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合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合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合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书
工作 单位:铜冶镇一中
课题主持人:主要 成员:任秀清 吴艳芳 许庆芳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合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本课题将系统地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与教学整合的操作性策略,将极大地丰富同类研究的实践经验,并以各种形式推荐到教学实际中,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相关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建立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料库,含教学课件、学案、试题库等。(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建立实验小组,积极探索中学语文、物理、化学、美术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有效策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整合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实践及理论问题。探究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学习方 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
2、选择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内容→选择恰当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精心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与反思。
3、改变过去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合理、有效的使用。在信息时代,让孩子多接触信息、转化信息、变为自己的信息。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了问题探究、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校本培训以及经验总结法。以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策略。
(三)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初步制定的研究计划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如下。实验研究准备阶段(2024年12月~2024年3月)
课题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这个阶段 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1.初步提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完成课题申报报告和课题立项论证报告;2.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的数学教育新思想、新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理清研究内容,调整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年3月~2024年6月)
1、根据课题组制定的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组组织所有成员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4、课堂教学研究课研讨会。
5、展示发表阶段研究成果。
6、根据第二阶段实验研究的汇总的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第三阶段:实验研究(2024年6月~2024年10月)
1、课题根据阶段检查调整实验研究方案,展开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
2、课题组定期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讨会。
4、课题研究组提交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小结。
第四阶段:成果整理期与形成期(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2、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3、根据情况对部分研究课题进行推广。
4、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化,完成课题研究 报告,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正式立项后,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辅导全方位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行动者;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附:王永富 主要负责开题、结题报告以及资源整合;并研究习题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任秀清 主要负责实验与课堂教学兴趣化的开发与整合吴艳芳 主要负责语文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
许庆芳 主要负责学生作文互改方面的研究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武安市第一中学 李柯
一、课题名称及关键词界定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对一切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现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具体说来,是指以高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为特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地解释和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体系。本课题的“信息技术环境”是指以现代电教设备、校园局部网、多媒体网络课室以及能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学习互助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计算机认知工具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因特网、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广泛普及与使用,许多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层面,还存在着“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量与实际需要不符合”、“多媒体应用不流畅”、尤其是“„信息技术只存在于教师的用‟的单向效应”等误区,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甚至制压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但现在在我国,教育科研网已启动,将建成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个层次的结构网络。在省内,新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里也提到,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网络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进一步整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如何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有待于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去探索、补充、深化和拓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将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全面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所应具备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构建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借鉴和支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跨上新台阶。
本研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主动积极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发利用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
进一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提高和改进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乃至教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与理论的支持。
四、本课题研的创新之处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顺应知识经济和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给中学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体现了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信息技术除了应用于自身学科外还可以深入到其它学科中去,改变学生的学习。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而且促使学生形成这种学习方式的方法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学习理念下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补充、不是调和,而是一场在新理念指导下、新载体支持下的前所未有的学习革命。
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教师的帮助,而不是自己主动采取措施。许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习惯于 老师安排学习任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非常淡薄。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观念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已经成为本课题组成员的共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能靠自身的水平来进行,不能教条的强迫学生去学某些知识;教师只对学生学习的意义构建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固有的优异潜能主动地得以实现。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自主学习应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确立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控制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评价学习结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和研究假设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及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总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学生互助、信息共用”的信息流多向交互传递,并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能力与习惯,以期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提高。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想,我们将着重进行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探索英语学科在内容与形式上对网络环境的需要程度,从而优化课程整合的过程。
