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9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诗酒琴音 时间:2024-06-20 15:06:15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一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试剂现象

    实验1nh4+

    实验2cl—

    实验3so42—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xx银溶液和稀xx,生成不溶于稀xx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x?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xx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xx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小结]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

    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

    要求:能够独立、准确地回顾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

    [迁移]“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已知: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得到碘单质。

    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

    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根据所提供kio3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焰色反应

    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用焰色反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应?为何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过渡]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

    1、人们经常依据什么来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

    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二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一、合作讨论

    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

    我的思路: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

    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我的思路:淀粉属于多糖,其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注意这里“一定条件”的涵义。

    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

    我的思路:注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记忆和理解。

    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

    我的思路:蛋白质是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是有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葡萄糖+新制cu(oh)2

    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酒

    变蓝色

    蛋白质+浓hno3

    共热,变黄色

    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光亮的银镜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

    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3、淀粉的特征反应:

    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严格地说,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等不变色。

    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颜色反应:

    蛋白质变黄色

    (2)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严格地说,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

    以上两条,常用于鉴别蛋白质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释:蔗糖水解产生了葡萄糖。

    2、糖类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葡萄糖

    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

    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

    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3、油脂的水解反应

    (1)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2)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

    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

    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

    4、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甘氨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

    &

    nbsp;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葡萄糖和果糖

    (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蔗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淀粉

    纤维素

    2、油脂的主要应用

    (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油脂肪

    (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

    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

    油脂是热值最高的食物。

    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1)氨基酸的种类

    氨基酸

    (2)蛋白质的存在

    (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

    (4)酶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

    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更多内容源自幼儿聚合物;②以第一阶段产生的单体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③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进行自我复制。

    五、例题讲评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水解。a错误。

    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nh2,则推知蛋白质中除含c、h、o三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b不正确。

    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多糖及蛋白质都是高分子。c不正确。

    d选项正确。

    答案:d

    【例2】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a、甲酸乙酯(hcooc2h5)

    b、硬脂酸甘油酯

    c、葡萄糖(c6h12o6)

    d、淀粉〔(c6h10o5)n〕

    解析:逐项分析。

    a可选:

    hcooc2h5+h2o hcooh+c2h5oh

    46 46

    b不可选:

    3×284 92

    c不可选,因为葡萄糖不水解。

    d不可选,因为淀粉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

    答案:a

    【例3】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弱氧化剂,但却能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

    (1)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kmno4(h+,aq)褪色。答。

    (2)判断葡萄糖溶液能否使溴水褪色。若能,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析:弱氧化剂都能将葡萄糖氧化,溴水和kmno4(h+aq)都是强氧化剂,自然也能将葡萄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为无色离子(mno mn2+,br2 br—)。

    溴水将—cho氧化为—cooh,多出1个o原子,这个o原子应该是由1个h2o分子提供的,1个h2o分子提供一个o原子必游离出2个h+,所以h2o是一种反应物,hbr是一种生

    成物。

    答案:(1)能(2)能

    补充习题:

    1、下列食用物质中,热值最高的是( )

    a、酒精b、葡萄糖

    c、油脂d、蛋白质

    解析:油脂是摄食物质中热值最高的物质。“喝酒暖身”是由于酒精能加快血液循环的缘故,与其热值关系不大。

    答案:c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蛋黄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鸡蛋生食营养价值更高

    c、鸡蛋白遇碘变蓝色

    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解析:鸡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鸡蛋生食,难以消化,营养损失严重,且生鸡蛋中含有多种细菌、病毒等,b错;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不是蛋白质的性质,c错。

    答案:d

    3、尿素( )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素是一种氮肥

    b、尿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3、基本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c、长期使用尿素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d、尿素的含氮量为23、3%

    解析:尿素施入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nh4)2co3,(nh4)2co3对土壤无破坏作用。a、b、c都正确。

    co(nh2)2的含n量为:

    w(n)= ×100%= ×100%=46、7%。

    d错误。

    答案:d

    4、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观察发生的现象

    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更多内容源自幼儿沸,观察发生的现象

    解析:葡萄糖的检验可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共热,或与银氨溶液共热而完成。

    答案:c

    5、饱和高级脂肪酸的分子通式可以用cnh2n+1cooh表示。营养学研究发现,大脑的生长发育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密切相关。深海鱼油中提取的dha就是一种不饱和程度很高的高级脂肪酸。它的分子中含有六个碳碳双键,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则其分子式应是

