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自查报告 主持词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0大全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月无边 时间:2024-06-30 00:50:5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0大全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品德是()。A.自然现象 B.生物现象 C.个体现象 D.社会现象

    4.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尔笃普

    6.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是()。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8.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A.隐私权 B.名誉权 C.人身权 D.教育权

    9.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10.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教学原则相一致。A.学不躐等 B.长善救失 C.学而时习之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论语》 B.《春秋》 C.《学记》 D.《师说》

    13.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是基础。A.知 B.情 C.意 D.行

    14.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A.15世纪末的欧洲 B.16世纪的欧洲 C.15世纪末的中国 D.16世纪的中国

    1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16.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

    17.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18.衡量各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19.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2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A.确定方法 B.确定目标 C.确定内容 D.确定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A.前学校

    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

    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学校 2.“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弗洛伊德 B.华生 C.孟子 D.荀子 E.洛克

    3.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4.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有关。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E.国家主义思潮

    5.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E.研究型课程

    6.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E.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A.独裁的 B.民主的 C.权威的 D.放任的 E.自由散漫的

    8.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9.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阶段。A.初识 B.组建 C.形成 D.发展 E.解体

    10.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形式。A.学校教育 B.职业训练 C.科技发展)。

    D.卫生保健 E.信息搜寻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3.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4.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5.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6.“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也可以教育出好学生。()

    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8.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1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德育认知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4.为什么说中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16分)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这诸多的恩惠中,让人感受最直接、最深切、最强烈的首推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教诲之恩,对于父母、师长,无论如何回报,也难以答谢其深恩厚爱于万一。

    试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中小学家庭教育的实然和应然。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古希腊半岛有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两者的教育体制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与方法也不同,题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2.B 【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少年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很低,所以是“危险期”。3.C 【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4.B 【解析】卢梭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认为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5.D 【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6.C 【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工作的目的和使命。7.D 【解析】题干是目标管理的名词解释。8.C 【解析】人身权包括人身自由权、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等,因此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9.C 【解析】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10.D 【解析】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相一致,均强调引导性和启发性。A属于循序渐进原则,B属于因材施教原则,C属于巩固性原则。11.C 【解析】“习”与“温”皆指复习、巩固,因此,体现了巩固性原则。12.D 【解析】这是韩愈《师说》中对教师作用的阐述。13.A 【解析】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知是其他要素的基础。14.B 【解析】由授课制演变史可知,l6世纪的欧洲是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15.A 【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16.B 【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17.C 【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18.B 【解析】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9.C 【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予教师的多少,而且在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20.B 【解析】目标评价模式其他的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所以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高等学校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学校教育类型,所以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前四者。2.BDE 【解析】弗洛伊德和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3.ABCE 【解析】不聘与题干不符。4.ABD 【解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启蒙思想运动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思想l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5.ABE 【解析】技能型课程和知识型课程是按课程功能划分的。6.BCDE 【解析】政治背景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应具备的资格,因此与题意不合,排除。7.BCD 【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民主的、权威的、放任的三种。8.ACE 【解析】对学生的研究,不包括其集体的传统和成长环境。9.BCD 【解析】班集体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了组建、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10.ABDE 【解析】科技发展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

    三、判断题 1.√

    【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

    【解析】制度化教育越成熟,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刻,甚至形成了“学历社会”。3.√

    【解析】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4.×

    【解析】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教育的期望也不相同,所以教育的目的不同。5.×

    【解析】这是新时代环境决定论的观点。6.×

    【解析】学生享有人格尊严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利。7.×

    【解析】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8.×

    【解析】组织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9.×

    【解析】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10.√ 【解析】教学有常规的可借鉴的方法,但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不论什么方法,都应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使用。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答案要点】德育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因此,必须利用智慧达到对理解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合乎理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因此,人的道德理性并非天赋或外界规则的直接灌输,而是主客体在实践的过程中互动的结果;

    (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选择内容和方法。

    4.【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分析我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现状,如独生子女重智轻德、重教化轻养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生活等误区,指出家庭教育的应然走向,如重德性、重生活等。

    第二篇:2024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C___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坦纳

    D、赫钦斯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___B___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D____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行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C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__B____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A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C____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___D____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___B__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B__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二、填空

    11、德国教育家赫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___教育学__之父。

    12、孔子提出“庶、富、__教_”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13、____遗传素质_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14、2024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__“五四制”____。

    15、___教育基本法律_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16、我过实施素质教育,以___提高国民素质___为根本宗旨。

