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运输合同 知识产权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五篇范例)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烟雨蒙蒙 时间:2024-06-14 06:44:5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市工业发展步伐,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安排,2024年9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副主任*** ***,秘书长及部分常委组成视察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市经贸委主任***等陪同下,重点对市直工业经济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到市经济开发区以及临工、鲁南制药等7家企业进行了视察,召集9个主管部门和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工业经济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总体工作目标,大力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临沂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鲁南制造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市委的决策是有力的,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级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到位,抓发展、抓工业、抓项目的理念和共识已经形成。另外,通过开展“一创六建”、沂蒙精神晋京展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临沂的知名度,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1.4亿元,增长19.6%,占GDp比重达到52.5%,二产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513.8亿元,增加值437.4亿元,分别增长25.6%和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利税76.3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利润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33.4%。今年以来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7.83亿元,同比增长48.54%;增加值253.76亿元,同比增长36.8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2.65亿元,增长51.7%;实现利税65.84亿元,利润总额4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7%和67.84%,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县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1—8月份,12个县区中有8 个县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50%,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5个县区的利税增幅超过60%,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市政府按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传统产业中已有近40%的企业通过改造得到提升。加强项目建设,注重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江泉碳素、新时代二期药业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投资占全部项目投资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5个,市级技术开发中心17个。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机械、医药、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木业七大支柱产业。2024年,七大产业完成总产值695.5亿元,实现利税56.8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9.4%和77.4%。各县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板材、复合(混)肥、陶瓷等20条产业聚集带,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业作为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骨干企业在用地、并购、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2024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3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金锣集团成为我市首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00家,过亿元的企业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0家,共完成工业总值557.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3.5%,同比增长46.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29.89个百分点。73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共实现利税4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07%,增长50.5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加34.62个百分点。

    (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市政府始终把加大投入作为加快工业

    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千方百计融通建设资金,大小项目一起上,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召开银政企洽谈会吸引银行投资等多种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发展了5家典当行,审批了13家担保公司,上半年典当贷款6.5亿元,提供信贷担保6.15亿元。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225.9亿元,今年工业投资预计超过350亿元。技改投入创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项目739个,同比增加173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3%。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12个,累计完成投资80.1亿元,同比增长142.4%。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建设投产,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临沂工业发展的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四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五是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指导思想。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指导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加强调度和协调,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宣传“工业强市”战略思想,使“工业强市”深入人心,进而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要认真搞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工业规划是对全市工业经济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业规划对于我市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象抓城市规划一样高度重视工业规划的编制,聘请国内高层次经济专家和本地工业专家一起,反复进行论证评估,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要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确定全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集团攻坚计划,实施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

    (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业企业发展环境。视察中,工业主管部门、企业家们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的呼声比较高。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行政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良好经济秩序。要坚决清理“三乱”,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工业经济发展、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对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研究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企业加快发展。

    (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最终取决于能否产生区域级、国家级、国际级的企业家团队。要通过组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等途径,进一步解放企业家的思想,开拓企业家的视野,不断增强他们的赶超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做大意识,破除小成即满、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观念。要帮助企业搞好必要的发展规划,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帮助提高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本扩张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鼓励引导本地企业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领导企业在市场中创一流,在行业中争第一,把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多种渠道,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我市企业家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有魄力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积极培育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要把培育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市目标,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带、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十几个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市里成立专门班子,实行重点帮扶。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的大型产业带、过 50亿元和1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第二篇:关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争当苏中“排头兵”

    ——关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运行面临严峻考验的大背景下,**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快进、逆势上扬的喜人态势。2024年1—9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列泰州四市第一,工业国税开票销售和工业用电量增幅列苏中地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指标增幅均列泰州四市两区第一。**市如何做到逆流而进、一支独放?课题组在深入调研中探寻科学跨越发展的奥秘:

    致力转型升级——凤凰涅槃终重生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是**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化工、机电等产业总量较大、质态不高严重制约了持续发展步伐。面对这一形势,市委书记张兆江一语破的:“企业小而散,产业大而不强是**工业经济一度落后的重要原因,而解决这一症结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型升级。”

    做好减法,资源整合提高集约发展程度。为改变“乡镇都有化工厂”和“企业小、污染大”的发展模式,**市委市政府认为“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满月”,下断腕之决心,严格规定,除经济开发区外,其他园区和乡镇不得新上化工项目,现有化工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开发区。坚决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小企业。四年来,**已关闭生产规模小、工艺及设备相对落后、废渣废气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厂103家,“腾出”了土地和公共设施等生产要素资源,有效破解了发展瓶颈制约。

    做好加法,一区四园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的经济版图上,已经成立20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精细化工这一产业特色。为了拓展其他产业发展路径,从2024起,市委市政府相继组建了虹桥工业园、黄桥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城东工业园,构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新格局。经济开发区被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开发园区”。虹桥工业园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合成革生产基地和高端船舶产业基地。黄桥工业园着力推进中奥(**)绿色技术科技产业园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以雨润、百汇落户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工业。城东工业园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鲜明的产业特色布局已经镶嵌在**大地上。

    做好乘法,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动力引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激活转型升级内在活力。**市主动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强化人才引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市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推动企业由“成本优势竞争”向“核心技术优势竞争”转型。目前,包括中科院在内的10多家院校和科研机构与**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近100家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结成了紧密型或半紧密型合作关系,宏大特钢、河海纳米、航联电连接器分别邀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吴体常、海外博士吕文生、浙江大学教授冯冬芹等加盟,产业转型升级日益加快,发展活力日趋增强。

    实施四大战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形势下,**经济发展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得益于该市从2024年起,就提出四大发展战略,即: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集聚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四年来,**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以有效投入为依托,突出抓好优势产业、特色园区、重点企业、高端项目。

    招引大项目。在经济建设中,人们常说“项目为王”。**市坚持将招引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全力以赴引项目、争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实现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市委张兆江书记、市长张育林亲自挂帅,分别担任重大项目协调小组组长,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指导和督导。同时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承诺、一心服务”的“五个一”工作要求,落实四套班子重大项目挂钩责任,强化项目服务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形成了大项目滚动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更是把招引大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敢于担当,敢于吃苦,不怕吃亏,形成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热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近四年来,全市新开工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的项目达19个,新签约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的项目达30个。大项目为**经济腾飞积蓄了发展后劲。