3、借助优化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编写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适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4、研究在网络环境下调控学生心理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研究假设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我们假设:网络是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多媒体和网络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英语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七、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从相关理论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针对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从而推动学生课内外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并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具体计划;构建学习资源库,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其学习效果开展研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品质。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服务。
3.经验总结法。组织学生总结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经验,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方式改进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库。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5.实验法和个案法。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方式变革取得应有的进步。
根据学科特点,我们的研究活动除了渗透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要结合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兴趣的活动来进一步开展和研究。
(三)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约为2024年10月—2024年12月,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24.10—2024.12)
主要是理论学习,学习我国各地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比较宏观的了解和把握,进一步制定详尽的计划和方法。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意义,制定计划。
(2)组织课题实验的教师参加相关理论学习和培训,申请立项。实施阶段:(2024.12—2024.08)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学习。搜集和制作开发教学方案,运用网络上实验课;
在实验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开展有计划的研究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教学论文、阶段总结等等。
总结阶段:(2024.08—2024.12)按课题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力争出一套成果汇编,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作好准备。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优异。学校教科研风气浓厚,每年都有上百篇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我校已经建成运行稳定的校园网,有多媒体教室160个,课题组成员每人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为课题组在每个年级准备了两个实验班,便于做对照实验。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投入课题研究,补充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和设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研讨及购买资料所需经费由学校审批报销。为激励研究人员出成果,对课题研究做出较好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奖励。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学习手册:《前期学习资料汇编》
2.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 3.课例:《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提高》 4.课例:《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5.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口语交际提升》
6.研究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十、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本课题组成员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完全能完成本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李柯,课题主持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高中英语高级教师,邯郸市骨干教师,年富力强,多年一线教学和研究经验。夏志平,贾菊芳,文勋,李智超四位教师都是中学一级教师,武安市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他们曾撰写《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方式》《也谈MOODLE辅助高中英语协作式写作教学的可能性》等论文数十篇。他们能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甚至通过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在县内外交流,能较好的发挥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
李柯:负责课题总调度 夏至平:理论研究 贾菊芳、李智超:课例研究 文勋:资料收集整理
十一、参考文献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1-2)。
《信息技术》—陈
纯—浙江教育出版社。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高文—《上海教育》2024年第4期。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刘向永—中小学电教。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教育技术研究,2024(4)。兰宏生《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思考》中国教育报,2024-12。张建伟,卢达溶《网络协作探究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曹
梅《网络学习监控初探》中国远程教育,2024(7)。
第三篇:新课改下自主学习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改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我组《新课改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经总校及一高各级领导的审核,与2024年11月1日正式开题,现将我组该课题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目前,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和课堂教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改革陈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等多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标”的颁布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另外当前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受的信息量已经大大超过以前,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传统的教育及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所以学生急需有一套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为此,我组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决定通过实践摸索的方式尽快找出一套这样的学习方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现状
甘肃省开始新课改已经两年,各级教师前后经过了网络及在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等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大大提升,同时学生经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的锻炼,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也发展了学生对物理学科良好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与探究模式发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无不为下一步实验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而且我校学生主要以底子教好的优秀学生为主,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贯彻执行力度较强,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教好的实验对象。
然而目前学生学习的方式仍然以被动的接受为主,课后主要的工作是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册或练习本上的作业为主,没有时间去了解知识的背景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另外学生的任务也没有难易差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却要完成同样的作业,结果许多同学反映作业量太大或难度太大,每天总是在做作业,甚至晚上要熬到一两点,最后的结果却并不理想。有许多老师也仍然是“学生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没有意义的作业,却忘了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趣味性很强的课程。
鉴于教育改革现状和以上认识,探索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高效、灵活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组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建立统一的高效灵活多样的课后任务体系,该体系可以凸显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
