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劳动合同 观后感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浅论李贺诗歌风格与其心境的关系解读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水墨画意 时间:2024-08-15 01:01:4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浅论李贺诗歌风格与其心境的关系解读

    浅论李贺诗歌风格与其心境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奇诡;幽冥凄冷;忧苦:心境

    论文摘要:在李贺短短的27年生涯中,他体弱多病,命运坎坷,仕进无路,空有抱负而无处施展,于是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把他内心极为浓郁的伤感情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都写进了诗歌中。他的每一首诗、每一意象都体现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指向,反映着其心灵独特的历程,给人以心理的刺激,诗句、诗意、诗篇无不带着冷,透露着凄神怅骨的哀激之思。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以其诗歌奇特的风格和影响而引人瞩目。他年仅二十七岁便不幸早天,遗留在世的作品也不过二百多篇,可是却能在名家卓立的中唐诗坛上别开蹊径,崛起于大家的门庭堂芜之外,杜牧为他写序,盛赞其诗歌之美;李商隐为其立传,称他为“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的奇才;皮日休赞许李贺为自李白以来百年内诗歌之翘楚。后世诸多诗人都对他推崇备至。吴汝纶《跋李长吉诗评注》说:“昌谷诗上继杜韩,下开玉奚,雄深俊伟,包有万象,其规模意度,卓然为一大家。”

    一、李贺的诗歌风格

    幽冥凄冷是李贺诗歌的主体格调。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指出李贺诗歌的特征:“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墙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陟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嘧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十分鲜明地说出了李贺诗歌奇诡冷艳的特点。

    李贺诗歌不屑作平常语,“辞必穷力而追新”审美趣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是一味的搬用传统,常常难以创作出优秀的诗篇来。所以,对前人常表现的题材,李贺不愿步人后尘,而是以新奇取胜。例如:“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人们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索绕心头,把纤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李贺素以富于想象著称,并且他思路的展开以及想象的衔接处多异于常理,充满错觉与幻觉。故所写诗歌也常常有奇幻的特色。如《梦天》中的“老兔寒檐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取奇幻之象,构成包容诗人对月宫,对人世沧桑深沉感慨的意象,实现了尘世与天国的极富生命寓意的时空转换,显得无比奇幻怪谲。再如他的《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骊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总之,诗人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心中虚幻世界融为一体,用诗歌传达他内心的奇情幽思。

    李贺还常常选择一些冷僻的意象,构成幽冥凄冷的诗境。例如《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诗人画出了一幅多么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漓之中,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象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一个凄冷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他如“嗷嗷鬼母秋郊哭”(《春坊正字剑子歌》),“桂叶刷风桂子坠,青狸哭血寒狐死。百年老鹄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等,意象寒气逼人,透出阴幽之境,给人阴森恐怖之感,使人觉得诗中多鬼气,非白昼之下不敢读也。

    李贺对于诗歌物象的色彩描写,多喜用冷艳色调的语言。如写红,有“冷红”、“愁红”,写绿,有“凝绿”、“寒绿”、“颓绿”,还有“青紫”、“酸风”等。他宛如一位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是勾勒轮廓而已。并在关键色彩上加以哀伤字眼,注入强烈的主观感受,使其诗歌呈现出凄冷格调及病态美的特征。他常常把多种色彩交织起来,构成一幅幅裱艳斑驳,令人目乱神迷的画面。如《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裱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旬旬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裱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他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给人以感官刺激,造成浓烈的悲壮气氛和心理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李贺心境产生的原因

    中唐诗坛产生出李贺这种具有鲜明风格的诗歌,一方面是唐诗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的。唐诗到李杜,题材的广泛、手法的变化、体裁的运用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他们是丰碑,更是不易跨越的高峰。中唐诗人的境况即是如此:前辈诗人的辉煌成就可以给他们以借鉴,诗坛的喧嚣过后他们能够在师承之中冷静地有所扬弃,有所创新——形势逼着他们要有更细微的观察体会,更深刻的挖掘,更广泛的开拓。

    但是,李贺奇诡凄冷诗歌风格的形成更主要的是李贺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创作主体的忧愁苦闷的心境对其产生的作用。这是李贺诗歌风格缘起的最具决定意义的一面,也是理解李贺诗歌的一把钥匙。

