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聘用合同 检讨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宫河小学课改推进与特色发展工作汇报(精选)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平静如水 时间:2024-07-23 15:53:3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宫河小学课改推进与特色发展工作汇报(精选)

    宫河小学课改推进与特色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欢迎大家对我校工作莅临调研与指导。现将我校课改推进与特色发展工作做以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与同仁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宫河小学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文化底蕴厚重的学校。学校现有六个年级12个教学班435名学生,有教职工35人,其中本科学历16人,专科15人,中专2人,高中2人,教师合格率达100%。校园占地面积15189平方米,建筑面积3950平方米(教学楼1450平方米,餐饮宿舍楼2500平方米)。设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室等,2024年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通”。

    近年来,学校抓住机遇,继往开来,聚精会神提质量,齐心协力创名校,以学习型学校与和谐型校园建设为抓手,实行人本管理,实施名师工程,推进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遵循“营造人人参与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气;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弘扬学生的个性;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原则,形成了“以德育人,春风化雨;新型课堂,活力绽放;特色教育,绚丽多姿”的办学局面。学校被命名为庆阳市

    “绿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庆阳市“教研教改先进单位”,正宁县“课改先进集体”,宫河镇“文明单位”,宫河镇“先进党支部”。并在全县教学质量检测、综合督导评估及文艺演出中多次受到县委、政府、县教体局的表彰奖励。

    二、主要工作

    (一)找准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学校确立了“一个中心、三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程改革、特色创建、安全工作为重点,将学校管理由单纯的制度管理推向文化引领。学校与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和安全责任书,细化目标,量化考核,使教师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学校班子包级联组,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学校把教学质量作为核心,把安全工作做为第一要务,把德育工作做为奠基工程,把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做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纲举目张,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强学习,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在校长及校委会班子的引领下,我校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时刻加强学习,练好“内功”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我们充分利用例会、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时间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以及《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共同研究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如何备写导学案》等课改知识。学校班子成员带头,认真记好业务成长学习笔记,撰写

    心得体会。有新意者进行上墙展评,以供参研。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成人教育与培训,先后派出15名教师赴西安、兰州、西峰等地研训学习,听取专家讲座。有30名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网络远程培训。去年组织全体一线教师去西峰齐家楼初中、西峰团结小学、山河小学多次观摩学习。学校组织了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评选,高效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规范制度管理,强抓教学质量。

    1、不断完善修订各种制度。近年来,先后完善值周制度、德育工作细则、卫生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升旗制度等,修订了奖教奖学制度、教师管理考评、绩效工资等制度,印发了《制度汇编》。组织教师学习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细则,让教师明确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依制度规范管理学校,使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2、狠抓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第一生命线。我们始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多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千方百计采取有利措施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研会、教代会、家长会,班子成员深入一线指导调研各年级组会、班会,对教学质量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教师有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同时建立奖教奖学制度,实行月考制度,广泛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

    积极性。把目标责任制与教师工作考评挂钩,教育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四)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共建师生评价体系

    1、坚持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专业教师紧缺的现实条件下,每学期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本学期八名老师跨学科教学,既上语文又上英语,所有老师都兼任非基础课程教学,课程多,负担重,但全体教师能任劳任怨,辛勤工作,自觉遵守课程安排,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班子成员融入教师队伍,在搞好自己课堂的同时,勤听课,勤评课,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引入课堂,推进课改工作健康发展。

    2、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校在巩固课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细化教学模式。本期课改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转变评价机制,将以前确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模式细化为“四段七步式”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具体可操作,利于教师学习运用。为了全校实施“四段七步式”教学模式,学校首先为每位老师发放了“四段七步式”教学模式学习资料,组织全体老师学习,集体观看了“四段七步式”教学模式讲座以及课例,开展了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教师掌握了模式的七个步骤,理解了各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学会了各个环节如何操作,知道了各个环节应该注意什么。其次,教师开展了新模式教

    学引路课活动。课改骨干先示范,让全体教师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完整理解“四段七步”模式的基本结构,充分认识“四段七步”模式的基本特征,认真把握“四段七步”模式的操作要领,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第三,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巡课制度。课改指导小组经常深入一线课堂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坚持每天巡课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四,经常性开展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给所有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第五,倡导创新型课堂,发挥学生主学的能动性。在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即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合作学习:即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自主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探究学习:即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以达到以“优补差、兵教兵”共同提高的目的。

