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合同样本 委托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2024年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17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清风徐来 时间:2024-07-14 22:03:04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一看咱班的学生,就知道你们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先来口算几道题。

    (1)口算:12×3 500×7 15×4 60×70 350×2(师口述题目)

    (2)估算:师:大家看(板书:197×5≈),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3)笔算。师:大家看这道题,板书横式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①估算方法。

    生1:我把145看成150,我的估算结果是1800。

    生2:我把12看成10,我的估算结果是1450。

    生3:我把145看成150,把12看10,我的估算结果是1500。

    ②笔算方法。

    生1:先算二五一十写0进1,二四得八加1得9,一二得二。再算一五得五。生:5应该写在十位上。一四得四,一一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740学生的口述边完成板书:

    145

    × 12

    2 9 0

    1 4 5

    1 7 4 0

    师:你把笔算过程说的说得非常清楚。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同学们请把掌声送给她。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笔算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错例展示

    学生把“5”写在个位上进行笔算。如下:

    145

    × 12

    2 9 0

    1 4 5

    4 3 5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3、教师质疑问难:“5”为什么在写在十位上呢?写在个位上不行吗?谁能再来说一说?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判断并改错。

    124 152 146

    × 16× 33 × 34

    ---―― ――――――――

    744 156 464

    124 156 438

    ―――― ―――― ――――

    868 1716 4744

    2、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收南瓜。(练习十六第2题。)

    (1)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

    (2)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3)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

    (4)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

    (5)奖励优胜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1)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2)指名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3)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

    (4)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组织交流。

    2、游戏:蜜蜂采花蜜。(练习十六第6题)

    (1)师讲述蜜蜂采花蜜的故事。

    (2)6只“小蜜蜂”上台采蜜,余生在草稿纸上计算。

    (3)比一比哪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对?

    (4)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8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三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材结合“购物”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教材提供了人民币实物演示、连加法、加法竖式、表格算法和列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通过实物演示和对照连加竖式,使学生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然后在练习中巩固,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乘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这次上课是在哈尔滨市,而哈市的学生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在此之前并未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在计算上可能会有难度。这需要教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掌握程度,并预测学生在探索新知时可能使用的计算方法。在课上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在交流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并重点探索乘法竖式计算方法。虽然乘法竖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提前接触过,但在课堂上是第一次学习,要在口算的基础上,对照不同算法,理解算理,真正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习惯。因此,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设想

    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情实际,围绕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教学: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身边情境“购物”进入本课,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列出算式:12×4。接下来,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算法,然后全班分享。在体会算法多样化后,重点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对照连加竖式突破本课难点,使学生了解其算理,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图片、直尺、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学校准备为阅览室购买一些物品,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些有关购物的问题。(板题――购物)

    出示图片: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读图,说信息,师引导学生完整介绍信息。

    师: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测:

    ①一个书柜和一张桌子共需要多少钱?……能解决的加法或减法问题。

    指名列式。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②乘法问题: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3张桌子需要多少元?……

    生说算式,由于计算还没学,师板书算式在板的左侧,在新课后进行计算作为拓展练习用。

    师:怎么想到用乘法?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张桌子的总价,就是求几个42是多少,就用42乘几。

    如果提出的恰好是本课问题,则板书问题及算式,复习乘法意义后,直接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

    ③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定时间和许多信息,暂时放入问题银行吧。

    如果学生还是没有提出,在2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观察:大家积极思考,发现了不同的问题,你们的脑筋会越用越灵活的。再观察一下,要给这张桌子配椅子,需要买把椅子呢?启发孩子提出“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板书问题)

    学生列式,师板书:12×4

    师: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1把椅子12元,4把椅子的总价就是4个12元。

    师指着板书的几个乘法算式,问: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来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副标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购物情境引入,旨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和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问题――“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列出算式,从而进行下面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活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⒈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请你先来估一估,4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元?

    给学生约半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后,交流估算过程,教师辅助板书。

    预测:把12看作10,10×4=40,大约等于40;

    师:继续想,实际计算结果会比40多还是少?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结合情境进行合理猜测,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⑴独立计算。

    师:我们估计结果比40元多一些,那实际结果究竟是多少呢?想不想算一算?轻轻拿出练习本,把计算过程试着写出来。

    学生在准备好的本子上独立计算,书写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帮助个别学生,留意同学计算的各种方法,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

    师:已经完成的,可以再想想其他的计算方法,也试着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方法。]

    ⑵同桌交流。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的方法很好。现在请同桌两人相互看一看,轻声地交流一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学生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方法。接着进行先期的同桌交流,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修正算法。]

    ⑶全班共享。

    师:请大家先坐好,看谁坐的最直。下面一起来分享这几种方法,先请他们介绍,看看这些方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思考一下他们的方法好在哪儿?

