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服务合同 半年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5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7-23 21:05:3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

    因为有知识,我们在近一百年的时间内所创造出来的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1

    《寡人之于国》两首知识点

    1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2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3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赵氏求救于齐向

    2.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3.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4.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4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5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6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2

    《劝学》知识点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6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

    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7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3

    《过秦论》知识点

    1、合从缔交(“从”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8、以愚黔首使……愚蠢

    3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自若也

    (2)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伏尸百万

    (3)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师说》知识点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

    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

    第二篇: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知识点整理《离骚》

    《离骚》知识整理

    《离骚》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错: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郁邑余侘傺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二)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三)古今异义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 ..(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流水而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四)一词多义

    1.长:

    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 《离骚》知识整理

    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五)特殊句式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②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③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④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⑤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

    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的帮助,先天的才能是无力的。直观能解决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学结合后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1

    《鸿门宴》知识点

    1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2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3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4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5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6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2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1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3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4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5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6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3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1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2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3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4词类活用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5词类活用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

    第一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1.字音

    阜盛(fù)敕造(chì)台矶(jī)

    贾赦(shè)姊妹(zǐ)呜咽(yè)

    绾着(wǎn)盘螭(chī)錾银(zàn)

    殉葬(xùn)妥当(dàng)忖度(cǔn duó)

    宫绦(tāo)玫瑰(guī)嫡亲(dí)

    便宜(biàn yí)驯骡(xùn)翠幄(wò)

    笨拙(zhuō)璎珞(yīng luò)酒觚(gū)

    钗钏(chuàn)盥手(guàn)黼黻(fǔ fú)

    懵懂(měng)倭锻(wō)瞋(chēn)视

    纨袴(kù)蹙眉(cù)罥(juàn)烟

    两靥(yè)作揖(zuō yī)杜撰(zhuàn)

    攒珠髻(cuán)敛声屏气(bǐng)削肩细腰(xuē)

    雕粱画栋 膏粱 不经之谈 王熙凤 外甥女

    2.文学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3)《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红楼梦》还被誉为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4)《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本文节选自第三回。

    祝福

    1.字音

    监生(jiàn)寒暄(xuān)朱拓(tà)

    陈抟老祖(tuán)间或(jiàn)悚然(sǒng)

    踌躇(chú)瘦削不堪(xuē)谬误(miù)

    负疚(jiù)俨然(yǎn)不更事(gēng)

    讪讪(shàn)形骸(hái)夹袄(jiá)

    模样(mú)雪褥(rù)威吓(hè)

    按捺(nà)荸荠(bí qí)驯熟(xùn)

    呜咽(yè)桌帏(wéi)草窠(kē)

    鄙薄(bó)渣滓(zǐ)执拗(niù)

    收敛(liǎn)窈陷(yǎo)洞穴(xué)

    歆享(xīn)惴惴不安(zhuì)烟霭(ǎi)

    一瞥(piē)祭祀(sì)炮烙(páo luò)

    2.文学常识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老人与海

    1.字音

    乱窜(cuàn)向上蹿(cuān)踪迹(jì)

    鲭鲨(qīng)胳肢窝(gā)攥住(zuàn)

    脊背(jǐ)吞噬(shì)黏液(nián)

    脊髓(jǐ suǐ)榫头(sǔn)桅杆(gān)

    堤坡(dī)蹂躏(róu lìn)攮(nǎng)

    皮开肉绽(zhàn)吞噬(shì)汗渍(zì)

    2.文学常识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其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

    第二单元

    蜀道难

    1.字音

    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

    万壑(hè)赝品(yàn)巉岩(chán)

    喧豗(huī)砯崖(pīng)崔嵬(wéi)

    扪(mén)参(shēn)以手抚膺(yīng)

    2.文学常识

    《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九百多首,诗风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真正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真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意动用法,以……为愁苦

    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杜甫诗三首

    1.字音

    朔(shuò)漠砧(zhēn)万壑(hè)

    环珮(pèi)萧森(xiāo)青冢(zhǒng)渚(zhǔ)

    2.文学常识

    杜甫字子美,因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的诗作以古体、律诗见长,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琵琶行

    1.字音

    铮铮(zhēng)转徙(xǐ)恬然(tián)

    迁谪(zhé)荻花(dí)轻拢(lǒng)

    慢捻(niǎn)抹复挑(tiǎo)霓裳(ní cháng)

    裂帛(bó)东船西舫(fǎng)悄无言(qiǎo)

    敛容(liǎn)蟆陵(há má)红绡(xiāo)

    钿头银篦(diàn bì)谪居(zhé)

    呕哑(ōu yā)嘲哳(zhāo zhā)

    2.文学常识

    (1)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2)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3)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诗的风格,以平易通俗著称。

    3.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4.古今异义

    (1)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2)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3)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4)老大:古:年龄大了。今:兄弟排行第一。

    (5)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6)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7)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

    (8)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

    5.一词多义

    ①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说)