    李贺一生,备受压抑之苦,使得他的心灵有时变得畸形而异于常态,内心忧愁苦闷,而形成他忧愁苦闷心境的原因首先应是当时社会的中衰气象:兴盛一时的大唐帝国,经历安史之乱后,已显露出衰败的迹象。当时藩镇割据严重,朝廷内朋党斗争激烈。元和时代短暂的中兴也并未使帝国再现辉煌,只是回光返照,转眼又呈萧瑟衰朽之象。这个时代的诗人们,一方面经历了前辈诗人没有经历过的政局动荡和贫困生活,思考的深刻,体味的沉痛也非前人可比。但另一方面,他们已少有前辈诗人的宽广胸怀和阔大气象。中唐诗坛上作品题材多琐屑细小,微观的挖掘是更加深邃了,相比之下,宏观把握上即显得不足。中唐诗人的眼光常局限于自身的困顿遭遇,他们既不象具有蓬勃青春气息的盛唐诗人那样志向远大,也不象晚唐诗人那样近于一无所有后的悲哀。中唐诗人处在他ff]-者之间,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是那种欲说还休,失望和希望混杂的尴尬和无奈,这一点在李贺诗歌中则是常常贯注的凄恻、幽冷而又奇崛之气。他的诗歌中没有衰败到极点的深深叹息,而是在绝望中仍有丝丝的希望和寄托的激荡不平:这种忧愁、凄怆的气象正和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吻合,也充分体现了时代背景对李贺内心的愁苦心境的影响,乃至对其诗歌风格的影响。

    其次是仕途受阻怀才不遇的功名苦痛对其心境的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向来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境界。而在唐代,这种人生最高境界的实现,往往要依靠在科举考试上。李贺是唐宗室后裔,但家世衰落,他少时聪慧而有诗名,志向远大,自恃甚高。在诗中一再以“皇孙”、“宗孙”、“唐诸王孙”称呼自己,希望通过科考置身通显。《旧唐书》谓李贺“七岁能辞章。”唐人赵磷《因话录》云:“张司业籍善歌行,李贺能为新乐府,当时言歌篇者,宗此二人。”而且《旧唐书》甚至把李贺与先辈诗人李益相提并论:“贞元末,名(李益)于宗人贺(李贺)相桴,每一篇成,乐工争相贿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

    然而,在李贺准备考试时却因为父名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仕途功名的无望,对自恃甚高的李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心中充满找不到出路的哀伤和雄才难展的激愤:“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狭行无廓落,壮士徒轻躁”《春归昌谷》清人姚文燮注此诗云:“高才为时所嫉,如好鸟之处缯檄,嘉鱼之再笼罩,安能振羽鼓鳞,任我飞跃?举步穷途,轻躁又安庸乎!”可谓一语中的。实际上,李贺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对抱负的实现有信心的。因此,如果要探求李贺在仕途受阻,功名不就的情况下的真实心境,我们还要聆听诗人冷静思考时的心声。“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这首《崇义里滞雨》较好的表现了李贺对自己仕进遭遇的思考,“忧眠”之忧,“梦封侯”之梦.道出诗人心中对未来的不安及对功名难以实现的感慨。而诗中的“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则是诗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开篇之“落莫”二字,不仅在精神上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苦寂,还透露出此诗是李贺的心声倾诉,是诗人愁苦心境的写照。随着时光流逝,希望进一步幻灭,李贺心中的苦寂日益沉重,“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们知道,在现实社会,一个人的名字如果能为同时代的人所了解,一个人如果功成名就,他的生命的价值就得到体现。但功名的是否成就,常常是难以如人愿的。于是,这种对功名的向往与这种向往难以实现的矛盾,便一直紧扣诗人的心弦,使得“建功立业”和“怀才不遇”的咏叹,在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李贺这一点要比别人不幸的多,他连追求功名的资格都没有了。“秋风吹地百草干,华荣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如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仕途希望的幻灭,带来的是内心的忧愁苦闷。

    可见,年少才高的李贺,对功名的追求是有很大信心的,但客观的原因却使他满腔抱负化为泡影,这种来自仕途的打击对他身心构成了极大的伤害,使他心神交瘁,末老先衰。这就使他诗歌充满凄冷的悲情色彩。