    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互评。

    预测:

    ①口算(乘法分配律)

    10×4=40 2×4=8 40+8=48

    教师随着学生的介绍:你的意思是说,先算4个10元的是40元;再算4个2元是8元,最后把40元和8元合起来,是48元。(板帖人民币图片)

    师:很好的口算方法!谁听清楚了?(生举手示意)真为你们高兴!(对这名学生)看,你语言简洁明了,大家理解起来多容易呀!谁能再来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请一名生再说一说,引导语言简洁、表达清楚、完整。

    [设计意图:教师随着学生的介绍,借助人民币的演示理解口算方法的每一步的算理,并从中渗透计算多位数乘法普遍适用的方法,即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乘法计算。]

    ②连加法口算12+12+12+12=48

    师:可以用加法来算吗?怎么想?12×4表示求4个12的和是多少,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

    预测:12+12=24 24+12=36 36+12=48或12+12=24 24+24=48

    师:还可以怎么算?我们学过用竖式来记录计算的过程,你们来说,老师来写。

    师:看着竖式,再来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指一生说一说,说清竖式计算的过程:先算个位4个2,得8,个位写8;再算十位,4个10得40,十位写4;得数就是48。

    ③乘法竖式笔算

    (如果学生中没有用竖式的,承接上一个加法竖式:你能用乘法竖式来记录乘法计算的过程吗?学生思考并尝试列竖式,再指名板演。)

    师:下面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来介绍,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仔细听,你对竖式计算中不清楚的地方,或是想考考他的,都可以在他介绍后提出来,看谁是最会提问的孩子!

    学生介绍,其他的学生提出疑问,在问和答中明晰算理。

    预测:

    问1:1为什么不落下来,而要去乘4呢?

    问2:4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问3:48是怎么得来的?

    ……

    如果学生不知如何提问,教师来提出第一个问题,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思考、讨论。

    师:同学们都没有疑问,看来你们都做到了认真倾听。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疑问――1为什么不落下来,而要去乘4呢?大家和他一起思考,帮我解决好吗?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还是表达不够清楚,教师引导学生和口算的方法进行对照:回头看一下,这里的1表示多少?(10元)乘4在算什么?(在算4个10元)所以,4写在十位上。学生会发现竖式计算时与口算一样,都是先分别算出10×4和4×2的结果,再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明晰竖式计算的算理和过程。

    再联系前面的加法竖式来帮助理解每一步的计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提问及这些方法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我们发现计算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比较一下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还有口算方法,哪种用起来更方便呢?(竖式)看来,竖式正是用来记录这几种计算方法,它书写简化,也就使计算更加简便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还有谁是用竖式计算的?请××同学再来说一说,老师来写,请同学一起再看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过程。

    再请一名同学说过程,教师示范板书,明确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过程。

    对于计算过程,学生只要大致说清即可:先写第一个乘数12,对齐个位写第二个乘数4,在4的左面写×,然后用尺画一条横线。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4,等于8,个位上写8;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4,等于40(或是4个10),十位上写4;结果48。

    ④口算(乘法结合律)

    12×4=6×2×4=6×8=48

    师:两位数乘一位数直接口算比较困难,把12分解成6×2后,就转化成了表内乘法的计算,可以直接用口诀口算了。这种方法与众不同!你们听懂这种方法了吗?(生举手示意)同学们有倾听的好习惯,这种方法也属于你们了!可是把12换成13,还能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吗?(不能)看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⑤表格口算

    由于使用人教版的学生在此之前并示接触过表格口算,一般不会用这种方法,要通过自读教材了解即可。

    师:书中还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自己读一读,看哪一种是我们没想到的?你能自己看懂吗?

    生自读教材,师个别指导,请读懂的学生到前面介绍。

    师:这里面的每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行是把12分成10和2,第一列是4。40是10和4的积,8是4和2的积,把获得的积40和8相加所得的就是12×4的积。)这种方法很有价值的!和前面的几种方法比较一下,它和哪种方法有联系?也是怎样算的?

