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运输合同 担保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看云识天气课文反思(精选合集)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独影花开 时间:2024-09-07 00:14:0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看云识天气课文反思

    《看云识天气》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看云识天气课文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看云识天气课文反思篇1

    在教学中,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训练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在合作探究中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探究“云与天气的关系”的问题时,学生先自主学习后,分组互相交流中探究找出八种云和四种彩与天气的关系,把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本案例是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因此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小组讨论,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看云识天气课文反思篇2

    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能等同于地理生物或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侧重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规律,而语文课中说明文教学,虽是以科普短文为文本,但教学的侧重点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通过文本学习语言、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掌握科学知识——这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语文课堂不必包办。毫无疑问,在这短暂一节课中,学生对云与天气的关系了解肯定是粗浅的,但这已无关紧要,学生可以在日后结合生活实际去认真观察实践。

    而旧有的说明文教学常是学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面面俱到,按部就班,机械繁杂,教者吃力,学者厌烦。这个活动能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力求删繁就简,避熟就新。

    但不足这处也是明显的:(1)教师在时间的控制上,不尽合理,显得前松后紧,结课甚至有些仓促。(2)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看云识天气课文反思篇3

    成功之处:

    1、不求知识点的全面,抓住语言训练这一重难点,去除细枝末节。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2、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避开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修辞和语法知识,不作繁琐分析,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结论,而是进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符合“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以课文为蓝本,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评析、加工,虽然稚嫩和粗糙,但却是学生对文本真实的体验和对话,并在对话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有效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不足之处:

    1、教师在时间的控制上,不尽合理,显得前松后紧,使得预定内容没有结束。

    2、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形象生动的体现云的特点,使得课堂使用不够流畅。

    3、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及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范例三这节课避开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修辞和语法知识,不作繁琐分析,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结论,而是进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符合“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的新要求,使学生了解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内容,把握阅读本文的规律,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高学生提取和用表格表征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第二篇: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 四皓中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2、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 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说明方 法。教学方法:1.朗读法。2.观察与联想。3.图表概括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有喜怒哀乐,天有阴晴雨雪。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 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 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 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文体:科普说明文)作者: 朱泳燚,科普工作者。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打比方和分类别等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提高阅读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课文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提高阅读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看云识天气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4、养成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养成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王苗

    二、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说明文文体知识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 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1)以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 实性说明文(2)以表达方式分:平实性说明文)表达方式分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 据、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

    三、正课: 正课:

    (一)速读课文,完成任务: 速读课文,完成任务:
    1、标出段落序号。2、积累字词。3、

    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文章主 要讲了……)。4、划出各种云的名字。读准字音 峰峦 预兆 轻盈 匀称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根据意思,根据意思,说词语

    1.山峰和山峦。2.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3.本文形容 均匀;比例和谐。6.崩裂而倒塌。

    卷云像女子的动作、4.体态一样轻巧优美。5.

    7.(烟尘、雾气、水)等充满。8.即将出现的迹象。9.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10.形容各种各样的姿态。11.没有规律地出现各种情况。

    (二)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1、思考:(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思考: 句?如何理解这句话?(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 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方法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 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大多在段首。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 文。)

    2、通过回答以下问题,体会作者思路:、通过回答以下问题,体会作者思路:(1)、作者提到了哪些云的名字?这些名字是按照云哪方面的特点来命名的?(2)、作者把哪些云放在了一个自然段写?写了几个自然段?为什么这样写?(3)、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4)、第二自然段和三四五自然段的关系是怎样的?

    (5)、除了以上内容作者还写了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文章的总 体结构是怎样的?

    3、根据以上两题,完成全文的结构条理图:()中填写自然段序号,-----填、根据以上两题,完成全文的结构条理图:(中填写自然段序号,填 写关键词,填写全文结构方式。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写关键词,[ ]填写全文结构方式。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填写全文结构方式

    看 云 识 天 气

    招牌 云和天气的关系:(1)

    一、云和天气的关系: ____ [ 总]

    薄云:_____ 薄云:晴朗
    (2~5)云的形态 云的形态

    看云识天气的_____(2~6)

    二、看云识天气的 方法 [分]
    _______(6)云的光彩

    低而厚的云: 低而厚的云:阴晴风雪

    看云识天气的_____及局限 及局限[(7)

    三、看云识天气的 意义 及局限[总 ]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分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总--分--总的

