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历史论文 检讨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关于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玄霄绝艳 时间:2024-08-10 18:59:2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畲江镇位于梅县西南部,位于梅县、兴宁、丰顺、五华等四县交界处,毗邻13个镇,是省立的中心镇之一。全镇人口4.5万人,面积175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民委员会2个居民委员会。地理位置优越,206国道贯穿全镇,广梅汕铁路在畲江设立货运站,汕梅、梅河高速公路在畲江交汇。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抓住圩镇开发,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等发展机遇,以发展工艺编织业为龙头,保持工业、农业、林业快速稳定发展;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发展措施,使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是乡镇信息化建设较早的镇之一。

    一、调查目的调查本地的基础建设现状,了解畲江镇市场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本地企业以及本地政府

    三、调查时间:2024年8月15日――――2024年8月17日

    四、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企业的投资目的,投资于企业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在各行业间选择的因素。政府的建设策施以及建设的状况。

    五、调查结果

    202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工农业总产值

    3.21亿元,增长26%,农村人均收入4548元,增长3%,其中工艺总产值实现

    2.19亿元,比增33%;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202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亿元,比增22.7%,其中工业总产值为6.6亿元,全镇实现税收4011万元。建立起黄塘水库种养场、欧玛种养场、广东省果蔬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全镇共种植经济林5万多亩。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圩镇建设面积达2.8平方公里,同时完善街道绿化、美化、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园、文化活动中心、车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圩镇常住人口逾万人。2024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市委“四个梅州”和县委“七大发展战略”,以“强班子、带队伍,抓落实、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抓好中心镇建设管理的同时,大力发展工艺编织支柱产业,“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亿元,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增11%;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1万元,比增5.2%;农村人平纯收入4824元,比增3%;镇级机动财力365万元,比增10.6%;完成税收2343万元,比增16.5%,其中,国税1714万元,地税629万元,分别比增8.51%和45.9%。工艺编织业是我镇的特色产业,工艺生产始于1977年,现有工艺企业18家,发展至2024年共有30家,其中拥有私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8家,家庭作坊式加工经营户2024多户,全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7家,品种有藤、竹、木、铁、丝绸等五大类共八万多个样式,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地。2024年全镇工艺总产值实现

    2.19亿元,比增33%,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工艺产业占了全镇六成的就业劳动力,工艺产值占了全镇GDP的七成,工艺税收占了全镇税收总额的八成。2024年全镇工艺总产值达3.86亿元,出口创汇4600多万美元,上缴国家税收2024多万元,产值、创汇、税收均比上年增长40.9%。其中工艺产值超六千万元的企业有卓进工艺品有限公司和锦芳工艺品有限公司;超五千万元的企业有安吉工艺有限公司;超三千万元的企业有春风工艺品有限公司、裔辉工艺品有限公司和宏达工艺厂三家企业;超二千万的企业有嘉伟工艺厂和港梅工艺厂二家;超一千万

    元的企业有雄飞工艺品有限公司、誉发工艺品有限公司和泰和工艺品有限公司三家。至目前为止,工艺编织业已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关心支持下,紧紧依托地缘优越,抓住大桥建设、铁路建设、圩镇开发、高速公路建设等机遇,科学规划、多方筹资、加快发展,推进圩镇建设。现已形成宽为24米、长度分别为3公里和3.6公里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十字型主干架街道,五纵十横共15条商业街、1300多间门店和28栋厂房,圩镇面积由原来的0.6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2.8平方公里,初步建成北面梅雁工业园,完成首期“一江两岸”改造;南面正兴建占地200亩的工艺园区,首期130亩的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有6家工艺企业进驻园区;西面广梅汕铁路畲江火车站称号。2024年被省授予“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称号。形成了行政区、工艺区、商住区和文化活动区。圩镇常住人口为1万多人。2024年9月份在市、县建设局、规划局的关心支持下,对畲江中心镇进行了第二次扩大修编规划,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2024年2月份,还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研讨论证,以科学的态度,适度超前的意识,凸现畲江经济特色,合理布局圩镇位置,充分发挥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外来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这种趋势将促进本地经济建设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的管理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以改变目前对其管理不完善的局面,同时也是适应这种增长趋势的须求。要实现我镇农村经济的腾飞,必须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基金,为信息收集、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要提出科技指南,明确创新目标,为各技术业务部门确定创新方向;要按年度分解科技创新任务,压任务,加压力,增强紧迫感,并通过奖勤罚懒的措施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篇: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作业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茂兴村。

