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行政公文范文 二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小学美术教师理论试题及答案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吟鸟唱 时间:2024-09-07 12:41:0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师理论试题及答案

    小学美术教师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对()具有重要作用。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

    ()

    3、美术课程具有()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

    4、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与之平衡

    5、新课程标准按照美术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6、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和()两类。

    7、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8、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9、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

    10、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的机会。

    11、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也重视(),要确立学生()的地位。

    1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的联系,与()的联系。

    1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等学习方法进行()和合作交流。

    14、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

    二、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美术学习如何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答案

    1、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人文性质

    4、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5、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6、创作、欣赏

    7、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

    8、综合实践能力

    9、学生的个性

    10、实践

    11、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体

    12、其他学科、现实社会

    13、分组学习、讨论

    14、想像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的几点思考

    宁都三小

    廖光明

    今年教学开放周,我执教了《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据我所知,几年的教学开放周都少不了这一课时,执教老师上得很心烦,听课的老师也感觉很腻味,听多了没新意了。我今年决定不走老路,想另辟一条蹊径,看能不能有所突破。一堂课下来,喜忧参半,让我不得不深入反思。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在复习引入阶段,我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板书公式,接着创设一个情境:我们三小俢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5米,高是3米。让学生很快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5×3=15(平方米)。然后提出问题:为了使这个花坛更美观,学校准备把这个花坛平均分成两份种不同颜色的花,该怎么分?有学生踊跃上来分,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预设沿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老师紧接着抛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吗?学生说是一样。教师再问:真的一样吗?学生不敢肯定了。这时教师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沿着对角线 剪开,把其中一个三角形围着一个点旋转180度然后平移,使它们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时学生都说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教师重复说,这两个三角形不仅面积一样,大小也一样,可以重合,我们说它们完全一样。教师再问:你能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学生列式:15÷2=7.5(平方米)。为了加深印象,为后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作铺垫,教师强调问;15平方米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2 ?学生回答说15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每个三角形花坛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的一半,所以除以2。聪明的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了先用底乘以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除以2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教师紧接着把学生拉回到到刚才 剪平行四边形的环节,又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教师再一次剪另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演示两个三角形 也能重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板书)

    马上进入新授部分,教师反问学生:刚才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反过来是不是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教师用刚才剪下来的两个

    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旋转、平移,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给学生演示了一遍。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让拼出的学生到到黑板上用教具拼出来展示。三种有代表性的三角形都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接着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引导学生比较每个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底和高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接下来的过程也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写出三角形的字母公式,出示求红领巾面积的例题,巩固练习做了几个判断题,目的是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做了一个看图求三角形的面积,给出若干条底和若干条高,让学生找出合适的条件求面积。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试图创造一些亮点,可又脱离不了一些樊篱的束缚。我由此产生了一些困惑,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面积推导过程的两个环节是不是有殊途同归、重复累赘的感觉

    听课老师也感觉到,我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复习引入部分把平行四边形花坛分成两个完全一样、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片断。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先让学生得出“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一结论。然后倒过来想“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入学生的操作过程。现在自己想来可不可以采用这样的新教法:1.要求要求每个每个学生课前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堂上量出底和高,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操作:(1)谁能把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剪下后可重叠在一起验证)(2)比一比,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3)想一想,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试着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接下来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操作,用三种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无非也是为了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推导过程:一个是由合到分,一个是由分到合,殊途同归。如果用了平行四边形剪三角形的方法,那么后面的用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的环节是不是重复了?有没有必要?如果可以不用,那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有关三角

    形面积计算的各层次练习。本节课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推导过程用的时间过多,作业练习时间少。

    二、面积推导过程应怎样引入,怎样指导学生操作

    这一课时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是先复习所学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设计一个情境引入课题,新授部分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产生困难后再让学生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三角形变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接着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学具来拼一拼。我总觉得,如果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再让学生想办法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学生脑海里首先是在想怎么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平移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接下来教师却要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强拉着学生的思维从一各路转到另一条路上来。那么,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呢?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学具,让学生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不是已经暗示了学生后面的操作方法了?

    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说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还是不作说明,让学生自己试着拼,反复地拼直到拼出为止呢?如果是前者,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已不大了;而如果是后者,往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操作前教师要不要说明,这一直是我的困惑,也是我多年教学这一课时的矛盾冲突。还有拼的过程要不要教师演示先旋转再平移的方法?如果让学生尝试拼,学生往往会出现拼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

    三、面积推导过程的多种形式是不是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索 我们的教材设计都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教师也是这样有意识地指导,并充分利用课件进行更加形象的展示。于是绝大多数同学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由“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一个转化过程。

    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采用这样一个转化过程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可是当我们再静静地思考一下,在这节课中学生真就理解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 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么证明呢?

    我们能不能指导学生采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呢?例如从三角形的高的中点作一条与底

    边平行的线,沿着这条线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从而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或者把三角形割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的话,我们要给学生准备怎样的操作材料呢?我想应该考虑以下几个特点:1.操作材料要有一般性,不要就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样才更有说服力。2.操作材料要有开放性,即多样性。最好能提供各种可能的情况。3.操作材料要有指向性,也就是说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准备的三角形应包括学生学过的所有类型,个数也有规定。

    这节课的探索,教师不要怕多花时间会影响后面怕练习巩固,不管学生用单个三角形剪拼或用两个一样的双拼也好,我们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如何指导学生找出三角形中合适的条件求面积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问题是每种三角形都有三条底和三条高,学生能不能找出合适的底和高求面积呢?这往往是学生求面积时会弄错的。例如一个三角形知道两条边的长度和其中一条的高,很多学生不知道用哪两条的长度相乘。还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三条边的长度,甚至还已知斜边上的高,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面积。这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这一课时的巩固练习部分,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三个三角形,让学生寻找合适的条件求面积。我是先这样引导学生的:三角形有三条边,当哪条边上作了一条高后,这条边就叫做底了。底和高是相对应的,相互依存的,有了高才有底。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叙述是不是准确。我让学生先找就,再找对应的底。还让学生明白,另一条边没有作出高,它就不是底了,是个多余条件。直角三角形中有分别找出对应的底和高,同一组的底和高才能相乘。在教师的反复强调下,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都明白了。

