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年终工作总结 银行信托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春天不是读书天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情深意重 时间:2024-08-01 06:46:3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春天不是读书天

    春天不是讀書天?

    謝耀龍教授

    還記得那首打油詩嗎?「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本好過年。」春天一片綠意正是出遊的好季節,夏天的瞌睡蟲總在不經意之間前來攪和,秋天的蚊蟲又喜歡前來干擾,寒冷的冬天讓人就喜歡早早入眠、晚晚起床;就這樣磨噌著、很快地一年過去了,還是收拾起書本,好好地過個年吧!

    臺灣的四季雖然沒有大陸北方截然分明,但是春夏秋冬還是感覺得出來的。尤其對於喜歡讀書、卻不喜歡藉助人工力量的我而言,最適合讀書的季節就是春天,秋天當然也不錯。不冷、不熱的天氣,偶而徐徐涼風吹來,手上一本好書,這就是人生的樂趣。如果書桌上再來一杯凍頂烏龍、杭州龍井或荷花香茗,那就是快樂似神仙的意境。可惜的是,一年四季中,只有一季是春天,將秋天再加進來,也只有兩季。對於喜歡看書的人而言,一年只有兩季的時間讀書,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呢,只好讓夏季的風扇與冷氣及冬季的緊閉門窗與暖氣,提昇讀書效率。雖然那種感覺與效果都遠遠不如春天的適意,但是總還能看些書,提昇自己。每當夏天與冬天讀書時,總也許下決心:春天與秋天來臨時,要更用功讀書。這是一種希望,也是一項珍惜!

    如果將一年放大到一生,那麼人生的經歷與感受,也好像自己在讀書,一樣遭逢四季的循迴。如果,人生永遠停留在春天,就像基督徒期盼去世後能與上帝同在、享受美好的生活一般,或者佛教中的修練成佛、不必再加入輪迴,那該多好!可惜的是,那是下輩子的事!人生畢竟是四季涇渭分明—「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誰也逃不過,誰也必經這條路。對於一個喜歡看書的人,碰到讓人揮汗 1

    淋漓的夏天與哆嗦蕭瑟的冬季,還是要想辦法看書的;同樣地,一位熱愛生命的人,碰到人生的夏天與冬天,他的人生也不可能停擺。一旦停擺,也許就看不到下一個秋天與春天。相反地,捱過了人生的夏天,總會覺得秋天格外清涼;度過了人生的冬天,更能體會春天的愜意。

    最近讀《道德經》,其中的含意似乎提醒自己:人的境界也許可以更高—大自然有四季變化,人是否能不受影響、長保春天?這是修養與心境的問題!人生的春天往往會讓人春風滿面、志得意滿;人生的夏天令人辛苦萬分、揮汗淋漓,因此難免脾氣暴躁、遷怒他人;人生的秋天雖然是收穫的季節,卻又不免有「只是近黃昏」的淒涼與感慨;人生的冬天往往伴隨著冷絕的人情、無助與絕望。一個人,如果順著人生的春夏秋冬走來,而不知適時調整,他的情緒大概會像搭雲霄飛車一樣起起伏伏,不得鬱症、恐怕也難逃躁症的干擾。

    《道德經》上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說:「反1者,道之動。」換言之,當一個人春風得意時,能學會收斂、懂得謙卑,落魄失意時,能體會人生的循迴、看到未來的希望,也許他的心境就會像春風吹皺的一湖春水—雖然起過一陣漣漪,但是很快地又回復平靜。這就是另一種境界囉!

    也許這個夏天看書時不再吹風扇、也不開冷氣,冬天則打開窗戶、不開暖氣。當身上濕透的汗衫緊貼皮膚,額頭上的水滴穿透書本,而仍然怡然自得時;當哆嗦的手指頭勉強載下書中的重點,顫抖的嘴唇依然讚嘆作者的高論時,也許離那一種境界就近了。現代人的確要得太多、尤其對物質的要求,所以心情經常會有春夏秋冬的變化。如1 這裡的「反」有兩種意義:其一,循迴,其二,相反。全句的意思是:「道」運作起來,往往遵循兩個原則:其一,循迴(物極必反),其二,相反(福兮禍所倚,有得必有失)。

    果像老子建議的「致虛極,守靜篤」,放空自己、歸於平靜,也許就可以悠哉如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屆時,不但四季都是讀書天,而且人生到處皆逢春!

