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商标专利合同 生日祝福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教育市场化势在必行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夜色温柔 时间:2024-07-05 19:07:3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教育市场化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的问题常常轰轰烈烈,一会儿中学学生要不要文理分科,一会儿大学自主招生要不要取消,一会儿地方政府去强硬拆除打工子弟学校,一会儿重点大学又要优先录取农村贫困学生等等,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全体中国人的心,因为这关系着中国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如果把这些问题抽丝剥茧分门别类,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教育虽然问题多多,但归根究底让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只有两个问题,一是学习费用越来越贵,穷人的孩子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二是所学知识越来越深,大部分知识皆不能应用于未来社会实践。

    这两个问题不容守忽视,穷人的孩子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则意味着不仅他们的父辈受穷,而且有可能子子孙孙永世不得翻身,这个问题关乎公平;全体中国人的孩子都不能学以致用,则意味着中国人不仅每天都在浪费着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会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这个问题关乎效率。

    面对严峻现实,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的主管部门自当责无旁贷,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但实际效果不敢恭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许多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原地踏步波澜不惊。如何使穷人的孩子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如何使全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育部应当向市场经济学习,应当向企业竞争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将平等竞争自由选择的市场机制引入到中国的教育体系,则不仅能够迎刃而解上面两个问题,而且还可以彻底解决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其他诸多问题。

    考虑到教育部的领导只是教育专家,而且青年时代由于文革的耽误,估计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市场经济知识,我自告奋勇为教育部的领导上一堂市场经济知识尤其是竞争知识的普及课,如这些知识能够被教育部领导们所重视,对他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出科学决策有所启示,那将是一件对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功德无量的好事。

    一、如何降低学费,让穷困子弟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穷困子弟缺少受教育的机会,根源还在于教育资源的紧缺。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也无论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县城农村,好学校好班级好老师总是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东西必定水涨船高。穷人之所以对教育问题痛心疾首束手无策,最普遍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孩子无论在哪里或在哪个阶段读书,教育费用都居高不下,有时甚至是愿意花钱也无济于事。

    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例,看上去是有《义务教育法》作保障,然而实际的操作远不如人意,不公平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样是义务教育,农村的教育条件相当恶劣,农民工的孩子在城里上学要交赞助费,到打工子弟学校面临着随时被强拆解散的危险,即便花了代价到城里读了书却要回到原户籍地高考,而原户籍地的教材却并不一样。不仅如此,由于大学招生指标针对地域硬性分配,导致读书条件艰苦的他们考上大学的难度反而要比北京上海的孩子的更加严苛。即便在城里,普通居民同样也存在无法选择合意的学校的困扰,而要害部门的官员是不会受此限制的,他不仅可以随意地选择学校,不需要任何赞助费用,而且可能连正常的学费也不用交。有几个学校敢收所在区域物价局长孩子的学费?

    面对稀缺的资源,市场经济早就告诉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条是放开价格。好的学校教学水平高,培养成才的概率更大,从好学校毕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找到更好的工作,他自然要靠高价格来抑制高需求。钻石铂金很名贵,但没有听说过花钱买不到,道理很简单,它的价格高到使供求平衡。有的人自然愈加担心,这些学校放开了价格,没有了物价部门的干预,收费岂不更贵?不要急,市场经济还有第二招,那就是放开市场。面对一个有高额利润的市场,只要破除了垄断,降低进入门槛,自然会有新进者以更低的价格来竞争。曾经的教育产业化之所以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其原因是只放开了价格(虽然表面上有物价部门的监控),却没有放开市场,那些垄断了几十年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和享受着国家源源不断财政拨款的公办高校和高中,在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横冲直撞胡乱收费,百姓们当然心里不服啧有烦言。

    如何才能破除垄断,形成一个全面开放的教育市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公办学校普遍私有化。试想,一个县市只有一所重点高中,一个省内只有几座大学,这样的学校不仅位处最好的路段拥有最好的教师,而且还有充足的国家拨款,还可以优先选拔优秀的学生,甚至还可以大面积圈地建房,那么私立学校如何与其竞争,你又如何能指望他们降低收费标准?没有公办学校的普遍私有化,就不可能建立起一个公平竞争的教育市场。

