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策划书 300字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浅谈金融危机对沿江开发的调研分析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心旷神怡 时间:2024-06-01 18:47:18

    第一篇:浅谈金融危机对沿江开发的调研分析

    美国金融风暴已经蔓延到了全球,其影响的深度和范围也越来越大,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沿江开发区域不少企业由于及早转型、稳步发展、及时调整、规避风险,因此受到的影响不大,开发区、大桥镇总体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区镇经济外向度和产品国际依存度较高,部分企业出现出口萎缩、投资放缓以及资金困难,对当前沿江开

    发加速发展的形势还是形成了一定影响。结合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在对区镇相关企业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人对这一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思考。

    一、金融危机对区镇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对区镇经济发展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区镇实体经济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减缓明显,对区镇部分企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造船行业和轻工外贸。首先,钢铁行业深受冲击。由于国际钢材需求和国内房市、车市及项目建设用钢量的急剧下滑,国内钢铁产品有价无市、钢厂集体减产、钢厂亏损骤增、项目缓建、铁矿石库存不断增加的行情依然维持,虽然大多企业采取了及时刹车、加快出货、停产检修的办法加以规避风险,但后续订单已明显减少,明年外销形势不够明朗,个别企业出现停产。二是造船行业面临冲击。由于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运力需求下降和国际船东资金困难,区镇几个造船企业虽然没有发生弃船案例,但已经出现船东拖付资金、延迟开工、资金回笼放慢、后续订单无法履行、订单明显不足的情况,一些船舶配套企业也随之出现订单萎缩。三是轻工外贸企业普受冲击。金融危机对大桥镇的外贸出口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大桥镇的兴都玻璃、昌盛工艺、永生皮具等企业产量下滑、效益下降。往年月产1000万元左右,目前订单明显缩水,下半年月产值只在400万元左右徘徊,企业已无利可图,前期承接的个别大订单甚至出现严重亏损。

    其次,是对区镇招商引资的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世界流动性减少,投资主体出现资金短缺,投资收缩放缓已经成为投资主流,当前招商引资的难度逐步加大,特别是外资保持了一种谨慎观望的态度,外资项目正在成为稀缺资源。目前区镇一些正在洽谈的客商,沟通接触的频率明显减少,有的直接表示项目洽谈暂缓;一些已经决策的落户项目,推进速度开始放慢。特别是正在跟踪的投资30亿元的首钢国际球团项目,因钢铁形势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急转直下;投资5亿元的宝钢还原梅花铁也被束之高阁;正在洽谈的注册3000万美元的香港豪华集团房地产项目随着次贷危机的到来已付之东流;注册1000万美元的卢森堡罗达莱克斯中国高端阀门项目洽谈进程明显放缓;正在跟踪的大众公司汽配项目也停滞不前。可以预见,明年将是招商引资工作最困难的一年。

    第三,是对发展信心的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政府推动发展,往往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基础之上,世界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各国投资者的信心。对于开发区和大桥镇而言,我们有“御寒”的能力,也有“驭寒”的信心,但是我们却无法替企业和客商去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为他们打气鼓劲,尽可能地在政策和服务上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而实际在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扩散中,我们已明显感到各类投资者的信心被逐步摧毁,精神萎靡的氛围正在变得越来越浓,投资者在各方压力下已十分脆弱。特别是在钢铁行业今年下半年开始集体步入寒冬,信心不足已经成为主流,此方面对区镇“四大金刚”产生的影响巨大,同时在面上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经过区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沿江开发已经步入了快车道,我们已经具备了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基础和空间。以大桥镇为例,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形势保持又好又快的总体趋势。截止11月份,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21亿元,销售115亿元,利税8.3亿元,技改投入1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1%、59.2 %、62.2 %和38.1%。实际到帐外资2701.3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040万美元,利用民资20亿元,新增注册资本12.6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24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14个。从数字上看,目前金融危机对大桥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仔细分析当前受到的金融危机冲击,冷静思考我们的发展背景和思路,我们相反感到金融风暴孕育机遇,我们具备着转危为安、转被动为主动的四大有利因素:

