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英文作文 婚姻家庭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梅无痕 时间:2024-08-23 13:04:5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摘要:经济全球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挑战应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20 世纪末和21 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 是指在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 阻碍生产要素(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等)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被削弱,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更加频繁和密切, 范围更加扩大。中国企业在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适逢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而竞争的焦点是资源, 尤其是优质的人力资源。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稀缺人才的“零距离”国际竞争问题

    全球性人力资源竞争势必体现在高层次稀缺人才的争夺上, 经济全球化已彻底改变了市场竞争的边界, 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开放国门的国内背景之下,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研发机构进驻中国, 它们往往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用人战略而与国内组织进行人才争夺, 因此, 全球性紧缺人才的竞争所表现的空间形式已是短兵相接的“零距离”竞争, 即国际化人才竞争的国内化。

    2、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企业并购是为了寻求资源互补, 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 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 因此企业并购后如何对并购双方的人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有效整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是企业并购后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同的企业有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风格以及不同的组合结构, 企业在兼并和收购过程中能否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优化, 是决定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

    3、企业国际化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

    跨国公司的扩展加快了人力资源配置的全球化进程, 使跨国公司的员工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在一起工作, 这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内在标志。企业的不断国际化使得跨文化管理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在一个员工来自不同国度的企业中形成一种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企业文化, 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

    二、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建议

    1、培养全球观念

    经济全球化蕴含着对新市场、新产品、新观念、新的企业竞争力和经营方式的新思考,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以一种新的思维重新思考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角色与价值培植问题, 建立新的模式来培养竞争力。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 一个企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 而且在国内市场上也同样面对国外企业的持久挑战。企业经济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 经济自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越大, 为竞争提供的人力越多, 就越显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就能站稳脚。同时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内容和行为规范, 管理的选择范围从国内到国外, 再到全球。因此, 全球化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利用全球化的资源、培养员工的全球化意识, 使员工从全球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 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人才争夺愈演愈烈, 国际人才的本地化竞争使得人才的流动越来越容易, 因此建立健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激励机制,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制度改革, 确定了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培育与使用相结合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快速高效整合人力资源

    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快速高效原则。并购企业的整合速度太慢必然会导致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慢慢的流失, 削弱并购交易的战略意义及经济价值。同时,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要讲求效率。二是通盘考虑原则。并购后不但要安排好管理人员, 而且要安排好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 在考虑人的选、留、裁、用等问题时, 还必须与技术整合、组织整合、文化整合密切配合, 并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加以综合考虑。三是人才互补原则。一方面并购企业将关键人才输送到被并购企业, 另一方面, 还要尽可能地发挥被并购企业原有人才的作用, 挑选和任用被并购企业管理人员, 这有利于双方并购企业文化的融合,减少其对外来文化的抵触情绪。只有双方密切配合, 真正实现了人才优势的互补, 并购才会取得更好的绩效。

    4、重视员工跨文化培训

    全球化是企业谋求长足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全球化扩张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为企业带来了一系列发展的问题,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跨国企业在国外拓展业务, 在很大程度上倚重员工的能力, 但是文化、经济制度、劳动力成本、劳资关系等因素在管理国际员工时具有特殊性, 因此跨文化培训就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点。组织的决策者要认识到不仅驻外人员需要跨文化培训, 而且组织内的其他成员也需要培养文化敏感性, 即使是国内的经理和员工也会接触到来自国内外的不同文化的人, 如国外的客户、供应商

    等。当国内的经理和员工出差到国外时, 也会遇到文化适应的问题。另外, 组织的经理人员要意识到跨文化培训的重要性, 只有组织的经理人员意识到跨文化培训的重要性, 才能使组织内的跨文化培训更有效率, 而不是走过场。

    二、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信息技术正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人力资源管理亦然。

    1.信息发布。信息技术使企业能够高效率、低成本地发布信息。比如, 企业采用网上“先内后外”的招聘方式,规模较大的公司若没有网络, 向分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员工及时公布 这些信息会很不方便。再如, 发布公司管理细则, 以往是每个员工发一本制度汇编, 不仅成本高而且无法反映动态信息, 如今, 只要在企业内部网上建几个网页就可以了。