    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内,农村是相当的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很低。相当多的村里人都是靠中年人在外打工维持整个家庭,你会经常看到的现象就是一对老人和一群孩子住在一起,老人都得抚养自己的一群孙子孙女,带着孩子在家上学。我觉得这样的一种现象也在影响着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也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所以更是有了切身的体会。小时候我是和叔叔家一共5个孩子在一起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奶奶一天到晚为我们的争吵而烦恼,他们老人忙于家务,从没人来引导我们,包括学习上,生活上。在我身边的,小学就已辍学的便已是司空见惯。当然有经济原因还有孩子自身原因。许多孩子辍学之后又是在苏南一些工厂里打工。这样的现状只会造成农村的更加贫穷落后。

    农村这样落后,主要有着以下一些原因:

    1、制造的一些产品已取代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太多了,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很大一部分农民都是把粮食留着一年的主要食物,只是卖出一小部分换取财富。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自足、独立、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标本”,与工业时代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落后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相对的贫困,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那么政府部门是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茂兴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西盘、头庄、二图、三兴等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5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积

    极发展种植玉米、甘蔗基地400亩,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茂兴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面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长茂镇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茂兴村总支部书记王天华为组长、村委会主任方篙松为副组长,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形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经过这些措施,近年来茂兴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水稻等,基本是一年一耕,每到六月份便是收获的季节。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我同龄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辍学,外出打工基本成为他们的选择。根本原因其实如出一辙,大部分是因为交不起学费。初中以后的同学许多都没有继续完成高中的教育,确实高中的所谓培养费对普通农明家庭不是一个小数目,记得当时我上高中时,家里也是借了亲戚朋友才筹齐学费的。但是这几年情况完全不同了,九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减免使得大部分学生基本完成初等教育成为可能,加上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的学费在一般家庭眼里也不再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而且现在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不能让孩子向他们一样做苦力,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很多学校都实行全托制,农村里有一大部分家长都到外地打工,全托制使得这些孩子上学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

    (三)经济:入眼的都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显得很是美观。住房建设的很整齐,房间里面很明亮。这个项目是政府补助一半的建设工程款,一半由村民自行筹集,由于村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不少,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这个村的住房改善援助工程建设的很令人满意。这是政府和村民互相结合搞起来的项目也是政府对广大村民办的实事之一,这个自然村在在204国道旁边,借助于方便的交通,如今这个村已经成为长茂镇的亮点之一。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四)医疗:这个村子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以前上小学中学都在这里,认识不少人,所以了解这方面还是很方便的,于是我就没怎么费周折就直奔我的同学周静家了解下情况。这个是依据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提出的,它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建设出来的一套适合农民适用的一套医疗合作制度,在这个医疗制度下,这个村的村民以前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而且各个医疗队经常到村里为村民看病,如果遇到比较难于诊治的病还从市一级医院专门请来专家解决村民的病,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我每次问村民对这个合作医疗的看法时候那些村民都很激动的告诉我,这是政府给我们村民办的最好的一件实事了,如今这个村的医疗水平很不错。看病对家庭困难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都喜欢拖着,像我妈妈就是,生病了,不去看,反而在家躺着,总是心疼钱。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五)道路.通信.电网改造工程的建设

    从前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就开始了这个工程,今天回来很有幸看到这个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了,我的家乡茂兴村已经基本完成了全县范围内的道路.通信改造工程。当我踏上水泥路得时候真的是非常激动。以前暑假回一次家,因为是在八月份,雨水比较多,路真的是很差,不穿雨靴就别想出门了。这次的铺路使得全县的基础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村村通,现在你来我们这里只要坐上车去那里都很方便,道路很平坦,改变了以前走路难的现状,下雨天更是不方便出行,像我爸爸小时候去十几里远的地方,都是靠步行。通信网络的完善使得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以前你要是走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连个电话都打不了,手机也没有信号,五六年前我在我奶奶家时就是这种情况,别人发个信息给我,要半天才收到,现在好了,现在我们这儿交通便利。随着公路条件的改善仿佛一切都变的好起来,道路使这里的人出行更加方便,外面的人来这里也更加方便。

