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承揽合同 合同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实行人本管理培养学生个性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独酌月影 时间:2024-07-27 12:50:5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实行人本管理培养学生个性

    实行人本管理培养学生个性

    创新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人的创造力植根于个性发展的土壤里,个性发展的土壤肥沃,创新精神才得以发展。个性培养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最佳体现。因此,本期班主任工作中,我注重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

    一、营造人本管理气氛,明确个性培养目标

    1、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人本管理氛围。人本管理的主题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①切实改变教育理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班级是由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个性的培养,才有创造力的发展。为此,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发展创造条件。②提倡以人为本的民主精神。班主任要认识到自己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角色和地位。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增进师生情感。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当好学生个性培养的配角和参谋,把人本化落到实处。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班主任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主体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基点在于自身的主动精神,要变被动为主动,认识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真正做学习和管理的主人,在管理人本化中自觉地锻炼自己良好的个性。

    2、启发引导,明确个性培养目标。有了人本管理的条件和氛围,还要做好学生个性培养的启发工作。首先调查摸底,搞清学生个性状况,让第个学生都“表露”现存或正在形成的个性差异。再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教育,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纠偏引导、培养工作。最后制定个性培养计划。如在培养个性心理方面,可将不同意志、兴趣、爱好的学生在排座位、分小组时有意统筹考虑。这样,使学生人人有个性培养的目标,人人有努力发展个性的动力,形成民主竞争,人本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创造民主竞争,人本管理的良好氛围

    “学生个性只有在班集体环境中才能得到比较和体现,也只有在班集体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还必需创设活动平台,给学生以培养个性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在班级多维的人本化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

    1、班务管理人本化。学生要求自治的心理是个性培养的最佳基点之一。①实行班干民主选任任制。学期开始,以推荐加自荐的方式,民主选举班干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做班级管理的主人。②实行班干部轮任制。从班长到组长,每月轮换任职,并实行“班干”值日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岗位上锻炼,都有个性培养的活动平台,并使

    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自主的发展。③实行班级学生督察制。由非班干部的同学组成5人左右的督委会,以一月为一任,对现任班干部的工作过程和方法进行督察记录。这样,既提高了现任班干的管理效率,又使更多的人有锻炼的机会。

    2、班级活动的人本化。班级活动是学生个性培养的载体,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因此,班级活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应让同学们普遍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把活动搞好”。①活动决策的人本化。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主人。所以,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应体现人本精神,在促进个性发展的总目标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活动前,班主任可以先抛出活动方案,让学生讨论并修正,从而确保活动的有效性。②参与活动过程人本化。具有共性的活动,应让每个学生参与,如学雷锋活动、献爱心活动,某一问题的讨论等。展示个性专长的活动,也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如各兴趣小组、作文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班主任要放手,只作适当的引导即可。

    三、利用人本评价机制,强化个性培养动力

    高尔基在《论美学》一书中指出:“美化人、赞美人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心,有助于发展人对自己的创造力的信心”,“少年儿童也渴望从同伴对自己的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性来自于他们自身,利用人本评价机制,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驱

    动力。

    1、评价机制的人本化。学生是个性培养的主体。评价机制也应该是人本化的。①评价形式人本化,从对象看,可以是自评或他评。从时间来看,可是日评或期评。②评价内容人本化,应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的细则和办法。同时,要注意并及时修正评价内容和方法。只要学生有某方面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③评价过程的人本化。把全员参班次和评价小组参评结合起来,坚持评价的公开、公平原则和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2、运用人本化的激励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激励的依据也应是人本化的。①目标——理性激励。学生个体发展自始至终是有明确目标的。在个性培养中,班主任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关注个性发展轨迹,让学生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就是民主确定的班级奋斗目标和由学生共同建立的良好的班风。②评优——光环激励。通过经常性的评优和评级,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树立典型,以个体荣誉或集体荣誉来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促进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协调发展。③互励——情感激励。学生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如果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应看做是集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员要互相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激励、情感互投是人本化激励的具体表现,也是个性培养的重要内动力和根本保证。

