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文学论文 经营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清香如梦 时间:2024-09-28 22:00:3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数字化应用比较滞后的教育环境中,尤其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如何利用互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获得所需,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如何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下面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对以上问题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1.巧借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建立学习兴趣群,在群里可以进行信息交流、问题交流、开设讲座等,利用社交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而提供研讨、相互学习的机会,以下工作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

    1.1 储备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把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献材料、ppt幻灯片、微视频、相关视频资料等进行知识重组。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看文献资料等难以理解,学生自学难度较大的知识可以用微视频呈现,在微视频的讲解过程中要多铺垫,这样做可以减小思维难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如常见的聊天软件QQ,这个社交平台中有文件夹,可以上传文档、图片、视频、链接等,里面还可以进行分类,功能强大,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免费的社交平台来实现资源的传递,资源的分类,重组等,供成员进行学习研究!

    1.2 建立学习专题。教师建立学习专题,并把学习专题相关且具有拓展性的学习素材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专题研究素材库,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多种方案。另外将学习工具如:字典、辞典、相关视频网站、仿真实验室等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研究,如百度百科的使用,一些生僻的字词,百度百科可以发音,提供基本解释;英文素材看不懂,可以用金山词霸翻译英文。

    1.3 建立专题学习论坛。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在研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各种疑惑或者困难,可以通过论坛商讨,集众人力量进行攻坚。

    论坛的建立渠道有很多,如右图所示,从百度搜索可得,如常见的QQ空间、开心网、“微信”等软件都可以提供平台;研究者只要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或者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挂在论坛上,参与研究的群成员就可以进行讨论,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回复别人的问题,还可以向别人提问,形式多样,反馈及时,当你的问题被别人回答或者涉及到,软件都会在第一时间提醒相关人员!

    1.4 建立评价机制。收集、建立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具有总结性的考查评测等,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学习评价。如可以通过“问卷星”平台设置调查问卷,考查问卷,让学习者进行作答,教师通过登录账户可以进行分析问卷作答结果。具体操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计试卷。第一步:注册并登录问卷星,如右图所示;第二步选择类型“考试”,并点击下一步;第三步填写试卷名称,点击导入问卷文本,既可以逐题录入,也可以整体导入;第四步:提交试卷。整个网络试卷到这一步就可以宣告完成。

    第二部分:做题。

    当试卷生成后,如右图所示,可以将链接和二维码放在网页上,学习者既可以通过点击链接做题,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做题。做题可以在网络课堂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段进行,如果教师在课堂实施,就可以进行当堂评价!

    第三部分:评价。

    通过登录“问卷星”点击相应试卷,再点击“分析、下载”就可以查阅答卷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类统计,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下载,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评价!

    第四部分:反馈,补救。

    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再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设置不同类别的试卷供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作答,补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5 建立竞争机制。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的平台进行公示,利用网络评价为各位学习者的成果进行量化考评。

    1.6 开设网络课堂。教师可以通过QQ平台或者网络直播等软件组织网络课堂学习。如利用QQ群进行网络授课,只需打开QQ群,将要展示的幻灯片先导入平台,再进行幻灯片讲解,还可以分享屏幕,在屏幕上进行一些动画演示,视频展示等。其他成员就可以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图象,缩短空间距离,从而达到异地学习的效果。听课者同时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及时评论,反馈给授课教师。这样通过网络课堂,就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共同学习研讨的目的,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2.分工有序。

    建立学习群,可以跨地区,跨学校,但必须要进行组织分工。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对于一个多人构成的集体,必须分工明确,才能工作有序,工作有效。譬如我们以班为单位,以自主报名的形式建立班干组织,通过民意调研,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商讨确定研究方案,由班干领头,分工合作,邀请老师、专家进行指导,定期进行工作总结。

    具体工作如下:

    2.1 群成员的构成。可以在不同国度、地区或城市选择不同的学校同学作为一个学习群,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不同,使得群内成员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资源,更利于资源共享,提升群的工作效率。

    2.2 小组构建。小组建立的原则是不同区域内的不同学校进行分组,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便于小组开展活动,发挥集体优势。

    2.3 小组分工。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制定详细学习研究方案,同学可以进行内部分工,分别进行问题探索,再集中研究。2.4 资源获得。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地区的学校学生,通过上网,走访等形式,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源,获取相关信息。

    2.5 整理过滤。对于搜集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同学分工合作,建立小组网页,各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浏览其他小组的网页并进行讨论,改进自己的网页,进一步优化自己小组研究所得。