    (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果实

    这次回来我发现每个村子都建设了一个大队活动中心,很宽敞的院子很大,我去了不少地方都是这样的。我们这里有个陋习就是农闲的时候人们总是爱玩玩扑克麻将之类的赌博游戏,很多年这样流传下来使小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给孩子们灌输了不好的东西在童年的记忆里面。像我和我弟弟对麻将,扑克之类的玩法也是很熟悉。这次回来看见这个改变许多,几乎每个村都有了篮球场,活动中心,村民在里面下下棋,打打篮球,有的家庭有条件的还有卡拉OK在家,在家里唱唱歌。这个村的边缘就是204国道,交通比较便利,精神文化搞的很好,我去的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就有些老人家在活动中心下棋,我还去凑了凑热闹,怎奈咱这棋艺太低只能望望哈,这个村每年都会考不少个大学生,考上大学的家庭那可是非常的荣耀,现在是谁家考上大学生谁家荣耀,我觉得这个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这个假期的实习结束了,去了不少地方,理解体会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从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看待这些问题时我发现了不少东西,学到了不少东西,体会到了以前从未体会到的感觉,实习报告写完了,回学校的日子也快到了。在这里我感谢长茂镇乡政府对我实习的支持,感谢学校给我这个实习机会,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第三篇:关于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通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XX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积极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面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形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一定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第四篇: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然而,较贫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问题,我对自己所在农村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相关情况如下:

    基本现状: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39%,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8%。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同时,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较为普遍。然而,没有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农村。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二)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调查显示,我村农民整体收入偏低,村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1、影响我村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二是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内地县市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2、我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的主要表现为:(1)公益事业发展难。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补助性的,投入非常有限,我村老百姓的义务意识和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农村的一些公益性基础建设的维修和新建很难组织发动。例如通村水泥路。

    (2)村容村貌改善难。受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制约,我村就象撒播的庄稼,分布散乱,七零八落,镇村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针对集并村庄、完善设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资金难筹,工作难做。

    (3)我村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三)农业投入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制约农我村发展。

    我村农民收入偏低,自身积累主要用于住房改造和子女教育、婚嫁,真正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不多。

    (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欠缺,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我们的一些乡镇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充电”等种种原因,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建设规划存在不足,必须加以科学完善。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尚在规划和初步实施之中,但不少地方的建设规划存在着以下不足:

    (六)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我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业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很多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据实地调查,我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我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我村现状的真实写照。

    共商对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做好规划工作,夯实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

    1、农村建设的规划要有更广阔的视点和视角

    农村规划不能简单理解为盖几栋新房,农村的建设应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政治改善、文化进步等等方面。

    2、农村建设的规划应注意生活与生产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居与自然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

    有关专家指出:在农村建设中,有几方面要引起重视,一是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相互协调,二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体制改革,还要更加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农村规划应当根据生活、生产需要统筹安排,建设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于生活的新农村。规划应布局合理,功能区切块清晰。

    3、要从程序和制度上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确保长期规划,能分期实施

    首先,要从程序上、制度上解决“权比法大,村官权利比规划还大”的问题,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农村建设规划依程序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支委、村委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制订以后,由村民大会通过,报乡人大批准,报县(市、区)建设规划部门备案。

    (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农村建设,离不开一个团结而有战斗力的好的领导班子。加强对我村班子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我村干部的执政能力,快速发展农村的关键。为此,要通过建立工作责任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和村务管理机制,使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夯实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农村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此,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节约型农业,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通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显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大力培养教育新型农民,激活我村建设的内部活力

    我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壮大新产业,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为发展新产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这是富乡富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基础和保证。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外部活力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加快村镇的水、电、路、讯、校、医疗、集镇等

    (六)农村建设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乡村干部要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形成共识:建设农村,是每个农民自身的事,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业。因此,农村建设不能有“等上面拨款、等上级立项”才干的思想,不能一味“等、靠、要”,要用好、用活、用足党中央的政策,依靠好的领导班子,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全体村民自己的努力,自强不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富民产业,切实增强农民经济实力,从而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七)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建设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发展水平,财政实力也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在建设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建设模式。

