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闭幕词 诗句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合集5篇]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玄霄绝艳 时间:2024-09-17 03:15:4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其实这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学科的特点,没有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频考点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 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 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 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 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①相权三分;

    ②职权分明;

    ③节制君权。

    (2)影响:

    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 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 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

    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 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 部。

    【高频考点4】 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 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 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 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 化进程。

    (3)特征:

    ①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

    ②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高频考点7】 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1)结果:

    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影响:

    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看,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高频考点8】 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同抗战。

    (3)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高频考点9】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高频考点10】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3)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高频考点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背景下,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非凡。即:一个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高频考点12】 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1)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中国的经济文明

    【高频考点13】 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转变,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2)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

    【高频考点14】 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1)从西周至唐:

    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2)宋元明清:

    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

    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3)经济政策: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高频考点15】 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自然经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高频考点16】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点、原因

    (1)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它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府政策、列强侵华、革命运动与战争、实业救国思潮等是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高频考点17】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1)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都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特别是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与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变,如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等,这是近代文明发展的表现,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

    【高频考点18】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成就与失误

    (1)成就:

    ①“一五”计划建设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③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2)失误:

    ①1958年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其特点是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大跃进:

    “大跃进”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高频考点19】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

    三、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频考点20】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春秋时期:

    老子主张“无为”,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

    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高频考点21】 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

    (1)主张:

    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宋明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②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

    【高频考点22】 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代表: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张:

    批判地继承儒学思想,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学以致用。

    (3)影响:

    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高频考点23】 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1)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2)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将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深入一步。

    (3)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接受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新。

    【高频考点24】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1)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将西方启蒙思想的民主、自由、平等学说引入中国,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反封建推进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次。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的主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高频考点25】

    四、世界的政治文明

    【高频考点26】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①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点。

    ②它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产物,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是成年男性公民。

    (2)实质: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的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

    【高频考点27】 罗马法的演变、内容及特点

    (1)罗马法经历了《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历程。

    ①《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标志着罗马公民法的诞生。

    ②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习惯法等。

    ③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等。

    (2)特点:

    ①罗马法律的历史悠久以及罗马的不断扩张,促使罗马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又有鲜明的阶段性。

    ②罗马法倡导平等、正义,理性、法律至上的原则。

    ③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自然法的思想。

    (3)实质:

    维护罗马统治者利益,保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权利的奴隶制法律体系。

    【高频考点28】 英国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可以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高频考点29】 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及作用

    美国的1787年宪法,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中央集权原则以及联邦与州分权原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

    (1)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2)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3)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

    【高频考点30】 法、德代议制的确立过程、特点

    (1)法国: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制;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②特点:共和派与保守派长期反复斗争,历程曲折漫长。

    (2)德意志:

    ①过程:

    1871年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特点:

    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高频考点31】 巴黎公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1)特点:

    ①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下无产阶级发动的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

    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经验教训:

    ①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②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巩固革命成果,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③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高频考点32】 “冷战”局面下两极格局的对峙

    (1)“冷战”的含义:

    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

    (2)特点:

    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的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两极格局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高频考点3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1)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五、世界的经济文明

    【高频考点34】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

    ③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而言: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②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

    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对殖民地而言:

    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④对国际关系而言: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高频考点35】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频考点36】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高频考点37】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1)形成:

    斯大林时期,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2)特点: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影响: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高频考点38】 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

    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②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③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②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③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频考点39】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特征

    (1)背景:

    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唯一的经济强国。

    (2)其内容特点:

    ①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高频考点40】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主要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合作程度最高,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体现了南北合作,由大国主导。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各国差异最大;松散性、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

    (2)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发展的推动;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六、世界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频考点41】 人文精神的起源、兴起、发展历程及特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1)古希腊人文主义突出人自身,突出人的作用。

    (2)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

    (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4)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

    【高频考点42】 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论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对处于危亡的国家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 陷,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高中历史高频考点汇总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

    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24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