    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义务教育还办不办?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穷人子女翻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全社会机会均等的重要条件。但义务教育要办,并不等于各类学校要靠国家具体承办。国外普遍推行的教育券制度就是一个好方法,即国家把义务教育的费用直接补助给每个适龄学子,由他们或他们的家长到教育市场上去选学校,学校再凭学生交过来的教育券与财政结算,这样既保证了穷人实实在在拿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补贴,又不会破坏教育市场的公平性。

    有人还会有疑问,如果按照这样方案做下去,有钱的人就上好学校没钱的人就上差的学校,这就像一场赛跑起点不同,岂不有违公平?其实,起点不公平的问题在任何体制下,即使是全社会集思广益穷尽才智也是无法解决的。有的人天生丽质,有的人丑陋无比,有的人生在城市,有的人长在乡野,有的人出身豪门,有的人出身贫寒,有的人父母博学多才,有的人双亲目不识丁,起点不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固有现象。这些观点肯定会遭到反诘:这些都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不公,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推出的制度应该保证起点公平。问题是在好东西不够分的前提下,我们能找到这样制度吗?

    就拿现在一项貌似公平的政策来看,其实也是在人为地制造不公平。比如,许多地方初中与小学的生源就是按孩子们户口所在地来分配的,这项政策公平吗?一个地方的中小学总有好坏优劣之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是人之常情。那些本来就颇具天资的孩子因为没有选择权而在一所并不合适的学校里耽误时光这公平吗?那些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而心甘情愿多掏腰包的家长们因为没有选择权而手足无措这公平吗?穷人的孩子不能上好的学校是不公平,那么富人的子弟有钱也要上差的学校就公平吗?有权的官员子弟却可以永远不受户籍限制直接进入好的学校这公平吗?其实,这种制度形同虚设,聪明的家长早已做出了理性抉择,他们要么找领导,要么多付钱,要么干脆就在学校周边买上一套房子,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紧缺的资源,要么求助于权力,要么依赖于钞票,这是任何貌似公平的制度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其实,在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政府要关注的是机会均等,穷人们对不同的经济条件的家庭上不同的学校并不十分感冒,倒是对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高考录取线、或者说权贵子弟考得很差也能进好学校这种有违机会均等的做法有着强烈的愤慨!

    公办学校的普遍私有化是一个很敏感的提法,它必定会遭到许多人先入为主的批判。他们固执地认为,学校私有就意味着学校可以不分黑白不择手段地赚取昧心钱,而教育是千秋大业,把千秋大业托付给私有的学校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看法其实并没有多少理由,且不说世界各国私立学校繁荣昌盛大行其道,也不说中国自古私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以我们中国现在的市场看,凡是市场放开私营企业参与竞争的行业,老百姓都能以公平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与服务,无论是针头线脑的小件还是国计民生的物资。粮食重要吗?放开之前人们普遍担心粮价会大幅上涨,并且担心会因为缺粮而天下大乱,结果是我们的粮食不仅非常充足,且品种繁多价格便宜。彩电以前是专营商品,一台21寸的彩电在八十年代要价2024余元还买不到,如今在人们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它的价格反而一跌再跌。相反,越是垄断程度高的行业(尽管这些企业被称为全民所有),我们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就越少,我们付出的代价也越高,比如说石油、房屋(土地垄断)、就医、上学,这些都是让我们多掏钞票倍感堵心的地方。同理,学校越是私有化,竞争就会越激烈,就越能促进学校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和不断地降低收费价格,整个社会尤其是劳苦大众就越能普受其惠。

    二、如何学以致用,不让全体学生无端浪费时间耗费青春

    如果教育部真的痛下决心,让全国的各类公立学校普遍私有化,那么不仅可以让穷困子弟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而且也能一并改变中国学生整日里学习无效知识做无用功的低效率学习状态。

    我们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也就是所谓素质教育,这大概不会有什么人横加反对!问题是,什么叫素质教育?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与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假如我们承认这种差异,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统一什么叫素质教育,更不能把所谓吹拉弹唱做做游戏等同于素质教育。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针对孩子的特点去培养自己的孩子,而学校也能够根据这些家庭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培养条件与教育服务,那么孩子成长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换句话说,因材施教是达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须要允许各类学校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高中的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初步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有的侧重于理工或人文,有的侧重于全面发展,有的学生侧重于学一技之长为今后稻粱谋也不错,有的学校只招某种特长的学生以体现比较优势也可以。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大学或有部分根据社会需要设置课程的权力,整个招生考试的环节没有配套起来:中学没有权力针对自己的教学优势进行学科调整,学生没有权力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专长进行相应的选择,大学没有权力为自己的办学方向设置入学考试。

