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述职报告 七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月落乌啼 时间:2024-06-29 21:41:1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抚顺市实验中学

    刘 辉

    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摘要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其结果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兴趣 实验 主动参与 巧设问题 师生关系 语言艺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由于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特点,很多同学会觉得化学学习枯燥无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通过课堂或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青少年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来源之一是“情趣动机”。由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入手,到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报告证明,95%的被调查学生很愿意亲手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认真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会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明显现象的实验,如:(1)燃烧实验:通过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让学生感受到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同时了解到镁条的重要用途,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2)变色实验:采用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在纸上喷,再在试管中做);在一些谍战片中利用这个变色原理来传递秘密书信。(3)有气体生成实验:采用纯碱和稀盐酸。利用这个实验解释生活中蒸馒头为什么要用到“碱”。

    增设一些家庭趣味小实验:如(1)自制汽水;(2)活性炭吸附法使红糖变白糖:利用了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色素的原理;(3)指纹检查:利用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4)除去衣服上的墨汁污渍 :用米饭放在污渍上加少量水反复搓洗,然后用1份酒精和2份肥皂配成的溶液反复搓洗再用清水冲净。教师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一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像化学家那样去探究化学的奥秘,开启科学的大门。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声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都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 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方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将化学故事与化学知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抓住学生的心理,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进入活跃期。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就会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差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就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喜欢“化学老师”而喜欢“学习化 学”,从而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正如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化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化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四、语言的巧妙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上,我们应借助语言和文学艺术的功底,以教学内容为素材,用词准确、语言流畅、精炼、幽默、词汇丰富、富于启发性,这样既能令人精神振奋,又给人以深刻印象,还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关于“浓硫酸的脱水性”教学时,我在演示“浓硫酸对蔗糖的脱水作用,”实验之前问同学们:“你们买面包做什么?”同学们回答说“吃”。“下面我来为大家做一块黑面包,免费让你们尝一尝。”恰当的启发既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讲解石灰石的时候可以为同学们朗诵一首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学们立刻好奇起来,化学课上为什么老师要讲古诗,在此,老师可以设置个悬念,不立刻解释,等学完这部分内容把问题留给学生们解答,同学们就会带着问题很专注的听课。因此,教师讲课语言优美动听,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起伏、有表情,增强学生美的享受,还会激发学生的感情升华和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唤起了学习化学的激情,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感受课堂学习的轻松与自由,学生们就会自觉地不断地坚持学习下去。

    【参考文献】1.李胜,《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教学刊,2024.7 2.成文林,《愉快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山西教育,2024.3 3.田冠顺,《化学学习兴趣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2.9 4.王爱华,《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学周刊,2024.10 5

    第二篇:化学有效教学该从哪里出发

    化学有效教学该从哪里出发

    新课改实施以来,“有效教学”一词在各种研讨和各类文章中频频出现。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通俗地解释是有效果的教学。那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果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取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此看来,有效教学的标准至少应有两个:掌握基础知识和增长学科智慧。从有效教学标准来看,化学有效教学应该从教师能够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有效提问题、有效作业反馈等几个方面出发。

    一、有效备课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高中化学课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分为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化学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同时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必修和选修,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是不同的,是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切忌进行“一步到位”式的“填鸭”教学模式,而要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避免将某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深,增加学生负担。如“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定量关系,不同离子方程式书写也不同等内容,不必在必修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在选修模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把零碎繁琐的知识点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为了更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尤为重要,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只做到备教材还远远不够,还要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本节内容的了解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探究活动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他们可能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设计实验、可能会得出什么结论,以及出现这些情况时自己如何引导学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重视,认真准备。

    另外,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前提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要以问题为中心,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充分理解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制订教学设计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切不可盲目拔高或降低设计标准,影响学习积极性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二、有效讲授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既然是自主学习,有些学校认为教师的讲授不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广泛使用多媒体展示课件。这种认识是不太正确的。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学生上课如走马观花,很快忘记了,教学效果不好。其实,好教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教师,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只是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时,讲授的时间会有所缩短而已。

    有效讲授要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保持节奏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它的效果将不仅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而且可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效应,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进而形成相应的化学学科价值观。学习知识就是这样的道理。然而,许多高中教学都急功近利,三年的课程学习现在两年都讲授了,使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还有一些更急功近利的做法,即某学科选修课程只选一门,其余都不许选,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夸美纽斯说:“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他说:“自然的真正进程是比较缓慢地逐渐前进的,血液一点一点地开始沸腾,心思一点一点地趋于细致,性情一点一点地慢慢形成。”“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急功近利的学校不会理解卢梭强调的“自然的进程”。

