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职转正 文学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合集)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花无言 时间:2024-05-22 21:41:22

    第一篇:《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桥》是部编版新教材六上语文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实话说,这篇小小说,能先后入选人教版和部编版语文教材,确实有充分的理由。因为这篇文章不仅能让孩子们从老支书的精神品质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更能让孩子们学会许多表达的方法。

    按照我曾经教学这一课的惯例,课文众多的语用训练点,诸如感受小小说的特点啦,体会悬念设置的妙处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啦,找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反复研读赏析啦,补充课文的留白之处啦……我都是要抓一抓的。

    可是,新教材背景之下,新课程理念之下,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的教学,真的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吗?

    我看不一定!

    第一,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是一定的;第二,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第三,有些教学内容,孩子们在过去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充分学习过了,是有着深刻感受和理解的,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啰嗦“炒现饭”。

    因此,删繁就简,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最迫切需要训练的语用点来组织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才是当下我教学这篇课文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 “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读,并初步理解“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找出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推进故事情节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并进行拓展阅读和课堂练笔。

    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环节也就清晰了。

    我采用了五步教学法:

    一、直接导入,简介小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再读课文,聚焦“洪水”。

    四、延伸阅读,体会作用。

    五、课堂练笔,深化认识。

    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我的设计意图都很明确的:

    第一环节:之所以设计“简介小说”内容,是因为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老师的直接介绍,会让孩子们对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好这一单元,落实本单元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目标——“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作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故事情节,从感情上对老支书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第三环节:聚焦“洪水”,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其中的每一步骤,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对于环境描写作用有深刻的体会。

    精挑细选的词语“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都是描写洪水的。

    在词语前边加上“洪水”二字反复品读,能让孩子们感受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划线,批注感受。是为了让孩子们深入文本,揣摩品味语言。

    交流展示,抓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抓作者简洁表达的语言特色,反复多次多形式比较、朗读品味,是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机,气氛的紧张。把所有描写洪水的句子集中在一块儿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把课文中写洪水,写桥的句子删除,让孩子们比较读,是为了让孩子们从整体上感受环境描写对于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

    第四环节:延伸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中的《交接》一文,是举一反三,引导孩子们加深对环境描写在小说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第五环节:课堂练笔,精心选择的练笔材料,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环境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有这样思路清晰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进行得还算顺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还不错。

    看看孩子们的课堂练笔吧,有些同学写得还是比较出彩的。

    当然,这节课也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例如,检查预习环节,还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不需要个个字词面面俱到地读。学生认读不到位的,就作重点指导。

    还有,对于课文中七八处描写洪水的句子,也可以整体出示,并且可以让孩子们找出《交接》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品读,然后引导孩子们体会出《桥》这一课环境描写作者之所以用这样简洁的语言,这样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的妙处。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节课可取之处在于简化了教学目标,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教学要求,对于孩子们品味咂摸语言,学习表达还是有实效的。

    期待,更深入的教学研究,更高效的课堂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向语文学习的佳境。

    继续研究,实践,加上反思吧。

    第二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3、通过比较,了解作者结尾布局之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视频,让学生谈感受。

    要读懂一篇课文,我们往往可以从视频入手。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然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像倒 没腿 似的 狂奔而来

    奔上木桥 指名读,正音

    出示: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山洪)读着这些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洪水? 出示: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老汉)文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

    (板书 人们

    小伙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参考板书来说说(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起因 经过 结果)

    预设:写了在山洪暴发的黎明,老支书组织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支书牺牲了。

    【四】、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恐慌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山洪暴发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在旁边写写感受。

    1、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关注夸张!指导朗读。)(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关注比喻,关注好词!指导朗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关注拟人,指导朗读)

    跳舞本来是一个很美好的词,可在这里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让你感受到的是洪水的什么?(疯狂 肆无忌惮)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关注拟人,指导朗读)

    2、同样是描写洪水的来势凶猛,作者却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夸张,比喻、拟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洪水描写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势。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读这些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3、面对肆虐的洪水,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1)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群人?

    (2)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你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群人?(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你还看到了怎样的一群人? 随机板书: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这些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神态)让我们看到了面对肆虐的洪水,人们是如此的——(惊慌失措)场面的如此的——(混乱无序)板书两个词语

    4、是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南面没有路,东面、西面也没有路了,只有出示: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只有通过这座木桥,才有——(生的希望)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师板书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你拥我挤地向那木桥拥去。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疯了似的向那木桥拥去。

    同学们,这样的一群人,涌向那座窄窄的木桥,会发生怎样的事? 有一个人,他早就站在木桥前,但他却没有忙于逃命,没有惊慌,他是就是我们的老支书,一位共产党员。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走近老汉,感受老汉“如山的形象”

    1、请大家读读7——13自然段中课文描写老汉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相关句子边上批注

    预设:木桥前……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心系群众 忠于职守)师:怪不得他受到全村人的——拥戴

    老汉清瘦的……他像一座山。(沉着,镇定)板书 山

    师:在山洪暴发之时,在人们忙于逃命之时,老汉却临危不乱、镇定如山,屹立在洪水之中,屹立在危难之中,一起读这段话。此时的他没有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呢?让我们走入老汉的内心,拿起笔,写出他的心声