    顺序。顺序。

    (三)
    1.本文 文中的 : 一

    文,文,
    上(


    ,说明文中,

    说明方法 :
    的云彩作了 “ 方”)中 的 一 ……” 体 了天上的云“ 了天上的云 态 ”的 态 的 的,形。,一 了天 还 的说明。

    一段“ 的 的,了 个。还 :,



    ,、形

    a、“云 b、“ c、“ d、“

    是天气的‘招牌’:天上 一 风 的 云”。
    的,的

    什么云,一 的

    什么样的天气。”。”

    ”。

    归纳: 归纳: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本文思路清晰,体会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表现出来的? 分类别: 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作用: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 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3.体会语言准确性 体会语言准确性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 雪的预兆。天空的薄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示例

    1、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2、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个钟头内便下雨或者下雪。

    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5、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38

    四、小结: 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全文不但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全文不但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清楚,而且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 清楚,而且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美,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之美,有的是运用了某种或多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语言之美,有的是运用了某种或多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则是选 取了优美准确传神的词语。这篇文章就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取了优美准确传神的词语。这篇文章就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 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

    五、要点回顾,体验学习成果 要点回顾,
    讨论交流:你在本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1.了解了有关看云识天气的知识; 2.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的条理要清楚;

    4.说明的语言可生动; 5.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等。……

    六、走出文本,培养积累习惯 走出文本,

    1、收集并积累有关云的谚语、成语、诗词等。

    2、收集并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

    3、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 表述。今天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 午,便下起了潆漾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七、图片欣赏
    附:谚语 棉花云,雨

    快临;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 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 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看云识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云吃雾下,雾吃云晴。看天象测天气 星星眨眼,有雨不远。日出一点红,不雨便是风。地黄有风,天黄有雨。

    看物象测天气 蚂蚁搬家,大雨要下。蜻蜓低飞,不风即雨。“蜘蛛结网晴,收网阴”。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乌鸦唱晚,风雨不远。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骨节发痛,不雨即风。


    第三篇: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长期的观测和实践表明,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指钓卷云,这种云的后面,常有锋面(特别是暖锋)、低压或低压槽移来,预兆着阴雨将临。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象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高层大气层不稳定,如果云层继续降低、增厚,说明本地区已处于低压槽前,很快会下雨或刮风。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处在由冷变暖的变性高压气团控制下,云层如果没有继续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系统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睛。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持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

    另外,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兆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睛好。

    此外,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黄色。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黄色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黄色,但云色均匀,不乱翻腾。还有不少谚语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内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等谚语,山西有“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反来复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等谚语。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

    第四篇:看云识天气doc

    初一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 要点:看云识天气

    全国名师都在这里落户扎根,就等你来问问题!马上注册提问吧!本文相关应用

     鼠标划词关闭划词  收藏

     评论  打印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意义。

    2、以列表分类的方式感知全文。(重点)

    3、品味精彩语段,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难点)

    4、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教学方法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说明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云的类型和云的色彩”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描写云和天气的关系(顺序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谚语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或作一些探讨补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

    (2)一霎间(shà):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4)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5)匀称chè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6)朦胧不清:模糊不清。(7)阴森;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本课指天气阴沉,气氛可怕。(8)丝丝缕缕(lǚ):一丝丝,一条条。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9)绫纱;泛指稀而薄的织品。本课比喻云彩稀薄。(10)崩塌tā;崩裂而倒塌。

    (11)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12)征兆zhào:即将出现的迹象。

    (13)千姿百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14)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作者朱泳燚(yì),当代科普作家。

    (二)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三)说明文知识小解

    1、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

    5、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九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全文可分三个部分。讨论并归纳: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一层(第2—5段):根据天空中云的形态、位置、薄厚来推测天气的情况。第二层(第6段):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浏览全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明确:第2段那一 句

    (3)文章依次介绍了那些云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填表)

    云的种类简表

    (一)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24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24米左右较薄 天晴云的种类简表

    (二)云 名 形态变化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4.提问:文章介绍这八种云,按照什么顺序? 明确: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的云。

    三、小结

    本文运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八种云、四种光彩进行描述,说明它们与天气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1、收集与天气的有关谚语。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直接了当地说明事物,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运用描写、拟人、夸张等手法,使事物说明得形象、生动、具体,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本文用大量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云和光彩,这是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的。

    二、探究质疑:

    1.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的“姿态万千”?