3、形成一套积极的课堂反馈体系,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能够快速的掌握。
四、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际意义
1、减轻学生的任务量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引发旧知与新知之间矛盾,产生问题意识,然后提出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搜寻资料,自主探究,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减轻学生的习题练习量,重视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的应用性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往往能够在学生思考或动手的过程中实现习题无法实现的知识强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不在是一门枯燥的理论学科,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知识的应用不应该只停留在习题的解答上,当把一个物理规律放在实际生活中思考时往往能够使学生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见解。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同时辅之以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促进课题深入、圆满的完成。选取3个班作为实验以象。实验前先进行实验前检验,对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运用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方法检测和整理实验数据,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反复论证。
五、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启动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1月)
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及实验教师,申报课题,组织理论学习、培训,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实施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4月)
开展研究阶段,1月两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和交流,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如教育叙事、实验数据图表、教师教学反思集、学生课后作业集、身边的物理知识等。
3、总结成果阶段(2024年4月——2024月6月)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成果,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
六、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组长:陈召辉全面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组内成员分工:
许福善:负责从网上或课外资料上收集整理配合每节课的有助于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等。同时制定出具体的学生课后的任务及阶段性的评价体系。
赵强:负责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完成研究报告。
七、条件和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均为高一物理组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经验,曾承担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2、课题的组织与管理规范、严谨,有保证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奖惩办法。
目前,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通过了总校课题组的评审,和一高教研组批准并已进入实施阶段。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现代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与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他们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评价要依据多元智力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要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别人的评判。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自评与互评可以使学生客观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活动经历,使评价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和发展的过程,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媒体共同积极参与的立体式交互活动。靠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的深刻变革。
二、研究的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的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化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教育环境中作用的最佳模式,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1、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由于基于信息技术的环境的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基于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教学的质量。
2、寻找信息技术在教育环境中作用的最佳模式。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此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
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现状和前景的调查研究。
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评价。
3、信息技术环境的构成及发展研究
4、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
①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程的学习效果研究
② 信息技术环境下非活动课程的学习效果研究
③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对环境课程的学习效果研究
重点与难点: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
①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显性课程效果的评价
②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隐性课程效果的评价
通过研究,我们努力把信息技术贯穿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2、从信息技术的优势来看:它集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理解为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信息技术创设的环境,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它是确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方法、步骤与时间安排
1.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对目前中学课程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调查分析。
(2)对比实验比较:将5年级5个班分成两个组,一个是网络教学,一个是传统教学。
(3)教育实验法: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采用教育实验法,制定实验程序、提出假设、确定变量、选定实验对象、实施实验步骤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理论探究法: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教育改革动向进行理论探讨。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4年3月-2024年5月
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计划,准备研究实验材料,组织研究力量.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状态、能力水平。
(2)实施阶段:2024年6月----2024年6月
2024年6月---2024年12月:实验研究的老师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网络技术 进行学习深造。撰写实际可行性报告,并收集整理成文。
2024年9月:学校建立电子网络备课室,为网络教学研究创造条件;投资40万元建 校园网和宽带网。
2024年1月-2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上网的培训。建立学科教育资源,上传网上教学资料,建立网上检测和题库系统.2024年3月-2024年9月:网络教学实施、比较、推广、资源开发。
2024年9月-2024年6月:交流、总结、整理研究材料,写出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六、研究的硬件及其环境
1、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主要领导分任子课题负责人,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行政干部年终考核的重点,以确 保课题研究的推进。
2、研究小组成员精干:
课题负责:钱永东(校长)
课题管理:王卫平(副校长)、余智(副教导主任)
课题组成员:杭强圣、丁荣、张美娟、唐晓明、韩春华、许玲、成建萍、王汉光、李金燕
3.硬件设备先进:
学校现有电脑60多台,多媒体教室1间,电子网络备课室一个,宽带网正在安装。教师绝大部分配置有电脑并上因特网,研究教师都能较熟练开发课件。
七、研究成果预计
1、研究总结报告。
2、信息环境的建设途径。
3、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3、学科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经验性论文。
4、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专辑(光盘)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边 昭 学 校
宋 颖
《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
1、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网络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中小学生逐渐成为“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与人格结构尚未完全成熟,分辨是非、判断善恶、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的道德的有待规范,因而网络也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我校部分学生沉迷虚拟世界,荒废学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障碍,急需在网络环境下给予纠正和治疗。
(2)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现状。据统计,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59%的未成年人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41%的未成年人情绪波动性大,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必要和重要内容。