    培育大企业。大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的骨干支撑。**市主动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及央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联合、并购等战略性重组,通过攀高附强,借助外力,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裂变扩张。仅2024年,就促成了国盛稀土与中铝集团、船舶设备与中船重工、万得化工与中化集团、宏大特钢与首钢矿业、卡万塔与大唐公司等的高位嫁接和合资合作,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和行业龙头型企业。全市已经涌现出一批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的企业和产品。泰隆集团的“泰隆牌”、泰星集团的“泰星牌”、凤灵公司的“凤灵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济川药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医药百强企业,新浦化工、中丹集团、爱森絮凝剂等大企业成为地方税源“大户”。

    集聚大产业。市化工产业以精细化、集聚化、低碳化为发展方向,以开发区为载体,瞄准世界500强和央企,招大引强,增量调优,提升优化产业发展层次。机电产业重点以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为发展方向,培大培强变速器、船舶制造及配件等产业链,构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制造基地。医药产业重点以生物化、绿色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和扩大中成药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化工、机电、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氯碱、塑胶等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规模达300亿的煤化工产业链正在打造。农产品加工重点以绿色化、生态化、安全化为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本土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此外,提琴产业、建筑产业、疏浚产业等富民传统产业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以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设大园区。**市在建设特色化园区的同时,不断拓展园区内企业的横向积聚和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态势,全面提升园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市委市政府还进一步优化配置,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由各园区孤立发展向区域内综合开发转变的局面。特别是招商引资的信息资源实行联合协作,建立了全市招商项目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减少了招商信息搁置和流失,促进了各园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一区四园”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磁场效应,有力地引领全市经济快速攀升。今年1至9月,“一区四园”实现开票销售、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和30%,占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77%和62%。

    增添发展信心——春风化雨润无声

    发展需要提振人们内在的精气神,发展同样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委书记张兆江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大力弘扬‘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新时期**精神,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审批最简、收费最低、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投资地区。”

    城市精神凝聚起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历史时期,在“创业创新创业、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感召下,**人民砥砺奋进、披荆斩棘,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中凝练成“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新时期**精神。通过**精神大讨论、宣讲报告会,“**好人”评选表彰,践行**精神等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活动,“厚德开泰、奋发图兴”成为了**人的自觉发展、自信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了**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的鲜明标识,是120万人共同思想基础、精神支柱,也是江苏精神在**的生动体现和真实写照。在**精神的指引鼓舞下,**人不争论、不浮躁、不折腾,埋头干工作、扎实打基础,已经连续十一届入榜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先后荣获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等殊荣。这些闪光点的背后,一股股争当苏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争当苏中转型升级排头兵、争当苏中融入苏南排头兵的发展脉动正在强劲跃升。

    环境建设营造好科学跨越发展的良好氛围。**抓环境建设首先从政务环境抓起,2024年的作风建设推进年、2024

    机关执行力提升年、2024年的效能建设强化年、2024年的绩效管理推进年等一系列活动,将**的政务环境提升到崭新高度。为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不当检查和收费,**市规定,检查前必须经法制局和市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备案同意,并在25家重点企业设立监测点,进行跟踪督查。全市29家政府部门的27个窗口全部搬至行政服务中心新大楼办公,实现“一站式”、“一条龙”审批,并全面核定行政许可项目,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取消、停征收费项目67个,降低收费标准25个。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设了《作风建设》、《行风热线》、《访谈在线》等专栏,及时推介先进典型,曝光反面案例。加大了明查暗访力度和问责力度,畅通投诉渠道,一批影响经济环境的人和案件得到及时处置。此外,**还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商务环境,着力打造主城区、虹桥新城、黄桥小城市建设,“一主两翼”的城市架构已经清晰呈现,随着城市功能区的建设,金融、商业、物流等服务业蔚然兴起,发展的环境更加优越。

    **,长江边的一座新兴城市,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胸怀争当苏中“排头兵”的目标追求,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一条加快成功转型、推动特色发展、奋力跨越赶超的宽阔大道上。

    第三篇:市工业经济发展会议发言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业经济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及年工作,安排部署年任务。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市工信委作工作报告。

    一、攻坚克难,共渡时艰,工业发展成效明显

    “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以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三个一百”为抓手,强势推进软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启动“十二五”,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进一步加大了工

    业投资强度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寻求国内外优势企业、投资集团以及民营资本参与我市工业建设。5年来,先后引进了南华集团、云矿集团、鸿竣公司、汇华公司、西地公司、昆钢集团、云天化集团、澳华公司、拉法基瑞安公司、世纪金源集团、泛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到我市投资开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糖、茶、酒饮料等产业链延伸和扩能升级,蔗糖产量跃居全省第一;电力产业不断做大,地方小水电装机达到了45万千瓦,水电总装机达到750万千瓦,形成了省最大的水电基地;锗、硅、锌、铜、水泥等矿业迅速壮大,原材料工业成长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之一;畜禽加工、浆纸、绿色食品加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增长点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非电工业项目255个,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其中:年完成非电工业投资2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8.5%;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

    四是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发展平台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等模式,不断创新投资方式,对外通过昆交会、泛珠会等各类项目推介会为媒介,认真谋划推介项目,推进招商工作;对内通过强化服务,推进园区软、硬环境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面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到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入园企业69户,入园企业完成投资26亿元。同时,按照“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特色化”的目标,积极引导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

    县(区)建设特色工业小区,积极推动镇康县矿电工业小区、沧源县勐省工业小区、区博尚高岭土加工小区的规划编修工作,努力促进县域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六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节能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单位gdp综合能耗在年基础上累计下降13%的硬性目标,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首先,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产能淘汰工作力度,先后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43万吨、铁合金生产能力8600kva,造纸生产能力1万吨;其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改造生产线、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生产管理等措施,使46户工业企业通过了市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三大糖业集团综合利用蔗渣生产纸浆、木糖、活性炭,利用糖蜜生产酒精、药用酵母和麦角固醇,利用酒精废醪液生产液态、固态有机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成功实施,其中南华纸业公司9.5万吨蔗渣浆纸项目已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十一五”末,全市gdp能耗累计下降13%,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圆满完成。

