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服务合同 入团申请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共5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烟雨蒙蒙 时间:2024-06-22 15:57:4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鲍东小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我校从2024年秋季开始,在一年级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并鼓励教师深入细致的进行新教材的课程改革实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深刻反思,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年的课改工作,特制定一下课改方案。

    一、领导身先士卒,参与课改实验。

    开学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特别在使用新教材问题上,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使实验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增减教材,并每月指导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或观摩课,加强宏观调控。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实验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教材实验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精心选拔,做好岗前培训。

    暑假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一些有教学经验、善于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一年级各个学科课改实验任务,并派他们参加区级课改实验教师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促进了实验教师运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

    (2)重视学习机会,及时了解课改的最新研究动态。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实验教师及其他教师进行新课程教改理论、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进行理论培训,及时掌握课改的最新信息与方法。我们还按时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市、县级的各种培训、听课研讨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改革意识和教学水平。

    三、定期召开实验教师经验交流会。

    课程教材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难于取得成功,需要有许多人合作,才能打开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重视依托课改专家的指导,一方面要求各实验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攻关。每月我们按时召开一次试教体会或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述说困惑的机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在互助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大力倡导反思,不断积累体会、经验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实验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全体实验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

    第二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我校从2024年秋季开始,在一年级进行了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并鼓励教师深入细致的进行新教材的课程改革实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深刻反思,经过研究与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将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措施

    1、领导身先士卒,参与课改实验。

    开学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特别在使用新教材问题上,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使实验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增减教材,并每月指导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或观摩课,加强宏观调控。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实验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教材实验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精心选拔,做好岗前培训。

    暑假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一些有教学经验、善于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一年级各个学科课改实验任务,并派他们参加区级课改实验教师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促进了实验教师运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

    (2)重视学习机会,及时了解课改的最新研究动态。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实验教师及其他教师进行新课程教改理论、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进行理论培训,及时掌握课改的最新信息与方法。我们还按时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种培训、听课研讨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改革意识和教学水平。

    3、定期召开实验教师经验交流会。

    课程教材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难于取得成功,需要有许多人合作,才能打开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重视依托课改专家的指导,一方面要求各实验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攻关。每月我们按时召开一次试教体会或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述说困惑的机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在互助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大力倡导反思,不断积累体会、经验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实验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全体实验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

    近一年来,我校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改实验,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实验成效

    1、教学观念上有所转变。

    新课程、新教材促进了所有参与实验的干部、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认识到新世纪的教育,是以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发展为目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经过一年的探索,通过与实验教师交流、沟通,与学生座谈,并通过大量的研究课、跟踪调查等反馈的信息,我们感觉到参与实验的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认识到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条件;注意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更多是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帮助者,师生更多成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朋友关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注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始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随着新课程教材实验的稳步推进,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观念,不仅被教师们接受,并且开始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正在影响并引导着教师行为与教学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创新。

    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立足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学科内容与儿童、生活、社会有机地联系、整合,教材内容变得综合化、情趣化、活动化、情境化、生活化。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调、换、融,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寻找秋天》这一内容在语文、美术两个学科都出现了,为了便于教学,二位教师把这同一内容放到一天来完成,首先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去看一看,找一找,领略一下秋天的美景;然后再由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最后语文教师又指导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去读秋天、说秋天。这样的教材重组、整合,拓宽了教材的发展空间,挖掘了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了教材的生动本色,学生也从这种开放的教学氛围中获益最多。

    3、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

    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实验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老师们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比如:李秀梅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李冬梅老师的英语课让学生在听、说、唱、游活动中学习;沈振老师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说说、看看、做做、玩玩、画画的活动中感受、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4、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树立新的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要树立全新的、大的课程资源观。

