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委托合同 集体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南宁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花无言 时间:2024-07-31 21:58:4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南宁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南宁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全市经济发展加速,总量增长、财政增收、投资增速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发展环境年”活动,全力以赴打好工业经济振兴、五象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五场攻坚战,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全市经济呈现总量增长,财政增收,投资增速的良好局面。

    (一)总量增长,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9.09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一季度加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1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53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539.37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贡献率达到51.43%,比上年同期提高19.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主要特点是:

    1、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兴起。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18亿元,同比增长5.79%。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以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为带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优质稻、糖料蔗、甜玉米、茉莉花、桑蚕、食用菌、水产畜牧、林业等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振兴工业步伐加速,轻重工业发展均衡。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7.51亿元,同比增长47.03%。其中:轻工业产值395.64亿元,同比增长46%;重工业产值411.87亿元,同比增长48.03%。轻重工业分别占全市工业比重为49%和51%,轻重工业结构合理,均衡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节奏加快,南宁市在振兴工业经济的战略中,突出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实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其特点:一是工业发展加速,1-6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比全区水平高6.2、3.89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首次超过全区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增速快于农业和第三产业。二是重点产业增长快,上半年,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建材、造纸八个重点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的88.83%,同比增长48.71%,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1个百分点。三是小型企业拉动力强,上半年,全市766家小型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4.05%,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四是亿元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19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7家,实现产值551.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68.32%,比上年同期高10.68个百分点,亿元企业平均增长46.97%。五是三大开发区产值增长强劲,1-5月,高新区、经开区、南宁--东盟园区三大开发区规模以上总产值257.68亿元,同比增长60.77%,占全市园区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68.1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8.5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工业效益全面提升,全市规模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6.86%,同比上升30.4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9.84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17个百分点。35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盈利,17个行业盈利增长超过一倍。实现利税77.91亿元,同比增长58.13%;亏损企业亏损同比下降13.19 %,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加快质量提升,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01.03亿元,同比增长18.63%;其中,城镇零售额475.24亿元,同比增长18.13%,乡村零售额25.79亿元,同比增长28.60%,乡村零售额增速快于城

    镇零售额增速。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国内旅游收入137.026亿元,同比增长41.21%;国际旅游收入2671.68万美元,同比增长54.54%。1-6月全市在大力推进国际物流基地、空港物流中心和华南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大商汇等重点项目的后续建设的同时,继续办好中国——东盟轻工业产品展览会,继续提升朝阳商圈、琅东凤岭商圈,推进建设邕江沿岸商贸、快环沿线商贸带及一批特色商业街,打造一批大型工业原料、农产品、消费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做好2024南宁消费购物节、家电“以旧换新”等系列活动,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贸配送中心改造”等惠民工程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南宁市服务业水平。加快青秀山、昆仑关、上林金莲胡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改造升级;提升马山县里山文化美食

    节等县区旅游节庆品牌,有利推进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二)财政增收,金融信贷投放走稳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91.96亿元,同比增长26.9%,完成全年计划361亿元的53.17%,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从财政收入的结构看,增收主要源于税收,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六成,达到66.48%,随着企

    业生产加快,税收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持续优化。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6.21亿元,比年初增长12.1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529.12亿元,比年初增长11.5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05.0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3%,其中短期贷款774.88亿元,中长期贷款3795.88亿元,分别增长37.7%和6.96%,短期贷款较为活跃,明显快于中长期。

    (三)投资增速,投资规模大前景好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34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30.42亿元,增长29.8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99.98亿元,增长40.15%;房地产投资完成176.04亿元,增长30.79%。商品房销售面积仍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

    售面积311.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8%。

    上半年,全市通过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项目、园区建设和技改投资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投资工作,促进全市固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不断优化,前景向好。1-6月,全市施工在建项目3369个,同比增加376个;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2281个,同比增加411个,投资项目不断增多,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强后劲持续快速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半年,全市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富士康高新区项目以及珠江啤酒公司年产20万吨啤酒项目、雄塑科技、彬伟装饰、三维铁路、龙马钢构、富宁工贸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预计这批项目今年释放产能、新增产值达100

    亿元,将成为南宁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民生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0元,同比增长10.61%;农民人均

    现金收入4432元,同比增长23.6%。

    物价水平高位运行。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达到106.6%。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同比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13.4%。上半年,全市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把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民生倾斜,全市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预算支出达到61亿元,其中: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增加152.6元;新农合医疗人均增至200元;投入文化设施建设167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

    600万元。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历史上的欠账,全市水利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很薄弱,事关生态保护,事关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任务的实现。

    2、从工业生产看不利因素:一是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不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电、煤、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直接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和信贷融资成本,挤占企业利益空间,抑制企业经济效

