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致辞 读后感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八号文库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文字版下载

    栏目:八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心旷神怡 时间:2024-07-09 00:43:5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文字版下载

    本信息来源于全国特级教师网2024年高考频道:www.feisuxs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文字版下载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一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共150分。

    考试注意: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文字版第I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谥(shì)号 提(dī)防 花蕊(ruǐ)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青荇(xìng)中(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C.整饬(chì)优渥(wò)尺牍(dú)无色无臭(xiù)

    D.监(jiān)生 执拗(niù)觊(jì)觎 孑(jié)然一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州 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4.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昨天 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的子孙。

    C 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本信息来源于全国特级教师网2024年高考频道:www.feisuxs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

    好评。

    6.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 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 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9《三国演义》)

    D 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拖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文字版二、9分,每小题三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时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是,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平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恩呢管理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连觉现象。一些人用 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种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教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你呢管理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识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7.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本信息来源于全国特级教师网2024年高考频道:www.feisuxs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

    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预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9.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吊念一刻枫树》)

    C.歌台暖向,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何?(吕本中《采桑子》)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文字版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本信息来源于全国特级教师网2024年高考频道:www.feisuxs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第Ⅱ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文字版第Ⅱ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本信息来源于全国特级教师网2024年高考频道:www.feisuxs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孟子》)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报复

    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本信息来源于全国特级教师网2024年高考频道:www.feisuxs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可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流,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那体面威风哪

    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16.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本信息来源于全国特级教师网2024年高考频道:www.feisuxs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文字版

    六、(15分)

    20.生活 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

    (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

    (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文字版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第二篇:2024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中考网www.feisuxs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www.feisuxs

    中考网www.feisuxs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中考网www.feisuxs

    第三篇:2024北京高考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24北京高考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镌(juān)刻;锒锒(琅琅)上口

    2、答案:C

    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排除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3、答案:A

    解析:“题写”指书写,“题签”多指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内涵”多指内在涵养,“蕴涵”指包含;“吟咏”指咏唱,声调有抑扬地念,“涵泳”指深入领会。

    4、答案:D

    解析:对联字数不受限制,排除A;对联对押韵没有要求,排除B;不仅有喜联,也有挽联,排除C。

    5、答案:C

    解析:C“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但这一准备工作仅限于后勤工作,不包括“抢占市场”等行为。A“按下葫芦起了瓢”,意思是顾了这头丢那头。B“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意思是自家人不说客气话。D“君子之交淡如水”,指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6、①答案:C

    解析:“做出认真的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的对象提这样的要求。

    ②答案:D

    解析:AC没有礼貌。B“足下”过于书面,饭桌上使用不合适。

    7、①答案:B

    解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②答案:A

    解析:“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种手法。

    ③答案:B

    解析: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

    二、古诗文阅读:

    8、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标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覆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10、答案:C

    解析:“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

    11、答案: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与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

    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

    12、答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解析:试题中“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与《岳阳楼记》的此句意义相似。考生可能易错答“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但这些名句都是作者抒发个人情怀的句子,与题干中给出的句子不符。

    13、答案:略

    解析: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了以民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然后要从两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要有分析。与过去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思路完全一致。

    14、①答案:C

    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②答案:BE

    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③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5、答案:D

    解析:前文说的是光伏发电以及一些联想,后文是光伏效应的定义,横线处必然从光伏发电过渡到光伏效应,故AC选项错误,由后文可知,光伏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原理,所以B选项错误。

    16、答案:CD

    解析:“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A选项换成许多国家,偷换概念,故A错误。“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是因为独立发电而不是并网发电,故B错误。“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故C正确。“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故D正确。“我国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显然不可能“十分成熟”,故E错误。

    17、答案:B

    解析:本文并未涉及光伏发电对其他的能源或者发电系统的超越,故A错误。太阳能是光伏发电系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本文介绍的是光伏发电,故C错误。本文不止介绍光伏发电在中国的优势,还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原理和应用,故D错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18、答案:AD

    解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作者不认为词典错误,所以A选项错误。

    “假古董”“这一种幼稚性的对文物的破坏,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作者通篇都在说废墟本身的价值,应保持废墟原貌,所以D选项错误。

    19、答案: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后,载着历史厚重意蕴的,有着文化价值的,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悟性的陶醉”的遗迹。

    解析:“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考生从中提取相关的语句即可。

    20、答案:第一阶段,文艺复兴时期,从废墟挖掘的遗迹让人们感到震撼和鼓舞,激发了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人们对前人遗留的创造刮目相看。第二阶段,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启蒙运动提出“返归自然”的主张,在浪漫主义运动中产生影响,喜好远古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第三阶段,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残缺的美成为经典,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了一种文化行为。

    解析:“„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从此处开始,作者很明显地将时间段分为三个,作者只要从这三段时间中提取信息即可。

