括信息、拟写标题类

    对策:筛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形成自己的观点。思考材料的共性,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标题。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类结合情境,简明、连贯、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

    对策:要有说服力和条理性,注意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语言积累类:

    对策: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四、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题型及解题技法

    中考文言文选材一般来自课内,偶尔有课内外比较阅读,但无论选材来自哪里,考查知识都来自课内,要解答好文言文阅读,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读好课内文言文,尤其是大纲规定必背篇目。

    2、多阅读些短小的课外文言语段,以神话、寓言、名人故事为主。

    3、注意所学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归纳积累。

    4、解题时务必先理解文意再做题。

    5、字词释义、句子翻译、理解要结合文章具体语境。

    6、阐述见解、看法要观点鲜明,言之有理。

    对比阅读题型及解题技法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结合两材料,给加点的字注上不同的读音;②指定具体的语句比较异同;③常见通假字用法的异同;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异同;⑤用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问题;⑥根据课内文言文特殊句式特点找出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句式;⑦领会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⑧将比较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⑨比较两材料在内容、写法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⑩比较阅读材料的情感倾向。

    五、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的作用)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二)、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来……,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三)、说明文基础知识总结与训练

    考查说明文阅读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特征)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六、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七、中考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1、读懂材料;

    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议论文:材料可从以下角度使用:

    1、引观点。引述材料→得出论点。

    2、做论据。可抄录引用;可概括引述。

    3、做标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4、做结论,照应前文(包括标题、开头),首尾呼应。

    (二)、看图写文

    单幅漫画、连环画:中心一般很集中,通过讽刺某种不良现象或表扬某种社会美德揭示一定的道理。

    看图写文的关键:看懂“画意”(画面的中心、人物间的关系、事件的经过、空间方位、逻辑关系等)。

    文体选择:记叙文(借助想象完成);说明文(介绍画面的构图、组成、主要内容等);议论文(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防止失误:抛开图画,另起炉灶;误解图画,文不对题;不明目的,信马由缰。

    (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要注意内容、人称、感情基调等;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4、斟酌字数。少50字扣1分,少100字扣2-3分。

    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第三篇: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考点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考点大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3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6、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7、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2、判断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

    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加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器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

    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

    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

    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

    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

    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处

    (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7、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

    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

    (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和纸槽。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工具——量筒和滴管。、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1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2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3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4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悬、垂。见前6问。

    3、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

    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液体: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

    固体: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连接方法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使它插入.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

    插入胶皮管.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十、物质的溶解:

    .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甩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十一、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2、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3、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4、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十二、气体的制取、收集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

    十三、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余烬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十四、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

    、气体的净化(除杂)

    H2(Hcl)用NaoH溶液co(Hcl)用NaoH溶液co(co2)用澄清石灰水

    co2(Hcl)用NaHco3溶液co2(H2、co)用cuoco(o2)用铜网

    o2(co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

    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装置图(见书P27)——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冒白色浓烟,有白色固体出现。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小,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烟尘。

    污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在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或: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在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或:4P5o2点燃2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4、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二)与金属(镁、铝、铁、铜)的反应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或:2mgo2点燃2mgo

    2、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或;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4、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

    或:2cuo2加热2cuo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固体石蜡→液态石蜡→蒸气→燃烧→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 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

    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5、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6、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如:氢气氧化铜→水铜,氧化铜是氧化剂。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课题3氧气的的制取

    一、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蒸馏)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

    降温

    加压

    升温-196℃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2H2o2mno22H2oo2↑

    B、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c、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

    B、原理: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加、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固定装置。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⑤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⑦再停止加热⑧整理器材。

    E、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验满的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

    G、检验、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5、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研究、装置→水电解器(图3-1)

    2、现象:①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②气体汇聚到试管的上部,正比负少(体积比约为1:2)

    正极(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3、原理:2H2o通电2H2↑o2↑

    4、说明: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构成其它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本身不变。

    二、物质的分类、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总结:

    混合物

    金属

    物质单质非金属

    纯净物稀有气体

    氧化物

    化合物酸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特征: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③:分子间有间隙(物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原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②: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注: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由原子构成,其它物质都可认为由分子构成