    2.薪酬管理。因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及“在家中工作”方式的流行, 员工工作地点越来越分散, 这样就产生了新问题, 如员工薪酬发放, 企业如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有分支机构, 传统做法是三地各设一个机构负责该地的工资发放, 这样做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而通过与银行合作进行网络服务后, 就可以完成多个地区员工工资的发放。

    3.培训革命。很多培训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完成, 不用租场地、请老师、印资料、准备设备及支付外地员工路费、食宿费等;同时, 传统培训方式由于受训人员要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 会丧失一些商业机会, 这种机会成本有时非常高昂。据北大方正人力资源部数据统计, 与传统授课方式比较, 网络培训能节约60%的费用。

    趋势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

    对许多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 人力资源部毫无专业性可言。外部原因是,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序列,管理咨询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而根本

    原因是, 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决定了与欧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距。特别是企业规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差别很大, 小企业通过经验性管理尚能应付, 但是在大型企 业乃至跨国公司管理中, 经验管理显然不能胜任。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是必然发展趋势。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1)结合企业总体发展计划, 在与业务部门沟通的基础上设计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2)设计职务说明书;(3)与业务部门合作, 设计并实施招聘方案;(4)对新员工进行辅导, 使之熟悉公司组织文化和部门业务;(5)设计合理薪酬, 实行有效激励;(6)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外围知识。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外围知识有信息处理技术、劳动法律法规等。专业内容只有在外围知识的支持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趋势三: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

    很多企业已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事务外包, 这样既有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 也可以充分利用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服务获得规模效益。同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越来越 多的人通过网络寻求就业机会。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的逐步成熟, 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养老、公积金等员工福利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也可外包给相应的保险公司、银行等, 这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培训方案设计、福利方案设计等更重要的战略性事务上来。

    趋势四: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内部直线化

    在组织扁平化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员工素质提高及人力资源管理大量事务性业务外包等因素的作用下, 不同层次管理者掌握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是人 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而且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对业务部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务部门的直线管理者将面对越来越 多的管理任务。

    1.部门裁员。裁员的整个过程涉及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劳动法律、经济补偿等方面, 被裁减员工可能提出很多疑问,管理者要考虑裁员后的工作应怎样去做, 谁来接替被裁减员工的职务。失败的裁员过程会对企业名誉产生不利的影响, 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须分享双方掌握的信息, 以尽快完成裁员过程, 减少裁员的不利影响。而在中小企业裁员过程中, 直接负责裁员的部门经理更需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如裁员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 通知裁员消息的时间、地点等。

    2.角色重塑: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 各业务部门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单一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不能胜任, 不得不由业务部门自己去实现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同时, 把非核心事务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 以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工作集中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人 员要从过去的行政、总务、福利委员会等角色转变为学习型组织的推动者、高层主管咨询顾问、战略业务伙伴、管理职能专家和变革倡导者, 实现这一角色转变的关键是, 在企业经营目标指导下,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 采用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用全局性眼光审视局部性问题。

    3.跳槽率。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全局视野, 那么只能记住员工进来多少、走了多少。如果进行深入分析,就会挖掘出更富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关注更具战略性的问题,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对直线部门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开发, 将会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价值。

    张蕊人力资源管理240616142

    第二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一、两个转变

    1.单一结构的层次组织向相互依赖的网络组织转变;

    2.“老三样”(岗位、绩效与薪酬)向“新三样”(组织再造、领导力的开发与长效激励)转变。

    二、三个概念

    1.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和心理资本的总和;

    2.两大战略:生长性战略(改善成本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增长型战略(增加收入机会,提高客户价值);

    3.第三代战略:全球化、知识型企业、学习组织。

    三、四大支柱和六大系统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四大支柱:制度、机制、流程与技术;