    市场对人的需求是格外敏感的,需求会创造供给,不仅会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人们的潜在需求,比如苹果的iPAD就是满足了人们的潜在需求,因为此前人们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美妙的产品。教育市场也不会例外,只要未来有就业市场,不仅是现在时兴的职业,那怕是未来可能吃香的职业,学生们自会有学习的热情,家长们自会愿意为了这个未来的高收入职业心甘情愿地多掏学费,当然,前提是未来必须要有相应的考试来衡量他们的水平,必须要有相应的高等学校接收他们。假定高校也普遍实现了私有化,高校的文凭也无需教育行政部门来盖章认定,那么高校必定可以也有能力来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设置课程和组织考试。

    公立大学是否可以通过放权而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来自行设置课程、自行组织考试、自行颁发文凭?教育部一直都在进行相关的试点,但体制本身决定这种试点必将徒劳无功。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它每招收一个工人,每给工人调一级工资,都需要经过劳动部门的批准。过去人们往往指责这种行为干涉了企业的自主经营,其实,这种指责是片面的,因为国企负责人完全有可能专门招收自家的亲戚进厂并给他们更高的工资,从而导致企业受损个人得利。事实证明即便是有了这样的监控,国企负责人以权谋私的案例仍然层出不穷,国企难逃大面积亏损的命运。也就是说,只要企业是公有的,监控就是必要的,但结果也是低效的。人们之所以对公立大学自主招生批评指责,说穿了是百姓们对大学的官员并不信任,他们完全有可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公权私用,许多权贵子弟不就是借自主招生的机会而混进名牌大学的吗?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产权改革以后,情势立即发生了变化,私营企业的老板愿意招收谁,愿意给谁加工资,老百姓都没有意见,更不会担心他们会以权谋私,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事,办得不好他们自己承担结果,旁人用不着杞人忧天。假定北大清华是私有的,人们对这些高校自主招生就不会如此强烈不信任,因为人家自己采购原材料,这是买卖双方的事情,就象我们到农贸市场买菜,有人高价采购或者有人低价贱卖,这属于愿打愿挨两相情愿。大家丝毫不用担心没有专业部门的监督,学校会专门采购低劣的原材料,因为利益捆绑着老板,老板自会绞尽脑汁用尽心思。当一个私立大学有了来之不易的声誉而期望长久获利的时候,他必不肯专事短斤少两假冒伪劣的短期勾当。

    正因为中国的各类学校绝大部分是公有的,因而中国的教育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而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供给就不会适应需求自动产生,大学、中学和家长都被高考这根指挥棒挟裹着,谁也没法动弹。大家都知道这样做并不合理,都知道课业负担太重和所学知识百无十用,但在公立大学一家独大的前提下,没有比全国统一高考更能防止腐败作弊,也没有比让孩子全力参加高考对他们的未来更有帮助。当然,有钱有权的家庭例外,他们不愿将孩子的青春为僵化的考试制度陪绑,他们用脚投票,早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了。

    倘使各类学校真的实现了私有化,那么高中、大学就有了自主办学的权力,而学生也有自主考试的权力,三方权利对等各得其所,学生选专业就象在市场中选择商品,大学招学生就象企业采购原材料,毕业生的水平就是所在学校产品的品质,哪个学校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技压群雄脱颖而出?如此,教育市场必将风生水起一片繁荣,素质教育定当蔚然成风,讨论文理是否分科已经没有意义,讨论学校是否可以自主招生更没有意义,高考指挥棒不再灵验,高考录取分数不一的规定自然土崩瓦解。有的高中可以分科,有的高中可以不分,有的学生愿意知识更全面,有的学生愿意知识更专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高中毕业以后有对应的大学向他们敞开大门,他们就不必为自己是应该更全还是更专还是必须专全俱佳而心神不宁。声誉卓著的大学完全可以独立招生,没有实力的学校也可以联合招生,不管用什么招数,老百姓不会胡乱猜疑。因为只要大学私有,意味着胡作非为必定是自己承担后果。每一所学校都按自己的优势来开设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按自己的特长来自由发展,这正达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平等竞争之理想局面。