    1、中国强劲发展的机遇。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14%。此次美国金融危机至少在两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中国仍然强劲的经济增长率让国外客商看到了希望,大笔外资寻求出路、择机投入首选仍然是中国。特别对于许多美国公司而言,远离美国本土参与中国市场也许是避免其资产缩水的最好方式,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由此可摆脱目前的困境,既可利用国外市场缓解销售压力,也可

    利用外资大力发展自身产业。另一方面,虽然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出口,但危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新的生机。当前人民币贬值已经成为趋势,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此时更加愿意选择价格更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扩大到中国的采购量也就意味着出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因此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中国转化为机遇是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中国这个博大的市场份额

    也是很多投资者不肯舍弃的。

    2、苏中快速崛起的机遇。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珠三角,无论从企业倒闭面和职工失业率,珠三角地区都承受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由于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长三角后来居上已成为定局。而开发区、大桥镇地处苏中版块,在长三角中我们属于后起之秀,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倍受客商关注,机遇无限,一旦经济复苏,我们的区位优势、载体优势、交通优势都将带来无穷的发展机遇。这也是目前投资25亿元的**海螺项目,投资3亿元宝钢金属工业气体项目,在两个集团其他项目暂缓实施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强势推进的原因所在。

    3、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现在,靠过去单纯的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未来都会逐步遇到发展瓶颈,而金融危机的出现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喘息之机。此时,将“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到日程上来,依靠“转型升级”,找到发展的力量,让自身腾飞,推进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这应该成为区镇所有企业接下来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直面危机,在“转型”中不断飞跃,才能力求长足发展。现在我们有些企业放慢了生产投产的进度,有些企业干脆停产检修,有些企业及早出货变现,较好地规避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这是好事。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引导企业乘机加快产业升级,实施技术改造,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到来积极做好准备。

    4、企业整合做大的机遇。从宏观方面来讲,金融危机促使优胜劣汰加快,行业重组兼并必定会风潮再起。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区镇很多企业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平台上,大家都在抓着这一机遇拼命做大做强,希望通过争先发展、壮大规模,力求今后在行业中争得一席之地。原先我们的估计企业的兼并潮会在2024年到2024年左右出现,但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这一时间提前了,这正是我们规模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思考

    在汉语中,“危机”可以解释为危险加机遇。危机百年一遇,机遇也是百年难遇。只要细辨新危机,就会发现新转机。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根主线,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滨江科技城、大江风光带三大功能区建设,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规模扩张与质效提升并重,突出“三个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沿江开发又好又快发展。

    1、以招商选资创新为抓手,加快基地型开发区建设。配套载体功能。2024年新增基础投入10亿元,新拓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2座11万伏变电所、红旗河东江堤加固、大宜路南延段、白沙路西延段、銮江路、西园安置区20万平方米安置房和开发大厦等15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中远码头3号、4号泊位。强化招商选资。强势推进中海造船、海螺水泥、海昌物流等在手项目,重点围绕特钢生产加工、船舶制造及配套件、港口物流、it等主导产业,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占用资源少的项目,力争在旗舰型、基地型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加强与中远集团、中交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入开发建设**港,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全年确保引进千万美元或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完成协议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5亿美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建成投产项目10个。

    2、以推进科技创新为依托,实施创新型开发区建设。落实沿江开发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转化平台、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详规,从滨江科技城和中小企业配套园(大桥工业集中区)中辟出专用区块,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释放诚德、长青博士后工作站集聚效应,加快中海造船、龙川钢管科研配套基地建设,启动沿江高科技研发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和商务会所建设;制定出台鼓励企业集成创新、原始创新、跨越式创新的扶持激励政策,大力引进和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推进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倾斜;组织企业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做好研发成果市场对接,不断健全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以发展方式创新为支撑,突出生态型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投入与分配机制、土地与环保资源调控机制、合力共建责任机制,大力推行以开发区为主体的“一区多园”、“一园多制”的市镇联动开发,把沿江区域作为全市各镇、各部门投资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财产共有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激励和引导各镇、各部门在沿江园区兴建“区中园”、“区中村”、“区中企”,有效突破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遵循生态立区方针,坚持环保第一审批,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大江风光带规划,建成滨江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启动实施二期工程和夹江森林公园建设,有序推进沿江区域点、线、面生态绿化体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上思考,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沿江开发