    2.人力资源六的运行系统:规划、潜能评价、行为评价、考核、培训开发、薪酬分配。

    四、重点关注

    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电脑为基础,全面了解及掌握各类信息,善于系统分析并发现问题,寻求技术上的管理);

    2.体制决定人的心态,心态决定生产关系;

    3.每位主管都是人力资源的见证者与管理者;

    4.强调创新(适应环境、创造环境),强调双赢沟通与领导力的培养(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领导及培养一批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

    第三篇: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浅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国家应该加快国内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经济体制 对外贸易 科技 人才 跨国公司

    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墨西哥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例证。10年前,墨西哥经济是典型封闭式的,1994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大量的美国企业进入墨西哥。墨西哥经济却并没有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呈现出自主发展的巨大活力。1999年其出口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从签约前的第26位上升到第8位。在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步伐,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

    首先,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

    划和指导。具体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

    其次,要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一方面积极扶植本国的支柱产业,通过WTO的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21世纪的全球竞争实质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各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人为创造的生产要素,如

    科学、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出现了世界性的短缺。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才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五)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使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许多学者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发展中国家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发展对外贸易,积极与国际接轨。针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和风险,有学者提出建立新的经济金融秩序与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冲击,在地区范围内,考虑创建地区性货币基金组织等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白树强.全球竞争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24

    2.陈叔红.经济全球化起势下,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4

    3.刘力.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出路何在.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

    5.孙若彦.经济全球化与墨西哥对外战略转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6.王述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24

    7.张泽慧.周望.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考点梳理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2、跨国公司

    3、世贸组织

    4、对外开放的新阶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5、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重点难点解析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⑴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讲解:一定意义上,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⑵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A、生产全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B、贸易全球化: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C、资本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注意:三者的关系:生产全球化必然带来贸易全球化,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必然带来资本的全球化。

    D、载体:跨国公司的需速发展。E、成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②具体原因:第一,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第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第三,资金为了追逐利润,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第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推动。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a.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b.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c.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d.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跨国公司

    ⑴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⑵跨国公司的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⑶跨国公司的活动及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⑷跨国公司跨国行动的意义: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⑴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风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风险全球化”)。注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①机遇: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学习管理、培育人才、扩大出口、参与分工;②挑战: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经济主权受到制约;贫富差距扩大。

    ⑶我们的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②正确的态度应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第一,经济全球化及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善于抓住机遇,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避开不利因素,加快发展;

    第二,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鸿沟”、“绿色壁垒”、反倾销等,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得不应对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最有效方法。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世贸组织

    ⑴地位:世贸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⑵成立时间: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⑶作用: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⑷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分析:最惠国待遇:指一个缔约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缔约方的优惠、特权,应当无条件的给予所有缔约方。国民待遇:指在民事权利方面,缔约方保证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

    2、对外开放的新阶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⑴加入:我国于2024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根本上和长远看,利

    大于弊。

    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⑦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⑴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A.必要性(为什么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①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④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格局: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注意:全方位:对世界各类型国家开放;宽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和内地”

    ⑵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重大决策: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B、引进来:①必要性(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②新形势下的要求(怎么样):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C、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①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②要求: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⑶实行对外开放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为什么要坚持此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B.此原则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②对外开放是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只有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注意: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力,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

    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注意:要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4)如何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①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A.(“引进来”方面):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B.(“走出去”方面):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②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它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又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

    ③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4、反倾销

    (1)倾销的含义:是指某国制造商或出口商将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的贸易行为。

    (2)反倾销的含义: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企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给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进口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处理的过程。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

    从表面上看,外国产品价格低,进口国的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其实不然,倾销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它直接打击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使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乃至被迫退出市场,造成工厂停产、倒闭,失业率上升。这样外国产品就垄断了市场,最后有可能实行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利润,进口国的消费者仍然是受害者。因此,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应采取反倾销措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国的权益,保护民族工业。中国在国际上遭遇的反倾销是不公平的。在世贸组织和各成员的反倾销法律中,倾销的本义是同一企业某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该企业相同产品的正常价格。而多年来,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反倾销调查,则实施的是一套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它们把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与一个替代国的价格比较,来确定倾销与否和倾销多少,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倾销的内涵,其结果多是导致大量指控中国产品倾销,以及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三、走出误区