    虽说任教五年级多年,但我一直还在边教学边摸索。教无定法,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师,学情变了,教学方式也要跟着改变。我们不能年年走同一条路,要有创新,要有突破。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开也不同。其实,这也是我们县教育局每年组织教学开放周的目的所在。

    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1、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C)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

    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5、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

    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四、论述题。

    1、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 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答: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2、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

    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 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

    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答: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 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

    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3、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 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

    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答:①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

    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

    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

    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

    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

    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 来。

    2024-07-20 18:57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_、_、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_、、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_、_、、、、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_、第三学段。

    8、“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为主题。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地发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 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

    D.被动的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分析简答(10分)

    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12分)

    五、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14分)

    参考答案

    一、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6、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7、1~3年级、4~6年级、7~9年级

    8、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9、全面、持续、和谐、二、1、③

    2、②

    3、②

    4、①

    5、③

    6、ABC 7.AB 8.ABC 9.AB 10.ABCDE

    三、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五、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答案要点:对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功能至少应包括:(1)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了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展情况,以做出恰当的调整;(3)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改进和提高。2.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答案要点:1.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学——课程实施的根本所在;评价——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2.《标准》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它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这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3.一本好的教材是《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学生从事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也是教师从事有效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辅以实例作为说明。4.教师的教学实践将是《标准》实施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意义、重点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过程做了解释,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5.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阐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即,评价应当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等等。同时,对每一学段内容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案例;并特别强调对过程性目标的评价、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答辩题

    1.简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答案要点:对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功能至少应包括:(1)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了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展情况,以做出恰当的调整;(3)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改进和提高。2.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

    2.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答案要点:1.改变评价观:改变过去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发展性的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2.在目标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数学活动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发生了哪些转向?

    答案要点:1.由关注书本转向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2.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由单纯的教师讲授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由远离生活转向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营造。5.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向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6.由教师的独白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4.你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等。在这些要素中,教师行为和学生的行为是评价的核心因素。

    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达到的结果。(2)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还应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数学的情感与态度。(3)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4)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 的关系。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内容和范围;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科学性;第三,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第四,要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不同教学学段的要求,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教师行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形成。5.学生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参与提出目标,是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否积极参与他人的合作,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等。6.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是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5.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1.数学学习的主题应当是基本的、重要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如《标准》中所列举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2.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获得经验、对经验的分析与理解、对获得过程以及活动方式的反思至关重要。

    具体的说,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活动有如下特点: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6.《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答案要点:1.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学——课程实施的根本所在;评价——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2.《标准》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它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这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3.一本好的教材是《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学生从事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也是教师从事有效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辅以实例作为说明。4.教师的教学实践将是《标准》实施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意义、重点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过程做了解释,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5.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阐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即,评价应当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等等。同时,对每一学段内容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案例;并特别强调对过程性目标的评价、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7.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答案要点:1.做好课前研究。(1)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与过去教材相比,内容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变化;过去教材没有这个内容,属课程标准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研究为什么增加。然后确定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预测学生学习中的困难。(3)丰富开发课程资源。(4)选择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5)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6)确定教学方案。包括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意图,做好充分的预设等。2.做实课堂教学。(1)教师的语言丰富,且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等。(2)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充分的交流活动。(3)恰当、适时的进行课堂调控,及时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3.做真课后反思。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地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是否一致,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查找课堂教学中出现以外的原因何在,该怎样解决等。

    8.新课程改革以来,你认为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述。

    答案要点: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从教材形态上看,单一的教材变为多种版本、多样化的教材体系;2.教材的知识体系有过去的重知识的系统化到关注学生的需要;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如用具体情境呈现,用表格呈现,用图文呈现,用对话呈现,用文字呈现等。3.教学目标有过去的一维,即“双基”变为“三维目标”。4.学生的学习方式方式了变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5.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9.下面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哪些地方处理不当,为什么?怎样改更好?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11月28日-12月7日的天气情况)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1:11月28日的最高气温是12摄氏度,最低气温是2摄氏度,29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 生2:30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5:12月6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月6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希望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2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表示风,表示晴天…… 生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2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知道同一天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答案要点:1.《片断一》中,学生对零下的温度怎样表述不清楚,教师没有处理,而是指责学生不对,但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表述是对的。修改:教师问:谁知道气温在零下时该怎样表示呢?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说,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就讲解。教师可边口述,边书写;也可以结合课件或温度计进行讲解。2.《片断二》中,教师说“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这样说不合适,应该让这个学生想一想“怎样让大家能看得清”学生自然会写大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反映,教师可提醒学生写大一些。

    10.读下面两个教学片断,谈一谈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11月28日-12月7日的天气情况)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1:11月28日的最高气温是12摄氏度,最低气温是2摄氏度,29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 生2:30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5:12月6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月6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希望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

    “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2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表示风,表示晴天…… 生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2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知道同一天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答案要点:首先,要把握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其次,课堂预设要做充分,针对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出现的答案,要尽量考虑周全等;第三,不要只关注教学预案是否完成,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控,并修改预案;第四,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让预设“活”起来。

    11.试举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答案要点:1.三维目标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课程标准》把总体目标阐述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着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3.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落实。4.精心设计教师提问的问题,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有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如,记录天气一课中,“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天气信息的?”这一问题就是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问题。5.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12.简述如何重视口算教学。

    答案要点:1.充分认识口算的价值。口算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同时,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口算还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教学中从以下两点具体落实“重视口算”的教学。(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原理。在让学生了解口算的算理时,除了要与实际情境结合,还要逐步过渡为数学的语言符合,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强化基本口算内容,达到熟练的程度。小学口算内容中,两个一

    位数相加与其相对应的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基本口算,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1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谈谈你是怎样认识这一转变的?