    在各类学校众多的权利当中,大学的独立办学的权利是重中之重,只要大学不再仰仗高考,中学与学生自会改弦易辙紧随其后。假如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也变成了私立的大学,他们一定会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来设立专业和招收学生,名校带头独树一帜,其他各有专长的学校势必竞起仿效,素质教育必定能够得到真正的推广。当然,这样的改革工程浩大繁杂,分步推进是必须的,但关键是现阶段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必须要有这样的方向性认识,在现行的体制内翻箱倒柜修修补补,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当公立大学普遍私有化之后,教育上许多为社会大众所诟病的其他问题将不复存在,比如高考指挥棒、各地高考录取分数不

    一、教师责任心不够、学术自由不够、大学滥发文凭、老师假职称假论文泛滥、保送生生源腐败、大学领导层官僚化等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正与杜绝,不是私人老板比公立学校的校长更聪明更高尚,而是私人老板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必须顾及长远利益,他们和目前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派的官员在利益的激励与约束上有着天壤之别。

    公立学校普遍私有化好处多多,它既能够让穷困子弟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也能够让全体学生学以致用,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更能够解决中国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中国教育摆脱困境走向光明!但是,听这样的市场经济知识课程,估计会让教育部的官员大倒胃口,因为这样的改革必将极大地降低他们权倾朝野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削弱他们对各类学校呼风唤雨发号施令的权力。

    学校都私有了,还有教育部干什么?我估计自己唾沫吐干,也是白费口舌,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唯愿颟顸僵化的中国教育体制早日融入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之中!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切实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贯彻国家关于心教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推进我校教学改革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有障碍学生,给予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和指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着眼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校学生,以预防为主,扶助成长中的生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把心理健康贯彻在教师教育的全过程,贯彻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以“快乐实小,阳光生活”为主线,以心理教育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进一步提升学校“以人格促发展”的教育理念。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

    要搞好心理教育,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将本着专兼结合、内聘外请、重在培训的原则,采取分级培训,能人为师的办法,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

    1、组织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每学期搞一次教师心理教育业务笔记、教学札记、教学反思、个案分析评比。

    3、结合研究专题组织教师撰写心理教育论文,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各级心育论文评比,或投送省级以上刊物。

    4、聘请外单位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做专题辅导报告。

    5、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师及心理咨询员的培训。

    6、继续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打造心育特色。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⑴学生自愿前往咨询(团体咨询为主)

    ⑵班主任老师推荐

    ⑶辅导老师访谈

    2、做好“阳光信箱”的回复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

    3、积极组织学生撰写心育论文,将获奖省心育小论文汇编成《实小作文》。

    4、继续办好“心育之声”广播和“阳光心语”橱窗。

    5、协助学校出一期心理教育黑板报,拟定学校心育长廊的建设方案。

    6、邀请专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7、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问题,有针对性举办案1—2次家长学校的心理辅导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针对学生特点,多角度、多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发展时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变化较大,为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1、开设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保证活动课的质量,学校决定每周利用活动课时间,上好一节心理活动课,做到有备课、有计划。通过讲——练——评——引(即讲座、练兵、评出优质课、在优质课的基础上搞引路课)等形式。把心理活动课落到实处。为使活动课顺利开展,决定

    (1)组织活动课业务讲座或观看心理活动课录像。

    (2)搞心理活动练兵课。

    (3)练兵的基础上搞全校心理教育活动课评比。

    2、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是个不容忽视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出教材中的潜在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时,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心理教育的理念。为此,要求各任课教师备课时要深挖教材自身的心理教育内容,上课有效实施,教导处在检查备课、听课时,把心理教育内容的渗透作为检查的主要标准之一。

    (1)创造新型的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每一学科的教材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的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这环节中要加大研究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整合。

    (3)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评价方式,要求每位教师要在学法、教法上下功夫,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乐学、想学的心理,敢于正确评价自己,面对挫折的信心。

    3、积极加强心理教育的班级管理的研究。

    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班级心理教育,那么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应如何开展心理教育呢?