    3、共建师生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性。教师评价方面,我校除了日常的教师管理评价及教育教学评价外,还设有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把教师个人成长中的经历与反思、收获与心得、案例与证书,经验与评价资料都收入其中。这不仅是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更是教师日常工作反思的一面镜子。学生评价方面,我校形成以学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双促双评”评价体系,从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步情况、卫生情况、文明礼仪、用词用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个人综合表现为奖励依据。学校在原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两个奖项的基础上新设进步之星、环保之星、管理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用词用语规范之星五个奖项,学期末按得星情况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学生勤学上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促双评”活动实施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中,大量地使用了“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练”等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合作意识,“讨论讨论”、“评一评”、“互相说说”等成为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必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认识工具,及时有效地给不同的学生予以帮助。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让“合作”得到了落实。

    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逐渐变得自信了,参与课堂互动变得大方了,探索和辩论时也勇敢了。教师们逐步把现代教育技术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通过校本教研,提升了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五)、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在学校管理中,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做为奠基工程来抓。以创建省级“德育示范校”为契机,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注重结合时代、结合实际,完善德育指标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

    作计划,把德育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重视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对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个辅导员每学期必须提供一节以上主题示范队会。全面开展“雏鹰争章”和“五自实践”等活动,通过开展“争孝敬章、定孝敬日、做孝敬事、评孝敬星”等活动对学生加强孝敬教育。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以上活动,我校德育工作稳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校被定为市、县级“德育示范校”,并通过了省级“德育示范校”初评验收。教师苏俊红、陶丽被评为甘肃省“农村乡镇骨干教师”和正宁县学科带头人,韩宁娟、苏俊红等老师被评为庆阳市师德标兵,陶丽、燕小凤等老师被评为庆阳市模范教师,先后有八名老师获正宁县“师德标兵”“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学生王晗被评为“正宁好少年”,邓晗、路斌斌、王晗被评为正宁县“三好学生”。

    (六)、文化浸润心灵 特色助推发展。

    我校是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充满浓郁现代气息和文化品位的特色学校。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将办学理念定位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沐朝阳修能 赏晚霞明德”的校训,秉承“养浩然正气,育时代英才”的育人目标,实施“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三大战略,努力营造文化书香校园。

    1、校本活动,张扬个性。我校编写了《传统文化教育》、《激

    情舞蹈》、《美术欣赏与活动》、《书法》、《中国象棋》、《声乐》、《经典诵读》七本校本教材,姜涛、苏俊红老师创作了宫河小学校歌《快乐的小天使》。每周三、周四下午舞蹈、美术、声乐、书法、棋类、体艺六个特色小组组织活动,有声有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创造了条件,拓展了空间。

    (2)特色英语,承载梦想。我校英语特色教育已初具成效,主要体现在有氛围、有阵地、有成绩。在教学楼内外,处处彰显我校的英语特色。十二个月份的单词,活泼可爱的十二生肖,数字单词,英语励志短语等的运用,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还处处体现了各个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每周二下午各班组织特色英语活动,人人见面说英语,广播天天放英语。在如此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下、如此生动形象的英语展示活动中,既照顾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营造“书香校园”,拓宽阅读广度。每天中午接待时间为课外阅读时间,学校实施“六年读一百本好书”活动。规定每学期坚持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4—5本,假期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3—4本。每天与好书为伴,坚持优秀书籍随身带,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扩大学生阅读面,开阔学生视野。要求每读完一本,要写出心得体会,班主任定期批阅,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开展大课间诵读活动,学生做完操后,单独或集体背诵“天天论语”、“唐诗三百首 ”等经典名篇。开展“校长赠书”活动,提倡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在全县组织的经典诵读竞赛中,我校

    荣获三等奖,学生王蓉被评为庆阳市“读书标兵”。

    (4)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学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了提高师生会话用字水平,学校开展小学生推广普通话讲故事比赛;组织“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开展“我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手抄小报活动评比等;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和教师三笔字比赛;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天天开播,以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熏陶着整个校园。在县局组织的汉字听写大赛中,我校荣获三等奖,学生郑苗苗荣获一等奖。

    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合着时代的节拍,我校师生将齐心协力,求实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相信,我校课改和特色发展的道路在上级部门和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将会越走越宽,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宫河小学

    2024年3月26日

    第二篇:宫河小学课改汇报 Microsoft Word

    细化管理 推进课改

    ——宫河小学课改汇报材料

    实施课改以来,我校在学区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细化教学常规,坚持重实际,求实效,抓实事的原则,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使学校课改工作顺利得以开展。现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汇报如下,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

    一、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完善课改制度,落实责任。按照《宫河学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我校制定了《宫河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课改领导机构,课改实施机构,课改教研处,课改的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计划逐步得到落实。形成了宫校长亲自抓,王校长带头抓,骨干先示范,引领教师共同搞好课改的大好形式。

