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赠言大全 建筑工程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点五篇范文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诗酒琴音 时间:2024-07-03 15:10:4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化学九年级下知识点

    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珍惜自己的时间,对你自己是有益的。特别是在九年级这个阶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化学九年级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1

    考点1 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考点2 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考点3 乳浊液的乳化

    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考点4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2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石蕊和酚酞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用于金属除锈,人的胃液里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2、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用于金属除锈。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衣服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否则会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5、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溶液中都有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铁锈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CO2、SO2、HCl)。氢氧化钠可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物理变化),还能和CO2反应而发生变质(化学变化),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工业上制氢氧化钠:Na2CO3+Ca(OH)2== CaCO3↓+2NaOH2、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可做建筑材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制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 + H2O == Ca(OH)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3、碱的化学性质

    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所以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和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中和反应 2NaOH + H2SO4== Na2SO4+2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酸性;硫酸厂的污水中有硫酸,可以用熟石灰中和;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分泌蚁酸),可涂上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2、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用pH,pH的范围在0~14之间。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4、测定pH的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5、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 5.6。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3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洁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选择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一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计算:依据溶质质量不变

    计算式:

    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出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7.(1)从硝酸钾中除去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操作步骤为:

    ①用沸水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④洗涤、烘干。

    (2)从氯化钠中除去混有的少量硝酸钾

    提纯方法是:蒸发结晶;

    操作步骤为:

    ①溶解

    ②蒸发结晶

    ③趁热过滤

    ④洗涤、烘干。

    (3)在流程题中,经过化学变化所得到的溶液通常是常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如果要通过降温结晶获得溶质,通常的操作步骤是:

    ①蒸发浓缩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④洗涤、烘干。

    8.溶解度曲线A下面的点M,表示T2℃时的A物质不饱和溶液。要使其达到N点,应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该溶质至饱和;如果对N点溶液降温,则N点沿溶解度曲线左移;如果升温,N点水平右移。

    9.生石灰放入常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会与水反应并且放热,当恢复至原温后,最终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与生石灰反应消耗),溶质氢氧化钙减少(因水少而析出),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是室温的饱和溶液)。

    10.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11.气体溶质形成的溶液不能通过蒸发浓缩达到一定的浓度,因为气体溶质会挥发。

    1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关键是如何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m(溶液)=m(溶质)+m(溶剂)

    注意:溶剂的质量包括了原溶液中的溶剂水和生成的水两方面,不能遗漏。

    ②m(溶液)=m(总质量)-m(固体)-m(气体)

    注意:此计算方法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直接得到了溶液的质量,不必再算生成水的质量了,避免与方法①混淆。

    建议:先用方法②计算更简便。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4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3、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4、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把水叫做溶剂。

    5、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6、乳化: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温度基本不变:氯化钠溶于水;(2)温度降低:硝酸铵溶于水;(3)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除熟石灰和气体)。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增加溶剂、升高温度(除熟石灰和气体)。

    3、结晶的方法:

    (1)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

    (2)蒸发溶剂: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

    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二、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三、稀释问题

    1、原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公式:浓溶液质量×a%=稀溶液质量×b%

    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5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2、金属的特性: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汞是液体。

    3、金属的共性:有光泽,有导电性和导热性,有延展性。

    4、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

    2、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抗腐蚀性能非常好。

    三、金属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4Al + 3O2 == 2Al2O32、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2Cu + O2 △ 2CuO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中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1)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 == FeCl2 + H2↑

    铁与稀硫酸反应:Fe+ H2SO4 == FeSO4 + H2↑

    现象: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镁与盐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2 + H2↑

    镁和稀硫酸反应 Mg+ H2SO4 == MgSO4 + H2↑

    锌和盐酸反应 Zn+ 2HCl == ZnCl2 + H2↑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H2SO4 == ZnSO4 + H2↑

    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 == 2AlCl3+ 3H2↑

    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 == Al2(SO4)3+ 3H2↑

    (2)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Al+ 3CuSO4===Al2(SO4)3+3Cu

    (3)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 + CuSO4 == FeSO4 +Cu

    (4)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现象:浸入溶液中的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 +2AgNO3==Cu(NO3)2+2Ag3、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意:盐必须可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相差越远,越容易反应。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银等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一、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原理: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Fe3O4+ 4CO 高温 3Fe + 4CO2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是排尽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实验完毕后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CO: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3)尾气(含有CO)的处理: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二、金属资源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铁锈(主要是Fe2O3.xH2O)很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等。

    2、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3)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点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空气,氧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 2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①隔绝空气

