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租赁合同 社区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六号文库

    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栏目:六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云轻舞 时间:2024-09-25 16:03:1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 镇 关 于

    “十五”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工作措施及

    打算

    “十五”期间,我们**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把握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全镇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事业兴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十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五”期间工作回顾(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全镇上下以“建设经济强镇”为目标,认真贯彻县委提出的“三二一”总体工作安排,严格执行“三个一”的工作办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锐意创新,推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五末,预计全镇财政收入1766.7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25 %;预计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2.8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9%;预计全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4.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42 %;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9元,比“九五”末增长55%。实现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商品流通日趋活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24年度被授予“经济工作红旗乡镇”荣誉称号,确保了红旗乡镇“四连冠”。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我镇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大工作重点,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总抓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程度,增加农业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一是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作物实现了全面丰收。到“十五”末,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42988吨,其中小麦22114吨,玉米16776吨,花生9614吨,棉花18吨,大牲畜存栏8860头。二是围绕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十五”末,全镇冬暖式大棚可达到6300个,桑园3200亩,林果8000亩,奶牛1432头。连续四年获全市设施农业建设先进单位,2024年度获奶业富民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三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突出水利设施、林网、世行项目、山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全面丰收。累计修筑田间生产路124公里,完善道路林网和丰产林10000亩,土地整理10000亩。对上争取的1701万元的凤山峪岭土地整理项目,顺利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开发资金陆续到位,正在抓紧施工。四是引导农民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成和经营方式,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壮大龙头企业,抓好特色村和专业村培植,帮助农民发展合作组织,目前全镇申请注册14个协会,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五是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向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发展,先后培训农民200户,辐射带动2024户,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方针,大力实施“工业立镇”战略,突出三个“亮点”工作,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强化招商引资重中之首的地位。我镇立足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五条路子招商引资。一是全党动手,全民发动,形成了浓厚的招商氛围。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分工领导和招商办工作人员,组织了几个专业招商队伍,分几路先后到温州、南阳、江阴、无锡、青岛等发达地区定点招商,形成招商引资的整体合力。二是依托现有企业的嫁接改造、技改扩建上项目。鼓励引导企业抓技改,扩规模,上项目,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三是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尽可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争取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延伸产业链上更多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四是引导地方大户提高境界,吸引民间资本上项目、办实业。五是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项目策划包装,吸引外商投资。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和著名品牌,特别是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十五”末,引进总资产15亿元,年产水泥300万吨的泰山水泥、矸石热电厂、椰风矿泉水、裕龙塑胶、明达纺织等项目26个,实际利用资金4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2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4个,可利用外资达到1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亿元。2024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获全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4年度、2024年度连续两年获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

    2、提高现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一是狠抓了大项目建设与规模企业培植,围绕煤炭电力、汽车配件、电线电缆、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千方百计做大做强现有规模企业。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确保建成的大项目满负荷运转,产生最大效益,实现了产量效益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把现有企业经营放在突出位臵来抓。围绕企业质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抓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到“十五”末,全镇预计实现企业总产值24.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42 %;可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利税2.6亿元,利润1.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可实现产值8.2亿元,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1.5亿元,利润8000万元。

    3、全力抓好民营经济,膨胀企业规模。一是抓招商引资,促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路子,突出企业招商引资主体地位,实行以商引商。二是抓企业管理,促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培强、扶弱、递进”工程,深入各企业,帮着企业找原因、求对策,帮扶企业快速发展。三是抓项目服务,促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力靠上,帮着企业解决在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抓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镇里积极引导个体私营大户走出去,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发展欲望,打破“守旧”的思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到“十五”末,全镇私营企业预计达到118家,比“九五”末增长220%;个体工商户可达到1372户,比“九五”末增长39%。