    其次是学校积极提供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条件。课改以来先后为每位老师购买了《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教师如何写导学案》、《教学革命》等课改书籍,并为每班教室新添了两块黑板,从政策和经费上切实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我校历来从思想、业务等各方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培训制度。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先后派十几名老师赴齐家楼初中、西峰团结小学、实验小学等地学习培训。这些老师回来后又对全校老师进行了2次培训。老师参观后都撰写了心得体会,并积极把学到的新教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使课改工作又掀起了一个个新的高潮。

    2024年秋季后半学期,学校就安排教师探索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上进行实施和改进、要求每人撰写《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寒假给教师配发课改书籍《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布置“作业”:进行新理念的学习、新学期工作设想、撰写论文《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学习热情高,积极响应学校安排,每人都保质、保量完成了学习任务,撰写了课改论文50多篇,从思想上为课改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确定模式,全校实施。

    2024年春季,我们从教师的课改论文中商定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为我校课改教学模式。构建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大步六环节为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24年春季经讨论研究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模式细化“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具体可操作,利于教师学习运用。

    为了全校实施《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学校首先为每位老师发放了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学习资料,组织全体老师学习,集体观看了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讲座以及课例,开展了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教师掌握了模式的六个步骤,理解了各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学会了各个环节如何操作,知道了各个环节应该注意什么。其次,教师了开展了新模式教学引路课活动。课改骨干先示范,让全体教师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完整理解“三段六步”模式的基本结构,充分认识“三段六步”模式的基本特征,认真把握“三段六步”模式的操作要领,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第三,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巡课制度。课改指导小组经常深入一线课堂带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并坚持每天巡课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四,经常性开展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给所有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现在,各位老师均能按“三段六步”模式组织教学。

    四、加强评价,促进课改。

    为了促进课改工作,对积极搞课改的教师开绿灯,提高工作积极性。我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规定:对承担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教科研成果获得鉴定或被表彰奖励、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获奖等,获县一、二、三等奖(示范课按三等奖计),分别奖3分、2分、1分。以县级为基数,其它等级按市级乘以2倍,省级乘以3倍,国家级乘以4倍计算,进行积分。在评选先进、职称评定等过程中,对于积分高的教师优先考虑。通过实施教师绩效考核方案,逐步形成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课改实验以来,全校范围开展的观摩教学课100多节。苏俊红、陶丽等7名老师的课例获得全县优秀课例奖励。3名老师获得学区学科带头人称号。学校先后征集课改实验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100多篇(份)。苏俊红、赵崇妮等老师的12篇论文获得县市级奖励。苏俊红、陶丽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学生评价方面,我校形成了捆绑式的小组评价。在学习中,各小组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让学生学会倾听。小组若为6人,1-3号为小号,4-6号为大号。大号学生只要参与就给3分,小号学生回答完整才给6分。小组帮扶为1帮4,2帮5,3帮6.学校新设展示之星、合作之星、进步之星三个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改以来98名学生得到以上三项了奖励。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新教法中,大量地采用了“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练”等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合作意识。在课堂中,有不少

    这样的实践活动:“讨论讨论”、“评一评”、“互相说说”等,这正是针对新课程倡导“自主”这一学习方式设计的。这样,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必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认识工具,及时有效地给不同的学生有效的帮助。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让“合作”得到了落实。

    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逐渐变得自信了,参与课堂互动变得大方了,探索和辩论时也勇敢了。教师们逐步把现代教育技术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通过校本教研,提升了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五、开设校本课程,完善课改。

    (一)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每学期各班为学生借阅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和语文老师共同制定了每个年级的诵读内容,编写校本教材。规定每周星期五下午活动课时间是经典诵读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每周“一诗”,每月“一文”诵读活动。学生先自由诵读诗文,教师再适当点拨鼓励,帮助学生提高诵读效率。利用一周时间使学生能流利的背诵一首古诗。集合站队、两操之后也组织诵读,校园书声朗朗。

    每月“一文”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每月读完一本泛读书目,假期读3至4本泛读书目,完成“六年读一百本好书”读书

    活动计划。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统一建立了“读书笔记”,语文老师每月阅1次。每学期学校都举行“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比出“优秀小读者”,进行奖励。

    通过努力,学生能在音乐教师的引领下,放开歌喉唱古诗,用优美的旋律抒发情怀;能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拿起彩笔画古诗,用多种色彩表达优美意境;能在语文老师鼓励下诵读古诗、写古诗、演古诗,体会诗人创作的背景。开展活动以来,有32名学生在画古诗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小画家”称号。20名学生在写古诗活动中获得了 “优秀小书法家”称号。24名学生在读书小报评比活动获得了“优秀小编辑”称号。30名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得到了奖励。五二班的郑苗苗同学代表学区参加县局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了县级二等奖。