    ②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6、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氧气的用途:①支持燃烧

    ②供给呼吸

    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化学方程式为:

    ②(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色 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SO2。化学方程式为: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大量白烟,(用于发令枪)化学方程式为: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

    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化学方程式为: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化学方程式为:

    ⑥氢气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一氧化碳的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甲烷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酒精的燃烧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 氢气

    ,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6、硬水指的是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可以使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碳和碳的氧化物)

    1、常见的碳的单质有金刚石和石墨,以及C60。金刚石很坚硬;石墨很软,所以可以做铅笔芯,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极,石墨很滑腻,所以可以做高温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用来除去异味和吸附色素。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氧气不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又变为 紫 色,因为碳酸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

    (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常见的金属)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2)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3)制成合金, 除去铁锈的方法:①及时地打磨 ②用稀酸洗,如Fe2O3+6HCl==2FeCl3+ 3H2O

    4、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2% 之间,钢的含碳量在2%以下。生铁和钢 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其含碳量不同。

    5、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如使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6、铝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

    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25、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NO3(硝酸根)、CO3(碳酸根)、ClO3(氯酸)、SO4(硫酸根)、PO4(磷酸根)、MnO4(高锰酸根、锰酸根)、OH(氢氧根)、NH4(铵根)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一二铜、二三铁,铝三硅四氧负二。硝酸氢氧负一价,碳酸硫酸负二价;磷酸负三铵根一,氯酸高锰负一价。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6、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26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此时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是“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27、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如:钾K、铜Cu、银Ag、碳C、硫S、磷P、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①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找公倍,定个数。②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28、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 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

    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 强,碱性最 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2+十二: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

    2Al+6HCl===2AlCl3+3H2↑

    4、实验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十三:工业制法

    1、O2:分离液态空气

    2、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H2:天然气和水煤气

    4、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熟石灰:CaO+H2O==Ca(OH)2

    6、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十四:初中常见化学反应归类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十五:初中化学常考的几个反应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S + O2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P + 5O2 == 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不带电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1、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作用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和空气 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

    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依 次 减 弱

    二、金属材料 1.纯金属 铜 铁 铝 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

    4Al+3O2==2Al2O3 ; 3Fe+2O2==Fe3O4 ; 2Mg+O2==2MgO ;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

    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

    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 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

    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

    1.防止金属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

    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

    NaOH固体的用途?

    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

    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

    (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学会粗盐提纯

    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 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

    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

    (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八、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

    用简单的实验区分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化学方程式: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3)碱性氧化物 +酸--------盐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4)酸性氧化物 +碱--------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5)酸 + 碱--------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6)酸 + 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7)碱 + 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8)盐 + 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

    21. 试管的握持

    出错点:用手一把抓或将无名指和小指伸展开;位置靠上或靠下。

    正确方法:“三指握两指拳”。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毛笔写字有点相似。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2. 药品的取用

    出错点:A。取粉末状药品,由于药匙大,加药品时不能深入容器内致使洒落或粘附容器内壁,而不知用V形纸槽代替药匙送药品入容器内。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没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蚀。

    正确方法:A.取用粉末状或细粒状固体,通常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时,做到“一送、二竖、三弹”。(即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手指轻弹药匙柄或纸槽。)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B.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常用镊子,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向试管里加块状药品时,应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沿着管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C.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

    3. 胶头滴管的使用

    出错点:中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

    正确方法: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4. 振荡盛有液体的试管

    出错点:手握试管中部或中下部抖动。

    正确方法:手指应“三握两拳”,握持试管中上部,这样留出试管中下部便于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

    5. 使用托盘天平

    出错点:A.直接用手拨游码;B.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C.药品放错托盘;D.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E.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拨回零点。

    正确方法:正确操作要领是“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拨零点,观察天平是否平;不平应把螺母旋;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皿盛放,左放称物右放码,镊子先夹质量大;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希望大家要记住”。使用时还应注意:A移动游码时要左手扶住标尺左端,右手用镊子轻轻拨动游码;B。若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时,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砝码,不足用游码补充。质量确定好后,在左盘中放入固体物质,往往在接近平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6. 量筒的使用

    出错点:A.手拿着量筒读数;B.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C.有的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D.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

    正确方法: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

    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7. 溶解食盐时搅拌操作

    出错点:A.溶解食盐使用玻璃棒搅拌过程中发出叮当之声;B.玻璃棒在液体中上部搅拌。

    正确方法:操作时将烧杯平放在桌面上,先加入固体食盐,然后加入适量水,拿住玻璃棒一端的1/3处,玻璃棒另一端伸至烧杯内液体的中部或沿烧杯内壁,交替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园周运动,速率不可太快,用力不可大,玻璃棒不能碰撞烧杯内壁发出叮当之声。