    ②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③为

    因为长句(为:动词,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⑤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⑥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⑦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6.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3)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7.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②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③被动句

    感斯人言

    歌以赠之

    李商隐诗两首

    1.字音

    沧海(cāng)惘然(wǎng)宵柝(tuò)

    2.文学常识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他擅长骈文写作,和同期诗人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3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

    1.字音

    毋庸置疑(wú)粟(sù)蓄养(xù)

    庠序之教(xiánɡ)孝悌(tì)涂有饿莩(piǎo)

    弃甲曳兵(yè)数罟(cù gǔ)

    洿池(wū)鸡豚(tún)狗彘(zhì)

    2.文学常识

    (1)《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

    (3)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通“斑”)

    涂不饿莩而不知(“涂”通“途”;“莩”通“殍”)

    4.古今异义

    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可以: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5.一词多义

    ①于

    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赵氏求救于齐:向

    ②以

    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③之

    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④胜

    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⑤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6.词类活用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步:名词作动词,跑五十步,一百步)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7.文言句式

    ①倒装句

    未之有也(之,做宾语,前置)

    劝学

    1.字音

    輮以为轮(róu)虽有(yóu)槁暴(ɡǎo pù)

    参(cān)省(xǐnɡ)跂而望(qì)

    舟楫(jí)蛟龙(jiāo)跬步(kuǐ)

    骐骥(qí jì)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

    2.文学常识

    《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3.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4.古今异义

    (1)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帮凶、走狗

    (2)金:古,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黄金

    (3)省:古,检查。今,探究并领会

    (4)以为:古,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认为

    (5)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学问广博精深

    (6)用心:古,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7)寄托:古,藏身。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5.一词多义

    ①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②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6.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7.文言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

    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②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过秦论

    1.字音

    崤(xiáo)函 雍(yōnɡ)州 窥(kuī)

    合从(zònɡ)缔交 亡矢(shǐ)遗镞(zú)

    流血漂橹(lǔ)鞭笞(chī)藩(fān)篱

    黔首(qián)隳(huī)镝(dí)

    良将劲弩(jìnɡ nǔ)墨翟(dí)

    瓮(wènɡ)牖(yǒu)绳枢(shū)

    氓(ménɡ)隶 猗(yī)顿 锄櫌(yōu)

    棘矜(jí qín)非铦(xiān)于钩戟(jǐ)

    长铩(shā)也 谪戍(zhé shù)之众

    度(duó)长 絜(xié)大

    2.文学常识

    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另传有《新书》十卷。

    3.通假字

    合从缔交(“从”通“纵”)

    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有”通“又”)

    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4.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5.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

    赢粮而景从(景:像影子一样)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用席子;包:像用包布)

    内立法度(内:对内)

    外连衡而斗诸侯(外: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西、东、北: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②名词作动词

    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瓮牖绳枢(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打)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王: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引,招致)

    ③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④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⑤形容词作名词

    自以为关中之固(固:险固的地方)

    因利乘便(利:有利的形势)

    ⑥使动用法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以愚黔首(使……愚蠢)

    6.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②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③宾语前置

    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自若也

    ④定语后置

    铸以为金人十二

    伏尸百万

    ⑤介词结构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⑥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师说

    1.字音

    句读(dòu)阿腴(yú)奉承老聃(dān)

    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笑

    2.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倡导者,他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通假字

    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4.古今异义

    (1)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或“……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6)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7)不必: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5.一词多义

    ①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②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③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④于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⑤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6.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7.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

    ②介宾短语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被动句

    不拘于时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第五篇: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的知识点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的知识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二、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验,检查。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读后感

    战国末期我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子在《劝学》中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但若坚持一直不停地镂刻,就是金属、石头也会被镂穿。

    学习特别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更不能稍遇挫折就委靡不振,这样是不能成大器的。

    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失败并非必然,而是因为过早的放弃。坚持,勇往直前,迎接挑战,就有了成功的机会,虽然坚持到底未必一定能成功,但半途而废,则肯定不会成功。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未能钻研到底,结果与新元素失之交臂;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持之以恒,历时十三年终于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辉煌巨著《史记》,名垂青史!

    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任何障碍和困难都不能阻止他前行,只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念,就会有战胜一切的可能。也许,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难免会让我们感到沮丧,但如果因此而停下脚步,甚至退缩,将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悲观的人把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低谷看成厄运,乐观者却把不幸和困境当作奋起的台阶和动力。一旦确立好正确的目标,就持之以恒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的道路有曲有折,前进的速度有快有慢,但坚持,唯有坚持,锲而不舍、永不言弃,我们才有机会品尝胜利的甜美与酣畅!

    劝学中心思想

    “学不可以已”,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的知识点



    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文言知识点5篇
    关于和谐作文素材600字(最终5篇)
    描写专注高二作文[合集5篇]
    超级好看漂亮节约用水的手抄报大全
    有趣的课余生活手抄报简单好画(优秀范文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