    再次是生存的苦痛对李贺心境的影响。与仕途无缘后,诗人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李贺一向自诩为“王孙”,其实家道早已日趋衰落,成为孤寒之士而且,李贺自小体弱多病,充满李贺诗集的,多有诗人感于疾病缠身的苦吟。“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伤心行》这首诗篇把物质的贫乏与身体得病痛连在一起,有力的表现出李贺内心的极大悲伤。“冻馆闻弦惊病容,药囊暂别龙须席。”(《听颖师弹琴歌>)身居京都繁华地,李贺非但未能春风得意,且怀才不遇,使诗人积愁成疾,以病客自居。“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酋其二》,诗人一次又一次的为自己未老先衰的个体生命而伤心不已,并体味到深幽的生命悲剧意识。困顿的生活和恶劣的身体条件使他十分容易感受生命的脆弱。诗人在表现这种愁苦心态时,又常常是在裱艳富丽之中进发出悲帐凄厉之声,酣歌醉舞,兴高采烈之时撒下黯然神伤之泪。如(-月》:“二月饮酒采桑津,宜男草生兰笑人,蒲如交剑风如薰。劳劳胡燕怨酣春,薇帐逗烟生绿尘。金翘峨髻愁暮云,沓飒起舞真珠裙。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此诗前八旬描绘风和El丽、花鸟芳妍的仲春风光以及美人的酣歌畅舞,气氛浓艳热烈。但诗末一句陡转“酒客背寒南山死”,南山都要死去,何况人呢?裱丽之中深蕴凄冷的情调,构成幽冷的诗境。

    前途无望,体弱多病,使李贺陷入了无限的孤寂和痛苦中,而来自死亡的威胁,更令李贺胆战心惊,这种诗人内心痛苦的心境使其诗歌多显幽冥凄冷的鬼气。因此,李贺写到了幽冥世界。他“鬼诗”仅十来首,只占其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但“鬼”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严羽《沧浪诗话》说:“人言‘太白诗仙,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而。”然而,李贺并不是脱离人而单纯的写鬼,如《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骊。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写景即是写人。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落寞凄凉,她是那样的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缚结同心。她又是那样的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4-,4,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在绮丽裱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之思,“鬼魂,只是一种形式,他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三、李贺的心境与诗歌风格的关系

    盛世不复,壮志不遂,生命不永等种种因素共同整合了李贺生命的悲剧意识。在他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青年诗人在命运面前的痛苦心灵浪漫的理想和困顿的现实之间的冲突,使李贺心中充满忧郁,这种忧郁又转化为一种深沉的生命的悲剧意识。人生短促,光阴易逝,怀才不遇,再加上李贺赢弱多病,对生命的悲剧意识便尤其敏感。谁的理想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差距越大,谁的痛苦就越深。而人在现实中屡遭挫折之后,又会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短促、时光易逝的悲哀。因而这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了李贺诗歌的主旋律,他常把对生命与理想的忧郁和痛苦放在心中反复咀嚼,写在诗中,如《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蠢。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种忧郁与激愤的情绪,渗透了李贺的大部分诗歌。从个人命运出发,感受、体验和对抗自然与社会对人的压抑,是李贺诗的主要内容。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细玩昌谷集,含诧傺牢骚,时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屡见不鲜。其于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怅低徊,长言咏叹。”他不能指望建功立业,不能指望生命长存,便以他自己的天赋,敏锐的感觉力,对生命的短暂进行咏叹,于是他便写黑暗,写幽寂,着意创造出一种奇诡冷艳的意境。“在他的诗中,‘死、恨、愁、涕、泣、寒、涩’等写恨传恨,表现凄苦心态的词处处可见。在他眼中,似乎一切都在愁:‘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七夕》);‘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三月》)。一切都有恨:‘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无情有恨何人见’(《昌谷北园新笋》)。”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生命悲剧意识使李贺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贺仅二十七岁就告别人世,因此,对自我生命消失的恐慌,李贺要比一般人更敏感强烈,在其敏感的内心影响下,李贺的生命悲剧意识也与众不同。他更多的是从自己坎坷的命运中感到世界的冷漠、残酷,他内心充满苦闷,对现实社会和人生充满排斥,他心中这个世界天昏地暗:“天迷迷,地密密。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撰翻吐馋涎。”(《公无出门》)就连山水自然也是阴森森的,他所看到的,是枯死的兰花芙蓉,是衰老的鱼马兔鸦,是残败的虹霓露珠,是朽腐的桐桂竹柏。“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李贺常把自己对社会的厌恶幻化为灰暗阴沉的色调,弥漫在自然万物之上。“冷红泣露娇啼色”,“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自发生,木叶啼风雨。”(《伤心行》),“衰灯络纬啼寒素”,“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秋来》),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景象在李贺笔下比比皆是,显然李贺在感物时不自觉的消融了物我的界限,将自己的情绪和感触移植自然万物之上,甚至连自然万物也因此充满了灵性,变得苦寒凄冷。明人王世贞曾云:“李长吉师心,故而作怪,多有出人意表者”。李贺在怀才不遇,功名不就下将其卓越的才华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上,把诗歌作为生命之所在,把他内心极为浓郁的伤感情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都写进了诗歌中。他的每一句、每一首诗的意象都体现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指向,反映着其心灵独特的历程,给人以心理的刺激。李贺搜寻意象时,多偏重于枯寂幽僻的一类,“老”、“死”、“瘦”、“枯”、“硬”这种语汇是他常用的,“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伤心行》)作为背景的意象是萧杀肃瑟的暮秋冷败之景,然后叠加上一片片树叶在凄风苦雨中飘离枝头,发出如人伤心啼哭般的声响,最后还有苍苍白发,奇诡凄冷的意象,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再如《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前三句用一个有浓艳的美酒、珍异的佳肴和美妙的歌舞等组成的色彩鲜艳的意象群来写尽人生乐事。后面却以“桃花零落”,“刘伶坟上土”等组成的意象群来反映人生的无聊与空虚,生动的将诗人心灵深处所隐藏的矛盾与苦闷揭露出来。可见,李贺诗歌的意象是他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有着与诗人审美情趣相适应的特点,从而构成其诗歌奇诡冷艳的风格。这是与其他中唐诗人如韩愈、孟郊等人所不同的,李贺是真正把自己的全部幽苦心境和身心来浇灌诗歌的诗人。他的诗歌可以看作作者的心灵史。