    (四)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我们以建设全国城镇建设重点镇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华磁联线开发和城建“九高”标准要求,围绕“提升改造老城区,开发建设新南区”的总体格局,实施多元化投资、市场经运作、全方位启动的建设战略,优化城区发展环境,搞好城区综合开发,不断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先后投资6.5亿元,启动了四项工程:一是实施城区畅通工程。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城镇开发,修筑了财源大街、白土厂街、华崔路、东凤路、华爵路、华曲路等13条53公里,全面实现城区道路联网。二是实施城区绿化亮化工程。对城区道路,精心设计,科学布局,合理搭配,力争实现“一路一景、一街一色、一区多品”,打造城区绿色走廊。共架设路灯422盏,铺设彩砖10000平方,绿色面积26800平方,安装广告牌400块。投资60万元,新建了占地3000平米的府前公园,美化了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三是实施城区安居工程。镇里多方筹集资金上亿元,修建居民宿舍楼80余栋,实现了城区居民住房公寓化,改善了城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四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平台工程。华丰镇狠抓了项目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搭起了“两路一区”的主框架。近年来,投资1860万元修建了泰山大道、华晟路、裕龙路、椰风路、泰龙路等6条道路,在路通、灯亮、美化、绿化上下大力气。并在主要道路两旁铺设了彩砖,进行了绿化美化。完善配套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启动了项目区管委会办公楼,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占地10000平米的泰龙广场一期工程建设,生活区建设已进行了前期规划,现在园区内基本实现了“四通五化”,增强了项目区对镇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目前,共引进项目30余个,项目区企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项目区经济成为华丰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华丰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式。我镇2024年获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称号,2024年获“全国城镇建设重点镇”荣誉称号。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多方筹集资金680万元,先后修建东营、白土厂、崔村、良父、高庄等教学楼6栋,全面实现校舍楼房化,校舍危房改造工作走在了全县乃到全市的前列,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校内部管理得到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小学升初中和中考成绩连续几年名列全县前茅。二是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抓好晚婚晚育、流动人口、优生优育三大工作重点,在全县和全市计划生育考核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医疗水平。解决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四是加快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的推广普及。各项辅助设施正在建设当中,电话装机容量明显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了85%,通讯网络覆盖全镇。五是全力抓好农村道路村村通。我镇抓住国家补助村村通道路的机遇,积极发动,加快建设,全镇56个行政村实现道路联网。六是做好民政优抚和劳动保障工作,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七是抓好社会稳定,加快平安华丰建设。按照县委提出的“治标又治本,扶正又压邪,顺茬不戗茬”的原则,转换机制,构建了“大综治、大信访、大稳定”的工作格局。按照分线作战的办法,筑牢社会稳定基石。抓好地企协调线,有效处理项目征地、压煤搬迁、企业发展与群众利益产生纠纷的问题,实现地企双赢;抓好民族发展线,积极支持民族村的经济发展,为民族村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增进民族团结;抓好农村稳定线,通过综合整治,信访法规宣传,超前化解人民内部纠纷,确保农村稳定。八是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全镇实施了、争创文明乡镇、文明片区、文明村、文明户梯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娱乐宣传活动,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了文明、卫生、平安华丰建设。

    二、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特别是优质农产品和龙头企业较少,加工能力不强,市场流通不畅,从一定程度是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是财政调控能力还不强,地方财力紧张,吃饭财政的状况仍然存在。在确保工资发放的情况下,没有宽裕的资金用于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三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较多,城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聚集和承载能力还不强,投资和融资机制还不活,二、三产业发展还不快,制约了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

    四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潜力还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慢,企业家队伍不平衡。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利用外资数额不大。

    五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和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骨干企业优势不明显,产业形不成规模,个别企业质量运行不够高。

    六是企业管理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意识不强。

    三、明确“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多边贸易的自由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资本运行与投资的高流动性特征更为突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重组步伐加快,今后几年,预期全球经济总体上趋好,但波动性较大,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的转移,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和新型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总需求持续扩大,这些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国内环境来看,“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将出现重大转折和良好发展势头,中央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向农村倾斜,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村经济带动战略,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我镇情况看,近年来,全镇上下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加快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化、社会效益化进程。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个体经营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华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富民强镇。富民就是把实现人民富裕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脚点,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人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公益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强镇就是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全方位扩大开放,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流通辐射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把我镇经济总量较大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为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逐步实现从经济大镇向经济强镇的大跨越。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提出“十一五”期间预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企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 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经济产业化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跨入全省百强镇行列。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五年看头年,起步最关键。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顺应潮流,把握机遇,开好头,起开步,加大工作力度,就一定能够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乘胜前进,夺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壮大规模经济,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质量,从整体上提高华丰经济的竞争力,营造新的发展优势。