    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

    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

    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

    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自1840年到2024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1919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9-1921年:

    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理论)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1949-1956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

    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

    1953-19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3)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

    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

    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

    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

    (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

    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

    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

    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

    (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

    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

    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

    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

    (4)发展:民资初发;

    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

    ②清政府放宽限制;

    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1901--1918)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

    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

    一是1895至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

    一是1912-1918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

    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

    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

    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

    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

    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

    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

    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

    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49--1956)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1948-1956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征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理清1956-1999年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和联系。

    2、熟练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40多年中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对“左”的抵制。新时期成功的探索。启示。

    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国内外),内容,方针的落实情况和原因。

    4、比较七千人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纠正错误的背景,内容和最大的不同点。(全局性和根本性。)

    5、1958-1960和1966-1976我党两次严重左倾在两个问题上的体现。

    6、注意1949-1999年五十年以来国民经济建设的起伏波动的原因。(好的年份是:1952,1957,1965,1973,1975,1992,1996等。差的年份如58-61,66-68,74,76,77-79,98-99等。)(主要是和政治的关系。98,99原因较多。)谈谈启示。

    7、必须记忆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经济,科技成就的具体细节。

    8、建国以来外交工作的曲折历程。(四段:分为好开端-困难时期-突破---大提高。用史实说明,并注意和清政府,中华民国的外交地位比较。)

    9、来源,其丰富内容。是“扬弃”。

    10、联系三农问题,注意建国以来在农村工作上的得与失。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x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著名人物及贡献。

    说明:

    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推翻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推翻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

    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

    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

    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

    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

    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

    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

    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

    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

    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

    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

    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

    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的注意事项

    1.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做综合题时就应该准备两套好的复习资料,一套优质的综合卷用于自我检测,另一套优质的专项汇总训练用于检测后的相应强化。按高考时间做综合题,对发现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做重点复习。这样一测一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资料要配有讲解和思路,便于对答案进行理解。到5月中旬以后,要回归课本,适当调低练习题的难度,放慢做题的`节奏。对课本中的重点章节要关注,以清理遗漏知识点为主。

    2.以课本为依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文综复习要以课本为依托。文综考试的成败取决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切不可重习题而轻教材。离开基础知识,任何能力、技巧都是空中楼阁。要从教材中构建出“树形”的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要找出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将全部历史整合起来;要明确和细化常用的知识,并对其进行熟练掌握和应用。

    3.史论结合。对历史知识的复习不能只是罗列事实,要注意教材上对这些事实的评价,同时要注意进行课外阅读。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如果只是单纯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那只能获得简单的史实,所以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多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这对提高历史成绩是有好处的。高中历史的复习方法比较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在采用某一种复习方法的同时要考虑自身的学习状况,依据学习状况采取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第二篇: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初一历史针对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有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历史,所以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很有必要。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供大家参考学习,感谢你的阅读!

    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

    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

    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

    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24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

    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西方文明之源

    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

    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战役

    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2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24年在中国北京举行。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一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七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重要人物:中臣廉足

    3.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 收回贵族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定期收税。

    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5.伊斯兰教建立的作用:尊重一神“真主”安拉,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

    中古欧洲社会

    1.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后果: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4.公元1世纪,耶稣创立了_。西欧封建社会时期,_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主要事件:751年宫相“丕平献土”,使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13世纪,教会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世纪,欧洲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威尼斯、牛津、曼彻斯特。

    6.由于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封建主对城市市民加强剥削,使阶级冲突日益尖锐。12世纪,法国琅城的城市市民与封建主展开了10年的斗争——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

    7.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装备了条件。

    8.15世纪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著名建筑有圣索非亚大教堂。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希波战争: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地区建立了波斯帝国。前5世纪,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最后希腊战胜波斯,史称希波战争。

    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发展起来,并控制了希腊。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他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罗马帝国,多次发动战争。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5.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6.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甘英出使大秦。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数字:前身是印度梵文的字头文字(即: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古印度人)。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欧洲。16世纪,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2.亚欧商业往来的途径:丝绸之路