    二、以“三个一百”为抓手,凝心聚力谋发展,年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www.feisuxs【feisuxs范文网】

    一是凝心聚力,千方百计推进“三个一百”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个一百”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

    实责任、强化措施,千方百计推进“三个一百”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是科技提升,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开展工业领域创新行动为抓手,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澜沧江酒业集团、双江勐库茶叶有限公司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建设,使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户,首次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引导企业以技术中心为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鑫圆锗业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以工艺改进、装备升级、产业链延伸、节能减排为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共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9个,完成技改投资17.8亿元;锗冶炼提取工艺、红外锗单晶、vgf法生产低位错密度太阳能级锗单晶、锗单晶切磨抛晶片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突破,锗行业迈入全国高端技术行列,高岭土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

    拓展,莫来石方法、玻纤高岭土制备、高岭土制备4a沸石分子筛、蓝藻清除剂等取得新成果。

    四是搭建平台,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服务市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创新融资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推进为契机,加快推进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清水河一带100平方公里的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以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特色化为目标,积极引导产业基础较好、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区博尚特色工业园区、县滇红工业园区等县(区)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

    五是强化协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要素保障为重点,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进一步强化各项责任目标、生产经营及市场动态监测,加强政策研究,为市委、政府科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认真落实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21个重点工业项目市级部门挂钩服务机制,跟踪落实各部门服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协调,多次召开银企协调会,积极推介优质项目、企业,促进银企加深合作;千方百计抓好企业上市培育,推动鑫圆锗业公司成功上市;进一步强化抗旱救灾、汛期水害救援等各项应急预案的落实,指导发电、水务、煤矿企业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加强安全管理,积极争取省统调电网用电指标,加强计划用电、用水管理,加快推进煤炭行业整合及煤矿技改扩建,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六是积极培育,不断增强非公企业活力。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融资、创业、技术、培训、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宽松、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以规模以上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300-500万元的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和成长工程,加强引导、扶持、培训,推动企业技术、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规模,增强非公经济活力。

    七是强化措施,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对县(区)、企业分解节能目标;启动节能调控预案,对高能耗企业实施限电限产,控制工业能耗总量,确保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3%目标任务。抓好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重点企业能源审计、能耗对标工作,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管理,积

    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施动力系统技术改造,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圆满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6万吨的任务。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墙材革新和“禁实”工作,4户企业通过省级新型墙材企业认定;推广应用节能灯等绿色产品,促进建筑和民用节能。

    八是加强监管,推进煤炭行业平稳发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抓好“三个突出”,“三个加强”,全面落实煤炭安全生产的各项举措,突出“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强化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煤炭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全面落实“兴边富民”、“新三年找矿计划”,切实推动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推动与省煤田地质局的合作,签订了《市人民政府与省煤田地质局合作勘探开发煤炭资源框架协议》,合资公司安博矿业公司已完成注册。

    九是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工业发展规划。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十一五”工业发展工作,形成了《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调研报告》,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参与我市制定“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现已通过省专家组评审;结合省委、省政府 “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迅速着手研究我市特色边境工业园区的调研、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前沿。

    十是强化落实,不断加强机关建设。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增强凝聚力,提高执行力”的要求,着力抓好组织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四项制度建设、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

    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法制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

    通过工业战线的

    过去五年,全市工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量少质弱,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二是工业投入力度仍然不够,重大项目较少,投资结构不优;三是发展方式粗放,工业结构仍然欠优;四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不足;五是产业化水平不高,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六是组织工业发展的观念、机制、手段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抢抓机遇,合力攻坚,奋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年工作,对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年工业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地缘和资源优势,按照“一带、两区、四通道、六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经济社会发展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为目标,以项目发展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以规模扩展、技术提升、信息自动化推进三轮驱动,着力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年工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工业投资:完成全部工业投资58亿元。

    ——非公经济:全市中小企业新增848户,达到5126户;就

    ——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7%。

    围绕上述目标,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提升工业经济规模

    (二)抓企业,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围绕规模企业销售收入100亿目标,着力抓好50户重点企业的挂钩服务。一是要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找准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和工作重点,保障服务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要加强与挂钩领导的汇报衔接,争取领导支持,有效集合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最大限度发挥产能;各企业要抓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

    业发展的机遇,认真谋划自身发展,争取挂钩单位支持,迅速做大做强。三是要指导企业抓好生产经营管理,支持企业拓宽市场,扩大销售,推动一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上台阶目标;对销售收入接近2024万元但未达规的企业,责任单位要与企业认真研究措施,确保在年内达到2024万元以上。四是各企业要抓住“央企、省企、民企入临”的机遇,找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合作的节点,积极谋求与知名企业集团合作,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三)抓园区,构筑工业发展平台

    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园区融资、建设模式,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和配套建设水平,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着力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年工业园区投资达到4亿元以上,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二是进一步加强园区招商工作。要优选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企业入园,年新增入园企业10户以上。三是突出抓好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要抓住我省“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机遇,按照开拓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要求,抓紧规划好镇康县口岸和孟定清水岸间占地100平方公里的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要以最大魄力把最优惠的政策争取下来,把最先进、最便捷的管理模式引进来,着力打造沿边经济带和经济增长极。四是加快县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县(区)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一县一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四)抓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资源特点,结合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市产业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认真做好专业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围绕全市“十二五”规划,科学编制好糖、酒及饮料、矿业等规划,推动全市优势产业健康发展;二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从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发展、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入手,巩固发展蔗糖产业、整合提升制茶业、发展壮大酒及饮料行业。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电矿产业。要把电、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资源整合,理顺电力体制,加大矿业开发力度,迅速壮大矿产业。四是着力培育