    (2024年5月4日寫於逸龍居書懷齋)

    第二篇:高天旭读书心得

    读《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

    四(1)班

    高天旭

    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奇妙的故事,它是凡尔纳的作品,凡尔纳的想象力超出凡人,他的作品有《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旅行》等,光听这些名字就能知道他的想象力多么强。

    看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主人公们从一件不可思议的大事开始,偶然聚在一起,又坐在他们一直想追寻的海怪船上。他们说的海怪原来就是一个大的潜水艇。从此他们开始了一个奇怪的旅行。

    尼摩船长是一个神秘的人,他出生在一个被压迫的国家,他梦想着让人们生活在海里,不会被压迫,尼摩船长的梦想让我很感动,他是一位善良的船长。

    阿龙纳斯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到“鹦鹉螺”号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见的海洋生物全都记录在本子上,回到陆地后给人们一个大惊喜,真是一个敬业的海洋专家。

    康赛尔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遇到事情冷静,不慌张,就连被尼摩船长绑架也不慌不忙。

    尼德兰是一个勇敢的捕鲸手,他百发百中。在危急时刻救了教授和康赛尔。他脾气有些不好,很火爆,被关在“鹦鹉螺”号这段时间,总是对着墙又打又踢,还差点弄死那个侍者。我认为他那样不冷静是错误的。

    尼摩船长文武双全,勇敢又智慧,成功带领水手们从南极逃脱,他遇事冷静,遇到土著人也不怕,让我非常佩服。他勇斗鲨鱼、血战章鱼,他无人能敌,勇猛异常,但却隐居大海,很少露面,这种低调姿态让人惊叹。

    《海底两万里》不仅从思想意志上教育了我,还让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鱼类,也跟随着作者游览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等。这既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有像是一本海洋知识百科全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读完后我受益匪浅。同学们,快来看吧。

    第三篇:敬天爱人读书感悟

    “敬天爱人”读后感

    ----学会成长 主动发展

    一拿到这本书,就被“敬天爱人”的题目深深吸引,看到是稻盛和夫所著,更是坚定了我马上阅读的决心。想想依然回荡在脑中的稻盛和夫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经典论著,怀着满心的期待和尊重,我翻开了这本书。

    当看到稻盛和夫始终把员工放在第一位,首先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时,我被感动了,我找到了幸福的归属。我为也能成长在一样把我们教师的发展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学校而感到幸福和骄傲。不仅如此,我们对待学生的观点也在悄然改变,从一直追求升学率到素质教育,再到现在的全员育人,我们也在践行着“敬天爱人”。

    这正如我们平时管理学生一样,如果我们总是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学生们的感受,与他们没有感情的交流,也不能把他们的苦乐放在心上,不能激发孩子们的潜能,更有甚者嘴上说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拼搏”这样是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的,我们和学生就会缺乏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生也就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之中,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自己想要一个好成绩。这样得不到学生由衷的配合,我们的学生当然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替他们着想,真正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以心灵相通的师生之间结成的牢固纽带为基础,培养真正的班级凝聚力。真正用心在感受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和他们公共成长,一起进步,共同

    分享属于我们全体师生的成长收获。

    请记住稻盛和夫告诉我们的成功的王道:成功无捷径!始终满怀热情,坚持认真、踏实地努力,看起来这是最蠢笨无比的方法,实际上却是通往成功的正道。

    邢泉城

    2024-12-21

    第四篇:《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摘要:美国生态文学作家雷切尔·卡逊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揭露了滥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卡逊在该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物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严重的生态危机,质疑现代人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狂妄的科学态度,表达了自己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寂静的春天》不仅使人类建立了新的生态观,而且激发了环境保护运动,并促使联邦政府成立新的机构统一处理农业中的有毒药物问题,相应的立法也应运而生;同时,在环保运动的基础上又对环境科学与环境史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对卡逊为人类环保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通过本文对卡逊的生态哲学思想的探讨,引起学术界对卡逊作品中的环境哲学思想的广泛关注,指出哲学思想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性。挖掘卡逊的生态哲学思想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解读其思想的哲学内涵,也有利于我们研究其生态哲学思想对环境史、认识史的积极作用和学术贡献,更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中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因此,分析《 寂静的春天》 中的生态思想和作品所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环保意识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这本书试探着给予解答。”——《寂静的春天》。