    (1)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风、学风是班集体在情感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

    (2)开展健康有益的班队活动。

    各种活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辩论会、体育活动、参观、兴趣小组、文娱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3)开设心理“知心信箱”。

    班级设立一个知心信箱,学生有了疑难问题或情感问题,用书信的形式反映给教师,以求得教师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

    要建立建全学生心理档案,作好分析研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辅导,作好追踪调查,及时调整其良好心态,摆脱心理困惑。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要写三篇个案分析,做好记录,归入其心理档案。

    (四)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

    1、继续培养小小心理辅导员,发挥“阳光小天使”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的宣传动员工作;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常见心理困扰;识别同学中需要心理辅导员帮助的心理问题,做好转介工作;协助老师做好心理测试数据输入工作。

    2、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4、进行心育试点班教育活动,开展一系列少先队主题教育如:“红领巾欢乐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从中领悟心理健康之重要。通过调查研究、个案分析,不断地积累资料,逐步在校内进行推广。

    四、具体工作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开展常规咨询。

    3、做好心理健康教师及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工作。

    4、开播“心育之声”广播栏目。

    5、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6、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7、邀请专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8、出一期“阳光心语”橱窗。

    9、拟定学校心育长廊的建设方案

    10、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11、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12、指导心理健康教师在心育试点班中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13、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14、教师心育笔记、心育论文评比。

    15、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第三篇: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我认为少儿们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头一样容易引导到东或者西。”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应当引入幼儿园。

    关键词:

    幼儿园 家庭 感恩教育

    谈到感恩,可能人们很快会想到西方国家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的感恩节。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何谓“感恩”?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幼儿园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在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了,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孩子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小朋友准备了生日礼物,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孩子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而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有许多描述感恩的语句:“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至为真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他人的感恩之情,是对知恩图报这种美德的最好阐释,而这种美德为何会渐渐地从人们的身上缺失了呢?

    1.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首先,网络文化的泛滥,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传播的无限制以及媒体的娱乐化,对传统的道德文化造成了猛烈冲击。其次,富裕的生活,加之父母的溺爱,使很多儿童并不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更不知感恩。

    2.家庭因素。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们只要吃的饱、穿的暖、健康、快乐、长知识, 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却很少想过要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 教孩子感恩。许多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 家长到幼儿园接孩子时最关心的事是孩子今天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吗?歌曲会唱吗? 故事会讲吗?如果听到老师夸孩子脑子聪明, 智力好, 家长满心欢喜;如果反映的是孩子没有爱心、品德行为方面的缺点, 家长往往会爱听不听的。这种片面重视智力发展, 忽视品德教育, 将造成孩子的“爱心缺失”。久而久之, 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 不利于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

    3.学校因素

    在幼儿园课程里关于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 虽有品德教育, 但还不全、不到位, 或是形式化, 表面化, 没有持之以恒, 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 做到知之而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 偏重于幼儿的智力教育, 忽视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 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 使得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些小事情,但如果不抓紧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可见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感恩教育应当走进幼儿园。

    一、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我认为少儿们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头一样容易引导到东或者西。”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应当引入幼儿园,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晨会、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我们把妈妈们了请进幼儿园。老师先和孩子讨论“我的妈妈”,让孩子了解妈妈的职业,知道妈妈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愿意向妈妈学习;请好妈妈讲述哺育孩子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妈妈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让孩子深深的体验爱、感激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于是便组织幼儿制作小礼物,向妈妈表决心、坚持做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爱的意识,且实践到现实生活中去。庄美玲小朋友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以后我会自己穿衣服,不再麻烦你了。”吴秉阳亲亲妈妈的脸颊说:“妈妈,我爱你!”爱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融化孩子们冰封心底的大山,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

    重阳节那天和孩子们一起去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表演节目,为爷爷奶奶敲敲腿捶捶背,喂爷爷奶奶吃东西,许多老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们离去时老人们握着孩子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懂事的孩子们立刻奶声奶气的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你们不要难过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活动过后请孩子讲讲自己是怎样关心帮助老人的,教育幼儿相互学习。爱的活动必须在生活中延续,让感恩成为习惯。

