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加工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五号文库

    师生共同体现场会发言稿

    栏目:五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九曲桥畔 时间:2024-10-18 01:09:1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师生共同体现场会发言稿

    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

    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学校 ***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根据会议安排,我以《借助师生成长共同体

    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为题,汇报我校师生共同体有关做法、取得成效及推进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我校具体做法

    (一)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开学初,“师生成长共同体”对于教师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为推进这项工作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西教发[2024]79号文件和《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解读》及县教育局和河夹镇中心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学习让老师明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其实就是“小组建设”与“全员导师制”的融合。“小组+导师=师生成长共同体”;从职能上讲,是班级职能下移,分解出来的班级二级组织,每一个“共同体”就相当于一个“小班”,包导教师就是一个小班的班主任。同时,有助于化解班主任直接管理工作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师生成长共同体不是加重教师负担,而是给教师减轻工作量,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它。

    然后我校先后召开了校委会、班主任会、三至六年级教师代表会,全校教师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确定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方案。

    (二)强化组织领导

    1、我校成立了“师生成长共同体”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成立了以校长张吉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任务分工到人,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2、制定了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三)合理分组,构建“成长共同体”。

    一是组建合作小组。学习小组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基本单位。本着“异质、均衡、互助、共生”的原则,充分考虑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等因素,合理搭配,将班级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成长共同体”的每名成员一人身兼双职(行政长、学科长),每名成员既负责纪律、卫生、宣传、活动等方面管理,还分别兼任各学科学科长。共同体内每名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模式。

    二是明确包导教师。我校32名任课教师全员参与,首先每班语文数学包联本班,然后还有四名教师按老师代课情况分配到班,班主任负责分配导师包联的小组,其中班主任包导班级组数的一半以上,这样每名教师的包联责任明确,以班主任为核心,其他班级任课教师配合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形成。

    三是树立共同愿景。为“成长共同体”命名,确定团队口号,制定发展目标、行动守则等,以此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行动纲领和价值追求。

    (四)各司其职,搭建工作大平台。

    一是教导处总牵头。对“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总牵头;制定对“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的教师(导师)和学生的考核细则并 — 2 — 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效能,督办落实各班小组建设。

    二是班主任具体负责。构建三个共同体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学习纪律、作业上交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每个小组评价结果汇总上墙,及时公布上报相关数据;组织填写《学生成长周志》。

    三是任课教师齐参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规范课堂流程,精讲点拨,当堂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积极参与“管理共同体”建设,关爱每名孩子的成长,落实包导“八必谈”(成绩波动时必谈、学有困惑时必谈、安全麻木时必谈、家有事故时必谈、言行异常时必谈、精神萎靡时必谈、交往不当时必谈、违纪违规时必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并做好记载,上交谈心记载表,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教学、生活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

    (五)具体实施。

    1、各共同体成员根据各自分工,结合各班自行制定的考核细则堂堂记,周汇总。如各学科长全面负责本共同体本学科的学习管理工作,检查本共同体成员的作业、笔记和预习、试卷整理等情况;组织本共同体有序开展讨论和展示;组织共同体成员自习、早读等;汇总本共同体的问题,对于本共同体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共同体生成问题上交班级科代表;对本共同体同学的发言情况当堂课进行记录汇总;组织共同体内的结对活动,对后进同

    — 3 — 学进行针对性帮扶;每周对本共同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上交包导教师。

    2、包导教师周周批,每月进行反馈汇总。“成长共同体”导师要按照育人导师制要求,具体指导本共同体内事务;加强学生、班主任与家长间的联系,发挥好桥梁作用,周周及时批改所指导学生的《学生成长周志》,并做好关爱记载。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积累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班主任每月组织一次班科联系会议,向各共同体导师通报班级管理目标、制度、任务和措施,需要导师配合的事项等。导师们向班主任反馈本共同体的学生学习、思想和纪律等情况,特殊学生情况,需要班主任配合的事项等。

    3、学校对班级周周评,对教师一周一考核,一周一通报。以《师生成长共同体学生成长周志》为载体,对共同体成员的学习、纪律、安全、活动、卫生、生活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和捆绑式评价,通过“学生每周一读和每周一记,共同体每周一评,家校间、师生间每周一互动,学校每周一检查登记”的“五个一”行动策略,日记周评月结,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