    学生表达,也是把12分10和2,先分别算出10×4和4×2的结果,再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

    师: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真是一个美好的分享!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转化成了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等我们已经学过的计算,算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是很重要的转化的学习方法,以后在接触新计算问题时,同学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相信你们会做得很好。

    师:把计算结果和先前的估算结果对照一下,差不多吧。结果是48元,板书得数:48(元),我们一起口答――买4把椅子需要48元。

    [设计意图:全班共享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引导学生联系加法竖式和实物口算,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学会列竖式计算乘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⒈用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3×3 2×42

    师:学生本上计算,教师鼓励学生选择不同方法来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与习惯。

    展示不同方法,体会这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算。

    师:我发现大家在列竖式计算2×42时,都把两位数写在上面,再写一位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方便计算)

    [设计意图:在探索方法后进行小的练习,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更多地会尝试自己列竖式算一算,这也是为下面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做铺垫。]

    2.书上28页试一试。

    师板书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学生读题列式。如果在课前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师:现在来解决课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213×2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啦?(2个书柜的价钱)请在书上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直接在书上列竖式计算,并指一名生板演。

    师:已经完成的同学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并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不同?

    反馈,请板演的同学说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倾听,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指名说一说,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算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多了一个百位的计算(2个200是400,百位上写4)。

    [设计意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渗透迁移思想,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基本相同。]

    3.直接写得数(竖式)。(书上29页练一练中的1题)

    师:刚才的计算中,多数同学选择了竖式计算,大家再一起来试试吧。看书上34页第1题,直接写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表扬坐姿正确及书写工整的同学。

    师:有的同学速度真快呀!指着书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看看结果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竖式计算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要在适当的练习中帮助学生掌握,达到熟练。]

    4.列竖式计算。

    师:同学们对竖式计算掌握很好,想达到熟练,还得多练习。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住你的,请选择其中的一组题目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出示题目:

    要求在准确计算,工整书写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

    对于出错的学生,引导学生们通过估算来检验结果。

    师:看来,估算也能帮助我们进行检验呢。请这名同学自己再来说说怎么算的,找一找问题出在哪儿。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你已经知道错在哪儿了,相信你能改正过来,并且以后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了!在学生改错后再次展示。

    师:通过这几名同学的展示,结合自己的计算,想一想,在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①:相同数位对齐;

    生②:计算时要细心。

    ……

    师:相信在你们的提醒下,同学们都能更加细心地计算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真实的错例,和学生一起总结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在改错中巩固竖式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位置制。]

    5.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第4题)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看书上34页4题,请同学们自已读题,直接在书上列式计算。

    学生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了解学生解题情况。

    指名展示并说一说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具体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在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应用乘法解决问题。]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我们的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

    师:这么多收获,真这你们高兴!你认为自己在哪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师:看得出,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还懂得了如何自我反思。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你想给自己布置哪些作业呢?

    学生可能提到:竖式计算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

    师:真了不起!你都能给自己留作业了!就按你说的,作业是书上34页2、3题,然后用今天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一评并给自己布置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找到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最后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四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乘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

    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五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

    72×3050×3162×30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

    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37≈4050×40=(盒)

    大约有2024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

    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

    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

    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

    进位的数。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54×1339×27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

    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3、巩固练习。

    24×41 22×7444×59 15×21 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

    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1 6 2 5 1 8 2 4

    ×1 6 ×1 3×1 7 ×1 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38×976×9912×1111×4738×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

    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动脑筋。

    3□ □ □

    × 24 × 7□

    1□ 2 □ 3

    □ □ □ □ 7

    7□ □ 2□ □3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3等于多少。

    要求:动脑筋,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算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反馈、交流。

    (1)学生有可能有多种算法:

    ①摆学具。

    ②口算:12×3=36。

    ③12+12+12=36。

    ④3+3+3+…3=36(12个3相加)。

    ⑤2×3+10×3=36。

    ⑥8×3+4×3=36。

    ⑦9×3+3×3=36。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2:我也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12个3相加等于36。

    生3:我是这样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别乘3,把它们的积相加等于36。

    生6:我是通过摆小方片的方法得到的。

    (2)比较评价。

    ①看一看,你理解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②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生3的方法简单。因为如果加数多了计算就很麻烦。