    讨论并归纳: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姿态万千。2.探究质疑:课文第1段如何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的“变化无常”? 讨论并归纳:用“有时……有时……一霎间……”写云的变化无常。

    3.探究质疑:课文第2段把云分为两类。“薄云往往是……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预兆”。“象征”与“预兆”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象征”这里指薄云的出现往往天气晴朗;“预兆”则指低而厚密的云是阴雨风雪还未到来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所以两个词不能互换。4.探究质疑:课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况,但又不是绝无例外,说明得恰如其分。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探究质疑:课文第3段写天气晴朗的象征的薄云,各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描摹来写它们的形态? 讨论并归纳:(1)卷云:“最轻盈、站得最高”用拟人手法,将卷云人格化;“丝丝缕缕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用比喻手法,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2)卷积云:“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说明卷积云的形态。(3)积云:“像棉花团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说明积云的形态。

    (4)高积云:“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用比喻手法,’说明高积云的形态。

    这些比喻,一具知识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别说清了四种薄云各自的形态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

    6.探究质疑:课文第4~5段如何生动形象地描摹四种低而厚密的云?(讨论并归纳:)(1)卷层云:“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运用比喻,动态地描摹卷层云的产生。

    (2)高层云:“卷层云慢慢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通过比喻,动态地描摹雨层云的演变过程和形态。

    (3)雨层云:“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动态地描摹雨层云的演变过程和形态。

    (4)积雨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态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运用比喻,动态描摹了积雨云的形成和形态。“积雨云越长越高……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形象地动态描摹积雨云形成风雨雷电的过程。用“迅速”、“越……越……”不一会儿”,说明变化快。

    这些比喻、拟人手法,动态的描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演变过程,既有知识性,又有形象性,可读性强。

    7.探究质疑:课文第6段引用一些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谚语,说说它们的意思,想想引用谚语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2)“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说,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运用谚语来说明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三、小结:

    1、文章按照总分总的关系展开说明。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文章采用生动说明,通过大量的比喻、拟人、引用谚语及动态、静态的描摹,在准确的基础上把事物说明得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关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与天气的有关谚语。(附有关天气的谚语供参考:)

    (1)鱼鳞天,不雨也风颠。(2)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3)云绞云,雨淋淋(4)乱云天顶变,风雨定不少。(5)满天飞乱云,雨水下不停。(6)云起扫帚云,三天雨淋淋。(7)夏云低而黑,闷热必打雷。(8)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其雨必大。(9)雷公先唱歌,有雨必不多。(10)日出不耀眼,一两天就下雨。(13)接落日云底红,明天晒死老虾公。(春夏之交)(14)日出日落胭脂红,不雨也会风。(15)日出烧半边,大小不要六(16)朝霞暮霞无水煮茶。(17)乌云遮天黄云现,不过两天雨出现。(18)日晕雨凄凄,月晕草头飞。(19)月华出现,两天后雨。(20)月光生毛,有雨在明朝。(21)东虹风,西虹雨。(22)海水翻腾天出虹,狂风暴雨台风临。(23)断虹早现,风雨即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全校学习》的练习

    六、板书: 看云识天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提升能力。教学内容:《练习册》、《全效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反思:

    第五篇: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 ⑵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预兆:

    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⑶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3.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5.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本体: 喻体: 相似点: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本体: 喻体: 相似点: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6.下面四句中哪句语言风格不同,简要说明。

    ⑴“华”的颜色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⑵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⑶在太阳和月亮周围,有时会产生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⑷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7.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⑴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⑵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8.本文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9.本段的结构形式是。

    。10.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11.这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12.本文段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二)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14.文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

    A.断定

    B.推定

    C.推测

    D.猜想 15.文中②处应填的颜色是,③处应填的颜色是

    16.文中④处填天气状况是。

    。,⑤处填天气状况是

    。17.“„„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

    18.这段文字第一句话是()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9.这段文字采用了

    20.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的说明方法。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三)在热带地区或航行于赤道附近的海船上,冰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可以使捕捞的海产品保鲜。但是正是炽热的阳光最能“摧残”这些冰块。不过,科学家想出了办法让太阳对冰停止“敌对行为”不要那么水火不容。

    太阳当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块,但可以“曲线”造冰。比如,用电冰箱造冰,就是曲线造冰。电是一种能源,它可以使电灯发光,使电炉发热,却也能让冰箱造出坚硬的冰块来。电是能源,太阳也是能源,既然电可以造冰,太阳光为什么不能造冰呢?

