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着力构建人才集聚机制
第一篇:乌鲁木齐市着力构建人才集聚机制
乌鲁木齐市着力构建人才集聚机制
一是制定政策引才。根据乌昌地区“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了《乌鲁木齐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引进和稳定优秀人才办法(试行)》、《关于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人才绿卡”制度、“人才建档”制度、安家补贴制度和生活津贴制度,逐步形成了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
二是搭建舞台用才。我市与新疆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新疆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新疆大学科技园的带动下,上海新疆科技合作基地、天津新疆科技合作园也先后落户我市。截至目前,我市从事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机构已达360多家。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我市共有省部共建开放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初步建立起了用于设计制造、药品研发、化工工程及新材料研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各类高层次人才搭建起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三是营造环境留才。对优秀人才,在政治上给予信任,充分发挥他们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对符合任职条件的适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对机关事业单位引进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每月分别发给特殊津贴;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设立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表彰项目,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率先在全疆实施了职称评审 “八个打破”的新机制,打破申报数额限制、身份界限、所有制界限、系列界限、学历界限、资历界限、地域界限和离退休人员不能申报评审任职资格的限制,有效地激发了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了“十一五”时期我市重点行业紧缺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全面掌握了紧缺人才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在项目申报、经费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
我市多措并举构建人才集聚机制中国东营”政府门户网站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优化环境,构建人才队伍壮大的集聚机制。
一是制定政策引才。坚持政策先导,按照系统配套的原则,先后出台了《东营市引进人才暂行规定》等多项制度。在人才引进的方式、手段、渠道上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措施,初步形成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二是搭建舞台用才。在全市骨干企业中实施产学研“四个一”工程(每家至少与一处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联建一所科研开发机构,聘请一名高科技人才,转化一项高新技术成果)。先后与4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聘用各类高层次人才323名,联建科研开发机构30家。先后与17个国家的18个专家组织、12个国外培训机构及7个国际知名的猎头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聘请外国专家129人次进行技术指导,选派各类人才164人次到国外对口挂职或培训,建成国家级农业引智示范园1处,省级农业引智示范园3处。三是营造良好环境留才。目前,在管理期内的37名市级拔尖人才中,有6人担任了县区和市直单位班子正职,8人担任了单位班子副职,8人担任了县区直单位领导。目前,全市共评选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8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62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80名,青年科技奖40名。(王乃军赵绍青)
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着力建立人才集聚机制
一是创建“海纳百川”人才引进机制。提前介入招商,举办“东南人力资源招聘会”,组织落户企业赴外省市人才市场和高校定点招聘,鼓励进驻企业“项目”带才,通过母公司输送或“猎头”公司招聘等方式招聘高级人才。二是创建“量体裁衣”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联系,为企业量身订制招聘计划,协助企业落实脱产培训,开展委托“订单式”
培训,依托东南人才培训基地和外资企业继续教育培训平台,优先培训落户企业关键岗位员工和紧缺人才。三是创建“筑巢引凤”人才容纳机制。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高新企业孵化基地”四大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外引渠道”,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内联渠道”。四是创建“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机制。构建良好的人才政策体系和贴心服务机制,积极为人才发挥才干创造条件,及时帮助外来人才解决创业创新后顾之忧。
宁德晚报消息(记者 缪洪通 吴道锷)以项目带动集聚人才。用“环三”发展事业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凝聚人才,引导人才向“环三”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集聚,采取挖、引、联、挂等多种方式,盘活人才存量,引进和集聚大批急需急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带动更多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吸引大批“候鸟型”人才,采取咨询、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方式为我所用。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选派更多的国家级专家和省级专家服务团前来挂职锻炼。
建奖励人才机制。抓“十佳人才”和“双百人才”的表彰和宣传,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
第二篇:黄冈市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着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确保老干部队伍稳定
湖北省黄冈市委老干部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类矛盾多发,诸多问题凸显,影响社会稳定的事端和情绪难以避免。这些现象使离退休干部群体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精神状态同样受到关联和影响。黄冈市各级党委和组织、老干部工作部门,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总结探索,构建了初具体系、凸显特色的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确保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
一、深化走访联系制度,以情感沟通为纽带,架设党和政府与老干部的连心桥。黄冈是革命老区,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中原突围和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战略区。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至今生活着二千多名离休干部和七万九千多名退休干部。长期以来,全市县区主要领导每年都要走访慰问老红军和离退休老干部,用真心、真情和实际行动温暖老同志的心。黄梅县级领导一年70多人次走访看望离退休干部近千人次,并将每年的4月和11月确定为“走访服务月”。蕲春县首开先河,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保障、社保、机关事业保险、医保局等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领导,与70多位老干部面对面交心谈心,听取意见,释疑解惑,该县老干部无一人越级上访。罗田县实行“三个一”联系方式,每周与老干部通一次电话、每月谈一次心、每季上一次门,并建立了分片包干联系制、首问责任制、信访跟踪督办制、岗位目标考核制、双向评议制“五制合一”的长效机制,做到了联系方式多样化、联系内容人性化、联系考评绩效化。该活动被确定为县直机关党建联创项目,并在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市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定向联系、工作人员包片上门、易地安置定期走访的责任制。通过全方位的走访联系,畅通情感渲泻的渠道,架起了党和
政府与老同志的连心桥,全市再无一例因两个待遇而出现的群体访、恶意访和无序访。
二、完善服务承诺制度,从细微之处入手,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针对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心理和生理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实际,黄冈市委老干部局按照市委书记刘善桥同志关于“整合部门力量、搞好服务承诺、提升服务水平”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实行部门整体联动,共同搞好服务。并明确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等七个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服务承诺的组成部门,根据相关工作性质,履行承诺义务。市委老干部局还专门编印了《服务手册》,公开各服务单位的服务承诺内容和联系电话,发到市直所有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所在单位。市直企业离休干部管理办公室以承诺服务为手段,对36名破产企业老干部跟踪服务。市直还研究建立了离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重点督办解决离休干部“两费”50多万元,并协调财政将困难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医保机制。