    这本书开篇就虚设这样一个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翻版的城镇,对齐的一景一物作细致的描写,以此来带领读者进入这本书的主题,同时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环境变化的迫切感。1962年9月27日,美国哈顿·米夫林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寂静的春天》[1],这本书迅速引起轰动,同时也产生巨大的争议。该书在 1 扉页引用了美国散文家E·B·怀特的一段话,这段话概括了该书的核心哲学思想:“我对人类感到悲观,因为它对于自己的利益太过精明。我们对待自然的办法是打击并使之屈服。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多疑和专横,如果我们能调整好与这颗行星的关系,并深怀感激之心对待它,我们本可有更好的存活机会。”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逊。雷切尔·卡逊于1907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乡间小镇斯普林德尔。小镇周围的树林、河流等自然景观培养了卡逊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兴趣。卡逊于1929年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的生物学学士学位,并在此后获得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动物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她以动物学家的身份在鱼类和野生动物局任职。这份工作使她意识到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自幼形成的对写作的爱好结合起来。卡逊首先发表了作品《海风下》,并在此后发表了《我们周围的大海》和《海的边缘》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卡逊表达了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忧虑。在此之后,卡逊的注意力转向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也就是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制品的问题。1958年,卡逊收到了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中指出,一种杀虫剂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造成了鸟类的死亡。这种杀虫剂就是我们熟知的DDT。这封信引起了卡逊的警觉,她决定写一本书来使人们认识到滥用杀虫剂的严重后果。卡逊在世界范围内搜集有关DDT的资料。她了解到DDT等杀虫剂在有效控制害虫的同时,还导致了一些益虫、鱼类和鸟类的死亡。即使是美国的国鸟秃鹰也因为杀虫剂的广泛使用而面临着灭绝的命运。杀虫剂还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中,对人类产生了毒害的作用。在广泛搜集资料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卡逊开始着手《寂静的春天》的写作[2]。这部作品于1962年发表。

    《寂静的春天》共十七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这些突变全部来自于一个词语——杀虫剂。第二章标题为“忍耐的义务”,人们之所以忍耐这样的突变,是因为人们并不知情。其次,卡逊论证了杀虫剂对海洋、土壤、植物、动物甚至是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并指出人类由于自身的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卡逊指出人类必须舍弃“控制自然”的想法,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寂静的春天》融可读性、科学性、哲理性、文学性于一体,文字富有象征性和节奏感,发人深省。书中引用的数据都是来自各学科的专家及卡逊本人的多年研究成果,资料翔实可查。除包涵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等多学科知识外,该书更加富有哲理性。结合卡逊出色的文学功底,将合成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破坏的描写跃然纸上,不是晦湿 2 难懂的专业用语,而是贴近生活的优美文字[3]。

    《寂静的春天》成功地完成了从死亡之书到生命之书的转变,它是开启生态时代的“圣经”。其一面世就引起了美国及世界各国公众的共鸣,上至总统下至普通民众,都无不讨论该书渗透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思想,并对国家立法、未来规划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作用。无疑,《寂静的春天》可以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媳美[4]。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为新版的《寂静的春天》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前言,“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地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应该恰当被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因为此书的出版,美国环境运动才会迅速发展起来。《寂静的春天》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并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因为她惊醒的不仅是美国而是整个世界。”

    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卡逊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药物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全球性破坏和严重的生态危机,及其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持久性的、不可逆转的危害。为了在书中唤醒人们的生态危机意识,卡逊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5]。从上世纪50年代起,她就开始追踪研究使用杀虫剂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特别是DDT给环境和生命带来的恶劣影响。她不仅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还就所有的重要问题给世界各地的相关科学权威写信请教。结果,她所占有的资料堆起来比她本人还要高。在严谨求实的毒理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卡逊认定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危及动植物生存和人类健康,是制造“寂静的春天”的罪魁祸首。她在书中指出,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发动的最令人震惊的袭击是利用危险的、甚至致命的化学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进行污染。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不仅进入了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进入了生物组织内部。卡逊的忧虑不是源自文学家的虚构和想象,而是建立在确切的科学知识和具体的调查统计资料基础上的。