    ( )

    a、c26h41cooh&nbs

    p; b、c25h39cooh

    c、c26h47cooh d、c25h45cooh

    解析:由“学名为二十六碳六烯酸”中的“二十六碳”可推其分子中应含有26个c原子,排除a、c——它们的分子中都有27个c原子。

    c25h39cooh的烃基(—c25h39)的不饱和度为:

    ω= =6

    c25h45cooh的烃基(—c25h45)的不饱和度为:

    ω= =3

    c25h39cooh分子中有6个烯键,即6个碳碳双键,b对,d错。

    答案:b

    6、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3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1)甲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答案:甲方案操作正确,但结论错误。这是因为当用稀碱中和水解液中的h2so4后,加碘水溶液变蓝色有两种情况:①淀粉完全没有水解;②淀粉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出淀粉尚未水解之结论。

    (2)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答案:乙方案操作错误,结论亦错误。淀粉水解后应用稀碱中和淀粉溶液中的h2so4,然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本方案中无银镜现象出现是因为溶液ph<7,故该溶液中淀粉可能尚未水解,也可能水解完全或部分水解。

    (3)丙方案: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

    结论:淀粉水解完全。

    答案:丙方案操作正确,结论正确。

    上述3个方案操作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上述3个方案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7、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从日本进口了数亿吨大豆,用传统的压榨法怎么也提取不出油来。后来发现大豆上都留有一个小孔。请走访1家现代化的植物油厂或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解释其原因,并用概括性语言回答工厂里现代化的提油技术是用什么方法。

    答案: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取植物油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榨油方法

    ——压榨法。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方法是萃取法:在大豆上打1个小孔,将大豆放入ccl4中萃取。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数亿吨大豆,就是被萃取了豆油的大豆,所以压榨是不会出油的。现在,我国大型企业提取植物油采用的先进技术也是萃取法。

    8、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元素的蛋白质,经测定其含铁的质量分数为0。34%。若其分子中至少有1个铁原子,则血红蛋白分子的最低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解析:由于ar(fe)/mr(血红蛋白)=0。34%

    所以;mr(血红蛋白)= = =16471、

    答案:1647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

    教学工具

    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j干花、cu0粉末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深呼吸:吸气二一呼气。大家呼出韵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有毒吗?会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何影响?

    [展示l-氧化碳的循环挂图,说明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导人本节教学内容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如何证明你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实验证明)

    二、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指着桌面上装满有二氧化碳并盖有玻片的集气瓶问):如何检查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请你说出有关该气体的物理性质?

    生: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实验l]

    教师演示教材中[实验6-3]来证明这个学生的说法的正确性。

    [总结](投影)

    [实验2]把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结论]-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提问]我们是否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个性质。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02的密度比空气大?(组织学生讨论)。

    [实验3]演示教材中[实验6-4]o

    [实验4]演示教材中[实验6-5]o

    [结论l-氧化碳能溶于水。

    [讨论]根据实验1、2、3、4,你总结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

    ┃ ┃颜色 ┃状态 ┃气味 ┃ 密度 ┃ 溶解性 ┃ 是否支持燃烧 ┃

    ┣━━━━━╋━━━╋━━━╋━━━╋━━━━━╋━━━━━╋━━━━━━━━┫

    ┃二氧化碳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 不支持燃烧 ┃

    ┗━━━━━┻━━━┻━━━┻━━━┻━━━━━┻━━━━━┻━━━━━━━━┛

    [讨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5]演示教材中[实验6 -6],观察四朵小花的颜色变化,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02+h2o=h2c03

    <说明实验: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样h2c03(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6]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后小心加热,观察。

    [结论]加热后,小花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分析]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h2 c03=h2 0— - c02个

    [展示]展示一瓶雪碧。说明生产汽水、雪碧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提问]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分析]打开饮料盖,用导管将气体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这就证明了该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c02)与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02 +ca(oh)2=cac030+h2 0(板书)o

    [结论]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投影资料]美国某地质勘探队,有一次在勘探油矿时,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忽然从地下喷出一大堆像雪花一样的固体。好奇的队员上前滚雪球,结果手上起泡变黑。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一种名叫“干冰”的物质。 ,

    师:于冰是什么呢?干冰和二氧化碳是什么美系呢?