    总之,建设好我们农村不可急功近利,要合理把握时间和进度问题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建设好农村应该是一个浮动、长期、水涨船高的目标。应该鼓励每户村民落实自家致富工作,把握致富时机,时刻抱着优先自富,然后带动后富。建设好我们的农村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迈向下一个更高目标的基础和起点,面对这一共同课题,需要我村基层干部与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去学习、探讨、实践和总结。

    10级5班 崔繁华

    第五篇: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然而,较贫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问题,我对自己所在农村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相关情况如下:

    基本现状: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39%,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8%。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农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并且呈现老年化趋势。同时,大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识和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回流现象较为普遍。然而,没有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新农村。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二)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调查显示,我村农民整体收入偏低,村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1、影响我村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制约农民增收后劲;二是因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较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农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够畅通,各种合法的正当权益难以保证,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五是内地县市本地工商企业欠多、欠大、欠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

    2、我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的主要表现为:

    (1)公益事业发展难。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补助性的,投入非常有限,我村老百姓的义务意识和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农村的一些公益性基础建设的维修和新建很难组织发动。例如通村水泥路。

    (2)村容村貌改善难。受经济发展和传统观念的制约,我村就象撒播的庄稼,分布散乱,七零八落,镇村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布局不合理,设施不配套。针对集并村庄、完善设施、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问题,资金难筹,工作难做。

    (3)我村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全,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三)农业投入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制约农我村发展。

    我村农民收入偏低,自身积累主要用于住房改造和子女教育、婚嫁,真正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不多。

    (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欠缺,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包括我们的一些乡镇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充电”等种种原因,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建设规划存在不足,必须加以科学完善。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尚在规划和初步实施之中,但不少地方的建设规划存在着以下不足:

    (六)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我村基

    础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业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很多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据实地调查,我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我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我村现状的真实写照。

    共商对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做好规划工作,夯实农村建设的制度基础。

    1、农村建设的规划要有更广阔的视点和视角

    农村规划不能简单理解为盖几栋新房,农村的建设应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提升、政治改善、文化进步等等方面。

    2、农村建设的规划应注意生活与生产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居与自然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有关专家指出:在农村建设中,有几方面要引起重视,一是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相互协调,二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体制改革,还要更加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农村规划应当根据生活、生产需要统筹安排,建设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于生活的新农村。规划应布局合理,功能区切块清晰。

    3、要从程序和制度上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确保长期规划,能分期实施

    首先,要从程序上、制度上解决“权比法大,村官权利比规划还大”的问题,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农村建设规划依程序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支委、村委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制订以后,由村民大会通过,报乡人大批准,报县(市、区)建设规划部门备案。

    (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农村建设,离不开一个团结而有战斗力的好的领导班子。加强对我村班子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我村干部的执政能力,快速发展农村的关键。为此,要通过建立工作责任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和村务管理机制,使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夯实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农村最重要、最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此,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节约型农业,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通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显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大力培养教育新型农民,激活我村建设的内部活力

    我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涵就是发展壮大新产业,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为发展新产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这是富乡富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基础和保证。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外部活力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要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加快村镇的水、电、路、讯、校、医疗、集

    镇等

    (六)农村建设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乡村干部要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形成共识:建设农村,是每个农民自身的事,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业。因此,农村建设不能有“等上面拨款、等上级立项”才干的思想,不能一味“等、靠、要”,要用好、用活、用足党中央的政策,依靠好的领导班子,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全体村民自己的努力,自强不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富民产业,切实增强农民经济实力,从而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七)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建设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发展水平,财政实力也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在建设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建设模式。

    总之,建设好我们农村不可急功近利,要合理把握时间和进度问题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建设好农村应该是一个浮动、长期、水涨船高的目标。应该鼓励每户村民落实自家致富工作,把握致富时机,时刻抱着优先自富,然后带动后富。建设好我们的农村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迈向下一个更高目标的基础和起点,面对这一共同课题,需要我村基层干部与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去学习、探讨、实践和总结。

    10级5班

    崔繁华



    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春节晚会领导讲话
    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使用管理规定(2024修改)
    党群关系的分析与对策
    铁路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