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心得体会 口号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四个误区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莲雾凝露 时间:2024-08-06 01:03:4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四个误区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四个误区

    摘要:

    一、教学模式的误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误区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为了某种目的而寻找、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整合的误区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四、校园网建设的误区

    校园网建设中重要的不是硬件网络建设,而是人才和软件的建设。关键词: 模式 目标 整合 网建 误区 正文:

    随着教育部加快启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号令,省教育厅也相应制定一系列旨在快速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措施;加大了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对于本学科特点一时难以领悟透,甚至有一些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生,从未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对于教育理论比较陌生。这就使得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会出现一些观念、方法上的误区。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四个误区谈一谈我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教学模式的误区

    由于信息技术课教师大部分上中途转岗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不少教师中仍以“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有些老师也能带学生的机房去上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很不相称。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教学模式就是这种联系和作用的具体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叫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学媒体充当了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认知学习理论,即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都会认为教材就是经典,老师讲的都是对的,不容质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来的多是知识型的人才,而很少创造性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不适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式是正在蓬勃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安徽省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就是基于这种教学模式编写的。我想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只要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这种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那么我们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误区

    在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在画图课中学生就对翻转与变形感兴趣,一节课后,却得不到比原来更好的作品;在字处理教学中就对剪贴画感兴趣,却没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进行网络部分的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学会上网了,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浏览,但迷失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中,“被信息的海洋淹死了”,而忘记了自己的学习目的┅┅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因为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最多的仍然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少了些。我们的信息技术还在纠缠与如何教好学生的技术。

    在信息技术课中,技术和信息谁更重要呢?戴尔计算机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复:“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拥有极大的共享资源。在这样的信息海洋里,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驾御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迅速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的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所以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为了某种目的而寻找、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它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三个方面。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三、整合的误区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许多老师立即想到用计算机作为知识的演示工具,教学的辅助工具来演示一些文稿、实验现象、动画等。这种辅助工具尽管能减轻教学的工作量,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它只是简单地代替了投影、幻灯、录像等媒体,成为教学的一种点缀,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学生也只能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仍然是被动得学习,仍然没能摆脱传统教育的窠臼。这种整合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载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变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校园网建设的误区 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已过去一年多,在这一年中全国各地校园网、数字卫星宽带网、宽带互联网及教育城域网争奇斗艳,尤其是校园网工程建设更是热火朝天,但由于缺乏整体意识,至使有些学校花了不少经费见建起来的网并未充分利用,甚至成为供人参观的摆设。

    校园网络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硬件网络环境,而是各学科老师的应用能力和软件的建设。我有幸参观了一些学校的校园网,发现一个几百万的网做好了,专线也接入互联网了,而老师的应用能力却很低,大部分老师的应用也只是上网看新闻、聊天、听音乐,玩游戏,最多也就是下载点教案、课件什么的。老师们没能探究出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全新的、革命性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仍然是老师在网络这一头,学生在那一头,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让练习一下,学生就动一下键盘或鼠标。这样的网络教学应该不是我们的专家描述那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网络教学,充其量也就是用大屏幕、鼠标、键盘代替了黑板、粉笔,旧的教学手段被新的教学手段代替而已。所以一个校园网建成了工作才完成了一小半,不能只拉一条专线给老师和学生就算建网了,更重要的是加紧培训老师的应用能力;不能让这个综合平台只有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在用,要引导老师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全新的、革命性的教学模式。一个学校的网管如果只是发一发E-Mail等很简单的应用,那它就不值几百万。参考文献:

    [1]何克杭,《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24.1.2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素质体现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素质体现

    [内容摘要]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扩展性方面: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主性方面: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基础 实用 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相当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所接触的,大多数是游戏或者是聊天。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可能时时进行换代升级,即使可以,教学内容也不能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

    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先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而且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使小助手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而那些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总结