    2、特征:与分子相同

    总结:

    1、分子和原子不比较大小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①概念不同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①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一定构成分子,它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特征相同

    ③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若分子不发生改变则为物理变化,若分子发生改变则为物理变化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课题3水的净化

    一、净水的常用方法(见书P55,图3-15)、吸附:利用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常用明矾、木炭、活性炭等

    2、沉淀: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的过程

    3、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①过滤的装置(见P55,图3-17)

    ②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B、“二低”:a)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b)滤液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c、“三靠”:a)烧杯嘴紧靠玻璃棒,b)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

    二、硬水和软水、概念: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鉴别:A、加肥皂水——利用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多为软水)

    B、加热蒸发——根据具有固体残渣的多少来区分

    3、硬水的软化:常用蒸馏和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课题4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0.77%),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护水、保护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不多,且分布不平衡。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喷灌、滴灌;工业:重复利用)

    2、水体污染的: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②农村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③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三、最轻的气体——氢气(H2)、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H2o2==2H2o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爆炸极限)——(所有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

    c、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a)产生的热量多——作高能燃料。

    b)广泛——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c)产物不污染环境。

    ②还原性:冶炼金属和制备单晶硅等。(例:H2cuo==cuH2o)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叫核电荷数,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6、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原子序数)

    因此: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的种类。

    7、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核不一定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课题2元素

    一、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由此组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

    3、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碳、氢、氮。

    4、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5、元素与分子、原子、及物质之间的关系

    构成

    微观分子物质宏观

    既论种类构分成组只论种类

    又论个数成成构成不论个数

    原子元素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表示:拉丁文名称的第一和第二个字母来表示,第一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

    2、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

    ③还可表示某种物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注:当要表示某元素的几个原子时——就在元素符号前加系数(这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2N——表示2个氮原子;3Fe——表示3个铁原子;5S——表示5个硫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结构: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特点:元素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对金属、非金属元素分别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

    3、意义: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对于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规律:

    课题3离子

    一、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用于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的特点:①高速运动,分层运动,无轨道,有区域

    ②分为七层:依次为k、L、m、N、o、P、Q,能量依次由低到高,离核距离由近及远。

    2、排布的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8(氦——k层为最多为2)

    ③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先排满能量低的,再排能量高的)

    ④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18,倒数第三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32

    3、对1-20号元素进行核外电子的排布进行分析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氦为2),由于它们均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应,呈现“化学惰性”——我们把这样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阳离子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阴离子

    总结: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决定

    三、离子、概念: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金属→阳离子,如:Na,mg2,Al3

    非金属→阴离子,如:cl-,S2-

    注:①符号的意义:(以Al3为例)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当要表示某元素的几个离子时——就在离子符号前加系数。

    如:3mg2——表示3个镁离子;2S2-——表示2个硫离子;5Na——表示5个钠离子

    3、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

    失去电子得到电子

    金属原子金属离子,非金属原子非金属离子

    得到电子失去电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合价、概念: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关系

    2、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化合价的正负与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数

    ②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价;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一些元素还可显示出不同的化合物

    ③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④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3、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三磷,二、四、六硫二、四碳,变价还有氯和氮。

    4、根价:原子团又叫根,根也有化合价,根的化合价不为零。

    铵根:NH4氢氧根:oH-硝酸根:No3-碳酸根:co32-

    硫酸根:So42-亚硫酸根:So32-磷酸根:Po43-

    注:要表示几个离子就在离子前加系数。

    3So42-—表示3个硫酸根离子;2NH4—表示2个铵根离子;5oH-—表示5个氢氧根离子。

    5、表示: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和数字”

    例:No2——表示在二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6、应用:书写

    化合价化学式

    判断

    二、化学式

    、单质的书写:

    ①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大多数——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固态的非金属)

    ②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脚码“2”(氢气、氮气、氧气和卤族)

    2、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①牢记化合价口诀、根价及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②书写口诀: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先化简,后交叉;代数和,等于零。

    ③读法:两种元素组成读“某化某”;三种及以上的元素组成读“某酸某”“氢氧化某”等。

    3、化学式的意义:(以NH4Hco3为例)