    3.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为感恩教育的培养奠定基础。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能为其感恩教育及其一生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确实, 一个生活都不会自理的人, 又如何去帮助他人、感恩他人? 因此, 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虽然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幼儿加以关心和引导, 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生活中只是充当“保姆”的角色。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些机会, 如擦桌子、扫地、学穿衣服、系鞋带等, 这样, 既锻炼幼儿做事的能力, 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为他人服务、感恩他人的能力。然而,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实践中, 我们巧用拟人、游戏、儿歌、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等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幼儿出色完成时, 我们及时表扬, 予以肯定,强化行为。但由于幼儿缺少生活经验, 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不小心弄湿衣裤, 把桌子上的脏东西抹到地上弄脏地面等, 面对这些, 我们也总是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以保护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同时让幼儿明白,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 久而久之, 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恩之心。

    二、让感恩教育走进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并将家庭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在家庭中,父母与儿童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儿童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这符合道德教育的养成性特点,教育效果会更加深刻有效。其次,家庭对幼儿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幼儿感恩意识与行为的形成来说,家庭同样起着首要的决定性影响。因为孝敬老人、尊敬父母、爱戴兄长等教育内容必须在家庭情境中实施才能取得实际效果,而家庭中父母等人的榜样角色作用对幼儿感恩行为的习得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再者,儿童道德的发展与儿童早期跟父母感情的联结有密切的关系。感恩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必将受到子女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的。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此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有利于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幼儿园、学校等专业教育机构中感恩教育的开展自然也离不开家庭感恩教育的配合,只有积极引入家长的参与,才能保证家园、家校教育效果的一致。

    1.父母以身作则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公益广告让我百看不厌,这就是对父母的榜样作用的一种诠释。我们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了解榜样作用的重要性,让家长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因为父母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让孩子无时不刻的用他纯真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是个孝子,是个懂得感恩的人,那么他的孩子也必定会体贴照顾别人。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2.培养家庭责任感

    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3.生活处处实践分享

    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地球是大家的,大家有责任来保护它不受污染。

    4.与人交往不忘感谢

    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人与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作为家庭教育,家长要习惯让孩子说“谢谢”。获得别人帮忙或因麻烦他人而表达谢意时,许多人说“抱歉”的情形甚多。但是,自己受人感谢时,听到“谢谢”比听到“抱歉”更觉高兴。

    如果平日不习惯说“谢谢”,一旦话到嘴边即有可能产生排斥感,然而习惯之后,会感觉它是一种轻松表达的措辞。请让自己说“谢谢”时,可以像说“你好”一样地轻松愉快。

    毕竟,不麻烦他人便可以存活下去的人,恐怕一个也找不到。对别人的帮助明确表达感谢的心情,对周围帮助自己的人要懂得怀感恩之心,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没有周围人们的帮助,没有会获得成功,也没有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总之,实施感恩教育,能使孩子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幼儿园目前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温暖中学会感恩,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养成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感恩起到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让孩子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报恩,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从小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关爱的种子,会真正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心中刻画下一道永不磨灭的爱的轨迹,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参考文献:

    1.赵惠锁.《感恩教育之管见》.秘书之友2024

    2.滋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3.《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

    4.从零岁抓起——“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文献研究” 高民著

    5.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科学普及出版社 史慧中著

    第四篇:从严教育干部势在必行

    从严教育干部势在必行

    作者:晓山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6日 16版)

    CFP 从严教育干部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内容,是思想建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题中应有之意。当前,“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尖锐地摆在每一名共产党人面前。如何帮助和引导干部高扬理想信念旗帜,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如何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坚守廉洁从政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等等,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牢固树立和落实从严教育干部的理念和措施。