    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①大环境还没有

    形成人本的气候。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还没有“还权于学生”把学生交给班主任、交给学校“管”的思想司空见惯,不少人认为班主任搞人本化管理容易出“乱子”,人本管理合力不足。②受集权思想的影响,师生平等经常难以做到。③在人本管理过程中,具体操作缺乏计划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对问题的思考:①努力处理好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的深层关系。在人本管理中要更加灵活地变换操作程序和方法。②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更新理念。深刻认识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③做好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的调控工作。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我调节。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分别采用行动启发、暗示、激励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第二篇:实行人本管理让企业留住人才

    实行人本管理让企业留住人才

    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六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和文化资源。在这些资源中,最关键、最宝贵的是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本,世界上只要有了高素质的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

    才的有效方法,也是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对于企业而言有一定的专长和技能能够胜任本职岗位工作并有突出贡献者都可称为“人才”。

    可是有些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呢?分析其原因,概有以下几点:

    1、未能做到“人尽其用”。也就是说对现有人才未能用到关键岗位,使其心中产生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的想法,致使工作热情低下,产生跳槽的想法。

    2、环境机制因素。主要有二点,一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说明人是需要被理解和信任的,需要有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二是待遇上得不到实惠。待遇问题也是人们物质需要的基本需求之一,以此体现业绩取酬,多劳多得的竞争环境。

    3、不能满足员工的内心期待。表现为一是对企业发展的期待不高,企业的前景与发展,关系到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凝聚力。二是对自身发展的期待失落,即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自我发展能力的空间受阻,自身素质或技能提高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企业能够给职工提供的再提高、再学习、再培训的机会有限,致使员工的内心期待得不到充分满足。

    二、防范人才流失的对策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尊重员工,强调员工的主体性,关心员工的自我实现愿望。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有识才的慧眼,选才的勇气,容才的胸怀和用才的艺术,使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都能够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参与企业的政治文化生活,使其成为一名企业的主人。为此:

    要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员工进入企业的过程是一个个人与企业“匹配”的过程。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后,要着力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使员工了解将要工作的职位的准确要求是什么;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奖励原则;并通过培训、教育、谈话、走访,增加员工的满足感以使员工对企业更为效忠。

    要给员工创造尊重的环境。一项调查表明,当员工感到没有人能够体谅到他的要求时,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常常不顾及员工的自尊会使得78的人会自动放弃和产生过激行为。所以,给员工创造尊重的环境,与员工平等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质上是提升企业魅力,提升员工尊重领导的良好做法。

    满足员工的内心期望。为了挽留人才,企业领导者要善于满足员工的心理期望。如:见面时的友好招呼,相对公平的分配制度;善待弱者;有压力敢于担当,以身作则等。

    支付员工应得的报酬。每个员工都希望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对于有竞争力的员工,企业要使其业绩与报酬相符,才能留住人才。

    提高员工职业发展水平。在现代职场,员工都希望得到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为员工设计良好的个人发展计划和职业发展阶梯,对员工实施系统、良好的培训,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也能增加员工的满足感。

    建立员工的业绩认知系统、考核系统,对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选拔和重用。

    总之,企业的竞争最后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防止人才流失。

    第三篇:中职学生人本管理之初探

    中职学生人本管理之初探

    摘 要: 中职学生的人本管理即--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应该针对中职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能力特点、生活环境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其一切教育和管理工作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个性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而中职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平台。作者在近十年的职教工作中观察发现,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五类人群,即: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习惯不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和单亲家庭子女。本文试对中职学校在教育和管理行为中就如何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接纳、理解这群“五难”(作者语)受教育者,如何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何制定和实施严格而又人性化的制度去塑造这些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和品性作些探索。

    关键词: 中职生 接纳 理解 自尊教育 爱心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从孔子 “苦心砺志、关心社会”的教育理念到毛泽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无不说明这一点。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最佳平台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因为,中职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考大学、而是学技能,考查学生不是单纯看分数、而是看能力。