    1、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全面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方针,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组织、正确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提高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收入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调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和优良品种占粮食生产的比重,建立优质高效的种植业。同时,注意保护粮食生产力,力争到“十一五”末,全镇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预期调整到5:5。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扶持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争创华丰特色农业新优势。二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形成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制,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和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挥市场信息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实行农业标准化管理,力争到“十一五”末,全镇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品牌农产品,农业产业化品牌覆盖全镇农业生产的主要领域。三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推进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实行引进、选育、改良、推广一体化,提高农业良种良法覆盖率,坚持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农技推广应用的指导,建立完善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体系,办好各类农业示范园。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全力推进农业科技体系上升,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全力推进工业产业化进程。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信息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加速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一批竞争能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扶持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力争到“十一五”末,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20%以上。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占有率大的工业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培植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和上水平的机械制造类,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高附近值和升级换代产品以及产业化基础好、具有较大带动效应的后劲产品,努力构建煤炭电力、机械加工、棉纺织、汽车配件、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六大特色产业群,并形成一批国内驰名、省内有名的品牌。二是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扶优扶强,发展壮大一批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及具有创新能力、扩张潜力和增长动力的核心企业,多方面支持、引导、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后劲足的个体私营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等级,鼓励企业开展横向联合与对外协作,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三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依托技术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运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装备、新材料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传统产业转移、臵换,综合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压缩低水平过剩生产力,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建造生态型、高效益企业。四是充分利用外资实现企业快速扩张。坚持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利用外资,优化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引导外资和我镇建筑建材、煤炭电力、汽车配件、食品加工、电线电缆等优势产业强强联合。促进我镇企业的规模膨胀。在继续加大工业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大农业、商贸、基础设施、医疗、服务行业的开放步伐。力争到“十一五”末,预计招商引资数额达到15亿元,全镇可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二)积极实施城镇发展战略

    城镇开发以建设全国重点镇为契机,围绕“建设开发新南区,提升改造老城区”的城镇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按照县委的“九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编制完善城区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图,强化措施,稳步推进,率先实现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一是建设高效能的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基础实施建设步伐,完善功能,优化配臵,提高建设水平,增强承载能力。二是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和结构调整,继续加快电网、水网、气网、通讯网的建设与改造,优化“能源网络”结构,满足城乡生活需求。三是加大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四是创新城市发展机制。引入市场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有利于加快城镇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环境。运用市场手段,合理配臵优化城镇各种资源和资产要素,促进产品增值和资产增值,走“以城建城”的良性发展路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和营运水平。五是加强城镇现代化管理。积极推行镇政府和村委、社区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管理权限,增强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管理法规,建设智能化城镇管理体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运转效益。六是加大项目聚集区建设力度,切实推进项目聚集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创新,提升功能,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提高项目区的经济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充分发挥项目区在招商引资上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真正把项目聚集区建设成集产业发展、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技型新区。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的办医模式。优化卫生资源配臵,调整和完善医疗卫生结构布局,医疗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农村倾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合用医疗参保率。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加快卫生现代化步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彻底解决群众的就医问题。二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广电业,搞好全镇广播、电视传输网络,100%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三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片区、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户等多层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防范体系和法制保障体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邪恶势力,维护治安秩序。五是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参与投入,运行规范的教育投入多元化机制。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名师、名校工程,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办学效益,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扩大教育资源,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劳动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劳动人才。六是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输出,拓宽就业领域,扩大就业容量。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保发、促缴、扩面、严管”的要求,加大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征缴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养金按时发放,努力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能力。认真做好乡村“低保”工作,重点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其他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七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生工作管理,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积极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新观念,树立以调整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大招商、大市场、大开放的观念,树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的观念,树立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观念,真正使全镇干部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2、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和手段,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完成政府机构的重大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政府部分行政职能向社会化转变的进程。强化服务意识,实施形象工程,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树立公正廉洁、规范运作的政府形象。

    3、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按照用政绩量先进,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考核机制,力求考核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科学,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着力解决评价“准不准”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制定具有科学性、激励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归口管理,分口考核,根据不同岗位职责,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对部门和个人进行“捆绑式”考核,增强全局意识和群体意识。二是建立客观公正的社会监督体系,着力解决考核“认可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客观公正的社会监督体系,扩大干部群众的参与范围,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制约体系,着力解决“干不干”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抓好“农村、企业、机关”三大板块的考核工作。针对工作实际,农村依据基础工作、常规工作和经济工作三部分全面考核。通过考核,真正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彻底改变“动手干的不如站着看的”那种疲塌作风,促进干部思想意识转变和工作作风转变,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机制。

