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模版)
第一篇: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模版)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
XX年5月14日到5月19日,XX市选派四位语文教师参加第三届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暨课堂教学观摩大赛。
参赛选手:四位选手分别是XX中学的莫XX老师、X中的XX老师、X中的沙XX老师和XX中学的杨XX老师。
获奖情况:其中,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是莫XX老师,讲课内容为《王冕读书》,她最终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最佳教学语言奖。其余三位老师参加说课大赛,金XX老师说课内容为《我的梦想》,获得一等奖;沙XX老师说课内容为《桃花源记》,获得二等奖及最佳语言奖;杨XX老师说课内容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获得二等奖,两篇论文《“板块式”与“主问题”》《随笔化作文实践,让语文教学富有特色和针对性》获得一等奖。
本次参赛,可以说是载誉而归。更为难得的是,在几天的学习过程中,选手们广泛汲取、深入反思,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盈的收获。对于原来并不清晰的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这里加以梳理,希望能为潜心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心得之一:说课有什么注意事项?
认识到课文的独特性。说课教师眼中要有篇的观念,即通过“这一篇”的教学,让学生有怎样的收获。
要独立解读文本。教师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师没有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就相当于数学教师不能独立解题一样。
教学设计遵循的宗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不要总想着教师怎样去教,要想着如何让学生学,设计怎样的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原则。课堂设计要做到简单有效。问题最多不超过五个,三个或以内为最佳;学生活动要板块式,要富有变化、一以贯之、富有实效。
心得之二:教师备课的自我定位是什么?
师生阅读经验分享。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读者,教师这一身份是特殊的。在遵循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情况下,教师只要把自己阅读的过程与学生分享即可。一篇,只要生字生词不是过多,学生们基本上都会读得懂。
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得出来。教师不要把结论先告诉给学生,然后在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是:教师告诉学生们这篇是怎样怎样的,学生负责到中把根据找出来。那么,这到底是谁为谁服务?
朗读指导不要过于死板僵硬。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本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他们对文本有感受的时候,教师可以说:“请你用某一种感情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朗读指导不要过死,不要总是强调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要重读、要停顿什么的。
留给学生空间。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师生对话要真实发生,如果学生只能单个字、单个词的往外蹦,说的都不是一句话,“师生对话”又从何谈起呢?
注重“语用”。学生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为什么课堂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还不强?实际上,学生们课下的、生活中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这就涉及到一个“语用”的问题。教师在分析文本的时候,过多地关注“文本说了什么”,而关注“文本是怎么说的”这一问题的教师太少了。
要有“篇”的概念。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眼中都要有“篇”的概念。不要进行泛泛的思想教育,要和具体的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思想教育,可以放在班会上或者思想品德课上进行。
用语文手段安排学生活动。有的课堂学生活动看似丰富多彩,其实有多少活动是属于语文范畴的呢?听听音乐,看一段视频,欣赏一些画面……这些,都是非语言手段。如果它们很好地辅助了教学,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否则就没有必要了。语文课,学习的是语言,采用更多的应该是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途径。
心得之三:自己的语文教学该向哪里走?
独立解读文本。语文课,不应该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了。不同教师不能互相重复,同一位教师也不应该重复自己。文本解读,应该是因人而异、常解常新的。语文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教师独立解读文本,再把心得与学生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接下来要尽全力做的事。
让语文课堂更加素朴。不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讲语文,要用语文味道十足、十分质朴、素朴的方式讲授语文。让语文课堂使用更多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手段。
设计教学活动。在每一节课上都尽可能富有实效、富有创意地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力争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节课上,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
外出参赛的经历一波三折,过程中间有思考、有成长,这一份收获和成长应该做到资源共享。
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
专家的培训,语文高手们的说课、讲课,就是我们仰望星空的支点。
过程中间,收获多多。每一样收获,都应该是接下来语文实践中应该好好实践和用心思考的问题。
深入实践,才能让培训和竞赛的收获价值最大化。
第二篇: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及小结
独立解读文本。语文课,不应该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了。不同教师不能互相重复,同一位教师也不应该重复自己。文本解读,应该是因人而异、常解常新的。语文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教师独立解读文本,再把心得与学生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接下来要尽全力做的事。
让语文课堂更加素朴。不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讲语文,要用语文味道十足、十分质朴、素朴的方式讲授语文。让语文课堂使用更多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手段。
设计教学活动。在每一节课上都尽可能富有实效、富有创意地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力争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节课上,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
外出参赛的经历一波三折,过程中间有思考、有成长,这一份收获和成长应该做到资源共享。
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
专家的培训,语文高手们的说课、讲课,就是我们仰望星空的支点。
过程中间,收获多多。每一样收获,都应该是接下来语文实践中应该好好实践和用心思考的问题。
深入实践,才能让培训和竞赛的收获价值最大化。
延伸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大家都知道,初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的学习不仅是对小学和高中的衔接,也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初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素养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初中教育中,语文教育是基础课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初中语文的教学成绩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呢?