    (二)大力开展多姿多彩的英语特色实践活动。学校精选许多英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进行英汉双语标注,布置于走廊墙壁、教室、老师的办公室。使学生从踏进校门起,处处都能见到英语格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全校老师和学生每人都起了一个英语名字,在英语课和英语活动课上使用。开展了每天一句(一词)活动,就是每天在黑板上书写一个英文句子或单词,让学生记忆。每周星期二下午活动课时间是英语实践活动时间,这时有的班背诵英语日常礼貌用语,有的班唱英语歌,有的班表演英语

    韵律操。通过努力,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大增,校园处处充满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把活动变为校本课程来上。

    从上学期开始,我校的兴趣活动小组扩展为舞蹈、美术、器乐、声乐等10个小组,并把小组活动变为校本课程。每周星期

    三、星期四下午活动课时间,是我校的校本课程课时间,全校学生按兴趣、爱好分为10个班,每班两名指导老师。学生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画画……学生才能得到尽情展示,综合素质切实得到了提高。

    六、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部分老师对课改仍存有疑问,害怕影响教学质量,放不开手脚,所以学校检查时我课改,不查我就大讲特讲。

    2、学校老师少,课程多,大部分老师身兼数职,带四、五门课程,如此大的工作量,影响课改效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还需尽快培养,让所有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4、评价的有效性和促进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让我们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和潜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幸福。坚持每天课改,每节课改,确保课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三篇: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求真务实 发展中彰显特色

    ——三实小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大家好!

    非常感谢教育局为我们创造这次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偃师市三实小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求真务实 发展中彰显特色》。(幻灯片)

    发展历程

    三实小是2024年8月在高庄小学的基础上成立,合并齐庄小学,面向市区招生的。当时的三实小环境差、设施简陋,家长们托关系、改户口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到实小、二实小。面对这种现状,三实小团队迎难而上、同甘共苦,使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年来,学生由最初的5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600多人,班级由原来的17个增加到现在的25个,教职工由45人增加到现在的71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近两年来,我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求进,教学成绩连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学校先后获得“洛阳依法治校先进集体”“偃师市文明学校”“城关镇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得到了上级和家长的肯定。

    学校的生存,学生是根,教师是魂。教师的发展引领学生发展,决定学校的生存质量。下面我从师生成长与课改探索两方面向大大家做简单的汇报:

    一、师生成长

    (一)让教师做幸福的教育者

    1、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

    从建校至今,我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关心每一位教师,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内部活力,如:教师们婚丧嫁娶、生病住院时学校都派代表探望和慰问;看到教师们骑电动车充电不方便,我校就建造了新车棚,并安装了充电插座5个;为了让老师们的工作环境更舒适、优雅,我校给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空调,配备了电脑,春天为老师买来花卉,冬、夏为老师配备专用坐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师们也用同样的形式回馈学校,回馈学生。2024年冬天,我们学校开始修建小花园,花园里的两条小路都是我校教师冒着严寒一粒一粒的挑选石子,用双手把挑选出来的石子一粒一粒的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幻灯)

    2、教研引领,促进专业化成长

    为了打造一支专业精、水准高、素质棒的教师队伍,我校坚持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并形成了完善的教研活动制度:

    (1)业务研讨:每周二上午三、四节为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周三上午三四节为语文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具体的问题要交流、要解决。多次组织教师到山西太谷、郑州、洛阳、山化王窑等地听课学习,回来后全校汇报、交流,实现了一人学习、全体受益。先后投资3000余元为教师购买书籍供教师们阅读、学习。(幻灯)

    (2)备课交流:教师个人备课与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个人的电子教案都有三部分组成:A自己的精备单元;B同级教师精备单元修改后的个性教案;C自我教学反思。每个年级组建立一个公用邮箱,每位教师将教案、教学资料和课件及时发送到公共邮箱,资源共享。

    (3)锤炼课堂:

    每学期分层进行公开课展示,有标杆课、有达标课、有尝试课。为了调动老师们听课、评课的实效性,我们采用量化考核的方法,期末选出优秀教研组给予奖励。(幻灯)

    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共有112篇论文获得偃师市级以上奖励,其中有27篇论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有10余位教师的优质课获省市级一、二等奖,其中牛珂珂老师的数学课《积的变化规律》获河南省二等奖,段亚梅老师的语文课《台湾蝴蝶甲天下》获河南省一等奖,她本人也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

    (二)让学生做快乐的学习者

    好习惯成就好性格,好性格成就好人生,我校着眼于培养学生好习惯、锤炼学生好性格,出版了校本教材—《知识丰富人生习惯成就未来》,每学期随教材发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