    8. 过滤操作

    出错点:漏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手持玻璃捧的位置太靠上或太靠下;玻璃捧下端靠在滤纸上时:一是没轻靠在滤纸的三层部位,二是用力过大致使漏斗倾斜;盛放待过滤液的烧坏的尖嘴部位靠在了玻璃捧的中部甚至中上部。

    正确方法:将滤纸贴在漏斗壁上时,应用手指压住滤纸,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赶走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气泡,以利于提高过滤速度。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9.仪器的连接

    出错点:把玻璃管使劲往橡皮塞或胶皮管中按;拆的时候使劲拉;手握弯管处使劲用力将管折断,手被刺破。

    正确方法:“左手持口大,右手持插入,先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就可以”。即左手持口大的仪器,右手握在靠近待插入仪器的那部分,先将其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时,应慢慢转动塞子使其塞紧。塞子大小以塞进管口的部分为塞子的1/3为合适。拆时应按与安装时的相反方向稍用力转动拨出。

    10.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出错点:操作顺序颠倒(先握试管壁,后把试管浸入水中);装置漏气或导管口不冒气泡,不知从何处入手查找原因。

    正确方法:导管一端先放入水中,然后用手贴住容器加温,由于容器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有气泡逸出,把手松开降温一会儿,水就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观察导管口不冒气泡,情况有二:一是用手握持容器时间过长,气体热胀到一定程度后不再膨胀,并不是漏气所致。应把橡皮塞取下,将试管稍冷却一下重新检验。二是装置漏气。先从装置连接处查找原因,然后考虑连接顺序是否正确。

    化学(酸碱盐)葵花宝典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1.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78%);氧气(21%);体积比约为4:1(2)三种主要的气体污染物:CO、SO2、NO2(3)空气中体积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4)易形成酸雨的气体是SO2、NO2。

    2.水

    (1)电解水:正氧负氢,H2:O2体积比为2:1,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3.酸碱盐: “酸”找“氢头(H-)”(不包括水H2O);

    “碱”找“氢氧尾(-OH)”(不包括C2H5OH);

    “盐”找“金头和酸尾”(铵盐为非金属元素组成)。

    4.盐酸的自述: 我是无色的液体,学名叫作氢氯酸;

    常有一股刺激味,因为具有挥发性;

    氯化氢气冒出来,遇水就有白雾生;

    指示剂若遇到我,紫色石蕊变鲜红;

    锌粒放在我手中,生成氯化锌和氢;

    这种反应叫置换,工业生产大有用;

    你的胃中就有我,帮助消化建奇功。

    5.酸的通性: 石蕊变红因遇酸,酚酞遇酸色不变;

    氢前金属遇到酸,生成氢和相应盐;

    碱及碱性氧化物,遇酸生成水和盐;

    还有一些盐遇酸,生成气体或沉淀。

    6.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酸红碱蓝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酸水无色碱里红。

    7.溶液的酸碱度: pH<7的是酸性(酸溶液、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水溶液)

    pH=7的是中性(水、氯化钠溶液)

    pH>7的是碱性(可溶性碱、纯碱溶液、氧化钙的水溶液)

    8.碱: 氢氧化钠属碱类,有个俗名叫烧碱;

    它在空中易潮解,密封保存性不变;

    它还具有腐蚀性,手摸有些滑腻感;

    石蕊滴入碱溶液,由紫可以变成蓝;

    碱液和酸起反应,立刻中和生成盐;

    碱液之中加胆矾,生成蓝色的沉淀;

    遇到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

    烧碱用途制肥皂,造纸纺织和印染;

    四化建设出大力,发挥特长做贡献。

    9.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有条件,四种类型要记全;

    酸碱中和必生水;酸盐产气或沉淀;

    碱盐、盐盐可溶生难溶。

    10.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

    所有酸类都可溶,只有硅酸不能溶;

    碱能溶五位,钾、钠、铵、钙、钡。

    钾、钠、铵、硝四盐溶;盐酸盐不溶银一位;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硫酸盐微溶是钙、银。

    碳、磷酸盐多难溶,溶者只有钾、钠、铵。

    溶解规律用途大,牢牢记住经常练。

    11.常见的沉淀:五白、一蓝、一红褐

    五白:AgCl、BaSO4、BaCO3、CaCO3、Mg(OH)2

    一蓝:Cu(OH)2 一红褐:Fe(OH)3

    12.常见沉淀的溶解性:AgCl、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CO3、CaCO3、Mg(OH)2、Cu(OH)