    “仕途的失意和个人生活的困顿,使李贺心中总笼罩着一层浓郁愁云,当凄苦的灵魂在阴冷的时代铁砧上锻造着诗篇时,诗句、诗意、诗篇无不带着冷意,透露着凄神怅骨的哀激之思”。内心的忧苦,生命的悲剧意识,使李贺的诗风独具特色,他奇诡的诗歌风格和幽冥凄冷的格调,折射出唐王朝江河日下,为唐王朝唱出首首挽歌。李贺正是以其独特风格成为唐涛中的别调。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目 录

    中文摘要 „„„„„„„„„„„„„„„„„„„„„„„„„„„„„1 引言 „„„„„„„„„„„„„„„„„„„„„„„„„„„„„„„2 1 人生经历 „„„„„„„„„„„„„„„„„„„„„„„„„„„„2 2 闪耀在诗歌中的色彩 „„„„„„„„„„„„„„„„„„„„„„„4 2.1 强烈的色彩对比 „„„„„„„„„„„„„„„„„„„„„„„„5 2.2 奇异的色彩表现 „„„„„„„„„„„„„„„„„„„„„„„„7 2.3 浓烈的悲情色彩 „„„„„„„„„„„„„„„„„„„„„„„„8 3 结论 „„„„„„„„„„„„„„„„„„„„„„„„„„„„„„11 4 谢辞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 „„„„„„„„„„„„„„„„„„„„„„„„„„„„„1

    3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摘 要:李贺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研究是新时期唐代文学研 究中的热点和重点,李贺诗的特点之一是色彩浓重鲜明,喜用烈性词汇,使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李贺的诗歌成就无疑是全面的,本 仅从李贺诗歌色彩这一显著特征入手,从创作心态、色彩运用特点和 性特征等方面论述李贺诗歌的色彩,从而探究形成李贺这种诗风的成 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相互交织起来形成了他病态的人格,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构成了诗人奇诡凄艳、与众不 同的诗风。

    关键词:李贺诗歌 色彩 奇艳 病态人格

    贺写下了有名的《高轩过》诗。可以说,李贺成名是比较早的,对于未来,他是充满了自信的。毕竟,出身较好,才华出众,又受到文坛以及政坛领袖的青睐,这些条件,足以让一个年轻人的自信心膨胀。

    元和五年初冬,21岁的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一切都朝着理想的方向慢慢实现,然而,命运偏偏促弄这文弱书生,先是把他高高举起,然后抛向低谷,任其心血流淌,置之不理。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一些妒才之人就以此为借口,认为他不应该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否则就是有违孝道。尽管有韩愈为其作文辩解,但仍无济于事,李贺只能黯然离开长安。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终其一生,他都没能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没有进士身份,与唐代文人的理想人生追求是相左的,尤其是这将使其仕进无望。《孟子》云:“士之仕也,犹农之耕也”,仕进无望就几乎葬送了一个文人的人生价值;那天惠独厚的高贵出生、百不一遇的少年聪慧、人人艳羡的令名远扬、世俗希慕的贵人奖掖都将化为一朝烟云。这一切对一个文弱少年心灵的沉重打击是不难想象的,“哀莫大于心死”,这人生的幻灭感足以压垮一个具有恋母心理倾向的脆弱书生。他作了一系列抒发心中苦闷的诗,在《开愁歌》中他有着这样的呐喊“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仕途上的打击,让他在极度的压抑中不断寻求一个突破口,写诗就成了他排遣心中绝望的出口。