    1、晨读午练:内容具体到每周,根据学校的实际,每天上、下午预备前10分钟分别进行经典诵读和书法练习,为学生养成爱诵读、写好字提供了时间保障。

    2、课外阅读:家校形成合力,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各个班级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月评选出校级“阅读明星”。

    3、行为养成:少先队开展“伸伸手、弯弯腰”活动,学校安排督察员执勤,红领巾广播站通报活动情况,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这个大家庭也变得更加整洁、温馨。

    4、融入课堂:(feisuxs www.feisuxs)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我校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帮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团队合作、加强参与期待,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被表扬、被认可、被赞赏,课堂参与度高了,学生也越来越自信。

    近三年,我校学生合唱比赛获洛阳市一等奖,英语短剧表演获洛阳市一等奖,先后有46位同学所写的作文、故事获得洛阳市一、二等奖,358人次获得偃师市各种奖励。

    二、课改探索

    (一)课堂教学

    我校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

    (1)预习导学

    教师要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并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才能解决,让学生逐步的理解教材。

    (2)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先充分的自学(根据情况,有些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有些内容要提前进行自学)然后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随堂检测

    在练习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

    (4)创新延伸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可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质疑、应用。

    以上环节在同一节中可根据教学需要重复进行。

    (二)导学案的使用

    在教育局下发统一导学案之前,我校已进行了一年多编写、使用导学案的尝试。

    1、目前四至六年级在使用导学案时,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局印发导学案进行有针对性删改,融入教学环节,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2、骨干教师使用导学案上展示课。

    3、使用导学案上课,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交流使用导学案的经验和问题。

    (1)导学案中“温故知新”的内容,中年级放在课内进行,高年级根据学习目标,重点题目放在课内,其余可放在课外进行

    (2)“激疑导学”部分课堂上通过自学合作探究交流等重点学习,可采取读、写、画、议等方法,而不必每个题都写在导学案上

    (3)“巩固达标”“拓展延伸”部分,根据教学设计,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进行。

    (三)学习小组的建设

    合作学习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对于三实小六七十人的大班额来说,需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我们刚开始采用前后六人或八人一组,但在实际操作中,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学生很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太谷经验后改为前后四个人为一组或六人一组(具体的根据教室位置而定)。我们把研究的重点定位

    于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1、科学编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多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我们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

    (1)学生的程度。每个学习小组内混合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2)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观察能力、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的活动效率,更

    能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3)学生的性别。性别混合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觉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4)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为将来与人交往打下基础。

    2、为了提高学习小组的实效性,目前我们重点在做技能培养

    (1)听的技能。

    首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教师要训练学生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不同见解;其次,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记住要点,并考虑别人的话是否有没有道理。最后,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说的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的勇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时,要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小组汇报时,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声音洪亮。

    (3)交往的技能。

    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

    3、角色任务

    我校把老师的角色重点放在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上。

    (1)选讨论内容;

    讨论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讨论的内容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讨论的内容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2)把握讨论时机;

    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揭示规律性知识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

    (3建立合作规则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讨论时,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讨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

    4、评价激励

    通过一年的摸索,我们发现,以前由于评价内容太多,弱化了评价的真正目的,增加了师生的负担。今年,我们把落脚点放在如何使这种评价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组内评价

    组长根据各班制定的评价细则,用表格的形式把每位同学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进行量化,每周汇总。星星——月亮——皇冠

    逐步升级呈现在个人评价表内,展示在版面上。

    (2)班级评价

    班长和学习委员用表格的形式把每个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进行量化,每周汇总。以插红旗的形式展示在小组pK台上。明星小组的成员佩戴优秀小组标志一周。明星小组的组名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表彰并且展示在教导处的公示栏中。

    (3)校级评价

    校级评价主要是学期评价,学期结束学校会评出优秀小组长和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

    (四)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

    我校四—六年级的数学作业分为正式作业和积分作业。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平时作业好,周日作业少。强调学生只要在平时把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消化掉,家庭作业就要减少或没有。

    正式作业:主要练基础题(与例题相仿的类型,在格式、书写、准确率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积分作业:主要练考点、难点、易混点,但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分层的作业,一般会有三种:班里的4号做c类作业(与正式作业相仿的),3号和一部分2号做B类作业(一些稍有难度的练习),1号学生和剩余的2号做A类作业并鼓励学生做各类的选做题。

    以上是我结合三实小的课改工作向大家做出的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指正,同时我们三实小人会以更认真的态度、更细致的管理在新课改的征程中大胆探索,追求新高!