    卡逊在“死神的灵丹妙药”一章中,向读者详细介绍了现代人制造的杀虫剂种类、药性和负作用[6]。从其化学构成成分来看,现代杀虫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DDT为代表的氯化烃类杀虫剂,另一类是以马拉硫磷和以硫磷为代表的有机磷杀虫剂。其中,DDT是双氯苯基三氯乙烷的简称,1874年首先由一位德国化学家合成。1939年,瑞士的保罗·穆勒发现了 3 DDT可以杀虫的特性。立刻,它被人们誉为消灭传染疾病和破坏庄稼的害虫的灵丹妙药,穆勒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金。随后,在多数人的心目中,DDT成了一种用途广泛的无害的日用品。但是,卡逊运用确凿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事实资料向人们证明,那种认为DDT无害的观点是一种致命的误解。由于DDT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DDT的残留物也存在于很多食物中。因为DDT本身是脂溶性的,它一旦进入人体内,就大量地贮存在富于脂肪质的器官内,像肾上腺、睾丸、甲状腺中,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寄存在肝、肾以及包裹着肠子的肥大的、保护性的肠系膜的脂肪里。更可怕的是,这种脂性贮存充当着生物学放大器的作用,比如在进食时摄入千万分之一的量,在体内的积累就可达到约百万分之十或者十五的含量,增加了l00余倍。在用动物做的试验中,科学家发现百万分之三的药量能抑制心肌里的一个酶,仅百万分之五就能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和瓦解。卡逊所提供的这些数据,对于化学家和药物学家来说,也许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每天都在与储存着DDT或其他的化学药物残留物的物品亲密接触,如果没有像卡逊这样的生物学家把杀虫剂的危害事实公诸于众,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每天都在承受的危害事实就一无所知。卡逊还告诉人们,DDT及其同类的药剂的最可怕的特性之一是,它们会通过食物链条上的所有环节由一机体传至另一机体。有毒物质可以由草料进入奶牛体内,再由牛奶带入人体内,还可由母亲传到子女身上。卡逊的调查研究表明,除了DDT以外,污染环境,危害生命健康的化学物质还有很多:狄氏剂能损害神经系统;狄氏剂的变体艾氏剂不仅损害肝脏,还会导致不孕症;除草剂会污染土壤;清洗剂会污染供水系统;等等。现代人为了创造一个对自己有益无害的大自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轻率地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从短期的控制效果来看,这些化学物质似乎是杀死害虫、清除杂草的灵丹妙药,但是,从长远看来,它们却污染了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损害了生命健康,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卡逊称这些化学药物是“死神的灵丹妙药”[7]。

    卡逊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试验数据和危害事实,向人们证明以杀虫剂为代表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抑制、破坏人体细胞的氧化作用,而剥夺细胞中的氧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生长和器官发育正常进程被破坏,引发先天畸形和先天性疾病;导致生殖功能衰退;引发恶性病变,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卡逊指出,由于越来越频繁地暴露在化学致癌物中,人们正面临着每四个人中有一个人会得癌症的威胁。她还引用了科学家瓦勃格的试验结果来向人们表明:第一,化学致癌物的破坏性结果一旦形成,就是不可 4 逆转的;第二,在致癌物摄入问题上不存在一个“安全”剂量,因为一次大剂量中毒可以立即杀死细胞,小剂量却容许一些已经处于损坏状态的细胞存活下来,而这些细胞以后可以发展成为癌细胞[8]。卡森在书中所揭示出来的这一切,令普通的现代读者感到震惊。

    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卡逊不仅将化学药物的危害事实公诸于众,而且进一步质疑现代人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狂妄的科学态度。她指出,人类之所以要向大自然投放大量的化学药剂,完全是出于一种狭隘的自然观念,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动植物的存在与否,对自己有利的就保留,对自己不利的就判处其死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和伦理态度,才导致了现代人不负责任的科学狂妄和现代技术愚昧。卡逊在书中指出,控制自然的观念体现了人类妄自尊大的自我想象,它是生物学和哲学还处在原始阶段的产物。在穴居人的时代,人们假定大自然的存在就是要为人类提供便利。可悲的是,现代人已经用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把这种原始时代的生物学和哲学武装起来,在向害虫和杂草开战的同时,也把炮火对准了人类与其他生命共享的地球,甚至对准了人类自身。在卡逊看来,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科学狂妄和现代技术愚昧,这种科学狂妄和技术愚昧不仅没有把大自然改造得让人类称心如意,反倒破坏了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了自然界的生态危机。