    17、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__研究能力___。

    18、2024年教育部颁布《___教育规划纲要___》,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19、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___京师同文馆___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20、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1993年正式颁布的《____小学德育纲要___》里。

    三、判断说明

    2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答:错误。因为(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答:错误。因为(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2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错误。因为(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2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正确。因为(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有效的途径

    答:正确。因为(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2)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四、简答

    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27.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答:(1)遵纪守法的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的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2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29.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30.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答:(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五、论述

    31.论述德语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答:(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32.案例分析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 x

    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

    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答:(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生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第三篇: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2024年)【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2024年4月)【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解析]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不仅仅指没有疾病。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解析]A项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c项与8项矛盾,8项为正确说法.D项心理辅导不等二于心理治疗,它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解析]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区别于口常活动。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大多数学生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正常学生。

    7.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8.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A.泛化恐怖症 B.单纯恐怖症

    C.广场恐怖症 D.社交恐怖症

    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题干属于单纯恐怖症的概念。

    9.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10.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解析]对此类学生应适合于个别辅导。

    11.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12.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解析]在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方面.艾里斯提出了理性情绪辅导方法。13.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

    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1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15.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解析]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不属于强迫观念,选B。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A.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B.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C.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

    D.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E.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解析]C与D相矛盾.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2.以下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的是()。

    A.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 D.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E.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解析]只有C项属于焦虑症的反应.其他均为抑郁症的反应。3.进食障碍包括()。A.神经性厌食 B.贪食 C.异食癖

    D.节食 E.暴饮

    4.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有()。A.辅导教师的示范 B.角色的示范 C.他人提供的示范 D.电视、录像的示范 E.有关读物的示范

    解析]范例不同,示范法有多种情况。5.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A.学习辅导 B.心理救助 C.生活辅导 D.职业辅导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三、填空题

    1.焦虑症可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缓解考试前的焦虑。

    2.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求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3.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4.精神分析源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即个人将焦虑转移到不太危险的事物之上,从而避免了对焦虑来源的忧虑。

    5.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道德的健康。

    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以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由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不良适应,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10.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矫正,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11.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1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和肯定性训练。13.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14.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

    15.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动,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 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 面做出良好适应。3.观察法

    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有汁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4.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2.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2.题目不详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 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

    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3.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专门的技术?(1)倾听,倾听是专注而主动的获取信息的过程。

    (2)鼓励,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信息。(3)询问,多提开放式问题,还要问看法与感受。

    (4)反映,反映就是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以协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5)澄清,辅导教师应帮助对方整理思想。(6)面质,协助当事人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

    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几种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 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 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 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

    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E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

    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例如,有人曾用行为塑造法让一个缄默无语的孩子开口说话。(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或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指学习者因榜样受强化而使自己也

    间接受到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

    是 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 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从理论指导来说,它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 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其好处是:强调学生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

    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2.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 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王某是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 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学生考试焦虑症状进行指导。

    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种类的考试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客观因素

    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不少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的分数转,大搞题海战术,按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依据考试分数布置和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由于缺乏成功 的体验,学生逐渐对考试产生反感。单调的刺激、过严的要求,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势必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形成恐惧、紧张和焦虑。

    ② 家长的高期望与压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重点学校,课余时间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补习班,不许孩子有自己的体闲娱乐时间.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以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剧对高考的焦 虑。

    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

    每当高考来临时,大众媒体就开始制造紧张气氛,如请专家讲解有关高考的注意事项,请历届高考状元讲成功的经验等等。这无疑增加了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会使学生更加紧张和焦虑。(2)主观因素

    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开始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考试焦虑产 生的主要原因。(3)高考焦虑的辅导策略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

    ① 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把“应试教育”观转变为“素质教育观”,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考试焦 虑,才能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质量的人才。

    ②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家长应该依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 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③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付。第一。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与评价;第二,调整期望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第三,改进学习方法,调整竞技状态;

    第四,学习必要的应试技巧,在高考中的应考技巧是:要稳定情绪.全身放松;在答题前要浏览试卷,统观全局;

    回答每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列好答题顺序,贯彻先易后难原则;统筹兼顾各题,恰当分配答题时间;不忽视任何细节;注意克服定势的干扰;先求正确,再求速度,合理使用时间等等。

    ④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考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力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括及全身。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一头一躯干一

