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谚语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教科研活动材料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落霞与孤鹜齐 时间:2024-09-09 09:43:5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教科研活动材料

    鲍集中心幼儿园教科研活动材料

    课程整合的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幼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视野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实践中的整合存在诸多偏差,很多整合仍摆脱不了‚学科式‛的藩篱,停留在拼凑、无机、杂乱的状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除了广大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整合的理念与技术外,一直从学科或学习的内容出发寻找整合的机制也是原因之一。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游戏切入探讨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问题。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儿童需要游戏,游戏能促进儿童发展,游戏与学习关系的新认识,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些都是游戏能担当整合课程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当前实践中游戏与课程关系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并尝试提出整合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游戏与课程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中,游戏与课程关系有以下三种不同类型:

    1、平行互补型

    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发起的具有教育潜能的活动,它们在形式、时间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独立。游戏与课程是分离的,也即,课程主要是教师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游戏与课程在内容上没有交叉关系。‚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

    2、交叉转换型

    先有教学或游戏,再应用有关经验转换为游戏或教学。游戏与课程是转换关系,如:主班老师往往利用活动区时间进行分组教学(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配班老师负责照看在活动区活动的儿童。

    3、相互融合型

    教学和游戏的界限模糊,活动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发起,强调儿童期生活经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强调游戏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游戏与课程相互融合,如:教师在专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角色游戏、教学游戏等形式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

    从上可以看出,当前的课程实践中,游戏与课程还处于‚分离平行‛与‚相互融合‛的状态,还没有真正进入整合。广大幼儿教师在思想深处仍然烙守着‚重视教学活动(上课)的发展价值,轻视或忽视游戏学习发展价值‛的倾向。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课程包括教学主要是在专门设计的集体或分组教学活动中让儿童以直接接受或互动建构的方式进行

    学习,而游戏则更多地作为课程结束后的放松与娱乐;即使游戏与课程有相互交叉与融合的倾向,但仅仅把游戏当作课程或教学的途径。老师们尽管也承认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但实践中更多地是发挥游戏所具有的主体化发展潜能。在与课程的融合中,更多地把游戏作为灌输知识、技能的手段,教师利用游戏这一形式,目的在于调动儿童的直接兴趣,引发儿童的兴奋和注意,为高效率地传授教学内容,为儿童更多地掌握知识和规范服务。游戏的内容并没有与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游戏与课程处于不贴合的‚两张皮‛现象。其实,经过20多年的课程改革,课程的本质已从过去的‚学科‛转变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或通过活动儿童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游戏活动不仅是儿童学习(教师教学)的方式,而且也应当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因此,探讨游戏整合课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拟从游戏角度探讨整合幼儿园课程的一些想法,就教于各位同仁。

    二、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

    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有一定的可能性:

    (一)儿童的生活需要游戏

    游戏与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

    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游戏是孩子生活的天然需要,是孩子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因为有游戏,人类才有了童年。无论是从哲学层面还是人类学层面,抑或是儿童的主观体验层面,儿童游戏的核心价值就是愉悦,也即,儿童游戏没有什么理性的目的,他们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娱乐,就是因为‚好玩‛。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也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童年也就失去了幸福和快乐;

    游戏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因为‚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就像婴儿只能而且必须喝奶水才能维持生命和身体的生长一样,儿童也必须而且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实现其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成长。‛游戏给儿童提供了身体运动的、情绪情感的、语言认知的、社会交往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它不仅构成了儿童完整的生活,也促成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游戏也是儿童最热衷、最主要、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儿童的生活中,其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游戏,即便是儿童的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也往往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游戏是儿童最喜欢、最主要、也是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正如伟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指出的:‚在童年时期,游戏是一桩正当的事儿,儿童甚至在做重要工作的时候,也应当经常做游戏。……而且还要把游戏渗透在儿童的整个

    生活里。儿童的整个生活,也就是游戏。‛因此对于儿童来讲,儿童是在生活中成长的,也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生活的存在状态就是游戏。