    答案要点:1.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教学活动要拓宽学生活动的空间,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3.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促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

    1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答案要点:1.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因此,教学中,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只是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经历、探究、创新、实践等过程后得到的体验、尝试和机会。

    1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16.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谈如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答案要点:1.要把握四则运算的本质。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一般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的定义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和其认知特点的具体情境。以上运算定义,虽然在表述上已经比较直观,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仍是十分抽象的,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情境可

    以赋予数以意义,从而使抽象的数成为具体的物体。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3.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的机会,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动态表象,从而获得关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准确理解。(举例略)

    1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案要点: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大类:教学能力和通用性能力(主要是非教学方面的)。1.教学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设计的能力。(2)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称职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符号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非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体势语言。(3)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中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5)教学测量与评价的能力。有效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反馈,开展教学反馈的前提是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2.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也被称为“基本能力”,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能力。(2)问题解决与研究的能力。(3)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能力。(4)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18.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答案要点: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情境知识。具体讲由以下几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小学数学教师对任教的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包括:内容性知识――小学数学学科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实质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的理论框架和结构;逻辑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术根源和历史发展、研究者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维方式等。2.条件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和回答“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课程论知识――关于数学学科知识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一般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组织形式等;班级管理知识(略);学生学习与发展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教育科研的知识(略)。3.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既有教师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的积累,也有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的他人经验的借鉴。如教师的案例分析、行为访谈以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是教师活动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4.文化知识。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9.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要点: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现状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学习对自己做出分析,自觉改进教学行为。这种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的自主反思。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相互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具体活动形式有对话合作和帮助。专业引领是在专家或骨干教师的协助与带领下,在广大教师与专家、广大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实现先进理念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而形成相互启发、共同引领的格局。2.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是双边引领、多边引领。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说一说造成这位教师教学“尴尬”的原因何在?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1)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2)八戒又来了,要把有6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 2 1 1 2 2 1 2 3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答案要点:1.教师只是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从任意分过渡到特殊分法(平均分),理解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但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预料不足。2.教师的用语“公平”一词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造成歧异。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估计不足,因为在这个学生熟悉的故事中,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的认同感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这就很难达到老师想要的“公平”,即分得个数同样多。4.老师提的问题指向

    不明(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致使学生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思考问题,做出选择。因此,造成了课堂失控的局面。

    21.下面的案例中,使课堂造成了失控状态。如果你是这位教师,想怎样修改教学设计?为什么?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3)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4)八戒又来了,要把有6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 2 1 1 2 2 1 2 3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答案要点: 修改: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怎样分,他们没有意见?

    生(预设):每只小猴子分3个桃子,这样他们就没有意见,因为他们分得同样多。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3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 生: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子。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还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

    这样修改后,在学生看来,2只小猴子都是猴妈妈的孩子,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所分得的食物应是一样多的,这也符合社会公平性原则。因此避免了用唐僧师徒的故事使学生过多的掺入个人感情因素。用学生喜好的小猴子说事,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和感,增加了童话故事的可信度,避免了人为编造故事的嫌疑。

    2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说一说这位教师的问题出在哪里? 《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森林的一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美丽的森林的图画,记住你都看到了什么?(生观察1分钟,开始自发的同桌交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兴奋地抢着举手发言)

    生1:我发现这里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有大树、白云…… 生2:我发现小河里的水还在不停的流呢。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鱼还在游。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

    生5: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呢。……

    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兴趣盎然地观察着,发现着,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孩子不断的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至此,一节数学课被“成功”转型为看图说话课。

    答案要点:1.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只是尊重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引导学生的兴趣,致使数学课“变成”看图说话课。2.教师没有把握好创设情境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创设情境的运用是沟通数学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手段。而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必需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始终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质。3.教师一再强调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指向性不明确,误导了学生没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使学生丧失了发现数学的眼睛。4.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教师要大胆地、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方向,既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5.上例中,只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个数并几个几个地数出来;观察花的朵数,并几朵几朵地数出来;等等。再让学生想办法算出它们的数量,就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2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忆自己较得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反思?

    评价要点:1.展示一段教学片断,其中要有可供反思的亮点。2.教学反思要上升的理论高度,有教学理论的支持。3.如果反思的部分是教学失误或困惑,要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或下次尝试教学的片断)。如果是较为满意之处,要说明为什么好。

    24.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1.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发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3.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发现

    25.新课程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

    26.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把教学大纲该成课程标准?

    答案要点: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到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空间很大。

    27.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材不断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28.谈谈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时,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答案要点:课堂观察是评价者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获取评价信息的重要途径。做好课堂观察要做到:1.在听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对教材进行研究,熟悉教师的教案,确定听课的重点。2.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尤其对听课重点更要详细记录,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师的设问、讲解、演示,学生的应答、活动、参与的情况,对每一个环节的用时,以及听课者的自我感受等。3.如果是多人同时进行课堂观察,可进行适当的分工,以便更详细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4.及时进行反馈。下课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要进行信息交流,围绕课前确定的重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29.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教材、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2.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成果,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3.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4.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数学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①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起来;②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30.简述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答案要点: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如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2.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3.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4.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5.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差异,设计合适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精选和编排各种练习材料。6.安排组织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7.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如设计公园的游园线路。8.发挥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作用。