    元和六年(811)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做了九品小官奉礼郎。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此间心情可谓“瞧悴如刍狗”,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孤愤哀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但他不甘沉沦,又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但结果却不尽人意。于是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14),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年的幕僚,帮办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

    从李贺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不断的希望又不断的失望,在仕途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艰难地为自己定位,于是他孤傲而敏感、自尊与自卑交织,伤感、孤独、苦闷而又执着,诗歌成为他和这个冷酷的世界对话的唯一途径。他将自己内心的奇崛不平之气淋漓尽致地宣泄于艺术创造之中,在诗歌家园中编织着自己被现实打得支离破碎的梦,寻求精神上的补偿与平衡。因此,他的种种心理,反映在诗歌中,客观描摹与外部的再现,而且逐步地走向表现强烈的主观情绪及内心深处的微妙颤动。色彩不只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成为一种充满主观能动性的情绪元素。因此,研究李贺诗歌中的这些色彩词,就能深一层地探索李贺的诗歌世界,进而发现李贺的心灵世界。综合分析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2.1 强烈的色彩对比

    首先,从李贺的诗歌中可以发现,李贺对青、红、绿、白、黑、黄这几种颜色的使用频率很高。这说明,李贺特别喜爱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在《李贺全集》中,青出现70次,红出现57次,白出现82次,黄出现了42次。从《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长平箭头歌》、《梦天》、《浩歌》、《绿章封事》、《黄家洞》、《南山田中行》等诗中可以看出李贺创作时敷色的特征。先举《雁门太守行》为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首诗,句句着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在众多的色彩中,其色调又以黑色为主,黑色往往和神秘、悲哀、恐怖、险恶的感情相联系。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勾勒出紧迫之感,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笔锋一转,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描写阴寒凄恻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草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而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却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深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

    其次,李贺诗歌色彩还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在李贺的诗歌语言里,大千世界中的众多物象,有的失去了名称,有的失去了形状姿态,被突出渲染的是它们的色彩。钱钟书曾说:“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谈艺录》)。而被李贺用来借代物名的,大多数是色彩词语。“甘露洗空绿”(《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五月》)、“圆苍低迷盖张地”(《吕将军歌》),“空绿”、“圆苍”均指天空;“新翠舞衿净如水”(《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新翠”指的是春柳;“愁红独自垂”(《黄头郎》),“愁红”指的则是荷花;“紫腻卷浮杯”(《送秦光禄北征》),“紫腻”指菜肴;“薄月眇阴悴”(《昌谷诗》),“眇阴”,指微云。用色彩代指物名。并不是李贺原创的,但是像他这样频繁奇特的代指,还是不多见的。

    李贺诗工于发端,黎简已明确指出,他曾评价李贺诗“每首工于发端,百炼千磨,开门即见”,⑧这是中肯的。李贺诗歌的“工于发端”,主要表现在他善于在开篇就展现色彩瑰丽的意象。例如,《还自会稽歌》开篇:“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殿梁。”《竹》的开篇:“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开篇:“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送沈亚之歌》开篇:“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咏怀二首》(其一)开篇:“长卿怀茂陵,绿草垂金井。”《大堤曲》开篇:“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开篇:“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三月过行宫》开篇:“渠水红蘩拥御墙,风娇小叶学蛾妆。”《屏风曲》开篇:“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鸭绿琉璃钱。”《贵主征行乐》开篇:“奚骑黄铜连锁甲,罗旗香干金画叶。”《秦宫诗》开篇:“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龙夜吟》开篇:“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昆仑使者》开篇:“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令人一展卷顿时视境豁亮。真可谓先“色”夺人。李贺如此重视色彩表现并刻意创造出众多具有绮丽色彩的意象,决非是借“代词尖新,所以文浅”(《谈艺录》),而是为了在读者的眼前和心中唤起强烈的视觉感受,进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他们带进诗的意境之中。

    “奇”的另一方面,是指他善于使用光度或色度差距明显的色彩字,这样既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又显得奇彩纷呈。例如,《南山田中行》一诗,首二句“秋野明,秋风白”,所展示的光与色是相当明快浅淡的,而第五句“冷红泣露娇啼色”与末句“鬼灯如漆点松花”,其光与色却是极为黯淡深沉的。这种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在精神麻痹之后猛然惊怖,很好地渲染了恐怖凄凉的气氛。诸如此类的光色反差运用在李贺诗集中还有许多,像“粉泪凝珠滴红线”(《龙夜吟》)、“秋白鲜红死”(《月漉漉篇》)、“荒沟古水光如刀”(《 送小季之庐山》)等。这些色彩丰富又反差极大的诗篇,让人觉得艳丽非