    1、经济全球化就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改正: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它还有文化人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表现。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把双刃剑。改正: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对于广大发展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4、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 本基点

    (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

    四、走进经济生活(见导与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较多,用教学情境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完善课堂形式、使教学环节更为紧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关键的知识点,用结构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便于学生记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024.10.21一、高考考点:(1)经济全球化(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对外开放

    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三、高考预测:

    1、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事例,分析我国(包括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意义、措施。

    2、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以主观题为主,重点考查时政热点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要关注社会热点,注意一些新提法。

    四、知识体系:

    五、考点梳理(课前预习):

    (一)经济全球化

    考点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⑴含义:

    ⑵表现:

    考点2:跨国公司

    ⑴含义:

    ⑵作用:

    考点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思考: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考点1:对外开放

    ⑴提出:地位:⑵原因:

    ⑶当前的开放格局(是什么)

    考点2:国际经济组织

    地位:作用:原则:

    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思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考点3: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思考: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六、课堂点拨、归纳、练习与拓展:

    (一)经济全球化

    (1)观点一: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所有国家普遍受益”;

    (2)观点二: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意味风险全球化”。

    思路提示:要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

    有利

    —积极作用

    发达国家主导—两极分化(加剧发展中国家贫困)

    有弊 联系加强--波动导致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

    高考体验:

    1.(2024全国卷Ⅰ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 202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这表明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28.5%。这说明我国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2024宁夏卷15)2024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24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练习:

    1.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并向全球金融机构深度蔓延,致使许多国家的金融业遭受严重损失,2.(2024山东卷16)2024~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0.6%、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①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发展②要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

    ③要放慢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步伐④应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由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2024年9月29日纽约、伦敦油价单日暴跌超过10美元。这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③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④我国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探究分析:

    背景:华尔街金融风暴

    近来美国金融业风云变幻,纽约华尔街发生动摇全球金融体系的地震,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中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华尔街5大著名投行跨塌3个,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暴露问题。各国政府纷纷联手救市。

    (1)雷曼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公司,其资产遍布世界各地,我国有7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相关资产,合计数量约为7.2164亿美元。这说明了:()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技术全球化

    (2)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跟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带来负面影响,欧洲、日本的金融震荡,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感受到危机。远隔大西洋的英国受害更严重,股票急速大跌,市场紧张。危机也影响我国经济,直接给国内金融机构造成损失,影响我国贸易进口,冲击国内股市。

    结合材料指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重点:我国如何积极参与

    (1)强调从国家宏观角度如何参与

    (2)尤其重点关注新阶段、新形势下的开放,突出新的要求。

    练习:

    1.在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也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必须改变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出售低端产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国内企业必须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②增加进口,减少出口

    ③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④创立国际知名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2024年上半年山东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双双攀升。加快“走出去”步伐:

    ①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要求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省企业的比较优势 ④意味着山东省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遭 受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对此,我们要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②制定应对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策略③了解行情,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④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拓展探究:

    结合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分析我国企业应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探究分析:改革开放30年

    1.202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山东省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从而使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呈逐年增长的良好势态,政府财力持续扩大,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域。

    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取得上述成就的经济原因。

    2.近几年,因为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东盟等传统市场,所以引发了诸多的贸易摩擦。据商务部统计,2024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此外,同期我国还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我国在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后,2024年又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为我国应对贸易摩擦提出几点建议。

    七、感悟与反思:

    参考答案:探究分析:改革开放30年

    1、(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2、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分)

    ②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2分)

    ③企业要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规范自身的竞争行为。(2分)

    ④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提高国际竞争力。(2分)



    推荐阅读: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塔什布拉克村人口学校培训工作总结
    计划生育培训材料
    母婴护理员主要工作、简介及就业分析
    2024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上的讲话
    上一篇:产品专题策划书1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