    沿江开发的战略意义

    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项重大决策。把握当前的良好时机,全面加快我市沿江开发进程,事关南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

    加快沿江开发,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着力点。我市三分之二的人口和基础产业沿江,长江岸线占到全省的近四分之一。当前,全市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沿江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有所提高,行政区划调整的综合效应逐步放大,全市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加快沿江开发,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加快推进实现“两个率先”的步伐。

    加快沿江开发,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城市开放水平的紧迫需要。当前,全球产业与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长三角地区发展进入加速期,资源区域性配置、产业区域性转移、交通体系区域性共建进入新的阶段。这些对我们加快构筑承接国际产业与资本的平台、加强区域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沿江开发,有利于更有效地汇集国际产业与资本,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利于加快构筑参与新一轮发展竞争的新优势。

    加快沿江开发,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我市的对外开放度、城乡差距、南北差距长期制约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不失时机地加快沿江开发,有利于打破阻碍加快发展的瓶颈,解决加快发展的薄弱环节,释放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促进全市整体快速、协调发展。

    沿江开发的战略定位

    我市沿江开发的战略定位是:承接国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展现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带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促进都市圈共同繁荣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沿江开发的总体思路

    沿江开发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全市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第三次发展机遇,一体化推进沿江产业集群培育,一体化推进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沿江综合功能完善,一体化推进沿江景观开发,打造“两带三中心”。

    城市功能带,围绕提升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加快沿江城市化步伐,以沿江城区、新市区为核心,拓展江南、江北两翼城镇建设与功能开发,形成功能分工明确、规模等级合理、空间布局协调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滨江风貌带,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整合沿江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着力凸显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形成融江、城为一体,江南、江北相和谐的风貌带。

    重化工业中心,以推动产业规模化和形成产业链为方向,以产业园、产业带为载体,建设总体实力全国领先、支柱产业优势明显的重化工业中心,成为全省沿江重化工产业带的核心部分。

    高技术产业与研发中心,以高等院校和沿江重点开发区为主要平台,加强对高技术的开发引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沿江的高技术产业与研发中心,成为我省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部分。

    港口经济中心,发挥内河第一大港优势,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联动,发展现代化的港口经济,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发展带动功能的港口经济中心。

    沿江开发的目标进程

    沿江开发的目标进程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4年,即本届政府期满时,沿江开发“两带”出形象、“三中心”上规模,跨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产业国际化、现代化与规模化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型;开发区、工业园区加快扩容,构筑外向型为主导的沿江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确立在全省及整个长三角的产业竞争优势。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功能带与滨江风貌带基本形成。江北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跨江通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江南地区繁荣繁华进一步凸显,城市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取得新突破;以“一城三区”为主体的城市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以滨江形象为重点的城市形象建设加快推进。

    ——区域性综合集散功能显著增强。东西向、南北向功能集散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形成“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集聚与辐射机制,南京成为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经济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的中心城市。

    第二阶段:到2024年,即“十二•五”期末,全市产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城市现代化形象更加突出,综合功能更加完善,实现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富民强市目标,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南、江北一体化发展。

    第三篇:沿江开放开发调研报告

    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开展“大九江”、沿江开放

    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办公室《关于开展‘大九江’建设、沿江开放开发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区化纤工业基地领导高度重视,5月7日-9日安排相关人员对园区的所有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地概况

    区化纤纺织工业基地于2024年底筹建,总规划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集中区13.5平方公里,商贸居住区1.3平方公里,生态走廊5.5平方公里。基地‚依山濒湖‛,拥有8公里鄱湖岸线,水、陆交通便捷。2024年7月,获得省发改委 ‚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批复。根据2024年7月2日国家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精神,基地将主动承接国家化纤纺织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打造‚中部地区差别化纤维基地‛。

    二、发展现状

    1、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园区已建成道路10条,共16247米,在建道路2条,共4260米,‚六纵‛(白鹿大道、维科路、邓桥路、大唐路、广湖路、环湖景观路)、‚六横‛(香积大道、东五路、东三路、洪湖路、海关路、姑塘东路)的路网格局已成型,目前正在进行园区道路绿化、亮化、交通标识、人行道铺装等工程,近期可全面完成。1