    “荒沟古水光如刀”、“剑光照空天自碧”、“雄鸡一声天下白”、“恨血千年土中碧”等,都是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绝句,犹如华彩乐章中的高潮部分,成为全诗意境凸现的点睛之笔。李贺通过色彩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是幽冷、凄寂之境,往往是诗人用瑰丽的色彩渲染出来的。这又可以引出李贺诗歌的另一特点,那就是他善于以浓彩来写悲情。如《将进酒》,诗中意象,有珍珠红的美酒、闪亮的琉璃钟、锦绣的帐幕,还有皓齿纤腰、飘落如雨的桃花„„五光十色。然而诗人极力铺陈酒色、珍肴、歌舞,却是为了宣泄人生失意的悲愤,控诉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和迫害,倾吐出他对于死既可悲生亦无聊的矛盾的苦闷。这是以丽词艳色抒写悲慨的力作。这一类以浓彩写悲情的诗,在李贺的诗集中还有抒发寄人篱下之苦的《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有感叹世上知音难遇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有借观钓鱼寄寓寒士怀才不遇的《钓鱼诗》,有揭露豪门权贵骄奢淫逸、同情“秋室寒士”的《绿章封事》,有表现宫女的凄凉生活和她们对自由渴望的《宫娃歌》,有描写一位女子离别蜀中的感伤的《蜀国弦》等等。顾随说:“平常人写凄凉多用黯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能用鲜明的调子去写暗淡的情绪是以天地之心为心。——只有天地能以鲜明的调子写暗淡情绪,如秋色是红、是黄。以天地之心为心,自然小我扩大,自然能以鲜明色彩写凄凉。”⑩李贺正是一个能“以天地之心为心”并把“小我扩大”的诗人。他经常将现实人生放在悠远无穷的宇宙变化中去看待、去思索,将个人的不幸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这样,一方面他不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深沉痛苦的感叹;另一方面,他又一次次地在幻想中营造超越人间的天上仙境,寄托自己对幸福的理想和对永恒存在的希望。因此,他喜爱以鲜明的色彩写凄凉,在诗歌中展现出一幕幕冷艳凄美的人生悲剧。

    我们考察一下李贺的诗歌,还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是将色彩词与“鬼”、“泣”、“死”、“血”之类的词搭配使用。这说明李贺并不是仅仅把色彩词作为一个单纯的自然状态的再现,而是使色彩带有一种诗人特定的心态,借此表现他独特的心绪。如《梁台古意》中的“芙蓉凝红得秋色,兰脸别春啼脉脉”,即是上下句间将“红”字与“啼”字呼应使用;《感讽五首》(其三)中表示光度的词“黄昏”、“月午萤扰扰”与表示颜色的词“青”、“白”、“漆”都与第二句的“鬼”字遥相呼应,不仅如此,李贺还善于在一句之中以惨状词与色彩词呼应或相连使用。如“恨血千土中碧”中的“血”与“碧”,“鬼灯如漆点松花”中的“鬼”与“漆”,“白草侵烟死”中的“死”与“白”,都是惨状词与色彩词呼应使用;“冷红泣露娇啼色”中的“红”与“泣”,“九山静绿泪花红”中的“绿”与“泪”,“谁家红泪客”中的“红”与“泪”,都是惨状词与色彩词相连使用。李贺运用“鬼”、“泣”、“死”、“血”等惨状词来同表示色彩的词配合使用,使得诗句的冷色调益

    色彩,也会带有寒意和愁苦、萧瑟和落寞之感。李贺“以天地之心为心”,现实人生被他放在悠远无穷的宇宙变化中去看待,他用鲜明的色彩写凄凉,用善感的心灵去抒发仕途失意的压抑情绪,用生的欢乐来书写死的悲哀,用青春的热烈与迟暮的感伤来抒写内心之怆然,在诗歌中展现出来的便是一幕幕冷艳凄美的人生悲剧。李贺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中唐文学中独树一帜,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致谢

    在本论文顺利完成之际,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从我的论文开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得到了XX老师严格的审阅和细心的指导。因此,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是与XX老师的悉心指导分不开的。而且,他严格的作风、求索的精神和以诚相待的处事原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今后学习、生活的榜样。在此,请允许我再次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图书馆的各位老师,对于我查找资料图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他们也给了我一些不错的建议,尤其是我的同学XXX,在翻译摘要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她。最后,衷心的感谢所有帮助过我论文写作的人。