三、创新支部考评制度,以支部建设为抓手,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党员老同志的“家”,建好这个“家”,对于党员老同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两年来,黄冈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结合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暂行规定》和《老干部党支部“五个基本”建设目标考核办法》,把“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作为老干部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寻求新的载体,从去年开始,他们又在全市广泛开展“星级支部创建活动,并制定五个“星级”党支部的评定标准和评比办法,通过会议推动、典型示范等方式,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四、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引导老同志紧跟形势,不落伍、不掉队。
黄冈市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并把定期通报经济形势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基本制度。市、县两级每年都要举办经济形势报告会1至2次,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各级老干部门以老年大学为阵地,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始终贯穿思想政治建设这根主线,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老干部实际,找准思路,摸清脉搏,有的放矢,帮助老同志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势,保持清醒头脑,使老同志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自觉做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市老年大学开辟老年讲座和第二课堂,针对汶川大地震,举办自然灾害知识讲座;针对次贷危机,举办金融知识讲座。特别是及时组织学习中央扩投资、促消费、保发展的经济举措和应对政策,了解中央意图,维护社会稳定。
五、健全评比表彰制度,激励老同志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余热作用。市委老干部局建立和完善了“夕阳颂”五好老干部评比表彰、“双先”(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员老干部)评比表彰、关心下一代“双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等制度,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和党员老同志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老干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关心下一代、社区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英山县离退休干部积极参加老促会工作,先后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兴建鄂东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罗田县老同志通过多种途径为贫困乡镇、困难企业和山区小学争取扶贫资金4000多万元。同时各级老干部门还以老年体协、诗词、书画协会和艺术团队为载体,组织老同志娱乐健身,愉悦身心。
黄冈市五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满足了老同志的生活需要和情感需求,也体现出老干部工作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鲜明特点,涵盖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和体系,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维护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作者: 李洁(黄冈市委老干部局)
联系电话:0713—8386171(办)、***
E-amil:lijie182@163.com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延年路三号邮编:438000
第三篇:着力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推进反腐倡廉服务科学发展
着力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形成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河北省从规范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入手,着力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不断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途径,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途径。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必然导致腐败。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就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控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行政权力是十分重要的公共权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对行政权力运行监控不力是造成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途径。从2024年开始,河北省通过采取编制职权目录和流程图、动态公开权力运行过程等措施,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行政权力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党的十七大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要求以后,河北省被中央纪委确定为“三个更加注重”的试点省份。在认真分析反腐倡廉工作现状和重新审视以往有关举措的基础上,河北省提出,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向前延伸、向后拓展,积极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
控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抓好行政权力行使前的廉政风险评估、行使中的公开透明、行使后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打造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控链条,确保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和行政效能的不断提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抓好关键环节。权力运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有着内在的规律。因此,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必须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善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把握行政权力运行的规律,妥善处理行政权力运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行政权力行使依法规范。在实践中,河北省主要是抓住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一是开展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管理,注重事前防范。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权力纳入廉政风险查找范围,力求找准找全可能产生腐败的风险点,并依据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廉政风险部门和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由各级纪检机关采取保廉承诺、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二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注重事中监控。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的动态公开,大力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网上公开、网上监督。在各市、县推行政府常务会议旁听制,在各级政府部门推行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权力行使“会审会”、“处(科)务会议纪要”制,最大限度地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三是强化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评议考核,注重事后问效。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等工作,重点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情况、行政权力运
行效率及质量进行评议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等挂钩,形成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激励约束机制。