1.要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
一个老师的专业基础和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对各种疑难问题,才能信手解决。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对教师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只有对自己教师的职业进行全面规划,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未来做合理的调整,这样,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2.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快捷的手段。通过培训,老师不仅可以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特性来制定教学规划。所以,培训是提高和转变初中语文老师的转折点
3.以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引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想真正的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高等师范学生的学习水平是非常关键,因为,大多数老师的专业基础和掌握的教学方法都来自于大学的专业教育,因此,全面的提成大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时非常有必要的。
阅读拓展:
初高中全体语文教师大会讲话稿
20xx年x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除了招生制度和考试形式方面的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特别提出了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提出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哪儿来?
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哪儿来?
基础性和综合性从哪儿来?
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不能等到高三才培养,到高三才发现有漏洞和缺陷已经补不过来了,必须从初中从平时就抓起,新高考统考科目最后就剩下语文和数学了,对语文和数学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会更高,以前我们到高三急抓语文,应付高考还有些成效,高考制度改革后,如果等到高三急抓语文恐怕就难以应对。因为新高考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们还只是盯着几本教材,不进行大语文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就无法应对高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
新高考对语文的要求我们已经明确了,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必须构建大语文观。
构建大语文观,既是新高考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学生未来成长的需要。
我连年带高三语文,发现同学们的语文学科思维水平、思想理论水平、人生经验和对社会、对世界、对自然的了解,甚至包括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都与新课标对高三学生应该达到水平的要求、标准相差甚远。
比如在小说阅读中,我们让同学们从小说主人公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教给同学们科学的分析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情节分析,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就一定能分析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结果同学们分析不出来。方法有了,方法对了,已经找出人物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了,又让同学反复联系上下文背景,怎么就抽象分析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原因不在于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分析方法,也不在于练习次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分析能力的强弱,而是同学们人生经验严重缺乏。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有人生经验的人,会很快分析出这个人有什么性格特点,我们同学缺的是人生经验。
又如在高三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审题训练过程中,我们有针对四大类不同材料作文命题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让同学们从具体的材料抽象出一些人生教训、人生经验、人生智慧或者做人的优良品质等等,可是有了这些好的审题方法,同学们还得不出结论来。原因是那些结论是一些抽象的人生教训、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如“要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来引导社会理性消费”,什么是名人效应,什么是理性消费,二者有什么联系,同学们全然不熟悉,要从材料得出这么一个抽象结论,就难了。又如“上善若水”,水可以因物象形,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水滴石穿”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又是“用自己的坚持去改变环境”。关于“水”的比喻类材料作文题,同学们都读了,但是同学们就是得不出这两个结论来,原因不是审题方法不科学,也不是题目没看清楚,也不是练习不到位,真正的原因是同学们的人生经验不足,必要的理论水平不够,读懂材料的文字,却找不到与材料意思相对应的准确的人生结论。因为我们同学们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些人生经验、人生哲理,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些人生道理。所以审题时,只有一些朦胧的含糊的意识,却找不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
”“用自己的坚持去改变环境”这样的明确的人生道理。你头脑中没有这些人生道理的积累,你练习审题的次数再多,收效也不大。
所以说学习语文不能狭隘,记住几个字音、字形、成语等的基础知识就够了,当然首先要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还要有大语文观,等到高三再构建大语文观就来不及了,在初中,在高一、二时我们还有些时间和精力,可以按大语文观的要求去不断构建,到高三学习语文就会轻松许多,同学们语文学习也才能达到更高的档次,同学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的位置。
那么在初中,在高一、二时,我们怎么引导同学们按照大语文观的要求来学习语文呢?
我们给老师们介绍四个方面的做法供老师们参考,老师们在平时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带领同学们去尝试去实践。
第一方面,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习是课内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拓展,课外延伸,课外提高能力。
通过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通过高中必修课和选修课课内阅读资源的学习,主要是学习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如散文怎么读,进一步分为写人的散文怎么读,咏物的散文怎么读,写景的散文怎么读,叙事的散文怎么读,议论的散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说,怎么欣赏,怎么积累;诗歌怎么读,怎么欣赏,有哪些必备的手法要积累?文言文怎么读,怎么积累?重点在哪里?
但课内阅读某种文体的数量非常有限,小说不过10多篇,诗歌不过几十首,文言文不过一二十篇,仅靠这几篇诗文,只能获得阅读方法、有限的积累、基本的阅读能力,而要拥有小说、散文、诗歌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仅学习这几篇阅读例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内这几篇例文,只能给我们提供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和有限的人生经验,能力要想进一步提升,要想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拓展。
如初中新课标开列出来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清单:有《水浒传》
《西游记》
《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长篇小说,《朝花夕拾》等散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童话、寓言故事,《名人传》等小说传记作品,《繁星•春水》等诗歌作品,《昆虫记》等科普读物,还有现当代中外短篇小说也要有所涉猎,初中高年级还要看《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解读文章、评议文章,还要加进自己的思考。
再如古代诗歌阅读,必须在课外一首诗一首诗的阅读、理解、背诵,对十大类古代诗歌都有足够的积累,对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都有感性的认识,还要读一读唐诗、宋词等的鉴赏文章,看名家怎么解析评论古代诗歌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的要求是“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其中的第十条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才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有高雅的艺术情趣的人,当然也才能丰富同学们的人生阅历,丰富同学们的人生经验,提高同学们的理论思维水平。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曾说过:“鄙视书、不读书是一种罪过。”20xx年克林顿政府针对美国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下降的严峻情况,拿出15亿美元在全美动员100万中小学生参加阅读挑战活动。一个把不进行课外阅读上升到一种罪过,一个把课外阅读搞成政府行为,可见课外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作用有多大。
构建大语文观,全面提高我们同学的人文素养,第二个方面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把“研究自己与研究他人相结合”。
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和帮助、教会同学们研究自己,研究青春期成长中的学生自己,进而研究身边的人,研究身边的亲人,研究身边的同学,研究社会上的人,还要研究中外历史名人,研究中外当代名人。
同学们每个自我个体,都是人生经验、人生教训、人生智慧的巨大宝库,同学们平时把这个宝库给忘了,没有充分重视,非常可惜。特别是青春期的同学,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研究对象。我与他人发生矛盾了,是因为我的恰当的解决方法成功化解了这个矛盾,还是因为我不当的解决办法加深了这个矛盾,从中我收获到了什么人生经验或人生教训。这样的矛盾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同学们身上,学生们经历了,学生们所缺乏的是进一步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认真研究,反思总结,上升到自己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或教训。非常可惜,这些直接的人生经验可是我们接受其他所有间接人生经验的基础啊!
