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300字作文 检讨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2024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最终5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心旷神怡 时间:2024-06-06 09:54:4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2024年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2024年02月17日

    一、原保险保费收入17222.24亿元,同比增长11.2%

    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481.16亿元,同比增长17.2%;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740.93亿元[1],同比增长7.86%。

    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212.26亿元,同比增长16.53%;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425.14亿元,同比增长5.8%;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23.5亿元,同比增长30.22%;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61.34亿元,同比增长19.46%。

    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58.86亿元,同比增长12.99%;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06.59亿元,同比增长27.43%。

    另外,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3295.49亿元。

    二、赔款和给付支出6212.9亿元,同比增长31.73%

    产险业务赔款3439.14亿元,同比增长22.11%;寿险业务给付2253.13亿元,同比增长49.71%;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411.13亿元,同比增长37.88%;意外险业务赔款109.51亿元,同比增长13.12%。

    三、资金运用余额为76873.41亿元,较年初增长12.15%

    银行存款22640.98亿元,占比29.45%;债券33375.42亿元,占比43.4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7864.82亿元,占比10.23%;其他投资12992.19亿元,占比16.9%。

    四、总资产82886.95亿元,较年初增长12.7%

    产险公司总资产10941.45亿元,较年初增长15.45%;寿险公司总资产68250.07亿元,较年初增长11.9%;再保险公司总资产2103.93亿元,较年初增长14.02%;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190.77亿元,较年初增长29.92%。

    五、净资产8474.65亿元,较年初增长7%。

    六、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2495.34亿元,投资管理资产2167.52亿元。/ 1

    第二篇:2024年1月全国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2024年1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一、原保险保费收入6851.92亿元,同比下降19.89% 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251.50亿元,同比增长20.79%;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600.41亿元[1],同比下降25.50%。

    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45.47亿元,同比增长17.63%;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078.75亿元,同比下降25.98%;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32.34亿元,同比下降16.97%;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37亿元,同比增长24.04%。

    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9.52亿元,同比增长11.10%;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7.24亿元,同比增长51.79%。另外,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1943.23亿元,同比增长94.94%。

    二、风险保障金额504.01万亿元,保单件数22.64亿件

    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04.01万亿元。其中,产险公司保险金额423.93万亿元;人身险公司本年累计新增保险金额80.08万亿元。

    从险种看,车险保额20.07万亿元;责任险保额37.11万亿元;农险保额2266.44亿元;寿险本年累计新增保额2.47万亿元;健康险保额56.99万亿元;意外伤害险保额282.25万亿元。

    保险业新增保单件数22.64亿件。其中,产险公司签单数量21.91亿件;人身险公司本年累计新增保单0.73亿件。

    从险种看,货运险签单数量6.06亿件;责任险5.51亿件;保证险1.66亿件;车险0.44亿件;寿险本年新增累计保单0.15亿件,其中普通寿险612.82万件;健康险2.07亿件;意外险3.28亿件。

    三、赔款和给付支出1313.11亿元,同比增长2.80% 产险业务赔款475.38亿元,同比增长13.27%;寿险业务给付652.60亿元,同比下降10.55%;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161.99亿元,同比增长47.96%;意外险业务赔款23.14亿元,同比增长24.43%。

    四、资金运用余额150200.07亿元,较年初增长0.67% 银行存款18834.04亿元,占比12.54%;债券51870.18亿元,占比34.5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0102.25亿元,占比13.38%;其他投资59393.6亿元,占比39.55%。

    五、总资产169052.81亿元,较年初增长0.93% 产险公司总资产24794.66亿元,较年初下降0.67%;寿险公司总资产134600.24亿元,较年初增长1.86%;再保险公司总资产3141.03亿元,较年初下降0.28%;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494.46亿元,较年初增长0.61%。