    (二)游戏与学习关系的新认识

    传统观念‚业精于勤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的影响到目前还是存在的,一些教师总担心让儿童游戏就会放任他们,担心游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耽误儿童美好的前程,在教育活动中总希望儿童正襟危坐进行学习,以学习的发展替代游戏的嬉戏,甚至以学习的‚苦役‛替代游戏的快乐,学习与游戏分道扬镳,此消彼长。殊不知,游戏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游戏的过程是儿童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可称为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游戏→探究→再游戏→再探究。‛在这一进程中,儿童的学习活动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从而实现了游戏与探究性学习及经验的扩展、丰富、改造的有机统一。‚在游戏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在游戏中,儿童既有对客观知识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有做人准则的道德规范的实践与演练,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崇尚和体验。‛也即,游戏与学习不是分离的。当然,学习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忘我地

    卷入。儿童才会表现得敬业,情绪也会非常愉悦,这样儿童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变成一种值得‚玩味‛的过程,这样学习的过程不仅成为了儿童发展的过程,也成为了儿童游戏的过程。

    (三)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

    课程是一定社会依据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对其年轻一代进行合乎社会规范要求和 发展需要标准的教育计划方案。由于受教育者(学生)的发展是整体性、阶段性、有序性的变化过程,所以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所关注的规范要求、发展标准不仅不同,而且课程结构所反映的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实现课程方案的手段、途径也必须适应这一年龄阶段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只有这样,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完美结合,课程也才更具科学性。儿童期是人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发展将会影响个体的一生。儿童期也是游戏的时期,游戏是贯穿儿童生活的纵向历程的通道。在游戏中儿童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各种角色及其快乐,以生命体自然的形式获得满足并得到基本的发展。‛但儿童在游戏中不能自觉、也没有能力把这种对自我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完全顺乎社会的要求,也不能确保其发展的整体性和有序性,所以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必须适时引入课程。

    事实上,幼儿园的游戏与课程经常是缠结在一起的。幼儿园的游戏已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完全自发的自然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教师按照课程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有自觉的教育性。而且,‚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游戏一旦进入儿童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讲,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例如,‚教师准备了牛皮纸、白纸、油光纸、彩色皱纸等,让儿童折小船玩。教师让先吃点心的儿童先取,结果彩色的纸拿完了,后来的小朋友只好拿难看的牛皮纸。小船折好了,儿童要求到水池那边去放小船玩。结果大家惊奇地发现惟有最难看的牛皮纸小船浮在水面上。老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儿童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儿童开始研究各种纸的质地以及不同质地的纸的耐水性强弱原因。游戏可以生成、整合课程内容,课程本身也可以是游戏活动,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四)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整合性

    游戏之所以能整合幼儿园的课程,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外,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整合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儿童的游戏来讲,它是在假想的情景与角色下进行的,想象使儿童的行为涉及众多学科。当儿童利用想象在游戏中创

    造出童话般的角色和情景时,他们不仅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热情与学习能力,而且游戏也使儿童‚从受束缚的现实生活中,从成人强加给他们的限制中逃避了出来,于是各种生活领域中的界限被消除了。‛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能感受、体验着兴趣、直觉、意志和情感,也能对客观、真实、具体的社会存在、规范要求做出理智判断与逻辑思考,而且,游戏的情景和材料本身也是超学科的,是混沌的、完整的,不是分割的、分门别类的;

    儿童的游戏经验与游戏行为也是整合的。的确,儿童在游戏中通常能想象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想象就使儿童的思维在学科领域间穿梭自如,于是游戏自然地整合了学科领域的内容;

    游戏也是儿童对当下或先前时空生活的反映,也可能是对成人生活的反映。游戏不是儿童主观臆造的,更不是儿童头脑中固有的,游戏与儿童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儿童的生活中,甚至是成人的生活中有什么,儿童的游戏中就会有什么,所以游戏是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而现实生活是完整的,其间的人、事、物,时间、空间等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不是条缕分析的,更不是学科领域式的,所以现实生活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中也是以完整的经验形式呈现出来的。