    然而,作者发现,中职学校面临的处境是艰难的,首先,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师资培养、教育政策支持,尤其是经费投入是非常不够的;其次,社会对“中职”的认可度极低,认为读中职的学生是“差学生、坏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打工学校”等,给从事中职教育的工作者和原本自尊心就极差的中职学生造成了自尊和自信阻碍;另外,读中职的学生文化基础、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普遍较差,生源主要来自五类人群: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二是学习困难、三是习惯不良、四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五是单亲家庭子女。据法制报、中国教育报和武汉晚报等媒体报道,目前社会上打架、偷盗等犯罪人群中绝大部分是初中甚至是初中未能毕业的14-19岁青少年,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就是这类人群。因此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也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就如何对中职生采用人本管理,如何培养中职老师和管理者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如何接纳、理解、尊重和科学地引导这些“五难”学生作些基础性的探索。

    二、中职学生的现状

    据有关报道,在德国和日本等科技水平和制造业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里,读中等职业技工学校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大学教授或专家的子女。德国总理施乐德在上海APEC会议上也曾宣称:德国最让他值得自豪的是拥有众多的受过正规的技校培训的高级技工人才。而我国近十年选择读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是绝对没有大学教授或专家的子女,其中绝大部份学生的情况是文化基础不好、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最多也只有15%的学生是因为真正希望学习技能、或者是出于理性思考而选择上中职的。

    1、家庭经济困难者

    因为受我国 “学而优择仕”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部份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上高中升大学,然后弄个一官半职好光耀门庭。因此,凡有钱之家庭其子女即便门门功课不及格也要花大把大把的钱“买高中”。虽然读中职的许多学生的文化成绩实际比“高中”生要好得多,但他们上中职并非是为了“发挥自身特长、学得一技之长、服务中国制造业”,而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上中职。

    2、学习困难者

    几千年的应试教育,考查学生最主要的是看“分数”,尽管社会最终的用人尺度是看“能力”,但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大学考国家公务员的尺度却依然是“分数”。对许多或动手能力较强、或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或理解父母辛苦及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上中职本该是他(她)们最理性、也是最合适的选择,然而事实上却是因为他们害怕考试、不爱“看书”却又想“读书”才作出的所谓无奈的选择。

    3、习惯不良难改者

    通过家访和调查发现,许多中职学生上初

    一、初二时的成绩是很好的,后来因为上网成瘾、或过份关注异性、或抽烟打牌而渐渐的荒费了学业,当他们想改掉“坏毛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是病入膏肓、因为方法不济或恒心不足而难以自拔,中考之后只能痛苦地选择读中职。

    4、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

    中国经济东、西两头发展较快较好,其中部地区的湖北相对较落后;因此,大量的下岗工人,尤其是农民或东南下、或西北上进城务工,将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责任交给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朋托管,然而,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却是弱爱有余而管理不足和教育乏力,亲朋对托管对象也只能是管吃、管住;也因此这些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处于一种少教无管的状态。如是厌学、早恋、偷盗、离家出走、昼夜上网、群殴等事件在他们身上频频发生,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如是父母或为求心安、或无可奈何才将子女送进中职学校再“托管”两年。

    5、单亲家庭子女。

    单亲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另一类是父母一方因病或因灾祸去世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是因为家庭经济不能支持,要么是家庭的爱不完整、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造成习惯不良,要么是不爱学习,家长在无奈或求得心理安慰的情形下才送孩子上中职。

    受以上这些情况的影响,中职学生较普遍存在自卑(我家穷、我笨、我是坏孩子、我没人要)、至少是不自信的心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自信水平越低、其自尊感就越低,自尊感越低、则自我认同感就越低,自我认同越低、则对社会的认同也越低,对社会的认同感越低、则对其社会公德的遵守和对管理的服从难度也就越大。因此作者认为:中职学校要管理好、教育好目前状况的中职学生,首先要接纳他们--接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在其接纳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要用博大的仁心、耐心和责任心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去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另外,要制定科学、严谨、易行的校纪校规,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制度、执行好校纪校规;最后,要培养一支优良的教职员工队伍,要利用老师的人格感召力去约束、引导和塑造学生的人品。

    三、人性分析

    被认可、尤其是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接纳、理解和尊重,是个人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并得以建立自信、自尊的重要外在条件。

