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德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德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素材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明显增强、消耗不断降低、效益大幅提高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进入2024年,面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密切关注形势变化,超前决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过硬措施,设立亿元规模骨干企业临时还贷周转金,实施“两暂停一严禁一规范”,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了企业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信心,保证了全市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2024年,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以“重点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加大投入,调优结构,积极推进工业调整振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运行主要运行特点:
(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36亿元,年均递增25.5%;实现销售收入3276亿元,年均递增28.6%;实现利税388亿元,年均递增24.4%;实现利润196亿元,年均递增17.5%。2024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35亿元,年均递增22.6%;主营业务收入3706亿元,年均递增25.3%;利税440亿元,年均递增22.1%;利润225亿元,年均递增1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达到3600户,比2024年增 1
加1818户。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4.1%,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24年的15.3:55.2:29.5调整到2024年的12.4:54.6:33。
(二)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突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明显、区域比较集中、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工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文化体育用品等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2024年,四大优势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集群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4亿元,实现利税283亿元,利润141亿元,分别占比重的73.8%、73.4%和71.8%。其中装备制造、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四大优势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4亿元,实现利税243亿元,利润119亿元;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体育四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0亿元,实现利税93亿元,利润46亿元。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完成产值7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4.5%,比2024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产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初步形成了大型企业规模化、小型企业专业化的发展格局。2024年,我市大企业的培植又有了新的突破:莱钢永锋销售收入突破120亿元,华能国际德州电厂过50亿元,临邑恒源石化进入省百强企业名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由2024年的181家发展到
2024年的615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由17家发展到34家,过20亿元的由4家发展到17家,过30亿元的由3家发展到7家,过50亿元的从无发展到2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848家,比2024年增加552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48家,比2024年增加27家,过3亿元的企业达15家,比2024年增加12家。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环境条件。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宏观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总体趋势看好,我市工业快速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
有利因素:从国际经济形势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触底企稳,出口加速下滑势头将得到抑制,下一步,国际市场需求将会增加,出口企业的订单数量有望进一步回升。从国内因素看,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们直接争取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从我市因素看,国家正在制定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我市四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两大“国字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提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上京沪高铁、德大、济邯等铁路和德滨、济乐等高速公路的集中建设,都使德州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也为我们发展工业经济带来了难得良机。
制约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对当前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和再平衡,需求不足、产能过
剩成为“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更为紧迫。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基础条件,“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业经济既面临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全新机遇,又面临着重大战略转型任务,和国内外经济全面复杂带来的严峻考验。
面对上述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驾驭局势、趋利避害的能力,努力实现我市工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十二五”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目标和重点
——经济总量。到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50亿元,年均递增15%;实现销售收入8000亿元,年均增长16%;利税850亿,年均增长15%。
——工业结构。到2024年,四大优势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8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0户;特别是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5%以上。
——重点企业。到2024年,争取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50亿元企业10家。
四、“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运行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调度分析,确保年度目标实现。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扩大监测范围,完善监测调度,抓好重点企业运行的组织协调、监测分析和调度服务,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搞好预测预警,有针对性地谋划,研究应对措施。搞好节日生产调度,保证节日期间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
二是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十二五”期间,重点是抓好市场转型,实现单一市场向内销外销均衡型的转变。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消费政策,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时合理地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增加产品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创新营销方式,以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及“网上世博”等为契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升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加强供需衔接,努力满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不定期的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家信贷政策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掌握企业资金需求数量,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支持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体系和工作平台,努力保障企业资金供求总体平衡。