    (1)积极开发利用学校设施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专用教室、教学设施、设备、计算机房、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等都是我们进行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我们采取有效的管理,让这些资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关于课外阅读和背诵优秀古诗文的“量”,为了达到这个“量”,我们利用图书室,分班按周进行借阅,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并采取自愿原则,鼓励学生购买《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把开展优秀古诗文诵读活动作为我们的传统活动。同时,通过讲故事、演讲、征文、读书知识竞赛、口头作文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善于学会发现、利用学生资源。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有些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如:李秀梅老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就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首先教师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元、角、分”,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学生在发言时不仅能从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辨认人民币的面值,认识国徽及人民币上的人物,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且还认识了防伪线、防伪标志、盲点,以及有关人民币辨别真伪的知识等等。学生了解到的信息既涉及教材上有关“元、角、分”的知识,也涉及教材之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教学中应充分认识、研究这一现象,格外注意呵护学困生,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扶持他们的发展。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的关系。

    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老师们为此很尽心,课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发现有的课堂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画笑脸、奖红旗不厌其烦;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可老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四、今后的想法

    1、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干部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教学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要有广博而又精深的专业知识,新课程教材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以往分科教学形成固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需要,要创新,要改革,教师就要博闻强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二是教师要有研究能力,新课程教材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特征给了教师创新发展的空间,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有效

    地发挥教材的优势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教师要形成反思习惯,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第3页)一文由www.feisux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课程改革实验总结(共)

    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校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的。实验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学校加强课改领导组班子建设。以中心校的要求及时地调整领导班子,校长任组长、教导主、教研组长为成员,重新部署工作,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增加领导组的凝聚力。积极探索研究课程改革实验,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扎实推进课改工作。

    2、增设两名副校长,加强校长岗位培训,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校长带头学习新课改理论,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自觉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学校充分依靠一线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动手,紧密联系实验实际,及时总结课改有价值的特色经验并加以推广,为实验教师提供一个分享经验成果、探讨实验问题、交流实践体会的学习的平台,积极发挥总结工作对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动促进作用。

    3、强化师德,优化师风,建设敬岗爱业的名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教育要发展,根本在师德。校长精心组织全体教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政策法规,公民道德纲要及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法》,领悟其精髓,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规范教书育人行为,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做终身教育的榜样。

    5、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师在职培训,深化体制改革。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意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用先进理念和教育思想充实自己,实行人性化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机会,积极探索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关系,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认真落实《中小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构建培养名师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在培养中超越,在领悟中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工作环境,本学期举办江南片区“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新教师与青年骨干教师签定了师徒帮扶合同。

    二、坚持质量立校,深化课程改革实验。

    1、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以教研促教学,提升教师改革的实施水平。学校要以教育科研为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纲要》,以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应用为核心,立足本校开展全员参与的校本培训和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及获得专业指导。把培训与教研相结合,使各项实验研究走向科学化,形成一种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新型教研风气。同时注重教师发展性、反思性评价,建立教师发展与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记录档案袋,积极撰写课改经验论文,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在研究与反思中提高课改的实施水平。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改革实验质量。增强课程意识,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类课程的有效实施,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充分发挥中心校教研室的龙头作用,有效开展分片区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片区研讨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狠抓集体备课及课堂教学设计,创设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氛围,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实施差异教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建立个案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正确把握三维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典型课例研讨、同课题研讨、骨干教师展示课、支教教师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热点问题,寻求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解决困惑,正确处理新课程实验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断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3、抓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的研究层次。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工作机制,深化区级实验课题《对话式教学,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继续做好新课题的申报工作,继续做好新基础教育推广发展性研究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的突破。

    4、以人文精神为主导,优化关爱的人文环境。随着课改的推进,课改中的新理念、新内容、新形式,虽已植根于植根于校园但也存在疑难、困惑,各校继续组织教师学习《纲要》,用崭新的教育观念,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课改核心,全力构建校本化的拓展型课程,给学生人格和才能的发展观,为培养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