    2.6 深化研究。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如qq群、微信、论坛等),对他人研究所得、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表的意见,在论坛中进行互相交流,进一步深化研究。

    2.7总结提升。学生研究一段时间后,要定期进行学习总结,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反思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论,规划下一阶段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和阶段性措施,对研究所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2.8激励机制。邀请专家、教师或者专业人员参与本群,一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对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公布学习或者研究成果,对表现优秀同学进行激励。

    3.创设专题注意事项。

    3.1 同一专题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相关性和一定的梯度。比如想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可以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吻合的运动小车。对于这个专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建立以下梯度问题让学生逐步解决,直至最终完成。具体如下:(1)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几何画板的制作技巧,要让学生学会制作一些平动、转动动画,用时间轴建立动画。(2)要让学生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3)要让学生会建立函数动画。让学生逐步向目标接近,这样可以减少思维难度,通过学习掌握多种技能,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2 专题之间要具有相关性。相关专题知识具有一定联系,可以不断深化认识,完善知识结构,比如可以建立这样的专题,如电池的特性,对电池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避免污染等进行调查研究。当这个专题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研究电池的污染来源及其回收利用,还可以设计家庭电路专题,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普及生活常识。这样研究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

    4.建立激励机制。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的兴趣不会丧失,就像游戏一样,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引领下不断前行,最终获得成果,这是我们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要消除网络游戏等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干扰、侵染。这需要建立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校园网,如南大的小百合等网站,限制一些不良网站。为学生创设一个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要挖掘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专题,并且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这“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利用好“数字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从课堂走到课外,从不同时间、不同地方都可以走进同一课堂,还有很多值着思考和研究的地方,这是笔者一点浅显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研究,谨以此来激发大家对新时代学习方式进行研究,使得学习更轻松,效率更高,让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地方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第二篇: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江苏省宿迁中学

    一、对数字化环境、数字化学习的理解

    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数字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校园网把教学资源和管理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为教学管理、科研工作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师针对性教与学生个性化学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 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数字化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明显不同。学生要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数字化学习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及探究具有多层次性:数字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难度水平进行探索。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万分,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宿迁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及成果

    (一)校园网建设

    我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先进,注重信息资源建设。校园网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录播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家校沟通平台,并提供课程资源库、网站、图书管理等多项服务,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方面使用。校园网站设有“新闻速递”、“校长会客厅”、“大成领航”、“宿迁中学吧”等栏目,学校建有微信、微博、QQ群等,师生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学校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激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利用优势资源,提升教学课堂的现代化水平,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实现不同学科教师的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利用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学校不断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同题异构”课研讨活动,每学期,开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公开课,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全校所有老师配备了手提电脑,所有教室和阶梯专用教室、报告厅都装有多媒体、音响、电视,硬件设施建设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100%的教师都能把网络技术用于教学,教师能从网络上下载、查找教学资料,能熟练地运用电脑备课、储存资料。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自身的教师资源优势和设备优势,强化校内培训。这些措施提升了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技术与技能,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利的保障。

    近三年,学校先后获得宿迁市电教装备先进集体,宿迁市中小学优秀网站评比一等奖,纪文杰主持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纪文杰主持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董世勇主持的《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袁东升主持的《信息技术与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倪以章主持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研究》、黄朝松、苗启宏主持的《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中学地理绿色课堂教学的研究》、吴宁主持的《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赵加营主持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梁书军主持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研究》省级课题已顺利结题。

    (二)智学网

    我校全面运用了智学网系统,能够实现教与学全场景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帮助教育管理者高效决策、教师针对性教学、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并实现家校互联,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

    智学网提供国内最大、最全的考试、作业全场景应用及考试服务体系,最大化帮助教师减负增效。解决方案覆盖区域联考、校园考试、随堂测练、课后作业、课前预习等全场景,方案包括A3/A4纸笔扫描、线上作答等多种模式。另外,通过知识点服务体系可为教师提供答题卡制作、试卷解析和知识点标引服务,帮助教师减轻组考工作强度的同时深度挖掘考试价值。

    基于云端资源库、评价分析结果以及个性化推荐引擎,智学网向学生针对性的推送学习资源,习题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答题数据,继而产生新的学习记录、评价数据和诊断报告,根据诊断报告再次推送资源,直到完全掌握当前薄弱知识点,实现自适应学习。