    三、利用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指导策略

    (一)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前提——保证儿童充分的游戏时间

    充分的游戏时间的增加,意味着传统集体教学活动时间的减少,意味着儿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机会,这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挑战。目前在儿童园的课程实践中,尽管老师们从理念上开始认同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集体教学活动仍然是占居主导地位的,组织儿童上课、示范、演示、讲解仍然还是主要的课程教学方法,这并不是绝对否定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而是由于集体教学活动所具有的绝对优势剥夺或削弱了儿童在幼儿园游戏的时间,儿童仍奔波于教师们所进行的全班统一的、步调一致的教学活动,展转于各个教学环节中,游戏的时间成为‚上课‛之外的休息,或对儿童学习活动的奖赏,游戏不仅与课程没有良性互动,而且游戏也没有整合课程的可能。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转变我们的游戏观与课程观以外,给予儿童充分的游戏时间就是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前提。因为在游戏中儿童的经验是整体的,儿童的游戏行为也没有学科的界限,同时儿童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许多有益于现在与将来生活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有时成人是很难用‚语言‛加以讲授的。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使游戏既成为课程的教学形式,也成为课程的内容,因此以儿童的自选游戏为特征的活动区活动应成为

    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改变过去以‚上课为中心‛安排一日活动时间的作法,让活动区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这样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才有可能。

    (二)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中介——合理选择并提供充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指那些为儿童开展游戏所需要的玩具、物品、半成品、废旧物等。‚游戏材料是一种信息,是各种符号的综合,是一种信息的被发出和被接受。……游戏材料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不自我显示,它只是一种隐蔽的潜能,只有当儿童使用物体时才能发挥它的全部意义。‛因此游戏要担当整合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角色,为儿童提供充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即是中介。当前很多幼儿园实践中,真正可供儿童在游戏中操作的玩具材料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种类也很单调,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实现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与课程融合是非常困难的。对此,蒙台梭利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不仅在于她设计了一整套帮助儿童各方面学习发展的学具(游戏材料),而且,蒙氏学具也为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提供了经验。被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的‚儿童操作材料的活动‛实质上就是游戏,因为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并操作材料,同时,工作的内容也就是蒙氏课程的内容,课程中所涉及的五大内容——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日常生活练习、数学教育及文化科学教育的内容全部落

    实在通过(教具)游戏材料的操作来完成,真正实现了游戏与课程的整合。所以,教师在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时就要把课程的目的、意图贯穿、融汇到准备的材料中,按照课程的目标来选择和确定材料,使材料蕴涵或渗透课程的内容,当儿童操作材料、与材料互动时就可积极接受这些材料所发出的信息,并反作用于这些材料,于是材料所具有的‚潜在教育价值‛也就在课程中得到了发挥,游戏整合课程也就有了中介桥梁。

    (三)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手段——创设儿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

    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的创设是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活动空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而是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良、材料丰富、儿童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为了达成这样的游戏环境,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创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物质环境并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自主选择,自由、充分的活动,从而获得发展的关键经验。著名的HIGH/SCOPE课程就是通过以计划——操作——整理——回顾为主的区角活动为中介展开的。教师有意识地将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物化为活动材料和活动情境,儿童在活动区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以获得学习与

    发展。这样的游戏环境不仅整合了课程内容,也使游戏(儿童区角中的自主、自由的活动)与教学越来越难以剥离,而成为一体。当然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的增量意味着高结构、活动材料少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应有所减少,只有这样,‚教学归教学,游戏归游戏‛的分离状况才会有所改观,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才有可能。

    (四)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保证——确认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成人参与和指导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还有很多教师不了解自己在儿童游戏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将是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中很大的障碍。那么,在儿童游戏中教师到底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儿童游戏环境的创设者。对于儿童来说,主动地学习往往和对材料的操作、探索有密切的关系。当儿童运用他们的身体和感官去操作物体、发现和思考物体的特点与性质、物体的变化与自己行动关系的时候,他们正是在主动地学习。为了保证儿童的主动学习,成人应当为儿童的游戏和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与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材料,以保证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组合和改造的机会和可能性,有利于儿童跨领域学习。