    3.阿拉伯的辉煌文化:创立完整的代数学;巴格达医院院长阿齐斯写成外科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医生依本·西拿著有《医典》。

    4.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到中国元朝大都任官,游历中国大江南北,返回后完成《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1.文字的出现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3000年),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古巴比伦)苏美尔人(3000年),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22个),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2.世界三大宗教

    1.古代科学家

    ①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② 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古代文学家

    ① 荷马(古希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俄底浦斯王》。

    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阿拉丁和神灯》。

    ④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⑤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

    3.建筑特色

    罗马式建筑

    特点:拱顶、多梁柱、平面呈十字架形

    如:麦加大清真寺

    哥特式建筑

    特点: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

    如:巴黎圣母院

    中国古典建筑

    特点:中轴对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如:故宫

    初中生如何学好历史

    1、读是学习的第一步,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一历史的阅读。再次还要有选择的对待课本的小字内容,它一般是对大字内容的详细补充,主要是加深理解之用途,但并不是全部需要掌握,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阅读,并注意关键语句。

    2、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基础,是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初一历史课中问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没有理解就不算入门,更无法精通。要理解必须用心学多思考。

    3、学习历史要学会找重点

    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学会分析历史课程中哪些部分是重点,那些不是重点,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点,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4、要学会找到历史中的兴趣

    新课程下教材中的图片明显增多,图文并茂。但我们往往觉得太陌生,不太感兴趣,因为图片中的人和事离我们太遥远。如果是我们自己“参与”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关照片,我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通过自己搜集图片、资料,你所记住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时间、数字和人名了,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那么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

    初中怎样才能学好历史

    1、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初中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2、独立及时完成作业。

    初中历史作业,是对听课效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所以,课后要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学业成果的目的。

    3.带着疑问学历史,边学,边思考,边自我提问,边解决问题,当自己找到答案的时候(现在上网都很方便,资料也很好找),是一件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事情。如: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他不知道会有很多人骂他吗,杨广为什么开凿京杭大运河?他不知道那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清朝为什么闭关锁国?郑和为什么六次下西洋?等等。

    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第三篇:2024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 必修1 知识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点1 西周的分封制 考点2 西周的宗法制

    知识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点2 郡县制

    知识点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1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2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3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1 宰相制度的废除 考点2 内阁的创立 考点3 军机处的设立

    知识点5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考点1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考点2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知识点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知识点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考点1 光荣革命

    考点2 《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 知识点8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知识点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点1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考点2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知识点10 鸦片战争

    考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1 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1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考点2 《天朝田亩制度》 考点3 太平天国的失败

    知识点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1 甲午中日战争 考点2 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点13 辛亥革命

    考点1 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考点2 中华民国成立 考点3 辛亥革命的结局

    知识点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考点1 五四风雷

    考点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考点3 国民革命运动

    知识点15 国共的十年对峙 考点1 武装起义 考��2 土地革命 考点3 红军长征 知识点16 抗日战争 考点1 全民族的抗战 考点2 日军的滔天罪行 考点3 抗战的胜利 知识点17 解放战争

    考点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考点2 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2 巴黎公社

    知识点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20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考点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考点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考点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21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考点1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考点2 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知识点22 祖国统一大业 考点1 “一国两制”的构想 考点2 香港、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考点1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考点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知识点24 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点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考点2 中美关系正常化 考点3 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点4 新时期外交

    知识点25 两极世界的形成 考点1 美苏冷战

    考点2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知识点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1 走向联合的欧洲 考点2 迅速崛起的日本 考点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知识点27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考点1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考点2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必修2

    知识点1 中国古代农业

    考点1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考点2 土地制度的演变 考点3 小农经济

    考点4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知识点2 中国古代手工业 知识点3 中国古代商业

    考点1 先秦至宋元商业的发展 考点2 微商与晋商

    知识点4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考点1 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2 “重农抑商”政策 考点3 “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5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考点1 自然经济的解体 考点2 洋务运动