    21、答案:同意,圆明园凝聚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辛劳,残缺的圆明园能引起人们痛惜,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它带着岁月的沧桑,能唤起人们“悟性陶醉”,重修圆明园是对人们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如果不同意,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一见残破就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甚至铲平重建,那是一种愚昧的行为,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这一种幼稚性的对文物的破坏,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从中可以体现作者是反对圆明园重建的,如果同意,从文中抽取相关语句加以发挥即可。

    第四篇:2024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详解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答案】B

    【解析】A.项的读音分别是:yè/jié,chōng/chōng,zì/zī;B.项的读音分别是:yǔn/xūn,dǎo/dào,jùn/quān;C.项的读音分别是:gěng/gěng,pǎi/pò,dì/tí;D.项的读音分别是:zhuàn/chuán,kòng/kāng,yú/y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答案】C

    【解析】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C.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答案】B

    【解析】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这里用来指历史,对象错误。弥漫: ①充满;到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②漫远:路途弥漫。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精致: 精巧细致:~的花纹ㄧ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答案】D

    【解析】A.“受……等因素的影响”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很大程度上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造成的”;B.“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搭配不当,改为“听到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C.“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答案】D

    【解析】A.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冒号统辖范围应该到句末,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括号应在引号外。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数字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6.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答案】A 【解析】文中说“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可见数字海洋不仅仅是数据,而是一个数据构建的虚拟的海洋世界(我们可以理解为数据的集成)。

    7.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B.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答案】D 【解析】A、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见第二段。B、原文说“数字海洋通过……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 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计算在前,建立模型在后。C、原文说“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 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可见二次开发的主体是“不同用户”。

    8.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答案】C 【解析】化未然为必然,文中说 “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一种预测,而不是“完成了”这样的结果。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答案】B 【解析】文中说“数字海洋……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是说数字海洋提供的方案可以让海洋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案是“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 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 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 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 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 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答案】D 【解析】庶几:希望。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答案】C 【解析】A.前者叙述了孟德没有实现自己想的志向,不是“生存艰难”;B.后者是老虎的行为;D.前者介绍孟德的后来境况,后者是作者的评论感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B 【解析】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乃使为自告者”,意为“(宋孝孙)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答案】(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解析】(1)注意“易”和两个“以”的翻译;(2)注意“适”“知”“除”的翻译;(3)注意“意”“被之以威”(翻译、介宾短语后置句式)“而”“之”的翻译。

    【文言译文】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后,没能够实现自己想的志向。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有很多名山。孟德逃到华山脚下,用他 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自己想:“我是禁军中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 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吃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吃。一天病十次病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懑,全都出现了。数月以 后,吃这些一样平安,象吃五谷一样。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 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不到十几步,就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低垂着 耳朵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那地方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己料想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 情的始末。(宋孝孙)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 奇异的本事。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仰慕的事,对有畏惧的事;仰慕畏惧交织在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 中,旁人一望就知道。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不觉得,但 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写《孟德传》寄给我,我听说了这件事后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 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它。但以前我听说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径自从山上奔 来,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小孩能害怕,但是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 了。推测老虎要吃人,现用威风压倒对方,而(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1)要看准题目要求,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进行“说明”。所谓“暗写”就是没有直接写影子,但仔细分析诗句,却能仿佛看到影 子。“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子,不符合要求。过桥人似鉴中行,过桥的人好像在镜子中行走,因为水面上倒映着人影、桥影,是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 芦碍月生,不要让修长的芦苇阻碍月亮升起,表明作者的看月亮的视线被芦苇挡住,处在芦苇的影子中,暗写月影(或芦影)。(2)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也就是描写)的角度和文章的结构方面回答,联系描写角度的相关知识——远近大小、动静明暗、视听触嗅、声光色态,进行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歌解释 分析。

    【赏析】

    张先(990─1078)北宋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 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 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 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 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 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 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 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15.填空,补充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① ”,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② ”。(郁乎苍苍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③ ”,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④ ”。(焚百家之言 多于南亩之农夫)

    (3)雨果是19世纪 ⑤(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法国)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 ⑥ 》中的主人公。(《围城》)

    【答案】①郁乎苍苍,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焚百家之言,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法国,⑥围城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 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 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 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 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 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 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 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 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 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 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 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 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赏析】

    杨振声(1890─1956)字金甫,又作今甫,山东蓬莱人。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度过的,北方渔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四运动期间,他正在北 京大学读书,是“新潮”社的主要骨干之一,曾因为火烧赵家楼、怒打章宗祥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与冯友兰、何思源等人一同负笈美国,入哥仑比亚大学攻读心 理学专业;学成回国后,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罗家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他与朱自清一起筹办了中文系,并担任系主任。20 年代末,作为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人选,他离开清华,出任青岛大学校长,与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一道,给这所大学带去勃勃生机。