    其次,教师是儿童游戏需要的反应者。在儿童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敏感的觉察儿童的需要,并能相应地作出反

    应,以拓展儿童的思维与行动的范围与能力。教师要多角度地思考儿童的游戏表现,发展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例如,能考虑到‚儿童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儿童学到了什么‛;‚需要帮助他们扩展的经验是什么‛;‚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儿童的谈话来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再通过给予儿童适当的反馈,可以使游戏更为复杂、精致。

    再次,教师应注意在生活中帮助儿童扩展和丰富游戏所需要的经验。人种学家斯瓦兹曼曾把游戏视为:‚情景中的主题和主题中的情景‛,这形象地说明了游戏不仅要反映儿童的生活,也需要儿童积累与丰富生活经验。教学与游戏的整合不仅要关注游戏的环境创设,更要强调儿童的社会经验,只有为儿童游戏提供真实世界的经历,扩展生活的经验,游戏才会更充实,更富创造性。

    第四,教师应为儿童游戏提供干预。在游戏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游戏干预,通过观察、询问、评价及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等为儿童游戏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引导儿童游戏向纵深层次进展。当然,干预是有限度的,只有儿童游戏中需要帮助时才得以提供。干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游戏本身,或诱发游戏生成,干预不是干扰儿童游戏的进行。

    总之,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是在游戏与课程共同价值目标统摄下游戏与课程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它们之间不是并列或综合的关系,而是更高层次上的有序的统一,这是处理好游戏与课程、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前提条件。

    第二篇:2024学年教科研活动总结

    **一中2024---2024学年 教科研活动工作总结

    在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根据学校的具体工作目标,教务、科研活动以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抓好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指导坚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圆满完成了本学期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

    一、教务、科研取得的成绩:

    1、市级课《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立项,预计2024年结题。

    2、教科研奖: 教学设计奖:

    市级一等奖一名,市级二等奖二名。教学设计课件:

    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 说课奖:

    省级一名,市级二名,语文、历史、英语、生物四名教师参加市级作课,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九科教师参加市级说课比赛(证书未下)录像课奖: 省级三等奖二名 校本教材奖:

    市级一等奖一名,市级二等奖一名。

    3、竞赛奖:

    化学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名,省级三等奖二名。物理竞赛:获省级复赛资格两名。综合奖励

    4、获得“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师2名,“教学新星”称号教师2名

    二、加强常规教学检查,把制度落实到实处

    1、组织教师听课

    本学期共安排有9科30名教师在全校做公开课,课后各科教师认真评课研讨,有力推动了备课组工作的开展落实,也使许多年轻教师从中学习了很多东西。另外,同科研处、级部教学主任等部门不定时的在高

    一、高二年级推门听课,有助于学校了解教师课堂授课情况,也从中了解了每位老师的备课情况、责任心状态,还有班级班风、班主任工作状态。

    2、做好作业批改、教案检查 通过上学期实行作业批改、教案检查制度以来,我校教师在作业批改教案书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针,但本学期教务处仍旧把作业批改、教案检查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点。在学期初,教务处公布了作业检查方案,优秀教案评选方案,并且组织各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制定本学期各科作业数量,每天安排专人检查,每周公布一次,从第二周到十八周,共检查作业9767人次,教案8302人次份,评选出多份优秀教案和多名批改作业的优秀教师。

    3、主动协调其他各部门,做好辅助工作(1)本学期由于实行学案制和导学案,教师印制试卷数量大幅度增加,在文印上提供有力支持,保证教师的试卷及导学案及时印刷。

    (2)安排新教师做汇报课公开课21节次,协同科研处推行新课改,安排自主学习课5节。会同年级完成学生模块阶段成绩录入。

    4、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在2024年12月20日,教务处组织班主任完成了学生评教活动。