    考点3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知识点6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考点2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考点3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点4 民族工业的萎缩

    知识点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考点2 中共八大

    考点3 国民经济的劫难 知识点8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9 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10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知识点12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考点1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考点2 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的变迁 考点3 新中国成立后风俗习惯的变迁 知识点13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1 交通工具的发展 考点2 通讯工具的变迁 知识点14 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点1 报刊业走向繁荣 考点2 影视事业的发展 考点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知识点15 开辟新航路

    知识点16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考点1 海上马车夫

    考点2 “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知识点17 工业革命 考点1 工业革命

    考点2 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3 垄断组织的出现

    知识点18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1 经济危机

    考点2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知识点19 罗斯福新政

    知识点20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2 二战后西欧的经济发展 考点3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4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知识点2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考点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考点2 新经济政策

    知识点22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考点1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考点2 农业集体化运动 考点3 斯大林模式

    知识点23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考点1 赫鲁晓夫的改革 考点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考点3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知识点24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考点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 知识点25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考点1 欧洲联盟

    考点2 北美自由贸易区 考点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知识点26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必修3 知识点1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考点1 “百家争鸣”

    考点2 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考点3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1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考点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3 宋明理学 考点1 宋朝的程朱理学 考点2 王阳明的心学

    知识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1 李贽

    考点2 三大进步思想家

    知识点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知识点6 古代中国文学 知识点7 戏曲 知识点8 中国书法

    知识点9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考点1 开眼看世界

    考点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考点3 维新变法思想 知识点10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1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知识点12 孙中山三民主义 考点1 三民主义 考点2 新三民主义 知识点13 毛泽东思想 知识点14 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点16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识点17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点18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19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考点1 智者学派 考点2 苏格拉底

    知识点20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点1 文艺复兴 考点2 宗教改革 知识点21 启蒙运动

    知识点22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知识点23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知识点24 蒸汽和电的革命 考点1 蒸汽时代的到来 考点2 “电气时代”

    知识点25 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考点1 互联网的诞生 考点2 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知识点27 美术的辉煌

    知识点28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知识点29 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点1 棱伦改革 知识点2 商鞅变法

    知识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点4 王安石变法 知识点5 欧洲的宗教改革 知识点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知识点7 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点8 明治维新 知识点9 戊戌变法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考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考点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知识点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1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考点2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考点3 “非战公约” 考点4 国际联盟

    知识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考点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考点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4 邪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考点1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考点2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考点3 美苏争霸 考点4 联合国

    知识点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考点1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考点2 中东战争

    考点3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考点4 海湾战争

    知识点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考点1 秦始皇 考点2 唐太宗 考点3 康熙帝

    知识点2 东西方的先哲 考点1 孔子 考点2 柏拉图 考点3 亚里士多德

    知识点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考点1 克伦威尔 考点2 华盛顿 考点3 拿破仑

    知识点4 “亚洲觉醒”的先驱 考点1 孙中山 考点2 甘地 考点3 凯末尔

    知识点5 无产阶级革命家 考点1 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2 列宁

    考点3 毛泽东、邓小平知识点6 杰出的科学家 考点1 李时珍 考点2 詹天佑 考点3 李四光 考点4 牛顿 考点5 爱因斯坦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A、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1、国家机器的建立。

    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确定了周王、诸侯之间的关系。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是复习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

    第一、阶段划分:

    1、春秋战国——初步形成;

    2、秦汉——确立和发展;

    3、隋唐——完善;

    4、宋元——强化:

    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腐败。

    第二、主要措施:加强中央(皇帝)权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秦、汉、北宋、元、明、清)、加强军事权(唐、北宋、明朝)、加强财政权(北宋、明、加强司法权(北宋、)、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御史的设立、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思想控制等。

    第三、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来源是法家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思想。