    4、加大督查力度。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督查是关键。不能用地头上靠齐的办法,被动地抓工作,要强化过程管理,不把缺憾留到最后,要努力在工作中改正缺点和不足,确保每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党委政府安排的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几项中心工作,要靠上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抓出成效。对一些重点项目,要成立由班子成员牵头、有关人员参与的服务协调机构,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跟踪服务督导,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工作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结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注意典型培养,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全镇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5、创优发展环境。要继续下大力气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创建“平安华丰”。一要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继续坚持“三线作战”的工作思路,正确处理好地企关系、干群关系、民族关系。在企业发展、项目区建设过程中,既要保持宽松的环境,又要兼顾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一条心、一股劲,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农村要明确“一把手”是信访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各村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处理好自己的事,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尤其对群众关心的财务问题、宅基地划批等其它村务工作要做到公开、公正,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不越权行事、不违规办事。要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共同发展。二要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坚持治安承包责任制,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发挥好公安、法庭、司法等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人和事要坚决打击和处理,净化社会风气。三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驻华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帮助投资者就是帮助自己、服务投资者就是服务经济、关注投资者就是关注发展”的新观念。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维护好华丰发展的大好环境,当华丰发展的功臣。努力营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适宜”的投资环境。

    6、扩大开放,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紧紧抓住我国全面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更加积极主动性的适应融入经济全球化,加快开放型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的改革步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项并举,拓展华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构建华丰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的全面繁荣。

    第二篇: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镇“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制订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为全面分析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实施的效果,保证制定“十二五”规划适应新的形势,有必要对“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做以回顾总结:

    “十一五”期间,全镇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2952.13万元,占计划的100%,工业总产值57850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8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合同引资5300万元,到位资金4518万元,资金到位率85%,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2元,同比增长24%。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总量增长预期目标,全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突出发展主题,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围绕如何加快益店经济步伐,把我镇建成“全市的农业大镇、全县的经济强镇、东北片商贸中心镇和富于创新的魅力新镇”这一目标,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确立了“以兴镇富民、建设小康”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突出发展和稳定两大重点,全面实施产业富镇、项目强镇和人才兴镇战略,大力发展项目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和劳务经济,深入开展省市级卫生村镇、平安镇、生态示范镇、教育强镇创建活动,全面建设和谐魅力新益店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单项工作争第一,总体工作上水平,各项增量指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各项控制指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在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速达13%。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民增收工作稳步推进。针对益店镇农业基础好、产业门类多的实际,我们着力在发展优质粮、精品果、线辣椒、畜牧业和劳务输出这五大主业上下功夫。一是巩固提升优质粮食基地建设。以益平村、益锋村为为龙头,充分发挥千亩小麦统繁统供种子田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优质小麦4万亩、玉米3万。二是稳定秦椒基地建设。以晁村、宋村为重点,重点建设东北片和南坡灌区两大秦椒基地。使全镇秦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拓展新项目,在妙敬村和宋村建起了312亩设施蔬菜基地,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空间。三是扩大畜禽养殖基地。我们采取“小区带大户、大户促散养”的养殖模式,重点建设益合村万头生猪养殖和永新肉鸡养殖小区,提升养殖规模和档次。四是扩大优质果品基地建设。我们以南官庄千亩省级示范果园为龙头,在全镇建起5000亩优质苹果示范基地。在张候、官庄、永新三村大力发展干杂果,使全镇果品面积达到1.2万亩。五是有序组织和扩大劳务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外出务工,扩大劳务输出。全镇今年劳务输出 12730人,劳务输出技能培训1309人。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以星级管理为抓手,突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三大重点,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我们把创建绿色益店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改善人居环境、晋星升等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订规划、提措施、抓落实,将重点道路、街道绿化与全面绿化相结合,成片绿化与四旁绿化相结合,用材林绿化与经济林相结合,栽植与管护相结合,加快了进度,提高了成效。全镇共绿化主干路53条56公里,街道203条40600米,栽植杨树等用材树28000棵,苹果等经济树228000棵3000亩,创建绿化家园8000户,使全镇森林面积覆盖率上升到50%,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建,林在村中生”,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优化了人居环境,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二是坚持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强筋壮骨。我们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美和谐环境作为兴农富农的基础工作来抓,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全镇共整修硬化水泥路30条 33公里,水泥硬化街道54公里,新砌排水沟 108000多米。二是抓好改厕、排水、绿化和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项目建设。建设沼气池900多座,水冲式厕所1000 所,封闭式垃圾屋28处。三是坚持为新农村建设增色添彩,加大整治村容村貌力度。今年以来,全镇以创建省级卫生镇活动为契机,在全镇上下掀起了“争创省卫、改善村容村貌”活动的新高潮。突出清理三堆、治理三乱,村庄街道硬化,主干道路和环境绿化、美化、推广户用沼气和太阳能,挖掘新能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在各村落实了道路保洁员,对通村公路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扫和保洁,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经过升星,全镇现已达到35颗星,平均每村达到了3.5颗星。同时,我们逐村逐户调查,建立健全了农民增收台账,摸清了农民收入构成,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增收举措到户。结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发展、星级管理等项目,进一步增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和增分措施,科学设置公示内容,为全镇10个村统一制作了规范、清晰的活动公示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四创”活动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开展创建省市级卫生村镇工作。2024年我镇被命名为市级卫生镇,益平村被命名为市级卫生村,分别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奖励,今年我们及时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镇的奋斗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卫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创建省级卫生镇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建设文化墙宣传橱窗等形式,将乡规民约,卫生知识用文字,图片表现出来,这些措施的开展为创卫工作营造了氛围,迎接了全县卫生村镇创建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二是稳步推进平安镇创建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深入扎实的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建设无越级上访乡镇和巩固市级平安镇为目标,努力做好“五抓”,即:抓领导明确责任,抓宣传增强意识,抓网络畅通渠道,抓制度规范行为,抓调处解决问题,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调整充实了综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月活动。建平安门5 座,在镇市场一条街悬挂“平安连着你我他、构建和谐靠大家”创平宣传门帘48个,完成益平村、南官庄、宋村等村“平安文化一条街”建设。印发平安温馨提示卡3200余份,并与各村和相关单位签订维稳、创平、综治、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责任书,协办了平安文化下乡活动。截止目前,全镇共创建治安模范村、平安村8个,创建率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 “大下访,面对面解民忧”活动,加大对重点上访人员和涉军人员的调处稳控力度,确保了全镇无越级上访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在我镇召开了全县“大下访,面对面解民忧”活动推进会。三是全面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坚持重点道路、街道绿化与全面绿化相结合,成片林与四旁绿化相结合,栽植与管护相结合。使全镇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0%,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建,林在村中生”,极大的优化了人居环境。四是扎实开展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积极争取灾后重建工程,建设益店西街中学、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经过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五、全面关注社会事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社会资源,实施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积极开展创建“无政策外多孩生育镇”的活动,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我们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以改善人口结构为核心,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和驻镇单位党政“一把手”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把计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今年全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控在3‰,综合节育率89%,节育服务及时率100%,三查率100%。二是推行新农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合人数达到99%。我镇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和两次培训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镇参保人数达到了10513人,共征缴保险费305.39万元,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3106人,超额160%完成任务。三是全面做好社会救济、残疾人保障、拥军优抚工作。在做好农村低保的审核工作同时,我们通过摸底调查,及时核减了低保户65户87人,核增76户87人,按政策为5户12人申请了农村安居工程,今年为30户贫困户发放“双节慰问金”15000元,冬寒救济10000元,春荒救济35000元,有效的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六、注重抓关键,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议,定期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创建农民增收致富先进党支部,争当党员致富带头人”活动和“双培双带”及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一是全面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健全完善了全会通报制度,镇村均制定了活动的《实施细则》,制作了大型宣传画2个,办起了公示栏。镇上与各村书记、主任签订了《任期目标责任书》,镇党委书记负责全面抓,党委成员包村抓,包村干部协助抓,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全镇10个村党组织,其中二类村党支部1个,三类村党支部9个。各村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15项指标落实到各支委,并积极实施“党委抓产业、支部兴产业,党员创产业,农民创家业”为主要内容的“兴业带富”工程。按照“稳粮、优果、强畜、增果、扩劳”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构建一村一品结构为目标,着力在发展优质粮、精品果、线辣椒、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五大产业上下功夫,强抓项目建设。各村支部根据实际,分别确定了3—5个实事项目,实行支部成员负责包抓,项目建设使村党组织找到了抓发展的着力点,也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展中找到了位子。同时以党建促发展,采取抓特色、抓培训、抓增收等措施,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扎扎实实抓好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全镇10个村党组织,共承诺了103条,669名党员个人承诺732条,承诺事项履诺率已达到95%。通过“三双”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是的先锋带头作用。三是认真抓好“五送一建”工作。年初镇党委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五送一建”工作,全镇为23名生活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2600元,对符合条件的15名曾任村主要干部发放生活补贴9200元。“七一”前夕,慰问看望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9人。并对全镇110户困难党员实行长期帮扶。四是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镇3个党总支部、32个党支部的1113名党员中精心组织开展了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打造“平安示范镇、省级卫生镇、生态示范镇、建设和谐魅力新镇”为活动载体,坚持紧扣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五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抓好廉洁自律。抓好“群众点名,领导接访”工作和在妙敬村、益平村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已完成,为我镇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建设关中农业大镇、经济强镇、商贸重镇、魅力新镇、文明法治和谐新益店的进程迈出了新的步伐。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分析形势,科学定位益店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精心谋划“十二五”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以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早日把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某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着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24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24]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24]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24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傣族彝族自治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4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