    三、有效问题

    “学贵有疑,学须知疑。”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有所不同,把不懂的知识、不清楚的概念、不会做的习题也包含在内。另外,对提问问题的有效性认识不清,有些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简单现象的描述加上疑问词或问号,出现多问、乱问的现象,不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效问题,不清楚什么样的问题提出后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问题设计的好,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教师长期不断研究和探索。

    四、布置有效作业

    新课改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已接受新课程理念,但在如何布置作业方面相对滞后。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量大质低,作业的设计往往不经筛选,直接“下载”下来就印发给学生;二是缺乏多样性,作业只注重“双基”的训练,而忽略了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三是缺乏时效性。作业的批改反馈不及时,且多数错误没有得到及时改正。这些现象直接导致“高负低效”。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要以作业为载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探究化学基本规律。首先,要精选适量试题,要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出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新知识。其次,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如研究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调查报告作业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关注环保的意识等。最后,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反馈。这样可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化学教学,使化学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2]罗萍丽.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J].北京教育究,2024(4).[3]杨秋梅.融入新课程理念搞好化学教学[J].教育创新,2024(9).[4]李建堂.浅谈化学作业的改革[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6):25-26.[5]王中荣.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问题及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12):25-28.基金项目:2024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CJYC140710113)。

    作者简介:陈伟(1979―),男,河南许昌人,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24年许昌县化学学科骨干教师。

    第三篇: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在每节课的导入时,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对于这种课件的整个环节设置,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认真思考、质疑和辨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并提出能否用碳酸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酸制取二氧化碳,再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答案。然后诱导学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如何熄灭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能够享受成功的喜乐。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第四篇:暑假报班需从孩子兴趣出发

    暑假报班需从孩子兴趣出发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6月25日小学生们就要放暑假了,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招生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

    记者调查发现,某小学一个36人的班级,28人报有特长班,其中最多时一名学生同时报有四个特长班。

    孩子是否应该报特长班?

    教育专家提醒,家长给孩子报特长班时,应该考虑孩子兴趣,不能让特长班拖累孩子。

    事件 特长班累走小学生

    张女士的儿子小华今年12岁,是郑州市二七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6月1日儿童节,小华没有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却被父亲送到特长班学习去了。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第二天是双休日,小华还是没有闲下来,而是连轴转地被送到英语、语文、“奥数”等4个特长班学习。

    每天,小华像赶场一样,从一个特长班到另外一个特长班,直到晚上10时才能上完课,回家草草吃点东西,还要做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6月4日上午,小华去上课时,因没完成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事后,老师还把此事告诉了小华的爷爷。

    当天中午回家,爷爷狠狠地打了小华一顿,并斥责他辜负了家长的一片苦心。

    当天下午,小华背着书包离开了家,他没有去学校,直接跑到郑州火车站流浪去了。

    当晚快11时了,小华的父母还没有等到孩子,赶紧给小华的老师打电话,才知道小华当天下午就没去上课。小华的父母立即发动所有亲友上街寻找,终于在郑州火车站广场找到了饥困交加的小华。

    “为了上课、上特长班,我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哪有时间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呢?”小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象 36人班级28人报有特长班

    暑假临近,特长班的广告铺天盖地。

    第2页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昨日上午,郑州市苗圃小学五年级某班的班主任李颖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该班36人中,有28人报有特长班。

    该调查显示,这28名学生中,其中报有一个特长班的有12人,报两个特长班的有6人,报三个特长班的有8人,报四个特长班的有2人。这些报特长班的孩子中,有16人表示非常愿意上特长班,10人表示上不上都可以,2人明确表示不愿上。

    李颖说,他们班报特长班的还不算多,有些学校,一个班几乎所有孩子都报有特长班,有时一个孩子甚至要报六七个特长班,晚上十一二点都休息不了。

    这些特长班主要教孩子什么呢?从家长口中得知,除了教传统的器乐、绘画外,更多的是教孩子英语和“奥数”。这两种特长班还针对不同起点的孩子,划分出一定的类型,诸如新概念班、提高班、冲刺班等。

    质疑 孩子该不该报特长班

    正方 仅凭学校教的知识孩子竞争力差

    有些家长看来,孩子上的特长班越多,成绩越好。上特长班虽然痛苦,但他们是在“为孩子换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3页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伏牛路小学一高姓家长认为,特长班上开设的课程比学校老师教得灵活,难度也高,“学得多脑子就聪明,应付选拔性考试的能力就强。”

    “如果划片入学,我家孩子肯定进不去郑州市外国语中学。”苗圃小学的一名家长说,为让孩子能考上郑州市外国语中学,他让孩子参加了4个特长班,包括英语和“奥数”,“别看孩子只读小学六年级,可他们学的知识不少是初中的。选拔考试越来越难,仅凭学校教的知识,孩子不会有竞争力。”