    园区现有一座自来水厂,同时区政府已与市水务公司初步达成向园区供水意向,且已完成管网铺设规划;园区现有一座110KV周岭变电站,为满足园区新落户企业供电需求,拟建的110KV姑塘变电站已完成所有报建手续,即将启动建设,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园区日处理8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2万吨)工程和日供天然气60万方的天然气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基地还配套建设了1.3平方公里的集商贸、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湖新城‛,建有12万平米的公租房、学校、医院、公园等生活配套设施,园区企业的各类人才可在此舒适的生活。

    2、工业项目发展情况

    目前,基地共落户工业项目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园区的赛得利化纤、金源(恒生)化纤两个项目现已具有年产20万吨粘胶纤维的产能,2024年实现产值约40亿元。今年赛得利化纤将再上3.5万吨高档粘胶纤维项目;投资102亿元的九江恒生大化纤项目已完成立项、土地报批等工作,项目环评报批、土地平整正在进行,近期可启动建设;另外,投资2亿元的维科针织、投资5.5亿元的大唐化学一期3万吨无水氢氟酸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3.01亿元的维科印染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底建成投产。另外,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拟扩建2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编制,正在办理项目核准有关手续。同时,九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的年产60万吨烧碱项目正在办理项目核准的相关

    手续,完成后将启动建设。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基地将成为配套较为完备的化纤产业特色基地。

    三、发展思路

    基地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集约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省委、省政府沿江开放开发的核心区域,拥有交通便利、生态优越、主导产业突出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地围绕园区内赛得利化纤、九江恒生大化纤等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其上游的基础化工及下游的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无纺布等相关产业企业,形成完善的化纤-纺织-印染-成衣和无纺布下游产业链,打造化纤纺织特色基地,努力实现 ‚十二五‛期末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税收超15亿的奋斗目标。

    (一)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园区。基地产业布局坚持以化纤纺织为主导,机械电子和精细化工为补充。目前,基地内的赛得利化纤、金源(恒生)化纤年产粘胶纤维达20万吨,约占全国粘胶纤维总产量的12%。九江恒生大化纤年产40万吨粘胶纤维、60万吨溶解浆项目建成投产后,基地粘胶纤维年产量将达到60万吨,约占全国差别化纤维产量的四分之一。届时,基地将成为全国差别化纤维的主要产地之一。

    (二)建设在全省有特色的生态园区。基地背倚庐山,濒临鄱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基地整体规划坚持高标准,在规划区内设立生态走廊、姑塘海关度假区等生态景观,园区绿化和美化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基地规划建设的日处理8万吨污

    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2万吨)工程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严格把住环保关,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建设在全市有地位的工业园区。化纤纺织产业是九江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本基地是九江市唯一的化纤纺织产业园区。目前基地内有赛得利化纤、金源(恒生)化纤等化纤产业的龙头企业。2024年5月11日,总投资102亿元的九江恒生大化纤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基地,是我市屈指可数的‚百亿‛重大工业项目之一。

    三、困难与问题

    (一)园区“户口”问题。目前,城东港区尚未被列入省级工业园区,不利于基地对外宣传,同时影响基地申报省级生态工业园以及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等优惠政策,需更高层面上协调解决。

    (二)岸线资源整合问题。基地处于鄱阳湖黄金航道区,拥有岸线8公里,丰水季节可航行5000吨以上船舶,枯水季节也可航行3000吨船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目前,基地有3家企业自建码头,有泊位9个,其中散货码头泊位4个,危化品泊位4个,液体泊位1个。为满足基地发展需要,还需规划新建一些散货和危化品泊位。为此,基地有意对沿湖岸线进行有机整合,使岸线资源效益最大化,需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三)资金问题。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需要

    投入大量资金,全部依靠政府投资,资金缺口较大,影响建设进度,希望有关部门在解决专项建设资金、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用地问题。随着基地承载力的提升,土地问题成为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受用地指标限制,一些落户项目不能落实用地指标;另一方面,基地有很大一部分土地属于耕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落实有困难,影响发展速度。庐山区化纤工业基地作为省‚沿江开发‛和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与质量直接关系以上两大战略的实施,希望省、市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二0一二年五月十九日

