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书信 个人简历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人民英雄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琴心剑胆 时间:2024-07-04 15:52:3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人民英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设计

    主备人:瞿晓霞复备人:初一语文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二、学习重点

    1、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学习过程

    第 一 教 时

    (一)预习:

    1.认真读课文。朗读,默读。

    2.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字音认读。

    ②字形辨识。

    ③词语补注。

    奠基礼浮雕镏金天堑挺拔敬仰践踏

    3.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5.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 94米 ”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 24米。”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学习研讨。

    (二)教师导入。(看书中的彩图。)

    你们过去看到这幅画时曾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座碑?这座碑的造型怎样?结构如何?怎么建成的?意义何在?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用鲜血和生命缔造新中国的烈士们的崇敬,随着周定舫活动的顺序,仔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从中接受深刻的教育。(板书课题。)

    (三)介绍作者

    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

    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四)反馈交流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镏金上溯重幔庑殿挑衅逾越天堑

    2.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参看单元支配表的要求: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明确:(巍峨、雄伟、庄严。)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确:(“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94米 ”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 24米。”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这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 94米 ”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

    6.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练习三,整理课文已经学过部分的说明顺序

    3.找出并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第 二 教 时

    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二、研习新课

    重点研讨第6—10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的说明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①总——分。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

    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见投影或由学生画出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三、作业

    1、熟读课文,课后向学生介绍10幅浮雕的内容。

    2、课外阅读《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可爱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了解有关知识。

    四、延伸拓展

    ①给学生一个熟悉的建筑,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行文顺序、以及运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如介绍我们的校容校貌应用何种顺序。

    ②课文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瞻仰()旌旗()天堑()挑xìn()上sù()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矗立()崇敬()

    践踏()峻峭()

    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A、接近B、流传C、挂下D、低下

    ⑵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B、认真仔细地观看

    C、从近往远观看D、从低往高观看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5.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6.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第二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从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真正含义,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教学重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课时安排:两课时。前置作业:

    1、归纳字词。

    2、了解说明文知识,包括概念、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面前?(即作者的活动顺序)

    4、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

    5、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屏幕上的这幅图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发言后归纳: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预习展示。

    1.正音正字。(出示投影,要求学生注音)

    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 五卅(sà)奠(diàn)基 砌(qì)墙 上溯(sù)伟绩(jì)镏(liú)金 挑衅(tiǎoxìn)逾越(yúyuè)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不朽(xiǔ)横幅(fǘ)发髻(jì)销毁 践踏 徒手 镶嵌(xiāngqiàn)熊熊火焰 峻峭 老巢 搀扶(chānfú)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怒形于色:形,显示、显露。

    三、学习了解说明文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一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四、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也可以具体一点)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2、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3、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五、合作探究。

    (一)指名读第二层(4-6节)

    1、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2、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 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3、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二)探究第二段的第三层(7-11节)。

    1、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浏览这一层、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2、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3、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见投影或由学生画出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三).探究课文第三段(11节)。

    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提问: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归纳,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六、质疑反馈。

    既然按照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前”说明呢?“大碑座”又为什么不紧接着“平台”、“汉白玉栏杆”加以介绍呢?这样是否显的杂乱?

    七、拓展延伸。

    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我来做导游“向您介绍我们丹阳市第六中学”

    板书设计:

    1.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2.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东(2)─→ 南(3)─→西(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第三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合理的说明顺序。

    2.在饱含情感的语言中体会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清说明顺序并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预习导学

    1. 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zhān仰()丰功伟绩()镏金()挑衅()

    重幔()()小wǔ殿顶()窖坑()逾越()天qiàn()发jì()不xiǔ()上

    溯()

    2.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

    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自读全文,请理清作者的活动

    顺序(走的路线)。

    (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

    越过()—踏着()—踏上()—到了()—走下()

    —离开()

    3.把你知道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写在下面。

    4.背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5.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

    ①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②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①理清作者写纪念碑的方位顺序。纪念碑结构碑身浮雕

    ②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③课文中哪句话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印象,又概括了

    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文中哪些文字体现了这样的特征?请举例说明。

    巩固练习: 阅读(4-5)选段,完成各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2.碑文所反映的时间及主要历史事件各是什么?

    3.依次找出碑身中最能体现说明顺序的词语。

    碑身四周——()——()——()——小碑座—

    —()

    4.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是,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合作探究

    ①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

    受。

    ②作者在写10幅浮雕时写法有何不同?