又如我因为人生有了小挫折而痛苦,又因为人生顺利而喜悦,同学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这种喜怒哀乐,可是大多数同学把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放过去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冷静的反思、研究,从中提取丰富的宝贵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或人生教训,总结出宝贵的人生智慧。老师们可以通过个别谈话、主题班会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一部书来读。让学生通过研读自己获得丰富的直接的人生经验,这些鲜活的直接的人生经验是最可贵的,直接的人生经验越丰厚,才能更好地从别人那里接受更多的间接的人生经验。
20xx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则哲理类材料“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这“微光”就是你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你经历的情感、你头脑中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灵感。捕捉它,咀嚼它,就会积淀丰厚的直接的人生经验;如果还能将它表达出来,你就是天才,你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是天才的作品。这样看来,其实我们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成为天才的条件我们人人具备
──研究自己。
接着我们还要把身边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父母,研究同学,研究朋友,研究邻居等的人生经历,从中获得间接的人生智慧,引导和帮助同学们养成观察和研究别人的习惯,也就是把父母等人也当成一部部书来读。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读名人传记。中外历史名人传记,如读项羽的故事、刘邦的故事等等,读不懂文言文,我们让同学们读白话文改写的故事,研究项羽的性格、人生经历、失天下的原因;研究思考刘邦一个市井无赖的性格、人生经历、最终得天下的原因,从而获得间接的丰富的人生阅历,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和人生教训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有勇无谋,自矜功伐,不善用人,这就是人生教训啊;刘邦一个市井无赖,后代的人都看不起他,晋代的阮籍就说了“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骂他是竖子小人。骂归骂,人家刘邦还是最终打败项羽得了天下,刘邦身上就有长处,刘邦自己总结自己的长处和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刘邦最大的长处是善于用人,项羽最大的缺点是不善用人,这些人生经验和教训,不必我们同学们将来亲身体验,付出惨重的人生失败的代价才获得,我们通过阅读中外历史名人传记,就可以获得,何乐而不为?我们给七年级学生编的校本教材
──圣泉中学人文素养读本《跟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交朋友》,也是出于这个初衷,让学生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古代大诗人的传记故事,可以了解他们取得人生伟大成就靠的是什么,学习他们的人品,激发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还要读中外当代名人传记,《钱学森传》
《马云传记》
《比尔•盖茨传》
《乔布斯传》等,研究这些中外当代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创业历程,人物性格,从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教训,人生智慧,丰富我们学生自己的人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四条: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经验和教训,形成自我设计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说读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有的老师担心影响学生的阶段考试成绩,同学们也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各科作业,我哪有时间读这些。没有时间是借口,只要我们愿意去做,有一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我们就会争取时间让学生去读这些书。一本《比尔•盖茨传》,一本《乔布斯传》,一两个周末,两三天时间就可以读完。学生利用一个周末,每天读好几小时,速度很快,然后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思考、总结他们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就行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从某位名人身上学到一种优秀品质,也许就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更有动力了,更自觉了,这才获得了学生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东西。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学生未来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构建大语文观,全面提高我们同学们的人文素养,第三个方面的做法就是“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校内是学习,校外是去亲近大自然,关注社会的发展,是另一种学习。
我们眼睛不能只盯着课本,只盯着文化课的学习,那样学习成绩上到一定高度就再也上不去了,因为我们只有学习,我们缺少厚重的人文素养积淀作为强大的人生基础。衡水中学原校长李金池说:“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有限的,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成绩。”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都不是死读书读出来的,他们都是人文素养高、全面发展的人。你看电视台采访他们,他们热爱运动,热爱音乐,喜欢读书,口才很好,对人生、对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回答记者的问题,也都是一套一套的,从容应对,很有分寸感,情商很高。
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还要亲近大自然,观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研究花草树木的生长规律,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观察研究飞鸟虫鱼,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等。让自然万物充实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把自己变成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人;同时自然万物的生命活动,生命规律,跟我们的人生也是相通的,我们从自然万物,斗转星移中得到人生的启迪,获得人生的智慧。星云大师说的“赵州茶”“云门饼”等的“无情说法”,就是自然万物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开头我们提到了有关水的作文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迪,从水的因物象形,获得的人生启迪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从“水滴石穿”,我们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以自己的坚持改变环境”。上善若水,柔中有刚,以柔克刚,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又是一种人生智慧“做人要能屈能伸”。如果我们平时对山、水、自然万物就有所观察,有所研究,有所思考,有所启迪,审这样的作文材料,就会很容易了。我们亲近自然并不是为了作文审题,作文审题只不过是我们亲近自然、获得人生启迪的一个副产品。
我们还要在校内课本学习的同时,走出校门,去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工厂,下车间,到农村,进农家;走进大商场,走进菜市场等等,研究社会。
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国际关系。全面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改革、民生等发展情况。让同学们知道钓鱼岛的历史,台湾蓝绿两党不同的政治主张,美国政府为什么会停摆,中东宗教派别纷争的深刻历史原因,你要知道歼-10战机是四代机,歼-20战机是五代机,各有什么特点,有时不是停留在一般的知识了解,还要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最后形成自己对某一个社会热点的独到的见解。