    发展新兴产业。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建基地、引投资、做项目多管齐下,着力发展林化工、绿

    色食品加工、畜禽加工、生物制药、烤烟、橡胶等产业。同时,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资源和产业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找准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对接点,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寻求、引进适宜于我市发展的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通过努力,形成我市优势产业品牌和技术领先、特色产业充满活力、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抓培育,不断壮大非公经济规模

    (六)抓提升,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逐步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比重;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增强自主研发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支持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子,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推进实施科研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名优产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生产自动化、管理平台化、营销网络化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力争形成以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为龙头,以依托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市场建设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有侧重的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自动化程度高,人才队伍强的重点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投入、财政补助的投入机制,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信息服务咨询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工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

    环节的应用,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手段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并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内容,通过信息化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七)抓节能,促进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按照把建设成为滇西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把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创新开发模式,集中集约布局,严把节能环保准入关,努力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加大政策扶持,有效利用平台载体,广泛深入宣传,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使循环经济发展渗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要坚持典型带动与技术支持相结合的原则。抓好试点,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

    (八)抓协调,努力保障工业持续增长

    一是要加强协调,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工业用电价格形成与电力保障机制,真正发挥出我市作为“全省最大水电基地”优势,切实解决好工业用电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煤炭勘探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沧源莲花塘煤矿的技改扩建步伐,努力提高煤炭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好煤炭瓶颈。三是要按照“搭建网络,构筑平台、培育主体”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构建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尽快形成以物流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有效降低工业发展成本。

    (九)抓机制,推动工业人才集聚

    针对我市发展特点,要以本土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流动、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为重点,加快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以高校选、社会招、内部调(行政机关)等方式,把有知识、懂经济、素质优的人才充实到工业经济管理经济部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部门内部的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力度,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压担子、下任务等手段,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力度。要切实帮助、指导好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勇于创新,着力推行职业经

    第四篇:市工业经济发展总结讲话

    同志们:

    *,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分析当前工业经济形势,部署全年工业经济工作任务,确保首季工业经济开门红。刚才,我代表市政府与重点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重点工业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刘方岩同志通报了一季度工作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情况比较好。会后,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责任书的内容和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这次会议,也是我到市政府以后第一次主持召开规模较大的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下面,我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当前宏观形势,就做好下一步工业经济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继往开来,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把“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确立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全市工业战线同志和经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工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为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推进率先崛先、打造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年到*年,我市工业总产值从45.6亿元提高到1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9.07亿元提高到96.36亿元。工业增加值从12.3亿元提高到38.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5.4%提高到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0.96亿元提高到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6.5:42.6:31.1优化为15:50.5:34.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7.5%增长到56.4%,比重不断增大。

    2.产业竞争实力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建材、化工两大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机电、竹木、电光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偏重型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机电、竹木产业的经济总量排名前移,位居第一、第二位,建材由老大地位退居第三。*年,“六六”产业共实现产值7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50.5%;机电、竹木、建材、化工四个产业群产值均超10亿元。形成了“小巨人”企业群体。至*年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0家,亿元企业13家。冒出了一批“拳头”产品和区域产业品牌。DMF、双氧水、节能灯管等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或全国的单打冠军,拥有工业类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9件、浙江名牌产品5个。竹木加工产业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在浙闽赣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消防器材产业人员遍布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3.工业平台基础夯实。经过清理和整合,我市工业平台基本形成了“二区、四基地、五功能区”的优先开发、重点开发、允许开发的三级梯度空间格局,规划面积达9.8万亩。至*年底,“二区四基地” 已开发面积10760亩,集聚企业922家,规模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入库税金分别占全市的71.5%、47.8%、40.64%,平台的集聚功能明显增强。*年,新批近7000亩工业用地指标,为今、明两年的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基地滚动开发的良性机制基本形成,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4.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企业改制。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其中省级15家,衢州市级33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亿元,比2024年增长19.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68%,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

    5.政策体系较为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扶强做大骨干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创业绿卡、市长特别奖、项目审议协调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办法,几乎涵盖了促进产业提升、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平台建设、加强节能降耗、优化服务环境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团结一致,尽心尽力,合力扶工,强力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

    二、审时度势,理性分析,准确判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这是金德水副省长在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对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判断。认清形势,才能找准方向;摸清实情,才能对症下药;承认差距,才能奋勇争先。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体制条件、市场环境等,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压力、有动力,有制约、有促进。关键在于认真分析,把握大局,摸清实情,找准问题,进而达到借力用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效果。

    1.总体利大于弊的外部环境。

    一是高度重视全球化,积极融入。我国从2024年10月加入WTO,5年的过渡期结束后,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行业,都直接、间接地与国际企业有市场上的联系,市场扩大,竞争对手也更多、更强大,而且遵循的是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国家在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中,对外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比如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动态、汇率政策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整,需要地方、企业在发展方向上作相应的调整。我市沃克、华顿、三友等部分企业已直接参与了国际分工协作,有一些经验。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分析判断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动态,对接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切实增强国际贸易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积极融入其中求发展。

    二是积极看待宏观调控,顺势而为。这一轮宏观调控重点是把经济发展推向 “减缓调好”的轨道,控紧土地和信贷闸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目前看,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的门槛上,不断强化落地项目的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环保水平等要求,同时,实行电价差别化等政策。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助使用行政手段,运用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调控目标。如果对着干,不仅要冒政策风险,更重要的是冒市场风险。所以必须顺着干,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虽然,对于主要以新增投资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我市来说,有制约因素,但只要我们运用好项目决策咨询审议协调等制度,把住项目质量关、产业布局关、政府服务关,灵活对待,就能够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需要,达到发展质量与速度的均衡协调,加快发展。

    三是重新审视资本市场,借梯登高。当前,国家的资本市场发生了积极变化。从背景来看,资本市场已经逐步放开,置身于国际资金供应链中;从制度建设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到位,实现了全流通,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基本完成;从功能来看,在发挥融资功能的同时,对于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机制和企业的并购、资产资本的重组都有重大作用。资本市场已经发生转折性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利用江化公司成功上市的契机,推动意向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借机促进家族制企业转化为现代法人治理机制企业,培育建设一批现代企业、公众企业;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培育股市*版块,借机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市场环境,扩大资金供给,提高区域知名度。