    ③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请举出一例来具体分析

    3.释疑解难。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

    碑,于月日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从地面

    到杯顶高米,用了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周围栏杆使用的材料是。纪念碑的碑心石重吨,高米。正

    面题词是,是写的;背面的碑文是(谁)起草,书写的。碑身两侧是组成的花纹。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由组成的大花圈。碑顶是

    具有民族传统的。10块汉白玉大浮雕雕在纪念碑的,从东到北共长米,高米。

    2.文章是怎样介绍纪念碑的?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

    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

    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

    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

    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

    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

    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

    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

    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

    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

    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

    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

    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

    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

    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型“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

    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

    涵。

    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

    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

    “壮丽三峡”:

    “远古巴渝”:

    4.请从选文第①、第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课后反思:

    文章内容清晰,条理分明,只是篇幅比较长学生的理解不够细致,落

    实的时间比较长,实际使用3课时。

    第四篇:向人民英雄敬礼

    向人民英雄敬礼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介绍、影片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体会新中国诞生的来之不易,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爱国英雄的故事,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教学难点:能以人民英雄和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自己进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向学生介绍《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爱国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2、学生搜集有关小英雄的故事,并练习有声有色地讲一个故事。欣赏战争年代的歌曲,并为自己的小队命名,如“黄莺”小队等。

    3、准备一组战争年代的歌曲。

    4、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制作革命影片的经典片断。教学过程:

    1、活动

    (一)——故事擂台。

    (大屏幕播放一段革命题材的故事片)隆隆的炮声,把我们带入烽火连天的年代,今天,我们将在同学们的故事中,穿越时空,走近英雄,感受英雄。2活动

    (二)——经典影院

    这里讲述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里回响着一首首英雄的赞歌。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影院,领略英雄风采„„

    组织学生观赏经典电影片断。

    3、心语放送

    观看了这些经典片断,大家一定是体会多多,感受多多,下面让我们进入“心语放送,真情诉说”。学生针对观看的影视,说感受,谈体会,颂英雄,话行动。

    4、老歌回响

    1、播放《英雄儿女》插曲

    伴着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情感,一首歌,一段难忘的历史,一首歌,一曲英雄的礼赞。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去回忆过去的故事,去寻访心中的英雄,去感受那战争的年代„„ 学生欣赏革命传统歌曲。

    5、走近英雄。

    有多少故事,令人热泪盈眶,令人无限敬仰。同学们,让我们走近身边的英雄,请他们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为英雄献上爱心,做力所能及的事。

    6、小结:看课本插图,简介历史事件。

    结束语: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是分不开的,我们永远要记住这些人和事。

    我们的希望和骄傲

    教学内容:《我们的希望和成就》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情感: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行为:

    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自豪。课时安排:2课时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4.学生通过讲解、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介绍家里老人小时候的苦难生活。

    5.小结:在解放以前,人民生活凄苦,旧中国十分贫穷落后。

    板书:解放前 贫穷落后

    二、启发明理

    过渡: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1.从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祖国的变化。

    (1)学生列举自己家乡、自己家庭或生活周围的实例,说说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感想。

    (2)小结:新中国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迈进。

    2.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了解祖国的变化。

    过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祖国的经济发展是直接相关的,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的发展。

    板书:今天(1)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板书:农业

    教师、学生共同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耕作技术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猛增,我们看到金色田野里收割机正收获着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硕果。(2)展示工业的发展变化

    过渡:农业的变化这么大,工业生产更是日新月异。大家一起看看我国钢铁、煤炭、石油、发电量的变化。

    板书:工业

    出示一组数据:(具体数据见扩展资料)

    算一算:1949年,我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1996年达到1亿吨,约是1949年的几倍?

    问: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排名大幅度提高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工业生产飞速发展 3.从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

    (1)过渡:我国工农业有了巨大变化,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发展。

    板书:体育

    (2)问:你知道在旧中国,中国人被诬蔑为什么吗?你又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体育健儿打破多少项世界纪录?获得多少世界冠军吗?(3)读一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一段。

    (4)问:每当你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升起时,特别是当大家得知中国获得了202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5)小结:我国在近年来,体育事业上取得巨大成绩,使外国人不敢小看中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强者。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体育事业将会大步前进。”

    4.从科技的进步,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1)过渡: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祖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令世人对我国刮目相看。

    板书:科技

    (2)学生阅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二段。(3)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我国科技方面的成绩。5.畅谈祖国变化,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面对祖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你们想对祖国说什么?

    (2)为什么旧中国我们连火柴、铁钉都造不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中,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

    (3)小结: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当家作主,辛勤劳动,创造出伟大成就,使祖国腾飞。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2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24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板书:明天

    繁荣富强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

    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板书设计:

    我们的希望和骄傲

    明天

    繁荣富强 今天

    农业、工业、体育、科技 解放前 贫穷落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2、“两弹一星”

    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 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全班共享。

    从邓稼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年在经济困难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两弹一星”,特别是“两弹”根本没派上用场,你认为有必要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总结发言)(明确)代表了我国当时科技达到的先进水平,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武器的研制,只是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成功,要转化为强大的国防力量,还要空间技术的支持。请同学们看书,搜寻重要信息: 1970年4月“长征1号”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教师简介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状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在哪一年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学生展示搜集到2024神

    五、2024年“神六”的情况)

    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我们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成功。

    洲际导弹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而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3、籼性杂交水稻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袁隆平和籼性杂交水稻的资料。教师展示2024感动中国关于袁隆平的录像。在此基础上指出: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2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24年,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巩固小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从我国国防、农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来看,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原因是什么?