    六、净资产19569.29亿元,较年初增长3.84%。

    [1]不包括中华联合控股寿险业务。

    第三篇: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

    统计数据分析报告(范本)【摘 要 题】青少年社会调查

    【正 文】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统计表明,2024年中国14~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青少年都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现在的青少年是变革的弄潮儿、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他们正在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发展变化的速度很快。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现状,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从而正确引导青少年,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本报告主要是依据统计数据对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撰写本报告时(截至2024年7月31日)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能获得的最新数据。在本报告中青少年采用14~29岁和14~35岁两种年龄统计口径。

    一、青少年人口状况指标

    1.青少年人口总数及比重

    202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男性158,338,086 人,女性152,879,8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2.34%和11.91%,性别比为103.57。14~35岁青少年共有465,259,674 人,占总人口的36.25%。其中男性235,453,157人,女性229,806,51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34%和17.90%,性别比为 102.46。

    2.青少年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分性别年龄结构反映的是男女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2024年中国青少年分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总人口中都是30~35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4~20岁人口。人口年龄结构在20~30岁之间出现凹陷,除了自然的人口变动规律(如受人口惯性发展的影响)以外,与该年龄人群的漏报也有较大关系。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流动活跃时期,而流动人口的漏报是统计中很难避免的。同时,我国军人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而军人人数是不在统计数据中反映的,这也加大了凹陷的程度。

    3.青少年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分布状况主要由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两项指标来衡量。2024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广东省为最多,达2900万人,西藏最少,仅为82万人。各省市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重集中在24.01~34.03%区间范围内,广东省比重最高,达34.03%,最低的为江苏省,占 24.01%。14~35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与14~29岁的青少年人口数分布接近,比重略有差异。各省之间青少年人口差异与各省总人口和它们过去的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2024年14~29岁青少年人口31,122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7817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5.12%,居住在镇的有4718万人,占 15.16%,居住在乡的有18,587万人,占59.72%。14~29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0.28%略低于我国40.53%的城镇化水平。14~35岁青少年人口46,526万人,居住在城市的有12,165万人,占青少年人口的26.15%,居住在镇的有7234万人,占15.55%,居住在乡的有27,127万人,占58.31%。14~35岁青少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1.69%又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青少年人口的迁移

    2024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迁移人口有12,466,250人,其中14~29岁6,749,193人,占迁移总人口的54.14%,14~35岁8,396,246人,占迁移总人口的67.35%。迁移原因以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入为主,占迁移总人口的七成之多(见图1-3a和图1-3b)。从全国迁移情况来看,学习培训、分配录用、婚姻迁入、务工经商主要是以青年人口为主,均占80%以上。

    5.青少年人口的受教育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4~29岁青少年人口有98.33%受过小学以上教育,14~35岁青少年人口比例略低一点(97.14%),但仍以初中教育程度为主,分别占55.13%和50.34%。这与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求知年龄不无关系。从全国总人口受教育情况来看,青少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年龄人口,初中以上各级文化程度人口中,14~29岁人口基本占40%左右,14~35岁人口基本占60%左右。

    6.青年人口的婚姻状况

    青年人正处于组建家庭时期,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占64.03%,有配偶占35.53%,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配偶的比例逐渐增大,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占43.36%,有配偶占55.02%。青年人口婚姻关系比较稳定,无论是在15~29岁青年人口中还是在15~35岁青年人口中,丧偶、离婚和再婚有配偶的比例都非常低,分别为0.7%和1.62%。

    7.青年人口生育状况

    青年人口不同于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随着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开始组建家庭哺育后代。从生育的年龄分布来看,青年正处于生育高峰期。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一般生育率为38.01‰,总和生育率为1.4‰,29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164.79‰,35岁组累计生育率为1375.93‰。

    8.青少年人口死亡状况

    青少年人口处于风华正茂、生命力旺盛、死亡率水平最低时期。青年人口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基本在0.28~1.38‰的小区间范围内波动增长。根据202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全国死亡率水平为6.05‰,青少年人口死亡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9岁的死亡率仅为0.85‰,14~35岁的死亡率为0.95‰。