四是加大淘汰落后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若干意见要求,突出建材、钢铁、电力、有色、造纸、棉纺等重点领域,继续抓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腾出市场空间。要把淘汰计划分解到市,落实到企业,加强调度检查,确保工作进度。
第二篇:旌阳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旌阳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旌阳区工业加速发展、改善工业产业布局、实现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为了大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化工业道路,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寻求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增添发展动力,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工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特编制本规划。
一、旌阳区工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截止2024年底,区属工业企业共1083户,职工平均人数37967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61.13亿元、工业增加值44.39亿元、销售收入144.86亿元、利润总额8.63亿元、利税总额13.03亿元。
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64户,职工平均人数17705人,资产总额77.4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7亿元、工业增加值34.74亿元、销售收入102.46亿元、利润总额6.63亿元、利税总额9.19亿元,综合能耗折标煤32.68万吨, 全员劳动生产率18.38万元/人。
(二)工业布局现状
区属工业在所有乡镇和街道办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含天元)和黄许、德新、孝泉、扬嘉、柏隆五个乡镇工业园区。2024年,“一区五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
产值81.56亿元、工业增加值23.2亿元、销售收入76.51亿元、利润3.68亿元、利税5.57亿元,分别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75.5%、66.8%、74.6%、55.5%、60.6%。
其中,工业集中发展区(含天元)、黄许、德新、孝泉、扬嘉、柏隆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81亿元、4.83亿元、3.63亿元、5.78亿元、1.86亿元、2.64亿元,分别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1%、4.5%、3.4%、5.3%、1.7%、2.4%。
(三)产业结构现状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以机械加工、天然气化工、电线电缆产业为支柱。2024年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77.57亿元、72.28亿元、5.52亿元、7.43亿元,分别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71.77%、70.54%、83.25%、80.84%。
2024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5亿元的工业产业中,机械加工业达到35.08亿元,天然气化工业达到26.89亿元,电线电缆制造业达到15.59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7.75亿元,建材产业达到7.08亿元,食品产业达到6.62亿元。
在产业主导产品上,机械加工产业以发电设备配件、冶金设备配件、专用设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为主,天然气化工产业以天然气开采、化肥生产为主,电线电缆产业以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为主,新材料产业以塑胶管材、精细化工材料为主,建材产业以水泥、砼制品为主,食品产业以粮油、调味品为主。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成就
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前四年,区属工业企业净增159户,工业经济总量增长2.3倍,提前1年实现“十一五”规划超160亿元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64户,资产总额净增39.7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2.4倍、工业增加值增长2.4倍、销售收入增长2.3倍、利润总额增长2.7倍、利税总额增长2.2倍, 基本提前1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2、工业投入创历史新高,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8.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73倍。区属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76.9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5.75倍。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户。三大支柱产业的重点企业均实施了重大技术改造,大型机床、数控加工中心、新型合成氨及尿素装置已成为产业主力装备。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1%,新产品主要是风电、核电、智能电网部件,成套机电设备,建材和化工新品种等。
3、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工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一区五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入9.7亿元。“一区五园”建成区面积翻番,入驻企业达到770余户,占区属三大支柱产业和新材料、建材、食品产业的比重超过80%。特别是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较快,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10余平方公里,工业企业由“十五”期末的60余户增加到33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6户,工业总产值达到64.7亿元。
4、支柱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24倍。三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6%,其中尤以机械加工发展迅猛,其比重上升11%。其它主要产业中,新材料、建材、食品、纺织服装产业的比重分别+3%、-5%、+1%、+0.6%,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
5、工业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5.12”特大地震对区属工业造成严重冲击后,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工业战线奋力拼搏下,工业产业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2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成为历史上工业投入和产出最快的时期。列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的220个项目,已竣工215项,完成重建投入60.7亿元,提前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双95%”目标。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与省内先进县(市、区)比较,仍然总量偏小、水平不高,且发展速度上也有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上,三大支柱产业占有突出地位,其它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还比较弱小,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更低,产业层次亟待提升。
三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仅机械加工产业具备了产业集群雏形,且产业内部关联度较低,产业链不长、主导产品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资源共享弱等问题突出。
四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仍无销售收入过 4
10亿元企业,缺乏有带动性的大企业支撑。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能力弱,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很少,核心竞争力不强。
五是工业招商不足,大企业、大项目引进尚无实质进展,引资亿元以下中小型项目居多,且部分项目落地困难。
六是工业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增长,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任务艰巨。目前资源和环境约束效应已经趋强,表现在工业用地问题突出,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交通运输压力增大,环境保护要求提高,人才资源不足。
(六)“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优化布局的有利条件
1、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国内经济明确了“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基调,使“十二五”期间整体上处于危机后的上升时期,有利于工业加快发展。
2、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成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区属工业加快发展的机遇。
3、地震灾区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有助于争取国、省、市的投资、财税政策在工业产业的落实,有利于工业园区、优势产业发展得到更多支持。
4、前期工业大规模灾后重建奠定的基础和灾后重建政策的继续执行,将形成区属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持续的新动力。