    4、开展多彩活动。以“师生成长共同体”为基本单位开展读书教育、“三声”校园创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等。为能让学生真正读好书,有书读,我校专门设立了读书长廊,每天学生可以到读书长廊里借阅图书。“三声”校园创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每班每月主办一期题德育专栏,“师生成长共同体”成员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主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努力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

    (六)考核评价

    1、根据班级考核细则,每周对学生平时情况进行汇总得到个人得分,所有人得分情况总和除以人数,得到该共同体的分数。每个班按照50%,40%,10%比例的分别评选出A、B、C三个等级的共同体。

    2、教务处依据《师生成长共同体考核细则》,每周对教师考核一次。年终把每周情况汇总,记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评选评优彰先的重要依据。

    (七)取得成效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以抓实课堂教学、读书活动等为有效载体,以《学生成长周志》为纽带,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成长、共发展。通过一个多月来的强力推行,我认为当前已经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学生发展逐步全面。“师生成长共同体”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实现从传统大班模式到小班化教育的转变,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教师成长更加专业。每一位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发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薄弱环节,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增强育人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升综合素养,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

    (三)学校发展显现特色。通过“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创建和实施,在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同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 5 — 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第二篇:浅谈师生学习共同体

    浅谈师生学习共同体

    师生学习共同体,顾名思义,是师生围绕学习建立起来的平台,是师生之间双向作用的产物,表达了一种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它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协作组织,它更是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在这个共同体中并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教授过程的融合,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精神和心灵的碰撞,情感、思想和智慧的交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融合,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新的冲击。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求教于教师,也可以自主学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分,甚至是在某些问题上向学生学习,或与学生一道学习、共同提高。因此,当下的师生关系中,学习合作者的因素在增长,教学相长、生师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形成。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得以生存、延续、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所学校都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共同体,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中心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始于课堂,但又不止于课堂,它将课内的互动与课外的交流,线上的学习与线下的咨询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以相互交流、彼此信任、联系紧密、互动频繁、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达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对传统的、特别是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的扬弃与超越,是现代教育师生关系的集中表现,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要求。

    教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者,也是教育实践的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导力量。对于师生关系,有一个十分流行的比喻,那就是花朵与园丁。苗木要生长,花朵要盛开,园丁很关键。园丁要依据苗木的生长特点、生长周期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能让苗木茁壮成长、花朵应时盛开。园丁不能模具式地把学生批量生产成一模一样的器具,也不可违反生长规律揠苗助长。从这种意义上说,育人不应像工业,而更应像农业。

    让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道更重要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较之以往更加开放、活跃、自由。同时,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学生需要的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查询、搜索快速的获得,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由此,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凸显了。很明显,让学生学会思考比学会知道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责任已不仅是研究如何“教”,更要深入系统地研究让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得更好。面对思维敏捷、知识碎片化的一群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此,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加倍主动地去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促使学生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建设良好的学风,支持和奖励爱学、勤学、善学的学生,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只有我们每个教师都重把教学视为第一任务,把教师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每个学生都勤于学习、热爱学习,把学习视为成长的第一需求,把学生作为第一身份;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生动活泼、奋发上进的学习共同体中如饥似渴地求知、孜孜不倦地探索,我们才能形成优良的学风,才能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成长成才才能从美好的愿景变为理想的现实。

    第三篇:师生学习共同体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探索“四度”特色小课堂

    ——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校“卓越课堂”推进工作汇报

    西城小学兴建于1953年。2024年以前,学校占地4000平米,校舍1500平米,有8个教学班,300余名学生,21位老师,是几江片区的薄弱学校。

    学校现有A、B两个校区,占地27240.9 m2,校舍19671m2,有标准教室60间,配套功能室26间;有46个教学班,130名教职工,2300余名学生,其中农民工子女1208名,留守儿童272名。我校坚持践行‚用生命点燃生命‛的办学理念,不断积淀‚有爱心,负责任‛的学校文化,经营‚书香伴我成长‛的办学特色,实施‚三四五‛德育工程,培育‚阳光小主人‛,获得良好的声誉。