    智学网提供国内最大的题库资源及更新服务,精选全国最优质视频资源,构建个性化教与学环境。智学网题库拥有超过400万道试题,月更新全国优质试卷数量超过6000套,年更新试题超过30%,并支持二次编辑。通过由近2万名一线教师组成全国最大的资源加工和标引体系为每道试题提供解析、知识点、题型标引。智学网提供学生基于知识点和试卷分析的深度诊断,创设基于视频、试题推荐的自主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实现完全覆盖,也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能,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学生可查阅各次考试的成绩、排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信息,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薄弱学科和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且自动形成学生学业成就记录档案。

    (三)“四有”发展课堂模式下学生个性化学习

    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效益,提升课堂效益的关键在于优化“教”与“学”的方法,宿迁中学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设备,确立“四有”高效课堂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促进学校内涵质量的提升。

    1.“四有”发展课堂的核心理念 自主自觉,互惠共生

    2.“四有”发展课堂的价值取向 教材观:教材是师生对话的平台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导师 学生观:学生是个性发展的主体

    课堂观:课堂是师生成长的沃土 3.“四有”发展课堂的基本内容及含义

    “四有”的基本内容:有自主研习、有合作探究、有展示点拨、有拓展创新。“四有”的基本含义:

    (1)“自主研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课堂内外获取学习信息并进行学习内容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独立积极思考,教师要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合作探究”是指各学习小组在某位组员的带领下,合力解决个体在自主研习中不能完成的任务,或完成教师安排的相关内容。(3)“展示点拨”是指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把自主研习、合作探究的成果以不同方式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在合作、探究、展示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辅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4)“拓展创新”是指师生针对课堂教与学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拓宽、延伸,并进行创新利用的过程。

    4.“四有”发展课堂的目标

    学生维度的“四有”:有自悟、有互动、有展示、有拓展 教师维度的“四有”:有倾听、有引导、有内省、有调适 课堂维度的“四有”:有质疑、有对话、有留白、有提升 效果维度的“四有”: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创 5.“四有”发展课堂的操作范式

    第一步自主研习,向课本学,发现,质疑; 第二步展示交流,向同伴学,探讨,析疑; 第三步点拨导引,向老师学,归纳,解疑; 第四步拓展创新,向实践学,巩固,提升。

    6.“四有”发展课堂的评价标准

    “三看”学生:一看学生自主参与的广度,二看学生合作探究的深度,三看学习目标达成的效度。

    “三看” 教师:一看教师是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看教师课堂调控引导是否得法,三看教师课堂点拨提升是否恰当。

    7.“四有”发展课堂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2)教学生态论。教学生态论认为教学活动系统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教学的生态性是教学的内在特质;教学的生态特征主要体现在:生命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共生性;教学的生态功能与教学的生态特征是紧密联系的,教学有着丰富的生态特性,这些特性都是通过教学的生态功能得以表现和发挥出来,教学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可持续的育人功能、系统规范功能和动力促进功能。

    (3)“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统一、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自学、议论、引导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独立自学”是基础,“相机引导”是前提,“群体议论”是枢纽。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

    (四)数字化校本课程建设

    江苏省宿迁中学开设《3D打印创新体验》社团情况介绍。

    1.3D打印技术简介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被喻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PAL、ABS或粉末、金属、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的模型制造,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目前已经有

    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2.3D打印课程对中学生的影响

    首先3D打印技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新的思考,让抽象的教学概念更加容易理解,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数学尤其是工程和设计创意的兴趣,带来实践与理论、知识与思维、现实与未来三方面的相互结合。具体表现为:(1)通过3D打印,让学生的想象更容易变成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2)学习运用简易建模软件,发展学生立体空间思维。(3)通过3D打印实体的触觉过程,为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学习通道。(4)选择贴近生活的建模主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3D打印创新课程》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 3D打印创新强化课兴趣小组重点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三维立体空间思维以及各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拓展思维;本兴趣小组主要以易学、乐学为主题,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实现创意梦想,让梦想飞出纸张。3D打印技术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将3D 打印“边学边做 ”的模式运用于教学中,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传播创新文化;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在校的学生体验新技术和新产品。

    培养目标: 通过课外兴趣活动,使学生了解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团结合作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激发部分创新创造能力强的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完成创新作品,在有条件情况下,以申报专利、参加学科竞赛等方式,提升成果质量,进行成果社会化转化。

    基本情况:活动课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注意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展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发明创造中,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乐趣,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价值。