    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先人后己)是啊,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具有的先进思想,怪不得——他受全村人……..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三个叹号,句子简短)突出情况之危机,老汉的坚定果断(请生读)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面对乱哄哄的人们,老汉坚定果断,先人后己,他那高尚的品质,他那高大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就像是——一座山!一座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指导朗读)

    乱哄哄的人们安静了,你拥我挤的脚步停下了。全村一百多号人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那么,人们安全撤离了吗,结果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教后反思:对于《桥》一课的教学设计,我想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培养语感;利用互相交流,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通过多种形式,以求达到意义的最终建构,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行为艺术,不管课前如何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但是课后遗憾依然无法避免。这堂课亦是如此。比如有些找句子的的环节设计,在这堂课中对学困生来说,还有些吃力;在指导学习中,我觉得对本文内容的深度和语言的广度,还没有进一步挖掘出来。另外,在整堂课的设计上,原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一写自己对桥的思考,由于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没能完成这一环节,只是布置了课后作业,现在想来,这样的作业可操作性并不强。因此,我深知教师必须要更新知识甚至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多摸索、多探讨,不断的去充实自己,再加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因此以后要从这些方面改进:

    一、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注意让学生充分的读。

    三、注意文本朗读的指导。

    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打造高效课堂。

    第三篇:桥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

    2、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桥是艺术,《赵州桥》的雄伟让我们惊叹不已。桥是跨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桥,还是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了解又一个关于桥的故事。

    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祭、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扣准题眼,埋下情感伏笔。

    1、文章的题目叫做《桥》,可老师发现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请看这一句(课件出示):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问: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很窄)

    问:想象一下,窄到怎样的程度呢?(窄到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师追问:假如一百个人要过桥该怎么走?(排成一队,一个一个走)是啊,只能这样,因为桥太窄了。这座窄窄的木桥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可是就在这一天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木桥了,你从这句话的哪个词感觉到了?(只有)是的,洪水把人们逼得无路可走了,只有这座木桥了,让我们有读来强调它的重要性。(齐读)

    关键时刻,这座窄窄的木桥承载着不仅仅是全村人的生命,还有狂奔而来的——洪水(生接)

    [设计意图:桥是文章的题眼,是串穿全文的一条暗线,因为桥窄,因为情况危急,因为逃生之路的唯一,所以老汉的沉着、冷静、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等品质才得以彰显。文章直击桥的文字甚少,所以在课伊始就要点击情感的薄发点,想象品悟桥的重要性,为品味老汉的品质奠下情感基调。]

    二、品读想象,感受洪水肆虐。

    是的,这是怎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用“

    ”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并大声地读出来。

    A、交流、汇总(学生说,老师汇总)如下: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追问: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这样的雨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滂沱大雨等)

    在这里如果换上这些词,好吗?(生畅言或不言)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共有591个字,却有27个自然段,字字铿锵,句句有力)

    预设:不好,第一因为这些词不能独立成句。第二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就是大量使用“短句、短段描写”运用短句短段描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渲染情境。而这句要渲染的是什么情境呢?(雨下得很大)仿写句子: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二胡拉的这首曲子太忧伤了。如

    ,如

    。他们俩真亲,如

    ,如

    。你写得真美,如

    ,如

    。花开的真艳,像

    ,像

    。车跑处真快,像

    ,像

    。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要求:

    第一组读:黎明的时候 第一、二组读:雨突然大了

    第一、二、三组齐读:像像泼。全班齐读:像倒。再来一遍:

    过渡:这样的雨下久了就成了山洪爆发。学习第二句:(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师:同学们,从修辞手法来讲,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这没有缰绳的野马给大家的感觉是什么?(狂野、牵不住)那受惊的野马呢?(更可怕)那一群受惊的野马呢?(势不可当了)用你们的读来告诉老师。

    师引读:

    山洪咆哮着,像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像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出来,势不可挡。师接着说:“这猛兽般的洪水越来越狂野了,请大家再读3-6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拟人词用红色表示)(同桌可以讨论)都是拟人句。(因为都带有人的动作)

    可老师怎么觉得这何止像人的动作或神情,更象是

    。(野兽、魔鬼、死神等)

    请你挑选一句来有感情地读读(1、2、3、4、5、6轮读)读第3句:师接:这是魔鬼在跳舞

    读第4句:师接:这是魔鬼凶恶的笑声。

    读第5句:师接:这是野兽肆无忌惮地伸长舌头。】 读第6句:师接:这是野兽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观看洪水录像,配乐齐读

    (带上你新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设计意图:洪水是文本的一个主要背景,是彰显老汉品质的重要依托。我将通过多种渠道以情激情,叩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感受洪水的肆虐狂野、势不可当,为领悟老汉的品质积蓄能量,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品悟作者写法之精妙。]

    5、小结:一场可怕的灾难即将来临,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在危急关头,是谁出来力挽狂澜?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更多的精彩和感动下节课再来感受。

    板书设计:

    16、桥

    老汉

    洪水

    人们 ?