    一、卓越课堂建设,我们的思索

    回眸十年课改,我们既有思想观念的洗礼,又有实践探索的历练;既有改革的阵痛,更有收获的喜悦,同时还有更多的反思。

    思考一:师生关系(实习现象)。我曾经与全校教师谈起,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段教育生涯是教育实习,得到许多老师的认同。一个月实习结束,与同学们依依不舍告别场面,让指导老师羡慕不已。因为实习老师干了一些指导老师不屑干的——与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下棋、运动,说孩子们说的话,做孩子们做的事……亲密无间。这一现象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应从‚课堂的权威‛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

    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因此课堂应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思考二:合作学习(《穷人街的孩子》)

    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适当的高度安臵了一台电脑。孩子只要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臵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

    故事后面有三个问题:他们在学校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们在接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是的,他们在学习。‛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互帮互学中也可以掌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互帮互学的机会。

    思考三:‚课堂休息‛?

    我们把‚穷人街的孩子‛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却遭遇‚课间休息‛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的‚真休息‛。问题出在哪儿呢?

    《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给我们指明了方

    向,‚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卓越课堂‛的核心理念,提升学生能力是‚卓越课堂‛的核心内容,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实施‚卓越课堂‛的关键。我校围绕区教委提出的‚三空间活力课堂‛,立足自身实际,把课改突破口选定在研究‚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探索‘四度’特色小课堂‛上。

    二、依托学习小组,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36字做法:六人一组、自愿组合、教师参谋、AB互助、积淀习惯、自主评价、日清月结、及时奖励、全息覆盖。

    六人一组: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组成N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6人,有组名、口号、小组公约及职责分工。

    自愿组合:根据学生的自主申报,由班干部将学生分成两部分:A为小老师,B为小学生。由每组的3个小学生去分别选择1个小老师。这需要由班干部在试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一般要经过3个月才能磨合。

    教师参谋:当班干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小干部们必要的帮助,有时还可以提供多种选择,让班干部们自己决定。即使有点小问题也没关系,总比教师包办代替强。但教师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前三个月内,每周都要对小老师进行引导与培训。

    AB互助:三人行,必有我师。‚小老师‛自己答对问题,可为小组挣4颗星;‚小老师‛帮助‚小学生‛完成任务,‚小学生‛答对问

    题,可为小组挣6颗星;‚小学生‛帮助‚小老师‛答对问题3次,可晋升为‚小老师‛。得不得星,得多少星,由学生自主评价。

    积淀习惯:一方面,在小组合作及组际合作中不断强化目标定向、组织、交流、记录、汇报、评价、教师指导、收集处理信息习惯等,保障互助学习的有效实现;另一方面,强化把方法运用于学习的实践活动,形成经验(学习习惯),不断完善认知图式,在合作学习中善于用已有的图式去解决问题。

    自主评价:由学生对同伴的学习表现给予自主评价加星,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斤斤计较,不必对加分的科学性太较真;每节课的第一名,不管得多少星,在当天的小结中,进行模糊评价,只计一分,放入小组成长记录袋里。学生个体得星,放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得星,记录孩子的成长经历。

    日清月结:由班干部将每节课的得分当天累计并公布;将每周的得分小计,评出六人小组周冠亚季军;将每月的得分总计,评出自然组(班级的自然组,一般有2-3个学习小组)月冠亚季军,以加强组际合作。每期评出半年冠亚季军,每学年评出年冠亚季军。还要从多角度评奖:如进步奖、发言人奖、小老师奖、优秀学生奖、课星、周星、月星等。

    及时奖励:对获得冠亚季军六人小组或自然组,根据与学生、家长商定的奖励公约,及时兑现。比如教师、家长带着获奖组成员一起野炊、郊游、娱乐、聚餐、爬山、下厨……

    全息覆盖:校内,课内课外全覆盖,有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是小老

    师,在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小学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校外,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全覆盖,才能形成整体合力。

    在师生学习共同体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相互沟通,了解需求;相互约定,达成共识;相互督促,保证落实;相互协商,共克难关;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原则,努力达到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创造。当教育适合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伟大创造。