    31.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要点:1.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评价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进步,而不仅仅满足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2.改善教师的教。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学生目前正使用和发展着的数学知识、观念以及思维的活动如何。要保证有效的教学设计,日常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3.对学生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对学生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侧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习后欲达到的标准,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现代的评价理论更强调目标参照&个人发展参照的终结性评价,强调学生自己与自己比,目的在于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5.修改项目方案,包括课程、教学计划等。

    32.现代数学教育评价与传统的评价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在发挥改善教师的教学作用上的变化。现代数学教育评价将评价和教学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情境中收集反馈信息,面向一个更长期计划的目标,收集每个学生进步的证据;传统的评价仅依靠定期的测试,依据一种信息渠道,主要针对课程内容的覆盖率制定评价计划。2.在发挥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作用上的变化。现代数学教育评价针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与学生交流他们解题的行为,更注重连续性和理解性,强调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工具,重视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传统的评价仅针对特殊事实性的知识和孤立的技能进行评价,简单地指出答案是否正确,主要考测试或考试,教师和外部机构是唯一的学习状况的评判者。3.在发挥对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上的变化。

    现代数学教育评价用行为标准对照着评价学生行为表现,针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只评价学生特殊事实性的知识和鼓励熟练的技能,仅仅依据知识技能评价。

    33.简述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1.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任务来表现学业成就的评价。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具有一定情境的,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固定的答案的问题。2.其特征:①具有很强的任务感和真实性。②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③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表现。④鼓励学生找出多种答案。⑤反映学生发展上的差异。

    第三篇:美术理论试题教师用(feisuxs推荐)

    美术理论试题(教师用)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美术教师有一手“剪纸”绝活,在常规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项的技能训练,其他内容一概少讲或不讲,这种做法是()。

    A.突出专长,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B.违背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C.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D.应当大力提倡

    2、新课标中所指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

    A、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D、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3.笔触是指作画过程中画笔在画面上留下的痕迹,笔触的审美效果主要取决于()。

    A.画笔的特性B.画笔的大小、长短

    C.用笔的力度和速度D.绘画材料的特性

    4.石窟属于一种独特的寺庙形式,是专供佛教徒修行礼拜的场所,通常它的内部装饰是用()。

    A.卷轴画B.壁画C.年画D.雕塑

    5.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庞大的地下军阵有

    ()。

    A.步兵B.骑兵C.弓箭手D.将军

    6.有一幅于1936年创作的油画,画中人物的器官四分五裂,再组合成一个触目惊心的梦中幻象,揭示出战争的荒谬和残酷,其作品名称和作者是()。

    A.《格尔尼卡》B.《内战的预言》C.毕加索D.达 利

    7.绘画以内容、题材来分类有()。

    A.风景画B.油画C.静物画D.肖像画E.历史画F.风俗画G.壁画H.年 画I.漫 画J.宣传画

    8.同类色的配合可使人感到协调柔和、含蓄雅致,但也易于产生过于单调平淡的感觉,因此在同类色的运用中要有意识的加强色彩之间的()对比。

    A.明 度B.冷 暖C.厚 薄D.纯 度

    9.请就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

    A.小结、评价B.自由欣赏、分析C.小组讨论D.呈现作品

    10.我国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发展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对以下选项进行排序()。

    A.重双基B.重素质教育C.重技能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记“√”为对,记“╳”为错)

    1、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在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2、书法的结构就是指作品的整体布局。()

    3、中国古典建筑的构建是砖木结构,西方古典建筑的构建是砖石结构。()

    4、普通中小学校的美术课程要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模式,使专业化倾向淡化,要由专业化美术走向生活化美术。()

    5、初中美术常规课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写实”瓶颈应该用大量的专业写实训练加以突破。()

    6、彩陶、青铜器上均常见的纹饰有花卉纹、雷纹、人物、鱼纹等。()

    7、在CMYK印刷色彩中的M是指大红色。()

    8、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对空间的呈现有平面的和立体的两种。()

    9、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

    10、月份牌年画在20世纪初在广州兴起的一种绘画,因早期画面上附有年月历表故而得名。()

    11、清代山东潍坊年画《女十忙》描绘了当时妇女从事轧棉、弹花、纺纱、织布等情景。()

    12、苏美尔人用木棍把一些楔形符号刻在陶土砖上,记录事件,进行通信。()

    13、罗中立的《父亲》借鉴了西方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手法。()

    五、分析题(12分)

    以下是针对《陶瓷艺术》一课拟定的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请参照第一种思路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第二种、第三种思路的优缺点进行简短分析。

    例子:第一种思路:具有“课堂化”特色的思路: 在教室里进行欣赏、评书、交流、讨论。教师最好能准备有特色的陶瓷器皿和其他用品,既有助于教学评述,也能丰富课堂视觉效果,营造好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气氛。由谈话、提问方式导入,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答:第一种思路的优点在于有专门的教师,师生可以方便、充分的传授、交流、讨论等,缺点是资源、资料有限,学生的直接观察、感受不足。

    问题:第二种思路:具有“现场感”特色的思路: 从参观陶瓷商场、了解陶瓷市场入手。让学生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展台上直接感受到陶瓷工艺之美,现场及时交流,还可以拍照、画速写、写短文等方法加深感受、提高认识。

    第三种思路:具有“虚拟性”特色的思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或者网页,可以与相关网站建立好超链接。可建立聊天室组织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将网上搜集的资料做成网页。

    六、美术字(10分)

    请在格子内将“国”、“语”分别写成黑体、老宋体(双钩即可,无需填充)。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3、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4、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多种人物生动形象。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他的绘画理论通过著述诗文题跋大量阐述,产生了较大影响。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常形”、“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木云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画为上品。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反映出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与米芾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同是诗人兼书法家,长于墨竹。他与苏轼一样着重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主观情怀,运用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兴起的墨竹画推向新水平,开创出了“湖州竹派”。米芾精鉴收藏,善书法,与子米友仁(1074一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世称“米家山水”。墨梅亦始于北宋,扬无咎是善画墨梅的文人画家。他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传世之作《雪梅图》寥寥数笔勾出瘦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四梅花卷》画含苞、初开、盛开、花谢四种状态,并题词抒情,体现了士人画诗书画并重的要求