老师和同学们会说,这些东西与中考、高考无关,了解研究这些干什么。中考、高考不是我们人生的最终目标,我们同学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将来成为优秀的杰出的人,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有思想的人,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东西了,长期关注这些东西就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不会觉得没时间,就不会觉得是负担,学生们的视野也会为之一开阔,学生们的思想境界也会为之一提升,学生们未来的人生高度也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从课内到课外,从研究自己到研究他人,从校内到校外,学生将会成为一个有高雅艺术情趣的人,将会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想的人,成为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将会成为视野开阔境界很高的人,将会成为一个会学习乐学习的人。学生们一旦成为这样的人,语文学习还是问题吗?中考、高考成绩还是问题吗?未来人生还是问题吗?
最后一个方面,在构建大语文观的整个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构建学生大语文观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的作用非常大,举足轻重。
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培养学生有大语文观,首先我们语文老师要有大语文观,不能把眼光只盯着语文课本上那有限的知识,反复机械训练,靠那几篇文章,靠反复机械训练是练不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也练不出学生的思维水平,更练不出学生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我们上面讲的三个方面的做法,就是为了更新老师的观念。一个孩子从初一交给我们到高三结束,这六年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的。
其次我们语文老师要加强学习。学习语文专业知识提高我们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学理解力,增加我们老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功底;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提高我们育人的科学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课堂艺术: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事关我们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分内之事。
还不是我们大语文观背景下要求语文老师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当然这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必备的,需要不断充实和提高的。
我们说的大语文观背景下老师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首先是课外阅读。要求初高中学生读的那些中外名著,我们语文老师要先读,先熟读。有的作品老师们在大学里或以前读过了,那时你是作为学生身份在读,现在要以老师的身份去读,还要带着研究的眼光去读,还要找一些关于这些名著的文学评论来仔细研读,只有这样,我们语文老师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去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制定某部名著的合理的阅读指导计划。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能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其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我们能跟学生一起讨论名著中的相关问题,在学生阅读名著后我们还能够从众多的关于这部名著的文学评论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评论、观点,帮助同学深入理解名著,帮助同学深入思考作品,必要时开个某部名著的主题讨论交流会,你才能指导、评判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的质量高低。
读中外历史名人、当代名人传记也一样,老师要先读,先熟悉这个名人的人生经历、名言、故事,在课堂上,在平时与学生们的交流中不时的利用某位名人的名言,不时地穿插名人的著名的诗文作品,不断酝酿激发同学们对某位名人的阅读兴趣,这样到一定火候,再安排指导学生去阅读某位名人的传记,学生们就会喜欢,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以下的工作就好办了。
同样,对大自然,对社会热点,对流行音乐,对歌星、影星、篮球足球明星,我们语文老师都要关注学习,一方面为了跟同学们有共同语言,让学生觉得你很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更多地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热点。
大语文观下我们语文老师要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就几本教科书,几本教参,再也不去进行课外阅读,不去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热点,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带动指导你的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的。
第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阅读例文。一方面通过学习阅读例文让同学获得进一步进行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更主要的方面,我们用好、学习这些课文,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包含的艺术美感,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课本中经典诗文的无穷的艺术美感,从而产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有了这个兴趣,才愿意去进行课外阅读,随着课外阅读的展开,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会越来越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直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种大语文观,对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的要求就更高了。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必备的阅读知识,阅读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我们还要利用课本上的经典例文,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感,培养同学们课外阅读活动的浓厚的兴趣。
第四、我们语文老师还要利用周末、假期和旅游节等安排学生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如利用旅游节去亲近大自然。这得有个活动计划,不能就是玩玩,要在去之前就从网上找到这次旅游目的地,了解自然景观特点,了解人文历史风貌;去之后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进一步了解,印证收集材料;回来后在搜集、交流、整理相关资料,或让同学们整理成文,或开个主题交流会,将旅游节获得零散的材料,获得的感悟,去粗去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理性的思考。
还可以利用我们班学生家长的资源,让同学们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家长所开的工厂去参观体验;请学生家长是医生的来讲讲生命的诞生过程;可以去农村了解春种、夏耘、秋收的学问和辛苦等等等等。