    杨振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发表在《新潮》《现代评论》《新月》《大公报》《国闻周报》等刊物上。其中有《玉君》《渔家》《一个兵的 家》《贞女》《阿兰的母亲》《她的第一次的爱》《抛锚》《报复》和《荒岛上的故事》等。杨振声虽然比胡适还大一岁,但是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可以看到,作为学生,他对自己的老师是非常敬重的;他的小说《玉君》之所以获得较大成功,与胡适对他的鼓励和指导有关。

    汪曾祺的老师是沈从文,沈从文的老师是杨振声,杨振声的老师是蔡元培。

    《书房的窗子》是一篇学者散文,处出透漏露出学者的情怀。

    本文题为“书房的窗子”,文章开篇却说“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岂不怪哉!原来,这书房,这书房的窗子,都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这想像中 的窗子又是怎样的呢?南窗、东窗、西窗各有情致,作者却独偏好北窗,只因北窗光线清淡而隐约,能引人沉思,给人想像的空间,“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 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能让人产生独立的个性,而窗外的一行疏竹更平添了几许灵性。而所有这些,都源于窗子能 “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我喜欢冬日里的南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那清幽的光辉映照着人的心灵,清爽、温适,满足感油然而生。

    你喜欢哪扇窗呢?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

    【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解析】在结构上的作用,要考虑本身的作用,文章名为“书房的窗子”,用意不在写窗子,而是表明一种人格和生活态度,所以窗子只是文章的线索。还要考虑在文中的作用,这是在开头,就主要考虑与题目和下文的关系。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解析】注意题目要求,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分析“语言典雅”这一特点。“典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具体在本文第② 段中,在语言运用上表现为文言词语、对举的词语;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相间;在修辞上表现为排比和引用。要注意结合文章举例赏析。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解析】题目提示了从第④、⑤段做答,首先解释句子本身的含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指月下的梅花;“晴雪梅花”指 白天的梅花。作者说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前面说的“光度”与“想象”“人格”的问题。第⑤段又说与“态度”有关。搜寻文中关键词句,即可整理出答案。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答案】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解析】其首要的作用是这些描写的本身作用——表现对北窗的爱,还要考虑对于文章表达效果和结构的作用。

    六、语言运用(12分)

    20.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答案】示例:(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解析】这是仿句和名著阅读的结合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玛蒂尔德和水生的人物性格,然后要套上 “我的幸福就是……(名词,与人物相关),……(动词)……(名词,与前边的名词有密切关联或者直接是前一个名词),就……(和前一个动词相同)了我的幸 福”的句式即可。

    21.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4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 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 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王羲之的贡献”,运用排比句式。可以先概括文中介绍的王羲之的贡献——变革楷书、开创今草、让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然 后采用排比句式表述;注意“不超过30字”的限制,意味着对“让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还要进行压缩。

    2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4分)

    我喜欢的书名:《 》

    理由:

    【答案】示例:

    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解析】喜欢哪一种都可以,理由要扣准两个方面:一是书名本身的在语言上的优点(比喻、借代),一是书名所表现的情感。

    七、写作(60分)

    23.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参考答案解析

    一、(15分,每小题3分)1.B 2.C 3.B 4.D 5.D

    二、(12分,每小题3分)6.A 7.D 8.C 9.B

    三、(9分,每小题3分)10.D 11.C 12.B

    四、(24分)13.(10分)(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14.(8分)(1)(4分)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4分)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5.(6分)(1)①郁乎苍苍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③焚百家之言④多于南亩之农夫(3)法国

    (4)《围城》

    五、(18分)16.(3分)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7.(6分)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18.(5分)

    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就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9.(4分)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六、(12分)20.(4分)答案示例:

    (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1.(4分)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2.(4分)答案示例:

    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七、作文(60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 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 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 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 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 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 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 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 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 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 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 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

    第五篇:2024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2024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学会探究学习

    对于探究学习,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甚至是抱怨,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事实,尽管在日常的课内外探究学习中,有着这些或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仍然觉得:探究学习不可弃,我们必须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对未知和疑惑的不断追问。

    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想到闻一多先生回忆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时说,梁启超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了一遍,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好,真好,实在是好!”并无半句解释。

    那么,任公先生到底为什么要喝彩这首古诗呢?真的是如闻一多所说的“大师讲学,就是这样”吗?

    究其实,我们分明看到任公先生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敬佩之情。先生为什么会对白发狂夫有如此情感呢?

    “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劫难的,可他却选择了做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流血的第一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篇,谭嗣同与白发狂夫有着同样的执着,梁启超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敬佩!

    任公先生演讲中十六个字的《箜篌引》,二十多年后为什么又让梁实秋先生仍然记忆犹新呢?