    ①宏观:A、表示碳酸氢铵(这种物质)

    B、表示碳酸氢铵由氮、氢、碳、氧(4种)元素组成 ②微观:A、表示一个碳酸氢铵分子

    B、表示一个碳酸氢铵分子由一个氮原子、5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注:当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时——就在化学式前加系数(这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2H2o——表示2个水分子;5kmno4——表示5个高锰酸钾分子;3o2——表示3个氧分子。

    4、化学式的计算: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例:ca2==40×2==74

    ②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例:H2co3中H、c、o的质量比==2H:c:3o==2:12:48==1:6:24

    ③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求c2H5oH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

    2c

    c2H5oH

    c的质量分数==×100%==24/46×100%==52.2%

    ④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化合物质量× 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化合物质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2==caco3↓H2o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的混合气体cH2o高温H2co)

    2)还原性: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汉语拼音部分要求做到:

    (1)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四声及轻声音节。(2)能背诵《声母表》。熟悉《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3)能按要求在四线格里规范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复习内容:

    一、熟背并默写会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1.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共23个)

    注意:(1)zh ch sh r和z c s的位置,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

    (2)分清b和d、p和q.(3)特别注意f、t、j三个字母小弯的方向。

    (4)分清翘舌音(zh ch sh r)和平舌音(z c s).2.韵母表:a o e i u ü(单韵母6个)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复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前鼻音韵母5个)ang eng ing ong(后鼻音韵母4个)

    注意:(1)分清ei和ie、ui和iu、üe和ün.(2)特别注意“ou和er”,很容易出错。

    3.整体认读音节表: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共16个)

    注意:(1)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要直接读出。

    (2)分解开需注意: yu(y——ü)yue(y——üe)yuan(y——ü——an)yun(y——ün)

    二、标调规则:

    1.按照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的先后顺序,有a声调就标在a头上,没a就找o e,以此类推。

    2.特别注意:小i小u并排站,谁在后面给谁带。

    三、去点原则:

    1.小ü见到y时,一定去掉两点。如:yu 2.小ü见到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如:ju qu xu

    四、音节的拼读:

    1.两拼音节:声母+韵母。2.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3.零声母除外,如 ài é

    五、拼音的书写:

    1.一定要规范,音节要写得紧凑,声调要标的准确,(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2.区分清楚二声、三声和四声。

    识字与课文部分要求做到:

    (1)要求会背的课文包括语文园地里的儿歌一定要熟练背会,做到一字不差。

    (2)生字分两类:要求会认的生字400个(生字表一)要做到会认读、会组词(至少三个)、会加拼音(前后鼻音、平翘舌、边鼻音、轻声、多音是难点,多加注意);要求会写的生字100个(生字表二),要做到会书写、会听写、会默写、会笔顺、会组词、会加音,其中形近字和同音字要多加注意。

    (3)常用偏旁部首名称要知道,代表的意义也应了解;汉字结构要分清。(4)课后和语文园地里的语文常识及题型要理解并牢记,从而举一反三会应用。

    复习内容:

    一、识字写字:

    1、生字表

    (一)中汉字能正确读认。

    2、生字表

    (二)中汉字要读音正确,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会组词。

    需注意的汉字笔顺:火、出、也、牙、心、西、片、皮、里、衣、瓜、年、生

    3、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了解常见的反义词,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4、[要认识的汉字笔画名称有] 横()、竖()、撇()、捺()、点()、横折()、横钩()、竖折()、竖提()、竖弯()、竖钩()、弯钩()、卧钩()、撇折()、横撇()、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横斜钩()、竖折折钩()。

    5、[字变魔术] 加一笔:

    “日”+“一笔”→目、白、电、田、申、由、甲、旧、旦 “目”+“一笔”→自 “米”+“一笔”→来 加两笔: “口”+“两笔”→目、白、电、田、申、由、甲、旧、旦 减一笔:

    自→白、目 鸟→乌 减两笔:

    公→八 云→二 车→十 白→口 田→口 电→口

    6、多音字组词:

    zhǎnɡ(长大)

    yuè(音乐)

    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shǎo(多少)

    zhe(看着)

    dōu(都是)

