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五号文库 承揽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最新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十八篇)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九曲桥畔 时间:2024-06-20 11:34:54 下载.docx文档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

    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 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顷。

    5. 得出结果根据大家的想法,。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6. 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二

    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通过对多种方法之间联系的探究,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沟通倍数、份数、分数、比之间的本质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意义

    1、六年级二班有30人,六年级三班有24人,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30+24= 和 30—24= 差

    30÷24= 倍数 比 30:24= 5:4

    你们看,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转化成份数和比,看来分数、份数、比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二、出示情景,设计分配方案。

    1、学校为六年级二班、三班学生配备了课外书,已知二班有学生30人,三班有学生24人,你认为应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学生讨论分配方案

    (1)预设:平均分。

    按人数的多少分配比较合理

    (2)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公平?

    (3)按人数分,也就是按几比几分呢? 30:24

    是最简比吗?

    30∶24= 5∶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就是按比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2、出示例题:如果学校准备了这种儿童读物90本,二班和三班人数的比是5:4,

    每个班级各应分配多少本?

    3、学生试做。

    要求:

    (1)自己动笔试算,画出简单的分析图或用文字说明你的思路。

    (2)想办法验算。

    (3)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课堂反馈

    预设:

    ① 5+4=9 90÷9×5=50 90÷9×4=40

    说明:学生验证时可能出现,只是把结果相加得90,就认为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要组织学生讨论。

    ② 5+4=90 90×5/9=50 90×4/9=40

    ③ 90÷(1+4/5)=90×5/9=50 90-50=40

    或 90÷(1+5/4)=90×4/9=40 90-40=50

    5、沟通联系。

    (1)比较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分别想一想,5/4、4/5、4/9等分数分别表示的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反馈:5/4、4/5表示的是两个班份数与份数之间的关系,4/9、5/9表示的是六(2)(3)班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求9份中的4份、5份是多少?

    第一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先算出1份数,再分别算出几份数,第二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分数,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方法、完善认知。

    1、我校合唱队共有学生48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用200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捏之前怎么分配橡皮泥呢?圆柱、圆锥各需要橡皮泥多少立方厘米

    3、上个月支出的3600元中,用于伙食费、还房贷和其他方面的钱数的比是5:4:3,伙食费和还房贷一共要用多少元?

    a、3600×+3600× b、3600÷(5+4+3)×(5+4)

    c、3600× d、3600÷

    4、用长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消费总量的 比是8∶12∶7 ,全世界茶消费总量大约是400万吨,其他两种饮料的消费量各是多少万吨?

    【提示:先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此题与前几道题的区别。

    【找准所给已知量与它相对应那个份数(分率)。】

    作业: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以下部分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回家测出你的身高,算算自己头部的长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四、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数学思想等)。

    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4+5=9 4+5=9 转

    90÷9×5=50(本) 90×=50(本) 化

    90÷9×4=40 (本) 90×=40(本)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技能是对动作和动作方式的概括,它反映的是动作本身和活动方式的熟练程度;知识是对经验的概括,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欢迎查阅!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练一练,练习十一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指名口算课本第64页第11题)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板书:

    约数

    倍数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说明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复习约数倍数相关知识(略)

    (2)写出18的所有约数

    三、复习质数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

    板书:1

    质数

    合数

    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科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的因数叫做90的什么数?(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练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公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练一练”第4题

    集体练习,指名口答,说一说方法怎样归纳三种关系?

    追问:用短除法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复习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1、提问: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

    2、“练一练”第5题

    提问:这里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什么数?不能被整数的数都是什么数,

    板书:偶数

    奇数

    想一想,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说说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和12题

    2、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5、16题、17题中(3)(4)

    八、课外作业:练习十一第18题。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在这里都是把12 l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年级数学3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六年级数学上册4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计算电费

    (1) 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 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答案),比值是(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七

    第1单元 分数乘法

    第1课时 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八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六年级数学4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计算电费

    (1) 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 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九

    【教学内容】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教学比例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解比例,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把正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

    教学正比例图像。教材直接呈现例1中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再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反比例的意义。编排思路与例1类似。

    (三)比例的应用

    1.比例尺。

    教材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应用方程求实际距离。

    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画出操场平面图。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材呈现了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等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3.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编排思路与例5相似。

    【单元教材分析】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

    【课时数】

    比例(1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九册第48~49页。

    【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学生教难准确地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在表述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教材通过除法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认识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并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做好铺垫

    1、拍节奏游戏

    师:(板书:︱×××︱这个节拍你们能拍出来吗?