    师:(讲解)原来那“干冰”不是冰,不是水凝结而成的,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即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而且没有液体留下,因此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撤播干

    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秘密。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很多性质在我们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多,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1)植物的光合作用;(2)灭火剂;(3)化工产品的原料;(4)气体肥料等。

    师: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说二氧化碳气体越多越好呢?

    (组织阅读教材有关“温室效应”的内容及如何防止“温室效应’’。)

    [总结]防止“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4)节约纸张,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2、一氧化碳的性质(简单介绍)。

    师:哪位同学告诉我,你通过什么途径观察到一氧化碳的燃娆现象?7

    生:我们观察家里煤气燃烧现象,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co,煤气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即co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师:对。家里的煤气燃烧,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

    色。

    师:除此之外,一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呢?

    [实验l]小白鼠实验

    [实验2][实验6-8]

    师:看完实验1你们有何感觉?残忍!对!如果自然界中充满了一氧化碳气体,我们的命运就会和小白鼠一样!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一氧化碳性质,认识它,了解它,避免它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灾难。(继续探讨教材中[实验6-8],分析人体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结]预防的重要——增强自身的环保和安全意识,急救措施——如果一氧化碳中毒,轻微者:应让其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进行人工呼吸;严重者:医疗上常用静脉注射五甲基蓝进行解毒。

    师:一氧化碳有毒,我们就认为它可恶,不能存在,它真是一无是处吗?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实验。

    [实验3]教材中[实验6 -9],请同学们观察氧化铜粉末的变化情况。

    [结论]实验说明,co与木炭一样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cu0+ co——cu+ c02,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一氧化碳来还原炼生铁。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能与水反应。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 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具有还原性和毒性。

    5、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四

    1、掌握na2o na2o2 和 na2co3 nahco3 的性质。

    2、了解焰色反应及常见金属的特征焰色。

    na2o na2o2 na2co3 nahco3性质。

    阅读教材55—57页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 ;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 ,说明反应是 热反应;向试管中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现象 。

    性 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制备

    色、态

    氧元素的化合价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用途 不作要求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物质 na2co3 nahco3

    俗名

    色、态

    水溶性

    水溶性大小:

    酸碱性

    酸碱性强弱:

    热稳定性

    稳定性强弱:

    与hcl反应

    同浓度的溶液与盐酸反应速率比较: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 或它们的 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2、实验步骤:

    (1)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 )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 时为止。

    (2)用铂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 色。

    (3)将铂丝用 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k2co3溶液作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 观察。

    3、应用:离子检验(鉴别钠,钾等金属或其离子)节日燃放的烟花。

    1、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

    c.同浓度溶液与足量酸反应的速度:na2co3

    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2、 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3、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实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

    a 。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naoh的是( )

    和h2o 2o2和h2o (oh)2和na2co3 (oh)2和nacl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六

    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多媒体课件

    引导式启发式教学

    知识回顾:

    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

    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

    讲解:原则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则。打个比方,我们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练习:请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各原子轨道。

    学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

    讲解:但从实验中得到的一般规律,却跟大家书写的不同,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图1—2—2。

    板书: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过渡:氦原子有两个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两电子都应当排布在1s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2。如果用个圆圈(或方框、短线)表示满意一个给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这两个电子就有两种状态:自旋相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或自旋相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事实确定,基态氦原子的电子排布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这也是我们对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必须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原理内容: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板书:2、泡利不相容原理

    讲解: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电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转,自旋只有两种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在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因此一个s轨道最多只能有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按照这个原理,可得出第n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

    板书: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交流研讨:c:最外层的p能级上有三个规道

    可能写出的基态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可能排布:

    ①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②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③《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2p:《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④2p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p有3个轨道,而碳原子2p能层上只有两个电子,电子应优先分占,而不是挤入一个轨道,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排布应如①所示,这就是洪特规则。

    板书:3、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交流与讨论:

    1、写出11na、13al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总结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2、写出19k、22ti、24cr的电子排布式的简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电子排布,总结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点,并仔细对照周期表,观察是否所有原子电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规律

    [讲述]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能量相同的轨道(同一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s2、p6、d10、f14)、半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小结: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即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这三个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同时遵循这三个原则。

    阅读解释表1-2-1: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

    板书: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活动探究:

    尝试写出19~36号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小结:钾k:1s22s22p63s23p64s1;钙ca:1s22s22p63s23p64s2;

    铬cr:1s22s22p63s23p63d44s2;铁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钴co:1s22s22p63s23p63d74s2;铜cu:1s22s22p63s23p63d94s2;

    锌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注意: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按能层能级顺序,应为

    1s22s22p63s23p63d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但按初中已有知识,应为1s22s22p63s23p64s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事实上,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并不完全按能层次序排布。再如:

    24号铬cr:1s22s22p63s23p63d54s1;

    29号铜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这是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讲授:大量事实表明,在内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外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一般化学反应只涉及外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我们称这些电子为价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还可进一步写出其价电子构型:2s22p2 。图1-2-5所示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总结:本节课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则

    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

    2、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

    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七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一)知识与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及说明

    问题引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首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试利用桌上的仪器,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

    倾听、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

    巡视,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

    实验、讨论。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同学们利用了哪些方法将油水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又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

    个别回答:有两种方法,倾倒法和用胶头滴管吸取油层。他们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分离的。倾倒法较快但不能很彻底分离,而滴管吸取虽效果较好但很慢。

    学会总结和分析。

    过渡

    的确我们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刚才同学们的两种方法虽能够实现分离,但不是最佳的分离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也是利用刚才的原理来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倾听、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离油水混合物)。

    ⑴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应液

    锥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 分液操作

    ①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如教材p9 图1-8)

    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 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倾听、观察和思考。

    介绍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

    实战演练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练习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油水混合物。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

    总结归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也初步学会了分液操作。那么你能否总结出分液的适用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学会归纳。

    知识介绍

    介绍碘水和四氯化碳。

    碘水是碘的水溶液,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熔剂,无色液体,不溶解于水,密度比水大。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倾听。

    了解新知。

    实验探究

    下面,请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荡,注意观察、比较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你能有什么启发?

    实验、观察现象、相互交流。个别回答:振荡前上层棕黄色,下层无色,振荡后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碘会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探索新知

    其实刚才大家所做的实验就是从碘水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那么你能否归纳出萃取的定义呢?

    倾听、思考、交流。个别回答: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

    学会归纳。

    在萃取中,溶解度较大的溶剂我们把它称做萃取剂,那么可以用作萃取剂的物质有那些特殊的要求?请从刚才的实验进行思考。

    思考、交流。个别回答:①与原溶剂互不溶;②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③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学会分析,由特殊到一般。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八

    1、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的意义

    2、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3、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4、掌握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判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1、物质都是由xx组成的,单质是xx,化合物是xx。元素在物质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即xx和xx。

    2、物质可分为xx和xx。混合物可分为xx,xx和xx。按照元素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通常可以分为xx,xx,xx。根据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可分为xx,xx。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xx和xx。xx是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mno2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xx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之间的反应通常是复分解反应。

    4、光束照射胶体时,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借助此现象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作定向运动的现象,叫做xx。它说明胶体的微粒带有xx。能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xx、xx、xx。

    5、利用xx分离胶体中能够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xx。只有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通过滤纸,只有溶液中的微粒能通过半透膜。(滤纸的孔隙比半透膜大)。其他和胶体有关的现象:土壤,水泥,三角洲,有机玻璃,墨水

    6、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反应方程式。

    7、电离是xx。电解质是xx。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一定能够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判断一种物质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时,先排除混合物(溶液)和单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思考:①盐酸、nacl溶液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②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但是氯化钠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③so3、co2、so2、nh3溶与水都能够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叫做强电解质,包括强酸(hcl、h2so4、hno3、hbr、hi)、强碱〔koh、naoh、ba(oh)2、ca(oh)2〕、盐。

    思考:naoh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叫做弱电解质,包括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碱(nh3h2o)、水。中强酸h3po4、h2so3也是弱电解质。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写强酸,强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时化合物写在等号左边,电离出的离子写在等号右边。阴阳离子正负电荷总数必须相等。要正确书写离子符号,如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