5、城乡统筹深入、大力改善民生、发展低碳经济等社会进步进程,将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对工业新 5
兴产业加快发展极为有利。
二、“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三个创一流”的工作要求,结合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市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抓住全国重装基地建设、城乡统筹和灾区产业振兴的机遇,加速壮大区属工业经济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在“十二五”期间,改善工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巩固提升优势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发展产业,形成产业优势突出、空间布局优化、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
到2024年,区属工业总产值达到435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133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19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2.8%。
2、产业结构目标
巩固提升机械加工、电线电缆、天然气化工优势支柱产业,实现机械加工产业向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变,优势支柱产业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着力培育新材料、电子、食品、纺织服装四个加快发展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的比重上升5%以上、达到21%。
3、工业布局目标
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和产业集聚,将“一区五园”整合为“一区四园”,突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发展。把天元镇、扬嘉镇整合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扩展到26平方公里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以上,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上升20%、达到80%以上,力争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升格成省级经济技术园区。加快发展黄许、德新、孝泉、柏隆四个乡镇工业园,“一区四园”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上升6%、达到93%以上。
4、产业素质目标
“十二五”期间工业更新改造累计投入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达到产品销售收入的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25%以上,新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户、省级技术中心5户、市级技术中心20户。
5、企业成长目标
到2024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0户以上。其中过5亿元企业30户以上、过10亿元企业10户以上、过30亿元企业1至2户。
6、可持续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区属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提高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户,建成5户以上清洁生产企业。
三、“十二五”时期重点工作
1、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层次升级。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层次提升和加快发展产业的高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靠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产业优化和升级。调动各方面资源,大力促进机械加工产业向装备制造产业在量和质两方面的转变,促进电线电缆产业向新品种、新市场、大规模拓展,促进天然气化工产业在新储量开采、高附加值产品上深入,把新材料、电子、食品、纺织服装四个加快发展产业作为工业招商的重点方向,扶持加快发展产业开拓市场、加快投入产出、迅速扩大规模。
2、突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集中和产业集聚发展。抓住城乡统筹和全市建设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和乡镇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以工业社区为单元,按照宜业适居的原则,适度超前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发挥工业社区在资源集约利用、促进产业集聚、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突出效应,提升工业园区的投资吸引力、项目承载力、产业竞争力,深化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布局。大力扶持工业园区内特色产业园、孵化园的建设和发展。
3、突出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抓好50个工业规划重点项目的实施,根据各项目储备情况制订不少于30个重点项目。对项目落地扩大考核部门对象和考核力度,实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监督和协 8
调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完善重点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积极帮助各类特色项目向上争取支持。加强工业招商力量,组织企业以企招商、以项目引资,着力于引进带动型、总部型项目。
4、突出龙头企业发展,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坚持从优先发展产业中筛选龙头企业并动态管理,实行区级领导联系制度,在政策扶持、要素协调上优先。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市场、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整合上下游企业,构建服务平台,创建特色园区,延伸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兼并、资本运作、上市融资,打造数个有代表性的大企业或集团。
5、突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和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信息服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技术创新、引资、引项、人才引进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所有优先发展产业建立商会或行业协会,以企业孵化园管理机构为主组建小企业服务中心,鼓励和扶持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小企业服务中心或组建小服务机构。
6、突出节能减排增效,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工业新型化方向,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建设。依法加强节能监管,推广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值率,注重以循环经济来规划工业园区的详细布局。依据省、市规划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以及产能。
四、“十二五”时期工业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一)巩固提升优势支柱产业
1、装备制造产业
到2024年,把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首个产值和销售收入过百亿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过115亿元、销售收入过108亿元,年均递增22%,比重保持在32%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技改投入过60亿元。
重点发展电工专用设备、中型发电设备、中型机械加工设备、数字自动化仪表系统、压力容器等成套装备,强化重大技术装备部件、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部件、军工部件配套,加快发展汽车配件、冶金配件、工程机械配件等。把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成全市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园区。
2、电线电缆制造产业
到2024年,电线电缆制造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过51亿元、销售收入过50亿元,年均递增22%,比重保持在14%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技改投入过15亿元。
重点发展坚强电网和智能电网专用电缆、重大技术装备特种电缆、低烟无卤阻燃电缆、高性能绕组线、高阻燃电缆、带状光缆、宽频带局域网电缆等。
3、天然气化工产业
到2024年,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过80亿元、销售收入过74亿元,年均递增20%,比重保持在22%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投入过30亿元、产业技改投入过 10
20亿元。
重点加快天然气新储量勘探、新探明储量开采和深层天然气开采,重点发展合成氨高浓度化肥、多元复合肥、精细天然气化工产品。
(二)培育加快发展产业
1、新材料产业
到2024年,新材料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过32亿元、销售收入过30亿元,年均递增27%,比重上升2%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技改投入过15亿元。
重点发展新型功能金属材料、新型塑胶制品、新型玻钢材料制品、皮革化工新品种、新能源电池、以材代木制品、新型建材等。
2、电子产业
到2024年,电子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过2.5亿元、销售收入过2.4亿元,年均递增35%,比重上升0.5%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技改投入过2亿元。