    以下是针对《牵牛花》一课拟定的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请试用新课标理念分析两者的异同。

    教学目标一:

    1、初步认识牵牛花的生长规律,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画出其基本特征。

    2、通过课件了解牵牛花的相关知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发现、讨论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学会描绘观察到的事物。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二:

    1、初步了解牵牛花的生长规律,并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观察、触摸中进行感官体验,认识、感悟牵牛花的生命形态之美。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四、简答题:(共9分,每题3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第四篇: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理论试题

    黄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2、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

    3、新课程标准按照美术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4、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5、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6、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7、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8、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9、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10、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辩析题:(20分,每题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美术课要特别注重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Ⅹ)

    2、美术课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4、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好主体作用。(Ⅹ)

    5、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简述题:(30分,每题15分)

    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创新精神与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学习如何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四、论述题(30分)

    1、谈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动力之一,就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mei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感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把它转换为一种持久的情感态度.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强调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在美化生活的作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美术特有的价值!

    一、运用直观教具,引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三、利用求新心理,提高审美情趣;

    四、活跃课堂气氛,升华学习兴趣;

    五、及时评价反馈,巩固学习兴趣。

    中小学美术部分

    一、基本概念题

    1、新课标将什么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新课标是从什么出发来划分美术学习内容中的四个学习领域?

    二、简答题

    1、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2、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3、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4、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5、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6、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

    7、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8、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9、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

    10、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简述视觉传达的主要功能和构成要素及领域。

    2、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

    根据教学工作实际,结合当地物产条件,从二维平面设计或三维立体设计中,撰写一例教学方案。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试题

    关键字: 考试研究 作者:吴学院 更新时间:2024-05-13 19:29:50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考核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

    1、写生过程大致可分为大体阶段,深入 阶段 阶段,调整阶段。

    2、欧洲历代油画名作中,<<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达芬奇,<<拾穗>>的作者是 米勒,<<日出、印象>>的作者是 莫纳,<<向日葵>>的作者是 凡高。

    3、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

    4、人言“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浓、、、五个浓淡色阶。

    5、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

    6、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珍禽图>>的作者是,<<五马图>>的作者是,<<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游春图>>的作者 是。

    7、美术学科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

    8、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 ”、“ ”、“ ”和“ ”四个学习领域。

    9、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

    第二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画?

    2、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

    3、什么是美术语言?

    4、什么是文化情境?

    5、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6、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7、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8、什么是透视?

    9、什么是探究学习?

    10、什么是课程资源?

    11、《美术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哪些要求?

    12、案例在美术教学中的有什么作用?

    13、提问是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提问有哪几个作用?

    14、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15、教学活动的要素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第三部分 辨别题

    1. 请按照案例写作的一般方法的特征和要求,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关键词,并在括号内打上“√ ”。

    教学目标 情节结构 时间结构 教学重难点 真实事件 叙述结构

    ()()()()()()

    来源 典型性 课前准备 真实性 完整性()()()()()

    2. 请简单阐述案例设计与教案设计两者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

    3. 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有哪个阶段完成?请在正确的后面打“√”。

    ⑴ 教学前的预案()⑵ 教学前的预案和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

    ⑶ 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与教学后的反思()

    4.你认为教师备课的预案设计是“宜粗”些好,还是“宜细”些好?为什么?

    请辨别正确还是错误或片面,并陈述理由。

    5.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6.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

    1.你是如何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2.什么叫“建构主义”?

    3、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4、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

    5. 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6. 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1. 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简单评析。

    《对印的花纹》

    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我习惯于利用大量范图展示,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自课改后,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我开始注意在美术教学中研究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对印的花纹》一课中,我做了一些探索:

    课前我做了一张对称形范图——对印的蝴蝶。上课了,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展示示范图,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杨楠同学很聪明,稍一看就明白了,她给大家介绍:“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在一半纸上画出蝴蝶的一半,再把纸对折,蝴蝶的另一半就出来了。”

    没等她说完,刘强同学的问题就出来了:“如果那样纸不就粘上弄不开了吗?”

    “折上,不就把颜色弄脏了吗?”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我没有急于回答他们的问题:“同学们咱们按着杨楠同学说的办法做一做,看看会不会出现你们提到的情况。好吗?”

    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纸对折,完成蝴蝶的一半?” 常军同学抢着说:“因为蝴蝶的身体两边是一样的。”

    关于对称的问题就这样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对称,你们还能说出几种左右对称的物体吗?”

    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螃蟹、罐子、花……”

    “那我们大家就来按杨楠同学所说的方法来试一试,好吗?” …… 在实践过程中,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印完后,中间怎么有道白印?” “为什么两边图案的颜色有深有浅?” “水太多颜色往下流怎么办?”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谁能帮帮他们?” 因为有了经验,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一解答: “把你画的图案的一半靠近中间的对折线上就不会有白印了。” “画时把水粉颜色涂厚点,两边的颜色就会一样。” “在调颜色时,适当地用水,就会解决水太多的问题。” 经过反复练习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件漂亮的作品。

    2.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进行美术创作,是教材中最常见的。请你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15分钟左右的教学过程设计。

    3、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狮身人面像”的神奇再现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 钟 萍

    传统的美术课,同学们似乎已经习惯在书桌前写写画画。这次,孩子们听我说这节美术课要由教室搬到学校操场的沙坑里上,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从教室里“飞”了出去。

    这节课的课题是“玩泥沙”。备课时,我正为找不到合适的泥土或陶泥而发愁。在一日的课间操上,操场边的沙坑吸引了我的目光,眼前立刻浮现出儿时玩沙的快乐和在金色沙滩上构筑城堡的情境,我相信这个沙坑一定会吸引我的学生。果然,上课铃一响,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冲进沙坑,有几个小男孩甚至在沙坑里打了几个滚儿,看得出他们心中有多高兴。

    我问大家:“同学们知道沙子可以干什么用吗?”