    牢固树立从严教育干部的理念

    理念是对客观现象本质或特征的整体诠释,具有客观性、深刻性和指导性。理念决定着行为方式、关系着行为结果。理念错,则步步皆错;理念对,则环环皆对。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从严教育干部的深刻背景和重大意义,不断增强从严教育干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严教育干部是党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明确要求。近期,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从严教育干部作出了深刻阐述。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要求“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不仅将教育与制度并列,提到了新的高度,还进一步明确了当干部必须接受从严教育的要求。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从严教育干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从严教育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加紧政治训练”,提出“如部队有三日休息,则每日必有一小时政治课”。在延安时期,我们党要求“对一切在职干部,都须给以政治教育”,建立了“每天两小时学习制度”。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面对党员干部大量增加的现实,要求“一切有阅读能力的党员和干部均必须学习理论知识”,“以每周平均学习12小时为原则,并建立定期考试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一手抓理论学习一手抓文化学习,要求“党的地委书记一级以上的干部,应当把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自己所领导的党组织的学习状况向中央局或中央分局作一次报告”。并要求干部必须开展文化知识学习,以适应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强调“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全国兴起了一次重新学习的热潮。之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党每逢重要关头,总是严格要求干部加强学习,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当前,广大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教育引导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本领、提升境界,为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好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

    从严教育干部是培养好干部的必经环节。“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好干部既是实践历练出来的、自身努力出来的、管理监督出来的,也是培养教育出来的。特别是当前,强调从严教育干部更具有特殊意义和现实针对性。近年来,这么多干部因贪腐被查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干部教育角度来看,教育责任不到位、失之于软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要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必须把从严教育作为前端环节,大力开展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真正筑牢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

    从严教育干部是破解干部教育培训现实问题的有效举措。应该说,这些年各地各部门普遍重视支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重干部使用、轻干部培养的观念,存在机关内设机构公务员和基层干部缺少培训机会等薄弱环节,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不足、一些能力培训实效性不强、少数地方和部门学风不正的问题。通过从严教育干部,有利于建立党管干教的责任机制,有利于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摆上位置、有效开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校风教风学风,通过学习态度、制度规范、学风建设、工作机制等各个环节的从严,带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提升。

    因此,从严教育干部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现实需要。各培训机构和每一名干部教育工作者,都要把从严教育干部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自觉把从严教育的要求落实到教育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实施和学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认真落实从严教育干部的举措 仅仅理念正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整套落实的措施和手段,才能真正把从严教育干部要求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方面面。

    以更加严肃的要求抓干部思想教育。干部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固根守魂”。思想建党,干部教育责无旁贷。一是思想教育要全员覆盖。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补钙壮骨”是人生常态。只要是党的干部,就人人要加强。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重业务培训、轻思想教育的倾向。据某省调查,在调查干部最需要掌握的内容时,近60%的对象选择了业务知识,而选择理论或道德教育的只有10%左右。这说明一些干部对自己的“短板”还盲目而不自知。二是思想教育要坚持不懈。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必须持续不断地强化干部的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干部政治纪律、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警示教育,让干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保证不逾政治底线、不过道德底线、不踩法律底线,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三是思想教育要严肃认真。理想信念是严肃的,教育的形式也必须庄严肃穆,让干部有一种神圣感、崇敬感,绝不能把思想教育娱乐化,不能以红色旅游、情景党课代替理论灌输和党性剖析。要尊重思想教育规律,掌握干部思想和心理状况,以问题为导向,把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干部德的考核、严格党内生活锻炼结合起来,综合施策,努力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持久化。

    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抓干部教育质量。“取法其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命。没有高质量,从严教育要求也就失去了基础支撑。一是抓好课程教材这个基础。针对目前干部培训教材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的“无序化”现象,有必要从上到下建立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干部培训教材的统筹、审核和管理,按照“少而精、管用”的原则,评选、推介一批叫得响、受欢迎的好课程。二是抓好师资队伍这个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干部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指导性意见,下大气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大中青年教学骨干选拔和选聘一流人才担任兼职师资的力度。三是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以《干部教育条例》为核心,全面推行需求调研、项目管理、质量评估、学员考核等制度,建立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四是抓好改革创新这个活力之源。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以竞争促资源盘活、以择优促质量提升,大力推进办学体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师资建设等方面改革,整合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为干部学习服务。