重点发展半导体制品、单晶材料制品、多晶材料制品和复合材料制品。
3、食品产业
到2024年,食品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过26亿元、销售收入过25亿元,年均递增26%,比重上升1.4%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技改投入过10亿元。
重点发展肉类精深加工、绿色保鲜蔬菜加工、优质粮油加工、特色调味品、特色风味食品等。
4、纺织服装产业
到2024年,纺织服装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过12亿元、销售收入过11.4亿元,年均递增30%,比重上升1.1%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技改投入过10亿元。
重点发展纯棉精纺、纤维混纺、印染加工、服装服饰成品等。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全面落实工业发展鼓励政策,制订促进优势企业发展办法。
进一步强化政策驱动,全面落实工业发展各项配套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制订进一步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支持鼓励企业上市、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办法,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
2、加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夯实工业集中和产业集聚的基础条件。
抓好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规编制,统筹工业社区布局。加快西一、二环路的贯通,尽快形成新园区干道网路。协调争取新增变电站尽早开工建设,完善园区电网。协调落实天然气供应增量指标,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统筹给排水工程建设,协调争取集中治污工程尽早建设投运。
3、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培育现代制造服务业。加快融资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更好地发挥生产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优质资源流向优势产 12
业。培育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生产力促进、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合作。
4、大力实施工业品牌战略,扩大品牌效应。支持帮助企业推进品牌战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对新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免检产品、驰名商标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以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的奖励,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5、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支持帮助企业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充实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积极探索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机制和办法。
6、加强工业发展服务,提高行政效能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认真开展治乱减负工作,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为企业及其职工创造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环境。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日
第三篇: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骆铁军详解《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10月26日,在第八届中国钢铁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详细地介绍了即将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基本情况。他透露,如果顺利的话,《规划》将在下月初正式对外发布。
四个判断 三个转变 两个支撑 一条主线
骆铁军用两句话概括了“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的总体情况。第一句是,“十一五”时期是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5年。第二句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他介绍说:“在《规划》中,我们作了四个判断,体现了三个转变,立足两个支撑,坚持一条主线。”
四个基本判断是:第一,钢铁工业规模已经很大,发展迈向新台阶,已具备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第二,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钢铁行业受资源、能源、原料价格的制约日益增强。第三,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全球一体化的增强,使中国钢铁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对中国钢铁的影响日益增强。第四,钢铁行业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无论是行业自身还是外部的发展都到了一个必须转型、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基于这四个判断,《规划》确定,钢铁工业的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人才成长转变;第二个转变,是由注重钢铁主业生产经营,向注重生产和服务协调发展转变。第三个转变,是由注重国内发展,向注重国内和国际协调发展转变。
《规划》提出,钢铁行业要立足两个支撑:第一个是要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第二个是要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规划》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确定为钢铁工业“十二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是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着力解决四大问题 加快东南沿海布局
骆铁军分析了钢铁工业面临的四大主要问题。
一是品种质量亟待升级。实际上我们的品种质量能够满足需求,但是是在一种高消费、低标准下满足的需求,是一种粗放式的需求。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我们长期使用300MPa的Ⅱ级螺纹钢来支撑建筑行业,而国外已经使用到500MPa或600MPa。另外,不同行业都提出了轻量化、高强度用钢需求,减量化用钢也是钢材产品升级的方向。二是布局调整进展还比较缓慢。实际上中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已经形成了,但是现在就缺一个角——东南角。现在环渤海的5个省、市产能在4亿吨左右,自己消费一半,大部分还要运往东南沿海。因此,从大局上讲,“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在东南沿海布局。三是能源、环境、原料的约束增强。特别是环境,现在除了国家制定了节能减排指标作为各地考核的标准外,还须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钢铁行业是耗能大户,解决这个问题要从节能方面入手。原料问题更加突出,下阶段行业内要加强整顿铁矿石市场秩序,探讨保持上下游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十二五”,钢铁工业靠什么转型,关键是靠技术创新。骆铁军指出,在这方面我们确实还有很多不足:多数钢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乏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才,工艺技术装备和关键品种的创新成果少,研发投入比较低,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基础研究滞后、原始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是“十二五”要努力攻克的不足。
六大目标实现产业转型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规划》对“十二五”钢铁工业的发展环境做出了基本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运行态势。
骆铁军介绍说,《规划》确定的总的目标是:钢铁工业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和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钢铁总量、品种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节能环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具备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初步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同时,《规划》还确定了六大目标:
第一是产品升级。产品质量要明显提高,稳定性增强,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等高端品种自给率达到80%,400MPa及以上螺纹钢使用比例超过80%。
第二是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家确定了单位能耗指标是降低16%,我们在做“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时,整个工业的单位能耗指标要降低20%左右,钢铁行业将这一指标确定为18%。同时,提出平均吨钢综合能耗要低于580千克标煤。
第三是产业布局。“十二五”时期,要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北钢南运”的问题。
第四是资源保障。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煤炭原燃料保障体系,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