    谢谢大家

    第四篇:宫河学区“两基”工作汇报

    宫河学区“两基”工作自查汇报

    一、基本概况:

    宫河镇位于正宁县宫河塬区西部31.5公里处,东接榆林子镇,南于陕西省彬县永乐乡相望,西与周家乡接壤,北与宁县早胜镇隔沟相望。总面积6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1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全镇共辖10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7337户,总人口32264人,其中:农业人口30718人,城镇人口1546人,人口密度为464人/平方公里。宫河镇历史悠久,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生活与战斗过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村村通公路,银西公路纵贯全镇而过,主街道四条,邮电、金融、卫生、商贸、文化等设施齐全,自然、经济条件优越、社会事业发达、属正宁县经济较发达地带。全镇各级各类学校共有19所,其中完中1所,初中1所,小学14所,幼儿园3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4021人,其中初中1655人,小学2366人,初中、小学在册教职工352人,其中公派296人,县聘代课教师56人。近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在上级党政组织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一个优先”(教育优先发展),紧扣“一个主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突出“四个重点”(巩固“两基”成 果,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强化“三项建设”(教育项目建设,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2024-2024学,入学率初中达到了99.3%,小学达到了100%,巩固率初中达到98.2%,小学100%;毕业率初中、小学均达到100%。有45%的中小学校实现了楼房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主要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大政府工作力度。

    1、党政领导高度重视。1996年我县“两基”工程全面通过省评验收后,镇政府把“两基”巩固提高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乡镇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包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村委会任期目标。层层成立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并通过转发文件、组织学习、明确目标、制订方案等措施,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各级领导经常深入基层现场办公,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由于党政领导的重视,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

    2、部门配合,齐抓共管。镇政府、村组、学校的把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努力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如财政局及时补足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县城建局为学校规划、项目建设等开绿灯,人事部门妥善制订教师编制标准,解决教师缺额问题;公安部门积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教育部门努力充当政府的参谋,认 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数据填报工作,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事实证明,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顺利实施。<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把教育投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全完善了政府为主,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的教育投资机制。一是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教育事业费、中小学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年均分别增长14.5%、6.04%、8.24%;2024年至2024年两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100多万元,占到全镇财政支出的31.5%、拔付学校建设专项资金160多万元,使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较大的改善。二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2024两年上级部门下拔我镇的义务教育经费全部足额下拔到位。三是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先后争取义教工程、校舍危改项目、“逸夫教育楼”等资金,改善了各校的办学条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建办了私立世纪星幼儿园,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借助实施“远程教育”项目之机为全镇16中小学配备了电脑和接收机,建成了标准化微机室3个,多媒 体教室2个,这些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三>坚持统筹发展,优化教育结构。

    牢固树立“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观念,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升幼教水平,拓展范围作为教育事业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普教方面,坚持“一个稳定”,三个控制和一个改变的原则,按照新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生留级制度,实行小学升初中免试直升制,扩大初中招生规模,提高了入学和巩固率,使中小学生流失率分别控制在1.0%和0.5%以内;近两年来,全镇自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36人,毕业72人;在幼教方面,坚持公办为主体,鼓励社会办学,创新机制、严格把关、注重引导、突出特色,幼儿入园率达75%以上。<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在师资建设上,坚持招录和引进相结合,千方百计克服财政困难,提高了县聘教师待遇,公开招录了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清退临时代课教师29名,充实了教师队伍。在师德建设上,对教师进行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以及以德修身、以德正已、以德育人等方面的教育。每年教师节期间,结合评选“模范校长”“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活动,树立一批师德师风高尚的典型。倡导教师志存高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廉洁从教,在全镇教育系统形成了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在业务建设上坚持培养、培训并重,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岗位练兵、短期培训、函授学习、自学考试,业务进修等途经,先后培训中小学教师210多人(次),中小学校长31多人(次),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了98.4%、100%,同时抓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全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五)多措并举控辍,巩固“两基”成果

    自1996年通过“两基”验收以来,我镇学生的辍学率一直保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这一成果凝聚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主要做法是:一是责任堵辍。健全了控辍保学责任制。镇、村、校各级部门把控辍保学纳入到对干部年终考核之中,层层压担子、明责任。教育系统内由学区主任负总责,与校长和教师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加大控辍保学指标在中心校“一把手”考核的权重。各校和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也分别签定了承包责任状,控辍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选模资格;二是依法治辍。首先加强宣传,让各方面都明确自己在“普九”工作中的法律义务。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卡等形式宣传《义务教育法》,营造依法治辍的氛围。其次是严格执法。对经教育部门规劝仍不送辍学学生复学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有关部门及时依法处罚,强制其学生入学。再次是定期通报。坚持辍学情况每 月一报,无辍学时实行零报告。三是济困救辍,针对生活困难使部分农民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情况,县政府要求对特困生减、免、缓交费用。同时发动全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建立救助特困生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各级政府足额补给贫困生生活费和书本费,使这些学生能安心完成学业。四是教改防辍。厌学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针对厌学问题,全体教育工作者以推行新课改为契机,下大力深化教育改革。先后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62余人(次)到兰州、西峰等地参观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在农村初中渗入职业技术教育和地方课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实用技术。五是将控辍保学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考核之中。对各初中六科会考成绩按招生数测算,增强了学校和教师的控辍保学意识。各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评选音、体、美、劳特长生等举措,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好奇心、求知欲,为新课改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造了条件。