    益增长。三是供电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3、从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看,随着国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收紧货币政策高频出台,使得投资环境明显趋紧;2024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延续,调控力度更加严厉,商品房销售“量跌价滞”的状况可能波及全市,将导致全市商品房开发投资的增速逐步放慢和投资规模的萎

    缩。

    4、从消费需求看,一是房地产限购政策导致相关消费增速减缓;二是物价水平轮番走高,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消息信心受打击,全市消费需求增速放慢在下半年将更明显。

    三、对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下半年,全市仍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以及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的挑战。检验今年全市经济能否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就是要看结构调整是否取得

    实质性进展,民生问题是否有改善。因此,各方面工作应放在以下重点:

    1、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完善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取得

    突破性进展。

    2、加强政府为企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造促升传统制造业,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改革措施,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和银行搭建融资平台,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合理调整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期限和比例,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支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满足企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3、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和项目投资。策划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解决发展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银行的金融支持;抓好园区和重

    大项目建设。

    4、扩大消费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物流业、商贸业、会展业、旅游业、信息、金融等其他服务业,提升全市服务业水平。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重点整治农村市场商品质量,打击坑农害农的伪劣产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农贸市场功能,抓好农产品流通服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财政补贴,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联动机制。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尽快落实绩效工资制度,缩小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消费信心。

    5、做好电力统筹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压缩单位、部门的非生产性用电,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的亮化用电,把有限的电力用在保民生和企业生产上,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二篇:我镇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镇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镇是泰顺县的南大门,位于泰顺县最南端,东北与本县仕阳镇毗邻,西、南与福建省的福安市、柘荣县隔溪相望;西北与本县洋溪乡接壤,是一个两省三县五乡镇之中心的边贸集镇。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户,人。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来

    看,××××在我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全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做好此次调研工作,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先后多次召开调研会,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讨论,共征求到意见条。通过调研,在总结××××近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初步探析,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实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及现状

    一、发展优势)农林资源:全镇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面积亩,旱地面积亩;有林地面积亩,其中毛竹面积亩,林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平均海拔米,且海拔落差达米。低海拔地区气候十分适宜种植乌牛早茶,其产品品质佳;中高海拔地区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薏苡和花生等农作物,产品质量好,产量。)矿产资源:辖区内资源丰富,拥有一座特大型叶蜡石矿产资源,矿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已探明储存量在亿吨以上,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蜡都”,素有“世界蜡都”之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泰寿溪、仕阳),可开发水力资源达万千瓦以上;境内还拥有丰富的辉绿岩矿产资源。

    二、××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五年全镇生产总值去年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去年万元,农业产值去年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去年万元,农民人均存收入达到去年元。年末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去年万元和去年万元。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效益农业方面:几年来,围绕“三农”目标,我镇稳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努力培育形成了“薏苡、早茶、花生、太子参”四大产业基地。

    农民知识化方面:以提高农民就业谋生能力为目的,我镇全面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积极实施农村剩余劳力走出去战略,全镇通过各种渠道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达多人。

    下山扶贫方面:我们合理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及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空间布局,促进设施的共建共享。先后建成了郑家庄、岗尾、双景岗等下山扶贫小区。××年,又实施了扶贫迁村计划。目前已完成总投资万元的叶岭扶贫开发区的第一期户,人,第二期户,人的异地搬迁和徐家山第一期户人的扶贫迁村工程。

    康庄工程方面:全面启动乡村康庄工程和县道路面硬化工程。通过规划,全镇共列入乡村康庄工程公路改建条,县道硬化条,总里程达多公里,总投资万元。外岗到郑家庄公路路基工程已完成,仕阳至××××、岙底至龙洋、北山至后章岗、龟林至上宅洋、陈海洋至董庄、应家山至章荣茶坪坑、章荣茶坪坑至董庄的路基改造工程全面动工或即将竣工。

    社会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共有户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低保金万多元;敬老院得到维修,农村“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对收入元以下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制度,扶持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

    精神文明建设:我镇的精神文明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的主题,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突破口,在巩固现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我镇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营造了良好环境。

    “平安××××”建设:我们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创建“平安××××”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性措施来抓,在全镇认真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确保社会稳定。矽肺病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镇党委、政府把妥善处理矽肺病问题作为社会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成立了由镇、企、部门、村四方面人员组成的处理矽肺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各项应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稳定地社会局面得以维护。

    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纵向看,××××近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速度快、变化大。横向比,因受各种因交替制约,其差距在不断拉大,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近年来××××村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改善掩盖了其它村的一般化;××××名声在外,却掩盖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地深层次问题。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和原因是:

    ⒈农民素质普遍不高。落后保守的择业观念,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想

    第三篇: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分析

    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分析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房山区“一区一城”发展功能新定位,大石窝镇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 “北寺、中石、南田”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特色富镇、文化兴镇、环境靓镇”三镇建设为抓手,实施了“八大行动”加快全镇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全面推动大石窝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一、经济运行情况 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一)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突破2024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亿元,比去年增加10512万元,同比增长20.8%。

