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集体合同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2024-2024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模版)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唱梦痕 时间:2024-09-16 15:48:3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2024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模版)

    綦江区骑龙小学2024-2024学年度 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总体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践总结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三、目标任务

    (一)深化课改培训学习。

    经过几个学期的理论培训和全国继教网的网上学习,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结合新的各学科《2024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通过各教研组的学习让老师人人牢牢把握其精神实质,使其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本学期借助“班班通”的实现,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运用培训、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教师计算机学习,坚持每周不少于1小时的学习时间,课改和业务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1500字,加大课后反思的检查通报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月查制,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备课制度。结合实际组建新的教研体系,认真制订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好组内的教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走进新课程”教研活动。在上学期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每组必须召开高质量的一次将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必须完成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组要在四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务处检查。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定期反思总结。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验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要求做到:每月1篇“教学反思”,字数在300字以上;教育随笔每月1篇;每学期1篇教学案例,至少1篇教学论文。

    4、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本期学校方面也要定期召开各种以教研为主的活动和业务培训,力度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召开后,定期让教师们写心得、写反思、写参与教研活动的感受,并将教师成文及时总结、汇编成册,供村校交流。

    (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教师观看直播课堂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每学期教师人均承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公开“晒课”不少于1节,进行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

    (四)尝试新课程下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将严格要求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2、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将评价从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过程。例如除了评价学生课堂状况,还要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表现;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力争实现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三、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突出课改工作的中心地位。行政领导领导首先加强学习,率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实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抓好活动,深化课改培训学习。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教研活动安排表、课改工作计划等工作安排,加大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本学期,要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1次;教师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1次;课改理论知识测试1次;电子教案设计比赛1次。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实际运用、阶段反思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培训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纳入教师考核。

    3、建立机制,全面推进评价改革。立足本村、校实际,灵活设立评价项目,恰当确定评价内容,细化评价办法。制定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改革方案。要坚决落实自评和它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评价程序和过程。

    4、优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借助“班班通”设备的机遇,着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现有电教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步伐。

    四、月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改实施计划。

    2、教研组制定组内课改实施计划。

    3、新课标学习(集体,自学)。十月份

    1、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及新课标理论学习。

    2、跟踪随堂听课。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究。

    十月份:

    1、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2、电子教案设计比赛。

    3、继续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标的相关资料。

    2、教师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十二月份:

    1、课改理论知识测试。

    2、课改研讨活动。

    3、课改工作总结

    第二篇: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林扒镇闫东小学

    新课程改革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和省教育厅《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尽快适应教育的新形势,切实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确保新课程改革的的稳步实施。

    二、内容与方法:

    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率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同时带动所有年级所有学科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工作任务: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课程改革推进工作的领导,学校建立四级组织网络。

    (1)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由张家玉、张遂道、赵云湘、田杰组成,张家玉任组长。

    (2)课程改革管理实施小组:

    由教导处和教研组具体负责。

    (3)课程改革学习研讨小组:

    由各学科、各年级教研组长任课程改革学习研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新课程学习研讨及落实工作。

    (4)课程改革实验人员:

    学校全体教师都为课程改革实验教师。

    2、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学习省市文件,深化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理解推进课改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克服课改“无关论”、“简单论”、“困难论”等不正确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投身课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积极向教师、向学生、向家长进行宣传,营造人人理解课改支持课改的良好氛围。

    3、重视培训,更新观念

    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采用互动方式,讲授与研讨、教学观摩、方案设计、说课等有机结合。暑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总体思路,逐步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平时通过学科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使广大教师熟悉所教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新课程在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新要求,帮助教师逐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通过“一人两课”、“每周一课”、“园丁之歌”、“个案设计”、“说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加强新课程的研讨工作。

    4、突出课堂,转变行为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探索实践,切实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体现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人格;二是进一步实现教学态度的转变,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积极对教材、教法进行探索、开发、实施;三是进一

    步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变居高临下的教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四是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转变,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关注教学情节的设计,逐步形成相互讨论、平等对话、深入研究为特征的教学新局面。

    5、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为确保课改工作的有序推进,学校在课改实验中建立四个制度:一是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专项会议,邀请镇分管领导、教育助理一起参加,对经费投入、教师投入及阶段性实验情况进行研究;二是专家咨询制度。每学期至少邀请一次课改方面的专家、学者莅临指导,深入课堂听课,为课改出谋划策;三是月报分析制度每月最后一周召开课改分析会议,及时掌握实验中的真实情况,切实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校际互动制度与周边兄弟学校每学期争取交流一次,相互切磋研讨,经常到村小听课,组织实实在在的备课辅导活动。

    6、改革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行动态评价,加强教师参与课改过程中的理念、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监控和管理,促进教师在课改中不断发展。对学生评价注重多元化,根据市局要求,在学生中开展“五会一友好少年”活动(会外语、会电脑、会创造、会交往、会健体、有特长)提高素质,发展特长,促进师生在课改中共同发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参加培训班,走近新课程

    主要内容:参加各级各类组织举办的新课程培训班,先行接触、了解新课

    程;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织的新课程培训,树立课改思想。

    第二阶段:组织校本培训,解读新课程

    主要内容:集中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通过学专辑、听讲座、看录象、讨论交流等形式解读新课程,构建新理念,从宏观上了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