《红楼梦》中有句对联能够准确地概括大语文观背景下语文学习的要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语文观构建内容我们也明确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我们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外指导中怎么办的问题,怎么落实的问题了,怎么将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的问题了。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①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除了周一至周五在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固定的阅读计划,固定的必读的新课标要求的阅读内容,还要让同学们在节假日、周末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名著和名人传记,养成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同学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指导。离不开语文老师以身作则,语文老师自己要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是一个善于跟学生交流阅读经验的人,还要举办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化的活动,展示同学们的阅读收获,交流同学们的阅读成果,如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辩论会、交流会、朗诵会、专题阅读指导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推动同学们的阅读走向深入,走向高潮。从而让同学们读有所获,读有成就感,读有骄傲感,读有光荣感,不断增强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这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语文老师要站得高,看得远,提导得法,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随时创新做法,总是将本班学生的阅读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胡适先生说“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课外阅读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交流。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高效,才能持久。
②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不是设有训练目标,没有训练计划,没有规定内容的松散的训练,那样学生就只知道记流水帐,久而久之,写日记就成为学生的负担,写日记在初中1-2年级、高一年级要有整体的训练计划,明确学生的训练目标,有规定的几大块训练内容,如可以写观察日记:分成观察人物、观察景物、观察事物的日记,又如写观察人物日记要也有训练的步骤和目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各有哪些种类和方法,这些描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景、物的特点,借以表达感情。每种训练目标还要列出课文中学过的,新课改名著中有的精彩的片断描写数段给学生定向阅读,学习、模仿、迁移写观察日记。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精到的写作指导,有定向的阅读材料,有充分的写作准备,有写日记后的讲评,分小专题,逐项推进。也可以写评论日记,对社会热点,对阅读的名著,对校园、班级的现象,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发表评论,也要有明确的训续目标,有规定的内容,有素材收集准备,有写作指导,有例文引导,有作后反馈、交流、评价,不断推进。我们将初中高中语文的所有规定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一个具体系统的训练点,这样的观察日记,评论日记,又叫微点作文,既培养了同学们实践能力:包括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包括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又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你要在写作前,定向阅读相关内容,还培养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质疑批叛等创新能力,一举多得,当然,这项工作对我们语文老师的要求很高。
以上讲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同学们写日记的习惯,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两个行之有效的抓手。
关于定向阅读,本学期我在xx级宏志班做了一些尝试,效果很好。简单介绍一下。本学期我已经进行了10个话题的定向阅读和课前三分钟演讲。我发现宏志班成绩很好的同学大部分存在三个问题:你布置他们去读名著,他们不去读,主要是读不下去,不愿意去读,宏志班完整读完《红楼梦》《三国演义》的每班就三两个人;第二,你让他们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不自信,要么声音很小,要么吞吞吐吐,要么说不出完整的句子;第三,视野狭窄,思想贫乏,理论水平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给他们每两周发一个围绕一个大约三万字左右的定向阅读材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如配合选修课名著阅读我选了
“你怎么看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红楼梦诗词歌赋的作用”两个定向阅读材料,让他们写作演讲稿,选择优秀的同学在课前三分钟演讲;如我选择“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给我们哪些启示”“从北大和哈佛谈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未来精英人才应具备哪些特质?”两个话题,各给他们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又如配合小说选修课《呼兰河传》教学我选择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产生的原因、危害、如何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个话题,各给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选择两个热点话题“反腐”“创新”,各给学生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带着任务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配合古代诗文选修课教学内容我选择了“从儒家及孔子、孟子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从道家及老子庄子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从苏格拉底等西方哲人那里我们能学到哪些人生智慧”,各精选三至四万字的定向阅读材料,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带着写作演讲稿的任务去读;我还准备选择这样几个有安徽地域特征的定向阅读话题“合肥大建设”“徽商及徽文化”“李鸿章悲剧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悲剧”“怎么看以包拯为代表的清官情结”。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初中1-2年级高一高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讲起来很玄乎,其实操作起来,也很具体,也有抓手。
①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课本上的阅读例文,巧妙设置带有争议的、可以有不同理解、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让同学们联系课文讨论,各有自己的观点,各自为自己的观点从文中找论据,初中的课文我不太熟悉,我举高中的几篇文章为例说说,例如戏剧《雷雨》、高中选文,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到课文中就有的探究的问题点,我们就可以有意识捕捉和设置这样的讨论探究题:
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
主张有真情的同学能从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三十年了,还保留着侍萍当初的家具,还保留着侍萍坐月子怕风关窗的习惯,还保留着袖口上当初侍萍绣着的梅花“梅”字的旧衬衣,还记得侍萍的生日是x月xx大日,这没有真情能做到吗?
主张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假意的同学也从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的鲁侍萍时,他连问三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能说他对鲁徐萍有真情吗?非常冷酷,非常无情。
最后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周朴园的形象,人是复杂的动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要想真实,就要跟社会现实中的人物相似,是一个有多个性格侧面的圆形人物,而不是性格单一的概念化类型化的扁平人物
培养同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能满足于接受标准答案,统一答案,这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抓手。
只要老师改变观念,有了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意识,你就会从一篇看似平常没有任何探究价值的文章中找到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高中课本中的小说《祥林嫂》,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选文《小团圆媳妇之死》我们都可以设置探究题,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祥林嫂之死,到底是谁之罪?