    5、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五单元 我要上三年级了

    快乐地成长

    教学内容:《快乐地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两年的小学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爱亲敬长、学会感激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小结、反思的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培养发扬自身优点、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的文明行为。

    3、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总结自我、认识自我,不断求上进的技能,初步掌握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长处的方法。

    4、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通过“学会感激联谊会”,感受、体验家长、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关心和爱护,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全面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和同学共同进步。

    第一课时

    活动

    (一)1、师生谈话,揭示学习内容。

    (1)昨天,老师突然发现某某小朋友长大啦!想知道我是怎么发现的吗?----(2)边比较他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的变化;作业本上写的变化„„。你们瞧他是不是长大了?

    (3)呵,你们也长大了?来,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长大的快乐吧!

    2、学生围成几个小组,在小组中展示自我。这是我画的画„„

    这是我做的纸飞机模型„„ 这是我的新发现„„

    3、启发学生学会寻找自身的闪光点。

    (1)过渡:怎么样?比起刚进学校时,你们个子长高了,身体更棒了,还懂得了很多知识、道理,所以,你们都长大了!就好象一棵小果树,现在,已经开始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子了。(2)你们都发现自己多了哪些果子呀!快快把它画在果树上吧!(3)学生动手画。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进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啊!如果把你们每个人的果子合在一棵树上,可真有数不清的果子了!下节课,我们就请小朋友们的家长和老师来我们班,开展一次家校联谊活动,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你们同意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一下自己。

    2、互相介绍,完成课本62页的说一说。

    3、活动。

    (1)同学们说一,本学期发现了小伙伴的什么变化。(2)给小伙伴写一些你对她的评价吧!(3)感受进步:大家齐努力,人人有进步。

    3、教师小结:

    “懂得感激、学会感激”是美好的,他会使人获得真诚、友善的回应,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关怀,获得生存的力量,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首先学会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然后才能懂得去感激社会、感谢世界,处事接物有一种宽容的心态,让我们一起努力尝试吧!最后,同学们,把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拿给你喜爱的人或者你感谢的人去看,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2、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体谅他们的情感。

    3、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同学们分享苦与乐的幸福。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体谅他们的情感。

    2、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同学们分享苦与乐的幸福。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我给孩子们看一些图片。(教师出示小故事后面的两个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快乐一起分享” 教师拿出全班的集体照,让学生说说观察,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的心情,回忆在班级体中的快乐,再指着同学说说同学的优点,说说自己和同学之间的有趣经历和体验。

    2、“我让你快乐吗?”

    自由采访学校的老师,同学,真切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行动的思考,体会怎样欣赏别人。

    3、“我快乐吗?我让你快乐吗?

    结合书上的画面提示:在学习中,游戏中,集体活动中,你们是怎样分享快乐的?别人带给我什么快乐没有?我又带给别人快乐了吗?(不要局限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有时虽然失败了,但是一样的快乐,教育学生体会集体奋斗的快乐)

    4、“我的收获“展示会

    让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打开思路。(兴趣小组的活动、雏鹰假日的活动、社区活动,一起玩游戏的照片、共同制作手抄报、搜集标本等)

    5、开展好“送你一个微笑“活动

    1)创设情景,事先安排几个同学表演两种不同态度的同学,再现故事场面,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是什么态度? 2)结合画面,想想,当同学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做?

    3)制作“送你一个微笑的”小卡片,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情写下来。4)拓展活动,学生分成小队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在集体的快乐中成长。

    6、实践活动:制作个人展示卡。

    7、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

    第五篇:人民英雄费德昭

    人民英雄费德昭

    慈溪市坎墩街道人。辛亥革命期间参加革命活动,后在家乡任小学校长长达10余年。他是姚北革命争史上的一颗灿星。他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直到进入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始终为解放劳苦大众而不计身家,奋战不息,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节。1931年在上海被捕,次年,在杭州牺牲。

    著名教育家杨贤江

    慈溪市长河镇人,中国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17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监处事务员、教育科职员。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参与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兼任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席。曾参与上海第一、二、三次工人起义组织工作。1928——1929年写成《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指出教育为革命服务的方向。著作编为《杨贤江全集》。

    爱国侨商吴锦堂

    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蒋家村人,他获富东瀛,造福桑梓,曾捐款兴修家乡水利,整治水患,使20余万亩农田受益.在慈溪创建锦堂学校,培养许多优秀的教师.尽管逝世已有大半个世纪,但遗泽昭然,许多感人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优秀共产党员张建昌

    慈溪市长河镇党委委员、市蔬菜开发公司经理。1989年,他发

    起创立了长河镇农技服务公司。10年来,他为当地引进种植50多个蔬菜新品种,使一个传统的产棉区成功转化成为现代化的蔬菜基地,初步完成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目前,全镇个体购销户已发展到800多人,购销量与蔬菜公司平分秋色。他办事只有一个标准:对农民有没有好处。在他的带领下”长河镇富起来了,张建昌也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劳动模范、十佳公仆、优秀党员、人大代表、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等。



    推荐阅读:
    人民英雄
    未来的世界[模版]
    演讲稿:我的青春梦想范文
    五六年级体育课总结[共五篇]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