    同学们有许多的答案:“可以盖房子,可以建城堡,可以……” 我把沙子堆在一起问:“这像什么?” “像大山。”

    我在沙堆中间挖个坑,又问:“像什么?” “像火山,像高山湖,像……”

    我把沙子堆成长方体。问:“这回又像什么?” “像楼房、像汽车……”

    我不时地变换着沙堆的形状,学生的思维也像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他们叫着、嚷着,孩子特有的灿烂笑容展现在孩子们天真的小脸上。

    这时,我向大家提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沙子堆出你们喜欢的造型好吗?” “好!”同学们大声地回应,并欢呼着聚到沙坑上。有的挖、有的堆,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像是在完成一件伟大的工程。渐渐地,一件件作品的形象清晰、完整起来。在小组的汇报中,他们都争着讲自己组的作品,连讲带比划,生怕老师、同学们没有看懂他们的作品,没有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

    看着眼前这些出自一年级孩子之手的堆沙作品,我的心情只能用“激动”两个字来形容。你看,孩子们用沙堆砌成迷宫,迂回迷离,墙的高度、厚度基本一致,制作还挺细致,用石子表示的几个小人儿看样子一时半会儿不容易走出来呢;瞧,这边简直就是战场,城堡、桥梁、土堆、坦克,还有用树枝表示的战士,看来,双方打得还很激烈呢。再往这边看,这是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师,这是埃及金字塔,这是狮身人面像。”一时间,我有拥抱每个孩子的冲动,威武的“狮身人面像”卧在“金字塔”前,虽然形象有些稚气,但充分体现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想像力。我感叹孩子们对世界历史文明的热爱,感叹孩子们对历史古迹再现的选择,更感叹孩子们心中艺术火花的闪现。

    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幻想是儿童最为宝贵的东西。呵护好奇心,可以使之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原始驱动力;引导幻想,可以成为儿童产生无穷创造力的源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们在这节课上创造的城堡、星际大战、火山爆发等作品,在成人看来可能显得优点幼稚可笑,但谁又能不为学生大胆的想像和表现而感叹呢。作为教师,要对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给予积极的鼓励、引导、激发和精心呵护,尽量拓展孩子们自由想像的时间、空间和表现与创造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挥。

    玩泥,永远是孩子们最朴素、与自然最贴近的游戏之一,他们在泥土的芳香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并用孩子们所特有的造型语言向世界展现自己眼中、心中的美好生活和美妙世界。艺术课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以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因为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像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特征。

    4、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案例: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

    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凡.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凡.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凡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凡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凡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的讲述了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

    我的课已不在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时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

    问题:

    1、在新的教育情境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方向吗?

    1、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美术的分类一般有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5、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蕉墨法。

    6、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姿态平等、教材处理变式、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7、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8、人言“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浓、重、淡、清 五个浓淡色阶。

    9、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2、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提问是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提问有哪几个作用?

    课堂提问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价值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

    4、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一、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

    5、教学活动的要素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二、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尝试、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

    6、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什么是素描?

    狭义上讲: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炭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

    广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8、什么是案例?

    应该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现实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9、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10、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可以从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例、对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困惑、喜悦、问题等途径去发现问题。

    11、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12、什么是文化情境?

    指的是一件美术装配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13、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4、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15、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1、案例的来源

    2、案例的典型性

    3、案例的真实性

    4、案例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 辨析题

    1. 请按照案例写作的一般方法的特征和要求,选择你认为正确的关键词,并在括号内打上“√ ”。

    教学目标 情节结构 时间结构 教学重难点 真实事件 叙述结构

    ()()()()()()

    来源 典型性 课前准备 真实性 完整性

    ()()()()()

    2. 请简单阐述案例设计与教案设计两者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

    案例设计一般包括标题、问题的提出、材料的分析、选择的方法、提出的建议、个人的评价等等。

    教案设计一般包括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授课内容、教学日期、授课对象、授课时数以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延伸等等。

    3、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解读第100页

    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提升工程第8页

    5.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新课标第5页

    6.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是错误的,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用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主导,起导向、顾问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的条件。

    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

    1. 你是如何理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解读第102——103页

    2. 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有联系,能力和知识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寓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于兴趣活动之中。

    3. 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提升工程第3页

    4、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提升工程第2页

    5、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了美术的文化学习,是不是就可以忽略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解读第100页

    6、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求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都能均衡实现吗? 提升工程第3页?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1、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简单评析。《对印的花纹》

    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我习惯于利用大量范图展示,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自课改后,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我开始注意在美术教学中研究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对印的花纹》一课中,我做了一些探索:

    课前我做了一张对称形范图——对印的蝴蝶。上课了,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展示示范图,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杨楠同学很聪明,稍一看就明白了,她给大家介绍:“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在一半纸上画出蝴蝶的一半,再把纸对折,蝴蝶的另一半就出来了。”

    没等她说完,刘强同学的问题就出来了:“如果那样纸不就粘上弄不开了吗?” “折上,不就把颜色弄脏了吗?”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我没有急于回答他们的问题:“同学们咱们按着杨楠同学说的办法做一做,看看会不会出现你们提到的情况。好吗?”

    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纸对折,完成蝴蝶的一半?” 常军同学抢着说:“因为蝴蝶的身体两边是一样的。”

    关于对称的问题就这样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对称,你们还能说出几种左右对称的物体吗?”