第五是技术创新。《规划》提出,要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达到1.5%,绿色低碳冶炼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取得进展,高效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共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第六是产业集中度。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要由48%提高到60%。
九大任务重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优化布局
《规划》还确定了“十二五”钢铁工业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主要包括加快产品升级、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兼并重组、加强钢铁产业链延伸和协同、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等九个方面。
骆铁军重点介绍了强化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三个方面。
在强化技术创新方面,他指出,“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有两个,一是推动产品升级,二是促进节能减排。在推动产品升级方面,重点是提高量大面广的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钢铁工业有一些新的技术需要开发,如加快烧结烟气脱硫脱硝、高温高压干熄焦、高炉高效喷煤、能源管理中心的三废综合利用等。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增强冶金科研院所、高校和工程设计单位的创新动力,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工程设
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巩固和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钢铁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在于绿色发展,要突出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骆铁军说。
在加快产品升级方面,骆铁军指出:“产品升级要分两个层次:要将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品种质量、档次和稳定性放在首位,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这对于大部分企业、大部分品种来说,应该是“十二五”的一个重点。同时,要加大满足新兴产业需求和一些高精尖的品种的开发,但是这个开发主要应由少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承担,避免同质化竞争造成资金的浪费。”
据介绍,工信部和住建部最近准备发布一个关于推广使用Ⅲ级螺纹钢的指导意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Ⅲ级螺纹钢使用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80%。现在新的钢筋混凝土使用规范已于2024年7月正式使用,下一阶段我们还要研究螺纹钢生产标准的修改,彻底取消Ⅱ级螺纹钢。
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他指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改变北重南轻的局面,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厂。第二是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大省要减量调整区域内钢铁产业布局。第三是中部地区,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不增加钢铁产量,推进产业升级。第四是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西部市场相对独立的区域要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第五是对于新疆、云南等沿边地区,要积极探索利用境外矿产、能源和市场,发展钢铁产业。
第四篇:镇“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工业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以及富民强镇、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为总目标,精神再振奋、目标再加压、标杆再提升,负重俱进,跨越发展,主动融入市《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发展战略,构建重工业园区和民营工业园区,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
业化和城镇宜居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
在保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加快对重化工园区、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度,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园区、倾力打造工业重镇。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工业带动一、三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至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不低于8亿元,gdp增长33%,达到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
1、计划完成的几大重要的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0万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8亿元,工业入(来源:好范文 http://www.feisuxs/)库税金1100万元。
需完成的重点项目,其中农业项目1个,内容为小官湖鲜切花基地建设;工业项目4个,深圳合兴发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家居项目、南通市新峰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投资2200万元的服装工艺项目、杭州客商李先生投资5000万元的纸浆包装罐项目、青岛客商邱孟国先生投资3000万元的塑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2个,分别为河滨商住区建设项目和商贸步行街项目。
2、“十二五”工业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未来的五年里,全镇将集中所有的力量,根据现有的优势和发展条件,明确定位,坚持市场化动作、企业化招商,全力打造的“三区四基”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大突破。
“三区”:①产业集聚区。规划占地1000多亩的产业集聚区,到2024年确保工业投入16亿元,新上规模以上企业1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万元以上项目2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内资达20亿元。②民营工业园区。继续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加大引导典化力度,强力推进民营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步伐,争取形成以机械、服装、药品生产、塑料制品、农副产业深加工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倾力打造新型民营工业园。③中心商业区。以东朱堵村为中心,镇区继续向东、向南扩张,形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心商业区,到2024年,平均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00家。
“四地”:①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镇是一个有着30多年的花卉种植历史,种类齐全,品种优良,以青班线、青抗线为主的精品花卉种植,形成了10000多亩的种植规模,产品主要为大、中、小、高、矮苗,赏花、果、叶品种,乔木、灌木、草本等11个品种100多个系列,花卉产业的兴起发展不仅满足了客户、城市亮化、道路绿化、家庭美化的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到2024年,我镇的花卉苗木种植将在原来的10000亩基础实现0亩的种植规模,成为镇域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②废品拆旧基地。继续加大推进力度,重点扶持壮大望仙河拆旧业,通过政策引导,多轮驱动,扩大拆旧面,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到2024年,基地拥有废品拆旧专业户100家,其中大户10家,平均年创经济价值5600万元。人均增收450元。
③禽畜养殖基地。积极创优环境,在马朱孟村规划占地100亩,扶持农民发展鸡、鸭、鹅、猪、兰狐等经济动物规模化养殖,以此来带动农民的发家致富,到2024年,养殖基地养殖户将达到150家。
④竹编及稻草帘加工基地,一改寺后和岗尚村过去那种零散型加工,通过引导和采取有效措施,把零散加工户集中到规划区内,扩大加工规模,形成竹编和稻草帘加工基地,到2024年,基地将有加工专业户30家,年可纳税150万元。
第五篇:《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详细解读
《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详细解读
信息来源: 全球铝业网更多信息请参考 http://news.alu1886.com/
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包含铝工业的内容,为什么还要单独编制《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答:铝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交通运输、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我国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的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电解铝的表观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