    三、遵循学科规律,探索‚四度‛特色小课堂

    所谓‚四度‛,即课堂的情趣度、自主度、参与度、有效度。四个度,是有效课堂这个有机体不可割裂的四个方面。

    1.提高学习情趣度——感受回家,和谐民主,共同成功 感受回家:课堂如开车一样,去时总觉得很远,很模糊,回时就轻松、自如、惬意!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像是回家一样:(1)目标明确;(2)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时管用,学生知道怎么学。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愿学,学习热情高;乐学,学习氛围浓;善学,学习习惯好。比如语文的‚温故知新‛、‚阅读练兵场‛、‚轻松写话吧‛,综合实践的‚尝试钉扣总动员‛、‚拜师学艺认真看‛、‚钉扣PK我最棒‛;品德的‚求助对象我认识‛‚求助电话我知道‛‚求助电话我学打‛。

    和谐民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充满情趣的灵动课堂保证。叶圣陶先生的六解放至今仍闪着光芒,‚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

    童的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大胆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课堂成为充满情趣的地方。每到精彩处,老师都会给出色的小组奖励,于是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事实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打破界限,学习共同体才得以自然形成,学生才能大胆地自由地交流、学习,课堂才能实现‚真灵动‛;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励,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后续学习充满信心。

    共同成功:面对全班学生,如何因材施教?有人总结‚抓两头带中间‛,两头悬殊那么大,如何抓?一般情况是,教师的教学都是指向中等水平学生的。这虽然关注了学生中的多数,可是,学习优秀者就会因内容之‚浅‛而失去兴趣,学习较差者就会因为内容较‚深‛而不知所云。于是,这两部分人学习的兴趣就会日趋减退。在六人小组内,学习优秀者要当小老师教会‚小学生‛,优秀者在思考怎样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落后的‚小学生‛在‚小老师‛的帮助下也会迅速地赶上来。有时‚小学生‛还会教‚小老师‛。大家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2.提高学习自主度——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学以致用、巧妙引导。

    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学习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充分尊重学情,以学定教,让小组内已会的学生来

    教不会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实践、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学生都不会的共同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启发。

    学以致用,巧妙引导:围绕本课教学重点,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进,并进行当堂训练,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不管是袁老师‚四读‛学法的由扶到放,到写法的迁移,还是张老师的示范打电话到学生模拟学打电话,以及王老师的拜师学艺到学生钉扣PK,都足以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学以致用,互助成长。又如六年级《回家》,学习作者为表达‚不仅爱小家,而且爱大家‛的情感,在许多回家场景中选择5次回家片断来描写。并将片断描写的方法迁移到如《腊八粥》、《搬家》等课文学习,最后学习用片断描写的方法写一篇短文。3.提高全程参与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 全员参与。我们欣喜地看到:‚小老师‛的A号会很快完成自学要求,主动去督促、帮助、检查‚小学生‛B号,并鼓励B号主动发言。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小学生‛的也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不懂的会及时、主动地向A号询求帮助,甚至想方设法向其它组、向老师求助。我们更欣喜地看到:B号有时还会帮助A号……因为同学们知道。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为本组争光,一个人的懈怠,都会为本组抹黑。

    全程参与:小组活动,我们看到是的小组长有序地组织,发言人轮流谈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看法,记录人快速地记关键词句,并汇报小组总的意见,A努力帮助B,希望B能代表小组发言,B也在A的帮助下努力学习,希望能为小组争光。全班交流,我们看到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多元共存。

    深度参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当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仍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纵深方向推进。比如,邱娟老师执教《我们爱祖国》,当问学生‚祖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祖国就是中国‛,老师点拨‚如果一个美国孩子坐在我们教室里,他该如何回答呢?‛‚祖国就是美国,不,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中国人说祖国是中国,美国人说祖国是美国,‚自己的国家‛是对前两种说法的概括。另一方面,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利用过得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外界影响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即通常据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学生的横向拓展也应予肯定与鼓励,这同样是学生深度参与的表现。4.提高学习有效度——学什么、怎样学、一课一得