    5、职称、成绩考评制度的制定

    科研、教务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职称评定制度和成绩考评制度,并组织教师讨论,形成了初稿。

    三、将集体备课活动落在实处,真正做到服务教学的宗旨

    1、石家庄一中引路,指导高三复习工作。

    在暑假补习期间,全校教师听了石家庄一中教师的新课标示范课后,都有很大的收获,他们的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更像一盏航标灯,指明了新课标的方向。我们科研处要以此为锲机,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开展新课标下集体备课活动,在我校集体备课活动中,实行“学案制”,一课一案。

    2、逐鹿引路,进行高

    一、高二新课改。

    科研处带头把好新课堂的敲门砖-----导学案,从动员大会到集体备课到日常教学,对导学案进行专门演练,从形式到内容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如“导学案格式”“导学案自主学习与课下针对训练时间安排意见”“课堂探究注意事项”“典例引导”等等,致使我校新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模有样。

    集体备课中由备课组长组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推举一至两名主讲人,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任务,每人都要精心准备。在教研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主备课人的学案交科研处存档,记录一次科研活动。集体备课与说课,是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溪流,纳百川,长见识的绝好时机。主备课人应广泛征求同事的意见与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困难提出来,以求得圆满解决。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我们愿意搞好教学,不自大,不盲目,定能事半功倍,快速高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水平。

    3、集体备课的有效实施,使我校教学走上了科研的路子(1)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2)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3)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校本研修

    大力加强校本教研,在专任教师中开展教学随笔、教学后记、教学点滴、教学争鸣形式,以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为目标,不求大、不求全、不求高,只求能切实的解决一个问题、闪现一个方法、学到一种教学技能、掌握一类课题的处理等,最终使我们成为集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艺术于一体的高水平教师,能将每节课都讲成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质课。

    五、开展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本学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业余时间丰富多彩,减少上网、看小说的时间,教务处体艺部的教师组织了全校学生班级篮球赛、康保一中第一届青春校园歌曲大赛、康保一中第一届美术画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工作的欠缺

    1、对如何让更多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如何让学校与教师有更多的优秀成果出现,尚无有效的办法;

    2、教师对教学科研及集体备课不热情,不主动,这是科研处今后的主要研究任务;

    3、如何让集体备课效果好起来,也是科研处的一大难题;

    4、作业数量上去了,但作业的质量有待提高,另外,存在教案和课堂教学两张皮的情况。

    5、图书管理工作还没有有效的开展;

    教务、科研处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下学期我们更有信心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

    ***教务处 ***科研处

    2024年12月26日

    第三篇:教科研活动记录

    教科研交流活动记录

    时间:2024.9.6

    地点:多媒体教室

    出席:王校长、苏校长

    岳喜彦、王宪召、李长鹰、胡彦利、尹振龙、牛凤鲁、王春玲曹文平、曹焕芹、常红芹、刘凤云、李红海、主题:制订年级教学计划

    形式:讲座

    活动过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素养。

    二、工作思路:

    1、组织各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各科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各教研组还应该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

    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

    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各年级工作重点。

    第四篇:教科研活动制度

    教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为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增大对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管理力度,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监控力度,促使我校教科研课题研究开展得扎实有效,将教科研兴校变为现实,特制定此规定:

    一、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领导组织队伍建设

    1、成立我校教科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完善和充实教科室的领导组织结构,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3、教科室负责我校各级各项课题的申报立项与组织工作。

    4、教科室负责及时向全体教师汇报学校各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和材料。

    5、教科室承担与上级部门各种信息与工作管理的上传下达。

    二、加强课题研究的立项和中期管理工作

    1、各备课组都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课题研究,申请不同级别(校县市省等)的课题立项,填写课题的研究申请书。

    2、对已取得课题立项的个人和备课组的课题研究情况将纳入到学校优秀备课组的评选中。

    3、凡已立项的个人需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送交教科室备案;各课题组负责人要将本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形成材料,上报教科室,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监控与实施的顺利进行。