    四是清醒认识区域竞争,奋勇争先。目前,在区域竞争中,我们是前有标兵,差距仍在拉大;后有追兵,差距缩小,形势很不乐观。从跻身全国两百强的目标来看,市统计局将我市与温州的永嘉县进行对比,两县同属省经济欠发达地区。1992年,两县在同一个起跑线上,2024年,永嘉县在全国排名202位,我市排名225位,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衢州范围,从今年2月份的数据来看,龙游的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是994万美元、1.2亿元、8803万元,*是539万美元、1.6亿、9415万元,从人均占有量来看差距已经很小。虽然这组数据不能反映全年的运行动态,但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警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确立紧迫感,加快发展。

    2.正在过渡转化的发展阶段。阶段决定性质。认清处于怎样的阶段,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目前,全省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正处在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国际化提升期。而我市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虽然,2024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一般来说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现实究竟如何,需要我们进一步冷静分析。

    一是从人均生产总值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按1982年的美元标准人均GDp在1456-2912美元之间,如果按照1982-*年的平均汇率美元标准来测算,则标准为2356—4704美元。我市*年人均GDp约1740美元,换算后的数值为近2200美元,还处在级阶段,说明我市总量还是太小。

    二是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在40%-60%之间,同时,第二产业在加快上升时带动三产比重上升。*年,我市三产结构比由上年的16.5:49.2:34.3调整为14.9:51.5:33.6,达到标准,但三产比重上滑波动,这说明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三产发展滞后。

    三是从就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8.6:30.7:40.7。*年,我市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40.9:34.1:25,与标准要求相差很远,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即使扣除统计因素,还是难以达到标准要求,表明我市工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

    四是从城乡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年,我市城市化率为41%,超过较多,表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

    五是从工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轻重工业比重为4-1.5之间,(同时要求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20%),后工业化阶段是0.5以下(同时要求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40%)。*年,我市轻重工业比为0.25(规模以上产值比),即使考虑全部轻工业数字比重偏大,也已达到后工业化阶段标准。但我市重工业是化工、建材产业,不是机械工业,严格来说不能算进入工业化中期。

    五个主要判别指标,有四个不能说明完全进入工业化中期。因此,只能说我市实际是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过渡时期。虽然,五个指标不能说非常准确,但至少可以说明,我市的产业结构确定存在问题,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高度。

    3.影响当前发展的主要问题。按照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的理论,下一步我市发展的特征应是增长加速、技术进步、重化工化。但我市要顺应这一理论特征,实际支撑条件比较乏力。主要问题有:

    一是平台档次偏低,土地储备不足。土地是实现起飞的基础。目前,我市已形成省、市、镇三级开发平台。但从开发水平看,即使是*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标准也不过是“五通一平”,每亩配套4万元左右,远未达到省级6.6万元的要求,其他市级工业基地只是勉强达到“三通一平”的标准,档次明显偏低。从土地供应来看,去年批下来的7000亩地,只解了燃眉之急,近几年能拿到手的土地不多,而且可用土地分布不均衡,土地欠账很多。到现在,“山海协作示范园”还没有合适的大面积地块。

    二是产业集聚度偏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是实现起飞的支柱。目前,我市能排上号的产业已有12个之多(两个传统产业和10个新兴产业)。从产业布局看,未达到“一区一业”的集聚要求,实际上的产业分布与产业布局又有较大差距,整体上还是偏散、乱。从企业规模看,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平均只有3545万元,每百人拥有工业企业个数是0.17个,而全省水平是4529万元、1.84个,规模偏小、个数偏少。从产业发展后劲看,化工、建材基础最好,但化工受制于环境容量、建材受制于市场容量,不可能大发展;在特色产业中,机电产业产品太散、竹木产业层次太低,其他产业规模太小,能担当带动一方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暂时还未形成。

    三是产品质量偏低,管理水平不足。产品是实现起飞的发力点。我市的产品种类很多,但拥有的品牌产品数量很少,而且以水泥、化工居多(国家免检产品有虎山、红火、*虎、飞博照明,省著名商标有江变、江纺、富土特、*虎、虎山、健康、恒亮、虎霸、红火,浙江名牌产品有虎山、红火、*虎、江化、三友)。多数工业类产品属于低端产品。而且,企业产品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水平不高,采用标准低,品牌意识弱。除江化、虎山集团等企业外,多数企业还是家族制管理,管理的手段、方式、技术不高,与国际化、市场化的竞争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科技创新水平偏低,骨干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创新是实现起飞的动力。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我市企业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只有5家,而且分布在化工产业居多,多数企业的研发中心只是实验室,还谈不上开发。*年,全年我市的专利申报数才达到100件。同时,有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又都集中在水泥、化工产业企业,对拉长产业链、促进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的带动、转化能力非常有限。

    五是要素保障能力偏低,生产性服务配套不足。要素是起飞的保障。资金方面,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年实施的138个项目中,贷款需求5亿多,加上配套的流动资金,资金供给压力很大。技工方面。技术工人供应不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2月7日的全市企业用工招聘会上,企业是“招聘条件降低、工资待遇提高”,提供了7000多个岗位,最后只有1149人达成用工意向,缺口较大。同时,我市的生产性服务配套滞后,科技、融资、劳务等各类中介机构不发达,生活娱乐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六是环境容量越来越小。这将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我市的大部分产业、企业都是资源型、消耗型的,以前环境容量指标是预期性指标,影响不大,但今年开始变成约束性指标了,免费使用环境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从衢州市分配给我市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指标来看,完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省里对我们的检测监管会越来越严,在线监测系统是24小时运作,如果被发现并一旦被启动实施区域停批制度,就一年不能上需要环评的项目,后果可想而知。

    这些暴露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予以解决。

    三、顺时应势,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工业经济的主抓手

    基于上面的分析,面对新的形势,我归结了七句话,即:形势决定方向,结构决定性质,企业决定实力,品牌决定效益,环境决定生存,科技决定进步,人才决定竞争。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立足*市情,进一步强化十大抓手:

    1.强化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决定发展路径。所谓前瞻性研究,不是个别人在个别层面上的研究,而是在吃透上情与摸清下情相结合、学术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多层面研究的结果。加强前瞻性研究,能使我们少走弯路,少受阻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埋头苦干的同时,更要抬头看路。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国家、省等上级政策理论,增强敏感性,达到预见性;要加强研究发达地区及超常规发展区域的成功经验,增强实用性,达到实效性;要深入调查掌握我市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平台开发、科技创新、政策绩效等方面的实情,增强规律性,达到适用性。通过前瞻性研究,努力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性应对意见,突出工作成效。

    2.强化产业规划。规划是龙头,是灵魂。产业发展规划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进行产业布局和制订产业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是谋划、实施项目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从有利于促资源的整合和形成集中的规模优势,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乘数效应,来编制产业规划。同时,要注重结合*的发展资源特色,考虑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排斥性,注意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产业潜力,确保规划的质量及时效。

    3.强化工业平台建设。平台决定发展基础。实践证明,以工业平台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工业平台建设面临阻力。一方面,受农保田政策的制约,扩容难度很大。但无论难度有多大,市委、市政府抓平台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全力突破各种制约,推动开发建设,决不走过去“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发展老路。另一方面,工业平台的基础配套水平太低,对项目的吸引力不强。在供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后,各基地开发主体也必须调整开发思路,遵循高标准规划、高档次配套的要求,在土地平整、基础配套的速度上进一步提速,以熟地推出公开出让,切实增强基地的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要积极开展节地工作,采取建设标准厂房、“零土地技改”、设定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等办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4.强化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培育产业集群的基础,是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当前,我市以中小企业居多,分布太散,单打独斗没有胜算,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推进企业集聚,发挥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走向错位竞争,降低物流成本和信息成本,形成分工协作体系,构建完整的链条式产业,加快做大做强。要在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平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平台分工,科学设定产业布局,并严格实行。“两区”要细化产业分工,促进产业内同类产品关联项目的集聚;“四基地”要强化功能区块分工,促进产业相对集聚。同时,要强化项目落户审查,支持老项目按产业集聚要求转产或搬迁。

    5.强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正式集群和创新型集群。创新型集群的特征就是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关系。我市特色产业总量是在不断做大,但产业集群还是处于发展雏形阶段,更多的是竞争,合作方面还很缺乏,属于非正式集群。因此,要全力推动向正式的和创新型的产业集群方式提升。要加大对成长性产业、潜力型产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开发上下游产品,推动差异化竞争。要按照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引进新的缺环项目,加强终端产品的开发,防止成为原料基地;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切实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要加大对“X”产业发展的研究、培育,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

    6.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动力。我市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现实发展需求来看,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还非常欠缺。企业与大院名校的科研合作还停留在松散型阶段,研发中心档次很低,而且分布不均衡。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区域(行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制造”尽快向“*创造”转变,打造*品牌产品。

    7.强化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就是增加效益,减少排放就是改善民生。节能减排是“*”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国家环保总局已开始推行区域限批制度,我市又是钱塘江源头生态保护区,监管力度将更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采取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等,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腾出环境容量空间,为有机胺制造中心建设,为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化工项目创造发展余地。

    8.强化借力发展。我市经济的发展,更大层面依靠的是内生性发展,但潜力是有限的。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激发内生性潜力的同时,在更大的层面上做好借力发展文章。要加强研究国家、省里出台的各项政策,积极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善借政策之力。要不拘一格,为我所用,通过有效的载体,包装优质的项目,积极向银行融资,善借银行之力。要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尤其重视引进境外资金,善借外来资金之力,要充分利用*人人脉关系,善借老乡之力。通过借力,助推发展。

    10.强化执行力建设。强化执行力建设,目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软环境已超过硬环境。说白了,软环境就是部门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我们说的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任务的能力。很多事情,市委、市政府已经表明了态度,但部门在执行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拿着法规来说事的现象,简单做事,没有从全局的角度思考,拿不出好的落实方案,提不出好的操作办法。对市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能及时、高效完成,参谋角色不到位。同时,对涉及服务企业的事项,工作效率还不够高。要以正在开展的“两年活动”为契机,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建设,提高保障和服务经济发展环境的能力;坚持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做到政令畅通,切实营造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环境、以项目为中心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本来江投资。

    四、立足当前,抓实工作,确保经济目标全面完成*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非常重要。今年的目标任务,市委全体会议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已作了全面部署,关键是狠抓落实。主要是抓好12项工作:

    1.着力推进工业平台建设。一是深化规划编制。市园区办要站在打造*工业新城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我市工业平台的整体布局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启动工业新城规划研究,进一步促进工业平台的整合,增强连结度和互补性。市国土局要根据省国土厅下达我市“*”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多少,突出工业优先发展区,进一步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开发主体要对照发展战略规划、控制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开发时序规划、企业平面布局规划等平台规划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完善每个工业平台的规划体系,以规划推进平台高标准建设。规划一经审批后,各开发主体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二是要加快征地供地进度。从前阶段调研情况看,各基地征地工作进度总体情况较好,但土地平整工作进展不一,供地情况不是很理想。各基地开发主体要集中精力,组织充足力量,进一步加快土地征收进度,尽快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过来。在供地过程中,对连片100亩以上的土地,尤其是“二区”内的成片土地,要尽量预留,为引进大项目留下空间。市园区办要排清底子,排出方案。对市政府要求预留的成片土地,在考核中可视同完成供地。要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促进企业内闲置土地的盘活利用,鼓励上新项目。三是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各开发主体要用好市财政的借资,并多方融资,精打细算,年内完成3个亿的基础配套建设投入。其中,*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做好“一桥一路”、四期“五通一平”基础配套建设,以及开发区办公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其他市级工业基地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量力而行,尽量提高基础配套水平。要有重点的引进、设立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生活配套设施,以较为完善的功能配套,进一步提高基地对项目的吸引力。市规建局、供电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结合基地建设内容,对接上级政策,积极包装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要促使企业做好内部配套标准,做美每一个企业的外在形象,提升基地的整体形象。四是进一步完善机制。主要是抓好“三个三”:即,建好三支队伍(土征收服务组、项目代理服务组、招商引资工作组),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坚持三项制度(工业项目审议协调会议制度、工业项目投资协议制度、工业项目竣工复核验收制度),进一步强化项目入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完善三项机制(协调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通过平台建设例会、日常督查、年终考评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处理,推动平台高效开发。具体工作,市政府近期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2.着力提升产业特色竞争力。主要是做好“五个一”:要做强一批,推动产值20亿元以上的机电、竹木加工产业向创新型集群发展。要提升一批,着力推进机电产业向大型化、特种化发展,支持江变公司、申达公司等企业上马110KV、220KV变压器生产线项目,进一步提高变压器制造水平,带动培育一批配套型生产企业,形成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格局。要做深一批,大力开发竹木产业的终端产品和高档产品,缓解同质竞争,推动竞争与合作,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重点扶持电光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三友电子公司加快做大做强,进一步扩大玻璃窑生产能力和整灯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水晶新产品。加快联城国际消防公司的组建进度,努力探索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业的整体信用度和合作度。要做精一批,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蜂产业、食用菌产业的质量标准,促进产业稳健发展。要巩固一批,全力推动虎山集团、*虎集团日产5000吨干法回转窑生产线项目的动工建设,支持三大水泥集团到外地抢占市场和资源,增强抗风险能力。鼓励、支持江化公司发展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型项目,年内重点支持实施年产4万吨DMAC等项目。要做新一批,积极发掘培育“X”产业。对发展势头较好的生物工程、汽摩配、金属制品、电子信息等新产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一是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突出一批带动性强和辐射性强的领军企业、亿元企业、规模企业,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加大支持培育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富有活力的梯度企业团队。二是培育一批新的规模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构建和完善服务体系,推行贷款风险补偿,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促一批企业跻身规模企业行列。*年,实现新增规模企业50家,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78家,不断状大规模企业总量。三是要支持企业上市。这是今后一段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上市工作。市经贸局要精心筹备组织好4月份的企业上市培训活动,指导帮助意向企业做好股份制改造,尽快促使一批企业进入上市辅导程序。

    4.着力开展工业招商活动。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做好外源式增长文章。各工业基地开发主体、各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招商局首先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依据我市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谋划项目,结合产业发展阶段谋划产业提升项目、关联配套性项目。要以项目为载体,精心组织,大力开展平台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专业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产业内项目;发挥干部外挂锻炼、同乡会、联谊会等平台,积极对接发达地区,以“山海协作示范园”为平台,努力引进产业群整体转移项目;继续推进“回归工程”,努力引进*人回归创业;要切实加大外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合作。在招商引资中,要招商选资,不胡子眉毛一把抓,坚决杜绝引进一个项目、污染一方环境的现象发生;要引导项目有序落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要集中精力引进大项目,年内力争引进亿元项目8个以上,3亿元项目1个以上。*年,实际到位工业引资额达10亿元。

    5.着力加大工业投入。要按照项目落地率、项目开工率、项目投产率、项目达产率的“四率”要求,重点抓好“*—310工程”25个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市经贸局跟踪服务的138个工业项目的建设,努力推动当年新招商引资工业项目的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全年力争完成32亿元的工业投资任务。对新建项目,尤其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必须要求项目投资主体做好项目平面布局设计,列入“310项目”和用地规模在20亩以上的项目,需报市政府审核后方可实施,其他项目由项目落户所在地负责审核,市经贸局全程参与,协同把好关口,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做美项目。

    6.着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继续扎实开展环境污染三年整治行动方案的实施,认真做好机立窑生产线和粘土砖瓦企业关停工作。要根据钱塘江流域主要污染物削减要求,抓紧制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重点排污企业的重点监控,分解落实约束性指标,建立动态跟踪分析和通报制度。4月份,市政府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请市经贸局抓紧做好准备工作。要深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推进垃圾发电和虎霸集团利用燃煤锅炉烟气生产丁酮肟等重大环保型项目建设;抓好试点,有序推进竹木加工产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工作。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对化工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鼓励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创建绿色企业。年内,力争新增清洁生产试点企2家,新增绿色企业1家。通过多种手段,确保实现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4%以上的目标。

    7.着力提升产品品牌。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根本,以管理为保障,以宣传为手段,加快我市工业产品的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大力开展质量知识培训,强化企业主、中层管理人员质量品牌意识。以深化消防器材产业质量振兴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在机电、竹木、绿色食品等产业中推行质量提升计划。大力推广企业现场管理,规范原料采购、质量管理等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保持质量稳定。要加大品牌培育指导。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分别指导,引导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一般企业制订自身产品宣传计划,扩大对外宣传,增强产品行业知名度。要加强品牌权益保护。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打击侵权行为。同时,鼓励支持在行业内实行有偿合法的品牌、证照共享,促进企业将品牌等无形资产收益最大化。

    8.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要抓实创新载体建设。继续落实扶持政策,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协作,争取年内设立消防器材产业、电光源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帮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机构,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新增区域性创新服务中心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研机构2家。大力实行重点技术项目攻关。要积极探索,通过政企联手、企企联手、企院联手等多种手段,紧扣机电产业高端变压器项目、竹木产业高端板材项目、消防器材产业智能化项目等重点,实行重点技术攻关,尽快突破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要扎实做好*衢州科工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继续组织好*年科工会参会工作。

    9.着力化解要素制约。未雨绸缪,做好土地报批工作。市国土局、园区办和各基地开发主体要加强协作配合,分析各市级工业基地近、中期用地需求,编制用地计划。市国土局要努力通过宅基地清理、土地复垦等方式,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在用地指标分配上,要重点满足优先发展区。突出“二区”重点,继续做好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努力满足工业发展的用地要求。要积极帮助企业融资。市经贸局要及时收集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包装,并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要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民间担保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要与“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相结合,针对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需求,有重点的开设技术培训班。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委托培训,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回归就业。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办好劳务集市;要组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外出招工活动,着力解决招工难问题。