    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起步于年代初期,十多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截止年月全市共建起了个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间,拥有计算机达多台,配备计算机专职教师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学校达所,几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人数达万人次,占全市中小学总学生人数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市一中、市二中和拱北小学已率先成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下面就近年来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级领导历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研员,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担任主任和理事长,许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市教委还为加快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于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三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教材,统一考试),二个提高(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目标(使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双丰收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全市每年要举办六次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市在参加全省全国的gdoi、noi以及电视大奖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近十个,省级以上奖励更多达余人次,拱北中学今年还在全中noi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获某省赛区团体一等奖(全省第四名),并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称号,我市在参加全省的gdoi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也获得团体第七名,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市教委从年开始,就每年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充实我市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市教委还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优秀软件的评比、优秀论文的评比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使这批教师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个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教案、软件等达余篇(件)。

    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发展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市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实现市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全市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如何开展好此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及学习此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就应成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参照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行之有效的几种常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观看演示学习法、任务驱动学习法。

    除了上述一些方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每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一篇文章中讲到:在进行“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任务驱动教学时,往往是需要分组的,那么这时候又要进行合作学习了,当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需要学生去自主探索研究。

    总之,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研究,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论证并得到完善。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要点和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以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为重点,以确保省信息技术实验校为动力,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二、任务目标

    1、强化学校网络、网站建设与管理,优化网络结构,争创县级优秀网站。

    2、配合县教育局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目标,争创网络资源建设先进单位。

    3、按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广度和深度。

    4、继续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100%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达合格级。

    5、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6、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用课题带动应用。

    三、工作措施

    ㈠以学校网络、网站建设与管理为龙头,优化网络结构

    1、加强领导

    2、健全制度,规范网络建设

    3、强化网络防毒工作,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4、加强硬件建设

    力争年内实现“班班通”和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争创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

    5、规范校园网站建设

    学校网站对内服务于教育教学,对外是学校的宣传阵地,是整体反映学校形象的最主要媒体。为此,学校网站要进一步优化栏目结构,扩大信息量,力求网站界面简约、布局合理、色调一致、风格统一,内容正确、充实、丰富且及时更新,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德育、管理、学生、教师、社会等。同时要求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网管员要对教师的网页建设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检查,学校拟定于6月份和11月份对教师网页进行评比,优秀者推荐参加县级评比,并将网页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学校网站争创县级优秀网站,工作计划《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㈡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满足教学要求

    6、搞好校级资源库建设和资源上传工作

    学校网管室要和电教室密切结合,由网管室负责把有关的电教教学教材全部汇集到学校资源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学校将做好资源上传工作的管理,教导处加强指导、及时调研、按时、优质完成任务,同时网管室负责把资源及时上传。争创资源上传优秀单位。

    7、构建校园网在线资源库和图库建设

    网管室要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泛收集,整合现有的各种电子音像教育资源,构建学校校园网在线资源库。

    ㈢按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网上政务和网上办公建设

    8、学校领导带头,充分利用校园网传阅各种校内文件、信息,做到校内文件、信息传阅无纸化。

    9、本学期开始,尝试网上政务公开。具体措施是: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政务公开专栏,把需要公开的政务及时上网,公布于众。

    10、继续实行网上学籍管理,推行教工档案信息化管理,争取7月份之前建成教工电子档案,逐渐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㈣继续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1、学期初,电教室要制定出详实的信息技术培训和资源使用培训计划,按计划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其中学校要积极外派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和网管员参加县级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12、学校以教导处牵头,每年于5月份和11月份举行了校级多媒体课件和电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对评选结果除通报表彰外,还有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将优秀者推荐参加县级评眩

    ㈤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13、开齐开全信息技术课。要求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制定出翔实的教学计划,且按计划进行教学,三月份组织学生参加电脑作品比赛。

    14、学校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责成一名领导分管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每周听一次课,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㈥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校本课题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15、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引导教师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帮教学,提高教学成绩。同时将省级实验课题研究中期成果进行推广。

    16、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情况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之中,从而调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积极性。

    (七)建设“电子图书阅览室”

    17、充分发挥现代信息资源优势,开展读书育人教育。筛选优秀读物,通过校园网发布到各个学生用机房,定期开展网上读书活动,(八)家长座谈会、专家讲座、图书借阅、上级来文保管、学籍管理、校内消费一卡通等要充分发挥了校园广播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同时为周边单位、兄弟学校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场地和现场指导。



    推荐阅读: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四个误区
    以人为本,以研代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认真准备
    桐柏县实验高中艺体生培训方案
    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及开展活动情况解说词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