    腿。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总之,放松训练简便易行,所需时

    间短,不仅仅是治疗考试焦虑的手段,也是解除学习疲劳的有效方法。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四篇: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从出生到3岁的社会化主要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的。()A.社区 B.托儿所 C.家庭 D.社会化活动

    2.幼儿教育目标的入手点是()。A.思维 B.想象 C.任务 D.情感

    3.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

    A.遗传、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B.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C.遗传、成熟、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D.成熟、社会性经验、学校学习的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4.儿童出现逻辑思维萌芽的年龄是()。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5.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遵循着__________的发展规律。()A.由中间到四周发展 B.从外部到内部 C.从动作到语言 D.从语言到动作

    6.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幼儿教育形态是()。A.以老教小 B.母亲教孩子 C.模仿游戏 D.在实际生活中学习

    7.__________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A.蒙台梭利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B.皮亚杰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贝尔

    8.__________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A.思物 B.恩物 C.念物 D.宠物

    9.“情商”这个概念是__________首先提出来的,根据他的研究结论,一个孩子将来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A.加德纳 B.加德曼 C.戈尔纳 D.戈尔曼

    10.陈鹤琴对幼儿园惩罚所持的观点是()。A.坚决反对 B.表示理解并支持 C.可以偶尔使用 D.在规定的原则下使用

    11.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三个方面。()A.创设游戏环境、指导和促进游戏展开、观察和评估游戏 B.创设游戏环境、指导和参与儿童游戏、观察和评估游戏 C.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指导和促进游戏展开、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D.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指导和促进游戏展开、观察和评估游戏

    12.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__________原则。()A.独立自主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13.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到郊区小农场参观,让城市里的孩子看到了“真正的猪、牛和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A.直观形象法 B.实践法 C.行动操练法 D.情感体验法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4.大(2)班的小朋友们都在各自的兴趣小组玩游戏,唯独小强一个人懊丧地坐在一边,原来小强太霸道,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与他一起玩。老师看在眼里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老师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A.自然后果法 B.冷处理法 C.权利剥夺法 D.平行教育法

    15.在下列家庭教育措施中,哪一项是不太妥当的?()A.凡是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家长务必身体力行 B.尽量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C.家庭成员之间保持一致的教育观念 D.一切家庭事务都向儿童公开

    16.在家庭中,下列哪一项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影响最大?()A.父母的年龄差 B.家庭经济收入 C.家庭生活氛围 D.家庭结构”

    17.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和后天关系问题的是()。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18.“要求幼儿认识国旗、国徽”,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A.远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19.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A.购买大型玩具 B.安装塑胶地板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20.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下列哪一种语言描述最合适?()A.“请注意不要错拿别人的毛巾” B.“请拿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 C.“乱拿别人的毛巾老师会批评的” D.“拿别人的毛巾小朋友会不高兴的”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21.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教育已经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了,所以至少在学前班可以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这种做法()。

    A.有道理,通过提前识字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B.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不应该这么做 C.在条件好的城市幼儿园大班可行

    D.可行,因为提前学习知识有利于儿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信心 2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关系。()A.教育的主辅 B.商业 C.伙伴 D.服务与被服务

    23.下列哪种方式是幼儿教师与家长谈话交往时较好的方式?()A.谈话时不涉及别的孩子,以平等的身份采用日常用语与家长交谈 B.只是向家长报告孩子的优点,让家长高兴

    C.对存在问题的孩子,向家长指出他们的教育观有问题 D.只是向家长谈幼儿的问题,要家长注意或配合教育孩子

    24.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25.上课时遇到幼儿尿裤子这种情况,幼儿教师采取以下哪种做法最为恰当?()A.一边组织教学一边给孩子换裤子 B.责备孩子该上厕所时不去上

    C.把孩子领到寝室或卫生间帮他换好裤子并叮嘱他以后想尿尿要告诉老师 D.如果天气比较热就让其自然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环境的转换性 29.托儿所 30.学前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31.简述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

    32.简述陶行知所批评的20世纪初幼儿教育三大弊病。33.简述在幼儿教育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34.简述幼儿说谎的几种主要情形。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35.试论家庭的社会功能。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托儿所是对O~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D【解析】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3.B【解析】皮亚杰认为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

    4.C【解析】5~6岁儿童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5.C【解析】从动作到语言是个体发展遵循的一般规律。6.D【解析】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是人类最早的幼儿教育形态。7.D【解析】福禄贝尔在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8.B【解析】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9.D 【M析】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与讨论。