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必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能不能有效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检验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成败的根本标准。基于这一认识,河北省始终坚持通过构建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健全和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监控行政权力运行。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河北省及时开展了对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将监督关口前移,认真查找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中的廉政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违纪违法行为。二是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监控行政权力运行。比如,在今年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首先从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审批问题抓起,将涉及房地产开发的166枚公章削减140枚,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同时,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优化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环境。三是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监控行政权力运行。对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专项资金管理等问题中的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典型案件加大问责追究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第四篇:地方农业科技革新人才集聚机制探讨论文
一、概念的界定及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现状
全省有省级、市(地区)级农业科研机构111个,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科研人员280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约占50个百分点,大中专约占40个百分点。此外辽宁省有从事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校三所,农业中专学校6所以及省市县三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农业科技创新及培养了农业科技人才做出了贡献。总体来说,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情况显现出数量偏低,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过小,大中专学历所占比例较大的现象。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科技投入、教育投入匮乏等原因导致的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年辽宁省落实中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把农业科技工作纳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推进以公共财政为投入主体、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创新主体、农技推广单位为成果转化主体、广大农民为受益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促进了辽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提升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辽宁省农村工作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就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影响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因素
(一)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是决定人才集聚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其活跃的经济发展动力,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和发展前景。其次,一个地区的经济向前迈进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集聚的过程一般会伴随着人才的集聚。由于产业集聚而会产生更多的工作机会,吸引大批的科技创新人员充实到新兴产业当中,进而实现人才集聚。再次,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相应地,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往往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向本地区集聚。
(二)政策制度因素
制度也是一种生产力。不同制度安排下的经济绩效是不一样的。有效的制度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利的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在人才集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政策制度得力,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政策制度僵化陈旧,将会成为人才向本地区集聚的重重阻碍。一个地区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或是激励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政策,或是鼓励人才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等等,都将对科技人才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作用。
(三)个人发展前景因素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必定要考虑自身利益与发展前景等因素。当这些因素达到自身的心理预期的时候,就会做出流动的选择。所以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个人成长前景也是影响人才集聚的因素。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足够合适的条件以吸引人才的集聚。
1、个人的收入前景
经济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已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选择时候,必定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入。一般情况下,只有当经济收入会增加,物质生活条件会改善的时候,才会诱使人才做出流动的选择。科技创新人才的个人收入前景是人才集聚最原始的动力,也是决定人才集聚的最基本条件。
2、个人的福利保障
福利待遇是单位在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之外给予员工的报酬,也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在一个单位,就会享受到本单位给予员工的各种资源和保障,一个良好的福利待遇体制能够增加员工对单位的依恋情感,从而增加单位对人员的凝聚力。选择一个单位,就代表拥有了单位所提供的福利保障,离开一个单位,就失去了这部分福利与保障。所以,福利待遇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的机会成本,也是科技创新人才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3、个人价值的实现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其拥有高水平的知识、素质及能力,会更希望可以施展自身的才华,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个人价值的需求可能反而会比收入或福利待遇更加重要。甚至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物质待遇层次的需求。科技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给予科技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他们创造科研创新平台,帮助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实现其作为科研创新人才的价值,从而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人文环境因素
每个地区都有一定的地区人文特色,包括科技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民俗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导向等等。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该地区的人文环境因素是否契合人才自身的文化品味与价值取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科技创新人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对文化环境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因此,文化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教育发达、具有良好人文环境的地区更容易受科技创新人才的青睐。