但与世界铝工业强国相比,我国铝工业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产业集中度、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差距较大,与世界铝工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在有色金属中铝产量最大,占有色金属产量的50%;能耗高,电解铝耗电占有色金属行业电力消耗的80%,全国电力消耗的5%。因此,我国铝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任务繁重,转变铝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铝工业整体竞争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为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电解铝宏观调控政策,将电解铝控制总量放在突出位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铝行业发展,特编制专项规划。问:《规划》基于怎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编制的?
答:《规划》编制是基于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五个判断”。
一是铝市场前景广阔,但国内产能严重过剩。铝因具有质轻、可再生的特点,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同时新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出现,因此,其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4年我国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铝加工材产量分别为2894万吨、1565万吨、400万吨和2238万吨,分别占全球的35.9%、39.6%、18%和30.4%,除再生铝外均居全球第一位。但由于电解铝技术及装备已完全国产化,准入门槛低,国内产能2024年达到23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0%左右,已严重过剩。
二是技术进步成效明显,但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十一五”末,国内自主发明的异型阴极槽直流电耗已居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国内推广刚刚起步,大量电解槽尚需改造,“十二五”期间技术改造任务繁重。同时,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转移亟待推进,但因淘汰机制不健全,西部地区大规模建设又加剧了国内竞争。
三是低附加值铝材大量出口,而高端铝材却依赖进口。2024年国内出口铝材217.6万吨,出口平均价格为3400美元/吨,而进口铝材价格平均5700美元/吨,国内大飞机等所需高端铝材依然靠进口解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三是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但调控效果有待改善。从2024年开始,国家不断推出加强电解铝等高能耗产业宏观调控政策,但电解铝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有增无减,如何将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是“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主要任务。
四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行业发展能源要素约束增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西方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的铝材不断提出反倾销。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新形势,以及国内节能减排的要求,迫切要求铝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问:《规划》编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答:基于对行业发展背景和形势的判断,我们提出了《规划》编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一是体现“三个转变”。“十二五”时期,铝工业要由注重规模扩张型向生态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依靠技术进步及产业调整,实现产业、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由注重国内资源开发向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转变;由注重国内发展向注重国内和国际两个空间发展转变,加快产业转移。
二是立足“二个支撑”。考虑国内资源、能源短缺,铝工业特别是电解铝发展要立足支撑国内下游市场发展需求;考虑我国高端铝材加工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要立足技术进步支撑。为此,我们预测
了“十二五”市场需求,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三是坚持“一个主题”。《规划》明确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期间铝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贯穿全篇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规划》提出了主要任务、重大工程。
问:通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铝工业大国,具备了向铝工业强国转变的产业基础,“十二五”期间实现由大到强的标志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间,铝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了向铝工业强国转变的产业基础。但是,我国铝工业大而不强,与世界发达国家铝工业强国相比,差距依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能力过大,产品质量不高,粗放性特征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国际化经营和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不足,核心技术、装备和高、精、尖产品对外依赖度大,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规划》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政策的限制和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解决我国铝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铝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实现我国铝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度高,市场控制能力强,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技术、工艺、成套装备、产品,并实施产业化,打破国外对高、精、尖产品在技术、装备、工艺控制方面的垄断;三是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品种增加,能够生产市场所需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四是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减少消耗,综合回收与利用水平高,对生态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五是具有合理产业链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国际化经营和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强,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与其总规模相适应的影响力等。
问: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电解铝列为产能严重的过剩行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如何解决铝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答:近年来,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仍在加快电解铝项目建设,使电解铝行业供大于需、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价格低位徘徊、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矛盾更加凸显。到2024年底,全国电解铝产能已达2300万吨,实际产量1560万吨,设备利用率仅70%。
《规划》把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严格控制铝冶炼产能作为首要任务。一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控制电解铝产能盲目扩张。行业管理和投资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国土、环保、电力、金融等部门的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遏制电解铝盲目投资、产能急剧扩张势头。对违规建设的电解铝项目,要立即停止办理用地审批、能评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电力供应和新增授信等手续。
二是按期淘汰100千安及以下预焙槽电解铝和落后再生铝产能。加快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对国家已明确规定的落后电解铝工艺装备,做到按期淘汰,严格执行限制类和淘汰类电价加价政策。中央财政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按《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职工安置和企业转产等问题。鼓励铝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及铝制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铝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电解铝行业结构调整和健康发展。
三是限制氧化铝产能无序扩张。严格控制能源资源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
问:为什么“十二五”期间我国电解铝工业发展定位于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实施总量控制,不鼓励初级产品出口?