    10.D【解析】略。

    11.A【解析】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主要是为儿童游戏创设环境、指导和促进游戏开展、观察和评估游戏。

    12.A【解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要体现了独立自主性原则。

    13.A【解析】直观形象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的方法。

    14.A【解析】自然后果法是指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15.D【解析】家庭教育中要遵守幼儿适当回避的原则,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向儿童公开。16.C【解析】家庭生活氛围对儿童的性格影响最大。17.C【解析】孔子最早提出先天与后天的关系。18.C【解析】认识国旗、国徽属于近期教育目标。

    19.C【解析】幼儿园的环境由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构成。

    20.B【解析】让幼儿自己拿绣有自己名字的毛巾是最适合对小班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

    21.B【解析】幼儿期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的、以游戏为主的自发性学习,而不是“小学化”教学。在学前班进行“小学化”的识字教育也违反了发展适宜性原则。

    22.C【解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

    23.A【解析】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尽量不要拿别的孩子来作比较,应以平等的身份,采用日常用语与家长交谈。

    24.A【解析】爱是幼小儿童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爱学生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25.C【解析】幼儿尿裤子时,教师不能责备,也不能置之不理,而是暂停教育活动,及时处理,并叮嘱他以后想上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消除幼儿的心理负担。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二、名词解释

    26.环境的转换性: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27.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指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作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结构游戏可使幼儿获得动手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早期训练,并使他们认识各种建造材料的性能,获得一些空间方位的概念,促进思维、想象力的发展。

    28.教育活动游戏化:教育活动游戏化就是利用游戏活泼的形式开展教育的方法,寓教于乐。

    29.托儿所: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0.学前班:学前班也叫幼儿班,是指6~7岁的幼儿在上小学前最后一年的幼儿班。一般都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学校生活,是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

    三、简答题

    31.【答案要点】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全面教育儿童;寓教于活动之中;教育要儿童化;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因儿童而施教;争取家庭配合。

    32.【答案要点】陶行知批评20世纪初幼儿教育的“三大弊”病为:(1)花钱病;(2)外国病;(3)富贵病。

    33.【答案要点】在幼儿教育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陌生环境与陌生人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的语气同幼儿进行交谈。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中小班幼儿往往因为发展的不成熟,对于友谊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儿更是把和蔼可亲、软弱可欺混为一谈。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让幼儿首先分清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而且还要让幼儿对自己的言行负起必要的责任。

    (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幼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这才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34.【答案要点】幼儿说谎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想象与事实混同。学前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幼儿会把现实的与非现实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

    (2)为了某种目的或欲望。有些幼儿在不良心理和环境影响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欲望,如逃避惩罚、取得父母或老师的欢心、获得某些奖励、引起别人的注意等而不惜说谎。

    (3)由于幼儿认识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

    四、论述题

    35.【答案要点】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1)繁衍后代功能。文明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家庭中生育子女是合法的。家庭通过繁衍后代,在延续家庭的同时,也使社会得到延续和发展。

    (2)经济功能。自给自足的经济时代,为了自身生存,需要加强家庭的生产功能,方可保持其消费功能;在社会性大生产发展中,家庭的生产功能受到削弱,并逐渐为社会性大生产所取代。

    (3)教育功能。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随着集体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得家庭的教育功能被部分转移了,但是家庭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机构永远无法替代的。

    (4)休息娱乐功能。家庭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温暖的象征和休憩的港湾。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http://nm.zgjsks.com

    相关推荐:2024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

    第五篇: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填空题

    来源:青年人(Qnr.Cn)2024-9-13 12:17:54【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和(象认识现象)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4.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5.我国的(学记乐)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正克论)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年 6.1632年,著名的(捷克)国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和(雅典)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和(教会);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4.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和(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中国教育学刊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卢梭洛克)等人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和(涂尔干)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8.体育的内容是(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人本主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19.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首页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技巧智力)22.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的双重任务

    2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广义的教育制度即(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25.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

    26.建立学制的依据是(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27.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2)年,称为(,壬寅学制)28.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3)年,称为(,壬寅学制)三人重新修订的(癸卯学制)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是

    29.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30.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学制,又称(六三三制)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31.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年

    32.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原则 3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4.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35.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3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体任务包括(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37.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3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作用

    39.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40.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4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42.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43.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指导性文件)44.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大纲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4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4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形式教育)和(论者实质教育)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论者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者实质教育论)

    47.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8.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49.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来的中国在(1862年)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

    51.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综合课)