    三、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的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镇“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以教学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校园和高质量的标准化学校,努力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巩固“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宫河学区

    2024年4月10日

    第五篇:积极推进课改 彰显学校特色

    积极推进课改

    彰显学校特色

    蚌埠市胜利路第三小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至今已是第六个春天了,回顾六年的工作,我们既有探索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推进课改的这六年中,我校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切实围绕: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展开工作,从而彰显了学校的科研特色。一、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课改伊始,我校便牢固树立一个中心意识,即一切以课改为中心的意识,积极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

    首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副校长主抓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不管是抓教学的领导,还是抓德育、总务的领导,都要对课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工作中相互配合,并起到宣传指导的作用。

    其次,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理论学习、教研活动等,宣传课改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实验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再者,开辟课改信息专栏,鼓励教师第一时间收集课改信息,关注课改动态,在校内外进行交流、借鉴,为课改服务。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校召开各年级的家长会,利用家教小报向家长广泛宣讲课改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设立了“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一切以课改为中心的思路,为我校推进课改争得了先机,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课改”一词,也成为了我校当时师生与家长最热门的话题。

    二、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其关键是教师,故而教师的发展即是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前提与保证。新课程的实验工作起步快,工作量大,更主要的是变化大,因此,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就成为了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

    1、提供接触学术前沿,知识前沿的培训机会

    推进课改,理念先行,为促进教师较快地了解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动态,我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接触学术前沿,知识前沿的培训机会,开设了学术前沿专题和系列讲座课,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四级教研网络、各种报告会、学术论坛以及专题讲座的资源,支持教师多渠道参加各种培训,建设了富有特色的创新精品课程:《新课程管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走出新课改的几个误区》、《教学评价》《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评课》等专题,教师受训面达100%,检测优秀率达92.1%,这一举措对推进新课程的深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搭建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方式的平台

    推进教育改革仅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为教师搭建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平台,提高教 师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我校实施了主体性工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创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抓三个方面:

    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②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教师认真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要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思想、心灵的自由,给予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时空。

    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喜欢上这样的课。

    课堂实践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3、倡导教研方式融合,关注教师队伍发展

    我校有专职教师43人,分别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倡导教研方式的融合,创建了“共享型教研”、“网上教研”、“短信教研”“反思型教研”等方式,改变了以往只关注骨干教师的发展,专家与骨干的单线对话交流,转变为关注教研组整体的发展,我们把研究与发展的重心下移到教研组层面,并借助团队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课”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份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要有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同时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三、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一直是我校的发展战略和追求目标,以三个构建为核心的研究体系(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就是对其内容最好的解读。

    1、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

    科研课题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对于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与专业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积极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曾先后进行了省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活动”形式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研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市级课题《主体参与合作探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区级课题《自动化小队校外延伸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研究。迄今为止,已有3个课题结题,2个课题现已取到了阶段性成果。学校通过对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十多种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形式和十多种校本教研方式,其中省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活动”形式的探索》的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 奖。市级语文课题《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结题报告获安徽省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

    此外,课题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延伸与扩展。学校先后向蚌埠市推出课堂教学观摩课7节;向蚌山区推出科研课题研讨课、汇报课、展示课等29节;为区内兄弟学校东海一小推出“交流、互动、研讨课”10节;为城乡“手拉手”学校陶店、岗北等小学推出送教下乡研讨课12节。我们的王春琴校长也多次在安徽省课题研究会和蚌山区教育科研课题研讨会上做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为蚌埠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及蚌埠学院学生搞专题讲座并上公开课,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导向、辐射和示范作用。《中国青年报》、《蚌埠日报》、蚌埠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以《胜利三小实施科研战略》和《抓教师素质促学校发展》为题,对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专题采访和跟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由教学型向学者型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我校教育教研已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教研,人人均有课题研究。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了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和“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

    2、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学校,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教 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是保障学校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