    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首都)

    zhǐ(只要)看

    7、[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耳(耳机)

    飞(飞出)

    儿(儿子)

    风(风车)

    山(大山)

    耳(耳朵)

    出(出门)

    目(目光)

    木(木头)上(上下)

    禾(禾苗)

    土(水土)

    毛(毛巾)

    儿(儿子)

    手(手心)

    几(几个)

    足(手足)

    左(左手)

    走(走出)右(右边)

    马(马车)

    目(耳目)

    鸟(小鸟)

    木(木头)

    米(大米)

    田(水田)

    来(回来)

    电(电话)

    八(八天)

    大(大米)

    入(入口)

    天(白天)

    平(公平)

    西(西方)

    来(来年)

    两(两个)

    自(自己)

    了(来了)

    目(耳目)

    子(瓜子)

    二、词语知识

    1、量词

    一头牛

    一头蒜 一只猫

    一只鸟

    一群羊

    一群人

    一个苹果

    一个桃

    一个西瓜

    一个人 一个小朋友 一颗枣

    一颗心

    一颗星星

    一把米

    一把火

    一把伞

    一把草

    一把扇子

    一口人 一扇门

    一头牛 一条狗

    一列火车 一辆车

    一架飞机

    一支笔

    一双手

    一双鞋

    一件毛衣

    一条裤子

    一块石头

    一块蛋糕 一条河

    一艘船

    一幅画

    一张画

    一堆土

    一堆杏子

    一只小狗 一条小河 一朵白云 两只鸭子 一座大桥 一双手 一头牛 一只杯子 一条木船 几朵野花 一张桌子 一台电视 一个桃 一颗枣 一所学校 一把椅子 一群小鸟 一颗星星 一块黑板 一口井 一本书 一间教室 一把尺子 一个苹果 一弯月牙 一支粉笔 一扇门 一匹马 一棵大树 一片树叶 一片草地 一架飞机 一场大雪 一枝笔 一把刀

    2、反义词

    大——小 多——少 来——回 高——矮 高——低 上——下 里——外 早——晚 远——近来——去 出——入 黑——白 笑——哭 天——地 水——火 开——关 东——西 来——去 长——短 好——坏 冷——热 前——后 真——假 左——右 南——北 是——非 进——退 内——外 无——有 慢——快 老——少 爱——恨 有——无 弯——直 升——降 圆——扁 死——生 反——正 古——今 私——公 熟——生 歪——正 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 冷淡——热情 黑暗——光明 失败——成功 安全——危险

    3、叠词 AB AABB 高兴 高高兴兴 许多 许许多多 漂亮 漂漂亮亮 仔细 仔仔细细 日夜 日日夜夜 来往 来来往往 红火 红红火火 明白 明明白白 干净 干干净净 风雨 风风雨雨 清楚 清清楚楚 开心 开开心心 快乐 快快乐乐 上下 上上下下 大方 大大方方平安平平安安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清清楚楚

    团团圆圆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进进出出 打打闹闹

    吞吞吐吐

    ABB 圆溜溜

    笑眯眯

    笑嘻嘻

    静悄悄 绿油油

    黄澄澄

    白花花

    红艳艳

    黑乎乎

    亮晶晶

    水灵灵 兴冲冲

    喜洋洋 喜滋滋 美滋滋

    笑哈哈 冷冰冰 胖乎乎

    红润润

    懒洋洋

    慢吞吞 光秃秃 静悄悄 束

    一束束

    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小鸡、小猫)