    2、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把生3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2)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先用3乘个位上的2得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结果就是36。②2×3=6,6写在个位上,表示6个一;10×3=30表示3个十,3写在十位上,等于36。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结果就是36。

    (3)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教师:怎样列竖式?先从哪一位乘起?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边与学生交流:在乘法竖式时,先写第一个乘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乘数3,注意3写在哪儿。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乘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

    教师板书:

    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

    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例1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出示彩球)

    30×80 88×10 900×10  60×70 13×3 32×2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14×2 231×3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彩球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和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巩固了旧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二、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

    出示新华书店的图片,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新华书店去买书,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2.自主探究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想到其它分成的方法,这时提出把12分成10和2是比较好计算。如果遇到数字比较大的数字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列竖式该怎样算呢?谁愿意来黑板上试算一下。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试算,其它同学在本上试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14×12,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竖式怎么计算,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3.点拨归纳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再找几名学生说计算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

    从个位乘起:2在个位,表示2个1,个位上的2乘个位上的4得8,是8个什么?写在什么位?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

    (讲解算法并板书)

    再把两次所乘的积加起来。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教师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加强运用明确算理

    第一关小车开到哪儿停(主要考察第二因数的十位合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以后得得积和谁对齐)。

    13×12=  23×21= 43×22=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23   33  43

    ×13  ×31 ×12

    第三关啄木鸟治病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设计意图】利用闯关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练习的题型分层次,有梯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巩固算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4×12=

    口算:14×4=56       14×10=140

    56×3=168        14×2=28

    140+28=168

    笔算:

    1 4

    × 1 2

    2套书的本数←   2 8……14×2的积

    10套书的本数←1  4 0……1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1  6 8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对比,体现用笔算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性。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63页的例1及做一做题和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

    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学的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的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2×3=42×2=15×4=

    12×30=42×20=15×40=

    2、笔算:(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师:上学期我们也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下面的题请大家拿出草稿纸做一做吧!23×756×4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创设情境。

    师:前两天老师在新华书店看中一套12册的连环画,每册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估了,那老师付240元够吗?

    生:不够,少了,付的钱数应比200元和240元都要多。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师: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与讨论。

    (4)汇报交流内容。

    ①连加法:24+24+…+24=288(元)(12个24相加)

    ②生2:先算出10本书的价钱240元,再算出2本书的价钱48元,最后将240元和48元加起来就是12本书的价钱了。算式是:24×10=240(元)、24×2=48(元)、240+48=288(元)

    ③我先按一本20元算,再算加一本4元,最后加起来就是12本价钱算式是12×20=240(元)、12×4=48(元)、240+48=288(元)

    ④我把12分成9和3,先算24×9=216(元),再算24×3=72(元),最后216+72=288(元)

    ⑤竖式计算

    师:“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3、教师精讲点拨

    (1)同们真聪明,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笔算方法计算24×12。(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2)让学生根据竖式结合24×2=48、24×10=240、240+48=288说出竖式计算的原理,在这里是这样引导的:这个48怎么来的?这个1×24相当于什么相乘,所以这个乘出来的积末位4要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把这个0和“+”空着,可以写吗?(让多个学生对着竖式说说)

    (3)师:请同学们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对照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结果是比240要多,说明计算很正确。

    师:是啊,估算也是一种检验计算结果的方法,在今后的计算过程中你就可以运用它来检验计算结果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

    (逐题列竖式计算,最后指名板算,共同订正。)

    23×1333×3143×1211×25

    41×2132×1222×1421×34

    2、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题的第一组(指名板算,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1题的第2、3、4组。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24×12=288(元)

    24

    ×12

    48……24×2的积

    24……24×10的积

    288

    答:一共要付288元。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学习探讨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前,学生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尝试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包括自我检查、互相改错)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汇报交流。

    2、生理解题意,列式。

    3、师: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学生回答,并评判每种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比较。(三种方法)

    4、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

    二、探索尝试,找寻方法。

    1、用你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1)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学生评判优劣。

    (2)学生多种方法中,师生共同优化出一种(拆数法):

    24×10=240 24×2=48 240+48=288

    2、尝试笔算24×12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1)、尝试解决问题: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先独立思考,书写再练习本上,再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投影仪中一一展示算式,学生评判对错,说出每一步的由来。

    (3)、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研究笔算的方法:

    抽学生口述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师板书,重点说算理。

    学生讨论交流(特别乘得的积的第二行个位空位的道理。)