    2、Fe(OH)3是酸溶水不溶

    13.酸和碱:

    (1)烧碱必须密闭保存,防止吸水潮解,与CO2反应变质;

    (2)常用的干燥剂是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

    (3)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都有强烈的腐蚀性

    (4)稀盐酸、稀硫酸能够除铁锈、制化肥

    (5)治疗胃酸过多用Al(OH)3,尾气吸收用NaOH,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

    (6)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溶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7)常用净水的物质是明矾,用于调味和防腐的是食盐。

    (8)有毒的物质:一氧化碳、亚硝酸钠、胆矾和可溶性钡盐

    14.碳和氮:

    (1)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做吸附剂,吸附有毒的气体和杂质。

    (2)古代字画经久不变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空气、水分接触不容易起变化

    (3)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4)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5)铵盐(碳铵、硝铵、硫铵、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6)营养元素有六类: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五、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必须记住

    1、可燃性(都是在点燃的条件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Mg + O2点燃 2 MgO 3 Fe + 2 O2点燃 Fe3O4(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4)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H2 + O2点燃 2 H2O 2 CO + O2点燃 2 CO2(5)红磷在氧气中燃烧(6)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P + 5O2 点燃 2 P2O5 C + O2点燃 CO2

    2、物质用途

    (1)用稀HCl除水垢 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2)用稀HCl除铁锈 6HCl + Fe2O3 ===2FeCl3 + 3H2O

    (3)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检验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是否变质)

    2HCl + Na2CO3===2NaCl + H2O + CO2↑

    (4)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理 2NaOH + CO2 === Na2CO3+ H2O(5)湿法冶铜原理、铁与硫酸铜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6)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a(OH)2 + H2SO4=== CaSO4+ 2H2O(7)氢氧化铝治疗胃酸 Al(OH)3 +3HCl === AlCl3+ 3H2O

    (8)除水垢,检测鸡蛋壳、珍珠成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3、物质相互鉴别

    (1)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Ca(OH)2+ CO2 ===CaCO3↓ + H2O(2)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HCl + AgNO3 ===HNO3 + AgCl↓(3)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H2SO4 + BaCl2===BaSO4↓ + 2HCl(4)烧碱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

    4、气体制备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加热 K2MnO4 + MnO2 +O2↑(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KClO3 MnO2加热 2KCl + 3 O2↑(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H2O2 MnO22H2O+O2↑

    (4)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Zn +H2SO4===ZnSO4 +H2↑

    (5)用大理石(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5、其它

    (1)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 CO2↑(2)电解水 2H2O通电 O2↑+ 2 H2↑

    (3)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NaOH +HCl ===NaCl + H2O

    (4)石灰水与碳酸钠的反应 Ca(OH)2 +Na2CO3=== 2NaOH + CaCO3↓(5)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原理)

    Fe2O3 +3CO高温= 2 Fe+ 3 CO2↑

    八、物质的用途

    O2:炼钢、医疗 CO:炼铁、燃料

    CO2:灭火 人工降雨 CaO:建筑材料

    Ca(OH)2: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CaCO3:建筑材料、工业制CO2

    NaOH:化工原料、制肥皂、精炼石油、造纸、纺织;固体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HCl :除锈、少量助消化、制化肥

    H2SO4:除锈、制化肥,浓硫酸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

    碳酸氢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治疗胃酸

    氯化钠:医疗生理食盐水,农业选种,融雪剂,工业制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治疗胃酸过多用Al(OH)3 尾气吸收用NaOH

    九、化学与社会发展:

    1.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2.石油主要含有C、H元素,煤主要含有C元素,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3.大理石、石灰石、水垢、珍珠岩、贝壳、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4.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5.保护空气的方法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

    6.物质燃烧三个条件: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7.灭火方法有多种,清除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8.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有足够多的氧气或空气 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9.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是: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使用无铅汽油

    10.再生能源是乙醇 最清洁燃料是氢气 未来新能源是可燃冰

    11.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12.黄铜是铜锌合金,生铁和钢是铁合金

    13.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14.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大类

    15.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而生锈

    16.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隔绝空气、水,保持表面干燥,刷漆、涂油、镀金属等

    17.金属资源的保护途径是:防止金属生锈、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代用品等

    18.铁制品在潮湿空气、食盐水中易生锈

    19.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20.洗涤剂、汽油、氢氧化钠溶液均可以除油污

    21.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是: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NaOH==Na+ + 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

    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中化学知识小辑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三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特殊反应类型】