    大石窝镇八年来投资完成情况(万元)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80元,增长12.6%。增速高于全区1.3个百分点,2024年底,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6804元,同比-0.6%。其中:工资性收入13400元,增长37.7%、家庭经营收入2713元,同比-42.9%。两项收入占现金收入的95.9%,同比增加10.3个百分点。可支配收入实现13873元,同比增长12.3%,同比增速高0.3个百分点。

    大石窝镇八年来人均纯收入完成情况(元)******00200002006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65169388751***0568***012年2024年

    (三)农业产值持续增长

    农业总产值37872万元,增加8281万元,同比增长28%。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增长幅度分别为-8.1%、629%、-14.1%、16.6%。2024年农林牧渔业四业占农业产值比重分别为39.6%、34.2%、25.6%、0.6%,所占比重同比情况分别是农业回落15.5个百分点、林业增长28.1个百分点、牧业回落12.6个百分点、渔业持平。

    大石窝镇两年来农业产值结构对比情况1%26%38%55%1%39%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6%34%

    (四)财政税收止降回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2024年完成乡镇税收5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2024万元、2145万元、544万元,是形成我镇税收的主要税种,分别占全镇税收的38%、40.1%、10.2%,合计占到全镇税收的88.2%。特点是两降一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减少21.8%、1.7%;营业税同比增加1163万元,增长118.4%。

    大石窝镇八年来税收完成情况(万元)******0002006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157156

    (五)工业产值呈现增势

    2024年工业产值21729万元同比增长11.8%,本镇经历了石料开采、石材

    加工、理石雕刻的转变,特别是近年市区关闭石材开采,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落实,新兴的蔬菜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成大气候还有待时日。

    (六)农村经济总收入全面增长

    202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54611万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农林牧渔总收入12806.2万元,同比增加1618.1万元,增长幅度为14.5%;工业、建筑业收入增加69060万元,同比增加7948万元,增长幅度为13%;运输、商业、服务业收入 72745万元,同比增加5228万元,增长幅度为7.7%。

    二、主要产业及行业运行情况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 粮减林增,养殖业呈减多增少,蔬菜加工渐兴

    1、农业种植结构加快调整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203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792亩,比去年分别减少11004亩、623亩,减少幅度为28.1%、14.1%。粮食产量实现8355吨、蔬菜产量达7861.2吨,分别减少27%、9.1%。造林面积5518亩,其中爆破造林500亩、荒山造林240亩,平原造林4778亩。干鲜果品产量2206.8吨,同比减少11.2%。

    2、养殖业产量一增三减

    畜牧及家禽养殖业受农村环境建设要求,农户自觉调整,生猪出栏18877头,同比增加2897头,增加幅度为18.1%;羊出栏6552只,同比减少2.5%;出栏家禽139.1万只,同比减少11.9%;鲜蛋产量130.5吨,同比减少60.3%。

    3、蔬菜加工助推“南田”建设

    以南河村蔬菜加工厂、辛庄村的“北京永长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尚乐村的“张隗”野菜加工厂等一批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实体企业的引进运转,即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又消耗了当地种植的蔬菜,成功助推了 “南田”建设的进程。

    (二)工业企业发展减缓

    进一步落实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力度。全镇企业总量1706家,同比减少197家。从业人员7971人,增加200人,企业总收入130974.4万元,企业利润总额1833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0.1%。全镇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工业产值15287.5万元、营业收入11740.4万元。

    农民就业产业基地 2024年就业产业基地有入住企业50家,从业人员3454人。实现总产值11708万元,营业收入18124万元,利润1669万元,上交税金6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4%、14.2%、23.9%、15.8%。

    (三)引进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北京云居寺文化景区项目扎实推进,云居文化宫设计已完成,景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完工并争取了市级支持资金。下庄村避险安置房开工建设;美石谷项目完成了美石会所、山谷饭店的内部装修;前石门鹏爱宫山洞储酒工程完工,辛庄村服装厂项目开始准备施工;福兴斋新上食品生产线开始试生产。林安物流园项目、汽车修理厂项目加紧进行申报立项,办理相关手续。

    三、社会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环境改善效果明显 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区总体部署,重点建设“五项基础设施”和“三起来”工程;维修太阳能路灯556盏;完成农户新建房610户;综合改造1386户,其中:门窗改造57户,户外保温840户,门窗加保温489户 ;推广更换节能炉具182台,减煤换煤户2430户,减煤换煤5427吨,为碧水蓝天做出积极贡献。