    1、被人接纳和认可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

    生活中我们发现,出生三个月的孩子,最爱听的语言是别人叫他(她)“乖宝宝”;耄耋之年的老者听到别人说“您很重要”会露出年青的笑脸。从历史和现实社会我们还会发现大到因种族歧视而引起的战争、小到地痞流氓的殴斗几乎都是基于一种“你服不服老子”的心理等,种种现象都在说明这样一个事实:被接纳、理解和受人尊重是人类共有的生理、心理需要。

    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

    历史上的确有许多科学家、政治学家和宗教人士,他们出生入死、呕心沥血,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为人类谋取更大福利的同时,也实实在在是为了更充分地证明自我。因

    此我们还可以认为:被认可也是人类最睿智、最理性的需要。

    四、解决方法

    本人认为,对人的教育和管理,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重要性,其次要因人制宜。作者所在单位--武汉市娲石技术学校的经验是这样的:学校以“德为魂、能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人、立业、乐群”为教育目的,要求全体老师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博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学校要求全体老师和管理人员用耐心去接纳、理解、尊重这些“五难”学生,用爱心去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用严格而又人性化的制度去塑造这些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和习性。在实践中采用了四种管理方法,即:文化管理法、活动管理法、爱心关注法和制度管理法。

    1、文化管理法。

    将道德学(孔子、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公民道德纲要等知识),心理学,法律,社交礼仪学,公共关系学等五种知识整合在一起开设“成功行为学”课程,用文化和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

    1.1己所欲,施于人。

    在心理学的学习中,通过与学生一道剖析人和人性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人性、接纳同学;使学生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己所欲、施于人”。

    1.2社会问卷。

    采用社会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与学生一道去分析人们为什么争吵、殴斗,为什么有的人自己痛苦又不被人喜爱、有的人自己快乐且受人欢迎等等,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3、心理剧。

    心理剧用“内部小法庭”和“拜访与接待”的心理剧对学生进行法律和社交知识的教育。中职生中有许多孩子最不愿呆的地方恐怕是教室,他(她)们不能接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或者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对他们而言是非常不合适的,而采用“节目表演”的形式去教育他们、让他们既是“体验者”(演员)、又是“受教育者”(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虽然老师的“备课”难度加大了、学校的设施投入增加了,但从以学生成人、成才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教育目的来说无疑是值得的。

    2。活动管理法。

    所谓活动管理法就是用活动的形式把情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在老师的视野里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对中职生而言,语、数、外是他们的弱项,如果以文化成绩论英雄、无疑会挫败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中国的初中和高中教育可以说是“精英教育”,学校要的是成绩好、家里有钱(出钱买高中)的学生,老师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好、分数高的学生,这对大量的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文化成绩不好、家里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作者始终认为,好品行、比好成绩更重要;精英毕竟是少数,最广大的人群受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在国家无一分钱支持的情形下,娲石技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教学设施设备和学生学习、娱乐用具,开设了18个趣味活动小组,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书法、演讲、英语、计算机硬件、围棋、象棋、绘画、写作、音乐、舞蹈、时装、制图、手工工艺等兴趣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有相关特长的老师具体负责,学生会的学生和相关人员协调配合开展活动。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兴趣展示”活动,这样就意味着给学生构建了十八个施展个人才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自我”、“让人了解”的平台和窗口;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证明自我”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胆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

    3、制度管理法。

    我喜欢这样一句现代名言:今天的坏习惯会成为明天的负担。严格、科学的制度管理,不仅是学生成人的有力保证,也是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企业后受人欢迎、被人重用的有力保证。是此,娲石技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了科学、具体、量化的规章制度;如:班级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礼仪行为规范、试读制、学分制、假期联系制、寝室文明规范、公益制度等,并采用“法制专题讲座”、“规章制度抢答”、“12.9主题长跑” 等活动形式以减少学生的“心理阻抗”,使各种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深得人心并落到了实处,也使学生从不守纪律到能遵守纪律、从自觉遵守纪律到形成良好习惯。