答:“十一五”期间,国内铝工业发展迅速,电解铝及其铝材产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5.7%和30.4%。在国内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铝产品特别是铝材出口量不断增长,2024年国内出口铝材218万吨,与2024年相比,年均增长率达到25%。但是,铝材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产品附加值较低。
同时,铝材是电解铝的深加工产品,大量出口铝材相当于间接出口能源。不考虑再生铝生产的铝材,如果铝材全部由电解铝生产,按成材率72%计算,2024年出口217.6万吨铝材需要电解铝302万吨,按当年全国平均电解铝吨铝综合交流电耗14013千瓦时、吨铝材生产平均电耗600千瓦时计算,年耗电436亿千瓦时(三峡电站年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按2024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35克/千瓦时计算,折标煤1460万吨。既使按净出口铝材计算,年耗电319亿千瓦时,折标煤1070万吨标煤。作为能源短缺国家,大量出口铝材及电解铝相当于间接出口能源,不利于国内节能减排。
此外,电解铝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铝土矿开采对植被、生态的破坏,氧化铝生产大量赤泥的堆存,电解铝生产外排氟的总量等,对环境总容量的考验十分严峻,与建立生态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社会的矛盾比较突出。环境保护的要求决定了我国电解铝不能无限制地发展。
因此,《规划》从国内市场需求、能源供应形势、资源保障程度和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出发,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及铝工业可持续发展,提出铝工业发展要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继续严格控制电解铝产能扩张,不鼓励出口。
问:《规划》为什么提出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
答:精深加工产品主要是指交通、建筑、包装、航空航天、电子、国防军工等领域需要的质量、性能和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的产品,如表面质量、尺寸精度、板型及性能方面达到了较高标准的高精度铝板带箔,较高技术含量的异型材、复合材料以及特种性能的铝合金等。目前我国此类产品大多依靠进口,产业政策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这类产品。
从我国铝工业产业结构看,是“两头弱、中间过”,原料缺乏,高档加工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严重不足,使得我国是世界铝工业大国但不是强国。原料缺乏的原因是由于资源不足及禀赋不佳以及电解铝发展过快。但高档深加工产品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铝加工工业自身技术、装备研发实力不强,致使大量高档铝深加工产品需要进口,目前每年进口量均在40万吨以上。尽管我国铝加工工业近年来发展也很迅速,但如果不大力发展铝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单靠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生产的产品永远达不到跨国铝业公司的水平,即使在个别时期某个品种可能达到先进水平,但研发能力的不足无疑将限制我国铝深加工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高档铝深加工产品,不能单靠引进国外设备增加产量,更重要的是强大铝加工产品技术研发力量,积极开发和掌握高档铝深加工产品的工艺技术、工艺控制技术、高档生产装备,提高铝加工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高、精、尖深加工产品,要求铝工业必须走集约化道路,加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既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式方式转变,作为高耗能工业的铝工业潜能较大。
因此,“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是铝工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问:我国铝工业产业布局调整的目标、方向和重大工程是什么?