    究其实,二十年后的梁实秋看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就想到了中国当时沧海横流的现状,想到了疲弱的祖国又到了该要革新的时候了,于是又一次想起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一次演讲,想起了先生讲的那首古诗。

    是探究学习,是不断地追问,让我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有了全新的认识。

    探究学习,是对权威和规则的勇敢挑战。

    在学习《秋兴八首》(其一),“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句中“塞上”一词在教科书中注解为“这里指夔州的山”,我对此质疑。

    站在寒秋之中的诗人,极目远望,诗人看到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似乎暗示了是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衰败了,衰败到“气萧森”,在这就似乎流露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诗人还看到了:“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时的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诗人的目力范围。诗人不能释怀的是时局的安宁,诗人知道此时此刻在边塞之上吐蕃人正在大举入侵,烽烟四起,阴云压地。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说明国家战事吃紧,有多少家庭都有在外征战和流落的人,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

    在尾联,诗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思乡之情终于与忧国之情交织在 了一起。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认为,从诗的首联和尾联可以读到颔联中“塞上”是指“边塞”,而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指夔州的山”。

    探究学习,是发现答案和真理的有效途径。

    在《过秦论》中,贾谊说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先说“仁义不施”。两千多年来,“残暴”几乎成了秦朝的的代名词。然而一想,哪一个王朝不残暴呢?你很难举出一个“不残暴”的帝王来,因为封建统治就是专制统治,即使是父子兄弟,也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杀戮。

    再说,不是也有讲“仁义”的君主也亡国了吗?可见,贾谊讲的这个“仁义不施”不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或直接原因。

    再看“攻守之势异”,那么秦攻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贾谊在文章中说到“废先王之道”。就是说秦王朝废除周朝的领主分封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

    当年秦在攻取天下的时候,是举国同心,不管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些人图的是什么呢?图的是日后能列土封疆,所以,他们能与秦王同心协力去攻取天下,这样,胜算的机会就大得多。

    而在守天下的时候,秦王“废先王之道”,打破了新贵族封王立侯的美梦,使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齐心协力了,所以,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因此,通过探究学习,我懂得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攻守之势异”。

    平日里,在课内外的探究学习中,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每忆及,心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如在感遇的波纹里,一叶扁舟掠过思念的海,浪花满怀蔚蓝的恋情„„让我们在学习中愉快的探究,在探究中愉快的学习吧!

    2024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 ‚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 学”,对一般人而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 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 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 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 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 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我想和您同行

    尊敬的鲁迅先生:

    你好!

    风停,雨静。穿过时光隧道,我终于见到了您。我真的想和您同行,我有很多话想跟您说,请容许我慢慢道来。

    近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您。我就觉得很奇怪。他们怕奥数怕英文,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很困惑:他们为什么要怕您呢?莫非是因为您的文字太尖锐,他们不喜欢您直刺现实的文字?尖锐一点不好吗?我不懂,真的不懂。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很喜欢您,喜欢您冷峻的文字,喜欢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喜欢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语一词,铿锵有力。我喜欢您的率直与坦然。

    如今的社会,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似乎在减少,这个世界需要像你一样正直的人啊!我想和您同行,一起直面人生!我需要您做我坚强的后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听说有些地方的教材禁止选您的文章。知道这个消息,我是多么愤怒啊。那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入选教材,难道是因为中学生怕您吗?您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啊,也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不过呢,您也不要难过,其实您有很多“铁杆粉丝”的,比如我,嘻嘻„„我没有骗您哦!还有呢,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喜欢您的作品呢!您的文字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还有啊,我十分敬佩您那种针砭时弊、勇于解剖的精神。您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毅然放弃学医,走上了文学之路。我想当时肯定没有几个像您这样有勇气有魄力的人吧!不过,我坚信:您那尖锐冷峻的文字一定唤醒了不少国人。在那个昏暗的年代,有您真好!我愿与您同行,倚笔走天涯!

    对了,偷偷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哦。其实呢,我也很喜欢文学,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作家,像您一样。我很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地写点东西。我都写了几千篇日记了,也是记录一些时事的。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要把它们编成书,您千万不要笑话哦!

    呀,糟了,快下课了。我得先遛了„„拜拜。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

    2024年6月7日

    【名师点评】文章有三忌:忌庸、忌陋、忌袭。本文作者围绕题意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在阅卷现场瞬间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作者多用短句,叙事风格直白,语言浅显清新,如叙家常,还略带调皮,符合书信体和高中生的性格特征,相较于那些板着脸孔来说教的文章,更舒展,更能让人容易接受。同时,文章联系现实进行论述,更显深刻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推荐阅读:
    江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word文字版下载
    公司采购部工作总结范文
    初中班主任助理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环保工作总结以及计划
    2024党员自我鉴定书总结
    中学生
    Top