    学什么: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各学科教学要做到课时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选择恰当。从学什么的角度提出‚三不学‛、‚三学‛。‚三不学‛:学了无用的不学,已经会了的不学,怎么也学不会的不学。‚三学‛:课程目标规定的要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有独当之任的要学,不会的要学。

    怎样学:教学环节紧扣目标,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合理,遵循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中儿童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学;学生

    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的,就用AB互助的方式学;学生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给予启发、指导、讲解。

    一课一得:课堂教学不能贪多求全,应力求一课一得,一得为主,多得为辅,得得相连。‚得‛ 相当于‚老树上长新芽‛,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将新知同化于已有的图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鼓励优帮差,差推优,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共同进步,让学科知识、能力、情感得到有效发展。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生活。生活的课堂,不应局限于教材,必须联系生活,学习文本知识,不是就知识论知识,而是把文字还原为生括,再现文字背后的生活原景,从中体会、感悟生活。‚事事洞明皆学问‛,留心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从生活纷繁的人与事中去感悟生活的真谛。教室的小课堂,必须联系学校的中课堂、社会的大课堂,才能成为生活的合力课堂。

    四、课改的收获,师生同发展

    伴随着课程改革,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

    1.学生成长。学生是课改的最大受益者。学校实施‚345‛德育工程、开展‚1557‛读书活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学竞赛活动以及两台多队的课程辅助活动,成全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学生获国家级奖566人次,获市级奖2937人次,获区级奖2311人次。其中

    获科技部发明创新奖1人,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获重庆市一等奖5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3人。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常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2.教师成功: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提高了专业素养。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写教学随笔,坚持写教育教学论文,有247篇论文在CN、ISSN刊物上发表,获区级以上奖的论文1372篇。教师参加各级赛课,获国家级奖5人次,获重庆市级奖16人次,为西南课改中心天网录课103节。现有重庆市特级教师1名,重庆市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15名;有中学高级教师4名,小学高级教师42名。

    3.学校发展。过去的薄弱学校成为现在的窗口学校。我校先后荣获‚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消防教育示范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校‛等国家和市级奖励36次,区级奖励92次。重庆电视台‚身边的好学校‛专题报道了我校,《西部开发报》以《探营‚五个校园‛建设的西城模式》,《江津日报》以《解密‚西城速度‛》,报道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轨迹。

    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我们永远不能懈怠!

    第四篇:日照一中师生成长共同体

    日照一中师生成长共同体 德育模式实验研究课题

    ——如何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总结

    课题负责人:王宗庆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点压力,让他们自己去承担;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打造了八大活动平台,让“行为自律、活动自主、管理自治、生活自强”成为莘莘学子的行动纲领。

    【自主管理】

    该班有八个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每天早上,学生礼仪队在教室大门口,把最美的微笑和亲切的问候带给全班师生;学生自律委员会干部,认真负责地检查学生出勤和仪容仪表规范情况。课间,“环保卫士”在教室里督查,禁止乱丢垃圾、提示大家保护花草树木,确保环境卫生。从班级管理到日常行为习惯,从学习秩序到课间纪律,从环境卫生到教学设备管理,都由学生自己管自己,展示着该班学生“我选择,我承担,我发展,我奋进”的自主自律精神风貌。

    【班级文化】

    走进学班的每个学生,你都会发现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牌、口号和班训。“创特色班级,树优良班风”,全班近60个学生都开展了创特色活动。各班定期举行辩论会、晨会课、班团主题活动课,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自我教育。全班开展以“十大常规”(班风、两操即广播操眼保健操、大课间、课堂常规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班级考核,培养同学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变他律为自律。而“班级文化建设大赛”,则激发了学生爱班级、爱同学、爱老师、爱学班的一片赤诚,温馨而富有个性的教室,展现了学生多彩的生活、丰富的心灵世界,也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爱心行动】

    有一支青年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休息日到社区街道、养老院、市新世纪广场等地,开展爱心宣传、便民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问题生,“关爱就在身边”,学班有一个“三加一”帮扶模式,即一个贫困生有一位责任导师、一个优秀学生、一个德育管理干事来共同参与帮扶转化工作。