    “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24年—2024年;

    2、2024年,××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4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

    3、2024年,××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4年××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五)分步实施方案 1、202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2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 2、202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3、202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3800人,城镇化水平达30%,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 4、202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1%,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5、202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2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2%,建成区面积达7.6平方公里。6、2024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5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3%,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

    (六)保障措施

    要使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的措施保障:

    1、舆论宣传保证措施

    在全县范围内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家喻户晓,达到“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取得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

    2、规划指导保证措施

    严格按县城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发挥规划在市政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3、法制保证措施

    加强市政建设的立法工作,用法制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地方性城市市政建设法规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实施市政管理。我县于出台了《××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地方性、行业法规。

    4、走经营城市之路

    走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以经营的方式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一是寻找新的城市资源;二是盘活城市闲置资产,使得城市闲置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5、资金保证措施

    形成多渠道的市政建设筹资和投资体系,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的完成项目可研初设,争取列为国家和省地项目,取得上级资金补助。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外各企业、单位、个人投资。合理使用贷款投资市政建设。

    第四篇: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镇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规划思考

    **镇西距池城15公里,是池州市贵池区的西北门户,是长江中下游南岸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滨江城镇,系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中心建制镇。全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90亩,辖12村2个居委会,11822户,4.5余万人。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全镇30余公里,岸线资源丰富;杜茶公路穿镇而过,村村通公路全部建成,长江公路大桥距镇约5公里,宁安城际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水陆交通极为便捷。“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力主突破工业滞后坚冰,发挥自身优势促发展,奋力实施“铸造船舶经济,统筹社会民生,构建和谐乌沙”发展战略,昔日古镇雄风再现小荷尖尖。

    一、“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看,“十一五”期间,是我镇历史上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快,镇村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预计2024年末全镇社会总产值达6亿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一)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立足乌沙实际,围绕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农产品品质结构,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除粮棉油传统支柱产业外,建有富硒米、苗木花卉、小花生等特色农业基地。全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有3家,其中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荣获“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全镇养鸡业跃上150万只规模。农机合作社常年为农业提供机械化服务;池州市天绿粮油公司建有5万亩订单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良法覆盖率、先进技术普及率得到很好贯彻落实;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有力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预计202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年均增长10%。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体作用进一步凸现。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立足项目建设,突出招商引资,加快民营经济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了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全镇的工业主要以船舶制造、服装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重点工业企业有:同乐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天绿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富帆海运、华通能源等,另境内拥有服装加工企业40余家,民营经济857户。中远、瑞洋、金朝三家船舶企业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随着这些企业的建成投产,必将为乌沙的工业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预计2024年末,全镇可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

    (三)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得到提升。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街道宽10米,镇区常住人口1万余人,水网、电网、路网设施完善,路灯、绿化、地面砖铺(架)设全面完成,通讯、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投资过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米慈云小区开发项目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后续工程正有序推进。居民文化活动广场正在谋划建设中,公共设施基本能为居民提供必要的保障。围绕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建成镇村水泥公路 公里,砂石路全面建成,正在谋划组组通工作。实施了二期大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防洪防旱标准和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社保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境内五保、低保、孤儿、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和大病救助等“二保四救助”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必助;现有敬老院1所,60个床位,正在建设床位140张的规模敬老院,届时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将达72%。