    第三阶段:实践新课程,体验新课程

    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师相互听课,学校一人两课、每周一课、“园丁之歌”教育教学活动、个案征集、专家讲座、校际互动、送教下乡等活动体验新课程。

    1、利用备课组、学科组等教研活动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各科课标,让教师全面理解新课程精神,具体把握各科课标内容。

    2、扎扎实实开展好“一人两课”、“每周一课”等正常教研活动,加强研讨,通过教师互动式的评课方式,切实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使每一位教师都能适应新课程,积极实践新课程。

    3、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出的校本教材参加全市新课程推进现场会展示。

    4、组织教师观摩名师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从中学习、讨论、体验。

    5、组织学校一年一届的“园丁之歌”教学汇报活动,邀请村级小学及兄弟学校参加,加强校际互动,交流研讨,相互启发,共同体高。

    6、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制作培训,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课件制作竞赛,要求教师人人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

    7、阶段性总结。开展优秀教学个案、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旨在激励教

    师反思教育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教师更适应新课程要求。

    8、要求教师利用寒假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备课组、学科组制定或调整新学期活动安排。

    9、全面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教师把构建的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切身感悟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出来。要求同年级组、同学科组老师开展互相听课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0、进行校际互动。组织开展与兄弟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的交流活动。

    11、组织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个学科组推荐一节课参加“园丁之歌”教学展示活动,共同观摩学习研讨。

    12、召开一次课程实施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对话,辅导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3、征集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论文。要求每个教师依据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实践,人人撰写论文,按学科组组织交流,并对论文进行筛选、评比,编纂“论文集”,并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推荐。

    14、对第二阶段课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

    主要内容:根据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进一步反思新课程,领悟新课程,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XX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24年秋学期)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及市区、学区课程改革实施安排意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总体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三、目标任务

    (一)深化课改培训学习。

    经过几个学期的理论培训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 的心中,通过学习让老师人人牢牢把握其精髓使其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本学期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

    标准再学习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时间,加大课后反思的检查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考核方案,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参加课程实验的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大规模扩大了,同时也使课程改革的深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教研活动。期初教研组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评课和专题研究学习活动,同时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走进新课程”教研活动。教研组要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导处检查。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课改

    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3、定期反思总结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验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

    4、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3-5月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活动,6月份组织开展第一次以师生评价、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的课改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

    (三)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教师观看直播课堂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每学期教师人均承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公开课不少于2节,进行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

    (四)尝试新课程下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堂好课,在课堂的生成上是即兴的,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从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来。我们将严格要求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2、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过程。例如除了评价学生课堂状况,还要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表现;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力争实现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三、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关键在领导。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突出课改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主任要加强学习,率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实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抓好活动,深化课改培训学习。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教研活动安排表、课改工作计划等工作安排,加大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实际运用、阶段反思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培训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纳入教师考核。

    3、建立机制,全面推进评价改革。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新理念,立足本村、校实际,灵活设立评价项目,恰当确定评价内容,细化评价办法。制定出台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改革方案。要坚决落实自评和它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评价程序和过程。

    4、优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势,着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现代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步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教师的学习热情,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月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课改实施计划。

    2、实验教师制定个人课改实施计划。十月份

    1、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及新课标理论学习。

    2、跟踪课改实验教师随堂听课,课改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十一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标的相关资料。

    2、组织一至五年教师开展互听互学互评活动。十二月份:

    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以课改年级为主的教学观摩活动。一月份:

    1、继续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2、组织教师看录相课。

    3、“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活动。

    4、课改工作总结。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24—2024)

    经过几个学期的理论培训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通过各教研组的学习让老师人人牢牢把握其精髓使其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一、本学期要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课堂教学大改革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加大课后反思的检查通报力度,促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我校参加课程改革的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大规模扩大了,同时也使课程改革的深化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教研组建设。期初各教研组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组内的课题研究活动,采用分工合作分期展示形式。同时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走进新课程”教研活动。在上学期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将每周各组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务处检查。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课改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

    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3、定期反思总结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验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

    4、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

    三、方法措施

    抓好活动,深化课改培训学习。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教研活动安排表、课改工作计划等工作安排,加大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本学期,要组织开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师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实际运用、阶段反思有机地统一起来。

    曙光中学

    2024年3月

    第五篇: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 推进新课程改革 商丘市第二回民小学 姜琳 [摘 要]:课程改革随着春天的步伐扑面而来,我区于2024年初启动课改实验工作,2024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区有关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组织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探索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并以课改为契机,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针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探讨。(1)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3)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4)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5)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6)强实数学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词:数学 实验教学 新课改 课程改革随着春天的步伐扑面而来,我区于2024年初启动课改实验工作,2024年秋季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区有关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实际,认真组织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探索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并以课改为契机,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结合新课改教学实践,针对数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商榷探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接受、消化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些,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是不易做到的。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新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因此,我们每一个执教者都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一、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们深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数学实验教学,把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我区的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我们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推荐阅读:
    2024-2024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模版)
    新学期社团计划书
    再谈模块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教学
    2024陕西宝鸡特岗教师教育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知满天教育)
    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总结
    上一篇:德育工作硕果累累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