    (学生一起齐拍掌,中断后提问)

    师:你们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呢?

    生:我们全班同学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这样相同的节奏拍的。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无数次。

    师:象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是无限的。

    师: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

    生::是有限的。

    【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另外,已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

    2、找规律,猜图形。

    运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现两个圆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⑴ 当逐个出现至第七个图形,即第三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

    师: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吗?

    生:下面一个图形是“○”。

    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的呢?

    生:因为这幅图形的排列顺序是有规律的,每组都有三个图形,前面两个是圆,后面一个是三角,而且是按照这样的规律重复地出项的,所以这个图形应该是第三组的第二个图形,当然是“圆形”。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教师接着演示,让学生猜出图形)

    ⑵ 出示完第12个图形,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圆”时,出现了“……”。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后面有很多组前面两个圆,后面一个三角,这样的图形。

    师:对的。也就是说,这幅图形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形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象呢?

    生:很多组,无数组。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

    【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认识新的概念,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性逻辑思维能力。】

    二、进行新课

    ㈠ 循环小数

    1、组织学生用竖式计算一道题(出示32÷6),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商有什么

    特点?

    生:我发现这道除法题除不尽,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为什么会重复出现“3”呢?

    生:因为余数重复出现“2”了,所以……。

    师:这么说,32÷6的商里有多少个“3”呢?

    生:有无数个“3”。

    师:既然是有无数个,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我认为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无数个“3”。

    (板书:32÷3=5.33 ……)

    2、出示2.7÷11,让学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数时停笔。

    师: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生:商里会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4”和“5”。

    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生:因为余数重复出现“5”和“6”,所以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

    师: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继续除除看。

    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商。

    生:2.7÷11等于0.24545等等。

    师:“等等”用什么符号表示?能不能不写省略号?为什么?

    生:不能不写省略号。因为只有写上省略号,才能表示商后面还有很多45。

    师:(出示下面一组题)能说出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吗?

    2÷9=0.222 ……

    5÷12=0.4166 ……

    9÷55=0.16363 ……

    【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认识循环小数,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数相除出现循环小数时商和余数的规律。这就重视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3、概括。

    师:象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

    生:一个小数,几个数字重复出现。

    生:一个小数,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生: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注:画横线部分,是教师逐步板书内容】

    师:你们认为哪些同学说的最好?最请同学们看看书上写的与×××同学刚才说的还有什么不同?

    生:书上多了“小数部分”这几个字。

    师:书上为什么要强调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呢?

    生:这就是说循环小数是从“小数部分”而不是从整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段地重复出现。

    4、判断。

    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小黑板出示)

    0.999 ……

    5.02727 ……

    6.416416 ……

    3.21212121

    3.1415926 ……

    0.547745 ……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讨论。

    ⑴ 师:3.21212121师循环小数吗?

    生:不是。

    师:小数部分的“21”这两个数字不是依次重复出现三次吗?为什么不是循环小数呢?

    生:虽然“21”重复地出现了三次,但没有“不断地”重复出现,所以它不是循环小数,它是有限小数。

    ⑵ 师:3.1415926 ……是无限小数吗?

    生:是。

    师:是循环小数吗?为什么?

    生:因为小数部分没有出现一个或几个相同的数字,所以……。

    ⑶ 师:在0.547745 ……这个小数中,“5”、“4”、“7”这三个数字已重复出现两次,它是不是循环小数呢?为什么?

    生:虽然“5”、“4”、“7”这三个数字重复地出现,但没有依次地重复出现,所以它也不是循环小数。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加深学生认识循环小数。这种抽象的文字概念,学生并不能靠读几遍就理解的,要联系实际,逐字逐句地讨论它的意义。】

    ㈡ 循环节

    师:(指板)“5.333 ……”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一个?(3)

    在“0.24545 ……”中依次不断出现的数字是哪几个?”(4、5)在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有个名字:我们把它叫做循环节。

    师:想一想,什么叫做循环节呢?请你找出以上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教师指数,学生回答)

    (当教师指第⑷小题时)

    生:这个数的循环节是“21”。

    师:对吗?