    四、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民生社会保障得到加强

    【文化体育方面】在加大文化教育基础建设的同时,弘扬传统佛教文化,开展全民的健身运动。新建的石窝中心小学,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按期投入了使用。镇内2所中学、4所小学,共有在校学生1952名、教师255名,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南尚乐中心校评为全国写字教育示范校,云居寺的浴佛节、腊八舍粥节作为佛教传统节庆,得到传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百姓乐园、第五届大石窝镇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举办。

    【医疗卫生方面】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卫生服务中心及10个社区服务站,方便了当地群众及时就医。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27553人。累计报销13.86万人次,报销1855.7万元,报销金额占总费用的37.3%,其中包括门诊13.56万人次,报销66.58万元;住院3030人次,报销1189.8万元。参保人均报销金额为673.5元,比去年的656.4元,人均增加17.1元,平均每人每次报销133.9元。

    【民生保障方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应保尽保。2024年全镇城

    乡低保户533户、988人,分别占全镇总户数、总人口的2.65%、2.58%;比去年增加24户、28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83户、924人,城镇低保户50户、64人。残疾人231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04%。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完成转移就业535人。新农保工作完成100%,11654人。全镇享受政府补助人员639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6.7%;其中享受城乡居民养老每月277.5元的4852人,享受每月357.5元以上的381人。

    大石窝统计所郭宗文

    第四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七大”对革命老区建设和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促进革命老区、中央xx发展,彻底改变老区、xx面貌。民盟三明市委会按照盟省委今年的工作部署,牵头成立调研组,组织调研人员,对闽西北中央xx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主要情况、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xx省中央xx的历史贡献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形成了包括xx、江西21个县250万人口的中央xx。中央xx,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在闽西北、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全国原中央xx县现共有28个,其中江西13个,包括赣州市11个、抚州市2个;xx15个,我省中央xx主要集中在闽西北,包括三明7个县、龙岩7个县(市、区)和漳州平和县。

    xx省闽西北中央xx是原中央xx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朱德开辟井冈山道路之后,创建中央xx时所打造的最初根据地之一,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和重大牺牲,在全国革命老区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一)全国较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方,原中央xx的核心区域之一。早在1928年夏,沙县夏茂就建立了闽西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沙县支部。直属中共xx省临时省委。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古田会议之后,为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入宁化、清流、明溪(归化),建立红色政权,革命烈火迅速在闽西北燃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的著名词篇《如梦令.元旦》中所描绘的壮美场景,正是当时闽西北中央xx如火如荼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1930年6月,中国红一方面军在长汀成立,闽西北各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形成中央xx的东北门户和联结闽浙赣的交通枢纽,是中央xx的战略要地。闽西北xx的许多政权建设经验是中央xx政权建设的基石。

    (二)一代伟人革命实践的地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29年红军三次入闽创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特别是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可以说,新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

    (三)五次“反围剿”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三、四、五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先后进驻建宁、泰宁。在建宁,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最后的具有决定性一战的胜利。毛泽东为此挥笔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词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建宁期间,在这里形成了许多反“围剿”的重要战略决策,取得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重大胜利。

    (四)是为红军长征作出贡献的地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有两个在xx的长汀和宁化。闽西北xx直接参加红军、新四军游击队的人员达10万以上,其中有3万人参加长征,约占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三分之一。红三军团第四师从宁化出发向江西于都集结,开始长征。在关系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由宁化籍红军战士为主组成的红三十四师担任后卫任务,与数十倍敌人浴血奋战,血染湘江,壮烈牺牲。红军到达陕北后,一万多宁化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58人。

    (五)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的地方。闽西北xx是中央红军提供给养和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xx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筹集款项、募集草鞋、衣服,赶制大量军需用品来支援红军,从物力上、财力上为红军反围剿和长征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闽西北共有革命基点村1485个,在册革命烈士28406名。被国民党反动派毁灭村庄达834个,烧毁房屋18.8万间,被灭绝6万余户,被杀害17余万人,五老人员21785。1955年全国授军衔时,xx省籍将军83人,其中闽西北中央xx占87%,成为全国著名的“红军之乡”、“将军之乡”。这是中央xx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的造福。

    (六)坚持革命斗争“红旗不倒”的地方。闽西北xx是中央红军扩红支前的重要区域之一,xx人民踊跃参军,为红军输送了最鲜活的有生力量,壮大了革命队伍。红军北上抗日后,中央xx的斗争环境日益艰苦恶劣,在xx老区人民的支持下,龙岩、三明xx、老区继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以大田县武陵乡为中心成立了闽中特委,建立了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8年5月,国民党省政府内迁永安,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和进步学者也汇聚永安,永安成为当时东南进步文化活动中心。