    5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几部分 53.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5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56.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平时考查和考试)57.考试一般有(学期考试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三种 58.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文字等级记分法),另一类为(数字等级记分法)等 5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60.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

    6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62.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63.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6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65.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原则,英国洛克提出(环境教育的原则),法国的卢梭提出(自然后果原则),德国赫尔巴特提出(爱的原则),美国的杜威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的原则

    6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67.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6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69.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70.三结合教育指的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71.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组织者),也是沟通学校与(指导者)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7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等

    7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二)一、填空题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来源:www.feisuxs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与任务;(2)教育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高教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考试大(www.feisuxs)6.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7.高等学校职能的新发展主要有引导社会的职能、创造新职业的职能、国际合作的职能。

    8.教育质量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学生发展质量;教育工作质量以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学生发展质量的内核和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提高程度。9.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包括文化素质要求、心理素质要求、道德素质要求和能力素质要求。10.科学研究成果有检测鉴定、会议鉴定和函审鉴定等三种鉴定形式。11.都市大学和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两种新模式。12.学术性与实用性矛盾是我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难题。13.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主要有以政府干预为主、以社会力量为主和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等三种运行机制。

    14.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

    15.高等学校决策权利机构主要有: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来源:www.feisuxs 16.高等学校决策模式主要有: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和双重组织模式。17.教师聘任制的本质是使教师与学校具有平等的合同关系。

    18.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包括教书育人的导师、学习与发展的楷模和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19.中年级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从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转折的时期。20.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p46-50)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来源:考试大网

    (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1)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2)社会选择(择优与淘汰);(3)社会流动(“代际流动”)。

    2.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p151-154)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完整的主体性包括:道德主体、认知主体、审美主体和实践主体。

    高等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完整主体性高度发展的教育过程。其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主体、认知主体、审美主体和实践主体,使大学生成为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和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起点和条件。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塑造完美人格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低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

    (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折期。中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高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实践主体性。

    3.简述高等教育的预警功能(p139)

    高等教育的预警功能是引导社会职能的要求。现代大学的预警功能是大学创造性地运用其前瞻意识、批判精神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及诸多问题予以预测、警报和预防,从而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功能。大学的预警功能更体现大学具有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发展性。4.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p195-196)由注重“教法”转向更加注重“学法”; 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5.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内在联系。(p234)

    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从知识的生成看,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从培养人才的意义上说,二者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6.简述自主性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213)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作为独立的负有不同责任的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通过大家的意识共享来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7.简述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过程中处理学术性与实用性矛盾的原则。(p255)

    德里克。博克原则: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原则;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原则;拥有来自教师支持的原则。

    8.简述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p275)

    (1)党的领导(党委政治把关,监控办学);(2)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3)教职工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9.简述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大众阶段和普及阶段在教育观念与功能方面的差别。(p371)

    精英阶段(毛入学率<15%):上大学是少数人的特权;塑造人的心智和个性,培养官吏与学术人才; 大众阶段(毛入学率15%-50%):上大学是一定资格者的权利;传授技术与能力,培养技术与经济专家; 普及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上大学是人的社会义务;培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造就现代社会公民。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 30分。1.现代大学怎样才能走进社会的中心?(p57-60)大学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首先要认识到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

    (2)大学要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

    2.论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及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61-69)(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制约;

    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文化发展服务)。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4.论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p99-100)

    学科专业综合发展;大类专业招生培养;学分制与选课制;产、学、研结合。

    5.论述教育过程“双主体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p145-150)教学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一体两面”的教学活动。按教学规律办;

    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 教学质量的保证。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2024年11月3日 2:44

    第一章

    绪论

    一、解释概念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其中,“专业教育”表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这里“完全的中等教育”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的高级教育活动,教育对象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以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的。

    (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分为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活动属于实践形态、高等教育事业基本上属于制度形态、高等教育思想属于观念形态,三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三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三、论述题

    1、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答: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第二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一、解释概念

    1、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2、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3、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归纳起来,可分为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功能,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质的功能与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可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三个方面。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三、论述题

    1、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及其内涵?