    成果汇报:韩昊奇和陆帅同学是我校3D打印社团成员,他们制作的3D打印作品《花篮》源于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3D打印创新课程》,在江苏省第三届“紫金奖”文化创意大赛荣获大赛铜奖。“紫金奖”是江苏省政府推动的一项重要赛事,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江苏省台办等11家部门发起,30多家部门单位协力推动的赛事活动。

    本届大赛共收到17000多件参赛作品,汇聚了全国29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法、德、澳等20多个国家参赛者的独特创意。经过多轮严格筛选,共有4089件作品进入复评。最终,2件作品获评委会大奖,2件作品获得紫金创意新锐奖和最具价值奖,11件作品获得金奖,21件作品获得银奖,42件作品获得铜奖,357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此次两位同学的获奖,正是此项工作成果的初步显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宿中学子在更高更大的平台展示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四、数字化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学校还应加大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课程教学改革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每一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自由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或考核激励机制,如把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所取得的效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鼓励教师探讨与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其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例如,加大对校园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等)和软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开发支持个性化教学的系统/平台,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持;加大对优质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大微课等创新资源在课程导学、课间案例教学、课后复习巩固等教学环节中的优势,加强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

    等的培育,配合无线网、云存储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搭建网络教研社区或教育博客等学习空间,形成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让教师在多元互动、总结反思、同行评价与指导中获得成长。通过培训、观摩、竞赛、课题研究、沙龙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拥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资源开发等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第三篇: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内江十小

    何月冬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高等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师资水平的高低,数字化学习是一线优秀教师多年教学精华的再现,数字化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教风,以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精解、分析为主,另有适当练习、测试题,旨在教会学生抓住重点,打好基础,使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并通过疑难解答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各类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主动性增强。数字化学习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有选择有计划地上网学习。预习复习,补充强化,巩固提高学校所学知识。不懂的问题上网向名师提问,保证学习中不留“死角”。网校自主式的学习方式,逐渐培养了极强的自学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数字化学习方式简单、新颖,数字化学习内容齐全、丰富,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通过网上交流,增强了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提高了学习兴趣。

    4、节约经费、节省时间,家长 参与教育,数字化学习便于家长参与、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二、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让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掌握电脑的操作技术。每天利用语、数、英学科,以及信息技术课,进行分市、分段有目的性的练习。

    1、学会优学派电子书包的基本操作——会正确开关机,设置账号,网上答题等。

    2、学生利用优学派电子书包自主阅读各种课外书,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读。在阅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中多次复现字词。

    3、听力和发音——运用电脑促学生的听说能力

    4、自主选择题库中的习题,促学生自主探究、个性发展。

    5、充分利用优学派电子书包的软件,促学生获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6、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7、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教与学模式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 合。

    三、个性化教与学活动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方式的深层变革。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工程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核心,主体对象是在校学生及远程终端的学生。

    1、建立多媒体网络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是将课本知识数字化,而是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重组和改革,通过知识创新工程的再研究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它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和扩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促进新型教学方式的实现,鼓励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各门课程的学习更多地围绕着高水平的问题讨论而展开,与有关的项目和课题(不一定是正规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各种网络资源库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解决各种问题,完成一定的项目,同时利用互联网与其它学习者进行广泛的合作探索和讨论交流,并将学校以外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引进到教学中。

    3、建立互动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基地,重点研究和开发主要学科或学科群的知识库;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各类网络教学课程和素材库;根据课程特点,建设虚拟或仿真实验、设计系列教学软件;构建海量教学资源数据仓库。

    4、建立满足学生和教师互动需要,适应学生自主、交互、协同式学习,具有研究型教学功能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和网站。

    5、建设网上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和心理咨询体系,以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等,形成大学网络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弘扬民族精神。

    6、通过网络课程和教学,学生的学习将更具个性化,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课程表、不同的学习进程和计划,以至于有不同学习年限,因此学分制将更加全面、深入的实施。

    7、教学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更为迫切,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务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进一步的智能化将为学校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篇: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品质英语子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启蒙教育的奠基石,小学英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然而,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许多小学英语教学成人化,使学生过早丧失了对学英语的兴趣。

    传统的教育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组成的,而现代教学思想又提出了第四要素 “媒体”,它们构成了现代教学过程的四要素。教学模式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数字化学习环境也是一个极好的途径。如今的数字化环境中包含了丰富的资源,一些儿童英语学习网站也日益完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如:旺旺英语学习网、儿童英语乐园,wawayaya儿童英语,Gogo少儿英语,网站中的英语儿歌、英语故事、英语歌曲都配有flash,图文并茂,非常吸引学生。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研究的意义