    二、xx省闽西北原中央xx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原中央xx县的发展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胡锦涛总书记继1999年亲临龙岩之后,2024年1月又第二次亲临我省龙岩和永安,充分肯定了xx省中央xx的发展变化,并表示中央将会继续支持xx、老区的建设与发展。6月,温家宝总理专程到龙岩视察灾情时,对关于请求国家对中央xx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的请求给予了肯定,表示将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政策、基础设施项目上支持xx、老区的发展,并建议xx省委省政府在工作和运作机制上加强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在制定规划、研究政策、推进项目和安排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资金、贴息贷款专项扶贫资金,特别是在农业、水利、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安排、资金补助和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布点等方面,均对革命老区(原中央xx)给予了一定倾斜。在历次确定和调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时,均对革命老区适当放宽了标准,给予相应照顾。中央财政自2024年起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单独设立了革命老区转移支付。以龙岩为例,全市6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96年以来,共得到国家2亿元的资金支持,国家财政每年给予300多万元的补助。202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海西发展战略以来,闽西北xx县积极融入海西建设大局,把中央xx建设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结合起来,xx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

    龙岩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前、通、借、联”发展要求,借助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对内联结等优势,依托出省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山海互动,东西贯通,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和闽粤赣边生态型枢纽,努力发挥龙岩在海西纵深推进中的前锋作用和xx、老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效。龙岩市2024年与2024年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77.3亿元增加到556亿元,年均增长12.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75亿元增加到248.6亿元,四年累计628.9亿元,超过前25年总和,财政总收入由39.95亿元增加到96.5亿元,年均增长24.7%,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2亿元,增长4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8.9亿元,增长30.5%,财政总收入64.3亿元,增长27.6%。

    三明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的发展要求,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经济社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551.32亿元,比2024年翻一番,比上年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14亿元,增长50.5%;财政总收入53.29亿元,增长23.9%,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7.49亿元,增长24.8%;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增长17.4%;外贸出口8.09亿美元,增长5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28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6元,实际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141元,实际增长7%。

    可以说,近年来是中央和省委扶持老区发展政策力度最大、老区改革持续推进、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取得较好成效的阶段,这为老区的进步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省原中央xx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1、经济发展滞后,龙岩市2024年人口占全省的7.7%,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省的78.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7.5%和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据调查的三明五个xx县统计,2024年人口占全省2.5%,但地区生产总值仅为99.16亿元,占全省的1.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9.12亿元,占全省的0.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7亿元,占全省的0.97%。群众收入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6元,比全省同期低53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6元,比全省同期低519元。

    2、产业基础较差,重大产业项目少,经济发展缺乏大型企业支撑。2024年龙岩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占全省的5.9%,亿元以上企业数仅占全省的3.7%。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大,煤炭、建材、钢铁等资源型产业还占很大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艰巨。

    3、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拉动的大项目,经济增长后续乏力。如三明市今年市级139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业项目数量占54.68%,但投资规模仅占21.76%,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还有待增强。

    (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闽西北老区基础设施虽有很大改善,但还相对滞后,与老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有距离。

    1、交通问题非常突出。龙岩市全市建成高速公路仅174公里,尚未形成网络。对外通道明显不足。二级以上公路仅占规划总里程的50%,等外路里程多,有5000公里的农村公路需新建或改造。三明市有四个xx县目前仍处于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等“三无”境地;同时,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紧缺的问题突出。

    2、电业发展严重滞后,水利设施普遍老化。

    3、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低,水土流失治理艰难。

    (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欠帐较多。尤其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低,以龙岩市为例,全市城市低保为人均月补助88.1元,位列全省后列,企业退休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低保水平和覆盖面都较低,农村养老覆盖率很小。目前,全市还有50%的村未通自来水,35%的村不通客车,63个村无村部,164个村无医疗所。在医疗卫生方面,设施陈旧,骨干匮乏。从调查的三明五个xx县看,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6.22%,53个卫生院中有的设备总值不足10万元。

    (四)县乡财政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龙岩市自1994年分税制以来,上划中央级收入比重大且逐年大幅上升,2024年达到62%,高出全省16.5个百分点,为全省最高。全市有6个xx县是财政转移支付县,要靠转移支付缓解财政困难,维持正常运转,而政策性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去年武平、长汀、连城的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26亿元、1.38亿元、1.36亿元,但支出高达4.1亿元、4.9亿元、4.3亿元。到2024年底,全市县乡负债面达98%,债务总额43.5亿元,其中县级34.7亿元、乡镇8.8亿元。三明市调查的五个xx县全是财政转移支付县,2024年财政总收入4.77亿元,占全省的0.47%;2024年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89亿元,占全省的0.53%,仅占财政支出的1/3左右。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目前五个县还有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5.14万人,占总人口的5.8%。因道路硬化等,村级负债严重,公益事业无钱办,村级组织运转非常艰难,严重的地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对今后老区发展产生影响。