    4、每个课题研究小组要定时或不定时地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每学期至少两次,并填写《临沭二中课题研讨会会议记录》,一式两份,一份自留,一份送教科室存档。

    5、各课题组成员要对课题负责人负责,及时汇报课题进展中遇到的障碍或困难,课题负责人要对课题组成员负责,及时调查课题开展情况,及时排解课题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却需上报学校研究的问题要将问题上报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研究,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6、各课题组要及时作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7、各课题组要按要求及时上报阶段性总结材料,每年1、6月份形成汇报材料上交学校和县教科室。

    三、成果形式及评奖

    1、各课题负责人要于本课题结题时间前一个月前将课题研究成果以书面形式呈报教科室;

    2、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课题申报人写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并附下列材料: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自我评价,课题研究的主题报告,全部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等;反映研究过程的主要材料(包括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实物等)。

    3、课题研究成果须经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审查,审查不合格的研究课题将反馈给课题组成员进行修改,严重不合格者,需写出延期理由,申请延期结题,继续进行研究,直到合格为止;

    4、学校将加大对课题的奖励力度,对获奖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证书,科研成果通过校级以上评审小组鉴定的教师,将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按鉴定的级别加适当的分数(加分多少由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

    校本培训制度

    指导思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精神,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一、校本培训的目标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2、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通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3、教科研知识的培训。逐步培养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4、教师基本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在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5、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结合。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导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以校为单位组织学习,通过集体备课人、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在培训过程中,应切实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教科员、优秀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堂实录、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培训。

    4、开展“ 一帮一”、“一对红”师徒结对子活动,通过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校本培训的原则

    1、辅导性原则:校本培训的内容必须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必须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起到导向作用。

    2、灵活性原则:校本培训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操作的校本培训计划。

    3、实效性原则: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具有实效性,使教师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为建设教师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4、针对性原则: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应结合具体教育形势进行,尤其是应针对当前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进行。

    教科研制度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决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际,面向基层,服务教学,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

    二、基本思路:充分落实大纲和各科的《课程标准》精神,以提高师资水平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组织建设:成立教科室,教导主任为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科研究小组。

    四、任务: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检查、评估和指导教科研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经常性工作:

    1、学习和执行教育部门有关教学工作指示;

    2、深入课堂,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改进课堂教学;

    3、执行常规的业务检查和指导工作;

    4、研讨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接受学科业务咨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5、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收集和撰写教学论文,总结推广经验,负责学科质量调查;

    6、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各科研究课题进行指导、督促;

    7、及时认真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确保成绩一流。教研活动制度

    一.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

    二.每两周集中活动一次,教研组长负责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召集并主持活动,做好活动考勤记录,并及时向教务处汇报活动情况。教研组集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做统一要求,但必须与学科教学工作有密切关联,对本学科教学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教学常规的规范化教育、检查、评比、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发、考试、教学工作总结。各个教学环节都要纳入月考评和学期考评。尤其要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这三个环节的检查评比。教研组要加强听课的组织与评议。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一次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本组的教师必须参加研讨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四.每学期各教研组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必须是本组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本组教学人员有能力承担的。

    五.积极开展听课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与评议。

    六.各教研组要组织本组老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有可行性调查研究的教改建议。

    七.期末由教研组长执笔,写出教研总结。

    八.培养年轻老师,提高年轻老师的业务素质。

    1.对新老师的培养要“一带一”,落实到人,负责“传帮带”的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上都要予以指导,教案由负责的教师审定签字。对认真尽职并有成就的“帮带”教师设专项进行奖励,获奖条件是一年有起色,两年有成效,三年出成果。

    2.新老师每周上一次“评教课”,由负责“帮带”教师进行指导,评议结果由负责“帮带”教师“帮带”成效考核的依据之一,也是新老师教学效果考核的依据之一。

    3.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

    九.各科室人员及实验员要参加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

    十.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

    教科研活动制度

    一、每学期初,教务处、各教研组,要组织学习上级教学工作计划等文件,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教学工作计划和科研课题。