    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螃蟹、罐子、花……”

    “那我们大家就来按杨楠同学所说的方法来试一试,好吗?” …… 在实践过程中,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印完后,中间怎么有道白印?” “为什么两边图案的颜色有深有浅?” “水太多颜色往下流怎么办?”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谁能帮帮他们?”

    因为有了经验,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一解答:

    “把你画的图案的一半靠近中间的对折线上就不会有白印了。” “画时把水粉颜色涂厚点,两边的颜色就会一样。” “在调颜色时,适当地用水,就会解决水太多的问题。” 经过反复练习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件漂亮的作品。

    2、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知识进行美术创作,是教材中最常见的。请你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15分钟左右的教学过程设计。

    3、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4、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会滚的玩具》

    上课时,只见同学们的座位前放着上节课老师要求带的各种塑料瓶、铁罐、圆球以及各种五颜六色的彩纸、颜色等材料,还放着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工具。讲台前,老师放着一块很大的呈斜坡状的板。

    老师检查了同学们的材料后,就开始上课了。他先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放在讲台前的斜板上,瓶子立刻从板上滚了下来。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小朋友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当可乐瓶放在平面的桌上,瓶子就不会滚动,而当可乐瓶放在斜面的板上,就会滚动起来。”

    随后,老师又拿了一只纸杯,放在了斜板上,可纸杯只是动了一下,却滚动不起来。老师问同学们:“可乐瓶能滚动,而纸杯为什么滚动不起来呢?”

    同学们有的说:“由于纸杯一边大一边小,所以滚动不起来。”也有的同学说:“是由于失去平衡,所以滚动不起来了。”

    接着,老师又拿出一只盘子,问同学们会不会滚动。

    同学们都认为会滚动。于是,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可试了几次,都失败了。老师又问同学:“盘子为什么在滚动时容易倒下?”

    一女同学抢先说:“由于盘子边的面积太小,所以滚动容易倒下。”

    老师随即把两个盘子粘在一纸筒的两头,进行了组合,并在斜板上试着滚动一下,这次成功了。

    老师总结道:“圆形的物体能够滚动,但是如果失去了平衡,就难以滚动起来。今天我们大家在做会滚动的玩具时,可千万要注意使玩具保持平衡呀!”

    老师告诉同学,今天我们做会滚的玩具,可以先进行组合,然后再进行装饰。装饰的方法可以是剪贴,也可以是绘画。并要求同学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滚动玩具。

    5、请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案例: 变教师“独唱”为师生“合唱”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每一位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也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跟着学生走”就是我的一些体会。

    有一天,我请同学把高高的讲台搬走,换上了课桌,再搬来了张椅子坐下来,新的一课就这样开始了。

    我请同学把课本翻到《外国现代绘画》部分,那是一个新的内容,我的要求是:学生先看几分钟书,再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五分钟后,一位同学勇敢的站了起来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实在看不懂凡.高的作品。”我预先准备了一段录像《凡.高的追求》,录像放完后,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凡高讲艺术家总是用作品来说话,那么凡高用作品对我们讲了些什么?”一名学生感慨地说:“我从画中看到了凡高是热爱生活的,他是用生命在作画。”接着,有同学提出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简单的讲述了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向学生推荐了一本书《梦的解析》。有同学不理解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我就放爵士乐《“枫叶”拉格泰姆》给学生听,再请同学来讲讲自己的感受。

    我的课已不在有完整的教案了,最多的是一些粗略的构想。我开始抱着一大堆资料上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给予解答,先是讨论,再请同学来解答。事实上,大部分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时能解决的,学生感到了群体的智慧是巨大的。我在资料的收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想象着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需要哪些帮助,而对课怎么上,采用什么方法上,怎样过渡考虑得少了。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的手中,随着有质量问题的提出,学生有见解的阐述,使得课堂向广度及深度发展。这里的教学似乎已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着新奇。于是,每一次下课我和学生都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当有些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时,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课外,投向未来。我们的课变得活泼了,笑声多了,掌声多了,老师“独唱”少了,师生“合唱”多了。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老师都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

    问题:

    1、在新的教育情境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什么?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方向吗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评价》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题

    1、美术以视觉感知的特性作为接受方式,所以又称“___艺术”。

    2、____是美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3、世界上的美术品类共分___、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4、科学可以使我们认识抽象的真理,美术则能使我们认识______的真理。

    5、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 _____ 式的评价。

    6、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和 _______ 美术教育的质量。

    7、促进学生全面___是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

    8、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____。

    9、世界上的美术品类共分绘画、雕塑、_______、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10、______ 感知是美术重要的形态特征,所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

    11、在美感中,没有美的 ______ 和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

    12、在早期的欧洲,______ 又统称为艺术。

    13、美术的形象性特点是指直观性、_______ 和可视性。

    14、美术创作要以社会 _______ 作为源泉。

    15、课堂教学中,学生的 _______ 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和出发点。

    16、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 ___。

    17、现代美术教学评价从静态评价教学转向_______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

    18现代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___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二、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初中美术学习中的“设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请列举一条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

    4、什么是美术课程评价?

    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哪两种?

    6、在美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接受者的什么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7、美术课程评价的概念是什么?

    8、“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基本教学宗旨是什么?

    9、实施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10、实施美术课程评价的主体由哪几个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11、造型性是美术重要的形态特征,所以美术又称什么艺术?

    12、美术课程目标由哪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三、辨别题

    1、美术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循着艺术的内部规律进行创作,形成各自的个性特征。()

    2、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3、美术作业是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不需要通过自身情感的融入,就能完成的美术

    学习成果。()

    4、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式的评价。()

    5、美术学科关注美术“技能性”的评价标准,技能有了,学生美术素质也就好了。()

    6、要采用相对量化的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真正使美术课程评价公正合理。()

    四、观点论述题

    1、试论述发展性教师评价工作可起到哪些激励性作用?