    4、爱心关注法。

    爱心关注法就是要求全体老师用一颗仁者、长者的爱心,随时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本人认为,老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老师不仅可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人才,也有可能成为“公害”、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地痞恶棍。老师的爱心、责任心及人格品质比其学识水平在教育工作中更加关键和重要。娲石技校每天有六位老师值班,24小时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其主要任务是走进学生宿舍、看学生的生活情况,走进学生体育娱乐现场、看学生的特长和人际交往情况,走进教室、看学生怎样学习和与谁一起学习情况,走进学生食堂、看学生遵守公序情况,守住校门、看学生进出校园的情况。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明显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并且、如果有的学生半夜生病或学生间发生矛盾,也能被老师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使许多不良事件制止在萌芽之中。比如有一次一位陈姓同学凌晨一点钟“结石”病痛发作,值班老师听到哭声便迅速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该生的父母事后说:“你们老师半夜将我的孩子送进医院治病真是难得,以往孩子在家也犯过此病,但我们至少要等到天亮后才送医院,你们对孩子真是比我们做父母的还要关心、还要负责……”这些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爱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人是应该关心社会和关爱他人的。

    五、效果评价

    经过三年的实验,娲石技校及娲石技校的学生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1、家长反馈。

    学生家长普遍反映“孩子长大了”,大部份学生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学生测评。

    绝大部份学生反映比以往更有信心。通过问卷,学生中“我不比别的高中生差”、“我会成为一名高级篮领”、“我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比例比入学时大有提高。

    3、学校统计。

    学校统计显示,2024年春节后学生流失率为12%、2024年春节后学生流失率为6%、2024年春节后学生流失率为2%、2024年春节后学生流失率为0.6%,这组数字说明学校的亲和力、影响力在明显提高,也说明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中职”的认同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自2024年至今,学校未发生偷盗、群殴、早恋、吸毒等恶性事件。2024年在校学生200人,学校“劝退”学生4人、开除学生2人;2024年在校学生1000人,学校“劝退”学生2人,这组数字说明学生违法乱纪事件在明显减少,也说明学生的自信心、自尊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六、讨论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中职教育对中国工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学生这个广大而又特殊的人群的发展问题是国家、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首先,中职学生是一个广大而又特殊的群体(近几年来,每年武汉市有近7000名学生就读技校、武汉大学每年的招生计划不到7000名),但从教育界而言,中职学校可以说是

    一个弱势群体(每年国家给武汉市所有技校的总费用不及相当招生规模的大学的1%)。其次,要搞好中职教育、增强广大学生及家长对“中职”的认同,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支持,同时,企业、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责任。国家如何重视职教、使职教与普教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如何形成企业、社会尊重技工并形成“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环境和社会观念是有关人士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后,如何加强师德的评价及监控,如何构建和完善中职学生自尊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技能教育和文化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如何规范切实可行的中职学生的教育方案、方法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第四篇: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努力创设活动情景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

    考生姓名:张秀芳准考证号: 090105101218

    工作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大库联小学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创新质疑交流想象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已当用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已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已独特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有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如第十二册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行8小时。如果改从高速公到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学生提出质疑,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若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国道就好了。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就不能违背现实生活,不能单为解题而解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

    2、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敢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经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

    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圆面积一定要用“S=πr2”这个公式来计算吗?老师面带微笑,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学生自豪地回答:“圆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只金直径的一半,因此我认为:S=1/4cd=1/4πd2”。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毕竟是学生自想出来的。教师要鼓励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已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个体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形式,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课堂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现出积极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

    维发展。

    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心理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提供机会。