    四、xx省原中央xx县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劣势的限制,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省原中央xx地处偏僻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信息不灵、教育文化落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省八个设区市(扣除单列的厦门市)财政收支总数在全国仅排名全国15位,只属于中等水平。而闽西北原中央xx,虽然在中央和省的重视关心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去年,龙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6亿元,仅为福州市的28.1%、厦门的40.4%、泉州的2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福州市的66.7%、厦门的32.1%、泉州的66.0%。三明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51亿元,总体还落后于龙岩。随着宁德核电、莆田lng等项目的推进,原来处在同一发展层面的几个地市已赶超龙岩、三明。

    (二)政策支持和长效机制欠缺,“政策的洼地”不利生产要素集聚。由于政策的一刀切,没有特别有效的对原中央xx扶持的法律支持和长效机制,造成了我省中央xx在享受政策方面,既体现不了东部的优势,也得不到中、西部的优惠的两难境地,“政策的洼地”造成的“外部要素难以集聚,内部要素流失”,是xx发展的现实困难。建国以来,xx地处沿海对台前沿,在享受国家政策方面被“边缘化”,得不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后,龙岩、三明作为“东部的西部”,在享受东部的扶持政策方面“先天不足”,在国家出台支持东部政策时,由于龙岩、三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有效利用,而且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中,不少方面闽西北不如沿海优惠。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对区域发展的政策不断调整,因为xx属于东部地区,很多原来的发展扶持政策调整或取消,新出台的扶持西部、中部等政策又无法享受。如江西的老区和原中央xx,经中央批准已有四个市比照执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范围,有41个县执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而xx省目前没有一个xx县列入此政策范围。在水利项目赣南因享受西部政策国家补助的标准以按项目总投资的70-80%申请,而作为东部地区的龙岩、三明(原中央xx县)却只能按项目总投资的20-30%申请;卫生院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赣南可低至20%,而作为东部地区的龙岩、三明(原中央xx县)却要求不低于70%。

    (三)由于历史欠帐过多,社会保障负担重,公共服务压力大。我省原中央xx县由于自身发展条件较差,加之在革命斗争时期遭受严重的战争创伤,建国后又长期处于对台斗争前沿,影响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基础很薄弱,一些地区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态,长期以来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同时由于中央xx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如较高的优抚支出、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维护、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等优抚安置单位建设、革命“五老”人员优抚支出、革命基点村建设等,社会保障负担重,公共服务压力大,也影响了中央xx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思想认识不足、观念陈旧。从主观上看,有的同志革命老区、中央xx意识还不够强,对老区建设特殊意义认识不足,工作还不够到位。部分老区群众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市场观念比较淡薄,小富即安、小农思想、小步渐进,缺乏竞争意识和敢闯敢干的精神,有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些革命老区、原中央xx基层组织薄弱,也是造成革命老区、中央xx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五、加快xx省原中央xx县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中央xx建设正处于上下同心、群策群力的大好时机,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加快中央xx的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要加快我省中央xx发展,必须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大力度的、创新性的具体对策,把中央xx发展作为一种制度来扶持,来发展,走开放与开发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道路。

    (一)加大宣传、弘扬精神,营造关心、支持原中央xx发展的氛围

    “饮水思源,勿忘老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老区人民,更不能忘记xx人民。中央xx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特殊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但从发展现状看,由于客观条件和发展基础,中央xx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许多地区仍然是贫困地区、灾害多发区,因而由政府财政给予相应的扶持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加强对革命后代的教育和培养,在全社会中营造关心、支持革命老区、中央xx发展的氛围,树立和弘扬支持中央xx发展是一种“感恩回报、关心补偿”的理念,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种“老同志的感情和恩赐”行为。

    (二)加大国家对原中央xx县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扶贫开发以及其他政策等方面,要对原中央xx县予以“同等优先”的照顾。扶持革命老区是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对中央xx这种标志性老区,中央政府应该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对中央xx发展的深切关怀,也对中央xx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的特殊贡献和重大牺牲给予一定的补偿和回馈。扶持措施应立足现有中央预算科目框架下,加大对中央xx老区基金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应随预算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相应增加老区资金的资金规模,并对原中央xx给予特殊倾斜。(1)将原中央xx县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地区,全部中央xx县(市、区)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扶持。(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鉴于xx省中央xx几十年扶贫资金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建议国务院扶贫办并协调相关部门,逐年按比例增加中央财政对中央xx扶贫资金的安排。(3)扶持中央xx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中央xx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国道、省道改造和战备公路建设项目,汀江、沙溪河流域、闽江源治理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在建设资金方面尽可能安排国家政策性贷款和专项建设资金,不留或者少留资金缺口。(4)扶持中央xx产业发展,本着“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将中央xx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电、高新技术企业,视同中西部地区的同类项目予以确认为鼓励类项目,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央xx扩大对外开放,享受进口设备免税政策。(5)加大对中央xx社会事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参照中西部地区,争取国债和财政资金补助与地方自筹70:30比例予以补助,扶持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的提升改造,扶持红色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央xx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2、参照赣南地区比照国家西部政策扶持。xx省中央xx和赣南地区作为原中央xx,地理位置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面,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历史沿革,都是山水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地都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较少,都是原十八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贫困面都较大。从去年的地方级财政收入来看,赣州38.9亿元,龙岩36.7亿元,三明27.5亿元,可用地方财力基本相当,由于赣州享受西部扶持政策,中央财政补助部分远大于龙岩、三明,去年赣州实际财政支出比龙岩多56亿元,目前xx、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参照实施西部地区政策反映越来越强烈,迫切希望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的重视和解决。为此,我们要继续向中央呼吁:加大对中央xx的扶持力度,同时把xx中央xx作为参照赣南地区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进一步推进中央xx又好又快发展。