    一朵朵

    一朵朵鲜艳的花儿

    一片片

    一片片洁白的云朵(火红的枫叶)双

    一双双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条

    一条条

    一条条活泼的小鱼

    ABAC 又唱又跳

    又哭又闹

    又说又笑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白又胖

    又高又大

    又多又好 又大又红

    又香又甜

    又松又软

    又黑又亮

    又矮又胖

    又粗又壮

    又跑又跳

    又打又闹 又惊又喜

    又多又好

    越来越白 越飞越高

    越走越远

    越长越好 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 爬来爬去

    跳来跳去 飞来飞去

    《例》溪水又清又甜 月亮又圆又亮 小朋友又蹦又跳 马路又长又宽

    ABA 看看→看一看

    拍拍→拍一拍

    走走→走一走

    读读→读一读 说说→说一说

    讲讲→讲一讲

    跑跑→跑一跑 比比→比一比 听听→听一听

    数数→数一数 画画→画一画

    写写→写一写

    排排→排一排

    闻闻→闻一闻

    问问→问一问 唱唱→唱一唱

    AAB 大大的 小小的 高高的 白白的 尖尖的 红红的 宽宽的 长长的 圆圆的 闪闪的 清清的 青青的 蓝蓝的 绿绿的 细细的 暖暖的 弯弯的 胖胖的美美的黑黑的热热的甜甜的香香的 4.句子

    很 很 的 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高很高的个子 很红很红的太阳 很绿很绿的小草

    很白很白的雪花

    很美很美的花朵 很蓝很蓝的天空

    很亮很亮的灯光 很冷很冷的冬天 很清很清的河水 很高很高的大山 很甜很甜的西瓜 很红很红的苹果 很长很长的路 很绿很绿的禾苗 很弯很弯的小路 很大很大的太阳 很美很美的花

    词语搭配

    如:暖和的暖和的衣裳

    暖和的棉袄

    可爱的可爱的花朵

    可爱的笑脸

    可爱的孩子

    明亮的明亮的灯光

    明亮的眼睛

    明亮的教室 暖和的衣裳 绿色的小伞 漂亮的衣服 雪白的云朵 暖和的天气 绿色的叶子 漂亮的娃娃 雪白的羽毛 暖和的毛衣 绿色的草地 漂亮的眼睛 雪白的棉花

    可爱的小狗 明亮的灯光 鲜艳的花朵 火红的太阳 洁白的雪花 红红的苹果 绿绿的树叶 高高的楼房 圆圆的月亮 清清的河水 青青的小草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空 弯弯的月牙 美丽的鲜花

    10、[词语分类] 食 品:牛奶、面包、蛋糕、火腿肠、饺子、包子

    日用品:牙膏、牙刷、肥皂、洗衣粉、脸盆、毛巾

    文 具:铅笔、尺子、作业本、文具盒、转笔刀、橡皮

    蔬 菜:黄瓜、茄子、豆角、萝卜、土豆、南瓜

    瓜 果:苹果、桃子、杏子、枣、西瓜、梨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火车、摩托车、自行车

    三、基本句型

    1、谁干什么

    乐乐洗水果。牛牛拍皮球。东东画画。红红做作业。花花洗衣服。明明扫地。妈妈织毛衣。爸爸看报纸。爷爷浇花。老师改作业。

    2、什么地方有什么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江上有一座大桥。屋子里有一台电视机。河里有一群鸭子。田里有一片禾苗。天上有一群小鸟。公园里有一片草地。森林里有许多大树。学校里有许多同学。公路上有许多车。

    3、打比方:什么像什么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弯弯的月儿像眉毛。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闪闪的星星像灯。

    白白的云朵像小羊。

    3、表示事物渐变

    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风越来越大。

    人越来越多。

    4、是。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5、爱。

    我们爱北京。

    6、从。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窝里飞出来。

    月儿从云朵里钻出来。

    8、正确使用“吗、呢、吧”以及“?”你去北京吗? 我的尺子呢? 红红的柿子像灯笼。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飞机越飞越高。鸟越来越少。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小鱼从水里跳出来。小马从山上走下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 我的书包呢? 他就是你的朋友吧?

    第五篇: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欢迎查阅!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二、: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三、: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初一上册知识点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四、: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五、: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2.3.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4.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5.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6.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六、: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七、:整式分类为。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3.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4.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5.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八、: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九、: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初一上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

    (一)整式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及其运算板块:

    1、整数包含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

    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数。

    2、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3、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

    整式板块: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4、同类项: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等。

    其实,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还包括很多,但是我想,万变不离其宗。

    大家平时要注意整理与积累。配合多加练习。一些知识要点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些错题也要及时整理、复习。一个个知识点去通过。我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



    推荐阅读: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大全五篇)
    最新初一的军训日记500字(精选多篇)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股东会会议纪要[合集]
    初中放风筝日记[5篇范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