    9.青年人口的民族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青少年人口。2024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仍是我国的主体民族,14~29岁青少年人口中有90.58%为汉族,9.42%为少数民族;14~35岁青少年人口中汉族比例略高,为91.09%,少数民族占 8.91%。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数最多,人口比例均占0.5%以上。

    第四篇:统计数据评估报告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工作责任

    我们紧紧围绕上级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结合街道实际制订相应的《黎坝镇2024年公共卫生工作意见》、《黎坝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预案》,成立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村、社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落实各级责任、推进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公共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服务,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同时街道还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纳入村(社区)年终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并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实行街道办事处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街道计生、卫生、财政、民政、经发办、农技、教育、综治等职能部门,根据各部门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卫生院驻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公共卫生工作。通过调整布局和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以街道医疗卫生单位为指导,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基本达到全覆盖,全面提高了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不断提高农村卫技人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为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村(社区)“两委会”负责组织实施本村的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教、企业卫生安全、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巡查、信息报告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等工作,督促村卫生室履行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职责。各村、社区还确定了1名兼职的公共卫生联络员,协助做好日常工作。

    在此基础上,街道办事处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按照市政府要求,根据农村居民人口数及时足额地拔给街道卫生院公共卫生经费,今年街道安排农村公共卫生经费是81000元,外加流动人员管理费和防控工作经费 5万元,农村办酒户管理和消毒经费20400 万元,主要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和增加符合农民需要的服务项目,减轻农民的服务费用负担。街道、村共同投入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和农民健康体检所需经费,提高对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水平,增强农村发现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街道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服务室的19名乡村医生除4人因超年龄暂未作处理外,其余人员都已参加了养老保险,有了医疗保障。

    为加快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共投入111.5万元,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包括住院部加层工程和11个卫生站的复新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路整理、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妇产科建设等项目投入56.5万元;包括装备听力筛查仪、阴道镜、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新生儿复苏台、彩色B超、200MA放射仪等55万元。

    二、加强管理,保证居民群众享有基本卫生服务

    1、健康教育。为了进一步落实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目标责任制,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一是各村、社区都建立健康教育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培训、教育;二是向城乡居民发放《“市民健康手册”、“关爱生活、关爱健康”》、肠道传染病防治等宣传资料35000多份,确保了广大城乡居民群众生活、生命安全,覆盖率达100%;三是利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慢性病、重点管理疾病的防治知识等,引导正确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证每户居民每年获得至少1份健康教育资料,四是举办了0-3岁儿童家长、妇女“四期”保护、育龄群众等知识讲座9期,受教育和培训人数达3696人,受到农村

    广大妇女的欢迎和好评;五是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受教育人员达2500余人;六是向各村、社区分发宣传资料、开展每季一期的墙报宣传活动;七是村、社区服务上门与育龄妇女“面对面”服务等形式,受教育人数达15000余人次。

    2、健康管理。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5285户,1949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结合参加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和育龄已婚妇女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以及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已全部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不断加强婚前保健服务,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欲婚青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加强了妇女生殖保健和妇女病防治,不断强化产前筛查与诊断,不断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我们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中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减少外来孕产妇和婴儿死亡,今年未发生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病例。

    开展上门服务(包括疾病防治、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内容),实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重点是不合理的饮食起居方式,生活卫生习惯等;及时汇总上报随防和干预情况并记入健康档案。每户每年免费上门服务4次,并对乡村医生实行慢病随访考核奖励制度。