    (三)科学制定革命老区(原中央xx)发展规划。

    老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区,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国家有关部门要把加强扶持老区特别是原中央xx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在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加快革命老区(原中央xx)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新时期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意义、战略目标、基本原则、指标任务和实施步骤,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提出扶持革命老区的具体政策措施。建议中央尽快组织有关力量编制《全国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秉赋和实际情况,把原中央xx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特色,以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基础,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科学制定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序推进革命老区、中央xx建设。

    (四)省委、省政府要加大和落实对xx原中央xx县的各项扶持措施

    闽西北中央xx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不加大对闽西北中央xx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央xx加快发展,中央xx的发展将成为海西经济区的短板,将影响海西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老区大省,我省有必要先行先试,在两个“先行区”建设,在加快革命老区、中央xx发展上,进一步加大和落实对革命老区、中央xx的各项扶持措施。

    1、坚持“老区优先、适当倾斜”,坚持不懈为老区办好事实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xx省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闽委办[2024]54号文件),在所有的工作当中都体现对老区的倾斜,包括政治上的倾斜,扶持上的倾斜,政策指导上的倾斜,切实落实好对老区“八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到“八个优先”。并把为老区办好事实事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坚持下去,积极支持配合、跟踪督查,认真抓好实施,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办实事项目的按时保质完成,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实帮助解决老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把国家给我省中央xx县的转移支付和各类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地落实好。省有关部门要帮助原中央xx的市、县政府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革命老区、中央xx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要求,理顺工作渠道和各类资金的扶持渠道,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加大自身扶持力度的同时,把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类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地落实好。

    3、加大对中央xx欠发达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央xx作为我省的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大,从协调区域发展的角度,也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央xx欠发达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在中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的基础上,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根据省级财政能力的提高,加大省级财政向闽西北中央xx县乡两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4、率先在闽西北原中央xx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我省作为我国沿海发达省份,应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在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做出表率,对闽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区予以补偿,考虑闽西北地区是属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并在 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五)加快老区立法,进一步完善国家老区发展的长效机制

    由于老区分布广、比重大、底子薄、基础差,虽然进行多方面扶持,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不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发展,彻底改变老区面貌,既对不起革命先烈,对不起老区人民,又直接影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要真正体现十七大报告精神,切实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就必须把老区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老区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议尽快组织制定相关老区立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国家老区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明市已就有关老区立法的制定提出了议案、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在多年的努力下,老区立法已取得初步成效。省委、省人大也要尽快制定和出台《xx省老区发展促进条例》和我省中央xx经济社会发展5-10年规划,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xx省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的实施细则,明确我省中央xx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方向,明确省直各部门支持中央xx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项目、资金等各项优惠政策,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促进我省中央xx县达到我省中等发达县的水平。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原中央xx的发展问题,还必须依靠xx地方党委和广大人民,充分调动xx人民自力更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活内部因素,激发中央xx自身优势,激发中央xx自身潜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把闽西北的xx优势和对台优势结合起来,把xx建设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把中央xx历史品牌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推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调研组经过认真调研,认为xx原中央xx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xx“海西”战略实施中带有全局性和需要中央政策支持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建议民盟xx省委会提请民盟中央向国务院直接提出对这一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得到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促成问题的解决。

    第五篇: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2024年1—10月份石人乡经济社会发展

    情况报告

    2024年以来,石人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发展战略,以“二次创业”总抓手,坚持以“发展、富民、保平安”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以“立足灵山道教文化,打造生态旅游强乡”为主推力,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态势。

    过去的十个月,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万元,增速达到xx%;完成地方财政收入xx万元,超额完成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元,增速达到xx%;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万元。粮食总产量xxx吨,同比增长xxx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xxx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xxx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及节能减排各项任务严格控制在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具体情况是:

    一是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效益

    我们聚焦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龙头企业,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招商,全年确保引进工业项目3个以上,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入园项目2个,力争引进投资过亿元入园项目1个。引进金融机构3家,投资6000万元。同时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服务工作,促使百川实业、玉成实业两个入园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大对华顺物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国邦物流等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效益;对创岩标准件厂等四家微型企业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融资100余万元,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截止目前,巳引进的企业有上饶市路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上半年完成财税1280万元。

    二是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精心包装好石人温泉、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力争挤进市县笼子;继续服务好国家重点工程京福高铁建设,巳基本完成毛宅、杉树两个安臵小区的道路硬化及排水排污工程;完成了乡门口至沿河大道的道路路基建设、青山中桥建设设计预算及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启动自来水厂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建设等;完成了约二十公里的村级道路硬化;部分“一事一议”中央财政奖补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三是抓农林产业,夯实社会经济基础

    我们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生产,加大资金投入,今年以来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土地流转加速,篇承包水田种植达1000亩,西瓜种植800亩,茶叶200亩,第一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万元。深入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新增造林面积2.8万亩以上,新种树木1600亩。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完成国家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二期工程,启动实施黄市防洪工程。突出搞好大坳水库饮用水源地和乡村饮用水源地环境集中整治,做好县城饮用水源日常监管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力度。加强信江河、槠溪河、饶北河、茗洋湖生态保护

    四是抓民生工程,融洽干群关系

    我们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确保新农保覆盖面保持在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我们继续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旧房改造,同时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特别救助;我们大力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积极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项目,力争年内带动100户以上农民增收;我们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创建市级文明村两个;我们扎实推进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年内完成中学改造工程,中心小学标准化建设维修工程及卫生院综合大楼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争取一个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我们积极推动文化惠民项目,推动全民健身,年内兴建村级农民活动场所四个。

    五是抓秀美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

    我们一是以全县开展“清洁工程”为契机,初步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清理了房前屋后、村庄里弄小巷、道路两旁、河流两岸等区域废弃物,大力开展了以石人景区、石临公路、沿河大道、石人河河道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截止目前,全乡共清理房前屋后、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河流两岸等垃圾共计700余吨,兴建科技环保垃圾焚火炉四个、聘请保洁员59名,新增垃圾窖89个,购买大垃圾桶600余个,小垃圾桶10000余个,新增运输垃圾平车49辆,总投资逾120万元。同时全乡共成立村级理事会53个。二是扎实推进四个新农村示范点工程建设;目前,全乡四个新农村示范点巳完成方案制定,“三清四改六普及”巳完成80%以上。拆除户外广告120条,加快改造“城中村”、“城郊村”,加强户外广告、出店经营、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专项清理整治,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标准规范全乡农民建房工作,促使农民建房统一布局、规范有序。

    石人乡的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其它乡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一是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2024年全乡GDP为XXX万元,地方财政收入XX万元,人均GDP仅XXX元,人均财政收入仅XX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在全区都处于中下水平,由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弱,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乡工业的规模和比重太小,商贸不发达,农业比重明显偏高。三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虽然石人油茶、石人大蒜形成了规模,但还局限于千家万户的发展模式,大户的带动作用不强,信息流通不畅,产品的产量、质量参差不齐、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四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各村供水设施亟需技改,场镇防洪能力较弱。水利设施不配套,年久失修。一方面乡党委、政府虽然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影响了全乡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增大。五是遗留问题较多,维稳压力大。石人乡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名山名人多,但又是贫困的边远乡,大多数人的素质不高,遗留问题较多,欠帐较大,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尽管我们经过四、五年的努力,解决了不少问题,还了不少债务,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矛盾依然较突出,信访、上访、闹访仍然时有发生。六是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村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较差,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农村文化比较匮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职业技能较差,求生的技能不高等现实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2024年石人乡党委、政府将以“二次创业”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发展战略,找准“策应灵山旅游开发,打造生态旅游名乡”定位,着力“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社会稳定、生态文明、组织建设”五项工作,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努力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财税收入xxx万元,增长xxx%;固定资产投资达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xxx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及节能减排各项任务严格控制在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同时,加强自身建设,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我们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重学习,善用新视角审视形势。精运作,善用新思维谋划工作。破难题,善用新办法化解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像走亲戚一样走基层,像待亲人一样待群众。把为民作为不懈追求,尊重群众意愿,尽心做好事、办实事;把便民作为努力方向;把惠民作为首要职责,推进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弱势群体覆盖。治政从严,依法依规。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法律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办事,积极兑现各种惠民政策和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打造阳光政务,扩大群众知情权,推进公开化,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总之,我们全乡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一马当先的闯劲,扎实苦干,开拓进取,焕发昂扬斗志,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南宁市202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中国应从七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推荐]
    关于推进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讲话[合集]
    2024年1-2月广西南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长三角地区文化人才论坛大会交流主持词
    上一篇:汽车行驶跑偏解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