    【文体活动及社团联盟】

    “五四”青年节、“英语节”、“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生展示才艺、增强体质、增加知识、提高国际理解的重要途径。“班园之星”,莘莘学子一展青春风采;“圣诞英语文化周” 多彩的节目,使每个班级、班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了浓郁的“异国”情调;丰富的社团文化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班园班级歌咏比赛、班级篮球赛、足球联赛、国学经典诵读、作文赛等学生自行组织的赛事,更是搞得红红火火。

    【健康促进与同伴交友】

    为帮助学子排解成长中遭遇的困惑,班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定期对学生进行预防心理问题辅导,并首批成为成都市心理健康示范班,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关心他人、面对各种压力,怎样去挑战人生。今年9月,开展“同伴交友”活动,对首批10名自愿者进行培训。“阳光驿站”心理辅导室指导学生开展同伴心理咨询的好处在于同龄人之间的共同点多,所以同伴榜样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彼此的帮助更能被接受。

    【学生自治管理 】

    首先是组织领导,科学分工,每学期结束班委,课代表等要述职,然后民主评议,选出优秀班委,三好等,新学期开始 1 班委会重新组成,通过竞职演说上岗,选出班长。卫生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学习委员的职务,选出各学科代表,选出四个学习组组长,召开班委,课代表组长会议,使其明确职责,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其次是班规班法贯穿全过程,从一日常规入手。周一到周五每天有一名值日班委负责当天班级管理工作,值日班委,从每天到校开门,多错卫生,学习,做操等等,到下午放学关灯,锁门,事无巨细,都的过问。

    并认真详实填写班级日志,及时反馈班级的信息,班主任和值日班委及时处理班级中违规违纪的事情。提高班干部工作能力,通过以上这种刻意创造的“民主”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强化了学生当主人的欲望,使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自治能力。

    学生自治使学校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自己选举各类学生干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的活动。如开展了主题系列班会《向他人说句心理话》、自行设计班徽、班棋及谱写班歌等等。既锻炼了学生,有可使学生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五篇:全县现场会发言稿

    预案---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写好教学预案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然而,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高,学科结构不配套,一人带多学科的现象大有人在,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初小和教学点的老师,他们承担的工作任务重,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生的安全及其它教学活动。虽然教了几十年书,写了几十年教案,但如何写好一份教案,精心设计科学方法,找准更有效地教学模式,挖掘适用的教学资源,既无精力,又无时间。一般写出来的教案教法陈旧,模式单一,资源缺乏,难以提高课效。甚至有人抄老教案,几十年不变。鉴于此,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县教研室审时度势,组织全县学科骨干教师编写了这套适合罗田使用的新预案,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彰显了新的教学理念,凸显了有效地教学方法,汇聚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它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小学教师的心田;它是一把“金钥匙”,打开高效课堂之门。

    一、走近预案——带来无限惊喜

    第一次走近预案,让我们有太多的惊喜和期盼。当翻开第一页教案时,我们竟有莫名的激动,那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字沁透心脾。今秋,我校通过“周四论坛日”等校本研训活动,积极研究新预案的科学使用。在应用当中,教师一致认为:这套预案,亮点多多。

    一是:预案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尤其对刚上岗的教师特别有指导价值。

    二是:这套预案的制订,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书写中解放出来,减轻了教师备课时的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钻研教材、关注学生。

    三是:预案准确把握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效突破了重点,破解了难点,便于教学,让教者如鱼得水。对于新教师来说,预案是一座“风向标”,是一盏“指明灯”,我们学校的五位新教师正是在使用预案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开学不到两个月,他们就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就期中考试而言,有四位教师教学成绩获全片第一。

    四是:预案体现了各学科特点,寓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其中凸显了情境教学法、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等先进教学理念,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是:预案中的课型设计、表格设计清晰,可操作性强,反思栏,策略调整栏等比较切合实际,既便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出预设,又便于课后反思总结,为提高课效夯实了基础。

    六是:预案贴近教学实际,大量采用本土资源、人文资源、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解决了教师过去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生的困惑。