    在此意义上,卡逊以当时人们正在进行的昆虫控制计划为例,用大量具体的调查数据和科学事实对人类控制自然的计划进行质疑[9]。她说,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现代规划时忽视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事实:第一,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着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它利用食物的数量、气候和天气情况、生存竞争或捕食性生物的存在而发挥作用,这一切都是极为重要的。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在昆虫世界内部所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研制出的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因此,卡逊将化学药物看作是现代人发明的一种粗劣武器,这种粗劣的武器在杀死一种昆虫的同时,却破坏了自然界天然的防御系统,导致更为可怕的严重后果。

    卡逊在书中引用了许多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自然界的防御系统被破坏后带来的可怕后果,比如,当DDT和其他杀虫剂将蜘蛛螨的敌人杀死之后,蜘蛛螨变成了一种遍布全世界的害虫。蜘蛛螨专门摄食绿色世界中的叶绿素,使得树林和灌木丛的叶子先是变得杂色斑斑,最 5 终枯萎飘落下来。在此意义上,卡逊称人类的喷药控制计划在使某些昆虫的繁殖数量得到暂时控制的同时,却打开了盛着害虫的潘多拉盒子,盒子中的害虫以前所未有的数量为人类制造麻烦。第二,在化学药物的猛烈攻击下,自然界的生命构造一方面遭到了破坏和削弱,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奇迹般的韧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并以人们预料不到的方式进行顽强的反抗。对于这一点,那些从事化学控制的人们一直不予理睬。卡逊在进行了大量的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针对人类的化学药物攻击,昆虫通过遗传选择的方式发展应变能力,以抵抗化学药物。这也就是说,在化学药物的攻击下,昆虫已经发展出了抗药性。如果说人们对昆虫抗药性现象的了解进展缓慢,那么,昆虫对一种化学药物产生抗药性却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在《 寂静的春天》中,卡森提出了一个解决杀虫剂问题的方法——生物控制法。这种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实施。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在许多国家已付诸实践,中国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2024年的夏天,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蝗虫。为了消灭蝗虫,当地居民利用鸭子喜欢吃蝗虫的特点,从南方紧急购进了大量的鸭子。结果是鸭子出现的区域没有形成蝗灾。为了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人类应该积极地推动和发展生物技术法。

    卡逊在这本书里还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审视一切生物,她告诉读者,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学中所说的“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如果人类总是认为自己优越于其他一切生物,以自我利益为中心,随意划定生物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最终一定会得到残酷的报复。卡逊在对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现代科学狂妄进行质疑的同时,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她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平衡机制,这种自然平衡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

    在《寂静的春天》的最后一章“艰难的拯救之路”中,卡逊极力推崇这种非化学暴力的生物控制[10]。实际上,卡逊推崇的这种非暴力的生物控制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人们放弃自己的科学狂妄,尊重生态规律,消除人类使用暴力征服自然、控制自然所造成的生态危机,重建包括人类与自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尽管《寂静的春天》的发表迄今已有50年的时间,但是书中所描述的滥用杀虫剂的情景以及卡逊所预测的灾难性的后果在当今的中国仍时有发生。卡逊的生态思想以及《寂静的春天》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11]。这部小说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对于资源不足的中国而言,环境很难承受数量巨大的人口。中国 6 不具备西方国家工业化时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不具备保护环境所需要的强劲的工业增长的前提条件。中国绝不能走使其他国家出现资源和环境危机的老路。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并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环境立法体系。中国已经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五个标准之一,并且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道德基础。中国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12]。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要强化生态责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各种生物的价值和权利,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只有当每个人都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的时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先明,于冬云.从《寂静的春天》看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思想[J].外国文学,2024,(03).[2]蕾切尔·卡森.吕瑞兰.寂静的春天[M].李长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1-11 [3]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4]Donald Worster.The Wealth of Nature: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the Ecological Imagina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27 [5]李继宏,杨建邺.蕾切尔·卡森和她的《寂静的春天》[J].自然杂志,2024,(5):308 [6] Vera L.Norwood.The Nature of Knowing: Rachel Carson and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 [J],Within and Without: Women, Gender, and Theory,1987,(4).[7] Madelyn Holmes,“American Women Conservationists: twelve profiles[M]”Jefferson,N.C.McFarland, 2024.[8]习习.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唤醒人类[J].环境教育,2024, 2.[9][美]林达·利尔著.贺天同译.自然的见证人一一雷切尔·卡逊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1999.8.[11]杨建霞.企业耍有环境责任[J].中国报道,2024(7):35.[12]厉以宁.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4.