    注释:

    ①、⑥ 张强.李贺研究的几个问题——李贺集序[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4.7(4):第58-60页.② 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第73页

    ③ 清·陈本礼笺注.协律钩玄·书首诸家评论.续修四库全书[Z].第1311页.第431页.第43页.齐鲁书社1997年版.④ 诗辩坻.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Z].第45页.第194页.⑤ 钱钟书.谈艺录[M].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6—49页.⑦ 李力.长春大学学报.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J].2024.4.第61页.⑧ 黎简.李长吉集评.[M].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24.3

    He discussed the color, so that poetry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Li Causes.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personal factors are intertwined together to form his morbid personality, to some extent these factors affected his writing, constitutes a poet Strangeness Qi Yan, unique poetry.Keyword:Li He's poetry Color Qi Yan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第三篇: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风格主要类别:

    (一)豪迈雄奇

    •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

    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大漠昂首奔驰的骏马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歌如何体现豪放的风格,结合句子分析。

    诗歌前两句用“千里黄云”“雪纷纷”等描写了天地之广,风雪之大的壮阔之景色,也折射出诗人壮阔的胸襟。后两句,“莫愁”和“天下谁人不识”则于悲壮中充满乐观与信心,和前文的广阔背景融为一体,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悲壮慷慨

    •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得不到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

    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草原孤独翱翔的雄鹰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时间上得孤独,在诗人之前和之后都没有谁和他相知,而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空间上得孤独,天地广阔,却依旧因为孤独而悲哀,于是诗人感叹苍凉和孤独,潸然泪下。

    (三)沉郁顿挫

    • 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胸

    中,沉吟再三,然后勃发于笔端。

    • 汩汩涌出的泉水,最终汇成一股曲折的溪流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诗人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暮秋时节,想到和朋友天各一方,倍感思念,于是借酒消愁。颈联描写江山见证作者的鬓发,“存肝胆”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忠贞。整首诗将眼前悲凉之景、自己的个人遭遇和深沉的爱国情怀紧密结合.(四)朴素自然

    • 语言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的痕迹,显示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全诗没有大肆描写送别的场景,而只用两句简笔勾勒告别友人,回到家中的情景,三四句则用询问的口气,表达对朋友再来的期盼。诗人截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采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五)含蓄委婉

    •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把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藏在描写刻画的形象中,让

    读者自己理解和想象。

    •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在诗中表达什么思想?

    诗歌真正的意思是要询问张水部自己这样的水平风格是否符合考官的口味。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知音张藉比成丈夫,将考官比喻为科考的官员,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

    (六)婉约细腻

    • 语言和情感呈现柔美、委婉、含蓄、细致、绵密的特征。

    ——小家碧玉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诗歌婉约细腻的风格体现在哪些地方?

    • 词开篇用寒蝉、骤雨、长亭、兰舟等凄凉的意象渲染离别时的氛围。接着通过细节

    描写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离别时的缠绵悱恻,最后写别后的想象之景“晓风残月”,抒发别后的孤苦凄凉。全诗描写离别场景和离别心理的语言细腻,表达情感含蓄。

    (七)清新明丽

    • 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以新颖轻巧的构思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

    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春光明媚中踏青的红衣少女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歌描写诗人在酷暑的晚上游荷池,看到“细草摇头”,将细草拟人化,富有情趣。后两句同样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荷花躲在荷叶下,化静为动。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明快。

    (八)幽默讽刺

    • 语言诙谐、风趣或辛辣,表现对世事或某类人的讽刺。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这首诗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诗歌揭示了

    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用幽默调侃的语句,表达对秦始皇的讽刺和憎恶之情。

    其他注意风格:

    (1)明净绚丽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2)清新淡雅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雅致,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丰富,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3)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又如《诗经.硕鼠》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江楼月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快简洁——像一幅勾勒线条的淡墨山水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4)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但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高超峻拔)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结合有关语句具体分析特色。

    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横江词(其一)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解析]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

    第四篇: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

    4.绚丽:

    诗。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

    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5.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6.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7.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

    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3.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8.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部分诗、词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9.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10.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11.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诗词总体语言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

    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诗歌流派语言风格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12.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13.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4.隽永:强调的是诗歌应有“味”,且“味”须深长。钟嵘的,《诗品》有“滋味”一说,当然这“味”并非给人以生理感受的“五味”,而应指给欣赏者带来审美感受的“味外之旨”。这种感受你能感觉到,但又难以说出来,也就是人们一般说的言近旨远,意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李煜的《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确实意味深长,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15.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2