    第四篇:对红色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两城区、习水土城、赤水等地,而这些地方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

    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2.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

    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3.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4.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5.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对策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荟萃了当年红军强渡乌江、**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兵逼**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诗上的精华。不完全统计,全市的红色旅游资源现有近100处。为此,要抢抓国家将**列入全国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7个经典景点的机遇,认真做好开发规划,重点抓好以**会议会址为核心,以突破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组合,要在全国叫响““伟大转折,出奇制胜””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要建立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特色旅游商品及其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旅游公路沿线电力、供水、车站、通讯(信)等设施。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3.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一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将其培育成国内外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加强与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合作,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二是打造**—**—仁怀—习水—赤水—泸州红色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打造**—娄山关—习水(土城·太平渡)—仁怀(茅台)—**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四是打造**—瓮安(猴场)—余庆—湄潭—桐梓—**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4.加强培训,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实施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整合高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各级职业院校及旅游相关专业提高办学水平;抓紧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省内外旅游管理和营销优秀人才。三是要对直接从事旅游工作的同志加强培训。四是要推进旅游服务专业化、职业化。

    5.加强宣传力度,拓宽推广渠道。拓宽宣传渠道,除了每年常规的推介外,要抓住每年纪念日前夕开展纪念或庆祝活动的机会,通过邀请记者采访、媒体宣传、举办文艺活动等,推销红色旅游产品。第三,借助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诗词、歌曲等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前段时间在中央一台、贵州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播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杀出绝地》,便是一部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红色经典剧,对宣传**的红色旅游必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沿江开发情况的汇报

    关于沿江开发相关情况的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通知要求,我们对扬中市沿江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了解,现将相关情况向课题领导小组作一汇报。

    一、我市围绕沿江开发所做主要工作随着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和《沿江详细规划》的相继出台,我市紧紧围绕省、市战略部署,强势推进沿江产业带规划建设,加快沿江开发步伐,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发展氛围我市把沿江开发摆上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和镇区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沿江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解决沿江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并将沿江产业带建设作为镇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督促检查。通过媒体,广泛开展对沿江开发的宣传和讨论,并组团赴苏南沿江开发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通过不间断的宣传和学习,掀起了沿江开发的新一轮热潮。

    2、科学制定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实现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长久使用,我市对照《江苏省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岸线利用规划》,结合实际,以促使扬中成为全国最具知名度的工程电器岛和长江经济带人居环境最佳、投资环境最优的乐园为规划目标,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共同参与,科学制定沿江产业带规划纲要。规划布局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近期建设规划。按照近期经济工作目标,以保护为主,划分公用港区、工业港区、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活性岸线,为全线开发做好铺垫;二是远期规划。配合城市总体规划,以生态岸线控制为主,积极发展我市的物流业,远期合理划分产业布局;三是远景规划。按照生态市、水上花园城市的目标,结合沿江堤内1000米控制绿化带,逐步建成28.8平方公里的环岛森林公园,着力保护岸线资源,维护好整岛的生态平衡。

    3、立足协调发展,精心打造产业布局我市沿江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富民强市、率先起飞统揽全局,以加快协调 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为中心任务,实施高起点、高水平、开放式开发。对照《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重点任务分解意见》,我市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沿江产业集群效应。集中区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已形成扬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坝科技集中区、沿江工业集中区、油坊化工工业集中区、沿江环岛风光带和雷公岛旅游度假区“区环相间”的开发格局,把工业集中生产、农业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去年全市累计完成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3.3亿元;集中区新批外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实现自营进出口1900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3072万元。农业结构调整方面:以沿江开发为契机,我市充分发挥沿江地区滩涂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调优结构、调高效益”的沿江整体开发战略,加强沿江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生态水产、特色林果、应时蔬菜和优质畜牧”等沿江特色产业带基本形成,其中,江滩围网养殖项目已发展成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围网养殖基地,并且已由传统的水产养殖过渡为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渔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沿江产业集群方面:近年来,我市按照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提升工业产业层次,沿江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一是以发展“一镇一品”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对基本形成的工程电器产业集群加速培育;二是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的分工合作,实现了产业集群的集约增长;三是以建设专业化经济集中区为推进产业有效积聚的载体和抓手,促进企业有效集群;四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技术渗透,大力推进集群升级。我市的长江电器、江苏华鹏、南自通华、江苏中电等现代化企业已逐步形成具有显著规模效益的新型工业结构体系。4优化政策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我市在在落实上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补充意见,面向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进驻,帮助企业加快发展步伐。2024年,我市共推进项目80余个,签约项目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近1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重工与我市南自通华集团合资项目总投资达6000万美元,日商独资华宇时代通讯设备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均已落户扬中。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我市工业集中区已集聚项目34个,累计总投资18.2亿元。我们相信,只要招商引资得力,政策吸引得力,配套服务得力,企业发展就会欣欣向荣,沿江开发定会蒸蒸日上。