    大、猛

    《桥》教学反思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做到:

    一、巧妙呈现,让词语教学“有味”。

    好的词语教学在考虑音形义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词的意象、意味、意韵,考虑到词语拓展、运用,考虑到词语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不会单一单调,才更有“语文味”。所以,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有机整合,多形式呈现,以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出示三组词语:咆哮、狂奔而来、狞笑、放肆、势不可挡;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清瘦、像座山、像豹子。在指导学生掌握音形基础上,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语分成三组。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透过词语想象当时洪水的凶险画面和人物的形象。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三个场景连起来,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运用想象把词语转化成画面,让学生想象词语蕴涵的意象,有了质感的画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把词语教学和概括课文内容整合起来,为品读课文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让词语教学更有语文味。

    二、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之后,我播放了洪灾视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用视频播放洪灾正好与文本内容更为接近,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埋下了伏笔。

    第四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听过这首歌吗?它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汉,可是课题却是——《桥》,(板课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本文分为四部分,怎样分?

    三、感悟文中表达的一大特色,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

    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学生自主读文,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句话,读后请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大、猛、狂、急)

    4、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1)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2)“跳舞”这个词多美啊!可是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分明感觉不到美,而是感到(害怕、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简直就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

    (3)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狞笑”的意思就是凶恶的笑。(4)“舔”和“爬”给你怎样的感觉?(可怕、恐怖、令人心惊胆寒)(5)用美好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6)哪一个句子是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该怎样读这句话?

    (6)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这也是另一种表达特色。

    四、学习第一部分 人们在洪水前的表现的段落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七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自由读。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1、学生交流:(惊慌、疯了、恐惧、秩序很乱、求生的欲望强)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踩死、淹死的人更多)(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3、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 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下节课再讲。

    第五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4、感受洪水的肆虐,初步感知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年夏季,是一年当中雨水最多的季节,连续的暴雨往往会引发山洪暴发,现在老师就带你走近山洪。(播放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可是在危急关头在危难时刻总有一种力量在坚守,今天我们就让认识一位屹立在山洪中的老汉,学习课文《桥》。(板书课题)

    二、设疑自探

    1、看到这样一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选取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自探提示:

    (1)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新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语和句子,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和理解。

    3、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自学

    三、解疑合探

    请把理解困难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小组讨论先检查读文。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1)、指小组读文,相机板书生字。指其他小组评价。这些词读的特别好(屏幕出示)。理解意思。适机拓展。

    (2)、小组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语言简洁。引导其他小组评价补充。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写作顺序:故事发生

    故事发展

    故事高潮

    故事结局

    (3)、交流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洪水的凶猛可怕。指小组说明感受合理理解,其他组评价补充。

    品读:像泼。像倒。

    A像泼、像倒,顺序能颠倒吗?

    一个泼字,让你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你为什么读倒,让你想到了哪个四字成语?

    开火车读。雨越下越大,你来读读。(师点评:雨还欠大,有点大了,越来越大了,就是这样的大雨„„)

    B像泼、像倒,仅仅四个字却独立成两句,简短的句式很好的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品读:第二段

    想象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可能会看到哪些可怕的景象,听到哪些可怕的声音?

    我们听到的是洪水的(咆哮),看到的是洪水从山谷里(逛奔而来),我们感受到的是洪水的(势不可当)。

    带着感情读文。洪水来势凶猛,不可抵挡,女同学读。

    它想吞没一切,践踏一切,男同学读。

    山洪所到之处,万物尽被摧毁,全班读。

    文中将洪水比作(野马),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洪水的(凶猛、可怕)。

    跳舞

    跳舞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快乐,优美),而这是怎样的舞呢?

    师引读:这是一支 的舞。读。

    这舞会把人们逼向(死亡),这是死亡之舞呀。

    人们

    A想象一下,人们当时是怎样的?

    B把你的恐惧不安送到句子中去读。

    让我们一起把村民们这种慌乱的情景读出来吧。

    C人们慌乱也从侧面烘托出了洪水的。

    师引读1-3段:

    洪水如猛兽般张开了血盆大口,要把自然界的一切吞没,黎明的时候——

    山洪咆哮着——

    村庄惊醒了——

    交流作者的写作特点

    作者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采用短句、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式。交流桥的重要作用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洪水,东面、西面没有路。怎么办?北面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它承载着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真是一座 生命

    桥!

    初步感知老汉,为下节课铺垫。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在危急关头,在桥边,在洪水中,毅然决然的站着一位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就是

    村支书

    。为什么这位村支书会受到全村人的拥戴?我们下节课在具体感知。

    四、质疑再探 学习完本节课,你还有哪些问题想要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对于第二课时的内容直接告知学生下节课研究。

    五、拓展运用

    1、生编题自测,根据字词编写。

    2、师出题,试着学习课文中作者描写大雨和洪水的手法,仿写一件事物。



    推荐阅读: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合集)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时练及答案 12古诗三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五篇范例)
    影片《开工第一课》观看感悟收获范例[5篇范例]
    广告发布业务协议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