小团圆媳妇之死,到底谁是凶手?等等。
每个问题都有五至六个答案,而且都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充足的论据。
②利用名家名篇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质疑批叛的创新精神,这又是一个抓手。
名家名篇都是名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表的观点和抒发的情感,离开了特定时代背景,名家所发表的观点和抒发的情感就不一定正确了,就有了例外,我们要鼓励同学们从名家名篇中发现不足,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培养同学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从名家作品中的用词造句的语病,到谋篇布局的技法,到观点,到情感,在完整准确理解的前提下,都可以质疑。
如余秋雨在散文《我的家乡》中就用“鬼斧神工”这个成语来描写大自然,明显该成语的对象用错了。
巴金的散文《灯》中,有同学找出很多不合语法的病句。
如《雷雨》中,鲁大海形象的简单,概念化,单薄,这种不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窦娥冤》中窦娥发下三桩誓愿都是靠天地来证明自己的冤屈,与前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何其矛盾?作品中的这种不足和矛盾应该怎么看待?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的感情就相当矛盾,一方面对周公瑾“小乔初嫁了”就能立下“樯橹灰飞烟灭”的奇功,赞赏羡慕不已。一方面又说“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人生虚无,建功立业都没有用,在一篇词作中情感有如此大的矛盾怎么看待?怎么理解?怎么统一全词的思想感情?
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名家名篇中的矛盾和不足,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批叛,最后学生们在课外阅读时也带着这样一双慧眼,敢于质疑,敢于批叛,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我们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培养起来了。
必须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质疑批判、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20xx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作文题有15套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高考连续四年作文题都是考查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①课内通过预习来培养同学们的初步自学能力
每篇讲读课文上新课前,必须出示预习思考题,先引导同学们自学课文,独立回答预习思考题,课堂上要检查预习情况,回答预习思考题,这是培养同学们语文自学能力的最基础最有效方法。
②课内通过对散文、小说、诗歌、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学习,教会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不同要求去阅读各类文体的正确方法,通过教材上基本篇目的学习,熟练掌握了散文的阅读方法,阅读重点,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重点,才能在课外阅读同类作品的时候,有方法可用,知道怎么欣赏,有重点可抓,知道重点在哪里。学生自学能力,是要从课内得法,课外加强提高的。
有了这种初步自学能力,学生就知道名著阅读,我去干什么,我怎么干,这样他课外阅读就会有实在的收获,就会有兴趣读下去,就会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语文自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如果不懂阅读方法,没有一点初步的自学能力,你让他课外阅读,他读了,他不知怎么发析,重点在哪里?方法在哪里?他就为读而读,为完成任务而读,久而久之,兴趣没有了,习惯也无法养成。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举个例子,如根据文体特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五个环节:一梳理情节,读了一个章节就概括“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把几千字的一个章节,一句话两个内容浓缩成:“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完全一点的用五个“w”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同学们读小说每个章节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概括内容,就这么做,自学就有抓手了,坚持下去,概括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个环节分析人物性格,从每一章节的人物描写中,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中,抽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这是我们读小说必做的分析工作。
分析的方法是“三个联系”,联系人物描写的具体内容,联系上下文情节背景,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不断地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这样抽象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自学有抓手──分析描写,抽象性格,坚持下去,鉴赏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三步是抽象主题,看似很困难,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如小说主题不外三种,你根据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的性格,主人公的命运可以看出作者是肯定赞扬,还是否定批叛,还是感情复杂?这是从人物性格得出第一种主题,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第二种主题,从主人公人物命运是自己造成的,可以得出人生智慧,人生的经验,人生的教训;第三种主题从主人公人物命运是社会造成的,可以得出小说主题是揭示批叛社会的某种本质。培养同学们的逻辑分析能力,自学有抓手,从性格出发,进一步抽象主题,坚持下去,抽象分析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四步读小说自学方法,回头总结,作者为了塑造人物性格,为了增强表达效果,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找出来体会表达效果。提高同学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同学高雅的艺术品位。
最后一步,在完整理解一部小说的基础上,可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参考一些名家的评论资料,质疑批叛小说中的种种不足,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以上五步中的每一步都可以随手在书上加批注,三言两语,写在书的空白处,批注的种类很多:可以在优美的句子下划波浪线,可以在重要的句子下划横线,可以在不理解的句子边打?号等等,可以进行注释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理解式批注,感想式批注,发现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联想整理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等。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随时分析总结,随时联想想象,随时思考比较,随时留下批注的习惯,这是培养同学们语文自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抓手。
我这里只是讲解了小说自学的方法,其他文体都可以总结出一整套简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同学们课外自学时使用。
课外阅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老师的指导,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的每个环节对我们的语文老师的自身素养,要求都很高,我们自己没有任何自学经验,对各种文体阅读方法都不清楚,以己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要不断(关于国际幼儿园万圣节活动计划及安排)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适应新时代新高考人才培养对我们提出的高要求。
我们不仅要构建大语文观,还要积极践行大语文观,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新高考的要求,才能真正培养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篇:2024语文教师关于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
2024年x月14日到x月19日,XX市选派四位语文教师参加第三届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暨课堂教学观摩大赛。