    ①、完善校本研讨制度,进行校本动态管理。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编排了《胜利三小校本教研制度手册》和《胜利三小校本教材》。校本课程贯穿于各学科之中,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得以落实。学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改通识、教师教学业务、课件制作、因特网等培训。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强化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培养。邀请市教科所所长罗时新、蚌埠师范学校专家申素珍等为教师们搞专题讲座;邀请市教研员陈涛、马之先到校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教研;邀请区教研室主任乔正文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学校扎实地开展了集体备课、评课、案例研讨、课改观摩、教研沙龙、构建生态课堂、同课异构、微格教学、反思交流等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一人一课”、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经验演讲、课件制作评比等大练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②、倡导即时研讨氛围,拓宽教研活动时空。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创新校本教研研讨方式,在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采取了系统学习与即时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研讨时间。系统学习做到“四落实”: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落实;即时研讨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形式灵活,不囿于各种限制,易于操作,易于第一时间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增加同级组 教师相互之间观课、上课、说课、评课的频度,积淀教学实践经验。

    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运用课改理念,通过观课、说课、评课,对课堂实例的分析,教学心得的撰写,课改论文的评比,以及个人反思等形式开展研讨活动,教研活动不仅在一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是延伸到了教师的“空课”时段和课间,教研组内充满了浓浓的研讨氛围。

    ③、变“加”为“减”,变“管”为“免”。我校对原有的教育研究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教师团队的发展。我们千方百计地增加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从注重做“加法”转变为做“减法”,减少教师的统一行为,在某些方面不作整齐划一的要求,减少重复低效的劳动,避免因孤独地面对层层加码的任务而感到的心力交瘁,让教师有更多时空去从事个性化发展。我们在月考核中推出“免检制”,对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的教师实行工作免检。如,学习摘抄免检、教案免检、作业批改免检、家常课免检等,充分肯定他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品牌与特色,充分相信这些教师会在这些工作中有新的发展,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都能出品牌、有特色、创精品。

    通过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强调教师的实践与反思的研修过程,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不断成长,形成学校骨干名优教师群体。因此,我校教师的专业层次更深,学术素养更厚,文章分量更重。

    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组织运行过程是否和谐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课堂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建立和谐生态课堂正是从生态的视角实施对人整体生命发展的关怀。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和谐生态课堂,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

    ①、做好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不但要建立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时,注重开发足够的教学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②、重视建立生态的课堂环境。环境对生态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创建和谐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变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为环形或活动式方式。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空间,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在心理上要对每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望,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中,我校领导注重全程跟踪,全程指导,除了小课堂(教室),还有大课堂(学习环境),无不要求体现生命实体(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

    四、成果与思考

    我校通过对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 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体系)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在省、市、区教学领域起到了导向、引领和辐射的作用。我们曾先后组织教师向市、区、兄弟学校、“手拉手”对口学校等推出示范课、观摩课、交流互动研讨课等60余节,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及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学校有14名中青年教师分别跨进了省“特级教师”及区、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科研标兵”等名师行列,占教师总数的25.6%。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区前列。

    自2024年走进课改以来,学校有785项获奖,其中国家级奖96项,省级奖57项,市级奖 292项,区级奖340项;教师在市级以上获奖的有174项,其中参加各级名类教育教学竞赛53人次,获奖或刊登的教育教学论文有121篇;学生254人次在各种活动中获奖;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32.6%,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3人,占76.7%;在历次市、区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学校各学科成绩平均分均处全区的前三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市“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合格家长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等十多块市级以上的大项奖牌。学校还被蚌埠市教育局首批命名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市级“教育科研特色学校”也于今年3月创办成功。目前我校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特长生,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成为蚌山区一所基础扎实、特色突出,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

    我校通过系列举措积极推进课改,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科研特色,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的竞争,而这种学校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教师的发展,就是有没有团结的,向上的,研究的气氛,有没有这种精神的孕育。因此,作为课改的直接执行者、参与者、受训者,更要有一种全新的,开阔的视野,来创建实行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战略性的转移,来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文化的养成,从而形成与保持胜利三小独特的科研文化底蕴与科研产业。思考如下:

    1、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改变教研活动“学科孤立”的状态。

    2、构建多元动态学科教研网络,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使势单力薄的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走合作之路,建立教院、教研机构与我校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大学文化的参与,需要走进学术前沿,寻觅创造、发展的新支点。)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课改之路漫漫,唯有善于发现,勤于吸收、勇于创新,贵于坚持,我们的课堂才会因课改而更生动,我们的生命才会因课改而更美丽。

    2024-4-16



    推荐阅读:
    宫河小学课改推进与特色发展工作汇报(精选)
    2024年廉溪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总结
    集体备课研究
    鼓浪屿“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活动报道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