    三、真抓实干,促进课程改革深入推广。

    1、加强考试与评价改革的深入研讨,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实施《鲤城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力求在课改实践中立足过程,积极探索、修订、完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不仅评价学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学校继续深化校本课程的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观摩学习等方式,把泉州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美术书法校本课程的管理、组织、以形成本校的课程研究特色。继续加强篮球办学特色的开展和研究。

    3、加大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研究力度,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本学期继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常态课”实验研究力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研讨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案等,努力探索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课外活动、信息技术的关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实践资源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认知环境和活动空间,力所能及为社区服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4、充分发挥中心校的窗口、示范作用:

    开展“青年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同年级同课题研讨、教学开放日研讨、骨干教师展示课研讨、英语科教学研讨及观摩活动,创设浓厚的与兄弟学校互助的校际交流的气氛。吸取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各校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师范辐射作用,举行支教教师示范课教学活动,展示课上,支教教师展现出各自的教学风采。

    有耕耘就有收获,校长和蔡老师撰写的5篇课改论文荣获国家级奖励、老师撰写二十篇论文、案例、随笔、反思分别荣获省、市、区的奖励,赵教师等参加区优质课教学评奖励,在学校举行的“小学生写字比赛”“小学生作文比赛”“小学生计算机比赛”六十多位同学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课改实验班八位老师荣获区、街道优秀教师。学校合唱队在区举行小学生红歌回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学校低年级学生参加区“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区举行的“吉得堡”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三个同学分获二、三等奖;燕燕、龙成参加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比赛泉州赛区荣获三等奖,本校学生参加全国“双龙杯书画比赛”比赛屡屡得奖,奖项达100多人次。

    四、存在困惑与思考。

    (1)我校教师配备不足,特别是技能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教研的开展。(2)评价问题,学校就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研讨,教师在课中对学生评价基本上是鼓励性语言,领导及听课老师对执教者评价也逐步向“以学论教”方向上转变,但对学生多元化评价因教师能力、精力和家长认同在实施上存在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因评价内容、标准而存在困难。(3)、经费得不到满足,教学设备缺乏,基础设施薄弱,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五、今后采取措施

    1、重视学习机会,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干部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教学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要有广博而又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往分科教学形成固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需要,要创新,要改革,教师就要博闻强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二是教师要有研究能力,新课程教材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特征给了教师创新发展的空间,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优势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校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各级课改专家的引领下,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与时俱进,不但创新,将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引向深入,确保实验取得成功。

    第四篇: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以邓小平理论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广州市东山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地进行新课程的实施与探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二 实验目标

    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探索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方法,探索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通过二者的有机整合,达到教学的更优化,全面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 落实课改实验的措施

    (一)领导到位,组织落实。

    课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综合工程,只有领导到位,组织落实,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实验的工作,使实验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1、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指导实验工作的开展。

    为了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我们成立了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实验的组织、指导、落实、检查、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并做好具体分工。

    组长:钟顺柳(全面指导课改工作 确立学校课改科研专题)

    成员:黄 健(制定课改实验方案 撰写学校实验报告 主抓语文科专题研究)

    张小青(课改实验的社会宣传 组织家长开放日 收集家长反馈情况并写好总结 主抓英语、音乐、美术科专题研究)

    刘彩霞(实验组的常规管理 课改实验的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主抓数学科专题研究)徐国彰(课改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主抓科学科专题研究)

    2、成立学校课改实验小组,加强事实新课程的研讨。

    为了使实验工作得到落实,学校组织参与课改的科任老师和有关学科科组长成立了实验小组,使课改实验研究成为日常教学研讨的重点。

    组长:刘彩霞

    成员:刘杏儿 陈素玲 叶伟芬 张英洁 许美云

    郭逸华 何利珍 何绮梅 谭秀韦 郑超雄

    钟健楠

    (二)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师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校积极组织担任新课程教学的老师参与全员的培训。