    答: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就是高等学校应该或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高等学校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人们常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来概况高等学校的职能,这三大职能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的高等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职能。(1)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沿着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缓慢发展着。(2)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大学的职能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学至此开始具有了第二种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3)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随之出现了多所“赠地学院”,其中威斯康星大学以威斯康星思想著名,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

    一、解释概念

    1、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2、高校培养目标: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高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针是一致的。

    二、简答题

    1、专业培养目标:

    答:(1)2024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的对象具体明确的规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答: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的系统深入的阐述,总的观点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具体来说,有以下主要内容:第一,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要充分发展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第三,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第四,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第五,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第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答:(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持社会本位观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结构。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持个人本位观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 以上两种高教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与此相反,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它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也会导致高等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4)两种价值观的现实抉择: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长期相辅相成,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社会本位观、个人本位观的基本观点、价值及发展的历史经验,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

    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答: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发展速度要适当。其二,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其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其四,发展终生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再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教育制度

    一、解释概念

    1、高校微观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哥哥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可以按管理部门分成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

    2、高等学校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制度中占突出地位。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分它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

    3、学位制度: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二、简答题

    1、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及改革方向是什么?

    答:(1)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遵循的原则是机构设置合理,权力和责任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人员队伍精干,实施目标明确以及组织、控制、协调等手段得当和信息反馈渠道畅通等等。(2)就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一,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其二,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其三,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3)围绕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第一,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裁减机关人员,提高办学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第三,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第四,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2、谈谈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答: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对高层次人力资源要求以市场经济方式来配置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和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的。我国将统一的招生计划改为国家指令性招生计划和调节性相结合,相应地也把统一分配制度逐步改为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下,经过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并逐步过渡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每一种政策的实施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必须加以改革,主要表现在:第一,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建立就业新体制。第二,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资格证书制度。第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有待进一步加以清晰地界定和明确。第四,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第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六,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第七,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一、解释概念

    1、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转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

    1、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答:高等学校教师在社会系统中尤其在高等学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一般地,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高校教师的地位基本符合其职业特征,高校教师的职业是一个比较看好的职业,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地位是比较高的。(2)高校教师的作用: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第二,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第三,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第四,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2、如何理解高校教师个体素质要求?

    答:为了完成高等学校的任务和适应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素质: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论述题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答:任何劳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其劳动除具有一般教师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高校教师自身的特殊性。(1)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和长效性。(2)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

    2、如何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答:(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

    一、解释概念

    1、专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专业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育主体。

    2、专业特色: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早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目前,多数高校还是着力于狭义的课程建设,而改革的趋势日益注重广义的课程建设。

    4、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

    二、简答题

    1、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答: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施建设;专业管理的建设。

    2、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大学教材和其他层次教材、学术论著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三、论述题

    1、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及如何加强课程建设?

    答?(1)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基础化、课程综合化、课程职业化、课程国际化。(2)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一、解释概念

    1、高等学校教学: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包括管理主体、管理依据、活动方式、运用因素及管理目标等因素。

    二、简答题

    1、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

    答:(1)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有:课堂教学,即有固定时间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形式。实验课教学,即在特定的场所,运用一定的设备仪器和相应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引起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从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过程来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过程。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2)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

    2、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是高校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学的主要原则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原则。

    3、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有哪些内容和方式?

    答:(1)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广义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第一,基本素质。具体为思想道德、学力职务、职业技能(普通话水平、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第二,教学状态。具体为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教学改革。第三,科学研究。具体为科研立项、论文著作、应用成果、教研成果、科研获奖。第四,工作业绩。具体为教学工作量,开课门数、课程抽考、综合评价(领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生评价)、考核、表彰奖励。第五,特色项目或特色贡献。(2)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方式。评价方式是多样的,不仅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而且还涉及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的评价等方面。在评价中,要注意综合运用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使教学评价更科学,更富有成效。

    三、论述题

    1、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答:(1)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高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高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高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第八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一、简答题

    1、如何认识高校科研的特点?

    答:(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条件;(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3)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

    (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高校科研有哪些重要原则? 答:(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3、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及其主要途径?

    答:(1)大学生从事科研的意义:高校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2)大学生从事科研主要有以下五种途径: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进行科研、师生合作进行科研、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

    二、论述题

    1、你认为高校教师如何正确认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

    第九章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简答题

    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答: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将日趋明显。

    二、论述题

    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答:从个体素质的要求的角度作答,结合高教任务。加强个人修养。

    上一篇:薛涌:在大学里要做的20件事

    下一篇:武大教授称论文买卖产业规模2年膨胀5.5倍_新闻_腾讯网



    推荐阅读: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0大全
    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汇报材料
    加强党的建设强化人才管理实现科学发展.
    关于调整教师岗位新聘人员引进待遇的通知
    创建“文明礼仪”特色班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