    (五)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计生工作,加大经费投入,镇计生服务室为省二类甲级服务室,各村(居)均建有标准的计生服务所,能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严格落实国家计生政策,人口数量得到严格控制,人口质量有所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加强国土资源占补管理,保证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人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更富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十一五”期间全镇中小学加大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力度,教育教学条件有所改善。医疗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院1所,各村均有1-2个医疗卫生室。全镇村(居)民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保。全镇现有自来水公司3个,能基本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生产用水需要,5年改水新增受益人口20000余人。实施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区、镇光缆联网,有线电视新增用户1000余户。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状况得到好转,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倡导文明新风,树立行业新风,全社会文明程度有所提高。

    二、“十二五”规划构想

    “十二五”期间,是我镇向全面建设小康镇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跨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全镇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保持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严格遵照区委区政府“树立标杆,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按照“做大工业,做特农业,做靓集镇,做实民生”“四做”工作思路,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业契机,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发展瓶颈,激活生产要素,集聚和谐领域,努力拼搏,务实创新,努力实现乌沙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一)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递增10%以上,良种良法覆盖率和科技入户率达到100%;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含船舶工业基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亿元;财政收入达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基础建设实现跨越。到十二五”末,在全面完成村村通及路肩培护的基础上,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农村水利设施较为完善,真正做到有涝能排,有旱能抗,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乌沙集镇区由目前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2平方公里以上,供水、供电、通讯、环保设施较为完善。

    (三)社会民生有效改善。到十二五”末,教育、卫生、科技、文体、医疗、保险的覆盖指标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电脑入户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四)农民素质大幅提升。加大科普教育及职业技能教育力度,确保8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新技能,能有新的增收致富渠道;更新观念,崇尚科学,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

    (五)城乡统筹取得突破。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力争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十二五”时期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做强工业。

    1、做大做强船舶产业。开发开放长江岸线资源,加大船舶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基地内路网、水网、电网建设,搞好绿化、硬化等配套设施,力争“十二五”末,船舶基地建成区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各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努力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船舶工业基地,为船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末至少10家大中型船舶修造及相关配套企业落户基地,解决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年修造能力达150万载重吨,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税收近1亿元,将沿江一线重点是扁担洲岸段打造成船舶产业示范区。

    2、做大做强服装产业。规划好集镇区工业大道以南、贵茶线以北的500余亩的商服用地建设,新引进5家左右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落户。充分发挥服装行业协会作用,整合全镇现有40余家服装企业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规模经营。力争服装业在“十二五”末创建一个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企业规模、档次,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服装行业年产值到“十二五”要达到3亿元,成为我镇工业经济的另一支柱产业。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行全民、全方位、多角度招商,通过努力,确保每年新引进2个以上的规模企业,到“十二五”末,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5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

    (二)做特农业。

    1、优化产业发展模式。①做好“养殖产业”。依托江南乡村土鸡产销合作社,加快品种改良,扶持养殖大户,促使养鸡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成为我镇农业支柱产业;建设1-2个50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加大现有水面的开发力度,大力实施龙虾、鳜鱼等水产品的精养,不断扩大全镇养殖业的规模,增加群众收入。

    ②做大“特色农业”。有了特色,才有吸引力,才有竞争力,才有农村经济的活力。继续扶持好300亩乌沙小花生示范片、400亩苗木花卉基地、5000亩富晒米基地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力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扶持乌沙农机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

    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认真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工作,切实提供种子、技术、资金和信息等各种服务。强化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质量认证意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品种改良工程、产品创优工程,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围绕乌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培育、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或各种经济组织与外商合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

    5、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服务,逐步建立以就业信息、中介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建立完善基层就业信息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积极推进跨地区劳务输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本地企业与群众间的双向选择对接会,让企业能在本地招揽人才,让群众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企业与群众的双赢。