2、网络环境下进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网络心理教育资源丰富,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支撑。由于网络信息量大,随意搜索,就能拥有从心理教育理论到案例的丰富内容,有心理专家的讲座和教师的心理教育心得。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无论为老师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还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与疏导、调节自身的心理方法的掌握都能提供有利的参考和借鉴,为开展心理教育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更能让学生表露真实的自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对症下药。再高明的心理医生面对始终保持沉默甚至不愿接受心理辅导的人也会束手无策,所以要切实使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实效,必须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愿意说出他的困惑,烦恼,表露真实的自我。但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偏见,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有的闭锁性,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无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还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中,都不愿或不敢暴露自己,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学生甚至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鸵鸟政策”,讳疾忌医,不敢去咨询机构寻求帮助。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现实中的痛苦和内心的思想,在网络中学生面对陌生的人,消除了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卸下了伪装,往往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他们愿意真实地表述自己,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减少传统心理咨询中阻抗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最后,网络交流形式多样,便捷,为网络环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便。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和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而我校于2024年建立了校园网,网络已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师的计算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上网率比较高。据统计,我校有80%的教师和86%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和游戏,这为在网络环境下对未成年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网络上用于交流的工具很多,如电子邮件、QQ、聊天室、BBS等,而且交流形式多样,文字或者视频、音频等,非常方便快捷,为学校利用网络开展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自主进一步扩大,责任也相应增加,这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样良好的历史机遇是前所未有的。
2、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3、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活力,而且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良机,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4、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此进行归类整理,为下阶段研究提供依据;
2、充分利用和创建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形成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4、形成一套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系统。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科研成果,在充分吸收他人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环境的优势,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将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利用信息环境形式强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上面。
2、进行深入的调查,将调查的典型案例及其他信息收入相关的资源库。形成案例、文本、图形、图像、数据、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储存方式,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3、建立适应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的具有特色的立体教学新模式,为未成年人心理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4、通过信息环境,实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5、“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件”采用了跟综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提取、筛选、加工、充实转化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体现立体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有效的认知工具,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的集成性、超文本的结构性和友好的交互性等优势,构建信息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机制。
六、对课题实施保障条件的论证;
1、硬环境方面: 我校已经配备有多媒体电脑和具有多媒体设备(液晶投影仪、VCD、功放、实物展台)的多功能网络教室以及多媒体教室作为实验的学生使用。校园网及教委主干网的建立和开通,为实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软件资源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学校为课题组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
2、软环境方面:(1)课题组由校高级教师负责,各信息技术教师做了大量工作。(2)自愿参加课题组的教师大部分经过了理论学习,基本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知识校本培训,深入学习有关的技术技能。(3)对自愿报名的学生进行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培训。从中抽取各层次的基础好、有较大潜力的学生作为网络班的成员。(4)初步组建了学科资源库。
3.研究内容方面: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至少包含5个层面的内容: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网络心理教育意味着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一种环境,网络成为开展心理教育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网络心理教育就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如“网络焦虑”,“网络成瘾”等;网络心理教育着力于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快捷便利条件形成心理教育的网络系统,即利用网络来矫治网络问题行为。
七、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报告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4、公开课、研究课的资料
八: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2月)
做好课题设计报告并收集有关资料,组建课题组,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24年3月-2024年9月)
根据设计报告开展研究和实践,设立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和问题反馈工作,边实验,边小结,边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收集并组织学习有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制订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构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具体分工。
3、总结阶段:(2024年9月-2024年7月)
结合平时的记录、积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后,以论文形式进行课题结题工作。
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合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教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总结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机构建设的意见
相关文章:
- [ 六号文库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合作学习方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 六号文库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机构建设的意见
- [ 六号文库 ]晚婚晚育
- [ 六号文库 ]关于征集人口文化文艺作品的函
- [ 六号文库 ]副局长在2024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重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合集)
- [ 六号文库 ]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加快转变 奋力推进拉果发展新跨越
- [ 六号文库 ]主题教育个人检视剖析材料[5篇材料]
- [ 六号文库 ]2024押运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汇总
- [ 六号文库 ]初一军训感受400字作文(大全5篇)
- [ 六号文库 ]中学生初一作文放弃600左右[5篇]
- [ 六号文库 ]简历基本内容的制造要素(小编整理)
- [ 六号文库 ]最新读爱的教育读后感100字(4篇)
- [ 六号文库 ]2024年生日快乐的祝福语文案(24篇)
- [ 六号文库 ]七年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五篇)
- [ 六号文库 ]读论语读后感200字 论语的读后感800(四篇)
- [ 六号文库 ]老师个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简短 老师个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024年最新
- [ 六号文库 ]2024年质量工作工作计划范本最新
- [ 六号文库 ]2024年西游记17章读后感200字(5篇)
- [ 六号文库 ]最新援藏支教工作总结 援疆支教工作计划(5篇)
- [ 六号文库 ]爱心铸就成长—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