    因此,从道理上说,太阳光是完全可以造出冰块来的,其中一个方法是使太阳能通过光电池把光变成电,再用电来开动冰箱。但这个方法要使大量的光电材料,成本高。为了让渔民都能买得起,法国一家船舶公司的科学家研制出太阳能冰箱——一种能自动制冰的机器。这种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外形像一个恒温箱,它既不用电,也不用烧油,就靠一个太阳光接收器。在接收器里装有许多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中有许多小孔,孔的直径只有百万分之25毫米,所以1克重的活性炭中孔的面积加起来很大,有10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网球场面积的1.5倍。在这些活性炭的孔中“灌进”甲醇,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活性炭可以吸进好多甲醇。

    甲醇起什么作用呢?它和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的作用是一样的。在夜晚没有太阳时,因气温下降,接收器内的活性炭就吸进液态的甲醇。白天,太阳能接收器被太阳一晒,活性炭中的甲醇就变成气体,甲醇气化就会吸收大量周围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气化后的甲醇流到制冰订的冷凝器变成液体,夜晚时又被活性炭粒吸进小孔内,每天就这样日夜循环制冰。这种制冰机的优点是不用电,而利用“天赐”的太阳光“良源”。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在阴天时因活性炭中的甲醇不能气化吸热,反而不能制造冰块。因此,这种太阳能冰箱只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才有用武之地。

    21.解释第二段中“曲线”一词的含义:

    22.第三段中“从道理上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23.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4.从第五段中摘取、组合字词,填入下面句中的括号内: 甲醇所起的作用是:

    (只填四字),从而制冷。25.从整体上看,“太阳能自动制冰机”具有哪些优点?

    26.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四)1952年12月的一天,一艘美国轮船行驶在意大利西部的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将船身()地摇撼着。突然船身发出一声巨响,船体被拦腰截断,一半抛上海岸,另一半留在大海里,带着十多个惊慌失措的船员随着风浪向远处飘去„„

    这就是海浪“大力士”恶作剧的表演。据预测,海浪拍打岸边的冲力每平方米达30吨,有时甚至达到600吨。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把10多吨重的巨石抛到20多米的高空。于是,科学家们想到利用海浪发电,因为它具有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等优点。海浪发电的能量很大。以日本这个岛国为例,它的海岸线长达10万多公里,所拥有的海浪能量每年达10亿千瓦,相当于日本目前最高用电量的25倍。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海浪发电机就诞生了。现在,世界上已有多种海浪发电机在运转着。我国从60年代起就着手海浪发电的试验性研究,制成了发电装置,为今后利用丰富的海浪能源创造了条件。27.选词填空:

    波涛汹涌的海浪将船身()(A.剧烈 B.激烈 C.凶猛)地摇撼着。28.“不产生污染”中“污染”的词性是

    。29.本文第一节主要说明了()A.这是海浪“大力士”恶作剧的表演。B.美国的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难。C.海浪拍打岸边的冲力很大。D.海浪的能量十分巨大。30.文中划线的句子说明了 理由是什么?

    。它运用了

    说明方法。

    31.“现在,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在利用海浪发电。”联系全文来看,其中有没有包括中国?

    《看云识天气》答案

    1.⑴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⑵预先露出来的迹象。2.⑴生动说明⑵平实说明⑶生动说明 3.C 4.⑴打比方⑵打比方⑶引用、作诠释⑷摹状貌 5.⑴本体:云;喻体: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⑵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6.第四句,语言比较生动,其他的语言较平实。7.⑴一个人在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或: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⑵略,符合要求即可 8.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9.总——分——总 10.比喻、排比、对比 11.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12.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13.略 14.C 15.红色;紫色 16.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7.征候,先兆 18.B 19.举例子、作诠释、引用 20.A 21.间接 22.不能。从本文看,主要侧重于介绍太阳能造冰的实际应用及方式,“从道理上讲”强调了其可能缺少推广价值的一面。23.列数字。说明活性炭小孔面积大得惊人。这样写与下面“吸进好多甲醇”一致,揭示其强大的存储功能。24.气化吸热 25.廉价不用电 26.略 27.A 28.名词 29.D 30.海浪发电的能量很大;列数字、举例子 31.没有包括中国。文章结尾说我国开始试验性研究,“为今后”利用海浪能源创造了条件。



    推荐阅读:
    看云识天气课文反思(精选合集)
    大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最新(五篇)
    节水建议书作文最新[优秀范文5篇]
    研究生个人评价意见(5篇材料)
    美观好看感恩父母的黑板报资料(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