    生:不对,因为这个数不是循环小数,所以它没有循环节。

    师:对的,循环节只有在循环小数里才出现,如果不是循环小数也就没有循环节。

    ㈢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1、讲解。

    师:循环小数一般的写法是把循环节写出两边或者三遍,然后写上省略号。

    不过这样写比较麻烦,简便写法是只写出一个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各记一个小圆点,这个点叫做循环点。例如:0.245。读作:零点二四五,四五循环。

    2、练习。

    ⑴ 写出 5.33 ……的简便写法。

    ⑵ 写出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㈣ 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1、引导

    师:比较一下:“3.67”和“3.267”这两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的位置有什么不

    同?

    生:“3.67”的循环节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就开始的;而“3.267”的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师:这是两种不同的循环小数,我们给它们分别起上名字,请看课本。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一

    教学内容:

    统计天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学生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提问:

    问:我们在学习可能性的知识时,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们能举例说说吗?

    我们还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活动方案,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二、完成第25题

    读题,理解题意。

    可演示主持人两次抽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

    第(1)题 用4种不同颜色的彩纸表示4种不同颜色的座位票,演示从中抽出一种颜色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每个同学获得开心奖的可能性。

    第(2)题 用10张红色彩纸表示10张红色座位票,按1~10编号后,演示从中抽出一个编号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拿红色票的同学获得幸运奖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题

    出示题目,读题

    问:要使落下后红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1/3,必须有几个面涂上红色?有几种涂的方法?

    要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 ,必须有几个面写上2字?有几种写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

    符合要求的涂色或写数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题必须有2个面涂成红色,第(2)题必须有5个面写2。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 质量 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

    一张课桌宽52( )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 )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

    ②l个鸡蛋约6.5( )

    ③1棵白菜约2.5( )

    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三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

    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知探究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5)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6)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χ=25

    (1+)χ=25

    χ=25÷

    χ=20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三、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当堂测评

    练习十第4、12、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请教优秀学生,做到“一帮一、兵强兵”。

    设计意图:

    继续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以方便学生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面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15题,练习十九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汁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整理公式

    1.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

    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

    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

    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

    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五

    1、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将已学的“比的认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从而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化简比、求比值,并能合理地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向学生渗透对各类知识点的整合、梳理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新设计

    1、串联信息,整合单元复习内容。

    2、沟通联系,自主搭建知识网络。

    3、聚焦对比,分析说理易混知识。

    4、数形结合,提炼方法优化思路。

    3、学情分析

    厦门市群惠小学六(4)班学生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更好地以学定教,我通过前测,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知识进行查缺: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了;比的应用中,没有掌握解答的关键与诀窍。针对学生学情和复习目标,本课设计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补缺+挑战,并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建构知识网络图;能够熟练比的化简以及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

    (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2、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5、工厂加工了105个零件,合格率达100%,则这批零件有100个合格。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课堂总结: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七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单元课时总数:9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1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因此,教材通过人跑一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问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这一情境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数加法来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在这方面还要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

    教师出示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审题后独立试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1)学生用连加法列式

    (2)用乘法列式

    借助于分数加法来理解理分数乘法的原型。

    活动二: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师:++和3都是求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你又都是怎样计算的呢?

    全班交流,感觉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6=

    让学生试做,然后教师强调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教师板书。

    活动三:反馈练习

    1、完成9页中的做一做。

    教师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以及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注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2、完成练习二中的1、2题。

    活动四:质疑总结。

    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小组自主研究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预设:(1) (个);(2) (个);(3) (个);(4)3个 就是6个 就是 ,再约分得到 (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 个,3个人就是3个 相加。

    生2:3个 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

    提出质疑:3个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 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推荐阅读:
    最新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下册(十八篇)
    2024年六年级数学的教案人教版(十八篇)
    圣诞节走心文案简短(5篇)
    2024年父亲节礼物作文800字 父亲节的礼物文案(十四篇)
    最新小小动物园作文500字高二(十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