    3、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建立健全社区责任医生制度,与他们签订了责任书。按每1000-1500服务人口配备1名责任医生的标准,落实社区责任医生,配备了13名社区责任医生,并配置适量责任护士组成团队,开展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建立服务责任医生上门巡诊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双向转诊制度以及定期在中心轮流门诊急诊值班制度。按照市卫生局中心和站一体化管理要求,中心加强了对站和人事、财务、药品采购、分配、行政和业务等规范管理,有效提高站的服务能力。落实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为农户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收费政策,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公布,实施住院、门诊费用清单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涨;严格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规定,控制自费药品和自费诊治项目费用,并执行先告知制度;按规定执行有关医疗优惠措施,让利于民。全年对222种药品降价销售,让利18.8万余元。

    社区责任医生坚持在站工作,负责所管辖居民的常见病诊治,主动开展上门巡视服务,每次诊疗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心的门急诊值班由符合执业资格的社区责任医生轮流承担并将情况随时记入居民健康档案,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社区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社区责任医生对所辖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达90%以上,社区居民对自己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4、合作医疗便民服务。街道党委、办事处把城乡合作医疗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相关政策,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巩固城乡合作医疗,从根本上调动居民参保积极性,使广大居民自愿参与,并且能够持久参与。街道所辖各村、社区、学校等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针对性更强、更有效的宣传活动,防止仅仅在筹资阶段进行突击性宣传。坚持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性质,强调居民个人出资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能由村

    集体或企业为农民垫资缴费。同时,在改变筹资方式的基础上,街道选择四个村、社区先进行试点;各村、社区也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居民认可的筹资办法,切实改变过去上门收变为居民上门来交的方式,以降低筹资成本,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形成自愿按常规筹,有疑问者、不自愿者动员筹,贫困者扶助筹等多元化、多渠道筹资方式。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参合群众受益面,2024年共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人数为22906人,参保率为97.5%,总筹资金额为147.39万元,其中:个人筹资为97.67万元,村、社区集体扶持4.17万元,市残联扶持2.15万元;街道为低保户支助资金2.34万元,经济薄弱村重点扶持0.18万元,街道财政按应参加人员扶持资金为41.16万元,2024年共为城乡合作医疗支助资金43.68万元。

    在开展参合居民健康体检工作中。我们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医疗小分队,采取巡回医疗、卫生下乡等形式,指导和支持各村、社区卫生室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首先是对那些老弱多病、行动不便的群体实行上门体检;其次是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方式,主动上门;其三是通过健康体检树立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康复、计生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理念。截至目前,全街道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两年累计体检17485人,占参合人数的99.8%,检出病人4587人。同时,结合体检结果,整合现有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学生体检等相关信息,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并做好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

    参合居民受益意识不断增强。07年1月1日至12月20日去医院就诊人次明显增加,接受门诊治疗17514人次、住院1260人次,各种费用发票金额实际发生达975.96万元,报销医疗总费用为245.33万元,其中住院报销223.4万元,门诊报销18.82,特殊门诊3.11万元。

    街道合管办严格规范制度,报销程序规范合法,合作医疗基金做到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安全、封闭运行,保证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居民身上,时时处处取信于民。合管办定期向村、社区公布合作医疗资金报销、使用情况,做到公开、透明,保障农民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

    三、突出重点,保证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

    1、儿童保健。本院组织了7名有证医生,对辖区内的儿童开展了预防接种6380余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实施预防接种工作。接种门诊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疫苗、冷链、预防接种管理。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及时给予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建卡、发证率达到95%以上,保证免疫规划的七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规定的指标。其中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单苗接种率达到96.5%,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6.5%,乙肝首针及时率达到100%。

    掌握辖区内幼托机构、中小学校数量(包括民工子弟学校)及每年招生人数;指导幼托机构和学校开展接种证查验、收集、汇总学校查验接种证等资料;及时对无证或无完成基础免疫的儿童给予补证或补种。按街道的要求,向未完成相关疫苗接种者发放补种通知,动员其及时补种。

    加强了街道所辖904名儿童的系统管理,0岁系管率达100%,1岁组系管率达96%;2岁组系管率达96%;儿童死亡率为0。开展新生儿访视,并做好记录。1-2岁儿童每半年一次体检,做好检查记录,纳入健康档案统一管理。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协助对可疑或确诊进行跟踪管理。筛查体弱儿12名,并专案