    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通常是X2或S;

    (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常见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

    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

    如制漂、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

    【篇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CuSO4+NaOH═Na2SO4+Cu(OH)2

    (2)Mg+HCl═MgCl2+H2↑

    (3)Fe2O3+H2SO4═Fe2(SO4)3+H2O

    (4)Al+H2SO4═Al2(SO4)3+H2↑

    (5)Fe(OH)3+H2SO4═Fe2(SO4)3+H2O

    (6)Al2(SO4)3+NaOH═Na2SO4+Al(OH)3习题答案

    解析:

    配平化学方程式关键是保证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用最小公倍数法再结合观察法即可一一配平(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O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uSO4、NaOH、Na2SO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1,故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2)利用观察法,则可配平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3)此为复分解反应,利用其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利用观察法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

    (4)2Al+3H2SO4═Al2(SO4)3+3H2↑;等号前1个SO42-,一个Al,等号后有3个SO42-,2个Al,所以在Al前配2,在H2SO4前配3,再观察可知H2前配3即可,故答案为:2Al+3H2SO4=Al2(SO4)+3H2↑

    (5)此为复分解反应,利用其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利用观察法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2Fe(OH)3+3H2SO4═Fe2(SO4)3+6H2O,;

    (6)此为复分解反应,利用其特点“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利用观察法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Al2(SO4)3+6NaOH═3Na2SO4+2Al(OH)3.【篇三:反应现象】

    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

    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

    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

    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可能是:

    (19)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盐的元素:N;

    (20)与酸、碱都能反应的无机物:Al、Al2O3、Al(OH)3、弱酸酸式盐、弱酸弱碱盐等;

    (21)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K、Na、NaH;Na2O2、CaC2及Mg3N2、Al2S3等;

    (22)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反应:Ba(OH)2、Ca(OH)2与NH4HCO3、(NH4)2SO4等;

    (23)先沉淀后溶解的反应:Ca(OH)2+CO2、AgNO3+氨水、Al3++OH-、+OH-、Ba(OH)2+H3PO4等;

    (24)见光易分解的物质:HClO、HNO3、AgCl、AgBr、AgI;

    (25)使用催化剂的反应:合成氨、三氧化硫的生成、氨的催化氧化、制氧气等。

    第五篇:九年级下化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化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下化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下化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两个班67人,其中九(1)班34人,九(2)班33人。两个班虽然是平衡班,但经过一个学期的拉力教学,九(1)班的学生成绩比九(2)班要好一些,课堂纪律也是九(1)班的好。两个班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好的的学生学习干劲都比较大,但这样的学生人数较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并且人数还不少。可以说,班风不错,学风不是很好,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单元日期教学内容备注812.26-2.15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92.21-2.27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课题二溶解度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02.28-3.05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113.06-3.13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二化学肥料123.14-3.20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三有机合成材料

    九年级下化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初三新课将在3月下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4、在最后阶段(约考前两周),主要安排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由学生自己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教学进度表:

    时间教学内容

    2.12~2.26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与检测;

    2.26~3.10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与检测;

    3.11~3.31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1~4.20单元复习与检测第一轮复习;

    4.21~4.27重点问题及易错问题分析和评讲;

    4.28~5.4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综合训练;

    5.5~5.13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综合训练;

    5.14~5.18化学基本计算测试综合训练;

    5.19~5.25化学基本实验及操作测试综合训练;

    5.26~5.30初中毕业.考试

    5.31~6.20综合考试及模拟考试。

    九年级下化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五、教学进度表

    周时间课时教学内容

    12.23-3.131溶液的形成2溶解度

    23.2-3.841溶质的质量分数2第九单元复习

    33.9-3.1541常见的酸和碱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3单元复习

    43.16-3.2241生活中常见的盐2、化学肥料3第十一单元复习

    53.23-3.2941第十单元、第十一单元测试2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63.30-4.54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2有机合成材料3第十二单元复习

    74.6-4.124中考复习一、物质的化学变化

    84.13-4.194中考复习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94.20-4.264中考复习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04.27-5.30五一放假

    115.4-5.104中考复习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25.11-5.174中考复习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135.18-5.244中考复习五、化学计算的应用

    145.25-5.314中考复习六、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

    156.1-6.74综合练习

    166.8-6.144综合练习

    176.15-6.214综合练习

    186.22-6.252查漏初缺



    推荐阅读:
    化学九年级下知识点五篇范文
    2024山东省十大名校排名(五篇范文)
    最新基金外汇投资建议书 基金投资的建议(3篇)
    2024年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的作文(23篇)
    安全建议书300字(23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