参赛选手:四位选手分别是XX中学的莫XX老师、X中的XX老师、X中的沙XX老师和XX中学的杨XX老师。
获奖情况:其中,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是莫XX老师,讲课内容为《王冕读书》,她最终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最佳教学语言奖。其余三位老师参加说课大赛,金XX老师说课内容为《我的梦想》,获得一等奖;沙XX老师说课内容为《桃花源记》,获得二等奖及最佳语言奖;杨XX老师说课内容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获得二等奖,两篇论文《板块式与主问题》《随笔化作文实践,让语文教学富有特色和针对性》获得一等奖。
本次参赛,可以说是载誉而归。更为难得的是,在几天的学习过程中,选手们广泛汲取、深入反思,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盈的收获。对于原来并不清晰的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这里加以梳理,希望能为潜心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心得之一:说课有什么注意事项? 认识到课文的独特性。说课教师眼中要有篇的观念,即通过这一篇的教学,让学生有怎样的收获。
要独立解读文本。教师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师没有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就相当于数学教师不能独立解题一样。
教学设计遵循的宗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不要总想着教师怎样去教,要想着如何让学生学,设计怎样的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原则。课堂设计要做到简单有效。问题最多不超过五个,三个或以内为最佳;学生活动要板块式,要富有变化、一以贯之、富有实效。
心得之二:教师备课的自我定位是什么? 师生阅读经验分享。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读者,教师这一身份是特殊的。在遵循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情况下,教师只要把自己阅读文章的过程与学生分享即可。一篇文章,只要生字生词不是过多,学生们基本上都会读得懂。
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得出来。教师不要把结论先告诉给学生,然后在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是:教师告诉学生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怎样的,学生负责到文章中把根据找出来。那么,这到底是谁为谁服务? 朗读指导不要过于死板僵硬。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本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他们对文本有感受的时候,教师可以说:请你用某一种感情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朗读指导不要过死,不要总是强调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要重读、要停顿什么的。
留给学生空间。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师生对话要真实发生,如果学生只能单个字、单个词的往外蹦,说的都不是一句话,师生对话又从何谈起呢? 注重语用。学生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为什么课堂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还不强?实际上,学生们课下的、生活中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这就涉及到一个语用的问题。教师在分析文本的时候,过多地关注文本说了什么,而关注文本是怎么说的这一问题的教师太少了。
要有篇的概念。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眼中都要有篇的概念。不要进行泛泛的思想教育,要和具体的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思想教育,可以放在班会上或者思想品德课上进行。
用语文手段安排学生活动。有的课堂学生活动看似丰富多彩,其实有多少活动是属于语文范畴的呢?听听音乐,看一段视频,欣赏一些画面&&这些,都是非语言手段。如果它们很好地辅助了教学,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否则就没有必要了。语文课,学习的是语言,采用更多的应该是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途径。
心得之三:自己的语文教学该向哪里走? 独立解读文本。语文课,不应该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了。不同教师不能互相重复,同一位教师也不应该重复自己。文本解读,应该是因人而异、常解常新的。语文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教师独立解读文本,再把心得与学生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接下来要尽全力做的事。
让语文课堂更加素朴。不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讲语文,要用语文味道十足、十分质朴、素朴的方式讲授语文。让语文课堂使用更多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手段。
设计教学活动。在每一节课上都尽可能富有实效、富有创意地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力争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节课上,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
外出参赛的经历一波三折,过程中间有思考、有成长,这一份收获和成长应该做到资源共享。
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
专家的培训,语文高手们的说课、讲课,就是我们仰望星空的支点。
过程中间,收获多多。每一样收获,都应该是接下来语文实践中应该好好实践和用心思考的问题。
深入实践,才能让培训和竞赛的收获价值最大化。
第四篇: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的活动总结
20xx年5月14日到5月19日,XX市选派四位语文教师参加第三届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暨课堂教学观摩大赛。
参赛选手:四位选手分别是XX中学的莫XX老师、X中的XX老师、X中的沙XX老师和XX中学的杨XX老师。
获奖情况:其中,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是莫XX老师,讲课内容为《王冕读书》,她最终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最佳教学语言奖。其余三位老师参加说课大赛,金XX老师说课内容为《我的梦想》,获得一等奖;沙XX老师说课内容为《桃花源记》,获得二等奖及最佳语言奖;杨XX老师说课内容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获得二等奖,两篇论文《“板块式”与“主问题”》《随笔化作文实践,让语文教学富有特色和针对性》获得一等奖。
本次参赛,可以说是载誉而归。更为难得的是,在几天的学习过程中,选手们广泛汲取、深入反思,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丰盈的收获。对于原来并不清晰的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这里加以梳理,希望能为潜心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心得之一:说课有什么注意事项?
认识到课文的独特性。说课教师眼中要有篇的观念,即通过“这一篇”的教学,让学生有怎样的收获。
要独立解读文本。教师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师没有独立解读教材的能力,就相当于数学教师不能独立解题一样。
教学设计遵循的宗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不要总想着教师怎样去教,要想着如何让学生学,设计怎样的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原则。课堂设计要做到简单有效。问题最多不超过五个,三个或以内为最佳;学生活动要板块式,要富有变化、一以贯之、富有实效。
心得之二:教师备课的自我定位是什么?
师生阅读经验分享。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读者,教师这一身份是特殊的。在遵循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的情况下,教师只要把自己阅读文章的过程与学生分享即可。一篇文章,只要生字生词不是过多,学生们基本上都会读得懂。
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得出来。教师不要把结论先告诉给学生,然后在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很怪异的现象是:教师告诉学生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怎样的,学生负责到文章中把根据找出来。那么,这到底是谁为谁服务?