    10.着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要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市统计局、经贸局、财政局要从部门职能出发,在原有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围绕经济运行、经济质量、发展后劲、能源消耗、资金流转、工业贡献等重点,进一步深化、细化基础管理,加强数据汇总分析,并以表格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具体由市府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要实行工业口局长例会制度和市级工业基地工作例会制度,切实加强对工作情况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1.着力营造发展环境。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家环境。加快组建全市性的企业家协会,通过构建企业家协会这个平台,加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具体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要通过实施“两年”活动,建立企业家与职能部门领导的对话机制,增强部门与企业的双向沟通,进一步融洽关系,营造企业至上的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工业政策体系。要根据我市财力和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突出产业培育、平台建设等重点,进一步补充完善“工业30条”、技改贴息、市长特别奖等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素市场培育、促进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政策性意见。政策出台后,要认真兑现落实到位。要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的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把干部培养成业务精、会干事的经济型干部。要切实增强服务经济、服务经济主体的强烈意识,努力做到能不收费的尽量不收费,能少收费的尽量少收费。市行政服务中心要按照能进则进的要求,提高中心办事项目内容。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强指导,加快推进分中心建设,尽量简化办事程序,促进规范服务。

    12.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这根弦松不得。今年以来,我市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的事故迸发,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明显增加。对于安全生产,我们不需要“开门红”。人民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思想不松,目标不变,力度不减,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最后,我就确保实现今年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讲三句话:第一句话,开局良好事关全局,要确保实现;第二句话,困难不少要克服,要共同努力;第三句话,年终完成目标,我再感谢大家。谢谢。

    第五篇:市经委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精选)

    今年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积极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计划的关键一年。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努力在新的一年保持全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为争取今年工业经济有一个良好开局,确保实现首季开门好,市经委就如何做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及早安排部署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工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达到近几年来最好水平,年初确定的工业发展目标超额完成,实现销售收入1223.13亿元,增长33.28%;利润54.87亿元,增长67.02%;利税133.5亿元,增长42.36%。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各方面条件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初步确定全年工业发展的目标是: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24%;同时根据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绝对额不低于全年的23%、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步增长的要求,安排落实今年一季度发展目标。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高度重视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强化措施,趋利弊害,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按照“抓早、抓准、抓紧、抓好、抓实”的要求,对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认真学习**和十六届十三中全会精神,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尽快制定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发展的“开门红”,为全年工作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二是认真分析支撑工业发展的各方面物质条件,切实落实好加快工业发展的保证措施。对企业生产中能源、资金、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情况进行分析摸底,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督促和帮助企业解决,促进有市场有定单有效益的企业要开足马力生产。三是认真总结分析去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深入分析企业在市场营销、两项资金占用以及企业亏损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早提出工作要求和改进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和效益的协调增长。

    二、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

    开拓市场是组织经济运行的关键。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把开拓市场作为组织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的首要任务,紧密结合企业当前的生产和营销状况,深入调研分析面临的国内外市场形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市场,尤其是要加大对省外、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一是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形势,要根据汽车、建材、机电、纺织、轻工、化医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供求情况,对重点市场及早进行研究和分析,搞好前瞻性预测,指导企业安排好全年产销计划,促进产销衔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积极抓好节日市场促销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销售率和市场占有率。一季度适逢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是市场营销的黄金时节,掀起开拓市场的热潮。要组织和动员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烟草、家电等企业,针对当前节日特点,搞好市场供应和促销,满足人们的节日需求。三是要抓住农民增收的有利时机,努力开拓农村市场。要积极开发适合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消费特点的工业消费品,使更多的耐用品进入农村家庭,丰富和活跃农村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四是积极抓好重点建设项目订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仍是今年国家投资的重点,我省南水北调、引黄调水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相继开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增加,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和有关企业要继续深入项目建设单位,加强沟通和联系,早争订单,多争订单,扩大销售,带动工业产品的生产。五是大力抓好工业产品出口,积极发挥我市在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优势,努力提高产品订货量,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放假期间,相关企业更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大营销工作力度,促进企业生产和效益的同步提高。

    三、认真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投产达产,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产将是明年工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各县(市)区、各行办及企业集团要把技改项目的达产达效作为一季度的一项重点工作,要积极与有关方面配合,采取有利措施,确保重点技改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一是对重点技改项目搞好摸底排队,加强对项目施工进度的调度,督促重点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对项目进度慢的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积极帮助已竣工项目落实各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有什么问题协调解决什么问题,尽快启动生产,发挥生产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进一步搞好重点技改项目的筛选论证。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对全局有带动作用的好项目、大项目要抓紧抓好,努力实现项目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为明年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争取国债技改项目、双高一优项目等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明年全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四、搞好生产要素的供求衔接,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

    各县(市)区、各行办和有关企业要进一步集中精力,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努力抓好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工作。一是针对冬季和节日生产特点,加强对煤炭、电力、交通运输生产的综合协调,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煤炭企业要组织好节日生产供应,保证用煤大户生产和生活用煤需求。电力企业要搞好电力生产,抓好稳发多供,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二是抓好节日期间生产安排和组织,对连续性生产企业,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订单的企业,特别是有出口订单的企业,要坚持节日正常生产。三是节日过后,要尽快组织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及时把生产经营纳入正常轨道。四是进一步加强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的调度监测,深入行业和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矛盾问题,保证一季度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五、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季度正是隆冬季节,抓好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的方针,切实把冬季、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抓好冬季“三防”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抓好矿山、化工、冶金、交通、电力等企业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加大对事故隐患的整改,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可能发生各类重大事故和出现问题的,要及时协调解决;对重点行业、重要岗位和危险部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搞好带班,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确保冬季和节日生产安全。



    推荐阅读:
    市人大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视察报告(五篇范例)
    退休党员群众路线学习心得
    20120206_广东港口煤炭物流情况调研报告
    总经理在煤炭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潘河中学四清工作实施方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