答:近年来,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国内出现电解铝盲目建设势头,一批在环境容量不足、没有氧化铝资源保证甚至电力紧张的地区违规建设的项目纷纷上马。电解铝厂布点乱、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产能总体过剩,布局极不合理。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规划》十分明确地规定了优化产业布局的目标、方向和重大工程。
目标:调整优化现有不合理的空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与资源、能源、环境、社会和谐发展。
方向: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能源资源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在总量控制前提下,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依托内蒙古高铝煤炭资源,有序推进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的再生铝基地。鼓励加快在境外建设氧化铝及电解铝产业园区。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铝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东(中)西铝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重大工程:建立和完善高电价地区电解铝产能退出机制,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产能向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逐步推进城市铝冶炼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
问:为什么要把大力发展铝工业循环经济?
答:传统的铝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是线形生产模式,即通过大量的铝土矿资源和能源消耗,废气和赤泥以及槽内衬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来换取人类发展所需要的铝金属材料。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型经济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铝土矿资源和能源一直是制约我国铝工业发展的两个主要瓶颈。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均铝土矿和电力占有率低,我国铝工业始终面临氧化铝原料和电力稳定供应的挑战。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还产生大量赤泥,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从我国发展铝工业资源保证程度有限、市场需求巨大、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的基本面考虑,加快发展我国铝工业循环经济的任务犹为紧迫和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把发展铝工业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并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规划》提出,到2024年,再生铝达到580万吨/年,赤泥综合利用和高铝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实现规模化。
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加强赤泥、电解槽废内衬以及高铝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
重点支持在有产业基础的地区建设若干赤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内蒙古、山西等高铝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依托大唐国际等有技术基础和实力的骨干企业建设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改扩建若干规模化再生铝示范工程。问:为什么“十二五”期间铝行业还要继续开展直供电工作?
答:有色金属工业是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冶炼环节,约占产业能源消耗总量的80%左右,其中,电解铝行业的电力消费占有色金属工业电力消费总量比重为83.6%,电力成本占到电解铝生产成本的50%以上。
目前我国电解铝有近百家生产厂,但大多数企业没有实现铝电联营,特别是一些原来国有骨干电解铝企业,因历史原因没有配套建设自备电站。这些企业采用网电进行生产,由于国家对电解铝产业的宏观调控,逐步取消了原来的优惠电价,加之发电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电解铝企业因用电成本高,企业亏损严重。反过来,因为用电负荷下降,发电厂发电小时不断下降,过网电量减少,电厂及电网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实现电厂、电网、铝厂多赢,《规划》支持符合国家准入条件的电解铝企业,积极开展直供电工作,这不仅对于电解铝企业降低成本有利,对于电厂因多发电、电网因过网电量增加进而增加收入都是有利的。
抚顺铝厂、连城铝厂、包头铝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铝厂已经开展了直供电试点,但是由于涉及电厂、电网、用户三方的利益,关系复杂,很多铝厂还未开展直供电,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还要更大范围地开展直购电试点,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扎实推进,有序扩大直供电工作。
问: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制定了怎样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
答:为了确保规划主要任务的完成和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五条政策措施:一是强化规划指导,二是严格行业准入,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四是加强资源管理,五是改善行业管理。
推荐阅读:
德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毛概论”课程分数分配(精选)
XX 镇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整理)
人教统编版2024-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C卷
某市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综述
相关文章:
- [ 八号文库 ]德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 [ 八号文库 ]虚拟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 [ 八号文库 ]我的青春高一作文(5篇可选)
- [ 八号文库 ]爱生命的手抄报精简唯美内容五篇范文
- [ 八号文库 ]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策略范文合集
- [ 八号文库 ]学期末班主任发言稿(五篇)
- [ 八号文库 ]最新奋进新征程文章 奋进新征程专题论文(三篇)
- [ 八号文库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素材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篇)
- [ 八号文库 ]最新大学学生会部门竞选发言稿(三篇)
- [ 八号文库 ]最新车间员工简短个人年终述职报告(4篇)
- [ 八号文库 ]最新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简短(九篇)
- [ 八号文库 ]行业劳动合同解聘(十五篇)
- [ 八号文库 ]房地产施工管理细则 房地产施工现场管理(六篇)
- [ 八号文库 ]最新美丽的小学作文三年级(3篇)
- [ 八号文库 ]2024年校长在班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六篇(四篇)
- [ 八号文库 ]2024年初心和使命发言提纲(4篇)
- [ 八号文库 ]2024年选调生考察谈话提纲(10篇)
- [ 八号文库 ]升学宴致辞30字(六篇)
- [ 八号文库 ]2024年终个人述职报告(五篇)
- [ 八号文库 ]食品加工小作坊承诺书 食品小作坊安全承诺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