    第四、封建中央集权制中斗争的焦点是皇权与相权之

    争,基本趋势是分相权,集皇权,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其发展达到了顶峰。

    C、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晋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和将兵法。金的猛安谋克制以及后金和清时实行的八旗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 A、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屯田制(3)、均田制,(4)、更名田

    2、赋税制度:

    主要赋税制度:(1)、西周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2)、汉时的编户齐民要交纳赋税、徭役、兵役、田租、人口税和更赋。(3)、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租庸调制。(4)、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5)方田均税法。(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征银的开始。(7)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征税依据:人

    口:租调制、租庸调制

    土地和财产: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税收种类: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赋税制度变化是为了适应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放松了人身控制,到明朝中后期以后的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同外国交往的加强;前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兴修,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等。)手工业(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主要包括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往来。C、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时江南的开发,隋唐时南方的发展,明清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国家政权,明清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历代政府对周边地区和民族的管辖以及关系的处理,主要有汉、唐两宋、元朝、明、清,其中特别要注意汉唐元清四个时期。

    2、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如西域(汉、唐、元、清)、吐蕃(唐、元、清)、蒙古高原地区(汉、唐、宋、明、清)、东北(唐、宋金、明、清)、西南(汉、唐、明、清)、台湾(元、明清)。

    3、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进行比较)(四)、中国的对外关系

    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主要有两汉时期,开始建立同周边的交往,开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连结起来。唐朝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文化圈,同时加强同西亚、欧洲联系,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加强。明清时,对外交往方面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继续加强同海外联系(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二是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三是文化方面出现了西学东渐。

    2、中国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

    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通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

    半殖民地性质(商品输出为主)。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输出为主)。辛丑条约签订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在华扶植代理人,干涉中国革命,日本在华势力上升。华盛顿会议后到九一八事变,通过代理人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对华侵略。1945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侵略干涉中国。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创外交新局面。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新时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并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人民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中以后三次革命运动为主。

    3、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协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制度,如多党合作、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等。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问题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政治上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见第五)

    经济近代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变革生产关系,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和生产关系(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中共土地政策)。二是生产方面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萧条——被破坏〈抗战〉——受到毁灭性打击——恢复调整——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情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大跃进到文革时的曲折——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思想文化的现代化:(1)、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新思潮萌发和洋务派的思想——学习外国的技术;洪仁玕——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早期维新派——开始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社会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918年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运相结合;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大改造,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七)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1、发展历程:17世纪——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表现出明显的曲折性,革命后确立了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到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一时期在英法美等国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统治。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二战后,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世界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17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要求民主的斗争。(2)、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3)、反法西斯争取世界民主和平的斗争。(4)、中国人民以及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侵略反封建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5)、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

    (八)、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1、经济现代的进程:

    14、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先地中海沿岸后移到大西洋沿岸。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生物工程等,70年代后,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2、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

    3、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运行体制的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中期到70年代的改革,但没有改变(南斯拉夫改变了这种体制,但出现了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民族主义倾向)——70年代以后,苏东剧变,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社会主义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苏联在二战前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建国后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亚洲各国经济建设成就及经验。

    (九)、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封建改革:中国古代的一系列改革,如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2、资本主义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有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

    3、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苏联、东欧等国的改革,7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

    (十)、思想文化的发展

    1、世界近代科技的发展

    2、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发展,16——18世纪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与西欧近代科技兴起进行比较。

    3、世界资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

    4、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百家争鸣、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思想、近代各种资产阶级流派及传播。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

    5、在16——18世纪中国出现的反封建思想要同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相比

    第四篇: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很多,如果你不做笔记,不去整理知识点,是很难在掌握难点的,考试就更难取得好成绩了,你是不是在整理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1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x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5、“为人所占有而做奴隶的人都应有那时(指1863年元旦)以后永获自由---”

    (1)这一文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者?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林肯

    (2)该文件颁布的作用?