    1、组织教师参加省、区的师资培训。

    (1)部分教师参加省级培训。

    7月23日——7月28日我们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等科目的部分教师参加了由教材出版社组织的新课程教材分析,让老师们能及时得到教改的第一手材料。

    (2)组织担任新课程教学的老师参加区级的全员培训。

    8月25日——8月28日担任一、三年级课改科目的教师参加由区教育局组织的全员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再上岗”。

    2、注重开展校本培训。

    (1)加强实施新课程有关理论的学习。

    ① 组织全校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科级组集备的时间,重点学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走进新课程》等文件、书刊,各科组还要认真学好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标准解读》,准确把握课改的精神、理念。

    ② 请专家进行定期专题讲座。我校将聘请省特级教师盘桂凤老师来校指导。

    (2)加强信息技术使用的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使用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由学校信息技术科负责指导全校教师的培训。

    培训时间:周五下午5:00——6:00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是实施课改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对课改的实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① 行政和东教名师许美云老师作专题讲座。

    ② 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③ 进行青年教师课例研讨。

    ④ 鼓励青年教师写课后随笔。

    (三)强化教学管理,严把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实施课改的同时要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做好质量监控的工作。

    1、教学研究专题化。

    (1)学校课改专题科研化。

    (2)学科定好子课题,并有课题主持人。

    (3)教师人人有专题。

    2、教研活动制度化。

    (1)科级组教研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2)每次科级组、实验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

    (3)科级组按要求定期写好课改动态(一、三年级部分科目)、教改动态(二 ~ 六年级部分科目)。

    (4)科级组有计划地进行课例研究。实验组以点带面做好全校性的课例研讨工作。

    (5)校内研讨课在多媒体室上并做好课件的制作。

    (6)教学定期进行课改论文的撰写。

    3、教学检查经常化。

    (1)行政进行随堂听课,及时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课改实验班听课不少于10节,其他教学班听课不少于25节。

    (2)进行语、数、英三科单元水平测试的检查工作。语、数、英三科在完成单元测试后,交主管行政检查并做好质量的分析与记录。

    (3)进行作业检查,了解课改学科的作业设计以及批改情况。

    (4)学科主管行政定期参加科级组集备,检查落实课改情况。

    (四)教科研结合,出好经验。

    课程改革给予我们一个改革创新的机遇,在课改实验中有许多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我们把课改实验纳入到学校的科研课题中去,用科研带动课改,促进课改,并且按照局的要求,努力做到“早出经验,出好经验”。

    1、确立学校的科研课题,做好申报工作。

    学校科研总课题:学科优质课课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2、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各课改学科定好子课题。

    一年级语文:探究新课程中的识字教学

    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年级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探讨

    一年级美术:美术课堂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与开发

    一年级音乐:一年级音乐教学编创活动初探

    三年级科学: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课改的专题系列研究。

    (1)组织“实施新教材 落实新课标”课改课例展示会,开展课例研究。

    (2)进行课改年级测评改革研究。

    (3)做好课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4、做好课改的阶段性实验总结,成果收集工作。

    (五)家校并举,共谋课改。

    1、印发课改的有关文章,供家长阅读,了解课改的目的、精神。

    2、举行“课改活动开放日”,让家长参与、了解课改。

    3、发放课改意见征询表,及时了解家长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总结。四课改实验时间表

    (一)全员集中培训(2024年4月——2024年8月)

    行政、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区级培训。

    (二)实验实施阶段(2024年9月——2024年4月)

    1、学校总课题下开展专题实验研究。

    2、加强实验的指导、检查工作。

    3、开展试点学科的课例研讨。

    (三)实验总结阶段(2024年5——2024年8月)

    1、完成课改系列研究,做好专题总结。

    2、完成学校实验报告。

    3、收集课改实验成果。

    第五篇: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本学期已尽尾声,现将一学期的课改实验工作总结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了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由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消然形成。



    推荐阅读: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共5篇)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四川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来的成绩(5篇)
    上一篇:用心做教育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