    进行直构和创造的利用诸如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使课程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且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的;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的、终身的。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认为,通过把数字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将数字化内容有效地与课程进行整合,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把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纳入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学校才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不同形式,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使学生能够用合作。富有创意和生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目标。

    三、研究内容

    本子课题立足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比较法和教育实验法,对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就如何利用现有的校园网及Internet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收集和整理英语教学中有用的素材作为英语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英语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寻求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四、概念界定

    1、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互联网等设施。数字化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点。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多种通信机制与交流手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不是由老师传授或灌输的,而是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在学习伙伴问的交流、对话、胁商、讨论过程中,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有助于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工具平台非常多,如可以利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意义建构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作图”、“作曲”工具,培养学生创作作品的能力;利用信息“集成”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组织、表达能力与品质;借助网页开发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获取和组织能力。学生完成自己的网页制作以后,可以在同学问开展通信和交流,培养他们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考、表达和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数字化学习过程的构成有时是四个要素:学生、教师、资源、内容,有时则为三个要素;学生、资源、内容,由于要索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数字化学习过程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数字化的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放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运行,进行课信息交流能力。

    2、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包括:英语学习的动机、英语学习的态度、英语学习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家长更应考虑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孩子学习英语,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4.9——2024.10)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得失,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24.11 ——2024.8)

    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行动研究,形成中期成果资料 积累。

    3、总结提高阶段(2024.9——2024.12)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

    六、成果展示:

    1、阶段性成果:中期总结报告、科研论文、课堂教学的教案、评课及录象。

    2、终结性成果:结题报告、科研论文、教案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汇报。

    第五篇:数字化教室环境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数字化教室环境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镇中心校

    姚永春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当中,主要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其二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其中,该如何理解“数字化课程环境”,如何去建设这样的环境呢?我想就此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课程环境

    课程环境,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课程生态系统诸要素中的环境要素。

    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作为课程四要素构成了课程的生态系统,环境是其中活跃性很强的系统因子,它既是课程组织系统的一分子,与其他要素交互作用,又可独立于教师、学生、教材之外,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课程环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课程文化。

    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成长特点、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否到位,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是否了解,课程观和教育观是否正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加以判断。举个例子来说:通过学校图书馆每年添臵书籍的数量、以及学生每月生均借阅图书的册数等环境指标,就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关注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课程环境的优化也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校园的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应该隐含着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和指向,传递着学校的课程文化、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

    二、数字化的课程环境

    数字化的课程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课程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数字化的课程环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资源,为学习生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平台,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界面,以及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通讯,保障师生在课外进行远程协商讨论的通讯条件; 工具,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第二,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交互式学习的平台的教师队伍; 维护,保障交互式学习的平台正常运行的维护保障团队; 分析,学生学习活动所形成的海量数据的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学习活动的独特特征,并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实证性指导的数据分析团队。

    专家,需要有支撑数字化课程环境的课程专家、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

    第三,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言行,也就是教师的言谈举止和行为示范。教师的言行是很重要的课程环境,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待信息化的态度,从自己的言行中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创新,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日新月异,数字化课程环境的变革也是与时俱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践行者始终要有超越自己的意识,不断创新,将信息技术发展 先进技术和理念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有机结合。

    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这一任务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闲暇,学生要有能够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只有有了自由,他才有可能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内容,投入精力去深入研究。

    三、数字化课程环境下的教与学

    数字化的课程环境,将促使教育的大格局发生巨变。也将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巨大的改变。

    首先,从学的角度看,很多课本上已经有知识,将会通过视频的形式公布在网络上,供学生自己选择学习。课堂依然是存在的,但学生来到课堂上,将不再以学习知识为主,而是以长见识为主。主要的学习活动是讨论,根据大家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辨,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新理解。

    其次,从教的角度看,将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学生不一定要跟着教师学,它可以在网络上选择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教师的视频,自主开展学习。教师一方面要和学生一样,去学习和研究这些视频,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

    第三,从资源的利用看,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区域内最好的教师的课程资源,这可以大大缓解家长和学生对优质资源的渴望;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观点碰撞很好的切入点。在数字化的课程环境下,可以实现这些区域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交流,让课堂学习更加富有魅力。

    第四,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看,信息化课程环境可以做出很多的数据记录和处理,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判断,让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推荐阅读:
    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
    07广安区长乐小学学校管理制度集(征求意见稿)(精选合集)
    单位对个人工作鉴定
    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本学期开学工作总结18(5篇模版)
    上一篇:创业非常道读后笔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