    以更加严明的措施抓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严则正气充盈,严则内力倍增。干部教育培训本身也是一种组织管理活动,既是服务更是管理。无论是实施教育培训的主体,还是参加教育培训的对象,都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必须管好。一是严抓学风建设。要指导培训机构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始终,引导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教,帮助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学,并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水平作为考核评价教师和学员的重要内容,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风形成。要继续严肃学习培训纪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更坚决的态度、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整治不良学风教风校风。二是严格教师要求。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试讲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决不能发表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中央决定的错误观点,决不能使干部讲坛成为不良思想渗透的平台。三是严管培训秩序。干部教育培训总体上比较规范,但随着培训市场化因素增加,也出现了“天价”培训、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等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很多是因为培训市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造成的,虽然及时进行了清理整顿,但根本还要形成长效机制。必须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职能,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健康有序开展。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从严教育干部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中,我们必须饱含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和使命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从严教育干部任务的落实,有部署、有指导、有督查,一件接着一件抓,一环紧着一环拧,以从严的理念、从严的举措履行好从严教育干部的光荣职责。

    第五篇:感恩励志教育,势在必行

    感恩励志,从小做起

    今天,雷峰小学的家长们在操场陪同自己的孩子一起享用了一场心灵大餐,著名教育专家杜斌老师主讲的“感恩励志报告会”,有近4000名师生和家长认真聆听,感触颇深。许多孩子感动得抱着家长痛苦流涕。

    感恩报告会上著名教育专家杜斌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故事诠释了感恩的真谛。他发自肺腑的真情演讲,使得在场学生和家长无不动容。随后,全体学生和家长一同起立,齐声向在场的老师们鼓掌致谢。一些学生还主动跑上去拥抱自己的老师和家长,以此表达敬意和谢意。我也陷入了沉思。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不缺吃不缺喝,缺的是感恩的心。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只知索取不知奉献,踏入社会之后,与人相处就会很困难,又何谈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像那个留学日本的80后海归汪某,在浦东国际机场一下飞机就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向前来接机的母亲,只因为自己的学费问题。据介绍,顾女士的儿子汪某已经留学日本五年,每年花费都要几十万元。因为教育开销太大,不少学费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我姐姐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培养儿子,自己却省吃俭用过得很简朴。”顾某的妹妹说。母亲含辛茹苦,逆子拔刀相向,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个案。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我们不能不反思目前国内的家庭教育问题。

    那么,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呢?如何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感

    恩教育?我个人认为,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生活、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参与“我给祖国拜个年”活动等,让孩子在具体活动中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开展“今天我当家”和“爸妈单位一日游”活动,让孩子实实在在去体验生活的不易。让孩子认认真真去参与父母一天的工作,让孩子了解父母社会角色的同时,去感悟父母的辛劳和压力,从而更加理解和感恩父母。

    综合实践活动能打开孩子的思维。通过让孩子进行社会调查、访贫问苦、打工、参与公益活动等,增加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感恩这一切带给他们心灵的成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步缺失的今天,家长让孩子去搜集资料,了解春节的来历,特别是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述他们和春节有关的故事,可以使孩子在历史的回溯中,体会到今天的美好。让孩子自己策划“我给祖国拜个年”活动,用中国最传统的跪拜之礼去答谢亲人,让感恩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之中。

    感恩教育,要从小事做起。

    感恩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长期从事感恩训练的杜斌,建议家长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假期家长带孩子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吃饭,给长辈买礼物,并感谢长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体会。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刷碗、拖地等,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体会到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乐趣和成就

    感。

    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具有亲子教育意义的影片,比如《小孩不笨》等,和孩子一同去看新出生的婴儿,和孩子一同做些数学题:父母每天要给婴儿换几次尿布?喂几次奶?夜里要醒来多少次?婴儿每天要哭多少次?据了解,婴儿每天尿20~30次,大便3~8次,一天要吃7~12次奶,夜里要醒来5次以上。通过这些答案,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劳。

    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特训营。在特训营里,专业老师会设计丰富有效的活动来让孩子体验。比如,让孩子带上一个10公斤的哑铃来模拟孕妇体重增加时的状况,让孩子给洋娃娃换衣服来体会做父母的艰辛,在音乐、灯光的背景下做感恩励志冥想等。

    无疑,这次报告会是一堂生动的人生哲理课,不仅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激发学生回报社会的公民责任感,也对学生自我转变、确定人生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无论如何,感恩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而且,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



    推荐阅读:
    教育市场化势在必行
    羊年开门红主持词(最终定稿)
    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弟子规课程总结
    2024年上半年安全环保总结
    上一篇:对礼仪形象学的认识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