    8、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9、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拆成离子——删去相同离子——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的物质: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单质、氧化物)。

    1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碳酸钡与盐酸反应:xx

    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xx;

    fes与盐酸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nahso4+naoh==na2so4+h2o;

    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11、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看电荷是否守恒;

    (4)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12、离子的大量共存问题

    (1)看清题目,找出隐蔽条件,如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是否有颜色

    (2)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沉淀的不能共存;

    (3)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水等难电离的物质

    (4)离子之间反应能生成气体的不能共存;

    (5)在溶液中有电解质溶液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6)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较强的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13、常见离子检验

    离子使用的试剂方法及现象

    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三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铵根离子。

    反应过程中有xx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生成氧化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最高化合价时,一般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化合价时,一般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15、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16、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1)2kbr+cl2=2kcl+br2

    (2)2h2s+so2=3s↓+2h2o

    (3)cl2+2naoh=nacl+naclo+h2o

    17、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质量守恒定律:xx和电子守恒定律:xx。置换反应全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和分解反应一部分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8、(1)铁的还原性

    与氯气反应方程式;

    与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与氯化铜反应离子方程式。

    (2)正三价铁的氧化性

    2fecl3+cu=2fecl3+fe

    (3)正二价铁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

    氯化亚铁与金属锌反应;

    (4)正三价铁离子与可溶性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氯化亚铁与可溶性碱反应离子方程式;

    fe(oh)2: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很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气氧化,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化学方程式

    最新一年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第一单元化学教案:元素与物质世界”给您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篇九

    课前练习:

    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的最终产物是( )

    2o c. na2co3 2o2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钠的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在自界没有游离态的金属钠存在,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知道,它在空气中经过了复杂的反应,但最终产物是碳酸钠,我们在初中也学过碳酸钠的一些的性质,现在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碳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可以与酸及某些盐发生反应),碳酸钠是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除此之外钠的化合物还有哪些?(氢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硫酸钠等),碳酸氢钠是碳酸钠的酸式盐,那么它与碳酸钠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两种物质的有关性质。

    [板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过渡]: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它们的化学性质

    由于它们都是碳酸这种弱酸的盐,那么大家想象它们共同的性质是什么呢?是不是都能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co2呢?

    [板书]:(1)与酸的反应

    [练习]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属于离子反应, 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过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酸反应,现在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热稳性上是不是一样,能否根据已有知识来判断,如果它们受热分解,产物可能是什么呢?如何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化学教案-碱金属。

    [演示实验]分别加热碳酸钠 碳酸氢钠

    [板书](2)热稳定性: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na2co3与nahco3热稳定的差别可以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板书](3)用途:

    na2co3: 制皂 玻璃 造纸 纺织

    nahco3: 发酵粉 灭火器 治胃酸过多

    巩固练习:

    1、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 [指导练习] 除杂:(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2)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2、往碳酸钠溶液加入下列物质,能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

    (oh)2 溶液 2o2 固体 c.盐酸 2o固体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的主要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别的原因

    对比法、实验探索法。

    投影仪。实物演示实验仪器

    我们过去学过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筒内装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发泡剂的混合液,玻璃瓶里装的硫酸铝的饱和溶液。

    把灭火器倒转时,筒内的两种药液相互混和后,发生如下的反应:

    a1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大量的二氧化碳跟发泡剂形成泡沫,从喷嘴中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最终是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的密度大,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其实泡沫灭火器是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一种,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包括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在消防中是广泛应用的,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灭火剂等。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那么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就是利用了它的不稳定性。,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产生稀释作用

    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清水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为清水,它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

    简易式灭火器 简易式灭火器适用于家庭使用,简易式1211灭火器和简易式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液化石油气灶及钢瓶上角阀,或煤气灶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火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简易式空气泡沫适用于油锅、煤油炉、油灯和蜡烛等引起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进行扑救。



    推荐阅读: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一(9篇)
    最新机关单位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讨发言材料十篇文章(8篇)
    2024年平安夜暖心祝福语简短(十五篇)
    公安肃清流毒个人剖析材料(四篇)
    2024年冬日暖心的祝福(3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