朗读指导不要过于死板僵硬。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本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他们对文本有感受的时候,教师可以说:“请你用某一种感情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朗读指导不要过死,不要总是强调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要重读、要停顿什么的。
留给学生空间。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师生对话要真实发生,如果学生只能单个字、单个词的往外蹦,说的都不是一句话,“师生对话”又从何谈起呢?
注重“语用”。学生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为什么课堂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还不强?实际上,学生们课下的、生活中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这就涉及到一个“语用”的问题。教师在分析文本的时候,过多地关注“文本说了什么”,而关注“文本是怎么说的”这一问题的教师太少了。
要有“篇”的概念。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眼中都要有“篇”的概念。不要进行泛泛的思想教育,要和具体的语言学习结合在一起。思想教育,可以放在班会上或者思想品德课上进行。
用语文手段安排学生活动。有的课堂学生活动看似丰富多彩,其实有多少活动是属于语文范畴的呢?听听音乐,看一段视频,欣赏一些画面……这些,都是非语言手段。如果它们很好地辅助了教学,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否则就没有必要了。语文课,学习的是语言,采用更多的应该是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途径。
心得之三:自己的语文教学该向哪里走?
独立解读文本。语文课,不应该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了。不同教师不能互相重复,同一位教师也不应该重复自己。文本解读,应该是因人而异、常解常新的。语文教师,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本解读上。教师独立解读文本,再把心得与学生共享。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接下来要尽全力做的事。
让语文课堂更加素朴。不用哗众取宠的方式讲语文,要用语文味道十足、十分质朴、素朴的方式讲授语文。让语文课堂使用更多语言手段而不是非语言手段。
设计教学活动。在每一节课上都尽可能富有实效、富有创意地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力争做到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节课上,学生是不是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
外出参赛的经历一波三折,过程中间有思考、有成长,这一份收获和成长应该做到资源共享。
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
专家的培训,语文高手们的说课、讲课,就是我们仰望星空的支点。
过程中间,收获多多。每一样收获,都应该是接下来语文实践中应该好好实践和用心思考的问题。
深入实践,才能让培训和竞赛的收获价值最大化。
第五篇: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总结
**区教育局于2024年6月发布了新区的新时代的教师基本技能竞赛和第五届教师论坛活动方案活动,收到了该方案,我校积极行动,结合区议会教育计划要求和实际我们学校的情况,认真规划,顺利完成学校培训,竞争,选拔等事宜。学校活动最近结束。相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是积极宣传,广泛动员
围绕老师的基本技能,通过小组,教学和研究组,教师会议,教学研究小组会议等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布游戏作为一个机会组织教师进行基础技能培训活动。学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充分参与,欢迎45岁以上老师的参与,学校将在此基础上推荐5-6名球员参加地区竞赛。
二,练习教学,注重实战
根据地区层次的基本技能要求,在9月初开学时,学校会鼓励教师在2024-2024学年采用电子预备课,学校组成一个课程准备组单位,小组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分工,以分工和集体课程形式形成电子课程计划 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近年来,由于区教育委员会的强大投资,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级,学校要求从本学期开始,原则上所有教师在班,大部分班级班,白板教学,课程准备在逐步实施课件进入课堂的基础上。
通过实施电子课程准备和白板课两种措施,教师教学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白板教学得到大规模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三,精心组织,优秀选拔优秀
从本学期开始,教学和研究小组就加大了教师队伍在电子课程准备,课件制作,白板使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教学与研究小组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氛围,小组教师互相学习,课程准备,课件制作或白板使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和研究小组还通过小组的活动开展,优秀的选拔优秀,推荐了一批区域竞争候选人,学校推荐组织报告。
教师的基本技能是一个不懈工作的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下一步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 培训和检查工作,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整体教学的基础教学水平,真正打造了基础教学技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多数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师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建立高中作为老师,谁是一个好的好感。
推荐阅读: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模版)
关于教师资格认定网上申报信息填写的说明
在XX培训班上的致辞
晋中市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运行情况(范文模版)
在中共XX市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文章:
- [ 六号文库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模版)
- [ 六号文库 ]晋中市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运行情况(范文模版)
- [ 六号文库 ]在2024年任免大会的表态讲话[合集]
- [ 六号文库 ]县委副书记、县长在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 [ 六号文库 ]施工外用电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 六号文库 ]最新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0篇)
- [ 六号文库 ]2024第二学期小学学后托管服务实施方案五篇
- [ 六号文库 ]高一成功议论文800字[大全五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学校领导开学讲话稿精选
- [ 六号文库 ]语文教学工作的总结 语文教学工作情况总结(17篇)
- [ 六号文库 ]护士转正申请工作总结(24篇)
- [ 六号文库 ]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方面 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3篇)
- [ 六号文库 ]内勤日常工作总结格式(三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领导开业庆典讲话稿范文(7篇)
- [ 六号文库 ]2024年疫情期间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模板
- [ 六号文库 ]最新小学生国旗下的优秀讲话稿三年级(八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文员转正工作总结300字 文员转正工作总结简短30字(19篇)
- [ 六号文库 ]2024年酒店服务员工作总结几句话优秀
- [ 六号文库 ]职场人脉QQ群管理规定(5篇)
- [ 六号文库 ]五月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