三、促进辽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市场中流动,人才的集聚活动固然受市场的调节作用。但仅仅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以吸引人才向本地区集聚。地方政府由于其管理地位及职能,在教育投入、科研投资、政策制定等各方面的权力,使得政府部门有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本地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地方政府应在人才集聚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服务,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在本地区的集聚创造有利条件。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是吸引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辽宁省是农业大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辽宁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是辽宁省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5%。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00多元。表明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较高的。但是当前辽宁省的农业生产仍以大农业种植业为主,牧、副、渔业发展相对不足,农业经营大多数仍是粗放型经营,农业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机会,将会需要大批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充实到新兴产业当中,必然会带来人才的集聚。而人才的集聚也必然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三)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内部发展环境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在庞大的人才市场中,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为人才提供有利的空间,将人才吸纳到我省。人事管理部门尤其需要做好人才引进的工作,建立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相联系的信息渠道,为人才与单位之间建立好桥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效益,展示我省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政府部门要广开纳贤之路,发掘和大胆使用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网罗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为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效用。政府部门应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创造适合的发展空间和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拱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有序的竞争环境。
(四)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培养、锻炼才能打造而成。政府部门应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科研平台,促成重大项目的合作,加速造就一批战略性研究专家、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推广骨干。加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训,提升科技人才的素质。对于县乡级学历稍低的农业科技人才,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在职教育、学习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及技术水平,最大化发挥其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不能仅仅依赖引进,自主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也是作为农业大省需长远考虑的任务。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加强对我省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地区师资素质、转变农村教育观念等,提升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打造重科学重知识的文化氛围,培养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服务。
第五篇:积极构建乡土人才使用机制
积极构建乡土人才使用机制
认真做好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工作,构建了选拔任用乡土人才“识才用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
一、大范围选拔。狠抓“三个一批”工程,即选择一批优秀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和在各村挂职锻炼的机关干部,一并纳入村级“一把手”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优先使用。培养了一批既有知识和才能、又愿意立足农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有针对性地选育村级“一把手”;提拔一批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善管理、群众公认的乡土人才作为村级“一把手”。打破行业、身份界限,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三种方式,扩大选人视野,广招“贤能”、广纳“贤才”,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有知识、有技术、懂管理的优秀青年进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库。
二、多渠道培训。以县、乡镇党校为培训主阵地,每年集中时间举办培训班,除规定的教学课程外,还聘请工作经验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村干部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学习成绩记入后备干部档案,确保培训效果。同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增长见识和才干。今年县委党校共举办富民型村干部、发展型村干部和村级财务管理3期短训班,共训1238人。今年各级党组织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又选派了32名农业产业化人才,到华中农业大学进行特色产业等培训班,形成了以政治理论教育为重点,岗位职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相配套的培训格局。
三、多层次管理。依据中央《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汇编下发了村级各项管理制度范本,帮助各村进一步完善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实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各村以乡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两委”班子和成员个人的工作目标。目标任务制定后,通过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备案,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严格实绩考核,奖罚兑现。通过推行村党干部末位诫勉、末位淘汰制,增强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危机感。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健全教育、激励、监督机制,每年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考察,重点掌握其工作、生活情况,载入管理档案,实行优胜劣汰。建立村级后备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帮助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群众,目前全县所有村级后备干部均建立了各自的联系户。
三、多岗位使用。坚持把能力强、头脑活、思路新的干部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2024年以来,先后选拔了132名优秀年轻后备村干部担任村级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另一部分担任了村文书、治保主任等职,选拔使用的后备干部都能够发挥作用,在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上受到好评。
推荐阅读:
乌鲁木齐市着力构建人才集聚机制
对当前乡镇人大工作调查思考
史前文明证明人类曾经多次被毁灭
灿烂人生4
“充电提素”促发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法)
相关文章:
- [ 八号文库 ]乌鲁木齐市着力构建人才集聚机制
- [ 八号文库 ]灿烂人生4
- [ 八号文库 ]“充电提素”促发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法)
- [ 八号文库 ]人之本性
- [ 八号文库 ]学习小组评比细则
- [ 八号文库 ]XX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
- [ 八号文库 ]第一季度党建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 [ 八号文库 ]发展长效产业是稳定脱贫的硬支撑扶贫脱贫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 [ 八号文库 ]2024年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宣传方案
- [ 八号文库 ]田坝镇中心小学2024年度教育工作[5篇范文]
- [ 八号文库 ]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 [ 八号文库 ]2024百万公众网络学习测试答案(精选5篇)
- [ 八号文库 ]最新简单的房屋租赁合同免费下载(5篇)
- [ 八号文库 ]最新简单标准的房屋租赁合同 最简单房屋租赁合同(5篇)
- [ 八号文库 ]旅游服务合同(23篇)
- [ 八号文库 ]简易版加工承包合同协议最新[精选合集]
- [ 八号文库 ]2024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精选合集]
- [ 八号文库 ]古人名人经典励志语录(汇编)
- [ 八号文库 ]2024年个人发言提纲检视剖析材料五篇(四篇)
- [ 八号文库 ]学校教师获奖感言 教师获奖感言100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