    (三)做靓城镇。

    小集镇是树立一个地方形象的窗口,是聚集人气、商气的最佳载体。我们将围绕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积极编报,争取项目,重点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继续实行门前“三包”,按照文明卫生城镇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营造良好镇区发展环境,推动全镇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水平。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大镇域规模。突出抓好集镇基础设施(慈云小区开发)项目后续工程建设,提高集镇建设品位和形象。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建设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集镇转移创业,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镇投资兴业,重点是利用乌沙、晏塘两个居委会群众地处集镇区的优势,逐步运作两居委会群众“离居进镇”或“就地转移”的新模式,使小集镇成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做实民生。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完善公共设施

    以“一场”、“一院”、“二室”建设为重点,构建镇村公共服务网络。

    ①一场: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尽快启动镇区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添臵必要的文体活动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村级要采取“村级为民服务中心与文体活动场所共用”的方式,确保各村均有文体活动场地。

    ②一院:敬老院建设。目前乌沙镇仅有一所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较低,要加快敬老院建设力度,确保在2024年6月底完成新敬老院建设,实现70%以上的集中供养目标。

    ③三室:村级为民服务中心,目前尚有10个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不达标,力争在2024年10月底前全面建成;村卫生室,目前尚有7个村无规范化的卫生室,要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力争2年内村级卫生室全面建成;镇村图书室,建设、管好、用好镇、村图书室,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全镇所有村级图书室要实现全覆盖。

    3、强化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继续抓好镇域内五保、低保、孤儿、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和大病救助工作,坚持原则、规范程序、公开透明,做到“二保四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必助;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确保群众参合率100%,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积极争取推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三、对区级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一点建议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谋划之年。科学地编制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我区“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冷静审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就谋划“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发展新能源经济。加大新能源应用,提升以太阳能、沼气能为主的新能源应用水平,鼓励发展太阳能应用、电动汽车、新型蓄电池等产业,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化步伐,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尽快形成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

    2、注重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保障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土地资源配臵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要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3、加大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早日建成一个投资环境优,发展潜力足的船舶基地,以便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打造船舶产业示范区。

    第五篇:“十一五”时期应急总结及“十二五”时期应急计划

    小岭村“十一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总结及“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镇政府应急管理会议精神,普及应急知识,增强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我村的作用,提高村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社会稳定,特将我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十一五”时期和2024年应急体系建立以来工作情况

    (一)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建设工作

    根据《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的有关规定以及镇政府的相关要求,我村及时召开了会议,安排布置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1、制定应急预案

    村制定了《小岭村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应急事件体制建设工作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我村建立了应急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全村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由村党支部统一领导,并向镇应急委员会指挥部汇报。

    3、应急机制建设

    (1)村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分工,确定了各自的职责,下设1个专项指挥部。

    (2)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划分了四个预警级别,即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蓝色为一般等级,红色为特别重大等级

    (3)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响应程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以后,根据事件发生的程度进行分级响应。

    (4)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后期处置机制。后期处置主要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调查和总结。

    (5)建立了信息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的搜集、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按程序报送信息等。

    (6)建立了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机制。

    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法制建设

    (1)认真组织村内干部学习贯彻北京市和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文件以及东邵渠镇文件。

    (2)针对北京市和密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文件精神,加强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全民皆知,人人参与,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意识。

    (3)要求村内针对各自情况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到镇政府备案。

    (4)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严格按照分级响应程序进行组织,严格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办法上报信息。

    (二)宣传培训工作

    为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在全面弄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集贸市场,人员较多的情况开展“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水日”等专项宣传活动,结合各部门工作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三)村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我村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3、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

    (四)应急体系建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效

    在东邵渠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干部以及党员、村民代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五年来,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保障任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控制,我村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宣传普及工作还要加强,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意识薄弱。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由于人员流动需要补充和健全。

    3、对人员密集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检查力度不够。

    三、“十二五”时期和2024年全村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24年我村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镇应急办相关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工作质量,服务全村群众的经济建设情况。下一步应急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抓紧部门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按照镇政府要求,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发挥枢纽作用。督促各部门根据各专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工作职责,组建相应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开展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我村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整体推进,逐步形成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

    (二)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镇党委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逐步形成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是继续加快预案编制进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要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加强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

    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镇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四)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应急培训工作。结合应急办培训,对全村应 5 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应急管理骨干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件的预防和处置打下良好基础。

    (五)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

    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招募、培训等工作。

    小岭村委会

    2024年12月22日



    推荐阅读:
    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田学梅)工作总结 2024、2
    党章党史[范文]
    中学班集体工作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5则范文
    上一篇:待产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