    如教学组合图形体积时,有这样一题,如图所示:学生的解题思路几乎都是圆柱体的体积加上圆锥的体积。这时教师启发:“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再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求?”这时一个学生小声说:“这个组合体积是上面圆锥体积的4倍。”这个学生的发现是智慧的闪光点,是创造性的想象。我及时鼓励他大声说一遍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1/3×3.14×(20/2)×15×4。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全班学生的想象。一个学生抢着说:如把这个组合体看作一个高为30cm的圆柱体,它的体积可这样求:3.14×(20/2)2×(15+15)-2/3×3.14×(20/2)2×15。还有一种解法更有趣,假如可以像揉橡皮泥一样把圆锥的高缩小3倍,把它想象成一个高为15÷3的小柱,这样组合体就可以看作一个高为(15+15÷3)=20的圆柱体了,他的体积:3.14×(20/2)2×20。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人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根据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创造力素质。(1)注意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学生在学习中显现每一点新意图、新想法、新见解、新做法,教师都应留心予以鼓励,爱护学生创新萌芽。(2)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孩子们的欲望是老师激发出来的。教学中要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创新。(3)善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创新源于动手动脑,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潜能得以培养和发挥。在课堂上就应多创设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品尝创新的快乐。有些抽象的概念,应用题的理解等教学,创造性地转化为富有动感的实际操作、演示,那学生理解越来越就会容易的多。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第五篇: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写作教学如何来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个性是培养他们审养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下面结合学生考场作文,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人的艺术视角历来都是多样的,高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观,而且因人而异。这种审美观可以把它看成是写作思维,它与数理思维不一样,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念。99年高考作文,很多学生都谈记忆移植带来的好处和问题,但是多数表达平平,有一位位考生通过一个没赶上记忆移植却生活在“拥有着霍金、盖茨之类的大脑”的时代的失业者的醉眼,观察“记亿移植”谈了“酒后真言”;请看一看下面这段:“既来之,则安之……别开玩笑了,伙计。我不是不安心,只是为这个世界担忧呀!你想,我们周围都是巨人,上个世纪的巨人!我们永远只能生活在牛顿、爱因斯坦的影子下……你们想想当初,牛顿之后还有爱因斯坦,又有霍金,新人辈出啊!有了新人才会有新思想,才会突破旧框框……要是当初爱因斯坦生活在满是牛顿的社会里,也许就没有什么相对论了……这不是杞人忧天,这是严峻的社会问题……新人,这个时代需要新人……别管我,我没醉……”读完这段话,您是否觉得我们的学生写作思维个性是非常鲜明的呢?是否觉得这种写作思维个性是非常宝贵的呢?

    二、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的重要内容。在一篇99年高考优秀作文里,这位考生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找不到自我了,一些人的生命中出现了空白,而另一些人的记忆中却又多出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悲哀吧!”思想个性是创造的重要内涵,在不少“移植名人记忆,享受生活”的想法中,这个学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看法不可不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阅卷老师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对于学生这些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教师要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广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

    三、强调学生写作借鉴要有个性。高中学生的写作仍然是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仍然是借鉴为主。此外,由于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写作中,对他人优秀内容还需要“拿来主义”。教师都能做到一方面要求学生广泛涉猎,一方面用好现有写作形式和材料。但是,无论是对写作内容还是对写作方法的借鉴,我们都应该强调“个性”,即别人的东西能够充分为我所用,我所用的东西带有我的特点。在一篇谈电脑对学生是否有影响的考场作文《取舍之间》里,作者把逻辑的“三段论”用到文章布局中,阐明观点之前先确定一个大前提,譬如“任何事物都是有得必有失”,“舍弃,总是人们很难做出的选择”,“我们常常沉醉于取的乐趣,却难于割舍”等等。这种形式上的借鉴,使得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同时体现出了个性。至于学生在作文里常常正例反用,反例设用,化用喻例,那又是借鉴写作材料中个性的充分展现。

    四、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没有科学训练所造成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学生思维个性化、思想个性化和借鉴个性化以外,还要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等。请品味一下学生考场精妙的个性语言:“不满足的人们行色匆匆奔向他们心向往之的快乐,从不留意途径之处的风景;而知足的人们则在前行的路上轻轻点开每一处快乐之源,让快乐围绕身旁”;“取,一定要取之有道,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重要什么必要。”“电脑没有思想感情,人和电脑共处时间长了,大致还不至于把头弄成方的或者脑细胞变成了小芯片。”

    最后要强调的是,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到写作个性的培养是与勤奋密不可分的,作为创作主体,只有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才能在写作活动中体现出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培养学生写作个性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feisuxs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推荐阅读:
    实行人本管理培养学生个性
    组织部工作计划
    徐圩建设近况
    宣城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做服务文章显社会效益
    上一篇:徐圩建设近况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