    扭转了战局,有利于美国的统一。

    16、“让统治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将是整个世界”

    (1)这个名言出自于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共产党宣言》、1848年

    (2)这个文件是谁起草的?为哪个组织起草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

    (3)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7、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购买

    评价: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18、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启示?

    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评价:

    ①使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但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启示:

    ①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坚持改革开放

    ②提倡科教兴国,发展教育

    19、一战的起始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的11月

    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依据:主要参战国家的目的是为了瓜分世界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启示?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2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7、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8.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1.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x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19、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创建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20.北伐战争的目的——x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2.长征胜利的原因——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2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28.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

    2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30.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31.中国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2.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了抗战后和平与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

    33.渡江战役的目标——歼灭一切x解放全国人民

    3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5.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36.我国进行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

    37.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8.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9.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40.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1.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的——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42.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后,农民、手工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3.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4.1958年“左”的思想泛滥的原因——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6.47.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8.“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原因——为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9.“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50.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威望的日益上升。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3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x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3、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攻红军。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谈判。和平解决最有利于中华民族。

    7、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罕见的。

    8、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的战役。打败了日军在华北的气焰,増强了华北军民的抗日信心。

    9、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终结束。

    10、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11、1946年6月,x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2、1947年5月,陈毅指挥华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击毙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x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13、1947年夏,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4、1948年9月,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举行了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创造了条件;1949年1月聂荣臻指挥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东起江苏的江阴、西至江西的湖口的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x政权垮台。

    16、1949年9月政协一届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1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8、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者是彭德怀。

    19、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x。

    20、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完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

    21、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标着着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3、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违背信义的行为,造成了我国1959年至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24、25、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

    27、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9、1956年,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60年代,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31、1954年,我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2、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1979年,中国与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4、中国承办亚太地区经合组织会议。

    问答

    1、遵义会议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成为党和中国革命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长征起止时间?长征胜利有何意义?起止时间:1934-1936年。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什么是西安事变?它是怎样解决的?这种解决办法有何意义?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逼蒋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形势复杂。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邀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中国共产党七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内容: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中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中国人民解放军与x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有何重大意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x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何地?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9、试述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及港澳回归的意义。内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澳,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10、简述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陷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想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并在第二天占领,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4

    一、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元朝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7、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词人和词作。北宋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9、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的杰作;元朝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四、明朝和清朝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x五世为“x喇嘛”,后来康熙帝封**五世为“**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x喇嘛”、“**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x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代三部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21、清代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问答

    1、唐朝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答: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意义: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3、王安石变法的时间、目的、内容是什么?答: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保甲法。

    4、明朝前期加强君主x的措施有哪些?答:a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b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c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d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的见解,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还涌现了从多的小市镇和集市。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了“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为机户做工的人叫“机工”,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劳动成果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拥工人。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6、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这种政策,遏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x主义统治。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5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x)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称这次为辛亥革命,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13、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兴办的最早国立大学,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清政府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宣布废除科举制。

    14、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5、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地点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6、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x,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17、1924年,中国x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改组后的x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x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中共三大制订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8、1924年,中国x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图)

    19、为x帝国主义侵华势力,x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问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时间:1842年;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交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权。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起来。

    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时间:1895年。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设立工厂。危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变法的时间、、性质、意义。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1901年签订;内容:中国向各国赔白银4.5亿两,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危害: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x了清朝的统治,也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在中国上空飘扬,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内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9、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出现。并取得一定的胜利成果,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成立?性质?成立的意义是什么?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

    第五篇:高考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24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82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

    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3课)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并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80年代,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90年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进行改革,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

    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

    实施余粮收集制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

    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1)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20页,):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6、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

    (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

    (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问世。

    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通过《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

    1995年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

    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第三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4、2024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5、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2)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对于发展中国家:

    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推荐阅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合集5篇]
    高中历史选修三的知识点[五篇模版]
    圣诞节手抄报初中生模板简单图片(5篇可选)
    2024年最新咨询服务合同[共5篇]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五篇范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