    管理,对体弱儿进行随访。开展150名入托儿童体格检查,进行集居儿童健康管理,为儿童制订合理食谱提供指导。接受培训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计划总结。

    2、妇女保健。2024开展已婚育龄妇女每两年一次的常见妇女病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案档案。妇女病普查5407人,查出阴道炎174人,子宫肌瘤9人,盆腔炎21人等疾病686人。共有114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100%,高危产妇22名,住院分娩率达到100%。根据孕产期保健管理工作要求,做到早孕建册、产前检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同时加强协管员的培训和指导,定时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计划和总结。

    3、老人及困难群体。2024对2135名老人开展健康体检,重点加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健康体检工作,提高体检质量,建立动态档案,体检率、建档率达到100%。开展定期随访工作,每年免费随访4次,对在体检和随访中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4、重点疾病社区管理。2024结核病防治:转诊20人,完成率达到100%,对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病例,按规定报告和填写《肺结核病人转诊单》一式三份;并将病人转送于结核病定点诊治单位,转诊率达到100%。开展对辖区内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线索调查,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及时动员肺结核病人及可疑症状者到定点诊治机构进行诊疗。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辖区内网络直报未到位的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进行追踪,动员其到结核病定点诊治单位就诊,追访的结果及时反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追踪率和追踪到位率分别达100%。按就近管理的原则落实对病人的随访管理,实行医护人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的全程督导管理。对涂阳病人及重症涂阳病人的全程督导率达到100%,涂阳病人强化期督导率达到100%以上,总体规则治疗率达到95%以上。督促病人定期复查,协助收集痰标本,按要求填写“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并汇总上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于工作到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海宁市2024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并已经连续四年被评为海宁市结防工作先进集体。

    血吸虫病防治:按规定开展查灭钉螺和环境改造。今年对西环、高丰、杨汇桥三个村153614平方米,投工425工,并对50个螺情监测点进行常年监测性查螺,按规定对300名市民开展查治病工作。

    艾滋病防治:对52名外来媳妇和120余名外来人中开展艾滋病抽血监测。为寻求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人员提供转介服务(即提供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机构及其位置、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对150名精神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对精神病人综治覆盖率达100%。对精神病人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合理用药,定期随防。(治疗期间,每半月1次,维持治疗期间,每1-3月1次,停药期间,每年1-2次。)

    主要慢性病的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及时汇总和上报信息。

    四、加强管理,重点疾病监管富有实效。

    1、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2024共发现乙类传染病24例,发现率为120/10万。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做到发现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人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规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出传染病报告卡,传

    染病报告卡由网络直报存档备查。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重大动物病情。及时收集、登记、整理和归档上报的传染病病情和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各类材料。

    2024辖区内人口的出生为114名、死亡101名等基础资料,每月收集整理并逐级上报。当地和外来人员基础资料收集:包括人数、居住地点、户籍、免疫规划信息等,每1个月收集整理1次并逐级上报。负责早孕摸底和报告孕产妇、出生、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等情况。填写围产儿和0-5岁儿童死亡报告卡,一个月内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和孕产妇死亡报告率达100%,全部做好了死因调查。

    2、环境卫生协管。今年4-10月,完成了“中国农村厕所无害化与健康”课题的调研。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负责对新建或改建公厕和户厕的技术指导和现场督导。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的采样和监测工作。农村饮用水质监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现状调查,收集汇总本地区农村饮用水的基础情况,包括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饮水消毒、管理情况、饮水受益人数等内容。协助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采样和监测工作。开展村级饮用水消毒的技术培训。