    第五篇:贺国庆诗歌

    贺国庆诗歌

    指间风/文

    一,母亲新姿

    古老而贫困的母亲

    忽然英姿勃发

    贫脊的土地

    原来肥沃有加

    屈辱

    凄惶

    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

    已是昔日旧话

    看而今

    破碎渐圆

    失子归家

    人才济济

    和谐天下

    高楼林立

    百业开花

    高速高铁

    千隧贯通

    万桥飞架

    神女峰下

    惊世梦圆

    昆仑彩带

    连接喜马拉雅

    嫦娥奔月

    龙宫探宝

    海陆空

    齐刷刷

    奔向现代化

    广阔原野

    五谷、疏菜、水果

    畜、禽、蛋……

    愈来愈多

    愈来愈甜

    愈来愈香

    愈来愈大

    摆满千万个

    市场

    屯满亿万户

    农家

    伴随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的货品

    十三亿子民

    乐开花

    母亲自豪地

    向五洲四海

    天庭龙宫

    发出邀请

    明年的蟠桃会

    诗酒会

    也和上海世博会一样

    在神州举行

    欢迎参加

    二,重庆新貌

    1,城市楼房

    古老的土地

    习惯于

    承载数千年

    低矮的灰黑色

    一夜间

    雨后春笋般生长出

    无际的钢筋水泥森林

    不休

    无歇

    从来羞涩的土地

    自己也惊异

    原来我的神力

    如此了得

    迎着朝阳和晚霞

    七彩玻璃幕墙

    纷纷踮脚争高

    寻觅彩云

    白云

    同赏四海波涛

    五洲风景

    北国春秋

    南极冰雪

    2,江桥

    烟波江上

    仿佛一夜间

    织成条条玉带

    风姿绰约

    千情百态

    将两江四岸

    美丽的图案

    编织

    牵连

    玉带上

    不息车流

    伴随欢声笑语流淌

    玉带下

    大江东去

    百舸逐谰

    或竟风平浪静

    映照如画江山

    谁曾道

    烟波江上使人愁

    看而今

    恒古天堑

    江流拥堵

    被抛九宵云外

    玉帝惊骇

    龙王汗颜

    鲁班感慨

    后生可畏

    青胜于蓝

    真是神州风流传天外

    3,立交桥与高速路

    挺立在拥挤的 路口

    举家族之合力

    交织叠加

    一条条错综宽阔的 坚强纽带

    将拥堵的愁眉舒展

    连通一条条街道

    连通一条条

    宽阔的玉带

    让它们输送无尽的 客流

    物资

    让它们通往

    天南地北

    五洲四海

    让它们领略

    如梦如幻的 繁华

    让它们

    将如痴如醉的风景

    饱览

    让华夏气血通畅

    循环

    岿然不动

    盘石般地默默

    挺立

    心里却装载着

    祖国

    无限江山

    4,城市地铁

    你深藏地下

    不露真面

    与金碧辉煌的 地下商场

    结成伙伴

    默默地将拥挤的城市

    舒展

    你是城市的 初生宠儿

    却写满了城市的 沧桑

    巨变

    汇聚了城市的 富庶

    与文明的 登攀

    紧连着万千市民的 往返

    将生活的节奏

    变得轻快

    让生活的乳汁

    更加甘甜

    你关系着千万家庭的 幸福

    承载着城市的 魂魄

    承载着五彩缤纷的 梦幻

    寄托着无尽的 期盼与明天

    5,城市园林

    贫穷与愚昧

    将森林伐为荒山

    睿智的富裕

    将城市造成林园

    转眼间

    钢筋水泥森林

    穿插在 姹紫嫣红

    柳暗花明间

    鸟语在城中

    婉转

    花香四季

    飘散

    碧绿陪衬

    蓝天

    花木丛中

    男女老少

    晨练晚习

    娱乐休闲

    宛若神仙

    一个个天然痒吧

    清新了肺叶

    清新了日月

    清新了云天

    健康天使

    款款而来

    人们尽情拥抱

    一个个

    朝霞

    夕阳

    歌唱松鹤延年

    古老的城市

    容光焕发

    妩媚多姿

    青春无限

    2024,9,28,四,七律 国庆颂(二00九年九月)

    喜庆建国六十年,神州无处不欢颜。

    破碎山河渐圆满,痛苦民生变甘甜。

    月异日新城乡美,燕舞莺歌山水妍。

    中国特色耀寰宇,科学发展福万年。



    推荐阅读:
    浅论李贺诗歌风格与其心境的关系解读
    音乐学科工作总结
    托克逊县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组织宣传委员工作总结(汇编)
    市场营销复习框架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