    5、注重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沿江开发在沿江开发中,我市坚持从全省沿江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按照建设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的要求,统筹兼顾,力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2024年,我市努力克服资金难、用地难、拆迁难等问题,全面推进沿江基础设施和其它配套设施建设。120公里环岛江堤公路顺利建成通车,扬中夹江二桥、西来桥工业自备码头建设进展顺利,扬中大道复线、沙家港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规划,泰扬过江通道的论证、规划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沿江和高科技工业集中区道路和基础设施配套已经到位,两座5万吨级自备码头建设项目已获省有关部门批准立项,沿江开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和矛盾我市沿江开发工作虽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对现有的沿江开发规划能否充分发挥岸线效益尚缺乏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无序开发,布局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的新兴大项目落户少,沿江开发的成本偏高,而现时回报收益率偏低;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沿江开发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四是用地瓶颈、资金瓶颈等客观因素制约经济发展。

    三、加快沿江开发的具体举措形势逼人,但更催人奋进。我们将继续把沿江开发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使扬中的沿江开发成为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新热点。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集中区建设,培植沿江开发载体优势。通过实施大投入,努力实现大变样。我们将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资主体,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国资、外资、民资齐上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沿江开发在服从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做到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力争区内各项配套能力尽快上档次、上水平。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培植沿江开发招商优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项目推进。将对现有在建项目明确专人跟踪联系,对重点项目实行市领导分工负责,全力协调项目推进。一手抓对外招商。对在手的重点项目,将加强跟踪,加快推进,确保尽快落户。同时,我们将组织多场招商活动,加强对扬中的宣传推介,吸引更多外资项目落户我市。三是加快设施建设,培植沿江开发基础优势。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沿江开发的前奏曲。今年我市将围绕沿江开发,重点抓好2座5万吨级深水码头和扬中二桥的建设。深水码头总投资1.7亿元,建成后将为我市引进大吞吐量的制造企业创造良好条件。扬中二桥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扬中与苏南的时空距离,从而更直接地接受上海辐射。目前二桥工程量已完成90%,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确保在9月底前竣工。四是加快环境建设,培植沿江开发服务优势。我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视野,依据镇江市81号文件精神,继续认真落实沿江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契机,助推机制创新,使集中区释放更大活力。同时,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更为浓厚的发展氛围。我市沿江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必须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为前提,强势推进沿江开发,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迅猛发展,为全市“两率先、两步走”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对推进沿江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沿江。“优势在沿江,潜力在沿江,希望在沿江,压力也在沿江”,为更好地推进沿江开发工作,我们建议: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加快沿江开发的合力。成立沿江开发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和解决沿江开发中的重大问题,统筹考虑沿江经济带的建设,以利于明确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政策,加大推进力度。其次要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提高沿江开发的水平。沿江开发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资源、有序开发的原则,要站在今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高起点、高水平地规划好沿江开发的总体布局。建议根据扬中市四面环江,深水岸线资源丰富的优势,考虑把扬中作为沿江开发的重点,进行整岛开发。三要创新开发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的管理力度,实现资源有效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布局沿江产业,鼓励环保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四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构筑加快沿江开发的动力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全市沿江开发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符合镇江实际的沿江开发综合配套政策,创新沿江开发的投融资体制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引进各类资本参与沿江开发,形成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



    推荐阅读:
    浅谈金融危机对沿江开发的调研分析
    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600字——追寻人类起源
    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两个至上在岗位论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