    第五篇:《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

    《寂静的春天》读后心得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这本书试探着给予解答。”——《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以一个虚设的美丽充满生命活力和欢快声音的小镇突然为一种奇怪的寂静所笼罩,提出了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通过科学论证,充分说明了杀虫剂给自然和人类所带来的危害。也让人不由得担心我们的世界以后是否也会边的如那些小城镇一样寂静。现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多少物种、多少河流消失,多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危害着我们的生命。我们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从蕾切尔奥·卡逊《寂静的春天》禁不住想我们的地球是否会有像作者文中说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寂静的地球呢。

    《寂静的春天》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这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后来被称为是人类环境危机的第一声警报。该书在1992年被美国某杰出组织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环保主义者美国副总统戈尔在该书的再版前言中写道:“《寂静的春天》对我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是我们在母亲的建议下读完的几本书之一。”这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蕾切尔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自身对地球的环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主要阐述了人类新型的化学产品或者生化武器给大自然的平衡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远远超过了其自身修复的能力,已然造成无课挽回的伤害。分别从人们从小就接触的各种化学生产的非自然的药品食品开头,其中透出了深深的无奈,这是每个地球人都无可避免的,再从整个大自然的循环链子来展开,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绿色帐篷”——植皮也随之被污染;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样的也遭殃了„„这一切都是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环境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作者在60年代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真知灼见依然适用于当今社会。

    1、在第十二节中提出,环境健康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种形式的辐射,二是由于化学药物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杀虫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这些化学药物正向着我们生活的世界蔓延开来,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单个或联合的毒害着我们。我们当今社会也是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化工用品,化学物质药剂进入了被使用,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是更加复杂化。如人们通过核能来发电,但是也给人与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危害,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团直抵西欧,造成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2024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由此引发海啸与核电站爆炸。由于核电站爆炸导致的核泄露,给大气与海洋环境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2、作者在第二节中提到“我的意见并不是化学杀虫剂不能使用,我所争论的是我们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不加区分的、大量的、完全的交到人们手中,而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不知。我们促使大量的人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甚至不使他们知道。我进一步骤强调的是:我们允许这些化学药物的使用,然而却很少或完全没有对他们在土壤、水、野生物和人类自己身上的效果进行调查。”

    作者提出来的问题,在现在社会同样普遍存在着,各种药物或产品的出现,普通大众与这些可能给自然我们身体带来危害的物品接触,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潜在的危害。如现在许多转基因食品的推广于使用,在没有确认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就让民众大量接触,一方面是由于既得利益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隐瞒不报真相,但是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允许许多可能有害物品的使用,但是很少或完全没有去调查。

    3、在第十七节中作者提出了另外的道路,让我们认识到解决自然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够以为了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顾及带来的其他问题,因此我们在碰到问题时,也要考虑不破坏自然的平衡,而是通过自然的自身的调节去解决问题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4、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像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想像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被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被用来对付昆虫的之余,已转过来威胁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作者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人类可能是为了解决某些现实的问题,而应用各种措施去应对,但是却忽略了这些措施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巨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在利用最新的产品目的意图给人类自身带来便利和福利时需要充分人考虑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

    结合作者的观点,为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更加美丽及为了我们人类自身的利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我们的危害,我们要采取行动,宣传与法律的制定必不少,不能够等危害产生了而去弥补,而是要防范于未然。

    《寂静的春天》给了人类这样一种鞭策,让人类的自大和无知得以收敛,在单纯的驾驭和一味的臣服大自然中选择一种利益均衡的另一种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雷切尔卡逊坚强勇敢的呐喊,永远不会寂静。



    推荐阅读:
    春天不是读书天
    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初三话题议论作文:人生,不留遗憾(精选5篇)
    做好支行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及途径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