    二、走进预案——呈现无限精彩

    人云:思考永远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走进一篇预案,假如没有自己的解读,一味地迷信预案,无异于画地为牢,这样的教者永远也无法施展个性的魅力,如何正确、灵活地使用好预案呢?如何又不被预案所束缚呢?开学初,我校在叶军营校长亲自督促下,教导处、教研组和该预案使用者对预案进行了认真研讨,一致认为:教者课堂上要有所创新,既要遵循预案,以预案为蓝本,又要根据教学实际随时修改预案,使用预案,使课堂呈现无限精彩。

    1、要有质疑精神

    思,疑之始。教者要做到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去粗取精,策略调整,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可见,预案要活用,它并不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指挥棒。我校一年级数学汪洁老师在教学“9+几”时,将预案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对我校一年级学生学情不太适应)调整为“复习旧知、感知旧知”,为新课作铺垫,再复习“10加任何一个数”等于“十几”等习题演练,让学生感受到“10加几”好算在哪里,为后面用“凑十法”进行新课运算再“垫一口砖”,使学生踏上“9+几”这个台阶就感觉轻松、愉快,学生“拾阶而上”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对文本要有自己的解读

    预案的观点只是代表编者的看法,并不是预定的标准答案,它永远无法代替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认识,教者要通过反复深入的研读弄懂,如果文本还没有读懂,就将预案上的有关材

    料一股脑儿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不负责任的。当学生在科学课上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教者就哑口无言,所以尤其科学课的教师功夫在课外,开动脑筋对学生回答的信息筛选取舍,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教者在授课的时候,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感受,当学生的看法和预案提供的答案相左时,教者应当创造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我校三年级叶爱华老师在教学第九课《夜书所见》的开课时,采用预案“一年有四季,那么在什么样的季节出远门,最容易促使你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还是…)(阳光三月,夏日炎炎,秋风萧萧,寒冬腊月)为什么?说说寻找到了哪些秋天的足迹;有什么特别感受?包括你听到的、闻到的、看到的、摸到的、收藏到的都可以说一说,教者把这个问题反复念了三遍,等了近六分钟,教室里不仅鸦雀无声,学生们也似乎无精打采和不耐烦,后来,教者把这个问题及时调整:由字词入手,理解词意,反追词的意境,迅速让学生进入当天的学习意境,从孩子的脸上迅速感觉到他们当天的学习是快乐的。

    三、走出预案——挖掘无限潜力

    使用预案就像孩子学走路,如果总是依靠别人的搀扶,恐怕很难达到独立行走的目的,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中,教者最后必须走出预案,冷静地审视它,去挖掘其中的巨大潜力,寻找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走出来之后,就发现了一些困惑:

    ①低年级语文合作交流过程过频,在单位时间内难于组织教学。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不明确学习任务,小组长组织能力差,因此难达到理想效果。

    ②有些课时容量偏大,农村学生基础偏差,难以适用。

    ③某些提问的坡度、难度拔高。

    虽然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那样的困惑,但这都是正常的,每一项改革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新问题,只有迎难而上,在摸索中前进,才会有光明的道路。这套预案由无限的潜力可供挖掘,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探索,精心实施,不断补充、完善,不断改进、革新,就会焕发出璀璨的光芒和神奇的色彩。下面是我校在使用预案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建议:

    ①课堂小练笔,小练习题有的有,有的无,应丰富多彩地多编一些。

    ②科学教材使用人教版,不再使用苏教版。

    ③根据农村小学和县直小学生源素质的差距,同一篇课文同时编写A、B预案,供选择使用。

    ④课文课后反思较多,建议以单元反馈小结为主。

    ⑤板书设计留空白,让教者根据自己的策略调整后灵活板书,策略调整栏过窄,稍加宽加大。

    以上几点希望给下次再版,提供一点可行的建议。

    总之,预案的准备一切是为教学服务,只有我们教者在正确使用、灵活使用预案的同时,要依据各学校、各学生、各教学资源的实际,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增减,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曲径通幽”的教学功效。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预案使用者都能科学的使用预案,用好预案,让每一节课都能上出自己的特点,使得每节课堂丰富多彩而生动。



    推荐阅读:
    师生共同体现场会发言稿
    “十个一”工作总结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国家儿童乳牙龋综合干预试点工作方案[★]
    加强支部自身建设
    上一篇:“十个一”工作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