    24             24

    ×12            ×12

    4、小结笔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

    (1)计算方法是什么?(拆数法)

    先( )和( )相乘,再( )和( )相乘,最后两个乘积相加。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数位要对齐;乘法口诀准确;加法计算准确。

    5、试一试:

    32×12   41×21  13×31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仪展示,学生评判。

    (3)师强调出现的问题。

    三、巩固方法,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检查,再其他学生上台评判对错,错误要改正。

    2、森林医生:

    针对学生易犯错误,判断对错,找出原因,并改正。

    3、计算:p6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我检查。

    投影仪展示作业,学生评判对错。

    4、应用:p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归纳梳理,总接收获。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4×10=240        24

    24×2=48        ×12

    240+48=288        4 8……2×24的积

    2 4……10×24的积

    2 8 8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三、学习准备

    课件、学习单、实物展台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老师下发的自主学习单,谁能来为大家展示自主预习单上的第一题?

    师:你能具体说说你的方法吗?计算的地方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学生会强调竖式写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用第二个因数依次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预设: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小组合作

    1、出示例题

    提醒学生读题要完整,先读已知条件再读问题,注意把情境说出来。该怎么列式呢?14×12=

    师:原来我们只学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呢?下面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写在导学案中,看看谁的办法多。

    1、同伴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2、准备小组汇报。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办法最多。

    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索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点子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交流展示

    (一)小组展示,彰显风采小组展示:

    预设1: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口算

    将12拆成10+2,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140+28=168.

    预设2:将14拆成10和4,10×12=140,4×12=48,140+28=168预设3: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一位数乘法。

    12÷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预设4:运用竖式。直接将14×12的竖式写出来。预设5:运用连加,真的用14个12相加求结果。

    预设6:直接数点子图。一个一个去数一共有多少点子,从而求出答案。如果只出示到这里,老师要提示:他是数点子的个数,同学们想想有没有更快的数点子的方法。从而推出第6

    预设7:圈画点子图,先圈出10行,一行14个,10行就是140,再加上剩下的2行,有28个点子,然后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

    1、学生纠正、补充、质疑

    2、教师精讲、点拨、评价

    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方法,老师点评,划分为3种思想:

    ①采用拆分的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用口算就能解决。

    板书:转化、口算

    ②利用竖式解决,板书:竖式

    ③利用点子图,板书:图形

    3、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我们数学讲究简便,同学们看看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呢?预设:竖式最简单,竖式一步就能算出来,还容易看明白。

    师总结:当我们算较大的数时更能体现竖式的优越性。

    4、沟通口算、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关心

    师:请同学们观察竖式计算还和哪种算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预设:竖式和口算第一种算法和点子图的算理是一样的。

    5、师讲解三者的异同。

    对着竖式和点子图点拨: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答案,在交流中增加对算法的理解。以同学给同学讲解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达标延伸

    1、用竖式计算。

    (1)33×31=(2)43×12=(3)11×22=(4)23×13=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一

    本周初学笔算乘法,首先学习不进位乘法,问题不是很大;后学习进位乘法,问题就出现了,我认为原因是:

    1、学生计算基础差。有一部分学生口算加减法本身就不过关,乘法口诀背得乱七八糟,在进位乘法中计算过程有乘法还有加法,对这部分同学来说就更难了。

    2、算理不明白。有一部分同学对竖式计算算理不明白,如向前一位进的数这部分学生都在最高位相加;还有一部分学生进的数与得数再相乘。所以错误百出。

    3、计算步骤较多。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成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与进位的数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方法是:

    1、加强口算训练。

    2、加强学生对计算理的理解。

    3、多进行强化训练,直到掌握为止。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二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能力目标是:1、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一、基于解决问题的背景下上笔算课,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 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习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为起点。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三、练习设计有思维增量。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 23×2 223×2 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2、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3、在对比口算、笔算有什么相同处时,事先需要沟通,先要让学生理解,教研员 田老师给了一个建议:在让学生口算时,将过程板书下来,说一说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笔算之后,再对比,就有对比的依据。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竖式计算:24×13=    78×8=    124×5=    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四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

    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五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六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上课后,对上课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推荐阅读:
    2024年人教版笔算乘法教案(17篇)
    最新放弃的个性签名 短句(5篇)
    2024年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五篇)
    2024年生学答谢宴致辞(12篇)
    2024年树叶变变变小班美术教案(十八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