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结婚祝福语 入职转正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十七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青灯古佛 时间:2024-06-30 20:03:30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一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

    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

    第1

    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二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三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阿拉伯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

    (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板书: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

    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八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习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九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想: 10-6=4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j)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2、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不退位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巩固100以内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时我们强调得最多的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复习”的第一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改错。

    出示题目:6+33=93,56―20=54,67―43=4,32+16=8

    分析上面算式中哪个地方算错了,并说说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三)拓展练习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34+43时,该怎样写竖式呢?同学们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50页第4题。

    检查这些小朋友写的竖式对不对,如果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3、及时练习。

    (1)p50第5题。

    (2)p50―51第6―7题。

    (四)小结概括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计算的正确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70――71。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买文具。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习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让我们准备好开始吧!

    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

    (老师评价)

    第二关: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老师评价)

    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币?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

    二、设计情境,学习换算

    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

    (学生评价)

    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

    老师拿了一张一元钱的买了一块橡皮,可是售货员没有零钱,找不开,你们能帮帮老师,换一下零钱吗?你们怎么和老师换呢?

    板书: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

    五元能换()张一元。

    二角能换()张一角。

    五角能换()张二角和()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

    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买一买

    请听购物要求:购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选好商品后,排好队结帐。待会小售货员有权力评选出你们小组的文明小顾客。(购物开始)

    现场采访小顾客买文具,算帐,找钱的情况。

    到班里反馈买卖情况,让售货员评出文明小顾客。

    评价:请智慧小博士评一评你们能不能过得了关?

    智慧小博士:同学们,你们很喜欢动脑筋,都好学的好学生,智慧小博士恭喜你们闯过了七关爬到了最高层,未来还有许多科学高峰等着你们征服,你们有没有信心征服科学的高峰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于人民币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民币接触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设计意图: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本节课是对课本54―55页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味、教学过程活动化、探究时空开放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2、智能目标: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自评与小组评,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感受成功,体验统计的意义,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这两天的天气如何?你们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几天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天气情况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这些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天气情况?(晴天、多云、下雨)

    气象小组根据每天记录的天气情况,制作出每个月份天气的情况统计表。

    出示课题:天气统计

    二、探究

    1、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看,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表,你们能从这张表中知道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可能知道天气情况三种标记,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有……)你怎么知道的?(分类数出来的)同桌一起数一数,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内。

    师:从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统计并画统计图。

    要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情况多,我们曾经什么办法?(涂格子)

    咱们用这个方法也来试一试吧,请大家在统计图上画一画。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自由发表)同桌能互相评价一下吗?(同桌互相评价)从图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

    3、欣赏比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记录表、统计表、统计图,你认为哪种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气情况?(学生观察比较,发表意见)

    三、加固+拓宽

    1、统计同学们爱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据这统计图,你能提出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先在组内准备一下提什么问题。(学生分组准备)可以交流了吗?(学生互问互答)

    2、统计图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据信息提了那么多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乱散的图形,你能从不同的方面来统计一下这些图形,并制作一张统计图吗?(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大组反馈)

    3、调查统计。

    各位小小统计员真不错,谢谢你们的整理与统计,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卡通粘纸!(学生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卡通粘纸图。)

    各种卡通粘纸奖励掉多少个呢?你们想不想对粘纸作调查统计?那怎么调查统计呢?(学生小组讨论、出谋划策,调查交流)(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成统计表、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或建议吗?

    四、总结延伸

    各位小小统计员,今天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自评、互评)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畅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6页折、剪、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折剪、拼的过程,加深对圆形的感性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硬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说说自己的感受。

    看图讲故事,并分辨其中学过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美感。

    二、探究、体验、感悟

    1、先让学生亲自折一折折一折。

    (1)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2)把正方形纸折成相等四部分。

    (3)用长方形纸折成相等两部分。

    (4)探索自己方法的可行性。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折成的两部分大小是否一样

    2、剪一剪、拼一拼

    (1)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

    (2)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4个一样的三角形,用这4个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

    (3)按下图沿虚线剪开,用剪出的4个“扇形”拼成一个圆。

    拼成的圆与原来的正方形比,哪个大?

    你是怎么知道的?

    操作,说一说折的方法,变成什么图形。(对角折、对边折)

    方法同上。

    操作:说一说,怎样折和验证的方法(对角折、对边折、量一量画线折多种方法)

    独自操作,交流做法,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组合作,先说说怎样剪下来,再去拼。

    交流拼成的图形,让同桌看看,并说明自己的做法。

    学生独立拼图

    2、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拼图,可以拼成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拼,交流时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生拼图

    交流自己的理由通过折纸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感性认识,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给学生开放的空间,去想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创新

    用准备好的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说出用什么形状拼成了什么图案?

    独立拼图。

    展示作品。

    交流做法和作品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三)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推荐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十七篇)
    最新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内容(四篇)
    2024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导入(二十一篇)
    最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反思(3篇)
    最新学校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六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