    反方 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

    但也有一些家长对特长班没有什么兴趣,他们认为,特长班教给孩子的知识,只是“鱼”而不是“渔”。

    余先生的女儿在纬一路小学上四年级,他没有让女儿参加任何特长班。孩子平常放学以后,只要写好作业,就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他特别注意对女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个四年级的女孩,学习主动性非常强,根本不用家长督促。

    他觉得,假如让四年级的孩子学习初中的课程,她一定很吃力,他相信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他看来,女儿上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多少东西,而是学习和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习适应社会的能力。

    费用 特长班成家庭新负担

    第4页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投资,但仍然听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教育是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

    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长,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她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上4个特长班,其中一个作文辅导班180元/期,一年两期,共360元;一个“奥数”班、一个英语班均是590元/期,一年两期,共2360元;还有一个舞蹈班380元/期,一年两期,共760元。几个特长班一年的费用是3480元,3年下来,仅孩子上特长班的花费就是10440元。

    这位学生家长说,这还不包括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如果这些费用都加起来,他们都没法算下去。

    “现在孩子教育已成我们家最大的开支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多。”这位家长称,她孩子上的特长班还算是比较便宜的,如果报有钢琴、电子琴等特长班,一年都得一万多元,再加上购买乐器的钱,以她现在的工资水平,根本吃不消。

    专家 基本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河南超凡儿童研究所所长张健说,小学生的家长,应当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上,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5页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首先,参加特长班不是一件坏事,特长班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凭着兴趣,孩子学起来也很轻松,而且会伴随一种快乐的情绪。

    其次,报班的数量要合理。张健称,一个孩子报了几个班,每天的生活像赶场一样,这样就是让孩子学他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也很难提得起精神。“其实,就是要做到符合孩子年龄心理,小孩子的天性仍是玩耍。”

    在张健看来,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注意力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才更重要,而这些能力在任何特长班上都无法获得,需要家长多花时间陪孩子。

    “培养儿童的基本能力,不会让孩子学到具体的知识,但这就像砍柴前磨刀,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好,你就是给他上再多的辅导班也是事倍功半。”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6页

    第五篇:从心出发

    2024年8月2日至8月11日,我有幸与高新区其他各位班主任们一起,去到北京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济南高新区小学班主任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活动中众多的教授、专家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精神营养,让我们在这个炎热的假期中享受到了丝丝清凉。

    回来后,我不断翻阅学习记录,不断反思自己,希望能把培训的精华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纵观此次培训,教授们涉及最多、老师们最为关心、培训效果最好的不是教师应该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是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如何找到职业幸福感、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掌握学生的需求。我一直在思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该如何去做呢?直到今天我才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汇报主题——“减轻行囊 从心出发”。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跟大家汇报分享。

    一、莫急躁,莫强求,认清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有的不爱学习,有的经常打架,有的不把撒谎当回事,还有的常常犯错误且不改正,这样的学生让每个老师都感到头痛,好心教育却收效甚微,谆谆教导被当作了驴肝肺,为此,我们急躁,我们无奈,希望他们能改好却又变成了强求而无能为力。这时我们需要的便是心理学的支持,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相应的成果。

    学生的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即个体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与自身的利害关系;阶段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三,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四,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阶段六,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前两个阶段为前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人及准则,而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儿童并不真正理解社会习俗和规则,服从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指望好的行为能得到好的结果。中间两个阶段为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特点是,儿童着眼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衡量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于别人的期待和传统秩序的保持。年龄在9岁以上,处于此水平上的儿童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护这种秩序的内在愿望,规则已被内化,自己感到是正确的,行为价值是根据遵守规则所达到的程度。后两个阶段为后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特点是,儿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使权利和义务,并以此来衡量行为的道德价值。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能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人的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儿童已理解并内化基于社会习俗的道德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要想对学生的教育有效果,最好的办法便是认清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找准阶段,采取相应的方式。如: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问题,我们不要单纯地抱怨或是指责孩子,“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么不争气,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样的指责只会加深矛盾,没有任何作用,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这部分孩子的症结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了更完备的认知,家长应该把自己当成人看待,而家长呢,还是觉得孩子没有长大,需要自己全权指导。所以就出现了孩子的“叛逆”行为。如果家长能认识到孩子认知的发展,能以对待成人的态度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那就会很轻易地处理好这一问题了。

    二、莫批评,莫打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偶像观。

    现在的社会是偶像大兴世道的社会,偶像多了,相应的粉丝也多了,各种各样的粉丝带给了孩子们不同的价值追求,为此,家长们、老师们着急上火,生怕所谓的偶像会把孩子们带坏了。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和老师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和打压,而是应该试着去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班建武教授在当代学生文化心理特点中偶像崇拜背后的精神世界这一标题中,以周杰伦为例,从他的成名经历、个性发展、歌词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给我们展示了为什么当代青少年喜欢周杰伦,并总结了几点启示:

    1、内容比形式重要。要明白他的核心价值、周边价值和行为价值。

    2、态度比行动重要。要尊重、宽容、了解、理解孩子,常问问自己:对孩子来说,你知道他喜欢什么吗?你知道他喜欢的理由吗?你知道他喜欢的东西的内容吗?他喜欢的东西真的一无是处吗?以此来反思自己。

    3、感受比事件重要:要注重孩子们的情绪体验、情绪诉求、情绪管理,做完一件事情后,试着问问孩子:这件事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怎样?你自己能做些什么呢?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尊重孩子,才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三、莫拔苗,莫限制,帮扶学生朝对的方向发展。

    为了让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很多的家长和老师们无形中给孩子附加了好多东西,这个必须学,还必须学好;那个也要学,还不能学得差了,一味地要求孩子哪个方面都要做到优秀,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兴趣爱好、天分存在着差异,更或者家庭背景,即家长们给孩子搭建的平台也是不一样高低的,连这所谓的起跑线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要求每个孩子在每个方面都能做到同样优秀呢?那简直是强人所难、天方夜谭啊!看到那些拔苗助长、限制孩子发展的家长们,我一直在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在关注孩子优秀不优秀的同时,我们注意过孩子开心不开心吗?我想大多数都是没有注意的。说到这里,想起了班教授提到的“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张炘炀的故事”,他要求他的父母在北京全款给他买房子,否则就不读博士。他还觉得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房子没有好的工作就不算有成就,形成这样现实的认知,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跟家长拔苗助长的做法有很大关系。为此班教授指出“没有自由就没有责任,没有感恩”,“没有合法性的纪律就没有执行力”,告诉我们面对孩子,莫拔苗,莫限制!过去有句老话叫“恨铁不成钢”,说的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愿望和做法,但现在这一观点已经被推翻了,铁就是铁,为什么要让它成为钢呢?在这一观点上,王晓春老师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王老师说: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看看孩子擅长干什么,是哪块料,千万不要瞎指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不要妄想着把桃树培养成松树,它能长成一棵出色的桃树就是它最好的未来。王老师还告诫老师们,不要过度热心,不要随意去塑造别人,不爱说话、不爱发言不是缺点也不是优点,是特点。老师们能帮扶学生朝对的方向发展就是最好的选择。

    四、莫松懈,莫漠视,尊重学生有意义的选择。教育部政策与法规司原副司长张文女士给我们讲了《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她在讲课中一直在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更是发出了“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反问。她从多个方面警示老师们,在面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时,莫松懈,莫漠视,一定要时刻把安全问题铭记心中。教学质量、学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以安全教育为前提的,她用马云、俞敏洪等人的例子告诉我们:“不是分数不重要,是没那么重要”,告诫学校和老师们,不要为了过度追求教学成绩松懈甚至漠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王宝祥老师跟我们讲了李克强总理指出的人才培养的两个发展方向,即学术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告诉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学历社会——学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过去我们过分重视了学历,重视了学术,但今后,我们要同样重视能力、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技校的孩子跟上高中考大学的孩子一样优秀,我们不能拿有色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应该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有意义的选择。

    五、莫逞能,莫强权,适当取舍成就幸福人生。

    在教育的舞台上,没有谁是永远的英雄。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一路走来,或经历风雨,或遭遇坎坷,或撞见彩虹,每一样都是别样的人生。当我们倦了、累了,不是我们不再渴求成功,而是我们正在陷入一个职业倦怠的漩涡,这时的我们莫要逞能,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什么都行,甚至不惜占用学生的课堂时间来展示自己,这样是强权的表现,这会使我们在倦怠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我们要做的是要静下心来,学会取舍,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找准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刘翔平教授的一句口头禅曾让我们欢乐了好久,那就是“能弄就弄,不能弄就不弄”,我觉得刘教授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我们在工作中消极抵抗,能干的就干,不能干的就不干了,而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取舍,选择自己最拿手最擅长的一方面去突破,去创造,去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用积极的心态去成就幸福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我们的心态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原本单纯的我们被附带上了许多纷杂的重压,我们的步伐也越来越慢,越来越重,渐渐有了不负重荷的迹象,这时的我们真该好好想想当初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重振信心,减轻行囊,从心开始,坚定信念,从心出发!



    推荐阅读:
    学习化学从兴趣出发
    小学教学能手与新教师结队帮扶制度
    幼儿园科学保教实验方案 - 通化市教育学院
    纪律 安全、法制教育周”活动总结
    晒甲坨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材料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