    2、新课程条件下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与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存在哪些区别?

    3、为什么说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培养画家的教育?

    4、试论述如何创设(农村)地域特色的初中美术教学。

    5、学校管理有“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你认为对教师的管理,应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与评价?

    6、请举例谈谈“设计、应用”的教学怎样为当地社会发展服务。

    五、案例分析

    1、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有一课《玩水、画画》,教师根据孩子喜欢玩水的天性,用水作为美术表现的媒材。上课时,教师挽起袖口,双手往水里浸湿,然后不断的变化手的动作和形态,在水泥的操场上按印着。奇迹出现了,水渍留下的痕迹,有的像张牙舞爪的大螃蟹,有的像昂首翘尾的大公鸡,还有的像娃娃的脚丫子等,非常的生动有趣。在教师表演示范后,学生们也都争着玩起来,有的用手印出了狮子的头、鸡冠花等形象;有的学生通过几次的组合构成现实中的图案。

    2、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a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未来的学校、公园、游乐场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分组设计草图,全班进行投票,选出最佳方案。b分别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学校、公园、游乐场的建筑、花草树木、假山、小溪等组合成一个大沙盘。

    3、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上课了,学生们每六个人围成一组,每一组的桌上都放着一盆盆的植物,学生们对着植物写生。不一会儿学生都画好了。教师把学生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把许多植物放大,植物叶子上细微的叶脉都清晰可见。于是老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看到了叶子上细细的叶脉,也有的说见到了植物叶上白白的绒毛和尖尖的刺。然后老师再把植物的局放的很大很大,再让学生观察植物局部的不同纹理。并要求学生像一只小蚂蚁一样,拿着放大镜取眼前植物的局部,再画一张画。老师把学生的第二次作业同样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比较一下。(明显后一张作业由于观察的更细致而显得更精致)。最后老师发小卡片来奖励画的好的同学。

    4、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教学,让学生为儿歌配画、画日记画或进行手工制作。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选一首儿歌或童话故事(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设计角色形象,用综合材料制作头饰、纸偶或面具,并且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布景与海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排演,然后,以舞蹈、童话剧等形式进行表演。

    5、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某中学教师上《实用美观的家具模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如下:a教学开始,首先播放教师事先摄制好的家具展览会及家具录像片段或幻灯片,同时,指引学生留意家具的造型结构及色彩,并要求注意寻找需要改良的不足之处和改良的方法,促使学生从消费角色向评议者和设计者角色的转化,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b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来设定由简易到复杂的设计“目标任务”。例如,学生生活需要形式多样的桌子,需要造型别致的椅子等等,对学生设定合理而富有挑战性的单项“目标规定”,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和思维集中在单个的“设计点”上,促使学生勇于想象,提高构思能力。c向学生展示设计师们的成功经验及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的欲望。为了使这一课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师还注意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家具广告等图象资料。

    6、依据美术课程理念,对下列课案作出评价分析。

    案例:a每位学生设计自己的小商品,并且用各种材料制作,还可以联系实际、制作简 单的商品广告。b集中全班学生的作品,布置小小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师试题

    小学美术教师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具体可包括()等。

    a、绘画、工艺 b、雕塑 c、摄影 d、电脑美术 e、产品设计

    2、法国画家塞尚在西方被尊奉为()

    a、后印象派之父 b、现代绘画之父 c、印象派之父 d、当代绘画之父

    3、在塑造美术形象的艺术语言中,线条、形体、明暗色调属于美术的(),而夸张、变形、对比,寓意、象征、抽象则是指()。

    a、艺术手法 b、表现形式 c、表现手段 d、艺术规律

    4、《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属于()。

    a、罗马式建筑 b、拜占庭式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拉丁式建筑

    5、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当包括()。

    a、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b、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 c、能熟练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自如地描绘对象 d、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

    6、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艺术属于()。

    a、封建文化 b、市民文化 c、宫廷文化 d、贵族文化

    7、美术创作原则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a、王洽 b、张璪 c、王维 d、张彦远

    8、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

    a、红、黄、蓝 b、红、绿、白 c、绿、黄、紫 d、黄、绿、白

    9、印象派画家在描绘物体时所追求的是()

    a、形体结构 b、光线明暗 c、光色变化 d、意象效果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记“√”为对,记“╳”为错)

    1、在美术活动中基本上不存在标准答案,某些活动中也不存在“对”与“错”,美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

    2、两河流域最早的美术是由希腊人创造的。()

    3、“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8226;芬奇、提香、拉斐尔。()

    4、美术学习活动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理学科的学习方式。)

    5、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尼德兰。()

    6、工笔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

    7、新印象主义又称为“分割主义”或“点彩派”,代表画家有修拉、梵高等。()

    8、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9、“印象主义”这一名称源于莫奈的《日出8226;印象》一画,故莫奈有“印象派之父”之称。()

    10、书法分为楷书、魏碑、行书、隶书四种书体。()

    三、简答题(10分)

    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8226;探索”?

    四、分析题(14分)

    以下是针对《牵牛花》一课拟定的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请试用新课标理念分析两者的异同。

    教学目标一:

    1、初步认识牵牛花的生长规律,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画出其基本特征。

    2、通过课件了解牵牛花的相关知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发现、讨论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学会描绘观察到的事物。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二:

    1、初步了解牵牛花的生长规律,并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观察、触摸中进行感官体验,认识、感悟牵牛花的生命形态之美。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教师理论试题及答案
    西华一高总结材料
    库尔勒市第六中学2024年行政办公室工作计划(合集5篇)
    112中学2024年教育科研月活动总结(共5则)
    党员个人年终总结900字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