    二、教导处每周定时安排各教研组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时间,学习教学理论,研讨教学方法,无特殊情况,不得中断。

    三、组织好教师相互听课和评课。

    四、教务处每月组织一次教学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各教研组织定期组织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等。

    五、教科室要注意收集整理存档教师的教研课题、成果、结论或优秀教改论文、教案等,并记入本人的业务档案。

    六、各教研组织活动要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记录,不断积累教学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七、研究课题要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及时写出科研过程和成果经验。

    第五篇:教科研活动计划

    白土岗一中教科研活动计划

    2024—2024

    白土岗镇教科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文件的指导精神,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视质量为生命,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科研工作为先导,以强化常规管理为保证,以校本教研和培训为中心工作,着力构建“优质教育”,推进学校工作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让学生成才、让教师发展、让家长认可、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教研机制

    本学期开始,成立教育科研活动领导组,欧阳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邢远军和教务主任张鹏具体负责,向光耀、王兴召、向远阳、李志生、冯金泉、冯硕为组员,具体负责教研活动的实施,确保教研活动工作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挥教育科研的实际功能,我们将继续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课题的检查和管理工作,定期反馈,不断改进,以取得实效。

    三、具体内容和措施

    1、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重点是:抓住常态课,提高教学实效,将课题研究活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摸清每个教师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素质,教学基本功及教学研究能力进行真实的了解,并将重点放在青年教师上,以“两课”申报和验收为契机,提升我校全体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洋思”教学模式研究工作的开展。

    2、加强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整合。树立课堂就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的思想,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科研的过程,努力做到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三结合,即教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教科研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科研与学生教育活动相结合。

    3、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

    对话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十个方面:备课要透,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5、立足校本教研推动课题研究,以案例、课例、叙事、网络教育资源运用为主要内容,通过反思、互助、引领把课题研究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进入结题的要认真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6、继续开展全员师资培训工作,坚持上级培训、校本培训与经常培训相结合,立足校本培训,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堂公开课,听20节课,广泛开展优质课、观摩课评选活动,并且力争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课改实验相结合,立体展开,力求成效。校本培训侧重开展实践型〈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和理论型〈专题讲座、组织理论学习、写学习心得〉,把培训工作贯穿整个课改工作实验过程中。

    四、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9月份

    1、认真分析上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分析和总结教学存在问题,结合学生特点,提出本学期的教学研究重点。

    2、传达县教科研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县教科研工作计划。

    3、召开办公室负责人会议,部署我校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4、开展“推门课”活动,调查本校常态课的具体情况。

    5、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等老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专题会议研训会 10月份

    1、检查“一帮一”活动开展情况

    2、继续开展本校常态课基本情况调研,摸清底吗,进行分析归纳,推荐并确认两课具体人选。

    3、分类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

    4、进行本校优秀课展示活动

    11月份:

    1、组织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质量分析,反思高效课堂的开展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对后半学期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2、各年级召开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征求家长对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活动的建议和意见。

    3、迎接“优质课、达标课”两课验收。

    4、开展青年教师“创优课”活动观摩课 12月份:

    1、组毕业班老师参加初中毕业班学科教学工作会,暨2024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质量分析会

    2、组织中考学科质量检测,进一步反思各位老师本学期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3、征集课改论文、说课稿、案例分析,汇编交流

    4、各教研组做好教研课题的实验总结工作 2024年1月:

    1、组织学生参加期末复习考试、质量分析反馈工作

    2、完成教科研工作总结

    3、教师交流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心得

    4、进行本校教研活动综合评价。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将于校本教研相结合,重点是抓落实,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不走过场,不做无用功,将教学研究的的落脚点放在提升白土岗一中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上,争取我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有一个新的起色。

    白土岗一中中学教务处

    2024年9月



    推荐阅读:
    教科研活动材料
    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办法(大全五篇)
    创建温馨教室
    老师应该怎样激励学生
    代课教师协议最新版本[合集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