    农村垃圾收集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街道继续实施“户集、村收、街道运”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运行机制。为了使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我们明确了街道、村(社区)、保洁员和清运工各级工作职责范围、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各村(社区)继续做好宣传发动,教育、引导农户将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或放入垃圾筒后放到指定地点,各村(社区)的保洁员负责上门收集农户的生活垃圾,坚持做到日铲日收日清。同时按季节要求各村、社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使房前屋后、“四边一点”无垃圾堆积;为了使工作更加规范,今年我们修改完善了《硖石街道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保洁员管理及工作考核办法》,使保洁员工作有目标,村(社区)考核有标准,街道工作有落实。到目前,街道已经建立起32名的保洁员队伍,发放垃圾桶5285只,垃圾清运车32辆,中转站27个,各村(社区)对本辖区内的企业、工商户、农户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为农户:每户每月3元;企业、工商户:按规模大小全年收取300-3000元不等;事业单位每人每月4 元,由单位统一支付;个体工商户按每间店面每月收取6元,饮食店按每间店面每月10元收取。

    对各村、社区保洁员、清运工工作的经常性检查、督查和互查,发放书面督查通知单,对工作不到位的、存在问题的及时给予指出,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确保垃圾日铲日清。由于管理到位、监督得力,全街道十三个村(社区)的垃圾收集清理工作开展正常,日处理垃圾10吨左右;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3、卫生监督协查。本辖区内有食品生产20户,餐饮37户,副食100家,食堂6只,从业人员345人,建档率达100%,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率达到100%,五病处理率100%,卫生知识培训率达到100%,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许可证率达100%。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花名册,各单位的内容填写完整准确,9月25日前已填报了食品、公共场所卫生报表。及时取缔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的窝点。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办酒户管理408户。

    学校卫生。从10月1日起,完成了辖区内1240名学生的健康体检。建立全街道中小学校的卫生档案,每年对学校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检查不少于4次;食品卫生在学校春、秋季开学各1次,日常2次,饮用水卫生检查在丰、枯水期各1次,日常2次。

    医疗机构检查: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医疗机构档案。每年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生物制品采购(包括冷链)、消毒隔离的检查不少于4次。及时制止非法行医者,对不能制止的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4、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病情调查处理发生地的医疗机构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调查,落实相关防控措施。(调查和防控措施内容:包括病人隔离、疫点消毒和管理、病人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管理、病畜扑杀及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健康教育、消除病媒生物、应急接种和预防服药等措施。

    对129名犬伤病人及时进行了创面处理,并接种了狂犬预防疫苗。对124名外来人口进行了麻风病检测工作。

    总之,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街道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照要求和标准尚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全面落实农村卫生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城乡居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保障,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加快发展。

    第五篇:统计数据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统计: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就业率90%;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就业率80%;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就业率70%;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就业率72.3%;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就业率72.6%;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就业率75%;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就业率88%;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就业率86%;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就业率87%;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人。

    中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24年:招生260万人;

    2024年:招生320万人;

    2024年:招生382万人;

    2024年:招生420万人;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67万人,招生504万人;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80万人,招生530万人;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10万人,计划招生567万人;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50万人,计划招生599万人;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20万人,计划招生629万人。

    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6万人,录取人数11.05万人,录考比例4.2: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62.4万人,录取人数19.5万人,录考比例3.2: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79.7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考比例2.9: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94.5万人,录取人数33万人,录考比例2.9: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17.2万人,录取人数32.494万人,比例3.6: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7.12万人,录取人数40.28万人,比例3.2: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8.2万人,录取人数36.4万人,录考比例3.5: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0万人,录取人数39万人,录考比例3.0: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4.6万人,录取人数41.5万人,录考比例3.0:1;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40万人,录取人数47.2万人,录考比例2.9:1。

    国家公务员历年报考人数: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80万人,计划招考111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2∶1;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05万人,计划招考13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7∶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46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34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



    推荐阅读:
    2024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最终5篇)
    应届高中毕业生自荐书[5篇材料]
    北京市法院(5篇)
    商南注重四个结合 强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政论研究-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